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口信韓信感激莫名;兩軍前範增意欲拉攏!
楚軍日夜兼程,軍士均是將速度提到了極致。而身在趙國的韓信也已經接到了楚軍逼近的消息,因此正在與趙王張耳商談著應對之法。
“韓元帥,楚軍範增領軍十五萬向著我們逼近。而且從齊國得勝的項羽又另派了五萬軍士進行增援。因此楚軍共計二十萬!可我們現在隻有不到十萬的軍士,而且大多是降軍,他們皆是無心作戰的,我們該如何應對?”
楚軍的逼近讓剛剛坐上趙王之位的張耳很是頭痛,但令他欣慰的是身邊還有一個用兵如神的韓信。
韓信在聽完張耳的詢問之後,未曾立刻迴答。因為他也不知該如何應對楚軍。
“趙王,不瞞你說,此次楚軍來勢洶洶。就算在下沒有被分軍,亦是沒有把握獲勝,更何況是現在的這般處境。倘若帶兵而來的不是範增,或許我還有辦法,可現在.......”
聞聽韓信欲言又止,而且完全沒有什麽底氣,張耳頓時焦急了起來。
“韓元帥,您千萬不可長他人誌氣,滅自己的威風啊!雖然那範增確實足智多謀,但您也是不遑多讓的。這趙國雖是在我張耳名下治理,但它終究是漢王的疆土。請韓元帥千萬不要萌生退意,隻要是您的安排,我張耳一定鼎力協助!”
看到張耳不僅不以王位自居,而且還很謙卑,韓信立時有些不好意思。
“趙王切莫這麽說,我韓信也想戰勝他楚軍。無論是為您還是為漢王,我都義不容辭!其實我心中有一計,隻是不知是否能騙的過那範增!”
聞得韓信已有計謀,張耳隨及大喜。待到他靠近對方之後,便急忙問言道:“元帥不必多慮,隻管將您計謀說出,在下一定遵照辦理。”
就在張耳殷切的盼望韓信道出計謀之時,卻突然有內侍入內,說是來了一份急報。此刻的張耳因來人打斷了韓信的話語而有些惱怒,可終究還是耐著性子問道:“何處急報?!又是何人所報?!”
“迴趙王,迴元帥!來人自稱漢軍盧綰將軍帳下之人,說是帶了機密情報。一定要麵見元帥!”
韓信聞得是盧綰所派之人,先是微微一怔,但隨後便急令內侍去領對方入內。待到那軍士進入之後,韓信發現果然是自己之前手下的一名校尉。
“盧將軍派你前來所為何事?!是否與楚軍殺到又關係?”
聞聽韓信發問,那軍士趕忙行禮。待到禮畢之後,便急忙迴道:“元帥猜的沒錯,小的奉盧將軍之命而來,為的是告知他已帶領軍士向趙國趕來了!而且小的還帶了韓王口信。韓王說希望此信能助元帥一臂之力!”
聽得盧綰已經殺來,韓信與張耳皆是一陣欣喜。而當得知韓王張亮還有口信,韓信險些高興的跳了起來。
“韓王已經醒了嗎?!太好了!草藥見效了!快!快!快將韓王口信告訴本帥!”
見到元帥如此焦急,那軍士急忙迴道:“韓王隻說了八個字:韓信用兵;多多益善!”
聽完軍士之言,韓信立刻雙目緊閉。就在張耳好奇他的舉動之時,卻隻聽得韓信如釋重負的歎道:“韓王真乃我韓信的良師益友!真不知昔日的自己究竟是去了哪裏?!好!本帥心意已決,就與那範增鬥上一鬥!”
聞得韓信欲鬥範增,張耳終於放下了心中大石。但他不明白為何對方會突然信心倍增,隨及輕聲問道:“元帥,您能決心一戰,實在是太好了。可為何你剛才還在擔心範增,如今卻變化如此之大。莫非是與韓王的口信有關?”
