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在這其中,大周也不是什麽便宜沒有占到。
經過大周數次的征伐,各土司部落族人也損失嚴重,而大周這邊經過幾次戰爭後,也覺得打下來不劃算,所以兩方就重新約定條件。
他們各土司部落可以附屬在大周朝名下,但擁有各自在自治權,相對的,他們也會和普通的大周百姓一樣,給大周繳納賦稅。
大周太祖一聽,這可以啊!他打這些土司部落幹什麽,不就是納入大周版圖,然後收取賦稅。
既然這兩條都滿足了,那還費什麽勁再去用武力征服這裏。
所以此事就這樣定了下來,當然,為了防止這些土司部落搞事,所以大周太祖在封開國一脈王侯之時,就特意封了一個南安郡王。
還把他的封地設立在這裏,就是為了能讓他世代鎮守西南,看住這些土司部落。
而傳到現任南安郡王,已是第三代。
這一代的南安郡王安世傑,也不知道是飄了,還是另有想法,竟然私下擅自向這些土司部落增加賦稅,導致這些土司部落組成聯軍攻城拔寨。
將大周太祖時期,在西南地區占領,建立的數個漢人城池,給奪了去,還在破城之後燒殺搶掠。
南安郡王得知事情嚴重後,多次遣兵平叛,卻都無功而返。
眼見事情越鬧越大,南安郡王因怕被朝廷發現後治罪,於是便派人前往土司部落聯軍求和,以求能將其安撫下去,屆時再找機會上報,罪責也能小上一些。
但令南安郡王惱火的是,這些土司部落聯軍索要大批金銀糧草不說,竟然還要南安郡王下嫁一個女兒,他們從願意善罷甘休。
這讓南安郡王愁壞了頭,有嫡子兩個,庶子十幾,但女兒就一個,還是和他的郡王妃所生的嫡女,這要是去屈身下嫁給這些南蠻土司,他怎會願意。
而他同族之中的姑娘,要不是已經成婚了,要不就是年齡不夠,最後還是遠在神京的母親南安太妃得知了此事,才與他給想了一個辦法。
南安太妃與南安郡王想的辦法就是,在開國一脈的眾多老親之中,尋上一兩個靠的住的,選其家中的庶女,認作義女,然後替他女兒代嫁過去。
了不起就是讓出一些利益,隻要能將事情平息,以後自然還能再找迴來。
本來南安太妃之前已經求了一家開國一脈的老親,但確被其給攆了出來,並聲稱就算是給自家的庶女找個寒門子弟下嫁,也不可能代替她人去和親。
撞了一鼻子灰的南安太妃頓時臉色有些難看,後來又想起了這賈府之中姑娘眾多,所以就找了過來。
而且在這之後,又了解知道賈家之中現在的年輕一代賈琛,年紀輕輕就已經位列一等武侯,頓時就起了拉攏之心。
而且她的嫡孫南安郡王世子,雖已年過二十,但卻還沒有立世子妃,若是再從這賈家之中,挑選賈家女嫁入南安郡王府,不就給結交上這位風頭正盛的年輕侯爺嗎。
而且有此等姻親關係,這認義女代替和親一事,賈家也不好發難了不是?
當然,其實以賈家三春的身份,是當不上世子妃這個位置的,至於史湘雲,雖說是嫡女,但史家現在也是有名無實,南安太妃自然也是看不上。
唯一讓南安太妃相中的,就是林黛玉,不僅人長的可以,氣質又大方,還有一個剛剛升任六部尚書的父親林如海,當南安郡王世子妃綽綽有餘。
就是這個身體情況,讓南安太妃熄了念頭,她可不想讓他的嫡孫年紀輕輕就背上克妻的名頭。
“老太君,這府上的幾位姑娘,真真是鍾靈毓秀,個個跟天仙一樣,還有一個少年武侯的孫兒,老太君是真的管教有方啊!”
