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鐵血(2)
年方八歲,被倉促拉出登基稱帝! 作者:天涯逍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咕咚~”
“咕咚——”
大興殿內,口噶舌燥的楚淩,大口喝著茶水,殿內站著的國子監祭酒常翰、軍器監蒼卜、都水監亓鷺、少府監鮑洪、將作監芮良、欽天監項龐一行手捧茶盞,在他們的身後擺放有錦凳,可一個個卻站著未動,不少人不時抬頭,觀察坐於寶座上的天子。
對他們來講,此前雖被召進中樞為官,但除了初至時見過天子一麵,可其後都沒有見過了。
畢竟他們赴任新職,是需要時間去了解情況,熟悉環境的。
而關於天子的印象,其實是來自過去那近一年,畢竟中樞發生那麽多事,即便傳到地方需要時間,可他們想知曉些情況,還是比較容易的。
三年動蕩結束了,大虞恢複了穩定,可對社稷造成的傷害,但凡心裏有想法的,那都是能看出來的。
所以大虞今後該何去何從,這不止在中樞的一些官員會想,在地方的一些官員也會想,甚至地方的官員,要比中樞想的更多。
大虞真要出現新狀況,那危害最大的必是地方!!
“都別拘謹,坐吧。”
放下茶盞的楚淩,見常翰一行未動,伸手示意道:“大朝結束了,這是在禦前,無需太過拘謹,這樣你們不覺得別扭,朕也覺得別扭。”
“臣叩謝天恩!”
常翰一行聽後,看了眼彼此後,遂朝天子作揖行禮道。
今日在太極殿所召大朝,天子的表現,讓常翰他們很是振奮,作為大虞天子,就該有強勢的一麵。
尤其是太皇太後薨逝了。
如果天子不能對中樞,對地方,表明自己的態度與意誌,那就難保會出現新的風波,而對大虞而言,這是絕不能出現的。
“這些時日下來,諸卿對各自所職了解如何?”
楚淩撩撩袍袖,看向坐著的諸臣,神情自若道:“大朝結束,朕召諸卿來禦前,就是想與諸卿談談心。”
在今日的大朝上,楚淩表現的很是冷酷,也有針對性的明確一些態度,這就是為了讓底下的人知道,正統朝要開始變了。
楚淩需要外朝有司的一些大臣,開始在職權範圍內動起來,叫他們把該做的事做好,這樣大虞才會真的改變。
而在此等態勢下,楚淩需要做的就很簡單,一方麵統籌這些動起來的大臣們,一方麵則動員部分有司,緊密圍繞虞都京畿一帶做些事情。
楚淩的基本盤,從過去的上林苑,逐步擴大到了整個虞都,可在楚淩看來,這還遠遠不夠。
他需要將這一基本盤,擴張到整個京畿道才行。
隻有將這件事做好了,那他的皇權才能更鞏固。
而想將這件事做好,就需要有一幫知根知底的人,按著他的意誌與想法動起來,這才能達成楚淩所謀。
毫無疑問,國子監、軍器監、都水監、少府監、將作監、欽天監這些外朝有司,就能完美契合楚淩所謀。
也恰恰是這樣,一批通過楚淩考驗的地方官吏,也隨著常翰他們的升遷,被楚淩安插進上述諸監中。
“陛下,臣以為國子監需要整改。”
此等態勢下,常翰看了眼左右,遂起身說道:“臣在赴任國子監後,便一直在觀察一眾監生,還有在國子監任教的,臣發現國子監內太過虛浮,對於學問,真正有恆心去研修的極少。”
“更多的卻是講出身論排場,甚至以出入勾欄場所為榮,國子監乃是大虞官學核心所在,是太祖高皇帝創設科貢選拔,為國朝培養人才之重地,可如今這種境遇,就背離了國子監所設初衷啊。”
“關於國子監的整頓,朕已想了很久。”
楚淩眉頭微皺道:“朕在上林苑時,就知曉國子監風評不佳,過去,中樞需要解決的事宜過多,故而對國子監難免有所鬆懈。”
“可現在不同了。”
“正如卿家所言,國子監是為國朝培養人才的地方,如果背離了這一初衷,那朕不知創設國子監的意義何在。”
“朕覺得國子監在今後要變一變了,國朝掄才取士,有對應的科考,那麽與之相對的,國子監也要有監考才行。”
“對於那些沒有心思研修學問的,一律清除出國子監,不必管是何出身,有何背景,國子監是不論這些的!!”
