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阿奇爾不知道的是,第三批商隊的前來,徹底改變了自由島的麥收,使之不再是可怕的累死人的活計。
小二總督欣喜萬分,他沒有想到一係列的新式農具竟然不是從流求本島,而是從天竺地區的馬布裏新商業區運來!
他還接到了吳大鵬主家給他的鼓勵信。
原來,天竺地區的戰事已經成功完成了第一步,眼下正在進行農業大開發,那裏的棉田和小麥及水稻種植迅速發展,不久後就將能達到澳洲西部的水平,成為聯邦帝國海外第二大的農業資源提供地。
為了方便提供新式的農業工具,流求本島在馬布裏新商業區內開建了第四家大型農具廠!
第四家大型農具廠所需要的設備和技術人員分別從流求本島、山東地區、澳洲西部的大型農具廠抽調出來的。
天竺地區的農業發展有天然的優勢,所以對聯邦帝國來說極為重要,不得不單獨為他們快速籌建一個大型農具廠。
天竺地區的高品質鐵礦為農具廠提供了優質的原材料,流求島式的石墨坩堝煉鋼法雖然仍是產量低,成本高,但是鋼鐵的質量卻容易提高。
所以完全可以製造合格的農具。
吳大鵬主家在信裏還提到了一個事情,這個事情也是由王玄斌中校當初往流求本島運送德裏鐵柱時,才引起他的注意。
大家似乎都忘了搜集所在地的文物書籍和研究所在地的生產技術!
吳大鵬主家告訴了小二總督一件事情。
他原以為聯邦帝國是這個世界上唯一需要鋅的地方------鋅可以製造白鐵皮的防鏽層,可以製成黃銅,還可以用來製造幹電池------而且,天下也許就聯邦帝國可以提煉出來純鋅!
前文說過,流求本島的有色金屬冶廠裏對鋅的提煉,采用的是上冷凝式提煉法
那裏的煉鋅爐呈長方形,裝配有反應罐120個。
反應罐的外形如同倒置的超級大缸,罐內下部盛裝菱鋅礦或爐甘石,也就是碳酸鋅和木炭或煤粉,口部設有碗狀冷凝筒。
冶煉時,碳酸分解生成zno和co2,後者與木炭形成co,充當還原劑,把前者還原成金屬鋅。
鋅則以蒸汽形式上升到溫度較低的罐口,在冷凝裝置中冷凝成錠,所以這種冷凝的方式叫上凝式。
實際上,這種冷凝方式是東方大陸上古代的煉丹家發明的,在漢代到唐代時期的水銀生產中就已廣泛使用------當然,他們的規模遠遠不如現在的聯邦帝國了。
但是,吳大鵬主家沒有想到的是,天竺地區的北部竟然是幾百年前就已經開始冶煉金屬鋅了!
他讓人親自去拍了照片,又拿來金屬鋅給他看,他方才相信------確認竟是天竺是第一個冶煉出鋅的地方。
從照片上看,他們煉鋅使用的是硫化礦石,還是在焙燒氧化後進行才冶煉。
冶煉爐大致呈方形,爐缸約1 米見方,中間的帶孔隔板上豎置反應罐36個。
反應罐呈倒置的瓶狀,內盛氧化礦石、白雲石、木炭粉組成的爐料,罐中插了一個中空的陶管。
冶煉時在隔板上燃燒木炭加熱,反應罐中的白雲石應該是分解生成的co2與木炭形成co,充當還原劑,被還原出來的鋅蒸氣通過陶管在溫度較低的隔板下冷凝成錠。
這種冷凝方式是屬於下凝式。
產量竟然也不低,年產百八十噸呢!
吳大鵬主家因此在信中提醒說,不僅要把眼光盯到黃金白銀上,還要注意運迴他們的文物古籍和留意歐洲地區上萬一有的讓我們想不到的生產技術。
小二總督沉思了一下,文物古籍也許可以買到,但是,這個破破爛爛的歐洲地區會有啥讓我們想不到的生產技術?
他們在農業上還基本是全木式農業工具,見了我們的鐮刀都驚為天物------就算他們萬一冶煉出鋼來,那都是價比白銀的價格。
青銅和熟鐵才是他們金屬工具的主流。
蘇格蘭王國現在急著進口什麽?就是簡單的農業工具。
小二總督搖了搖頭,還是等遇到了再說吧。
第三年的麥收大大的出乎了阿奇爾的預料!
小麥與大麥的收割工作竟然交給了馬車夫!!
他見到一個馬車夫輕鬆地坐在由鐵管子製成的輕便馬車上,驅趕著四匹馬。
那馬車的側麵有一個一人多高的大轉輪,它隨著馬車前行而不停地轉動著。
近看才知道,那個是由一米多長的雪亮的刀片組成的轉輪,隨著轉輪轉動就將那可惡的麥子直接割下來!
