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使節置營詳問王意,三家軍陳兵戰和難定!
韓國新軍在離開韓都之後,便日夜兼程的向著邊關而去。快要到達韓國邊境之時,白元便向張亮提出了疑慮。
“大王,再過一日我們便要出韓國國境了,屆時便會踏足其他諸侯國的封土,若是不能妥善處理,恐怕會生嫌隙和誤會的。我們此次進軍太過匆忙,根本不曾派出外使,您看我們該怎麽辦?”
聞聽白元相問,張亮隨及要來了地圖,在看過自己的位置之後,他立刻沉聲說道:“此行要經過太多諸侯的國土,有一些還是項羽的死忠!我們沒有必要和他們發生摩擦,傳我命令,所以人給我踏過境而行,最好行走於兩國邊境線上。而且行軍速度要快,如此一來,諸侯不會很快有動作,等他們想要有所行動之時,老子早就離開了。”
聽完張亮的命令,白元隨及應諾。但跟著他又追問道:“大王,踏境而行不是問題。可若是有關隘又當如何?當日李文與秦王是化妝成商賈才得以過關,我們的軍士太多了,足有五萬,不可能喬裝過關的。”
白元的疑慮讓張亮亦有些頭痛,就在他苦思要如何解決此事之時,突然一名軍士入內報道:“大王,殷王與河南王均派了使者前來,想要麵見大王!”
聞聽有諸侯使節到來,張亮微微一愣,他未曾想到對方居然如此之快的做出了反應。片刻之後,張亮便讓軍士帶他們入內。
諸侯使節一見張亮,急忙行了大禮。隨後河南王特使便率先問道:“韓王,您大軍壓境,不知有何指教。是否與我王有所誤會?”
未等張亮迴複,殷王使節也緊隨相問:“韓王,我王對韓王您仰慕已久。希望雙方不要有不必要的誤會和分歧,因此希望韓王說明陳兵邊關的原由。”
見得二人同時發問,張亮立刻心中有數了。對方也是不想動手,故而先派使前來一探虛實。明白了對方的意圖之後,張亮便應聲笑道:“本王也仰慕兩位諸侯王已久。今日到此其實是為邊關一事。實不相瞞,本王欲在邊關展開貿易。但據報邊關有匈奴侵襲,故而率軍馳援邊關的守關兵馬。因為行程太急,未曾遣使,還請二位使節代本王向你們的大王致歉。”
得知韓軍是想借道入邊關,兩名使者皆是一怔。沉思片刻之後,殷王使節便拱手說道:“原來是韓王欲借道前往邊關。可此事畢竟涉及兩國和睦與邦交,下官無法做主。而且自古以來,入境便等同與宣戰,請韓王三思。”
聞聽殷王使者之言,河南王也隨聲附和道:“不錯,韓王您欲往邊關,此事過於重大。是否請韓王在韓境稍等,容下臣稟過我王,待到有了結果再通知韓王?!”
張亮知道事關重大,因此也不想難為他們。但為了節省時間,他便直接了當的說道:“煩請兩位使節迴去轉告你們的大王,就說我張子房絕無險惡用心。我隻借貴國的邊境線走上一遭,而且沿途絕不會停留。到達關隘之時,再勞煩貴國放一下行。事成之後,我邊關的貿易絕對忘不了貴國。還請兩位特使多多費心!”
聽完張亮之言,兩名特使趕忙躬身退下,跟著便馬不停蹄地返迴了。
白元在見到使者離開之後,急忙對著張亮問道:“大王,您說河南王與殷王會同意我們過境嗎?若是他兩國能放行,我們便可走小路直插邊關,從而省去不少的麻煩。”
聞聽白元的問話,張亮立刻陷入了沉思,此時的他也是拿不準,不知道對方到底會不會同意。
許久之後,張亮終於有所決定。在仔細看過了案上的地圖後,他立刻吩咐白元整軍休息,停止前進。
白元見張亮打算靜等結果,趕忙應諾著下去傳令。待到命令發布之後,他又迴到了帳中,向張亮迴命。同時略微憂心的問道:“大王,如今我們仍在我國境內,自是不必擔心,但倘若對方不願讓我們借道,或是假意借道,伺機伏擊我們怎麽辦?!”
聽到白元的疑慮,張亮片刻遲疑也不曾有的迴道:“那就讓這兩地改姓韓!!”
白元一聽張亮的霸言,精神立刻為之一震。一陣狂喜過後,他便抱拳迴道:“大王放心!願為我韓王血洗諸侯!!”
張亮的新軍在國境足足休整了四日,本來就焦急萬分的他,此時變得更加不耐煩。
白元與天羽在巡視過軍營之後,一同來到了張亮的行營。他們想要知道大王有何打算。
“大王,已經四天。對方依舊沒有迴信,您看我們該怎麽辦?”
