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一出好戲
年方八歲,被倉促拉出登基稱帝! 作者:天涯逍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事實上一些人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
“看看吧。”
大興殿。
楚淩抽出一份密奏,遞到楚徽的跟前,眉頭微皺道:“征南大將軍梁牧派人送來加急密奏,南詔餘孽多次出動小股兵力襲擾我朝南疆,以此想試探我朝,但都被梁牧派將領兵堅決擊退了。”
楚徽雙眸微張,難以置信的看向自家皇兄。
見楚徽不接,楚淩將密奏扔到楚徽身前,一甩袍袖,倚著憑幾看向楚徽。
“在這份密奏中,梁牧給朕諫言。”
楚淩語氣平靜道:“事關南詔餘孽襲擾一事,梁牧希望朕能不再朝中聲張,他認為這是南詔餘孽虛張聲勢之舉。”
“據梁牧探查到的消息,在今歲南詔所轄之地,多地遭水災、蝗災、風災,受災之地百姓流離失所。”
“這還不是關鍵。”
“關鍵是南詔餘孽高層黨爭不休,這使其國吏治腐敗加劇,一些地方官是橫征暴斂,導致治下百姓苦不堪言。”
“要真是這樣,南詔餘孽怎敢派兵襲擾啊!”
楚徽有些不可置信道:“皇兄,這梁牧之言是否可信?”
“朕也不是很清楚。”
楚淩歎道:“蔣臣所領隱龍衛多派至北虜與西川,其次才是東籲和南詔,而南詔呢,跟我朝南疆僻壤,皇弟也知我朝南疆地勢複雜。”
“說起來,梁牧派人送來的這份加急密奏,是要遭遇李鷹派人急遞來的,也就是說南詔這邊,通過南疆得知祖母薨逝後,就開始出兵試探我朝了。”
“合著在我朝南疆境內,有一批奸佞敗類是跟南詔內外勾結的!?”楚徽壓著怒意,看向那份密奏道。
“這也是梁牧對朕諫言,不要在朝中聲張的原因。”
楚淩揉揉太陽穴,“自他赴任征南大將軍以來,一直在暗查此事,直到這次南詔餘孽有所動,除去此前被他查出的一批外,還有隱藏更深的奸佞敗類被他發現了蛛絲馬跡。”
楚徽沉默了。
這個抉擇可不好輕下啊。
萬一梁牧所言有假,那一旦南疆有變的話,這對中樞就太過被動了。
此外梁牧萬一是誇誇其談,最終導致南詔餘孽出兵攻打南疆,這同樣會讓中樞很被動。
“朕這段時日一直在想此事。”
楚淩握了握手,似下定某種決心一般,“朕決意采納梁牧的諫言,對南詔餘孽派兵襲擾一事,暫不對朝中聲張。”
“皇兄,您真想好了?”
楚徽有些心悸,皺眉看向楚淩道:“萬一說……”
“你的擔心,朕知道。”
楚淩長唿口氣,悠悠道:“朕又何嚐不擔心啊,可今下這種情況,朕隻能相信祖母她老人家,為朕,為朝,選的這位征南大將軍,是心憂社稷,心係天下的肱股棟梁,而非誇誇其談之輩。”
“她老人家丟下朕,丟下你,去跟祖父,去跟皇考,去跟皇兄團聚去了。”
“但她老人家的薨逝,對整個天下的影響太大了,如今國內的影響還沒展現出來,國外的影響卻漸漸表露出來。”
“皇兄,您要節哀。”
楚徽的心頭很堵,表情複雜的看向楚淩。
“放心吧,朕還沒有那麽脆弱。”
楚淩擺擺手道:“祖母將這份萬鈞重擔,交到朕的手裏,讓朕扛起來,朕就不能讓她老人家失望。”
“不然,朕對不起她老人家啊。”
“如果沒有她老人家在前麵,給朕遮風擋雨的話,你覺得朕如今能麵對這一切嗎?隻怕是不能啊!”
