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食其請纓一探虛實,見二王簧舌勝過刀槍
漢軍諸將領聞聽劉邦之言,均是一頭霧水。但三名司馬欣的信使,此時卻是異常興奮。
未等眾人搞清事情的來龍去脈,那三名信使便在磕頭謝過劉邦之後,飛快的離去了。
望著轉瞬之間便已出了大營的三人,蕭何隨及對著劉邦不解的問道:“漢王!這到底是怎麽迴事?為何您要讓那些信使迴去?而且您言談之間,似乎暗示著那塞王與翟王二人有輕生之意。”
聞聽蕭何相問,劉邦立刻將手中降書遞給了對方,跟著便對眾人言道:“那塞王司馬欣與翟王董翳確有投降之意,而且二人字裏行間還透露了輕生之念。看來是雍王的自盡,給了他二人不小的衝擊。想不到他三人對於昔日巨鹿秦軍被殺之事,依舊耿耿於懷。本王絕不能再讓他二人有所閃失了。快快準備一下,本王要去接受對方請降。”
劉邦言罷之後,眾人皆是受了不小的衝擊,而蕭何此刻也已看完對方的降書。在一聲輕歎過後,便聽得他緩緩言道:“這降書寫的極為動情,真看不出是個領兵之人的手筆。看來對方確有投降誠意,不過大王您也太急了。此刻這降書不可盡信的,萬一這是對方的計謀怎麽辦?倘若我們一去,對方立刻發動襲擊,到時我們是沒有力量與對方抗衡的。”
蕭何之言讓眾人均是陷入了沉寂。而劉邦則是顯得格外焦急。“萬一是真的呢?那降書寫的如此懇切,若是對方見我們不去受降,那司馬欣與董翳因此真的送了性命,那本王必會被他的將士所恨,而天下之人也會覺得我劉邦是個無容人之量的小人。”
劉邦的話亦是很有道理,這也讓蕭何著實為難了起來。此刻若是去受降,無疑是一場豪賭,賭的是對方是否真心投降,而賭注便是漢軍上下的性命。
就在眾人一籌莫展之時,劉邦帳下的酈食其突然上前言道:“漢王,微臣有一計。不但可以一探對方誠意,更可救下他二人!”
聞聽對方有主意,劉邦立刻興奮的問道:“廣野君你有辦法?那快快說於我聽!”
“漢王,既然三秦已降,那不如讓微臣去走上一趟。若是對方真心請降,必然以禮相待,而微臣也可以用這三寸不爛之舌,勸說那塞王與翟王二人放棄輕生之念。若是對方有詐,微臣也定能看出端倪,到時我們便可不必理會對方,同時也能考慮對應之策。”
酈食其的辦法很是穩妥。但劉邦卻不太願意讓對方去冒險。“廣野君,昔日你為本王入關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結果未曾讓君富貴,反倒陪本王跋涉去了蜀中。今日雖說本王相信對方願降,可蕭何之言也有道理。萬一對方用計,那你的處境就堪憂了。本王不能讓你去冒這個險!”
見到劉邦擔心自己的安危,酈食其隨及笑道:“大王,正所謂食君祿,盡臣責!大王您對微臣兄弟二人皆是恩賞有佳,微臣又豈可懼險不前?!更何況韓王與微臣有私交,微臣能入大王帳下,也全是韓王之恩。這三秦若是真降,那我們便可兵不血刃得十數萬軍馬!而且如此一來,我們便可早韓元帥之前入韓。這早一刻入韓,韓王的危機便可早一刻解除。這不也正是大王您所想的嗎?!如此千載難逢的良機,微臣願意冒險!此去不僅為報大王知遇之恩,更是為報韓王的舉薦之恩啊!”
酈食其此時去意已決,而眾人對於他的這份膽量與忠義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就在劉邦還在猶豫之時,樊噲突然上前一步,隨後豪氣萬丈的言道:“大王,讓末將陪酈先生去吧!若是對方有詐,俺拚死也會保護先生的!咱漢軍不能讓他們小瞧了咱們。而且我也覺得先生說的在理,這確實是早一刻救出子房的機會啊!”
劉邦在聽完樊噲之言後,頓時拍案而起。此刻的他終於下了決心,對於二人敢於去往對方之處,顯得很是讚許。
“好!樊噲,你一定要保護好先生!酈先生,您隻管放心的去,若是他三秦有異心,我劉邦就算拚了一死,也要將你們救出來!此行若是真能收服對方,你二人便是首功,本王定在你們迴來之後,大加封賞!”
