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些人會想多了。
其實我們前麵已經提到過,在古代的戰亂年代,人們在野外的江河湖泊中洗個澡,通常都是不脫衣服的,就在水裏用手伸進衣服裏抓撓幾下就是了。本來就隻有一套衣服,再加上古人固有的羞恥觀,直接穿著衣服洗澡,順便也可以把衣服給洗了。
看到長官下河洗澡,其他一些乙字隊的人也偷偷摸摸下了水,用清涼的湖水洗去一路上的疲憊。
何平沒去理會,反正眼看天色快黑了,一般不太可能有敵人會在這個時候出現。
上了岸,他去檢查了一下寰州雜兵門挖的坑。看到這些雜兵們花了差不多一個時辰,才挖了不到三千個坑,何平有些無語。
不過這些坑隻是聊勝於無,不至於影響戰鬥結局,他也不再執著。
下令停工後,這些雜兵們也歡唿著集體跳進了湖裏。
晚上就駐紮在金沙灘上,一夜無話。
第二天清晨起來的時候,不出何平所料,這三百來個雜兵又少了五十多人,顯然是晚上的時候偷跑了。正當何平準備集合起這幫雜兵殺幾個人立威的時候,他突然轉頭看向東麵的黃花堆,隻見山坡上的小樹林裏騰騰騰跑出一名唐兵。
昨晚黃校尉他們是駐紮在山坡上的小樹林裏的,美其名曰隱藏蹤跡。
當然,在山坡上駐紮的另一個好處,就是能夠看的遠,警戒能力強。
現在這名唐兵就是奔下來報警的。
“報.....大人,前麵有大約兩百騎正在過來,校尉大人要求乙字隊準備打戰。”
何平開始下一連串的命令:
“李超,葛鬆,你倆各帶三個什分布左右,躲在矮牆後麵,小心敵人弓箭。”
“杜斌,還有大力大錘,你們跟著我,我們去中間布防。”
“阿缽,你讓手裏有棍的寰州兵上前來,跟在杜斌後麵。其他手裏沒棍的,每人撿三塊石頭拿在手裏,躲到第二道矮牆後麵去。”
“全體準備打戰!都提起精神來哦。”
“對方是騎兵,別想著跑,跑是跑不掉的,要麽打死敵人,要麽被人打死。”
何平一邊用漢話和吐穀渾語兩種語言不停地給大家打氣,一邊在戰場上到處巡走,糾正那些走錯地方的什長和士兵。
“躲到矮牆後麵去,在前麵等著挨箭哪!”
“你們,撿的石頭太小了,要拳頭大小的,對,就是這種,等會我下令的時候,你們就朝著敵人的馬一起扔過去。每個人要準備三塊石頭。”
整個金沙灘上忙碌起來,撿石頭的撿石頭,跑動的跑動。那些已經就位的唐兵也開始紮緊自己的衣服頭發,檢查自己手中的兵器。
這時,山坡上的黃誌非常奇怪地看著何平迅速地將手中的人員,東一波西一堆地分配到了矮牆後麵,形成了三支梯隊。
“校尉大人,這趙平到底在幹嘛?這是在打仗嗎?”
黃強也驚訝地看著趙平部署出了與眾不同的陣勢。
古代軍隊裏的基層幹部一般的軍事素養都比較低,通常在遇敵的時候,最常規的做法隻有兩個字“列隊”,大家一起排成密集陣型,來對抗騎兵的衝擊。最關鍵的,一定是雜兵排在前麵,親兵排在後麵,等到雜兵跟敵人耗得差不多了,再由親兵列陣衝殺。
這個趙平是在搞什麽鬼?
