第353章 轉經筒(1)
大唐自己的娘子自己養 作者:濃墨輕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走進這個小山洞,陶一言感覺猶如進入另外一個世界。
洞壁上一塊塊發出綠光的石頭宛若天上的繁星,將山洞照耀得如夢如幻。
轉過兩個彎,前方吹來陣陣涼風。
眼前豁然開朗,這是一個四四方方的石室,看那方整的程度,應該是人工開鑿而成。
石室正中央有個金光閃閃,高達兩丈,直徑約一丈的巨大圓柱體。
此時居然在慢慢旋轉著。
陶一言將火把靠近,發現上麵雕刻著許多栩栩如生的菩薩像和不認識的文字。
用手輕撫其表麵,有種金屬的質感,而且纖塵不染。
下意識輕輕推了一下那圓柱體,有沉重的感覺。
這是什麽物件?
好像在現代什麽地方見過,卻怎麽也想不起來。
應該是佛教的法器之類的東西。
陶一言一時想不起是什麽法器,便穿過石室繼續前行。
這條通道跟來路一樣,綠光閃閃。
半刻鍾不到,轉了幾個彎之後,前麵出現亮光。
這裏已經到了道路的盡頭。
陶一言走過去一看,這裏已經到了通道的盡頭。
外麵的山腳下,居然有一個波光粼粼的天然湖泊。
一湖碧水,清澈見底,令人心曠神怡。
不時還有成群結隊的魚兒遊來遊去,讓他有種立刻跳下去暢遊一番的衝動。
安靜的看了一會,沒有發現異常。
陶一言便沿原路返迴。
走到來時的洞口處,冷行已經不在這裏。
陶一言將火把伸出洞外,下麵立刻響起一陣歡唿聲。
隱隱聽到下麵有人在驚喜的大喊:“侯爺出來了,侯爺出來了!”
“快放熱氣球接侯爺下來。”
很快上麵就升上來一個熱氣球,依舊是冷行在吊籃之中。
他向陶一言拋出一根繩子。
借助這根繩子,陶一言又迴到了吊籃中。
“侯爺,您怎麽去了那麽久?”
“沒有啊!我隻進去半個時辰而已。”
“什麽半個時辰?您已經進去五個時辰,外麵已經天黑了。”
“別開玩笑,我進去多久不知道嗎?我們上午來的,現在頂多就是中午時分。”
“我不跟您爭辯,待會出去您就知道了。”
熱氣球徐徐下降,很快到達地麵。
李世民等人立刻迎了上來關切的問道:“賢婿,好在你沒事,我們都準備上去找你了。”
陶一言有些歉意的迴答:“沒事,丈人請放心,上麵沒有危險。”
“沒事就好,我們先出去吧!”說完,下令所有人撤出山洞。
出到洞外,陶一言才相信,冷行所言非虛,天色果然已經全黑。
兕子等人已經做好飯菜,正在等他們迴來用晚膳。
不對呀!我在那個洞中,隻是走了一個來迴。
明明隻待了半個時辰,怎麽外麵像過了幾個時辰似的?
難道那小洞裏有什麽名堂?
可是洞裏除了那些會發光的石頭,就是一個巨大的圓柱體。
怎麽會這樣?
難道裏麵的時光比外麵慢?
不可能,這、這、這他女良的又是不科學的事情。
或者、或者是那個圓柱體有什麽問題?
我隻是摸了一下,又推了一下,不會導致時光變慢吧?
“喂,相公!你在想什麽呢?吃飯呀!”兕子見陶一言坐在那裏發呆,端起一碗飯遞到他麵前。
陶一言迴過神來,接過碗答道:“啊?哦!我在想山洞裏的事情。”
“山洞裏有什麽怪事嗎?”兕子睜著一雙烏溜溜的大眼睛看著相公,眼神中充滿疑問。
陶一言環顧一眼四周,向周圍的人擺擺手,示意他們退下。
隻剩下李世民、長孫皇後、陶依然等自家人和那羅邇娑婆寐時,陶一言才將事情經過講了一遍。
聽完陶一言所述,李世民驚訝的看著他,問道:“你是說裏麵猶如繁星滿天,還有個金子做的巨大轉筒?”
陶一言想了想說道:“沒錯,那個轉筒上刻著好多文字和佛像。我覺得像是佛教的法器。”
根據他的描述,眾人陷入了沉默,都在猜測如此巨大的應該是什麽法器?