常翰聽後有些激動。
有天子這話,那他的一些想法,就能在國子監施行起來。
“常卿所講,乃是為國朝,為社稷,諸位卿家,難道就沒有想對朕說的嗎?”楚淩撩撩袍袖,看向蒼卜他們說道。
雖說眼前這幫大臣,是太皇太後生前舉薦的,楚淩也的確按著孫黎的意思,將他們給召進中樞任職。
但他們想真正得到楚淩的認可,被楚淩視為帝黨一員,那還是需要通過一些考驗的,如果他們不能讓楚淩滿意,哪怕他們自身確有才華,楚淩也會在合適的時機,將他們給替換下來。
沒辦法。
眼前這幫大臣所在位置,對楚淩而言太關鍵的。
基本盤的籌建與明確,容不得有半點馬虎。
“陛下,自臣赴任軍器監以來,發現有不少問題。”在楚淩的注視下,蒼卜起身說道:“其中最為嚴重的,莫過於軍器監所轄諸坊工匠缺失嚴重,更讓臣感到心驚的,是軍器監的案牘庫所存大批案牘卷宗……”
這也是個有想法的主啊。
楚淩心底生出感慨。
軍器監是負責軍器專製的,通俗些來講這就是大虞的軍工體係,該監所轄諸坊生產的種種,如甲胄,刀槍,弓弩等,是需要移交到武庫儲備的,軍器監管生產,武庫管儲備,這樣能避免監守自盜的情況。
但在那段特殊時期下,受到各方因素的影響,導致一些不好的事開始出現,武庫所儲備的軍器,都有一部分被偷偷拿出來販賣,那就更別提軍器監了。
“給朕嚴查!”
見蒼卜說著說著停了下來,楚淩眼神淩厲起來,“國雖大好戰必亡,但與之相對的,是國雖大忘戰必危!”
“軍器監,乃中樞重地所在。”
“現在居然出現這樣的問題,如果不加以整頓的話,那今後邊疆一旦有變,中樞該如何應對?”
“陛下,此事僅靠軍器監來查,恐很難在短期內見效。”蒼卜聽後,立時講明心中所想之憂。
軍器監在中樞這邊,算得上是肥水衙門,可軍器監管的就是軍器專製,這底下是所轄不少官吏,但主要管的是各坊的工匠,以確保中樞明確的事宜,能夠在軍器監盡快推動起來。
現在要查過去的一些虧空,這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很難啊,總不能叫軍器監的官吏領著工匠去查吧?
這不現實,也不可能。
“那就叫錦衣衛協辦。”
楚淩想了想,伸手對蒼卜道:“等這次禦前結束後,卿家就去趟錦衣衛,將此事跟錦衣衛指揮使臧浩言明。”
“既然要查,就給朕好好查。”
“看看在這前後,究竟有哪些人將手伸進了軍器監,這件事要盡快查出來,朕會密切關注此事的。”
“臣遵旨。”
蒼卜作揖拜道,可心裏卻有些不平靜。
他沒有想到天子會叫錦衣衛協辦此事,原本按蒼卜所想,此事是否能與禦史台的一起來查。
畢竟在今日大朝上,天子明確表態,讓禦史台的人開始整頓吏治,這在蒼卜看來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
但蒼卜想的,跟楚淩想的完全不一樣。
楚淩希望軍器監這邊,能夠盡快的完善起來,待到軍器監的威立起來,那麽在上林苑的一批批工匠,就可以分批安置到軍器監去了。
既然是軍器專製,那軍器監今後要做的,就是緊密圍繞虞都京畿一帶,籌建起一批成規模的諸坊才行,以流水作業的方式,去成批量的製造各式軍器。
楚淩知道生產力的提升是急不得的,但適當的提速生產模式,繼而反饋到生產力方麵,這是可行的。
集約型手工製造業。
這是楚淩在今後一段時間內,要在虞都京畿一帶推行起來的,作為大虞的核心腹地,各類資源向虞都京畿匯聚,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如果能在他的推動下,將這一模式在虞都京畿一帶搞出來,那對於楚淩而言,將握有一張王牌!!
