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欲入營,忽聞探騎聲;聯軍兵紛置,張劉聯手行!
“張揚?跑我韓國邊境來張揚?!作死呢吧?”張亮聞聽魏國陳兵邊境,顯得有些惱怒。
李由見張亮語出驚人,趕忙勸解道:“大王,事情未弄清楚之前,切莫言語過激啊!畢竟對方未入我韓境。我看還是先派人前去詢問一下吧。老臣願前往魏軍軍營,一探究竟。”
聞聽李由要去魏軍軍營,張亮立刻迴絕道:“不成!您是我韓國丞相,我張子房可以算是最為偷懶的王了。您若去了,政務交於何人!再說魏軍動向不明,豈能讓您前去冒險?!雖然他們沒有越境,但我肯定他們不是來遛狗的!”
見張亮不準自己前往,李由無奈的歎道:“那大王打算如何處置此事?或是已經有使者的人選了?”
“使者?有啊!王方,點一萬軍馬,跟我去邊境會會魏軍!”
得知張亮打算帶兵前往,李由急忙勸阻道:“大王不可啊!您不能親身犯險!再說若是派兵前往,難免會有摩擦啊!”
麵對李由的勸說,張亮隻是微微一笑。“丞相放心,我心裏有數。本來我想自己去的,可就是想到你會不準,所以帶一萬軍士護衛,希望你能放心。我此去隻問他們陳兵目的。絕不貿然行事!當然若是他們有歹心,那我隻能揍他們了。”
聞得張亮要親自領兵前往,王方顯得很興奮。“大王放心,我這便去挑選萬名勇士。保證讓魏軍見了便嚇尿褲子!”
看到張亮與王方皆是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李由隻覺得苦不堪言。他本想再勸說張亮不要衝動,可此時一直沉默不語的劉煜卻突然開口說道:“韓王,魏兵壓境,意圖不明。不如在下走一趟吧,看看能否化解這場兵災。”
張亮見劉煜打算前往,立刻對著他說道:”夫子,我知你身手不差。可這一萬大軍並非等閑。你非我韓臣,不必出使,我也不願你去赴那險境。“
聽完張亮之言,劉煜隨及笑道:”韓王,我雖非韓臣,但卻是您韓國的學館夫子。這韓民我總算得上了吧。韓國有事,韓民豈可袖手旁觀。在下也有一份屬於韓民的驕傲啊!再說魏軍總不至於難為一個儒生吧,傳出去也不好聽啊!“
見劉煜引用了自己剛才對軍士說的話,張亮頓時變得啞口無言。可他卻始終不願劉煜去冒險。
看到張亮執意不肯讓自己去,劉煜隻得耐心勸道:”韓王,我知您勇謀俱佳。可您剛剛登位,這韓國的朝局正是需要穩定之時。而且百姓也期盼您能帶給他們富足的生活。此時確實不宜與他國發生嫌隙摩擦。您若帶兵去了,無事還好,萬一有事,那很可能會變成國戰!到時受苦的還是百姓啊。依在下之意,您還是讓我走一趟吧。隻要知道了對方的來意,我們巧妙應對,相信不會有危險的。“
張亮雖然認同劉煜的見解,但卻始終不放心對方前往。李由看到二人成僵持之勢,立刻上前提議:”大王。劉夫子是儒家飽學之士。由他出麵確實好些。我也知道大王擔心他的安危,不如讓王將軍還是點兵一萬,隨他一同前去。這樣即可保證他的安全,又能妥善應對此事,您看如何?“
聞聽李由的建議,張亮開始權衡利弊。在見到劉煜始終堅持己見的情況下,他隻得同意了丞相的意見。並且叮囑王方,一定要保證劉煜的安全。