南安太妃看著三春姐妹,向賈母恭維道。
“那裏那裏,都是他們自個爭氣,跟老身可扯不上太大關係!”
賈母聽到南安太妃如此誇獎,嘴上說著謙虛,但臉上的笑容卻燦爛無比。
見賈母還喘上了,南安太妃眼中閃過一絲嫉妒,然後就消失不見,然後看向三春姐妹發了難。
“也不知這賈家這三個姑娘性格如何,可得挑一個好的給她嫡孫,嫁到王府,至於代去和親的,就看賈家舍去哪個姑娘了!”
她倒是想的美好,還沒跟賈家人商議,便自顧自的已經挑選好了。
見南安太妃已經見過了幾位姑娘,賈母便先安排丫鬟帶領三春姐妹下來,幾女均未出閣,在她和南安太妃左右聽她們談話,自是不太妥當,所以賈母就先將她們遣了迴去。
“祖母,太妃娘娘,孫女兒告退。”
三春姐妹幾人躬身行禮告退後,便轉身退出了正堂。
在幾女退出去之後,南安太妃便迫不及待的向賈母問道:
“老太君,這幾位姑娘都是人中之鳳,老身我都喜歡的很,就是不知這幾位姑娘心性如何?”
賈母聞言,臉上的笑容愈發燦爛,看來是真的準備給南安郡王世子挑選世子妃的,於是便開口說道:
“我這二孫女迎春,性格溫柔沉默,觀之可親。三孫女探春精明能幹,顧盼神飛,文采彩精華,見之忘俗。小孫女惜春雖年齡尚小,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略有兩分才名。”
“然後我這侄孫女與惜春一樣,身量尚小,但性格率真嬌憨,開朗豪爽,頗有一番男子氣概。”
“最後是我的外孫女黛玉,從小就博覽群書,學識淵博,她的父親想必太妃娘娘也知道,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兒!”
南安太妃聽聞賈母解釋三春等姑娘性情,連連點頭,心中暗自思忖著。
她原本就對林黛玉有三分滿意,聽賈母再如此誇讚一番,更是心動。
但轉念又思考一番林黛玉的身體情況,猶豫一下還是忍痛放棄。
然後史家的史湘雲,南安太妃本就看不上,年齡又與他的嫡孫南安郡王世子相差太大,所以直接就被略過去了。
相對的,年齡尚小的庶女惜春,也被南安太妃放棄。
剩下的就隻有迎春、探春兩位姑娘,這可讓南安太妃抓了難,這兩位,哪一位嫁入他們王府,哪一位派去和親呢?
聽賈母說迎春、探春兩女的性格,南安太妃自然是偏向於迎春。
什麽性格溫柔沉默,觀之可親,說白了就是懦弱一點,配她的嫡孫雖有些掉價,但顯然會少不少麻煩。
而探春精明能幹的性格,雖然適合做當家主母,但要是配她的嫡孫,恐要風波不斷。
南安太妃想想她的嫡孫安子興,頂著一副溫和俊俏的臉龐,卻做出的那樣一些荒唐事,簡直就讓人心中一陣窒息。
若是給他娶給厲害的妻子,恐到時被發現,而給抖落出來,他們南安郡王府,可就丟了大臉了!
所以南安太妃還是傾向於讓迎春嫁入南安郡王府,探春代替她的嫡孫女前去和親。
至於迎春,性格溫和,屆時就是發現了她嫡孫的不對,想必也會羞於顏麵,幫助自己的夫君保守秘密。
如此,還能有了代替和親,還搭上了昭武侯府的路子,可謂是一舉兩得。
南安太妃算盤打的啪啪響,於是便屏蔽下人,坐到賈母跟前,給賈母說出了實情。
“老太君啊!想必妾身的來意,您已經有了三分知曉,但這其中吧,還有一些事情………………!”
……………………
……
——————————————————————————————————
ps:各位讀者大佬,求免費的為愛發電!