韓信看到張耳不知其中玄妙,旋即麵帶笑容的言道:“不瞞趙王,在下適才所想的計謀乃是疑兵增軍之計。隻是擔心會被範增識破,故而顯得信心不足。可聽了韓王對我的鼓勵,我若再繼續畏縮不前,還有何顏麵再去見他?又有何顏麵麵對天下世人?!”
聽得韓信的解釋,張耳依舊不明真意。而韓信在看到對方的神情之後,便先行讓軍士退下,隨後笑著問道:“敢問趙王,若讓您領軍,您能指揮多少人馬?”
聞聽韓信發問,趙王立刻開始沉思。許久之後,他才緩緩迴道:“最多十萬。”
“那依您之見,項羽與範增能領兵多少?”
雖然張耳不知韓信問話的用意,但他依舊選擇繼續迴道。“項羽被世人稱為戰神,他若領兵,理應可在三四十萬之間。而範增雖不善武,但終究善謀,領兵之數也應在二十萬之間。”
對於張耳的迴答,韓信顯得十分滿意。因為根據他的分析,這個答案非常的公正。
張耳見到韓信笑而不語,而且對於自己的答案似乎很是滿意。心中的疑團便更大了。為了解除心中疑惑,他便直言對著韓信問道:“在下不知元帥為何有此一問!還請元帥賜教?還有,元帥詳問了他人領兵之限,卻不知元帥能領多少兵馬?”
韓信在聽聞了張耳的問話之後,立刻精神一振。此刻的他顯得豪氣十足,而且很有信心。
“在下領兵,便如韓王所言-----多多益善!十萬可統,二十萬可馭,哪怕是百萬雄獅,我也能調度自如!”
七國互相征戰數百年間,各國都曾出過不少領兵的奇才。但是對於真正敢於說統禦百萬兵馬之人,卻沒有一人。道理很簡單,兵馬越多,運用和指揮的難度也就越大。因此越是領兵的奇才,也就越是能夠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極限。因為隻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出自己的本領。
張耳此時隻覺得有些難以置信,因為他從未見過有人敢於說自己能統禦百萬之人。而韓信在看到張耳驚愕的神情之後,立刻笑著接道:“趙王放心,並非是我韓信自誇。而是因為我相信自己的能力。韓王之言實為告訴我,我乃領兵奇才,而且還有我高於他人之處。既然如此,我又為何要畏懼他範增?!當日我用兩萬人馬便勝了十萬趙軍。今日,軍中雖然大多是降兵,但好歹也有十萬之眾。因此我們根本無需擔心!本帥此次就要用這十萬兵馬,會一會範增的二十萬楚軍,同時告訴項羽,他當日有多麽有眼無珠!!”
韓信的一番豪言壯語,讓張耳都覺得有些熱血沸騰。雖然他仍不知道韓信究竟打算如何迎戰楚軍,但見到對方信心滿滿的樣子,便不由得安心了許多。
楚軍行進到第三日時,已經完全的臨近了趙國的國都了。而此時的韓信也已經做好了布置,並且是選擇了帶兵出戰,而非據守迎敵。
當兩軍的軍士在戰場相遇之後,立刻各自布開了陣勢,同時等待著主帥的命令。
範增在看到韓信的陣營之後,心中隻覺得五味雜陳。雖然對方是敵人,但他卻對對方的軍略與才能十分的讚賞。想起昔日項羽因偏見而未重用韓信,他便不由得歎息了起來。
“韓信!範軍師有話要與你講,不知你可有膽量到兩軍陣前?!”
喊話之人乃是周易,而他是替範增在傳達對話之意。
韓信在聽到對方的問話之後,並未有任何的言語。轉瞬之後,他便驅馬上前,打算以實際行動來做出了迴答。
範增見得對方真的敢於答話,立刻指揮車駕靠前。而鍾離昧與周易均是擔心範增安危,故而便一起迎了上去。
“韓信,多日不見,未曾想你居然做了劉邦的元帥。昔日老夫便知你有才,不知你是否有意重迴我楚軍,老夫向你保證,必定讓霸王重用於你!”