楚淩講到這裏,言語間帶有感慨與唏噓。
有些東西是不能細想的。
真要細想的話,楚淩就會發現,他此前能心無旁騖的謀劃種種,有很多風雨,是孫黎在前麵擋著呢。
特別是韓青平叛凱旋歸都,自己沒有跟孫黎商量就擺駕歸宮,楚淩現在想想啊,隻怕是打亂了她老人家不少部署。
可她老人家呢?
在得知自己的想法後,選擇尊重他的想法。
甚至楚淩如今就在想啊,如果在那個時候,自己沒有能夠出手震懾住中樞,特別是他培養的人,沒有能扛起應有的擔子與職責,楚淩相信她老人家肯定會出手的,以扶自己一程坐穩這尊皇位。
一想到這裏,楚淩的心就隱隱作痛。
如果自己能早些站出來,或許她老人家就能活的更久些。
可是這世上沒有如果啊。
就像當前的境遇,如果他不能妥善處理好,那麽大虞就可能麵臨多線作戰,即便真的都打贏了,可大虞就徹底爛掉了,他想叫大虞恢複過來,遠比沒打這一場場仗要難太多。
“皇兄,有什麽是臣弟能為您分憂的?”
瞧出自家皇兄的神態變化,楚徽看了眼那封密奏,眼神堅毅起來,鄭重朝楚淩作揖拜道。
“還真有一件事。”
楚淩收斂心神,伸手道:“坐下聊吧。”
“是。”
楚徽應道,隨即便撩袍坐下。
“原本朕想叫劉諶,作為迎接大臣,來負責北虜使團來訪一事。”楚淩想了想,看向楚徽說道。
“但現在呢,西川也跟著湊熱鬧了。”
“正如你適才當著他們的麵,挑明夏遷沒有憋著好屁,朕就在考慮,皇弟不以協辦的身份來曆練,而是主掌兩國接待事宜。”
“臣弟願意!”
楚徽不假思索道。
“你先別急著答應朕。”
楚淩擺擺手道:“這件事沒有你想的那樣簡單,朕要北虜、西川兩國使團,在同一日抵達京畿一帶,朕需要看看這兩國使團撞到一起,到底是什麽反應。”
“除此以外,朕需要有人能挑起他們之間的懷疑。”
“打仗這一決斷,是很容易能下達的,上嘴皮碰下嘴皮,就能從朕的口中講出來。”
“但真這樣的話,這對大虞是不負責任的。”
“皇兄的意思,是看有沒有可能,與北虜或西川任一,挑起對另一方的戰事?”楚徽抓住了重點,當即便講出心中所想。
楚淩露出欣慰的笑容。
真的是長大了啊。
在皇家,以長大為標準的,從來都不是年齡,而是心性,還有對一些事務的判斷,這是需要思考的。
“朕就是這樣想的。”
楚淩點點頭道:“而且兩國出使我朝,打的旗號都是聯姻,且好巧不巧的,全都跟你有關,朕覺得這背後恐也不簡單。”
“這是想叫皇兄對臣弟有猜忌?”
楚徽眉頭微皺道。
“隻怕不止。”
楚淩搖搖頭道:“要真是這樣簡單,那他們就太小看咱們哥倆的情誼了。”
楚徽點點頭表示認可。
在楚徽的心裏,楚淩就是亦兄亦父的存在,叫他背叛楚淩,這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
沒有人能理解楚徽這種感受的。
在一個不被人重視的氛圍下,突然有一個人,對他關心,跟他講一些道理,領著他一起玩,一起學,甚至還無比重視他的想法,那對當事人來講這何嚐不是種救贖呢?
“朕懷疑兩國所想的,是動搖中樞及地方層麵,特別是地方,對朕的信賴。”楚徽所想,楚淩不知,楚淩講出他考慮很久的事。
“朕現在是掌權親政了,是製衡住了中樞,是在地方有一批可以信賴的文武,即便真出現一些動蕩,朕也相信他們能夠做好份內事的。”
“這是祖母給朕留下的寶貴遺產。”
“但是被統治的群體呢?尤其是背負很多,負擔極大的底層群體呢?他們是否願意相信朕,能夠確保好大虞江山社稷的安穩,從而叫他們能活下去呢?”
