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禪位大典(2)
大唐自己的娘子自己養 作者:濃墨輕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517章禪位大典(2)
後台左側幕布翻動,一身明黃龍袍的陶一言牽著兕子的手從後台慢慢走向前台。
二人剛一露麵,台下已經歡聲雷動。
無數人在下麵向他們夫婦揮手致意。
許多老人都熱淚盈眶,更有甚者跪地磕頭,以表敬意。
現場的熱烈氣氛達到巔峰。
眼前這位皇帝文武雙全,從小就絕頂聰明,整個大唐詩詞方麵無人能出其右,還有著無數項發明創造。
更是找到紅薯這種畝產數千斤的奇物,解決全國糧食不足的問題,惠及大唐億萬子民。
此外,還征戰四方,橫掃無數國家,讓大漢民族屹立世界之巔。
他們夫婦今天坐在下首第一張龍椅上是實至名歸、是當之無愧。
陶一言和兕子也微笑著向台下群眾揮手致意。
陶一言和兕子就座後,最後出場的當然就是深受百姓愛戴的唐皇李世民和皇後長孫氏。
他們的出現又引來一場巨大的轟動。
就座後李世民拿起龍案上的話筒,開始長達兩個小時的演講:“朕的子民們!朕自幼習武,隨父皇征戰四方……玄武門之變雖得位不正……渭水之盟令朕痛徹心扉……終於生擒頡利可汗,一雪前恥……”
“朕勵精圖治……才有了這貞觀年間的盛世繁華……”
“細數朕身邊的賢臣名將,文治武功堪稱妖孽的大華皇帝、忠勇王陶一言當屬第一。”
“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魏征……高士廉……李靖……程咬金……尉遲敬德……雖與朕有君臣之別,但是我們亦師亦友……”
“此外,朕還有賢明皇後長孫氏……朕的好女兒霓裳上將李明達……”
“如今世界大一統……李、陶兩家結永世之好,再也沒有殘酷的戰爭……";
“朕今年五十有六,身體大不如前……今日便將這大唐皇帝之位禪讓於朕的嫡三子李治。”
李世民將自己生平功過得失,毫不避諱的一一細數。
時而淚流滿麵,時而慷慨激昂,帶動場中聽眾也時而悲戚,時而熱血沸騰。
接下來,禮官又大聲宣讀了禪位詔書。
然後就是國璽交接。
當李治小心翼翼的從李世民手上接過玉璽時,雙手都在顫抖。
近幾年來,他跟在父皇身後,每日練習武藝,勤於政事,不敢有絲毫懈怠。
即便如此,還經常受到“棍棒教育”,現在雖然順利繼位,仍然如履薄冰。
李治名正言順的登上帝位後,台上官員和台下百姓紛紛下跪拜見。
陶一言也帶頭向他恭賀。
後麵就是祭天、祭祖,告訴上天和祖先禪位的事情。
陶一言帶著兕子,紮紮實實的參與了整個過程。
接下來就是新帝登基封賞群臣。
有加俸祿的,有升官品的,有晉爵位的,有直接獲得賞賜的,官員們個個都興高采烈。
到了陶一言這裏卻出了問題。
他在大唐封忠勇王,兕子有霓裳上將和晉陽公主的封號,長樂、城陽、衡山都有封號,均在封賞之列。
這一家子的封號都到了頂,已經封無可封,隻能每人賞一座宅子,良田萬畝。
最後被封賞的兩個出乎所有人意料。
他們是孫思邈夫婦。
孫思邈本想推辭,卻被格桑朵朵攔住。
拗不過她,孫思邈隻得接受了百草公的爵位。
封賞完眾臣,就是盛大的晚宴。
…………………
李世民曆來喜歡和大臣們大吃大喝,晚宴根本沒有多少上下之別,長安城的勳爵官員幾乎都到齊了。
以前他們喝酒,動不動就是滿滿倒上一杯,喊一句“飲勝“,一口幹。
今天坐在主位上,他卻出奇的冷靜。
因為看到眼前這些舊臣,一個個都已白發蒼蒼,有的還拄著拐杖。
此情此景,令他不由心中一酸,暗歎時光易逝,轉眼已是垂暮之年。
即便擁有世上的一切,也逃生老病死。
身邊的長孫皇後似乎也有這些感觸,輕輕握住李世民的手,聞言安慰:“二哥,人有生老病死,這是依然規矩,不可太執著。”
李世民傷感的情緒才慢慢平複。
看了一眼身邊的年輕一代,又是一陣欣喜。
無論如何,年輕一代已經初露鋒芒,他們必將超越自己,延續這繁華盛世。
當即轉悲為喜,又恢複了原來的性格,大聲說道:“眾位卿家,朕今日特別高興,想起昨日寫的一首樂府詩,請大家品評。”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迴。”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
下麵的臣子都被這首氣勢豪邁、感情奔放的樂府詩震驚了。
萬萬想不到陛下都已過知天命的年紀,還如此勤奮,寫下如此流傳千古的篇章。
臣子們當然是一頓馬屁拍了過去。
“陛下,此詩大氣磅礴、放蕩不羈,微臣服了!”
“陛下這首樂府詩,與忠勇王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相較,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陛下禪位,閑來無事可否指點微臣一二?”
“陛下此詩隻應天上有……”
……
李世民享受著臣子們的吹捧,老懷大慰,自動略過陶一言和兕子的白眼:舉杯大吼:“諸君飲勝!”