聽到範增的一番言語,韓信隨及苦笑了起來。待到笑聲一止,他便極為憤慨的迴道:“範軍師,我韓信雖出身卑微!但卻知道忠孝!昔日在楚軍之時,那項羽視我若敝履,而你知我才,卻並未有任何的提拔重用之舉。今日我韓信略有一些成績,你才想起要拉攏於我。不知我究竟是該哭,還是該笑呢?!”
範增在聞聽韓信的一番言語之後,當即麵色一沉。但未等他進行答話,韓信又繼續接道:“昔和氏璧現於楚國,楚王三次未曾辨它真身,使它蒙塵多年!直到卞和抱玉痛哭於荊山下,哭至眼淚幹涸,流出血淚。那文王方才破石得玉!我韓信不願做那荊玉,更不指望您範老是那卞和。今日我已投身漢王,漢王又委我重任!倘若隻因你幾句話語,我便做了反複無常的小人,那我還有何麵目立於天地之間?!!“
聽到韓信以和氏璧為喻,痛斥了項羽與自己。這讓範增感到無比的惱火與憤恨。而鍾離昧在見到此番情形之後,立刻對著韓信高聲言道:“韓信,昔日你我有過交情。但一切都一煙消雲散。今日你我戰場廝殺,我是絕不會手下留情的!”
韓信聞得鍾離昧之言,心中頓時明白了對方的意思。此刻的二人已經成為了敵人,因此便不能再敘什麽兄弟之情。隻有各自用出自己的真本事,那才是對對方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鍾離兄大恩,在下沒齒難忘!昔日楚營之時,隻有你不嫌在下身份低位,願意結交於我。今日,我願與兄真正較量一番,也算是證明兄之眼光強過那項羽和範增!!”
楚軍日夜兼程,軍士均是將速度提到了極致。而身在趙國的韓信也已經接到了楚軍逼近的消息,因此正在與趙王張耳商談著應對之法。
“韓元帥,楚軍範增領軍十五萬向著我們逼近。而且從齊國得勝的項羽又另派了五萬軍士進行增援。因此楚軍共計二十萬!可我們現在隻有不到十萬的軍士,而且大多是降軍,他們皆是無心作戰的,我們該如何應對?”
楚軍的逼近讓剛剛坐上趙王之位的張耳很是頭痛,但令他欣慰的是身邊還有一個用兵如神的韓信。
韓信在聽完張耳的詢問之後,未曾立刻迴答。因為他也不知該如何應對楚軍。
“趙王,不瞞你說,此次楚軍來勢洶洶。就算在下沒有被分軍,亦是沒有把握獲勝,更何況是現在的這般處境。倘若帶兵而來的不是範增,或許我還有辦法,可現在.......”
聞聽韓信欲言又止,而且完全沒有什麽底氣,張耳頓時焦急了起來。
“韓元帥,您千萬不可長他人誌氣,滅自己的威風啊!雖然那範增確實足智多謀,但您也是不遑多讓的。這趙國雖是在我張耳名下治理,但它終究是漢王的疆土。請韓元帥千萬不要萌生退意,隻要是您的安排,我張耳一定鼎力協助!”
看到張耳不僅不以王位自居,而且還很謙卑,韓信立時有些不好意思。
“趙王切莫這麽說,我韓信也想戰勝他楚軍。無論是為您還是為漢王,我都義不容辭!其實我心中有一計,隻是不知是否能騙的過那範增!”
