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元帥得令發兵攻趙,範亞父怪論弱齊不滅!
醫官聽完劉邦的一番言語之後,認為這是因他憤怒,而說了一句氣話。就連丞相李由也認為劉邦是因太擔憂張亮的傷勢,而信口說了一句妄語。
可就在眾人都以為劉邦不過是一時氣語之時,樊噲卻突然應道:“幹脆讓俺領兵去把趙國的關卡打下來,然後把草藥全部搶來,讓醫官挑個夠便是了!”
此時,眾人聽得這一王一將的話語,方才知道對方說的並非戲言。而劉邦隨後對樊噲的一頓訓斥,更是讓在場之人驚訝無比。
“讓你去?你去打趙,把兵帶走了,老子用什麽幫助韓國協防?!用什麽抵擋項羽的楚軍?!說你不愛動腦子吧,還真是不冤枉你。如今韓信已經開始幫助張耳迴國了,我們直接派人去送個信,讓他破趙之後,將醫官所要之藥送迴來一車便是了。”
樊噲聽得劉邦之言,方才想起已經讓韓信伐趙之事。而眾人聞得真的可以從趙地得到草藥,均是激動無比。而劉邦在訓完樊噲之後,立刻轉向醫官言道:“醫官,你立刻將所需草藥陳列名單,隻要是能救子房的東西,你全部告訴列出。本王馬上派人去給韓信送信,並且讓他盡快攻下趙國。我倒要看看是他趙國的關隘硬,還是老子的兵馬硬!”
聽到劉邦的命令,醫官趕忙應諾著去進行了準備。而劉邦此時則接過了湯藥,並且揚言要親自為張亮喝藥
--------
韓信在洛陽等待了數日之後,終於盼迴了派出的軍士。當對方將劉邦的書信送到他的手上之後,他立刻展開一閱。
河南王申陽與常山王張耳得知信使迴來之後,皆是焦急地等待著結果。而韓信在看完劉邦的書麵命令之後,立刻明白了其中深意,並對劉邦的方略十分的敬佩。
“韓元帥,不知漢王有何指示?是否願意相助在下?”
張耳此時說話非常的沒有底氣,因為他實在害怕對方拒絕自己。漢軍已經是他最後的希望了。
韓信在聽到對方問詢之後,立刻麵帶笑容的迴道:“恭喜常山王,我王有命。派在下隨您攻迴領地。不僅如此,我王還命在下攻下整個趙土,然後依然由您治理,相信不久之後就要改稱您為趙王了!至於您所提及的糧草一事,我王也有王命,說是留給您治理之用。”
得知漢軍願意相助自己,張耳頓時欣喜若狂。而聞得對方還要打下整個趙地,並且送給自己治理,他已是驚的合不攏嘴了。可最讓他詫異的是對方居然是連錢糧也不收,這實在是讓他覺得難以置信!
韓信在見到張耳驚訝的表情之後,立刻明白了對方難以相信此事,為了打消對方的顧慮與疑惑,他便隨及接道:“我王言明,常山王寬厚有德,而且深受封地百姓愛戴。實不該落得今日下場。至於昔日抗韓一事,隻是一時被項羽蒙蔽,怨不得您。我王此次是順天命,欲還寰宇一份平衡。故而才會義無反顧的出兵相助。事成之後,我王願與您結兄弟之邦,共建中原太平盛世。而且我王也堅信,常山王您一定可以治理好趙地,讓那裏的百姓過上好日子的。”
聽完韓信的陳述,張耳已是不能自已了。他萬萬沒有想到,事情居然會變成這樣。此時的他實在不知該說什麽好。他本想推辭,可卻被韓信所阻。
“漢王仁厚,大恩沒齒難忘!我張耳在此立誓,隻要在下能得趙地,那必為漢王飼牧好一方百姓。那趙地也必然姓劉!”
一句趙地姓劉,無疑是將趙地徹底的劃歸到劉邦的麾下,而張耳也是將自己變成了臣子。
韓信對於張耳的話語很是滿意。而河南王申陽,此刻也已經開始考慮起了自己該何去何從。
一番熱談之後,韓信便建議盡快出發。他想趁著趙國立足未穩,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張耳在聞得韓信打算即刻出兵以後,心中甚是欣喜。他未想到對方的行動會如此迅速,絲毫沒有拿捏或是作態之意。
就在韓信與張耳打算辭別河南王時,劉邦的信使突然趕至。而韓信在得知了韓王張亮急需草藥之後,便趕忙對著張耳問道:“常山王,韓國醫官所說的草藥,不知您是否知曉?它確實有那般神奇嗎?又不知如何才能尋得?”