不過這件事要徐徐圖之,不能心急。
領先半步那叫天才,領先一步那叫瘋子!
集約型手工製造業,對於大虞所處時期是超前的,楚淩需要先在特殊領域試行起來,在這過程中,不斷積攢經驗,完善製度,特別是人才的培養必須跟上,如此在發展到一定階段,才能進行整建製的複刻。
如此一來的話,保密就是重中之重。
不被世人所知曉的王牌,那才叫王牌。
否則就是打明牌了。
而作為大虞天子的楚淩,打明牌,這純粹是在浪費他的政治優勢!!
所以從蒼卜提出該事時,針對其的考驗在悄無聲息間就開始了,如果他能通過楚淩的考驗,那蒼卜今後在大虞中樞,將占據極其重要的份量與地位。
“陛下,都水監這邊的情況,跟軍器監有些類似。”
在楚淩思量之際,亓鷺起身道:“自臣赴任以來,就一直在查都水監的案牘庫,可查到的情況,卻叫臣覺得有些心驚。”
“有中樞撥付的一批錢糧,用於修建一些幹渠,河道等,這前後的賬目根本就對不上。”
“尤其是南疆那邊,臣在沒赴中樞任職前,是在南疆任職的,對於一些水利情況還是比較了解的。”
“其中最叫臣不敢相信的,是太宗朝興修的水利……”
聽到亓鷺講這些時,楚淩眉頭微皺起來。
在這個位置上待的越久,他愈發能理解他那位皇兄,為何初登大寶時,會表現得如此急躁了。
太宗朝時期的大虞,國力是在不斷攀升,治下也是很繁榮的,但是藏在繁榮之下的隱患卻暗潮洶湧。
楚淩是知曉他那位皇兄,為何想對北虜一戰,甚至表現得態度極其強硬,這分明就是想通過一場戰爭,繼而豎立起他的威信與權勢,這樣既能叫北虜不敢輕易來犯,還能轉過身來去解決內部矛盾。
但宣宗卻忽略了一點,他太急了。
這一急,就容易刺激到既得利益群體。
別的不說,單單是逆藩叛亂這件事,從根子上來說,就是宣宗想削藩,繼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可他想都抓起來,而就藩的那幫宗藩,一個個也都不是善茬啊。
不管是誰,牽扯到自身利益時,勢必會有所反應的。
“先從京畿道查起來。”
想到這些,楚淩看向亓鷺道:“都水監的事跟其他諸監不同,不能大張旗鼓的查,要悄無聲息的查。”
“從太祖朝給朕查,看看京畿道治下的水利設施,究竟有多少是存在問題的,但凡是查出問題的,就給朕深挖下去。”
“都水監的事,定期給朕呈遞密奏,朕需要先了解情況。”
“臣遵旨!!”