“這的確不好說。”
楚徽沉默了許久,才開口道。
“所以對外征戰,是不可避免的。”
楚淩輕歎一聲道:“但這跟朕預想的要早太多了,現實往往是這般殘酷的,不會有人眼巴巴等著你準備好一切的,特別是外敵。”
“在這樣的背景下,朕需要選一條對大虞,對朕都最有利的路才行。”
“這場仗一旦打響,羽林,上林肯定是要參戰的,朕需要絕對忠於自己的軍隊,通過一場戰爭來豎立起他們的威懾。”
“但你也知道,與朕為敵的北虜、西川,可不會任由朕來拿捏的,要真是這樣簡單的話,大虞早就去報國仇了。”
“皇兄說的對。”
楚徽點點頭道:“如果處置不當的話,這對皇兄太不利了。”
“這也是朕不急著讓你迴答朕的原因。”
楚淩平靜道:“迴去後好好想想,看你能否應對這一切,如果不能,朕考慮別人,這個時候不要有任何心理負擔,朕不希望你背負太多。”
“但要是能的話,就把所想寫出來,送到朕手裏,朕想看看我大虞的八殿下,是如何力壓敵國的皇子皇女的。”
楚淩倉促下禦極登基,就注定他與宣宗不一樣,他需要有貼心的弟弟,能夠幫著他去分擔些事情。
如果可能的話,這位弟弟,要能叫大虞上下感到忌憚,隻有這樣,楚淩所掌握的皇權才能更鞏固。
“臣弟會認真對待此事的。”
在楚淩的注視下,楚徽起身鄭重一拜道。
“好,那朕就等著皇弟的答複。”
楚淩微微一笑道:“下去休息吧,別累著自己。”
“臣弟告退。”
楚徽作揖再拜道。
看著楚徽離去的背影,楚淩雙眼微眯起來,殿外站著的李忠,在楚徽離開後,這才低首走進大殿內。
“你出趟宮,將匯總的西川、北虜兩國敵情,親自交到辰陽侯的手裏。”楚淩語氣冷漠道:“向辰陽侯傳朕口諭,叫他盡快熟悉兩國國情,如果真出現戰事的話,朕需要他來掛帥參戰!”
“奴婢遵旨!”
李忠當即作揖拜道。
楚淩並不畏懼戰爭,因為他知道一點,戰爭在他今後的統治下,將會是占據很大比例的存在。
但他需要把控好所有。
讓孫斌掛帥出戰,是楚淩考慮很久的事情,孫斌之才是人盡皆知的,但想要提升孫斌的政治地位,就必須要叫孫斌有拿得出手的戰績才行,這是需要在正統朝拿的出來的,而不是靠先前那些。
如果不行的話,提升孫斌的政治地位,會讓其陷入到詬病之下,而其女在宮,就會是主要傾斜點。
楚淩不希望這種事出現。
楚淩希望他的後宮是安穩的。
就像如今一樣。
選擇孫斌出戰,還有一個原因,楚淩希望黃龍、宗織、昌封、李斌這幫新興代群體,前者是他的表兄,後者是他看重的勳貴子弟,能夠在孫斌的羽翼下,擁有一些拿得出手的戰績,這樣給他們鋪設的路才能更順暢。
最重要的一點,楚淩不是叫黃龍他們單純鍍金去的,是希望他們能夠在戰場上曆練出來,從而得到蛻變的。
如此重要的事情,楚淩能放心的,就是孫斌了。
其實韓青、張恢他們也可以,但他們還有別的差事要做,不可能說為了這一件事,就動用所有武勳,這要是叫外朝看到,叫天下看到,還以為他這位大虞皇帝是遇事慌張的,這種觀念一旦形成,想要逆轉迴來就難了。