聽到天羽的詢問,張亮立刻眉心深鎖,陷入了深思。
白元一見張亮十分苦惱,趕忙用手戳了一下天羽,示意他不要再讓大王為難。而天羽此時也知道自己有些魯莽,急忙收聲立於一旁,不敢再出聲了。
片刻之後,張亮突然拍案而起,跟著便厲聲說道:“老子沒時間等了!再晚隻怕楚軍就要到邊關了!他殷王和河南王借也要借,不借也要借!白元,整軍出發,按原定計劃,給老子日夜兼程,穿國境線急行軍!”
聞聽張亮發布了進軍的命令,白元立時來了精神。在應過張亮命令之後,他便急忙衝出了帳外,宣布了進軍的命令。
可就在軍士們開始打點行裝,準備出發之時,探騎突然趕了迴來。同時帶來了最新的探查消息。
“啟稟大王,殷王與河南王各率領四萬軍馬,向我大軍而來。雙方已經會軍,恐怕明日卯時便會到達邊境!”
雖然張亮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當他真的得知兩家居然發兵而來時,依舊有些心驚。
白元在聽聞兩家合軍八萬向自己撲來之後,立刻興奮地對著張亮請求道:“大王,請派末將出戰吧。末將願立下軍令。隻需三萬新軍,便可破他兩家的八萬聯軍!”
見到白元急於出戰,張亮卻並未立刻下令!雖然他十分相信白元和他訓練的新軍。但他實在不想與其他諸侯撕破臉皮,因為那樣會讓韓國陷入危機。
望著猶豫不決的張亮,白元隻感覺分外焦急。但他不敢繼續出言請戰,隻能安靜等待張亮的命令。
天羽一見張亮滿麵的焦慮,頓時明白他不想輕易開戰。沉思許久之後,他方才鼓足勇氣說道:“大王,以小人之見,還是不要妄動的好。畢竟我們的目的是去解救邊關兵馬,如果此時與這兩路諸侯成了水火之勢,那救人變成了空談,而且會無端提高他們的警惕,到時隻怕王方將軍派出的送糧隊也是難以過關了!”
張亮對於天羽的分析十分讚同。斟酌過局勢之後,終於做出了決定。
“白元,整軍備戰。但不要妄動,率領新軍給老子隨時做好攻擊準備。我們先看看對方動向。”
聞聽張亮的王命,白元立刻應諾下去準備。而張亮與天羽二人,此時也開始整理自己的物品了。
臨近正午時分,三方的軍馬皆是陳兵在了韓國的邊境兩端。任何人看到此番場景,都會認定將有一場大戰發生。就連張亮自己,內心也隱約覺得戰鬥似乎不可避免了。
可就在張亮考慮如何才能規避一場沒有意義的戰爭之時,殷王與河南王居然同時派出了使節。這突如其來的變化,讓張亮又看到了一絲的希望。
當張亮見到對方的兩位使節之後,發現仍是上次前來問詢自己的目的地兩名使臣。而對方在向張亮行了大禮之後,便焦急的說道:“韓王,我王有機密要事想與韓王麵談。”
聞聽殷王想要與自己麵談,張亮隨及一怔。可未等他表態,河南王使節也隨之說道:“韓王,我王也欲和您見上一麵。“
得知雙方都要見自己,張亮急忙厲聲問道:”那你倆家帶兵前來究竟是何意?!難道是要和本王兵戎相見?“
聽到張亮問及兵馬一事,兩位使節便異口同聲的迴道:”韓王勿慮,待到見過我王,一切自然便會知曉。“
見對方居然言辭一樣,張亮立刻明白這是兩家提前商議好的決定。此時的他開始考慮是否要冒險見一下殷王與河南王。可一旁的白元卻是已經沉不住氣了。
”大王,您不能去。萬一兩位諸侯王趁機發難,那您的處境就堪憂了。非要見的話,不如請殷王和河南王來此想見吧。“
聞得白元擔憂張亮安危,殷王使節趕忙迴道:”韓王與將軍勿憂,我王提議在我兩軍中間之地設一席台,屆時雙方隻帶一名護衛前往,三家入席敘話,不知韓王意下如何?!“
聽完對方的建議,白元微微一愣,左思右想之後,覺得也不失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啊,但他卻始終擔心張亮的安危。所以不同意,亦不反對。
張亮在考慮過殷王使者的建議之後,微微沉思了一會。在考慮過全局的影響,以及衡量過得失之後,他終於做出了決定。
”既然如此,勞煩兩位現在便迴去迴複你們的大王,就說我張子房先到約定之地,撲席放案,準備美酒,等待他們二位!“(未完待續。)
韓國新軍在離開韓都之後,便日夜兼程的向著邊關而去。快要到達韓國邊境之時,白元便向張亮提出了疑慮。
“大王,再過一日我們便要出韓國國境了,屆時便會踏足其他諸侯國的封土,若是不能妥善處理,恐怕會生嫌隙和誤會的。我們此次進軍太過匆忙,根本不曾派出外使,您看我們該怎麽辦?”