王方聽完張亮叮囑,立刻應諾。隨後便欲返身去點齊軍士。可未等他動身,卻又來一名騎將。對方一見眾人,趕忙下拜稟道:”啟稟大王,代王趙歇親率一萬大軍陳兵我邊境之上。另據探報,還有多路諸侯紛紛率兵向著我韓國而來。“
眾人聞得諸侯紛紛兵指韓國,均是為之大驚。張亮在聽完軍士的報告之後,也是為之一怔。突然,他想起當日陳平所說的範增密派使者出使各諸侯國之事。此時,他漸漸看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範增還真是用心良苦,居然能鼓動各諸侯國一起來我這裏。他也算是費心了。“
聞聽張亮之言,李由立刻追問道:”大王,你是說這各路諸侯是被範增所蠱惑,前來攻打我韓國的嗎?“
張亮此時微微點頭,示意確是如此。
得到對方的肯定迴複,李由立刻怒道:”我韓國剛剛立新王,而且與他楚國簽訂的盟約墨跡怕是都未幹,他居然如此無恥!“
見丞相動了肝火,張亮立刻勸解道:”丞相不要動怒。我讓他們怎麽來的,怎麽迴去就是。“
眾人聽到張亮的話,立刻驚訝的望著他。可有一人卻並未吃驚,而是麵帶笑意的問道:”韓王已經想到如何應對諸侯聯軍了?“
這問話的正是打算前往魏軍軍營的李煜。見他向自己發問,張亮隨及笑道:”劉兄估計也看出端倪了吧?!“
二人的對話讓眾人皆是一頭霧水。李由終是忍不住,隻得開口對著他們問道:”大王,劉夫子。你們是不是已有退敵之法?還請您二人莫要繞彎子了。“
劉煜見到李由焦急的樣子之後,趕忙躬身說道:”丞相莫急,讓小人為您分析。那魏國隻帶一萬兵馬來我韓國,起先我以為他們是趁我韓國政局未穩,前來尋釁滋事,想要謀取好處。可如今諸侯齊聚,那他這點兵馬就隻能說明一個問題了。那便是他們無心一戰,隻是來湊湊熱鬧而已。不過他們這熱鬧卻很是無恥。若我們勝了,他們自然離去。可若敗了,他們便趁機殺入。不僅是他們,估計其他諸侯也是如此。光看代王的兵馬人數與魏國一樣,便可看出他們都是這般打算!“
李由聽完劉煜之言,卻未能讚同。”這一萬兵馬如何能看出是來湊熱鬧啊。需知各路諸侯均帶一萬,那加起來便是近二十萬的大軍啊!我韓國加上新軍也隻有十萬軍士。如何與他們一戰啊?“
”丞相,這人數不是一切。諸侯相加確實很驚人。可真正動手,我估計少之又少。我們與諸侯向來無怨。相信是範增危言聳聽,加上他們懼於項羽的威勢才前來的。您若不信,大可問問王方,若讓他像諸侯一樣,他會帶多少人馬去站腳助威。“
李由在聽完張亮的話後,立刻轉頭望向了王方,像是在等待他的迴答。
王方此時略微沉思了一下,隨後抱拳迴道:”迴大王、丞相。若是末將,我也會帶一萬兵馬!“
得知王方也用一萬人,李由瞬間疑惑的問道:”王將軍可否說明你為何也選一萬之數?“
見丞相追問原因,王方便急忙解道:”大人,若隻是去站腳觀勢,那一萬數字是最合適的。如果人數太多,卻無所獲,反而浪費糧食軍餉,得不償失。但如果人數過少,會顯得沒有誠意,敷衍了事。反而會讓其他諸侯抓到口實。因此這一萬人是最理想的數字。“
李由在王方解釋之後,也漸漸的看出了一些端倪。
此時,劉煜不適時宜的對著張亮抱拳說道:”韓王,您也已經看出諸侯無心一戰。我看還是讓我去一趟他們的軍營吧!至於大軍就不必了,他們既是觀望局勢,就不會貿然得罪韓國,更不會為難我的。若是能將魏王和代王的兵馬勸退,那其他的諸侯估計連韓國邊境都到不了就停住了!“