黃強有點後悔了,後悔沒有認真教會趙平如何排陣迎敵。
何平沒管那麽多,看到大家都按照自己的指示,在各自的位置上準備好了,便帶著單武和劉七走到陣地的最前線,前出了二十多米。
“咦,敏兒蟬兒你們兩個跟上來幹嘛?去,到杜斌那裏去,等會打仗不要亂跑。”
“王大錘,你跟上來幹什麽?滾迴去看住你的兵。”
喧鬧的陣地逐漸安靜下來,大家都停止了說話和移動,緊張地等待著即將到來的戰鬥。
早晨的清風拂過湖麵,吹起層層的微波漣漪。
遠處幾隻水鳥在湖中央發出幾聲斷斷續續的鳴叫。
何平整個隊伍的最前方站的筆直,安靜地等待著,單武和劉七兩人一左一右站在他的身邊。
十幾分鍾後,敵人來了。
遠處山腳的轉彎處,驚飛起幾隻小麻雀,轉出二十多個騎兵。
這二十多名騎兵顯然是來打前站探路的,每個人都是白底紅邊的服飾,以及結了滿頭的小辮子,典型的契丹人打扮。
果然曆史發生了變化,契丹人提前入侵了。
大概是看到前麵有幾百名唐軍在阻擋,這二十多騎契丹人明顯地放慢了腳步,但依然堅定不移地向前跑來。
北方的契丹人對著南方的漢人是有一定的個體優勢的。不知道是食物結構問題還是人種問題,反正契丹人的個子,普遍要比南方的漢人要高,也比那些跟著漢人混的其他少數民族,比如鮮卑人,沙陀人和吐穀渾人等等都要高,看上去體格魁梧健壯,力氣也更大一些。
所以在戰場上,一般的契丹兵碰到唐兵都帶著一絲歧視看不起的優越感,再加上他們是騎兵對步兵,哪裏會將這幾百個土頭土臉的唐軍步卒放在眼裏。
一般小隊的唐軍步卒看到契丹騎兵都會毫無理由地害怕,甚至轉身就跑。隻是眼前這幾百個唐兵卻像撒胡椒麵似的東一塊西一塊,在土牆後麵安靜地等待,即沒跑,也沒有像往常那樣排好隊,列陣迎戰。
甚至還有三個長得跟豆芽似的傻蛋,無遮無攔地站在陣地的最前方發呆。
這算是怎麽迴事呢?
嚇傻了?
領頭的契丹百人長冷笑一聲,一鞭子抽在馬屁股上,帶著兩名親兵加速衝了上去。衝到離何平三人相距兩百多米的時候,這名百人長和他的兩名衛兵開始減速,然後一起轉身從背後取下弓箭,準備拉弓射死那三個呆子,給唐軍一個下馬威。
就在這時,何平不知何時開始的,已經從發呆狀態中醒過來了。
他轉頭對右手邊的單武簡短地說了一句:
“射死他。”
隻見那年僅十三歲的小兵單武,迅速抬起早已握在左手裏的長弓,紮起馬步,右手搭起一箭,噔地一聲弓響,一支長箭便射向了半空中。
這道箭影沿著一條漂亮的拋物線,在空中優美地飛行了兩百米左右,準確地射入那名正轉過頭來,準備彎弓搭箭的契丹百人長的脖子裏。
契丹百人長雙手緊緊握住插進喉嚨裏的長箭,向後便倒,一個倒栽蔥跌落馬下。跌下來時,一隻腳腕還掛在馬鐙上,拖的那戰馬在原地團團打轉。
“噔”又是一聲弓響,那個剛才被何平罵迴去的王大錘,不知什麽時候又跑了出來,也是一箭射去,正中另一名契丹親兵的前胸。
那名中箭的那契丹親兵也同樣一聲不吭就一頭栽了下來,失去主人的戰馬,背後空空蕩蕩地向著何平他們跑去。
其實我們前麵已經提到過,在古代的戰亂年代,人們在野外的江河湖泊中洗個澡,通常都是不脫衣服的,就在水裏用手伸進衣服裏抓撓幾下就是了。本來就隻有一套衣服,再加上古人固有的羞恥觀,直接穿著衣服洗澡,順便也可以把衣服給洗了。
看到長官下河洗澡,其他一些乙字隊的人也偷偷摸摸下了水,用清涼的湖水洗去一路上的疲憊。
何平沒去理會,反正眼看天色快黑了,一般不太可能有敵人會在這個時候出現。
上了岸,他去檢查了一下寰州雜兵門挖的坑。看到這些雜兵們花了差不多一個時辰,才挖了不到三千個坑,何平有些無語。
不過這些坑隻是聊勝於無,不至於影響戰鬥結局,他也不再執著。
下令停工後,這些雜兵們也歡唿著集體跳進了湖裏。
晚上就駐紮在金沙灘上,一夜無話。
第二天清晨起來的時候,不出何平所料,這三百來個雜兵又少了五十多人,顯然是晚上的時候偷跑了。正當何平準備集合起這幫雜兵殺幾個人立威的時候,他突然轉頭看向東麵的黃花堆,隻見山坡上的小樹林裏騰騰騰跑出一名唐兵。
昨晚黃校尉他們是駐紮在山坡上的小樹林裏的,美其名曰隱藏蹤跡。
當然,在山坡上駐紮的另一個好處,就是能夠看的遠,警戒能力強。
現在這名唐兵就是奔下來報警的。
“報.....大人,前麵有大約兩百騎正在過來,校尉大人要求乙字隊準備打戰。”
何平開始下一連串的命令:
“李超,葛鬆,你倆各帶三個什分布左右,躲在矮牆後麵,小心敵人弓箭。”
“杜斌,還有大力大錘,你們跟著我,我們去中間布防。”
“阿缽,你讓手裏有棍的寰州兵上前來,跟在杜斌後麵。其他手裏沒棍的,每人撿三塊石頭拿在手裏,躲到第二道矮牆後麵去。”
“全體準備打戰!都提起精神來哦。”
“對方是騎兵,別想著跑,跑是跑不掉的,要麽打死敵人,要麽被人打死。”
何平一邊用漢話和吐穀渾語兩種語言不停地給大家打氣,一邊在戰場上到處巡走,糾正那些走錯地方的什長和士兵。
“躲到矮牆後麵去,在前麵等著挨箭哪!”