“看看吧。”
大興殿。
楚淩抽出一份密奏,遞到楚徽的跟前,眉頭微皺道:“征南大將軍梁牧派人送來加急密奏,南詔餘孽多次出動小股兵力襲擾我朝南疆,以此想試探我朝,但都被梁牧派將領兵堅決擊退了。”
楚徽雙眸微張,難以置信的看向自家皇兄。
見楚徽不接,楚淩將密奏扔到楚徽身前,一甩袍袖,倚著憑幾看向楚徽。
“在這份密奏中,梁牧給朕諫言。”
楚淩語氣平靜道:“事關南詔餘孽襲擾一事,梁牧希望朕能不再朝中聲張,他認為這是南詔餘孽虛張聲勢之舉。”
“據梁牧探查到的消息,在今歲南詔所轄之地,多地遭水災、蝗災、風災,受災之地百姓流離失所。”
“這還不是關鍵。”
“關鍵是南詔餘孽高層黨爭不休,這使其國吏治腐敗加劇,一些地方官是橫征暴斂,導致治下百姓苦不堪言。”
“要真是這樣,南詔餘孽怎敢派兵襲擾啊!”
楚徽有些不可置信道:“皇兄,這梁牧之言是否可信?”
“朕也不是很清楚。”
楚淩歎道:“蔣臣所領隱龍衛多派至北虜與西川,其次才是東籲和南詔,而南詔呢,跟我朝南疆僻壤,皇弟也知我朝南疆地勢複雜。”
“說起來,梁牧派人送來的這份加急密奏,是要遭遇李鷹派人急遞來的,也就是說南詔這邊,通過南疆得知祖母薨逝後,就開始出兵試探我朝了。”
“合著在我朝南疆境內,有一批奸佞敗類是跟南詔內外勾結的!?”楚徽壓著怒意,看向那份密奏道。
“這也是梁牧對朕諫言,不要在朝中聲張的原因。”
楚淩揉揉太陽穴,“自他赴任征南大將軍以來,一直在暗查此事,直到這次南詔餘孽有所動,除去此前被他查出的一批外,還有隱藏更深的奸佞敗類被他發現了蛛絲馬跡。”
楚徽沉默了。
這個抉擇可不好輕下啊。
萬一梁牧所言有假,那一旦南疆有變的話,這對中樞就太過被動了。
此外梁牧萬一是誇誇其談,最終導致南詔餘孽出兵攻打南疆,這同樣會讓中樞很被動。
“朕這段時日一直在想此事。”
楚淩握了握手,似下定某種決心一般,“朕決意采納梁牧的諫言,對南詔餘孽派兵襲擾一事,暫不對朝中聲張。”
“皇兄,您真想好了?”
楚徽有些心悸,皺眉看向楚淩道:“萬一說……”
“你的擔心,朕知道。”
楚淩長唿口氣,悠悠道:“朕又何嚐不擔心啊,可今下這種情況,朕隻能相信祖母她老人家,為朕,為朝,選的這位征南大將軍,是心憂社稷,心係天下的肱股棟梁,而非誇誇其談之輩。”
“她老人家丟下朕,丟下你,去跟祖父,去跟皇考,去跟皇兄團聚去了。”
“但她老人家的薨逝,對整個天下的影響太大了,如今國內的影響還沒展現出來,國外的影響卻漸漸表露出來。”
“皇兄,您要節哀。”
楚徽的心頭很堵,表情複雜的看向楚淩。
“放心吧,朕還沒有那麽脆弱。”
楚淩擺擺手道:“祖母將這份萬鈞重擔,交到朕的手裏,讓朕扛起來,朕就不能讓她老人家失望。”
“不然,朕對不起她老人家啊。”
“如果沒有她老人家在前麵,給朕遮風擋雨的話,你覺得朕如今能麵對這一切嗎?隻怕是不能啊!”