張亮這一次沒有勸阻劉煜的意思,而是在對方提出建議之後,立刻笑道:”讓夫子一人去太寂寞。還是我陪你一起吧。“
眾人聞聽張亮也要去,立刻想要出聲勸阻。可未等他們開口,張亮便繼續說道:”這諸侯的軍隊陳兵邊境,其實多少是想有好處。我這人是出了名的“皮笊籬”,湯水不漏。我自然要看看他們想要什麽,還要看看能給什麽呀!隻要是不太過分,我願意送這倆貨離開,不過以後,我會讓他們加倍吐出來!“
劉煜在聽完張亮的話後,也覺得一些大事必須要張亮親自做主。一想到此行不會有太多危險,便也讚同對方一起前往。
李由和王方雖然擔心張亮的安危,但知道對方心意已決,無論如何勸阻也是改變不了,便隻得無奈的同意了。
--------
魏軍大帳之中,代王趙歇此時正與魏王魏豹一同商議進兵之事。
”魏王,這範軍師所言不能不信,也不能盡信。我意再觀察一下其他各路諸侯的動態,再做定奪如何?“
魏王此時微微點頭,似乎對於代王的建議十分讚同。”沒錯,其實我與那張子房也沒有冤仇。若是不是範增說他新軍過於危險,而且礙於霸王的威勢,我才不願淌這趟混水呢。“
聽完魏王的抱怨,代王也隨之附和道:”魏王所言極是啊!你我雖是諸侯,可還要受製於霸王,反觀那韓王張子房。不僅不懼項羽,反而敢於和他對壘。我對他還是很佩服的。不瞞你說,若無此事,我想與他結交。你可曾聽說,那邊關的十萬抵禦匈奴的大軍都是他的盟軍!“
就在二人一邊互訴愁苦,商議辦法之時,魏軍軍士突然入內報道:”大王,韓王來了!“
聞聽張子房來了,二人皆是一震。魏王更是焦急的對著軍士問道:”來了多少人馬?一萬?兩萬?還是五萬?!“
軍士此時顯的有些慌亂,微微穩定心神之後,便結巴的迴道:”就。。。就隻有韓王和一名儒生打扮得人兩個!而。。。而且韓王倒像那儒生的陪從一般!“(未完待續。)
“張揚?跑我韓國邊境來張揚?!作死呢吧?”張亮聞聽魏國陳兵邊境,顯得有些惱怒。
李由見張亮語出驚人,趕忙勸解道:“大王,事情未弄清楚之前,切莫言語過激啊!畢竟對方未入我韓境。我看還是先派人前去詢問一下吧。老臣願前往魏軍軍營,一探究竟。”
聞聽李由要去魏軍軍營,張亮立刻迴絕道:“不成!您是我韓國丞相,我張子房可以算是最為偷懶的王了。您若去了,政務交於何人!再說魏軍動向不明,豈能讓您前去冒險?!雖然他們沒有越境,但我肯定他們不是來遛狗的!”
見張亮不準自己前往,李由無奈的歎道:“那大王打算如何處置此事?或是已經有使者的人選了?”
“使者?有啊!王方,點一萬軍馬,跟我去邊境會會魏軍!”
得知張亮打算帶兵前往,李由急忙勸阻道:“大王不可啊!您不能親身犯險!再說若是派兵前往,難免會有摩擦啊!”
麵對李由的勸說,張亮隻是微微一笑。“丞相放心,我心裏有數。本來我想自己去的,可就是想到你會不準,所以帶一萬軍士護衛,希望你能放心。我此去隻問他們陳兵目的。絕不貿然行事!當然若是他們有歹心,那我隻能揍他們了。”
聞得張亮要親自領兵前往,王方顯得很興奮。“大王放心,我這便去挑選萬名勇士。保證讓魏軍見了便嚇尿褲子!”