聞得劉邦同意他們前去。酈食其與樊噲均是十分的高興。而眾人對他二人的舉動,亦是十分的感佩。
決議受降之後,樊噲與酈食其便立刻動身前往了司馬欣的大營。而當他二人到達之後,發現對方軍士早已在帳外靜候多時了。
見到漢軍派來了使者,司馬欣的軍士趕忙相迎。酈食其在入了對方營地之後,便立刻焦急的問道:“塞王與翟王現在何處?他二人可有閃失?!”
聞聽對方問及司馬欣與董翳,負責接迎的軍士便趕忙迴道:“漢王命信使迴來之後,我們便立刻去見了塞王與翟王。那時他二人正欲自盡,我們便強行將他二人攔了下來。事後唯恐他們繼續輕生,便隻得將二位大王綁了起來。如今他們都在帳中歇息,請二位大人快去看看吧!”
得知已經將二人救下,酈食其方才稍稍安心。可當他與樊噲入了司馬欣大帳之後,卻聽得司馬欣在不斷咒罵。
“你們這群忘恩負義之徒,快放了我。你們難道連唯一的尊嚴也不願讓本王得到嗎?!小人!都是小人!!”
酈食其在聽到司馬欣痛斥自己的軍士之後,立刻出聲駁道:“塞王好大的火氣!若你的軍士都是小人,那恐怕天下再無君子了!”
聞得有人駁斥自己,司馬欣與董翳急忙循聲望去。待到看清對方之後,便立刻好奇的問道:“你二人是何人?為何到我大營?”
見對方不識自己,酈食其趕忙躬身一禮,等到禮罷之後,便緩緩迴道:“在下漢王帳下酈食其,旁邊的這位是漢王愛將樊噲樊將軍!特奉漢王之命,前來見過二位大王的。”
高陽酒徒與鴻門酒神的大名,司馬欣自是知曉的。聞得對方乃劉邦所派,他便略帶怨惱的問道:“我誠心相投,為何你家漢王要命我的軍士,將我與翟王反綁!難不成是要羞辱我二人嗎?你們這般作為,日後還有何人敢降?!”
看到對方似有怨氣,酈食其便親自上前為其鬆綁,而樊噲一見此番舉動,趕忙上前阻道:“先生,不可啊!萬一他二人得脫之後,又要尋死怎麽辦?”
聞得樊噲之問,酈食其隨及笑道:“他們要死,便讓他們死好了!如此隻顧個人榮辱,而不顧三秦將士死活之人,活著有何用?!”
酈食其的一番話語,讓司馬欣與董翳二人瞬時愣在了當場。待到他們迴神之後,便甚為不滿的問道:“你莫要在此信口雌黃!我二人何時隻顧個人榮辱?何時又不顧三秦將士了?!早就聽聞漢王帳下廣野君極善顛倒黑白,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見得二人因自己的話語而惱怒,酈食其立刻收起了笑容,跟著便沉聲指著二人說道:“二位大王應天順命,願意歸降漢王本是好事!可二位卻非要一心求死。你們可知道,你們這一死,不但害了漢王,更是害了此間軍士!”
驚聞自己害了劉邦,又害了自己的軍士,司馬欣二人皆是一怔。而酈食其在見到對方沒有反駁自己後,便繼續接道:“在下知道二位是無法釋懷昔日的巨鹿一事。而且還有感雍王之死,故而才想做個了斷!但二位實在是糊塗,為何你們不想想。你們與雍王著實不同!雍王之所以一心尋死,一是因為無法釋懷往事,二是他丟了城池覺得顏麵無光,而最重要的一點是他不想歸降,並且已是了無牽掛,故而才會選擇解脫。也正因如此,我家漢王才會成全了雍王!可二位呢?你們帶領如此多的軍士歸降漢軍,一旦二位身死,不知實情之人便會以為是漢王逼死的二位,屆時二位記得還有人敢降我們嗎?!再者,二位帳下軍士對二位尊崇有佳,如果二位一死,軍士們心中難免生出芥蒂,到時即便歸降,也有可能生出事端,難道這就是二位想要的結果嗎?!”
酈食其的一番長篇大論,使得司馬欣二人皆是無言以對。可就在他二人考慮對方話語之時,那酈食其卻突然話鋒一轉,對著二人躬身拜道:“我知二位大王是覺得愧對了昔日的秦軍。不過此事確非你們之過!更何況今日二位為這三秦的將士尋了一份出路,此乃大善之舉。即便昔日真的有錯,也足可功過相抵!二位大王一死,對天下有害無利。而九泉之下的雍王得知,相信也會痛斥你們的!所以,還請二位大王三思!”