看他一口幹了,年輕官員們紛紛一飲而盡。
六十六歲高齡的程咬金咂咂嘴,又看了一眼桌上的酒壺,愣是不敢動。
差不多八十歲的房玄齡,右手夾菜都打抖,更加不敢看酒。
這場晚宴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淩晨,才在那些老臣的嬉笑怒罵中結束。
後台左側幕布翻動,一身明黃龍袍的陶一言牽著兕子的手從後台慢慢走向前台。
二人剛一露麵,台下已經歡聲雷動。
無數人在下麵向他們夫婦揮手致意。
許多老人都熱淚盈眶,更有甚者跪地磕頭,以表敬意。
現場的熱烈氣氛達到巔峰。
眼前這位皇帝文武雙全,從小就絕頂聰明,整個大唐詩詞方麵無人能出其右,還有著無數項發明創造。
更是找到紅薯這種畝產數千斤的奇物,解決全國糧食不足的問題,惠及大唐億萬子民。
此外,還征戰四方,橫掃無數國家,讓大漢民族屹立世界之巔。
他們夫婦今天坐在下首第一張龍椅上是實至名歸、是當之無愧。
陶一言和兕子也微笑著向台下群眾揮手致意。
陶一言和兕子就座後,最後出場的當然就是深受百姓愛戴的唐皇李世民和皇後長孫氏。
他們的出現又引來一場巨大的轟動。
就座後李世民拿起龍案上的話筒,開始長達兩個小時的演講:“朕的子民們!朕自幼習武,隨父皇征戰四方……玄武門之變雖得位不正……渭水之盟令朕痛徹心扉……終於生擒頡利可汗,一雪前恥……”
“朕勵精圖治……才有了這貞觀年間的盛世繁華……”
“細數朕身邊的賢臣名將,文治武功堪稱妖孽的大華皇帝、忠勇王陶一言當屬第一。”
“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魏征……高士廉……李靖……程咬金……尉遲敬德……雖與朕有君臣之別,但是我們亦師亦友……”
“此外,朕還有賢明皇後長孫氏……朕的好女兒霓裳上將李明達……”
“如今世界大一統……李、陶兩家結永世之好,再也沒有殘酷的戰爭……";
“朕今年五十有六,身體大不如前……今日便將這大唐皇帝之位禪讓於朕的嫡三子李治。”
李世民將自己生平功過得失,毫不避諱的一一細數。
時而淚流滿麵,時而慷慨激昂,帶動場中聽眾也時而悲戚,時而熱血沸騰。
接下來,禮官又大聲宣讀了禪位詔書。
然後就是國璽交接。
當李治小心翼翼的從李世民手上接過玉璽時,雙手都在顫抖。
近幾年來,他跟在父皇身後,每日練習武藝,勤於政事,不敢有絲毫懈怠。
即便如此,還經常受到“棍棒教育”,現在雖然順利繼位,仍然如履薄冰。
李治名正言順的登上帝位後,台上官員和台下百姓紛紛下跪拜見。
陶一言也帶頭向他恭賀。
後麵就是祭天、祭祖,告訴上天和祖先禪位的事情。
陶一言帶著兕子,紮紮實實的參與了整個過程。
接下來就是新帝登基封賞群臣。
有加俸祿的,有升官品的,有晉爵位的,有直接獲得賞賜的,官員們個個都興高采烈。
到了陶一言這裏卻出了問題。
他在大唐封忠勇王,兕子有霓裳上將和晉陽公主的封號,長樂、城陽、衡山都有封號,均在封賞之列。
這一家子的封號都到了頂,已經封無可封,隻能每人賞一座宅子,良田萬畝。
最後被封賞的兩個出乎所有人意料。
他們是孫思邈夫婦。
孫思邈本想推辭,卻被格桑朵朵攔住。
拗不過她,孫思邈隻得接受了百草公的爵位。
封賞完眾臣,就是盛大的晚宴。
…………………
李世民曆來喜歡和大臣們大吃大喝,晚宴根本沒有多少上下之別,長安城的勳爵官員幾乎都到齊了。
以前他們喝酒,動不動就是滿滿倒上一杯,喊一句“飲勝“,一口幹。
今天坐在主位上,他卻出奇的冷靜。
因為看到眼前這些舊臣,一個個都已白發蒼蒼,有的還拄著拐杖。
此情此景,令他不由心中一酸,暗歎時光易逝,轉眼已是垂暮之年。
即便擁有世上的一切,也逃生老病死。
身邊的長孫皇後似乎也有這些感觸,輕輕握住李世民的手,聞言安慰:“二哥,人有生老病死,這是依然規矩,不可太執著。”
李世民傷感的情緒才慢慢平複。
看了一眼身邊的年輕一代,又是一陣欣喜。
無論如何,年輕一代已經初露鋒芒,他們必將超越自己,延續這繁華盛世。
當即轉悲為喜,又恢複了原來的性格,大聲說道:“眾位卿家,朕今日特別高興,想起昨日寫的一首樂府詩,請大家品評。”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迴。”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
下麵的臣子都被這首氣勢豪邁、感情奔放的樂府詩震驚了。
萬萬想不到陛下都已過知天命的年紀,還如此勤奮,寫下如此流傳千古的篇章。
臣子們當然是一頓馬屁拍了過去。
“陛下,此詩大氣磅礴、放蕩不羈,微臣服了!”
“陛下這首樂府詩,與忠勇王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相較,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陛下禪位,閑來無事可否指點微臣一二?”
“陛下此詩隻應天上有……”
……
李世民享受著臣子們的吹捧,老懷大慰,自動略過陶一言和兕子的白眼:舉杯大吼:“諸君飲勝!”
看他一口幹了,年輕官員們紛紛一飲而盡。
六十六歲高齡的程咬金咂咂嘴,又看了一眼桌上的酒壺,愣是不敢動。
差不多八十歲的房玄齡,右手夾菜都打抖,更加不敢看酒。
這場晚宴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淩晨,才在那些老臣的嬉笑怒罵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