看到張亮與王方皆是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李由隻覺得苦不堪言。他本想再勸說張亮不要衝動,可此時一直沉默不語的劉煜卻突然開口說道:“韓王,魏兵壓境,意圖不明。不如在下走一趟吧,看看能否化解這場兵災。”
張亮見劉煜打算前往,立刻對著他說道:”夫子,我知你身手不差。可這一萬大軍並非等閑。你非我韓臣,不必出使,我也不願你去赴那險境。“
聽完張亮之言,劉煜隨及笑道:”韓王,我雖非韓臣,但卻是您韓國的學館夫子。這韓民我總算得上了吧。韓國有事,韓民豈可袖手旁觀。在下也有一份屬於韓民的驕傲啊!再說魏軍總不至於難為一個儒生吧,傳出去也不好聽啊!“
見劉煜引用了自己剛才對軍士說的話,張亮頓時變得啞口無言。可他卻始終不願劉煜去冒險。
看到張亮執意不肯讓自己去,劉煜隻得耐心勸道:”韓王,我知您勇謀俱佳。可您剛剛登位,這韓國的朝局正是需要穩定之時。而且百姓也期盼您能帶給他們富足的生活。此時確實不宜與他國發生嫌隙摩擦。您若帶兵去了,無事還好,萬一有事,那很可能會變成國戰!到時受苦的還是百姓啊。依在下之意,您還是讓我走一趟吧。隻要知道了對方的來意,我們巧妙應對,相信不會有危險的。“
張亮雖然認同劉煜的見解,但卻始終不放心對方前往。李由看到二人成僵持之勢,立刻上前提議:”大王。劉夫子是儒家飽學之士。由他出麵確實好些。我也知道大王擔心他的安危,不如讓王將軍還是點兵一萬,隨他一同前去。這樣即可保證他的安全,又能妥善應對此事,您看如何?“
聞聽李由的建議,張亮開始權衡利弊。在見到劉煜始終堅持己見的情況下,他隻得同意了丞相的意見。並且叮囑王方,一定要保證劉煜的安全。
王方聽完張亮叮囑,立刻應諾。隨後便欲返身去點齊軍士。可未等他動身,卻又來一名騎將。對方一見眾人,趕忙下拜稟道:”啟稟大王,代王趙歇親率一萬大軍陳兵我邊境之上。另據探報,還有多路諸侯紛紛率兵向著我韓國而來。“
眾人聞得諸侯紛紛兵指韓國,均是為之大驚。張亮在聽完軍士的報告之後,也是為之一怔。突然,他想起當日陳平所說的範增密派使者出使各諸侯國之事。此時,他漸漸看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範增還真是用心良苦,居然能鼓動各諸侯國一起來我這裏。他也算是費心了。“
聞聽張亮之言,李由立刻追問道:”大王,你是說這各路諸侯是被範增所蠱惑,前來攻打我韓國的嗎?“
張亮此時微微點頭,示意確是如此。
得到對方的肯定迴複,李由立刻怒道:”我韓國剛剛立新王,而且與他楚國簽訂的盟約墨跡怕是都未幹,他居然如此無恥!“
見丞相動了肝火,張亮立刻勸解道:”丞相不要動怒。我讓他們怎麽來的,怎麽迴去就是。“
眾人聽到張亮的話,立刻驚訝的望著他。可有一人卻並未吃驚,而是麵帶笑意的問道:”韓王已經想到如何應對諸侯聯軍了?“
這問話的正是打算前往魏軍軍營的李煜。見他向自己發問,張亮隨及笑道:”劉兄估計也看出端倪了吧?!“
二人的對話讓眾人皆是一頭霧水。李由終是忍不住,隻得開口對著他們問道:”大王,劉夫子。你們是不是已有退敵之法?還請您二人莫要繞彎子了。“
劉煜見到李由焦急的樣子之後,趕忙躬身說道:”丞相莫急,讓小人為您分析。那魏國隻帶一萬兵馬來我韓國,起先我以為他們是趁我韓國政局未穩,前來尋釁滋事,想要謀取好處。可如今諸侯齊聚,那他這點兵馬就隻能說明一個問題了。那便是他們無心一戰,隻是來湊湊熱鬧而已。不過他們這熱鬧卻很是無恥。若我們勝了,他們自然離去。可若敗了,他們便趁機殺入。不僅是他們,估計其他諸侯也是如此。光看代王的兵馬人數與魏國一樣,便可看出他們都是這般打算!“