張耳聽得韓信發問,便立刻應聲迴道:“確實如此,此草藥為趙地獨產,其作用在於養護心脈,而且還有補血生肌的奇效。可是此藥極為難尋,但在下手中卻有。昔日我助紂為虐,著實愧對韓王,此次迴國之後,我願將草藥全部找出,以求韓王早日康複!”
聽完張耳之言,韓信頓時信心大增。就在他準備馬上起行之時,河南王申陽卻又將他攔了下來。
“韓元帥,本王願助你一些糧草,以供大軍征戰消耗之用。”
韓信見的對方對此慷慨,趕忙躬身相謝,但河南王在言罷之後,又繼續接道:“韓元帥不必言謝,本王早有結識漢王之心,而本王與韓王也有無約之盟。今日助你,自然也是相助於韓王。本王有一言,還望元帥見到漢王之時代為轉告,就說我申陽,願意與他並肩作戰,共抗暴楚!”
聞得河南王有相靠之心,韓信不由得大喜。他未曾想到此次洛陽之行,居然會有如此之多的收獲。不僅能將趙地歸漢,就連河南王也願誠意相投。
“在下先代我家漢王謝過河南王厚愛,相信我家漢王得知大王您的決定,一定會喜不自勝的。今後還望大王您與我們多多照應,一同為天下蒼生而奮戰。”
慷慨激昂的大話往往是最好客套話,它不僅聽上去冠冕堂皇,而且還很能拉攏人心。
韓信與張耳在拜別了河南王申陽之後,便立刻率領自己的大軍向著趙地進發了,而此刻趙地的陳餘與趙王,正在緊鑼密鼓的與西楚聯係,希望能借助對方的勢力,穩固自己的位置!
--------
西楚彭城之中,項羽擊敗了包圍彭城的三齊兵馬之後,便令季布與龍且一同帶兵追擊敵軍,同時揚言要滅掉三齊。而範增在迴到彭城之後,卻一直稱病不出,似乎不願再理西楚的政務與軍務了。
項羽在見到範增的舉動之後,心中略有懊悔,但礙於顏麵,他便始終未曾想過去請對方。
就在二人互相僵持之時,三秦降漢的消息傳迴了西楚大地。這不僅讓項羽驚訝,更讓他憤怒!而範增在得知此消息之後,再也無心慪氣,因為他知道,一場他一直刻意避免的全麵抗爭要開始了,而他們要麵對的敵人,非常強大!
項羽此刻在楚宮之中怒火中燒,他甚至已經決定讓攻齊的兵馬撤迴,然後攻打三秦了。可就在他準備命令軍士去傳令之時,範增卻已經來到了宮中。
範增雖然隻是裝病,但畢竟年歲已高,因此行動顯得有些吃力。項羽一見範增到來,趕忙離了王座,上前攙扶範增,同時低聲言道:“亞父您對不起,亞父。是羽兒沒有聽您的話,若是早日拿下韓國,那三秦便不會降了劉邦。如今羽兒才知道,您的話字字珠璣,是羽兒太自負了”
見到項羽已有悔意,範增卻並未表現出欣慰與高興。待到項羽言罷之後,他隨及厲聲喝道:“羽兒!您怎可這般沒有誌氣!男兒生於天地之間,即便有錯,知道即可,何需言語!更何況你是天下共仰的西楚霸王!今日之事,責不在你,還是老夫沒有防範好那劉邦。如今木已成舟,那我們便更應該振作士氣,打敗他們!你要讓天下人都知道,你才是真正的霸主!是這天下的王!!”
範增的一番話,意在恢複項羽的信心,因為此刻懊悔已是無用。所以他希望項羽可以重拾信心,然後迎接下麵的挑戰!
項羽在聽完範增的話語之後,心中頗為感動。此刻的他也明白自己必須振作,故而轉瞬之後,他便重新恢複了昔日的驕傲與霸氣!
“亞父,羽兒我想讓龍且他們迴軍,然後迴擊劉邦。此次我絕不會再讓他逃脫,定要讓他死在我的槍下!”
範增看到項羽已經恢複了英氣,心中很是高興,但聞得對方欲撤攻齊之兵,便趕忙擺手勸道:“不可啊,羽兒!以前我們身在韓國,尚可放任一下三齊,可如今若是我們再繼續放任,便會兩麵受敵,這樣對我們十分不利。因此,你不但不能撤軍,還應親赴戰場,而且此次攻齊,我希望你是弱齊,而非滅齊!”