轉輪下麵略後一點,是一個鐵皮平板,那割下來的麥子正好就堆在上麵------可是竟然還有皮帶能把它們傳到了後麵的小車裏,堆著堆著便打成了捆,然後就掉到了小車外麵------如此反複,一頓飯的功夫竟然就能割倒了一畝地的麥子!
上帝啊,那些東方人是怎麽想出這個辦法的?!
老鮑姆也呆呆看了半天,歎了一口氣說:“那麥個兒沒有人捆的結實------”
阿奇爾點頭認同,老鮑姆是所有白人中打捆技術最好的------現在可能沒有用了。
割麥不費力了,但是仍然還要吃苦!
原先自由島上是用腳踏式脫粒機,但是現在卻用上了鍋駝動力機式脫粒機。
用原先的脫粒機時,再悶熱的天也要將穿上厚衣服,還要把頭臉用圍巾裹起來遮擋,盡管捂的這樣嚴實,也免不了會有麥芒進去紮肉!
每當這個時候,就有人懷念英格蘭王國的農村,在那裏,這活兒是女人幹的,她們隻需要向著一個木桶裏摔打著麥子就行。
但是絕沒有用腳踏式脫粒機脫的幹淨和快速!
好吧,為了多收一些麥子,忍了吧。
但是,新來的鍋駝動力機式脫粒機那才讓人受不了呢!
一幹就是連續幾個鍾頭,整個人被浸泡在灰塵、草屑、汗水和機器的轟鳴聲中,那長長的皮帶在上下忽閃中似乎能永遠傳動下去!
在打麥機口的人也就隻能一刻不停地揮動杈把,將如山的麥草齊齊過一遍手。
等機器好容易好容晚停下時,每個人的渾身都像散了架一樣,隻想直接躺在地上。
這個時候吐口痰出來,一點不誇張地說,那就是一大團稠泥,鼻孔得徹底清洗才能恢複唿吸,渾身露出的皮膚上都被麥芒紮出無數的紅點。
此刻最幸福的事,就是將整個人一下子跳到溫水浴池裏,在舒服中酸爽,在酸爽中舒服。
阿奇爾有好運氣,他被派去用手搖式輻條脫粒機給花生脫粒。
剛剛鏟出的花生帶著泥土的芳香,不會有那可怕的麥芒------一個英格蘭女孩把花生的根部的泥土抖落掉,然後送到手搖式輻條脫粒機裏------阿奇爾輕鬆搖動起來,那輻條便輕鬆將花生一粒粒打落下來。
原先他們是要一粒粒揪的,也累人呢。
當然現在輕鬆了------阿奇爾微笑著看那個女孩子,真可惜呢,她臉上的雀斑太多了。
小二總督欣喜萬分,他沒有想到一係列的新式農具竟然不是從流求本島,而是從天竺地區的馬布裏新商業區運來!
他還接到了吳大鵬主家給他的鼓勵信。
原來,天竺地區的戰事已經成功完成了第一步,眼下正在進行農業大開發,那裏的棉田和小麥及水稻種植迅速發展,不久後就將能達到澳洲西部的水平,成為聯邦帝國海外第二大的農業資源提供地。
為了方便提供新式的農業工具,流求本島在馬布裏新商業區內開建了第四家大型農具廠!
第四家大型農具廠所需要的設備和技術人員分別從流求本島、山東地區、澳洲西部的大型農具廠抽調出來的。
天竺地區的農業發展有天然的優勢,所以對聯邦帝國來說極為重要,不得不單獨為他們快速籌建一個大型農具廠。
天竺地區的高品質鐵礦為農具廠提供了優質的原材料,流求島式的石墨坩堝煉鋼法雖然仍是產量低,成本高,但是鋼鐵的質量卻容易提高。
所以完全可以製造合格的農具。
吳大鵬主家在信裏還提到了一個事情,這個事情也是由王玄斌中校當初往流求本島運送德裏鐵柱時,才引起他的注意。
大家似乎都忘了搜集所在地的文物書籍和研究所在地的生產技術!
吳大鵬主家告訴了小二總督一件事情。
他原以為聯邦帝國是這個世界上唯一需要鋅的地方------鋅可以製造白鐵皮的防鏽層,可以製成黃銅,還可以用來製造幹電池------而且,天下也許就聯邦帝國可以提煉出來純鋅!
前文說過,流求本島的有色金屬冶廠裏對鋅的提煉,采用的是上冷凝式提煉法
那裏的煉鋅爐呈長方形,裝配有反應罐120個。
反應罐的外形如同倒置的超級大缸,罐內下部盛裝菱鋅礦或爐甘石,也就是碳酸鋅和木炭或煤粉,口部設有碗狀冷凝筒。
冶煉時,碳酸分解生成zno和co2,後者與木炭形成co,充當還原劑,把前者還原成金屬鋅。
鋅則以蒸汽形式上升到溫度較低的罐口,在冷凝裝置中冷凝成錠,所以這種冷凝的方式叫上凝式。
實際上,這種冷凝方式是東方大陸上古代的煉丹家發明的,在漢代到唐代時期的水銀生產中就已廣泛使用------當然,他們的規模遠遠不如現在的聯邦帝國了。
但是,吳大鵬主家沒有想到的是,天竺地區的北部竟然是幾百年前就已經開始冶煉金屬鋅了!