聞聽白元相問,張亮隨及要來了地圖,在看過自己的位置之後,他立刻沉聲說道:“此行要經過太多諸侯的國土,有一些還是項羽的死忠!我們沒有必要和他們發生摩擦,傳我命令,所以人給我踏過境而行,最好行走於兩國邊境線上。而且行軍速度要快,如此一來,諸侯不會很快有動作,等他們想要有所行動之時,老子早就離開了。”
聽完張亮的命令,白元隨及應諾。但跟著他又追問道:“大王,踏境而行不是問題。可若是有關隘又當如何?當日李文與秦王是化妝成商賈才得以過關,我們的軍士太多了,足有五萬,不可能喬裝過關的。”
白元的疑慮讓張亮亦有些頭痛,就在他苦思要如何解決此事之時,突然一名軍士入內報道:“大王,殷王與河南王均派了使者前來,想要麵見大王!”
聞聽有諸侯使節到來,張亮微微一愣,他未曾想到對方居然如此之快的做出了反應。片刻之後,張亮便讓軍士帶他們入內。
諸侯使節一見張亮,急忙行了大禮。隨後河南王特使便率先問道:“韓王,您大軍壓境,不知有何指教。是否與我王有所誤會?”
未等張亮迴複,殷王使節也緊隨相問:“韓王,我王對韓王您仰慕已久。希望雙方不要有不必要的誤會和分歧,因此希望韓王說明陳兵邊關的原由。”
見得二人同時發問,張亮立刻心中有數了。對方也是不想動手,故而先派使前來一探虛實。明白了對方的意圖之後,張亮便應聲笑道:“本王也仰慕兩位諸侯王已久。今日到此其實是為邊關一事。實不相瞞,本王欲在邊關展開貿易。但據報邊關有匈奴侵襲,故而率軍馳援邊關的守關兵馬。因為行程太急,未曾遣使,還請二位使節代本王向你們的大王致歉。”
得知韓軍是想借道入邊關,兩名使者皆是一怔。沉思片刻之後,殷王使節便拱手說道:“原來是韓王欲借道前往邊關。可此事畢竟涉及兩國和睦與邦交,下官無法做主。而且自古以來,入境便等同與宣戰,請韓王三思。”
聞聽殷王使者之言,河南王也隨聲附和道:“不錯,韓王您欲往邊關,此事過於重大。是否請韓王在韓境稍等,容下臣稟過我王,待到有了結果再通知韓王?!”
張亮知道事關重大,因此也不想難為他們。但為了節省時間,他便直接了當的說道:“煩請兩位使節迴去轉告你們的大王,就說我張子房絕無險惡用心。我隻借貴國的邊境線走上一遭,而且沿途絕不會停留。到達關隘之時,再勞煩貴國放一下行。事成之後,我邊關的貿易絕對忘不了貴國。還請兩位特使多多費心!”
聽完張亮之言,兩名特使趕忙躬身退下,跟著便馬不停蹄地返迴了。
白元在見到使者離開之後,急忙對著張亮問道:“大王,您說河南王與殷王會同意我們過境嗎?若是他兩國能放行,我們便可走小路直插邊關,從而省去不少的麻煩。”
聞聽白元的問話,張亮立刻陷入了沉思,此時的他也是拿不準,不知道對方到底會不會同意。
許久之後,張亮終於有所決定。在仔細看過了案上的地圖後,他立刻吩咐白元整軍休息,停止前進。
白元見張亮打算靜等結果,趕忙應諾著下去傳令。待到命令發布之後,他又迴到了帳中,向張亮迴命。同時略微憂心的問道:“大王,如今我們仍在我國境內,自是不必擔心,但倘若對方不願讓我們借道,或是假意借道,伺機伏擊我們怎麽辦?!”
聽到白元的疑慮,張亮片刻遲疑也不曾有的迴道:“那就讓這兩地改姓韓!!”
白元一聽張亮的霸言,精神立刻為之一震。一陣狂喜過後,他便抱拳迴道:“大王放心!願為我韓王血洗諸侯!!”
張亮的新軍在國境足足休整了四日,本來就焦急萬分的他,此時變得更加不耐煩。
白元與天羽在巡視過軍營之後,一同來到了張亮的行營。他們想要知道大王有何打算。
“大王,已經四天。對方依舊沒有迴信,您看我們該怎麽辦?”