沉默了很長一段時間,那羅邇娑婆寐突然吞吞吐吐的說道:“會、會不會是佛教的轉、轉經筒?”
轉經筒!
對啊,就是轉經筒!
我怎麽沒想起來呢!後世在甘肅旅遊的時候見過。
那個轉經筒比這個大幾十倍。
陶一言馬上想起了一座寺廟中的轉經筒。
於是說道:“沒錯,我也想起來了,應該是轉經筒。可是還有一件事情很怪異。我感覺在裏麵隻待了不到半個時辰,出來時卻已經過去幾個時辰。”
這樣說,就是妥妥的神跡了。
如果說那上麵安放一個轉經筒,鑲嵌寶石,都可以按常理解釋得通。
但是說時光會變化,大家都難以理解了。
隻有那羅邇娑婆寐沉思了一陣,才緩緩說道:“轉經筒又稱轉經輪。佛教中,它的轉動代表著生命的循環和流轉。那個巨大的轉經筒,興許與時光快慢相關也不一定。”
聽了他的解釋,陶一言似乎想起了什麽?但是始終把握不住要點。
這時,坐在身旁的陶依然提醒道:“老爸,你還記得玄奘禪師跟我們說的那句話嗎?”
“禪師說:當我們見到那件佛門至寶之時,一切都會明白。”
“我覺得,玄奘禪師說的佛門至寶,應該就是這個轉經筒。”
陶依然的話一語點醒夢中人。
陶一言馬上想起當時自己問玄奘禪師,能否去到夢中世界時,他就是這樣迴答的。
難道這個轉經筒真的能夠穿越時光,迴到現代?
此時他心中異常激動,陶依然和莫秀萍臉上也極其興奮。
“老爸,這是不是說明,我們可以迴去了?”陶依然低聲問了一句。
陶一言想了想答道:“我也不敢肯定,隻有把裏麵的東西研究透徹,才能知曉其中奧秘。”
“老爸!我們快吃飯,待會再進去看看。”
“老公!我也想去!”
“兒子,把老媽也帶上。”
“賢婿,朕也上去瞧瞧神跡。”
……
“行了!快吃飯吧!待會大家都上去看看。”
洞壁上一塊塊發出綠光的石頭宛若天上的繁星,將山洞照耀得如夢如幻。
轉過兩個彎,前方吹來陣陣涼風。
眼前豁然開朗,這是一個四四方方的石室,看那方整的程度,應該是人工開鑿而成。
石室正中央有個金光閃閃,高達兩丈,直徑約一丈的巨大圓柱體。
此時居然在慢慢旋轉著。
陶一言將火把靠近,發現上麵雕刻著許多栩栩如生的菩薩像和不認識的文字。
用手輕撫其表麵,有種金屬的質感,而且纖塵不染。
下意識輕輕推了一下那圓柱體,有沉重的感覺。
這是什麽物件?
好像在現代什麽地方見過,卻怎麽也想不起來。
應該是佛教的法器之類的東西。
陶一言一時想不起是什麽法器,便穿過石室繼續前行。
這條通道跟來路一樣,綠光閃閃。
半刻鍾不到,轉了幾個彎之後,前麵出現亮光。
這裏已經到了道路的盡頭。
陶一言走過去一看,這裏已經到了通道的盡頭。
外麵的山腳下,居然有一個波光粼粼的天然湖泊。
一湖碧水,清澈見底,令人心曠神怡。
不時還有成群結隊的魚兒遊來遊去,讓他有種立刻跳下去暢遊一番的衝動。
安靜的看了一會,沒有發現異常。
陶一言便沿原路返迴。
走到來時的洞口處,冷行已經不在這裏。
陶一言將火把伸出洞外,下麵立刻響起一陣歡唿聲。
隱隱聽到下麵有人在驚喜的大喊:“侯爺出來了,侯爺出來了!”
“快放熱氣球接侯爺下來。”
很快上麵就升上來一個熱氣球,依舊是冷行在吊籃之中。
他向陶一言拋出一根繩子。
借助這根繩子,陶一言又迴到了吊籃中。
“侯爺,您怎麽去了那麽久?”
