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瞳確實沒想到這個祝老道居然也是個話匣子,講起故事來也是滔滔不絕的。
而且老道士不單單是講故事,還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觀點摻雜在其中,原本簡單的一件事,硬生生的被老道士來上個長篇大論。
可是方瞳為了套取情報隻能耐心聽他絮叨了。
把那些故事用方瞳的語言簡單概括一下,就是他穿越的時間不好,屬於是接手了一個爛攤子,為了振興國家,祝尤這個普通人拚命爆肝的故事。
關於崇禎初年的曆史,方瞳在課本上也是看過的,王朝三百年的積病,再加上當時的整體氣候異常,讓整個大明都處於岌岌可危的邊緣。
這裏不可否認的是,崇禎大帝,也就是麵前的這個祝尤老道士,在其中確實是發揮出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他利用了一些用現在的眼光來看也是非常先進,並且行之有效的行政手段,快速的在朝堂上完成了一係列的整頓,不然當時不可能有那麽高的執政效率,去完成那種種堪稱豐碑的改革。
按照祝老道的說法,也就是這些改革,才給大明,或者說是華夏民族又續上了幾百年的國祚。
當然這些都是祝老道前半生的履曆了,後半生老道士就像是被老朱家傳染了,總會喜歡上一些副業,祝老道就和嘉靖皇帝一樣迷上了修道。
不過祝老道還算是清醒,為了修仙明智,直接在其晚年主導了大明國內著名的自我革命,君主立憲事件。
方瞳站在後來人的角度來看,祝老道無疑是明智的,要是一個皇帝能夠一直保證勤勉親政,那麽國家應該會是有一個良好的發展。
很明顯,如果皇帝開始修仙了,那麽理政的時間就會減少,但是在其位謀其事,老道士當時就會夾在國事和個人修行中間兩頭為難,甚至說兩邊都做不好。
所以老道士直接放下了國事,選擇踏上了修仙之路。
可惜方瞳看著麵前的老道士,這都快400歲了,還沒突破他的金丹期,不知道該怎麽評價來的好。
“道友,當年你是怎麽想的,居然能夠直接拋下所謂的萬乘之尊,來這個山頭上做一個籍籍無名的道士。”方瞳聽了大半的故事,心中也有了些疑問,瞅著老道士說話的空閑便問了出來。
“嗯!?嗨!道友還是太年輕了,經曆的不夠多,你要是每天一到寅時便起,晚上處理政事到酉時才休息,堅持個幾十年,你也會不想幹的。
關鍵是我本就是個普通人,真是因緣際會才成為了帝王,我哪有那麽多的顧慮,該體驗的都體驗了,我並沒有什麽可遺憾的。
那句話怎麽說的來著‘我登上並非我所選擇的舞台,演出並非我所選擇的劇本。’兢兢業業那麽多年,我自覺的對得起原身的老朱,也對得起當時的天下了,我之後搞點小愛好怎麽了。
再說了,還指望我能搞出來什麽完美的政治製度麽,那點東西還是我抄襲的。
我也就能管理個幾代人,千秋萬代都要管,我管得過來麽?
以我所處的位置,能保證一代功臣安享餘生,保證兩代人生活無憂,保證一個國家尚有後路,這還不夠?