經過大周數次的征伐,各土司部落族人也損失嚴重,而大周這邊經過幾次戰爭後,也覺得打下來不劃算,所以兩方就重新約定條件。
他們各土司部落可以附屬在大周朝名下,但擁有各自在自治權,相對的,他們也會和普通的大周百姓一樣,給大周繳納賦稅。
大周太祖一聽,這可以啊!他打這些土司部落幹什麽,不就是納入大周版圖,然後收取賦稅。
既然這兩條都滿足了,那還費什麽勁再去用武力征服這裏。
所以此事就這樣定了下來,當然,為了防止這些土司部落搞事,所以大周太祖在封開國一脈王侯之時,就特意封了一個南安郡王。
還把他的封地設立在這裏,就是為了能讓他世代鎮守西南,看住這些土司部落。
而傳到現任南安郡王,已是第三代。
這一代的南安郡王安世傑,也不知道是飄了,還是另有想法,竟然私下擅自向這些土司部落增加賦稅,導致這些土司部落組成聯軍攻城拔寨。
將大周太祖時期,在西南地區占領,建立的數個漢人城池,給奪了去,還在破城之後燒殺搶掠。
南安郡王得知事情嚴重後,多次遣兵平叛,卻都無功而返。
眼見事情越鬧越大,南安郡王因怕被朝廷發現後治罪,於是便派人前往土司部落聯軍求和,以求能將其安撫下去,屆時再找機會上報,罪責也能小上一些。
但令南安郡王惱火的是,這些土司部落聯軍索要大批金銀糧草不說,竟然還要南安郡王下嫁一個女兒,他們從願意善罷甘休。
這讓南安郡王愁壞了頭,有嫡子兩個,庶子十幾,但女兒就一個,還是和他的郡王妃所生的嫡女,這要是去屈身下嫁給這些南蠻土司,他怎會願意。
而他同族之中的姑娘,要不是已經成婚了,要不就是年齡不夠,最後還是遠在神京的母親南安太妃得知了此事,才與他給想了一個辦法。
南安太妃與南安郡王想的辦法就是,在開國一脈的眾多老親之中,尋上一兩個靠的住的,選其家中的庶女,認作義女,然後替他女兒代嫁過去。
了不起就是讓出一些利益,隻要能將事情平息,以後自然還能再找迴來。
本來南安太妃之前已經求了一家開國一脈的老親,但確被其給攆了出來,並聲稱就算是給自家的庶女找個寒門子弟下嫁,也不可能代替她人去和親。
撞了一鼻子灰的南安太妃頓時臉色有些難看,後來又想起了這賈府之中姑娘眾多,所以就找了過來。
而且在這之後,又了解知道賈家之中現在的年輕一代賈琛,年紀輕輕就已經位列一等武侯,頓時就起了拉攏之心。
而且她的嫡孫南安郡王世子,雖已年過二十,但卻還沒有立世子妃,若是再從這賈家之中,挑選賈家女嫁入南安郡王府,不就給結交上這位風頭正盛的年輕侯爺嗎。
而且有此等姻親關係,這認義女代替和親一事,賈家也不好發難了不是?
當然,其實以賈家三春的身份,是當不上世子妃這個位置的,至於史湘雲,雖說是嫡女,但史家現在也是有名無實,南安太妃自然也是看不上。
唯一讓南安太妃相中的,就是林黛玉,不僅人長的可以,氣質又大方,還有一個剛剛升任六部尚書的父親林如海,當南安郡王世子妃綽綽有餘。
就是這個身體情況,讓南安太妃熄了念頭,她可不想讓他的嫡孫年紀輕輕就背上克妻的名頭。
“老太君,這府上的幾位姑娘,真真是鍾靈毓秀,個個跟天仙一樣,還有一個少年武侯的孫兒,老太君是真的管教有方啊!”