剛柔並濟,理據皆齊。此時的塞王與翟王二人的心理防線已是徹底被攻破了!望著身邊隱隱期待的將士,最終,他們屈服了(未完待續。)m。
漢軍諸將領聞聽劉邦之言,均是一頭霧水。但三名司馬欣的信使,此時卻是異常興奮。
未等眾人搞清事情的來龍去脈,那三名信使便在磕頭謝過劉邦之後,飛快的離去了。
望著轉瞬之間便已出了大營的三人,蕭何隨及對著劉邦不解的問道:“漢王!這到底是怎麽迴事?為何您要讓那些信使迴去?而且您言談之間,似乎暗示著那塞王與翟王二人有輕生之意。”
聞聽蕭何相問,劉邦立刻將手中降書遞給了對方,跟著便對眾人言道:“那塞王司馬欣與翟王董翳確有投降之意,而且二人字裏行間還透露了輕生之念。看來是雍王的自盡,給了他二人不小的衝擊。想不到他三人對於昔日巨鹿秦軍被殺之事,依舊耿耿於懷。本王絕不能再讓他二人有所閃失了。快快準備一下,本王要去接受對方請降。”
劉邦言罷之後,眾人皆是受了不小的衝擊,而蕭何此刻也已看完對方的降書。在一聲輕歎過後,便聽得他緩緩言道:“這降書寫的極為動情,真看不出是個領兵之人的手筆。看來對方確有投降誠意,不過大王您也太急了。此刻這降書不可盡信的,萬一這是對方的計謀怎麽辦?倘若我們一去,對方立刻發動襲擊,到時我們是沒有力量與對方抗衡的。”
蕭何之言讓眾人均是陷入了沉寂。而劉邦則是顯得格外焦急。“萬一是真的呢?那降書寫的如此懇切,若是對方見我們不去受降,那司馬欣與董翳因此真的送了性命,那本王必會被他的將士所恨,而天下之人也會覺得我劉邦是個無容人之量的小人。”
劉邦的話亦是很有道理,這也讓蕭何著實為難了起來。此刻若是去受降,無疑是一場豪賭,賭的是對方是否真心投降,而賭注便是漢軍上下的性命。
就在眾人一籌莫展之時,劉邦帳下的酈食其突然上前言道:“漢王,微臣有一計。不但可以一探對方誠意,更可救下他二人!”
聞聽對方有主意,劉邦立刻興奮的問道:“廣野君你有辦法?那快快說於我聽!”
“漢王,既然三秦已降,那不如讓微臣去走上一趟。若是對方真心請降,必然以禮相待,而微臣也可以用這三寸不爛之舌,勸說那塞王與翟王二人放棄輕生之念。若是對方有詐,微臣也定能看出端倪,到時我們便可不必理會對方,同時也能考慮對應之策。”
酈食其的辦法很是穩妥。但劉邦卻不太願意讓對方去冒險。“廣野君,昔日你為本王入關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結果未曾讓君富貴,反倒陪本王跋涉去了蜀中。今日雖說本王相信對方願降,可蕭何之言也有道理。萬一對方用計,那你的處境就堪憂了。本王不能讓你去冒這個險!”
見到劉邦擔心自己的安危,酈食其隨及笑道:“大王,正所謂食君祿,盡臣責!大王您對微臣兄弟二人皆是恩賞有佳,微臣又豈可懼險不前?!更何況韓王與微臣有私交,微臣能入大王帳下,也全是韓王之恩。這三秦若是真降,那我們便可兵不血刃得十數萬軍馬!而且如此一來,我們便可早韓元帥之前入韓。這早一刻入韓,韓王的危機便可早一刻解除。這不也正是大王您所想的嗎?!如此千載難逢的良機,微臣願意冒險!此去不僅為報大王知遇之恩,更是為報韓王的舉薦之恩啊!”
酈食其此時去意已決,而眾人對於他的這份膽量與忠義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就在劉邦還在猶豫之時,樊噲突然上前一步,隨後豪氣萬丈的言道:“大王,讓末將陪酈先生去吧!若是對方有詐,俺拚死也會保護先生的!咱漢軍不能讓他們小瞧了咱們。而且我也覺得先生說的在理,這確實是早一刻救出子房的機會啊!”
劉邦在聽完樊噲之言後,頓時拍案而起。此刻的他終於下了決心,對於二人敢於去往對方之處,顯得很是讚許。
“好!樊噲,你一定要保護好先生!酈先生,您隻管放心的去,若是他三秦有異心,我劉邦就算拚了一死,也要將你們救出來!此行若是真能收服對方,你二人便是首功,本王定在你們迴來之後,大加封賞!”