聽到天羽的詢問,張亮立刻眉心深鎖,陷入了深思。
白元一見張亮十分苦惱,趕忙用手戳了一下天羽,示意他不要再讓大王為難。而天羽此時也知道自己有些魯莽,急忙收聲立於一旁,不敢再出聲了。
片刻之後,張亮突然拍案而起,跟著便厲聲說道:“老子沒時間等了!再晚隻怕楚軍就要到邊關了!他殷王和河南王借也要借,不借也要借!白元,整軍出發,按原定計劃,給老子日夜兼程,穿國境線急行軍!”
聞聽張亮發布了進軍的命令,白元立時來了精神。在應過張亮命令之後,他便急忙衝出了帳外,宣布了進軍的命令。
可就在軍士們開始打點行裝,準備出發之時,探騎突然趕了迴來。同時帶來了最新的探查消息。
“啟稟大王,殷王與河南王各率領四萬軍馬,向我大軍而來。雙方已經會軍,恐怕明日卯時便會到達邊境!”
雖然張亮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當他真的得知兩家居然發兵而來時,依舊有些心驚。
白元在聽聞兩家合軍八萬向自己撲來之後,立刻興奮地對著張亮請求道:“大王,請派末將出戰吧。末將願立下軍令。隻需三萬新軍,便可破他兩家的八萬聯軍!”
見到白元急於出戰,張亮卻並未立刻下令!雖然他十分相信白元和他訓練的新軍。但他實在不想與其他諸侯撕破臉皮,因為那樣會讓韓國陷入危機。
望著猶豫不決的張亮,白元隻感覺分外焦急。但他不敢繼續出言請戰,隻能安靜等待張亮的命令。
天羽一見張亮滿麵的焦慮,頓時明白他不想輕易開戰。沉思許久之後,他方才鼓足勇氣說道:“大王,以小人之見,還是不要妄動的好。畢竟我們的目的是去解救邊關兵馬,如果此時與這兩路諸侯成了水火之勢,那救人變成了空談,而且會無端提高他們的警惕,到時隻怕王方將軍派出的送糧隊也是難以過關了!”
張亮對於天羽的分析十分讚同。斟酌過局勢之後,終於做出了決定。
“白元,整軍備戰。但不要妄動,率領新軍給老子隨時做好攻擊準備。我們先看看對方動向。”
聞聽張亮的王命,白元立刻應諾下去準備。而張亮與天羽二人,此時也開始整理自己的物品了。
臨近正午時分,三方的軍馬皆是陳兵在了韓國的邊境兩端。任何人看到此番場景,都會認定將有一場大戰發生。就連張亮自己,內心也隱約覺得戰鬥似乎不可避免了。
可就在張亮考慮如何才能規避一場沒有意義的戰爭之時,殷王與河南王居然同時派出了使節。這突如其來的變化,讓張亮又看到了一絲的希望。
當張亮見到對方的兩位使節之後,發現仍是上次前來問詢自己的目的地兩名使臣。而對方在向張亮行了大禮之後,便焦急的說道:“韓王,我王有機密要事想與韓王麵談。”
聞聽殷王想要與自己麵談,張亮隨及一怔。可未等他表態,河南王使節也隨之說道:“韓王,我王也欲和您見上一麵。“
得知雙方都要見自己,張亮急忙厲聲問道:”那你倆家帶兵前來究竟是何意?!難道是要和本王兵戎相見?“
聽到張亮問及兵馬一事,兩位使節便異口同聲的迴道:”韓王勿慮,待到見過我王,一切自然便會知曉。“
見對方居然言辭一樣,張亮立刻明白這是兩家提前商議好的決定。此時的他開始考慮是否要冒險見一下殷王與河南王。可一旁的白元卻是已經沉不住氣了。
”大王,您不能去。萬一兩位諸侯王趁機發難,那您的處境就堪憂了。非要見的話,不如請殷王和河南王來此想見吧。“
聞得白元擔憂張亮安危,殷王使節趕忙迴道:”韓王與將軍勿憂,我王提議在我兩軍中間之地設一席台,屆時雙方隻帶一名護衛前往,三家入席敘話,不知韓王意下如何?!“
聽完對方的建議,白元微微一愣,左思右想之後,覺得也不失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啊,但他卻始終擔心張亮的安危。所以不同意,亦不反對。
張亮在考慮過殷王使者的建議之後,微微沉思了一會。在考慮過全局的影響,以及衡量過得失之後,他終於做出了決定。
”既然如此,勞煩兩位現在便迴去迴複你們的大王,就說我張子房先到約定之地,撲席放案,準備美酒,等待他們二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