你看看你現在的生活不是挺好的嗎,非要在頭頂壓著個皇帝作威作福才好受?”祝老道不愧是當過皇帝的,這個口才方瞳聽的一愣一愣的。
當然方瞳也是有著自己思考的,並沒有完全聽信了老道士的一麵之詞。
但是不得不說,老道士在皇帝這個職業上,還真沒什麽可以吐槽的。
他當年幹的確實不錯,不然現在的大明也不會成為雄霸兩個大陸的強國了。
可惜雖然他當皇帝的履曆不錯,但是修行道路上卻是走的磕磕絆絆,這麽多年還沒突破金丹期,要不是自己的幫助,他更進一步的日子那是遙遙無期的。
方瞳聽祝老道聊了這麽久的過往,可是並沒有說到方瞳想要知道的重點上麵,那就是關於異世界的知識。
自己既然已經做到了定位和開門,那麽盡可能的收集有用情報,就是理所當然的計劃了。
“行吧,道友聽你說了這麽久的故事,都是你在成為皇帝之後的經曆,能不能給我講講你在此之前的經曆,或者說你之前那個世界的情況。”方瞳為了減少跑題的可能,隻能是來個直接提問了。
“嗯……你原來是想問這個啊,我說你今天怎麽有耐心聽我講故事來著,罷了,都是幾百年前的舊事了,我就給你說說吧。
該從哪裏說起呢……
嗯,就想說我自己吧,當年我在那邊也就是個普通人,剛從大學畢業,正準備找個工作給自己安頓下來,沒想到這突如其裏的穿越打破了我所有的計劃。
當年我的父母都還健在,可惜這麽多年過去了,我也沒法去進上一份心意了,唉……
至於我原本的世界嘛,其實和當下的社會環境差不多,不過就是在曆史方麵有著很大的出入。
按照原本的曆史軌跡,大明就是終止在了崇禎十七年,那年因為農民起義還有建奴入寇,直接就把大明最後一口氣給消耗掉了,之後便是建奴成立了一個新的政權,名為清,可惜這個封建王朝並沒能躲得過衰敗的命運,後來被一群外國佬給霍霍沒了。
之後便是咱們漢人自救的故事,經過了50多年的戰爭,新的政權才在這片中原大地上重新建立起來,按照我那時的紀年應該是1949年,新的國家發展也是磕磕絆絆,在很多方麵受製於讓人,要不是有著很多的忠義之士,國家也是很難重新變成一個有實力的大國的。
而我就是出生在新政權建國的50年後,那時候的華夏人已經重新站在了世界的大舞台上,有著自己的話語權……”祝老道說起過往的曆史,卻是沒有剛才的那般熱情了,隻是照本宣科般大體敘述了一下而已。
估計是他本人沒有親身經曆過的原因吧,沒能感同身受的去經曆那段歲月。
不過方瞳也是在其中提煉出了不少的信息。
而且老道士不單單是講故事,還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觀點摻雜在其中,原本簡單的一件事,硬生生的被老道士來上個長篇大論。
可是方瞳為了套取情報隻能耐心聽他絮叨了。
把那些故事用方瞳的語言簡單概括一下,就是他穿越的時間不好,屬於是接手了一個爛攤子,為了振興國家,祝尤這個普通人拚命爆肝的故事。
關於崇禎初年的曆史,方瞳在課本上也是看過的,王朝三百年的積病,再加上當時的整體氣候異常,讓整個大明都處於岌岌可危的邊緣。
這裏不可否認的是,崇禎大帝,也就是麵前的這個祝尤老道士,在其中確實是發揮出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他利用了一些用現在的眼光來看也是非常先進,並且行之有效的行政手段,快速的在朝堂上完成了一係列的整頓,不然當時不可能有那麽高的執政效率,去完成那種種堪稱豐碑的改革。
按照祝老道的說法,也就是這些改革,才給大明,或者說是華夏民族又續上了幾百年的國祚。
當然這些都是祝老道前半生的履曆了,後半生老道士就像是被老朱家傳染了,總會喜歡上一些副業,祝老道就和嘉靖皇帝一樣迷上了修道。
不過祝老道還算是清醒,為了修仙明智,直接在其晚年主導了大明國內著名的自我革命,君主立憲事件。
方瞳站在後來人的角度來看,祝老道無疑是明智的,要是一個皇帝能夠一直保證勤勉親政,那麽國家應該會是有一個良好的發展。
很明顯,如果皇帝開始修仙了,那麽理政的時間就會減少,但是在其位謀其事,老道士當時就會夾在國事和個人修行中間兩頭為難,甚至說兩邊都做不好。
所以老道士直接放下了國事,選擇踏上了修仙之路。
可惜方瞳看著麵前的老道士,這都快400歲了,還沒突破他的金丹期,不知道該怎麽評價來的好。
“道友,當年你是怎麽想的,居然能夠直接拋下所謂的萬乘之尊,來這個山頭上做一個籍籍無名的道士。”方瞳聽了大半的故事,心中也有了些疑問,瞅著老道士說話的空閑便問了出來。
“嗯!?嗨!道友還是太年輕了,經曆的不夠多,你要是每天一到寅時便起,晚上處理政事到酉時才休息,堅持個幾十年,你也會不想幹的。
關鍵是我本就是個普通人,真是因緣際會才成為了帝王,我哪有那麽多的顧慮,該體驗的都體驗了,我並沒有什麽可遺憾的。
那句話怎麽說的來著‘我登上並非我所選擇的舞台,演出並非我所選擇的劇本。’兢兢業業那麽多年,我自覺的對得起原身的老朱,也對得起當時的天下了,我之後搞點小愛好怎麽了。
再說了,還指望我能搞出來什麽完美的政治製度麽,那點東西還是我抄襲的。
我也就能管理個幾代人,千秋萬代都要管,我管得過來麽?