聞得韓信已有計謀,張耳隨及大喜。待到他靠近對方之後,便急忙問言道:“元帥不必多慮,隻管將您計謀說出,在下一定遵照辦理。”
就在張耳殷切的盼望韓信道出計謀之時,卻突然有內侍入內,說是來了一份急報。此刻的張耳因來人打斷了韓信的話語而有些惱怒,可終究還是耐著性子問道:“何處急報?!又是何人所報?!”
“迴趙王,迴元帥!來人自稱漢軍盧綰將軍帳下之人,說是帶了機密情報。一定要麵見元帥!”
韓信聞得是盧綰所派之人,先是微微一怔,但隨後便急令內侍去領對方入內。待到那軍士進入之後,韓信發現果然是自己之前手下的一名校尉。
“盧將軍派你前來所為何事?!是否與楚軍殺到又關係?”
聞聽韓信發問,那軍士趕忙行禮。待到禮畢之後,便急忙迴道:“元帥猜的沒錯,小的奉盧將軍之命而來,為的是告知他已帶領軍士向趙國趕來了!而且小的還帶了韓王口信。韓王說希望此信能助元帥一臂之力!”
聽得盧綰已經殺來,韓信與張耳皆是一陣欣喜。而當得知韓王張亮還有口信,韓信險些高興的跳了起來。
“韓王已經醒了嗎?!太好了!草藥見效了!快!快!快將韓王口信告訴本帥!”
見到元帥如此焦急,那軍士急忙迴道:“韓王隻說了八個字:韓信用兵;多多益善!”
聽完軍士之言,韓信立刻雙目緊閉。就在張耳好奇他的舉動之時,卻隻聽得韓信如釋重負的歎道:“韓王真乃我韓信的良師益友!真不知昔日的自己究竟是去了哪裏?!好!本帥心意已決,就與那範增鬥上一鬥!”
聞得韓信欲鬥範增,張耳終於放下了心中大石。但他不明白為何對方會突然信心倍增,隨及輕聲問道:“元帥,您能決心一戰,實在是太好了。可為何你剛才還在擔心範增,如今卻變化如此之大。莫非是與韓王的口信有關?”
韓信看到張耳不知其中玄妙,旋即麵帶笑容的言道:“不瞞趙王,在下適才所想的計謀乃是疑兵增軍之計。隻是擔心會被範增識破,故而顯得信心不足。可聽了韓王對我的鼓勵,我若再繼續畏縮不前,還有何顏麵再去見他?又有何顏麵麵對天下世人?!”
聽得韓信的解釋,張耳依舊不明真意。而韓信在看到對方的神情之後,便先行讓軍士退下,隨後笑著問道:“敢問趙王,若讓您領軍,您能指揮多少人馬?”
聞聽韓信發問,趙王立刻開始沉思。許久之後,他才緩緩迴道:“最多十萬。”
“那依您之見,項羽與範增能領兵多少?”
雖然張耳不知韓信問話的用意,但他依舊選擇繼續迴道。“項羽被世人稱為戰神,他若領兵,理應可在三四十萬之間。而範增雖不善武,但終究善謀,領兵之數也應在二十萬之間。”
對於張耳的迴答,韓信顯得十分滿意。因為根據他的分析,這個答案非常的公正。
張耳見到韓信笑而不語,而且對於自己的答案似乎很是滿意。心中的疑團便更大了。為了解除心中疑惑,他便直言對著韓信問道:“在下不知元帥為何有此一問!還請元帥賜教?還有,元帥詳問了他人領兵之限,卻不知元帥能領多少兵馬?”
韓信在聽聞了張耳的問話之後,立刻精神一振。此刻的他顯得豪氣十足,而且很有信心。
“在下領兵,便如韓王所言-----多多益善!十萬可統,二十萬可馭,哪怕是百萬雄獅,我也能調度自如!”