聽得範增不讓滅齊,項羽大感意外。可未等他詳細詢問,範增便自行釋道:“羽兒,你不必驚訝,之所以弱齊,是讓他們再也無法威脅我們。而弱之不滅,是因為我要利用他三齊,來削弱劉邦的兵力,同時利用他們挑撥一下劉邦與韓信之間的關係!”(未完待續。)m。
醫官聽完劉邦的一番言語之後,認為這是因他憤怒,而說了一句氣話。就連丞相李由也認為劉邦是因太擔憂張亮的傷勢,而信口說了一句妄語。
可就在眾人都以為劉邦不過是一時氣語之時,樊噲卻突然應道:“幹脆讓俺領兵去把趙國的關卡打下來,然後把草藥全部搶來,讓醫官挑個夠便是了!”
此時,眾人聽得這一王一將的話語,方才知道對方說的並非戲言。而劉邦隨後對樊噲的一頓訓斥,更是讓在場之人驚訝無比。
“讓你去?你去打趙,把兵帶走了,老子用什麽幫助韓國協防?!用什麽抵擋項羽的楚軍?!說你不愛動腦子吧,還真是不冤枉你。如今韓信已經開始幫助張耳迴國了,我們直接派人去送個信,讓他破趙之後,將醫官所要之藥送迴來一車便是了。”
樊噲聽得劉邦之言,方才想起已經讓韓信伐趙之事。而眾人聞得真的可以從趙地得到草藥,均是激動無比。而劉邦在訓完樊噲之後,立刻轉向醫官言道:“醫官,你立刻將所需草藥陳列名單,隻要是能救子房的東西,你全部告訴列出。本王馬上派人去給韓信送信,並且讓他盡快攻下趙國。我倒要看看是他趙國的關隘硬,還是老子的兵馬硬!”
聽到劉邦的命令,醫官趕忙應諾著去進行了準備。而劉邦此時則接過了湯藥,並且揚言要親自為張亮喝藥
--------
韓信在洛陽等待了數日之後,終於盼迴了派出的軍士。當對方將劉邦的書信送到他的手上之後,他立刻展開一閱。
河南王申陽與常山王張耳得知信使迴來之後,皆是焦急地等待著結果。而韓信在看完劉邦的書麵命令之後,立刻明白了其中深意,並對劉邦的方略十分的敬佩。
“韓元帥,不知漢王有何指示?是否願意相助在下?”
張耳此時說話非常的沒有底氣,因為他實在害怕對方拒絕自己。漢軍已經是他最後的希望了。
韓信在聽到對方問詢之後,立刻麵帶笑容的迴道:“恭喜常山王,我王有命。派在下隨您攻迴領地。不僅如此,我王還命在下攻下整個趙土,然後依然由您治理,相信不久之後就要改稱您為趙王了!至於您所提及的糧草一事,我王也有王命,說是留給您治理之用。”
得知漢軍願意相助自己,張耳頓時欣喜若狂。而聞得對方還要打下整個趙地,並且送給自己治理,他已是驚的合不攏嘴了。可最讓他詫異的是對方居然是連錢糧也不收,這實在是讓他覺得難以置信!
韓信在見到張耳驚訝的表情之後,立刻明白了對方難以相信此事,為了打消對方的顧慮與疑惑,他便隨及接道:“我王言明,常山王寬厚有德,而且深受封地百姓愛戴。實不該落得今日下場。至於昔日抗韓一事,隻是一時被項羽蒙蔽,怨不得您。我王此次是順天命,欲還寰宇一份平衡。故而才會義無反顧的出兵相助。事成之後,我王願與您結兄弟之邦,共建中原太平盛世。而且我王也堅信,常山王您一定可以治理好趙地,讓那裏的百姓過上好日子的。”
聽完韓信的陳述,張耳已是不能自已了。他萬萬沒有想到,事情居然會變成這樣。此時的他實在不知該說什麽好。他本想推辭,可卻被韓信所阻。
“漢王仁厚,大恩沒齒難忘!我張耳在此立誓,隻要在下能得趙地,那必為漢王飼牧好一方百姓。那趙地也必然姓劉!”
一句趙地姓劉,無疑是將趙地徹底的劃歸到劉邦的麾下,而張耳也是將自己變成了臣子。
韓信對於張耳的話語很是滿意。而河南王申陽,此刻也已經開始考慮起了自己該何去何從。
一番熱談之後,韓信便建議盡快出發。他想趁著趙國立足未穩,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張耳在聞得韓信打算即刻出兵以後,心中甚是欣喜。他未想到對方的行動會如此迅速,絲毫沒有拿捏或是作態之意。
就在韓信與張耳打算辭別河南王時,劉邦的信使突然趕至。而韓信在得知了韓王張亮急需草藥之後,便趕忙對著張耳問道:“常山王,韓國醫官所說的草藥,不知您是否知曉?它確實有那般神奇嗎?又不知如何才能尋得?”