亓鷺當即作揖道,可在亓鷺的心底卻暗鬆口氣,說實話,他是真怕天子想對待別的事一樣,叫都水監也大張旗鼓的查。
都水監跟別的有司不一樣,其所承辦的是有一定年限的,短則數載,長則三五載,這期間還伴隨著人員調動,如果大張旗鼓的去查的話,難保會使中樞與地方人心惶惶,而這樣的話,都水監就成眾矢之的了。
在官場沉浮這般久,亓鷺如何不知這樣的處境,會對他,對都水監帶來什麽。
他進中樞,是想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不是說在任沒多久,就被一些人給鬥下台了。
這樣的話問題解決不了,相反還會使問題更嚴重。
常翰、蒼卜這幫大臣,其實在聽到天子與亓鷺所講這些話時,他們的內心深處是頗為感觸的,天子並不是像他們所想的一味強勢,在一些特殊的境遇下,天子是會轉變方式的,這對大虞而言,其實是極好的,過剛易折的道理,他們可比誰都要清楚啊……
“咕咚——”
大興殿內,口噶舌燥的楚淩,大口喝著茶水,殿內站著的國子監祭酒常翰、軍器監蒼卜、都水監亓鷺、少府監鮑洪、將作監芮良、欽天監項龐一行手捧茶盞,在他們的身後擺放有錦凳,可一個個卻站著未動,不少人不時抬頭,觀察坐於寶座上的天子。
對他們來講,此前雖被召進中樞為官,但除了初至時見過天子一麵,可其後都沒有見過了。
畢竟他們赴任新職,是需要時間去了解情況,熟悉環境的。
而關於天子的印象,其實是來自過去那近一年,畢竟中樞發生那麽多事,即便傳到地方需要時間,可他們想知曉些情況,還是比較容易的。
三年動蕩結束了,大虞恢複了穩定,可對社稷造成的傷害,但凡心裏有想法的,那都是能看出來的。
所以大虞今後該何去何從,這不止在中樞的一些官員會想,在地方的一些官員也會想,甚至地方的官員,要比中樞想的更多。
大虞真要出現新狀況,那危害最大的必是地方!!
“都別拘謹,坐吧。”
放下茶盞的楚淩,見常翰一行未動,伸手示意道:“大朝結束了,這是在禦前,無需太過拘謹,這樣你們不覺得別扭,朕也覺得別扭。”
“臣叩謝天恩!”
常翰一行聽後,看了眼彼此後,遂朝天子作揖行禮道。
今日在太極殿所召大朝,天子的表現,讓常翰他們很是振奮,作為大虞天子,就該有強勢的一麵。
尤其是太皇太後薨逝了。
如果天子不能對中樞,對地方,表明自己的態度與意誌,那就難保會出現新的風波,而對大虞而言,這是絕不能出現的。
“這些時日下來,諸卿對各自所職了解如何?”
楚淩撩撩袍袖,看向坐著的諸臣,神情自若道:“大朝結束,朕召諸卿來禦前,就是想與諸卿談談心。”
在今日的大朝上,楚淩表現的很是冷酷,也有針對性的明確一些態度,這就是為了讓底下的人知道,正統朝要開始變了。
楚淩需要外朝有司的一些大臣,開始在職權範圍內動起來,叫他們把該做的事做好,這樣大虞才會真的改變。
而在此等態勢下,楚淩需要做的就很簡單,一方麵統籌這些動起來的大臣們,一方麵則動員部分有司,緊密圍繞虞都京畿一帶做些事情。
楚淩的基本盤,從過去的上林苑,逐步擴大到了整個虞都,可在楚淩看來,這還遠遠不夠。
他需要將這一基本盤,擴張到整個京畿道才行。
隻有將這件事做好了,那他的皇權才能更鞏固。
而想將這件事做好,就需要有一幫知根知底的人,按著他的意誌與想法動起來,這才能達成楚淩所謀。
毫無疑問,國子監、軍器監、都水監、少府監、將作監、欽天監這些外朝有司,就能完美契合楚淩所謀。
也恰恰是這樣,一批通過楚淩考驗的地方官吏,也隨著常翰他們的升遷,被楚淩安插進上述諸監中。
“陛下,臣以為國子監需要整改。”
此等態勢下,常翰看了眼左右,遂起身說道:“臣在赴任國子監後,便一直在觀察一眾監生,還有在國子監任教的,臣發現國子監內太過虛浮,對於學問,真正有恆心去研修的極少。”
“更多的卻是講出身論排場,甚至以出入勾欄場所為榮,國子監乃是大虞官學核心所在,是太祖高皇帝創設科貢選拔,為國朝培養人才之重地,可如今這種境遇,就背離了國子監所設初衷啊。”
“關於國子監的整頓,朕已想了很久。”
楚淩眉頭微皺道:“朕在上林苑時,就知曉國子監風評不佳,過去,中樞需要解決的事宜過多,故而對國子監難免有所鬆懈。”
“可現在不同了。”
“正如卿家所言,國子監是為國朝培養人才的地方,如果背離了這一初衷,那朕不知創設國子監的意義何在。”
“朕覺得國子監在今後要變一變了,國朝掄才取士,有對應的科考,那麽與之相對的,國子監也要有監考才行。”
“對於那些沒有心思研修學問的,一律清除出國子監,不必管是何出身,有何背景,國子監是不論這些的!!”