李由聽完劉煜之言,卻未能讚同。”這一萬兵馬如何能看出是來湊熱鬧啊。需知各路諸侯均帶一萬,那加起來便是近二十萬的大軍啊!我韓國加上新軍也隻有十萬軍士。如何與他們一戰啊?“
”丞相,這人數不是一切。諸侯相加確實很驚人。可真正動手,我估計少之又少。我們與諸侯向來無怨。相信是範增危言聳聽,加上他們懼於項羽的威勢才前來的。您若不信,大可問問王方,若讓他像諸侯一樣,他會帶多少人馬去站腳助威。“
李由在聽完張亮的話後,立刻轉頭望向了王方,像是在等待他的迴答。
王方此時略微沉思了一下,隨後抱拳迴道:”迴大王、丞相。若是末將,我也會帶一萬兵馬!“
得知王方也用一萬人,李由瞬間疑惑的問道:”王將軍可否說明你為何也選一萬之數?“
見丞相追問原因,王方便急忙解道:”大人,若隻是去站腳觀勢,那一萬數字是最合適的。如果人數太多,卻無所獲,反而浪費糧食軍餉,得不償失。但如果人數過少,會顯得沒有誠意,敷衍了事。反而會讓其他諸侯抓到口實。因此這一萬人是最理想的數字。“
李由在王方解釋之後,也漸漸的看出了一些端倪。
此時,劉煜不適時宜的對著張亮抱拳說道:”韓王,您也已經看出諸侯無心一戰。我看還是讓我去一趟他們的軍營吧!至於大軍就不必了,他們既是觀望局勢,就不會貿然得罪韓國,更不會為難我的。若是能將魏王和代王的兵馬勸退,那其他的諸侯估計連韓國邊境都到不了就停住了!“
張亮這一次沒有勸阻劉煜的意思,而是在對方提出建議之後,立刻笑道:”讓夫子一人去太寂寞。還是我陪你一起吧。“
眾人聞聽張亮也要去,立刻想要出聲勸阻。可未等他們開口,張亮便繼續說道:”這諸侯的軍隊陳兵邊境,其實多少是想有好處。我這人是出了名的“皮笊籬”,湯水不漏。我自然要看看他們想要什麽,還要看看能給什麽呀!隻要是不太過分,我願意送這倆貨離開,不過以後,我會讓他們加倍吐出來!“
劉煜在聽完張亮的話後,也覺得一些大事必須要張亮親自做主。一想到此行不會有太多危險,便也讚同對方一起前往。
李由和王方雖然擔心張亮的安危,但知道對方心意已決,無論如何勸阻也是改變不了,便隻得無奈的同意了。
--------
魏軍大帳之中,代王趙歇此時正與魏王魏豹一同商議進兵之事。
”魏王,這範軍師所言不能不信,也不能盡信。我意再觀察一下其他各路諸侯的動態,再做定奪如何?“
魏王此時微微點頭,似乎對於代王的建議十分讚同。”沒錯,其實我與那張子房也沒有冤仇。若是不是範增說他新軍過於危險,而且礙於霸王的威勢,我才不願淌這趟混水呢。“
聽完魏王的抱怨,代王也隨之附和道:”魏王所言極是啊!你我雖是諸侯,可還要受製於霸王,反觀那韓王張子房。不僅不懼項羽,反而敢於和他對壘。我對他還是很佩服的。不瞞你說,若無此事,我想與他結交。你可曾聽說,那邊關的十萬抵禦匈奴的大軍都是他的盟軍!“
就在二人一邊互訴愁苦,商議辦法之時,魏軍軍士突然入內報道:”大王,韓王來了!“
聞聽張子房來了,二人皆是一震。魏王更是焦急的對著軍士問道:”來了多少人馬?一萬?兩萬?還是五萬?!“
軍士此時顯的有些慌亂,微微穩定心神之後,便結巴的迴道:”就。。。就隻有韓王和一名儒生打扮得人兩個!而。。。而且韓王倒像那儒生的陪從一般!“(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