他讓人親自去拍了照片,又拿來金屬鋅給他看,他方才相信------確認竟是天竺是第一個冶煉出鋅的地方。
從照片上看,他們煉鋅使用的是硫化礦石,還是在焙燒氧化後進行才冶煉。
冶煉爐大致呈方形,爐缸約1 米見方,中間的帶孔隔板上豎置反應罐36個。
反應罐呈倒置的瓶狀,內盛氧化礦石、白雲石、木炭粉組成的爐料,罐中插了一個中空的陶管。
冶煉時在隔板上燃燒木炭加熱,反應罐中的白雲石應該是分解生成的co2與木炭形成co,充當還原劑,被還原出來的鋅蒸氣通過陶管在溫度較低的隔板下冷凝成錠。
這種冷凝方式是屬於下凝式。
產量竟然也不低,年產百八十噸呢!
吳大鵬主家因此在信中提醒說,不僅要把眼光盯到黃金白銀上,還要注意運迴他們的文物古籍和留意歐洲地區上萬一有的讓我們想不到的生產技術。
小二總督沉思了一下,文物古籍也許可以買到,但是,這個破破爛爛的歐洲地區會有啥讓我們想不到的生產技術?
他們在農業上還基本是全木式農業工具,見了我們的鐮刀都驚為天物------就算他們萬一冶煉出鋼來,那都是價比白銀的價格。
青銅和熟鐵才是他們金屬工具的主流。
蘇格蘭王國現在急著進口什麽?就是簡單的農業工具。
小二總督搖了搖頭,還是等遇到了再說吧。
第三年的麥收大大的出乎了阿奇爾的預料!
小麥與大麥的收割工作竟然交給了馬車夫!!
他見到一個馬車夫輕鬆地坐在由鐵管子製成的輕便馬車上,驅趕著四匹馬。
那馬車的側麵有一個一人多高的大轉輪,它隨著馬車前行而不停地轉動著。
近看才知道,那個是由一米多長的雪亮的刀片組成的轉輪,隨著轉輪轉動就將那可惡的麥子直接割下來!
轉輪下麵略後一點,是一個鐵皮平板,那割下來的麥子正好就堆在上麵------可是竟然還有皮帶能把它們傳到了後麵的小車裏,堆著堆著便打成了捆,然後就掉到了小車外麵------如此反複,一頓飯的功夫竟然就能割倒了一畝地的麥子!
上帝啊,那些東方人是怎麽想出這個辦法的?!
老鮑姆也呆呆看了半天,歎了一口氣說:“那麥個兒沒有人捆的結實------”
阿奇爾點頭認同,老鮑姆是所有白人中打捆技術最好的------現在可能沒有用了。
割麥不費力了,但是仍然還要吃苦!
原先自由島上是用腳踏式脫粒機,但是現在卻用上了鍋駝動力機式脫粒機。
用原先的脫粒機時,再悶熱的天也要將穿上厚衣服,還要把頭臉用圍巾裹起來遮擋,盡管捂的這樣嚴實,也免不了會有麥芒進去紮肉!
每當這個時候,就有人懷念英格蘭王國的農村,在那裏,這活兒是女人幹的,她們隻需要向著一個木桶裏摔打著麥子就行。
但是絕沒有用腳踏式脫粒機脫的幹淨和快速!
好吧,為了多收一些麥子,忍了吧。
但是,新來的鍋駝動力機式脫粒機那才讓人受不了呢!
一幹就是連續幾個鍾頭,整個人被浸泡在灰塵、草屑、汗水和機器的轟鳴聲中,那長長的皮帶在上下忽閃中似乎能永遠傳動下去!
在打麥機口的人也就隻能一刻不停地揮動杈把,將如山的麥草齊齊過一遍手。
等機器好容易好容晚停下時,每個人的渾身都像散了架一樣,隻想直接躺在地上。
這個時候吐口痰出來,一點不誇張地說,那就是一大團稠泥,鼻孔得徹底清洗才能恢複唿吸,渾身露出的皮膚上都被麥芒紮出無數的紅點。
此刻最幸福的事,就是將整個人一下子跳到溫水浴池裏,在舒服中酸爽,在酸爽中舒服。
阿奇爾有好運氣,他被派去用手搖式輻條脫粒機給花生脫粒。
剛剛鏟出的花生帶著泥土的芳香,不會有那可怕的麥芒------一個英格蘭女孩把花生的根部的泥土抖落掉,然後送到手搖式輻條脫粒機裏------阿奇爾輕鬆搖動起來,那輻條便輕鬆將花生一粒粒打落下來。
原先他們是要一粒粒揪的,也累人呢。
當然現在輕鬆了------阿奇爾微笑著看那個女孩子,真可惜呢,她臉上的雀斑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