常翰聽後有些激動。
有天子這話,那他的一些想法,就能在國子監施行起來。
“常卿所講,乃是為國朝,為社稷,諸位卿家,難道就沒有想對朕說的嗎?”楚淩撩撩袍袖,看向蒼卜他們說道。
雖說眼前這幫大臣,是太皇太後生前舉薦的,楚淩也的確按著孫黎的意思,將他們給召進中樞任職。
但他們想真正得到楚淩的認可,被楚淩視為帝黨一員,那還是需要通過一些考驗的,如果他們不能讓楚淩滿意,哪怕他們自身確有才華,楚淩也會在合適的時機,將他們給替換下來。
沒辦法。
眼前這幫大臣所在位置,對楚淩而言太關鍵的。
基本盤的籌建與明確,容不得有半點馬虎。
“陛下,自臣赴任軍器監以來,發現有不少問題。”在楚淩的注視下,蒼卜起身說道:“其中最為嚴重的,莫過於軍器監所轄諸坊工匠缺失嚴重,更讓臣感到心驚的,是軍器監的案牘庫所存大批案牘卷宗……”
這也是個有想法的主啊。
楚淩心底生出感慨。
軍器監是負責軍器專製的,通俗些來講這就是大虞的軍工體係,該監所轄諸坊生產的種種,如甲胄,刀槍,弓弩等,是需要移交到武庫儲備的,軍器監管生產,武庫管儲備,這樣能避免監守自盜的情況。
但在那段特殊時期下,受到各方因素的影響,導致一些不好的事開始出現,武庫所儲備的軍器,都有一部分被偷偷拿出來販賣,那就更別提軍器監了。
“給朕嚴查!”
見蒼卜說著說著停了下來,楚淩眼神淩厲起來,“國雖大好戰必亡,但與之相對的,是國雖大忘戰必危!”
“軍器監,乃中樞重地所在。”
“現在居然出現這樣的問題,如果不加以整頓的話,那今後邊疆一旦有變,中樞該如何應對?”
“陛下,此事僅靠軍器監來查,恐很難在短期內見效。”蒼卜聽後,立時講明心中所想之憂。
軍器監在中樞這邊,算得上是肥水衙門,可軍器監管的就是軍器專製,這底下是所轄不少官吏,但主要管的是各坊的工匠,以確保中樞明確的事宜,能夠在軍器監盡快推動起來。
現在要查過去的一些虧空,這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很難啊,總不能叫軍器監的官吏領著工匠去查吧?
這不現實,也不可能。
“那就叫錦衣衛協辦。”
楚淩想了想,伸手對蒼卜道:“等這次禦前結束後,卿家就去趟錦衣衛,將此事跟錦衣衛指揮使臧浩言明。”
“既然要查,就給朕好好查。”
“看看在這前後,究竟有哪些人將手伸進了軍器監,這件事要盡快查出來,朕會密切關注此事的。”
“臣遵旨。”
蒼卜作揖拜道,可心裏卻有些不平靜。
他沒有想到天子會叫錦衣衛協辦此事,原本按蒼卜所想,此事是否能與禦史台的一起來查。
畢竟在今日大朝上,天子明確表態,讓禦史台的人開始整頓吏治,這在蒼卜看來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
但蒼卜想的,跟楚淩想的完全不一樣。
楚淩希望軍器監這邊,能夠盡快的完善起來,待到軍器監的威立起來,那麽在上林苑的一批批工匠,就可以分批安置到軍器監去了。
既然是軍器專製,那軍器監今後要做的,就是緊密圍繞虞都京畿一帶,籌建起一批成規模的諸坊才行,以流水作業的方式,去成批量的製造各式軍器。
楚淩知道生產力的提升是急不得的,但適當的提速生產模式,繼而反饋到生產力方麵,這是可行的。
集約型手工製造業。
這是楚淩在今後一段時間內,要在虞都京畿一帶推行起來的,作為大虞的核心腹地,各類資源向虞都京畿匯聚,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如果能在他的推動下,將這一模式在虞都京畿一帶搞出來,那對於楚淩而言,將握有一張王牌!!