以我所處的位置,能保證一代功臣安享餘生,保證兩代人生活無憂,保證一個國家尚有後路,這還不夠?
你看看你現在的生活不是挺好的嗎,非要在頭頂壓著個皇帝作威作福才好受?”祝老道不愧是當過皇帝的,這個口才方瞳聽的一愣一愣的。
當然方瞳也是有著自己思考的,並沒有完全聽信了老道士的一麵之詞。
但是不得不說,老道士在皇帝這個職業上,還真沒什麽可以吐槽的。
他當年幹的確實不錯,不然現在的大明也不會成為雄霸兩個大陸的強國了。
可惜雖然他當皇帝的履曆不錯,但是修行道路上卻是走的磕磕絆絆,這麽多年還沒突破金丹期,要不是自己的幫助,他更進一步的日子那是遙遙無期的。
方瞳聽祝老道聊了這麽久的過往,可是並沒有說到方瞳想要知道的重點上麵,那就是關於異世界的知識。
自己既然已經做到了定位和開門,那麽盡可能的收集有用情報,就是理所當然的計劃了。
“行吧,道友聽你說了這麽久的故事,都是你在成為皇帝之後的經曆,能不能給我講講你在此之前的經曆,或者說你之前那個世界的情況。”方瞳為了減少跑題的可能,隻能是來個直接提問了。
“嗯……你原來是想問這個啊,我說你今天怎麽有耐心聽我講故事來著,罷了,都是幾百年前的舊事了,我就給你說說吧。
該從哪裏說起呢……
嗯,就想說我自己吧,當年我在那邊也就是個普通人,剛從大學畢業,正準備找個工作給自己安頓下來,沒想到這突如其裏的穿越打破了我所有的計劃。
當年我的父母都還健在,可惜這麽多年過去了,我也沒法去進上一份心意了,唉……
至於我原本的世界嘛,其實和當下的社會環境差不多,不過就是在曆史方麵有著很大的出入。
按照原本的曆史軌跡,大明就是終止在了崇禎十七年,那年因為農民起義還有建奴入寇,直接就把大明最後一口氣給消耗掉了,之後便是建奴成立了一個新的政權,名為清,可惜這個封建王朝並沒能躲得過衰敗的命運,後來被一群外國佬給霍霍沒了。
之後便是咱們漢人自救的故事,經過了50多年的戰爭,新的政權才在這片中原大地上重新建立起來,按照我那時的紀年應該是1949年,新的國家發展也是磕磕絆絆,在很多方麵受製於讓人,要不是有著很多的忠義之士,國家也是很難重新變成一個有實力的大國的。
而我就是出生在新政權建國的50年後,那時候的華夏人已經重新站在了世界的大舞台上,有著自己的話語權……”祝老道說起過往的曆史,卻是沒有剛才的那般熱情了,隻是照本宣科般大體敘述了一下而已。
估計是他本人沒有親身經曆過的原因吧,沒能感同身受的去經曆那段歲月。
不過方瞳也是在其中提煉出了不少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