張耳聽得韓信發問,便立刻應聲迴道:“確實如此,此草藥為趙地獨產,其作用在於養護心脈,而且還有補血生肌的奇效。可是此藥極為難尋,但在下手中卻有。昔日我助紂為虐,著實愧對韓王,此次迴國之後,我願將草藥全部找出,以求韓王早日康複!”
聽完張耳之言,韓信頓時信心大增。就在他準備馬上起行之時,河南王申陽卻又將他攔了下來。
“韓元帥,本王願助你一些糧草,以供大軍征戰消耗之用。”
韓信見的對方對此慷慨,趕忙躬身相謝,但河南王在言罷之後,又繼續接道:“韓元帥不必言謝,本王早有結識漢王之心,而本王與韓王也有無約之盟。今日助你,自然也是相助於韓王。本王有一言,還望元帥見到漢王之時代為轉告,就說我申陽,願意與他並肩作戰,共抗暴楚!”
聞得河南王有相靠之心,韓信不由得大喜。他未曾想到此次洛陽之行,居然會有如此之多的收獲。不僅能將趙地歸漢,就連河南王也願誠意相投。
“在下先代我家漢王謝過河南王厚愛,相信我家漢王得知大王您的決定,一定會喜不自勝的。今後還望大王您與我們多多照應,一同為天下蒼生而奮戰。”
慷慨激昂的大話往往是最好客套話,它不僅聽上去冠冕堂皇,而且還很能拉攏人心。
韓信與張耳在拜別了河南王申陽之後,便立刻率領自己的大軍向著趙地進發了,而此刻趙地的陳餘與趙王,正在緊鑼密鼓的與西楚聯係,希望能借助對方的勢力,穩固自己的位置!
--------
西楚彭城之中,項羽擊敗了包圍彭城的三齊兵馬之後,便令季布與龍且一同帶兵追擊敵軍,同時揚言要滅掉三齊。而範增在迴到彭城之後,卻一直稱病不出,似乎不願再理西楚的政務與軍務了。
項羽在見到範增的舉動之後,心中略有懊悔,但礙於顏麵,他便始終未曾想過去請對方。
就在二人互相僵持之時,三秦降漢的消息傳迴了西楚大地。這不僅讓項羽驚訝,更讓他憤怒!而範增在得知此消息之後,再也無心慪氣,因為他知道,一場他一直刻意避免的全麵抗爭要開始了,而他們要麵對的敵人,非常強大!
項羽此刻在楚宮之中怒火中燒,他甚至已經決定讓攻齊的兵馬撤迴,然後攻打三秦了。可就在他準備命令軍士去傳令之時,範增卻已經來到了宮中。
範增雖然隻是裝病,但畢竟年歲已高,因此行動顯得有些吃力。項羽一見範增到來,趕忙離了王座,上前攙扶範增,同時低聲言道:“亞父您對不起,亞父。是羽兒沒有聽您的話,若是早日拿下韓國,那三秦便不會降了劉邦。如今羽兒才知道,您的話字字珠璣,是羽兒太自負了”
見到項羽已有悔意,範增卻並未表現出欣慰與高興。待到項羽言罷之後,他隨及厲聲喝道:“羽兒!您怎可這般沒有誌氣!男兒生於天地之間,即便有錯,知道即可,何需言語!更何況你是天下共仰的西楚霸王!今日之事,責不在你,還是老夫沒有防範好那劉邦。如今木已成舟,那我們便更應該振作士氣,打敗他們!你要讓天下人都知道,你才是真正的霸主!是這天下的王!!”
範增的一番話,意在恢複項羽的信心,因為此刻懊悔已是無用。所以他希望項羽可以重拾信心,然後迎接下麵的挑戰!
項羽在聽完範增的話語之後,心中頗為感動。此刻的他也明白自己必須振作,故而轉瞬之後,他便重新恢複了昔日的驕傲與霸氣!
“亞父,羽兒我想讓龍且他們迴軍,然後迴擊劉邦。此次我絕不會再讓他逃脫,定要讓他死在我的槍下!”
範增看到項羽已經恢複了英氣,心中很是高興,但聞得對方欲撤攻齊之兵,便趕忙擺手勸道:“不可啊,羽兒!以前我們身在韓國,尚可放任一下三齊,可如今若是我們再繼續放任,便會兩麵受敵,這樣對我們十分不利。因此,你不但不能撤軍,還應親赴戰場,而且此次攻齊,我希望你是弱齊,而非滅齊!”
聽得範增不讓滅齊,項羽大感意外。可未等他詳細詢問,範增便自行釋道:“羽兒,你不必驚訝,之所以弱齊,是讓他們再也無法威脅我們。而弱之不滅,是因為我要利用他三齊,來削弱劉邦的兵力,同時利用他們挑撥一下劉邦與韓信之間的關係!”(未完待續。)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