不過這件事要徐徐圖之,不能心急。
領先半步那叫天才,領先一步那叫瘋子!
集約型手工製造業,對於大虞所處時期是超前的,楚淩需要先在特殊領域試行起來,在這過程中,不斷積攢經驗,完善製度,特別是人才的培養必須跟上,如此在發展到一定階段,才能進行整建製的複刻。
如此一來的話,保密就是重中之重。
不被世人所知曉的王牌,那才叫王牌。
否則就是打明牌了。
而作為大虞天子的楚淩,打明牌,這純粹是在浪費他的政治優勢!!
所以從蒼卜提出該事時,針對其的考驗在悄無聲息間就開始了,如果他能通過楚淩的考驗,那蒼卜今後在大虞中樞,將占據極其重要的份量與地位。
“陛下,都水監這邊的情況,跟軍器監有些類似。”
在楚淩思量之際,亓鷺起身道:“自臣赴任以來,就一直在查都水監的案牘庫,可查到的情況,卻叫臣覺得有些心驚。”
“有中樞撥付的一批錢糧,用於修建一些幹渠,河道等,這前後的賬目根本就對不上。”
“尤其是南疆那邊,臣在沒赴中樞任職前,是在南疆任職的,對於一些水利情況還是比較了解的。”
“其中最叫臣不敢相信的,是太宗朝興修的水利……”
聽到亓鷺講這些時,楚淩眉頭微皺起來。
在這個位置上待的越久,他愈發能理解他那位皇兄,為何初登大寶時,會表現得如此急躁了。
太宗朝時期的大虞,國力是在不斷攀升,治下也是很繁榮的,但是藏在繁榮之下的隱患卻暗潮洶湧。
楚淩是知曉他那位皇兄,為何想對北虜一戰,甚至表現得態度極其強硬,這分明就是想通過一場戰爭,繼而豎立起他的威信與權勢,這樣既能叫北虜不敢輕易來犯,還能轉過身來去解決內部矛盾。
但宣宗卻忽略了一點,他太急了。
這一急,就容易刺激到既得利益群體。
別的不說,單單是逆藩叛亂這件事,從根子上來說,就是宣宗想削藩,繼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可他想都抓起來,而就藩的那幫宗藩,一個個也都不是善茬啊。
不管是誰,牽扯到自身利益時,勢必會有所反應的。
“先從京畿道查起來。”
想到這些,楚淩看向亓鷺道:“都水監的事跟其他諸監不同,不能大張旗鼓的查,要悄無聲息的查。”
“從太祖朝給朕查,看看京畿道治下的水利設施,究竟有多少是存在問題的,但凡是查出問題的,就給朕深挖下去。”
“都水監的事,定期給朕呈遞密奏,朕需要先了解情況。”
“臣遵旨!!”
亓鷺當即作揖道,可在亓鷺的心底卻暗鬆口氣,說實話,他是真怕天子想對待別的事一樣,叫都水監也大張旗鼓的查。
都水監跟別的有司不一樣,其所承辦的是有一定年限的,短則數載,長則三五載,這期間還伴隨著人員調動,如果大張旗鼓的去查的話,難保會使中樞與地方人心惶惶,而這樣的話,都水監就成眾矢之的了。
在官場沉浮這般久,亓鷺如何不知這樣的處境,會對他,對都水監帶來什麽。
他進中樞,是想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不是說在任沒多久,就被一些人給鬥下台了。
這樣的話問題解決不了,相反還會使問題更嚴重。
常翰、蒼卜這幫大臣,其實在聽到天子與亓鷺所講這些話時,他們的內心深處是頗為感觸的,天子並不是像他們所想的一味強勢,在一些特殊的境遇下,天子是會轉變方式的,這對大虞而言,其實是極好的,過剛易折的道理,他們可比誰都要清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