“沒有啊!我隻進去半個時辰而已。”
“什麽半個時辰?您已經進去五個時辰,外麵已經天黑了。”
“別開玩笑,我進去多久不知道嗎?我們上午來的,現在頂多就是中午時分。”
“我不跟您爭辯,待會出去您就知道了。”
熱氣球徐徐下降,很快到達地麵。
李世民等人立刻迎了上來關切的問道:“賢婿,好在你沒事,我們都準備上去找你了。”
陶一言有些歉意的迴答:“沒事,丈人請放心,上麵沒有危險。”
“沒事就好,我們先出去吧!”說完,下令所有人撤出山洞。
出到洞外,陶一言才相信,冷行所言非虛,天色果然已經全黑。
兕子等人已經做好飯菜,正在等他們迴來用晚膳。
不對呀!我在那個洞中,隻是走了一個來迴。
明明隻待了半個時辰,怎麽外麵像過了幾個時辰似的?
難道那小洞裏有什麽名堂?
可是洞裏除了那些會發光的石頭,就是一個巨大的圓柱體。
怎麽會這樣?
難道裏麵的時光比外麵慢?
不可能,這、這、這他女良的又是不科學的事情。
或者、或者是那個圓柱體有什麽問題?
我隻是摸了一下,又推了一下,不會導致時光變慢吧?
“喂,相公!你在想什麽呢?吃飯呀!”兕子見陶一言坐在那裏發呆,端起一碗飯遞到他麵前。
陶一言迴過神來,接過碗答道:“啊?哦!我在想山洞裏的事情。”
“山洞裏有什麽怪事嗎?”兕子睜著一雙烏溜溜的大眼睛看著相公,眼神中充滿疑問。
陶一言環顧一眼四周,向周圍的人擺擺手,示意他們退下。
隻剩下李世民、長孫皇後、陶依然等自家人和那羅邇娑婆寐時,陶一言才將事情經過講了一遍。
聽完陶一言所述,李世民驚訝的看著他,問道:“你是說裏麵猶如繁星滿天,還有個金子做的巨大轉筒?”
陶一言想了想說道:“沒錯,那個轉筒上刻著好多文字和佛像。我覺得像是佛教的法器。”
根據他的描述,眾人陷入了沉默,都在猜測如此巨大的應該是什麽法器?
沉默了很長一段時間,那羅邇娑婆寐突然吞吞吐吐的說道:“會、會不會是佛教的轉、轉經筒?”
轉經筒!
對啊,就是轉經筒!
我怎麽沒想起來呢!後世在甘肅旅遊的時候見過。
那個轉經筒比這個大幾十倍。
陶一言馬上想起了一座寺廟中的轉經筒。
於是說道:“沒錯,我也想起來了,應該是轉經筒。可是還有一件事情很怪異。我感覺在裏麵隻待了不到半個時辰,出來時卻已經過去幾個時辰。”
這樣說,就是妥妥的神跡了。
如果說那上麵安放一個轉經筒,鑲嵌寶石,都可以按常理解釋得通。
但是說時光會變化,大家都難以理解了。
隻有那羅邇娑婆寐沉思了一陣,才緩緩說道:“轉經筒又稱轉經輪。佛教中,它的轉動代表著生命的循環和流轉。那個巨大的轉經筒,興許與時光快慢相關也不一定。”
聽了他的解釋,陶一言似乎想起了什麽?但是始終把握不住要點。
這時,坐在身旁的陶依然提醒道:“老爸,你還記得玄奘禪師跟我們說的那句話嗎?”
“禪師說:當我們見到那件佛門至寶之時,一切都會明白。”
“我覺得,玄奘禪師說的佛門至寶,應該就是這個轉經筒。”
陶依然的話一語點醒夢中人。
陶一言馬上想起當時自己問玄奘禪師,能否去到夢中世界時,他就是這樣迴答的。
難道這個轉經筒真的能夠穿越時光,迴到現代?
此時他心中異常激動,陶依然和莫秀萍臉上也極其興奮。
“老爸,這是不是說明,我們可以迴去了?”陶依然低聲問了一句。
陶一言想了想答道:“我也不敢肯定,隻有把裏麵的東西研究透徹,才能知曉其中奧秘。”
“老爸!我們快吃飯,待會再進去看看。”
“老公!我也想去!”
“兒子,把老媽也帶上。”
“賢婿,朕也上去瞧瞧神跡。”
……
“行了!快吃飯吧!待會大家都上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