聞得劉邦同意他們前去。酈食其與樊噲均是十分的高興。而眾人對他二人的舉動,亦是十分的感佩。
決議受降之後,樊噲與酈食其便立刻動身前往了司馬欣的大營。而當他二人到達之後,發現對方軍士早已在帳外靜候多時了。
見到漢軍派來了使者,司馬欣的軍士趕忙相迎。酈食其在入了對方營地之後,便立刻焦急的問道:“塞王與翟王現在何處?他二人可有閃失?!”
聞聽對方問及司馬欣與董翳,負責接迎的軍士便趕忙迴道:“漢王命信使迴來之後,我們便立刻去見了塞王與翟王。那時他二人正欲自盡,我們便強行將他二人攔了下來。事後唯恐他們繼續輕生,便隻得將二位大王綁了起來。如今他們都在帳中歇息,請二位大人快去看看吧!”
得知已經將二人救下,酈食其方才稍稍安心。可當他與樊噲入了司馬欣大帳之後,卻聽得司馬欣在不斷咒罵。
“你們這群忘恩負義之徒,快放了我。你們難道連唯一的尊嚴也不願讓本王得到嗎?!小人!都是小人!!”
酈食其在聽到司馬欣痛斥自己的軍士之後,立刻出聲駁道:“塞王好大的火氣!若你的軍士都是小人,那恐怕天下再無君子了!”
聞得有人駁斥自己,司馬欣與董翳急忙循聲望去。待到看清對方之後,便立刻好奇的問道:“你二人是何人?為何到我大營?”
見對方不識自己,酈食其趕忙躬身一禮,等到禮罷之後,便緩緩迴道:“在下漢王帳下酈食其,旁邊的這位是漢王愛將樊噲樊將軍!特奉漢王之命,前來見過二位大王的。”
高陽酒徒與鴻門酒神的大名,司馬欣自是知曉的。聞得對方乃劉邦所派,他便略帶怨惱的問道:“我誠心相投,為何你家漢王要命我的軍士,將我與翟王反綁!難不成是要羞辱我二人嗎?你們這般作為,日後還有何人敢降?!”
看到對方似有怨氣,酈食其便親自上前為其鬆綁,而樊噲一見此番舉動,趕忙上前阻道:“先生,不可啊!萬一他二人得脫之後,又要尋死怎麽辦?”
聞得樊噲之問,酈食其隨及笑道:“他們要死,便讓他們死好了!如此隻顧個人榮辱,而不顧三秦將士死活之人,活著有何用?!”
酈食其的一番話語,讓司馬欣與董翳二人瞬時愣在了當場。待到他們迴神之後,便甚為不滿的問道:“你莫要在此信口雌黃!我二人何時隻顧個人榮辱?何時又不顧三秦將士了?!早就聽聞漢王帳下廣野君極善顛倒黑白,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見得二人因自己的話語而惱怒,酈食其立刻收起了笑容,跟著便沉聲指著二人說道:“二位大王應天順命,願意歸降漢王本是好事!可二位卻非要一心求死。你們可知道,你們這一死,不但害了漢王,更是害了此間軍士!”
驚聞自己害了劉邦,又害了自己的軍士,司馬欣二人皆是一怔。而酈食其在見到對方沒有反駁自己後,便繼續接道:“在下知道二位是無法釋懷昔日的巨鹿一事。而且還有感雍王之死,故而才想做個了斷!但二位實在是糊塗,為何你們不想想。你們與雍王著實不同!雍王之所以一心尋死,一是因為無法釋懷往事,二是他丟了城池覺得顏麵無光,而最重要的一點是他不想歸降,並且已是了無牽掛,故而才會選擇解脫。也正因如此,我家漢王才會成全了雍王!可二位呢?你們帶領如此多的軍士歸降漢軍,一旦二位身死,不知實情之人便會以為是漢王逼死的二位,屆時二位記得還有人敢降我們嗎?!再者,二位帳下軍士對二位尊崇有佳,如果二位一死,軍士們心中難免生出芥蒂,到時即便歸降,也有可能生出事端,難道這就是二位想要的結果嗎?!”
酈食其的一番長篇大論,使得司馬欣二人皆是無言以對。可就在他二人考慮對方話語之時,那酈食其卻突然話鋒一轉,對著二人躬身拜道:“我知二位大王是覺得愧對了昔日的秦軍。不過此事確非你們之過!更何況今日二位為這三秦的將士尋了一份出路,此乃大善之舉。即便昔日真的有錯,也足可功過相抵!二位大王一死,對天下有害無利。而九泉之下的雍王得知,相信也會痛斥你們的!所以,還請二位大王三思!”
剛柔並濟,理據皆齊。此時的塞王與翟王二人的心理防線已是徹底被攻破了!望著身邊隱隱期待的將士,最終,他們屈服了(未完待續。)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