楚淩講到這裏,言語間帶有感慨與唏噓。
有些東西是不能細想的。
真要細想的話,楚淩就會發現,他此前能心無旁騖的謀劃種種,有很多風雨,是孫黎在前麵擋著呢。
特別是韓青平叛凱旋歸都,自己沒有跟孫黎商量就擺駕歸宮,楚淩現在想想啊,隻怕是打亂了她老人家不少部署。
可她老人家呢?
在得知自己的想法後,選擇尊重他的想法。
甚至楚淩如今就在想啊,如果在那個時候,自己沒有能夠出手震懾住中樞,特別是他培養的人,沒有能扛起應有的擔子與職責,楚淩相信她老人家肯定會出手的,以扶自己一程坐穩這尊皇位。
一想到這裏,楚淩的心就隱隱作痛。
如果自己能早些站出來,或許她老人家就能活的更久些。
可是這世上沒有如果啊。
就像當前的境遇,如果他不能妥善處理好,那麽大虞就可能麵臨多線作戰,即便真的都打贏了,可大虞就徹底爛掉了,他想叫大虞恢複過來,遠比沒打這一場場仗要難太多。
“皇兄,有什麽是臣弟能為您分憂的?”
瞧出自家皇兄的神態變化,楚徽看了眼那封密奏,眼神堅毅起來,鄭重朝楚淩作揖拜道。
“還真有一件事。”
楚淩收斂心神,伸手道:“坐下聊吧。”
“是。”
楚徽應道,隨即便撩袍坐下。
“原本朕想叫劉諶,作為迎接大臣,來負責北虜使團來訪一事。”楚淩想了想,看向楚徽說道。
“但現在呢,西川也跟著湊熱鬧了。”
“正如你適才當著他們的麵,挑明夏遷沒有憋著好屁,朕就在考慮,皇弟不以協辦的身份來曆練,而是主掌兩國接待事宜。”
“臣弟願意!”
楚徽不假思索道。
“你先別急著答應朕。”
楚淩擺擺手道:“這件事沒有你想的那樣簡單,朕要北虜、西川兩國使團,在同一日抵達京畿一帶,朕需要看看這兩國使團撞到一起,到底是什麽反應。”
“除此以外,朕需要有人能挑起他們之間的懷疑。”
“打仗這一決斷,是很容易能下達的,上嘴皮碰下嘴皮,就能從朕的口中講出來。”
“但真這樣的話,這對大虞是不負責任的。”
“皇兄的意思,是看有沒有可能,與北虜或西川任一,挑起對另一方的戰事?”楚徽抓住了重點,當即便講出心中所想。
楚淩露出欣慰的笑容。
真的是長大了啊。
在皇家,以長大為標準的,從來都不是年齡,而是心性,還有對一些事務的判斷,這是需要思考的。
“朕就是這樣想的。”
楚淩點點頭道:“而且兩國出使我朝,打的旗號都是聯姻,且好巧不巧的,全都跟你有關,朕覺得這背後恐也不簡單。”
“這是想叫皇兄對臣弟有猜忌?”
楚徽眉頭微皺道。
“隻怕不止。”
楚淩搖搖頭道:“要真是這樣簡單,那他們就太小看咱們哥倆的情誼了。”
楚徽點點頭表示認可。
在楚徽的心裏,楚淩就是亦兄亦父的存在,叫他背叛楚淩,這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
沒有人能理解楚徽這種感受的。
在一個不被人重視的氛圍下,突然有一個人,對他關心,跟他講一些道理,領著他一起玩,一起學,甚至還無比重視他的想法,那對當事人來講這何嚐不是種救贖呢?
“朕懷疑兩國所想的,是動搖中樞及地方層麵,特別是地方,對朕的信賴。”楚徽所想,楚淩不知,楚淩講出他考慮很久的事。
“朕現在是掌權親政了,是製衡住了中樞,是在地方有一批可以信賴的文武,即便真出現一些動蕩,朕也相信他們能夠做好份內事的。”
“這是祖母給朕留下的寶貴遺產。”
“但是被統治的群體呢?尤其是背負很多,負擔極大的底層群體呢?他們是否願意相信朕,能夠確保好大虞江山社稷的安穩,從而叫他們能活下去呢?”