七國互相征戰數百年間,各國都曾出過不少領兵的奇才。但是對於真正敢於說統禦百萬兵馬之人,卻沒有一人。道理很簡單,兵馬越多,運用和指揮的難度也就越大。因此越是領兵的奇才,也就越是能夠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極限。因為隻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出自己的本領。
張耳此時隻覺得有些難以置信,因為他從未見過有人敢於說自己能統禦百萬之人。而韓信在看到張耳驚愕的神情之後,立刻笑著接道:“趙王放心,並非是我韓信自誇。而是因為我相信自己的能力。韓王之言實為告訴我,我乃領兵奇才,而且還有我高於他人之處。既然如此,我又為何要畏懼他範增?!當日我用兩萬人馬便勝了十萬趙軍。今日,軍中雖然大多是降兵,但好歹也有十萬之眾。因此我們根本無需擔心!本帥此次就要用這十萬兵馬,會一會範增的二十萬楚軍,同時告訴項羽,他當日有多麽有眼無珠!!”
韓信的一番豪言壯語,讓張耳都覺得有些熱血沸騰。雖然他仍不知道韓信究竟打算如何迎戰楚軍,但見到對方信心滿滿的樣子,便不由得安心了許多。
楚軍行進到第三日時,已經完全的臨近了趙國的國都了。而此時的韓信也已經做好了布置,並且是選擇了帶兵出戰,而非據守迎敵。
當兩軍的軍士在戰場相遇之後,立刻各自布開了陣勢,同時等待著主帥的命令。
範增在看到韓信的陣營之後,心中隻覺得五味雜陳。雖然對方是敵人,但他卻對對方的軍略與才能十分的讚賞。想起昔日項羽因偏見而未重用韓信,他便不由得歎息了起來。
“韓信!範軍師有話要與你講,不知你可有膽量到兩軍陣前?!”
喊話之人乃是周易,而他是替範增在傳達對話之意。
韓信在聽到對方的問話之後,並未有任何的言語。轉瞬之後,他便驅馬上前,打算以實際行動來做出了迴答。
範增見得對方真的敢於答話,立刻指揮車駕靠前。而鍾離昧與周易均是擔心範增安危,故而便一起迎了上去。
“韓信,多日不見,未曾想你居然做了劉邦的元帥。昔日老夫便知你有才,不知你是否有意重迴我楚軍,老夫向你保證,必定讓霸王重用於你!”
聽到範增的一番言語,韓信隨及苦笑了起來。待到笑聲一止,他便極為憤慨的迴道:“範軍師,我韓信雖出身卑微!但卻知道忠孝!昔日在楚軍之時,那項羽視我若敝履,而你知我才,卻並未有任何的提拔重用之舉。今日我韓信略有一些成績,你才想起要拉攏於我。不知我究竟是該哭,還是該笑呢?!”
範增在聞聽韓信的一番言語之後,當即麵色一沉。但未等他進行答話,韓信又繼續接道:“昔和氏璧現於楚國,楚王三次未曾辨它真身,使它蒙塵多年!直到卞和抱玉痛哭於荊山下,哭至眼淚幹涸,流出血淚。那文王方才破石得玉!我韓信不願做那荊玉,更不指望您範老是那卞和。今日我已投身漢王,漢王又委我重任!倘若隻因你幾句話語,我便做了反複無常的小人,那我還有何麵目立於天地之間?!!“
聽到韓信以和氏璧為喻,痛斥了項羽與自己。這讓範增感到無比的惱火與憤恨。而鍾離昧在見到此番情形之後,立刻對著韓信高聲言道:“韓信,昔日你我有過交情。但一切都一煙消雲散。今日你我戰場廝殺,我是絕不會手下留情的!”
韓信聞得鍾離昧之言,心中頓時明白了對方的意思。此刻的二人已經成為了敵人,因此便不能再敘什麽兄弟之情。隻有各自用出自己的真本事,那才是對對方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鍾離兄大恩,在下沒齒難忘!昔日楚營之時,隻有你不嫌在下身份低位,願意結交於我。今日,我願與兄真正較量一番,也算是證明兄之眼光強過那項羽和範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