南安太妃看著三春姐妹,向賈母恭維道。
“那裏那裏,都是他們自個爭氣,跟老身可扯不上太大關係!”
賈母聽到南安太妃如此誇獎,嘴上說著謙虛,但臉上的笑容卻燦爛無比。
見賈母還喘上了,南安太妃眼中閃過一絲嫉妒,然後就消失不見,然後看向三春姐妹發了難。
“也不知這賈家這三個姑娘性格如何,可得挑一個好的給她嫡孫,嫁到王府,至於代去和親的,就看賈家舍去哪個姑娘了!”
她倒是想的美好,還沒跟賈家人商議,便自顧自的已經挑選好了。
見南安太妃已經見過了幾位姑娘,賈母便先安排丫鬟帶領三春姐妹下來,幾女均未出閣,在她和南安太妃左右聽她們談話,自是不太妥當,所以賈母就先將她們遣了迴去。
“祖母,太妃娘娘,孫女兒告退。”
三春姐妹幾人躬身行禮告退後,便轉身退出了正堂。
在幾女退出去之後,南安太妃便迫不及待的向賈母問道:
“老太君,這幾位姑娘都是人中之鳳,老身我都喜歡的很,就是不知這幾位姑娘心性如何?”
賈母聞言,臉上的笑容愈發燦爛,看來是真的準備給南安郡王世子挑選世子妃的,於是便開口說道:
“我這二孫女迎春,性格溫柔沉默,觀之可親。三孫女探春精明能幹,顧盼神飛,文采彩精華,見之忘俗。小孫女惜春雖年齡尚小,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略有兩分才名。”
“然後我這侄孫女與惜春一樣,身量尚小,但性格率真嬌憨,開朗豪爽,頗有一番男子氣概。”
“最後是我的外孫女黛玉,從小就博覽群書,學識淵博,她的父親想必太妃娘娘也知道,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兒!”
南安太妃聽聞賈母解釋三春等姑娘性情,連連點頭,心中暗自思忖著。
她原本就對林黛玉有三分滿意,聽賈母再如此誇讚一番,更是心動。
但轉念又思考一番林黛玉的身體情況,猶豫一下還是忍痛放棄。
然後史家的史湘雲,南安太妃本就看不上,年齡又與他的嫡孫南安郡王世子相差太大,所以直接就被略過去了。
相對的,年齡尚小的庶女惜春,也被南安太妃放棄。
剩下的就隻有迎春、探春兩位姑娘,這可讓南安太妃抓了難,這兩位,哪一位嫁入他們王府,哪一位派去和親呢?
聽賈母說迎春、探春兩女的性格,南安太妃自然是偏向於迎春。
什麽性格溫柔沉默,觀之可親,說白了就是懦弱一點,配她的嫡孫雖有些掉價,但顯然會少不少麻煩。
而探春精明能幹的性格,雖然適合做當家主母,但要是配她的嫡孫,恐要風波不斷。
南安太妃想想她的嫡孫安子興,頂著一副溫和俊俏的臉龐,卻做出的那樣一些荒唐事,簡直就讓人心中一陣窒息。
若是給他娶給厲害的妻子,恐到時被發現,而給抖落出來,他們南安郡王府,可就丟了大臉了!
所以南安太妃還是傾向於讓迎春嫁入南安郡王府,探春代替她的嫡孫女前去和親。
至於迎春,性格溫和,屆時就是發現了她嫡孫的不對,想必也會羞於顏麵,幫助自己的夫君保守秘密。
如此,還能有了代替和親,還搭上了昭武侯府的路子,可謂是一舉兩得。
南安太妃算盤打的啪啪響,於是便屏蔽下人,坐到賈母跟前,給賈母說出了實情。
“老太君啊!想必妾身的來意,您已經有了三分知曉,但這其中吧,還有一些事情………………!”
……………………
……
——————————————————————————————————
ps:各位讀者大佬,求免費的為愛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