“這的確不好說。”
楚徽沉默了許久,才開口道。
“所以對外征戰,是不可避免的。”
楚淩輕歎一聲道:“但這跟朕預想的要早太多了,現實往往是這般殘酷的,不會有人眼巴巴等著你準備好一切的,特別是外敵。”
“在這樣的背景下,朕需要選一條對大虞,對朕都最有利的路才行。”
“這場仗一旦打響,羽林,上林肯定是要參戰的,朕需要絕對忠於自己的軍隊,通過一場戰爭來豎立起他們的威懾。”
“但你也知道,與朕為敵的北虜、西川,可不會任由朕來拿捏的,要真是這樣簡單的話,大虞早就去報國仇了。”
“皇兄說的對。”
楚徽點點頭道:“如果處置不當的話,這對皇兄太不利了。”
“這也是朕不急著讓你迴答朕的原因。”
楚淩平靜道:“迴去後好好想想,看你能否應對這一切,如果不能,朕考慮別人,這個時候不要有任何心理負擔,朕不希望你背負太多。”
“但要是能的話,就把所想寫出來,送到朕手裏,朕想看看我大虞的八殿下,是如何力壓敵國的皇子皇女的。”
楚淩倉促下禦極登基,就注定他與宣宗不一樣,他需要有貼心的弟弟,能夠幫著他去分擔些事情。
如果可能的話,這位弟弟,要能叫大虞上下感到忌憚,隻有這樣,楚淩所掌握的皇權才能更鞏固。
“臣弟會認真對待此事的。”
在楚淩的注視下,楚徽起身鄭重一拜道。
“好,那朕就等著皇弟的答複。”
楚淩微微一笑道:“下去休息吧,別累著自己。”
“臣弟告退。”
楚徽作揖再拜道。
看著楚徽離去的背影,楚淩雙眼微眯起來,殿外站著的李忠,在楚徽離開後,這才低首走進大殿內。
“你出趟宮,將匯總的西川、北虜兩國敵情,親自交到辰陽侯的手裏。”楚淩語氣冷漠道:“向辰陽侯傳朕口諭,叫他盡快熟悉兩國國情,如果真出現戰事的話,朕需要他來掛帥參戰!”
“奴婢遵旨!”
李忠當即作揖拜道。
楚淩並不畏懼戰爭,因為他知道一點,戰爭在他今後的統治下,將會是占據很大比例的存在。
但他需要把控好所有。
讓孫斌掛帥出戰,是楚淩考慮很久的事情,孫斌之才是人盡皆知的,但想要提升孫斌的政治地位,就必須要叫孫斌有拿得出手的戰績才行,這是需要在正統朝拿的出來的,而不是靠先前那些。
如果不行的話,提升孫斌的政治地位,會讓其陷入到詬病之下,而其女在宮,就會是主要傾斜點。
楚淩不希望這種事出現。
楚淩希望他的後宮是安穩的。
就像如今一樣。
選擇孫斌出戰,還有一個原因,楚淩希望黃龍、宗織、昌封、李斌這幫新興代群體,前者是他的表兄,後者是他看重的勳貴子弟,能夠在孫斌的羽翼下,擁有一些拿得出手的戰績,這樣給他們鋪設的路才能更順暢。
最重要的一點,楚淩不是叫黃龍他們單純鍍金去的,是希望他們能夠在戰場上曆練出來,從而得到蛻變的。
如此重要的事情,楚淩能放心的,就是孫斌了。
其實韓青、張恢他們也可以,但他們還有別的差事要做,不可能說為了這一件事,就動用所有武勳,這要是叫外朝看到,叫天下看到,還以為他這位大虞皇帝是遇事慌張的,這種觀念一旦形成,想要逆轉迴來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