“你們,撿的石頭太小了,要拳頭大小的,對,就是這種,等會我下令的時候,你們就朝著敵人的馬一起扔過去。每個人要準備三塊石頭。”
整個金沙灘上忙碌起來,撿石頭的撿石頭,跑動的跑動。那些已經就位的唐兵也開始紮緊自己的衣服頭發,檢查自己手中的兵器。
這時,山坡上的黃誌非常奇怪地看著何平迅速地將手中的人員,東一波西一堆地分配到了矮牆後麵,形成了三支梯隊。
“校尉大人,這趙平到底在幹嘛?這是在打仗嗎?”
黃強也驚訝地看著趙平部署出了與眾不同的陣勢。
古代軍隊裏的基層幹部一般的軍事素養都比較低,通常在遇敵的時候,最常規的做法隻有兩個字“列隊”,大家一起排成密集陣型,來對抗騎兵的衝擊。最關鍵的,一定是雜兵排在前麵,親兵排在後麵,等到雜兵跟敵人耗得差不多了,再由親兵列陣衝殺。
這個趙平是在搞什麽鬼?
黃強有點後悔了,後悔沒有認真教會趙平如何排陣迎敵。
何平沒管那麽多,看到大家都按照自己的指示,在各自的位置上準備好了,便帶著單武和劉七走到陣地的最前線,前出了二十多米。
“咦,敏兒蟬兒你們兩個跟上來幹嘛?去,到杜斌那裏去,等會打仗不要亂跑。”
“王大錘,你跟上來幹什麽?滾迴去看住你的兵。”
喧鬧的陣地逐漸安靜下來,大家都停止了說話和移動,緊張地等待著即將到來的戰鬥。
早晨的清風拂過湖麵,吹起層層的微波漣漪。
遠處幾隻水鳥在湖中央發出幾聲斷斷續續的鳴叫。
何平整個隊伍的最前方站的筆直,安靜地等待著,單武和劉七兩人一左一右站在他的身邊。
十幾分鍾後,敵人來了。
遠處山腳的轉彎處,驚飛起幾隻小麻雀,轉出二十多個騎兵。
這二十多名騎兵顯然是來打前站探路的,每個人都是白底紅邊的服飾,以及結了滿頭的小辮子,典型的契丹人打扮。
果然曆史發生了變化,契丹人提前入侵了。
大概是看到前麵有幾百名唐軍在阻擋,這二十多騎契丹人明顯地放慢了腳步,但依然堅定不移地向前跑來。
北方的契丹人對著南方的漢人是有一定的個體優勢的。不知道是食物結構問題還是人種問題,反正契丹人的個子,普遍要比南方的漢人要高,也比那些跟著漢人混的其他少數民族,比如鮮卑人,沙陀人和吐穀渾人等等都要高,看上去體格魁梧健壯,力氣也更大一些。
所以在戰場上,一般的契丹兵碰到唐兵都帶著一絲歧視看不起的優越感,再加上他們是騎兵對步兵,哪裏會將這幾百個土頭土臉的唐軍步卒放在眼裏。
一般小隊的唐軍步卒看到契丹騎兵都會毫無理由地害怕,甚至轉身就跑。隻是眼前這幾百個唐兵卻像撒胡椒麵似的東一塊西一塊,在土牆後麵安靜地等待,即沒跑,也沒有像往常那樣排好隊,列陣迎戰。
甚至還有三個長得跟豆芽似的傻蛋,無遮無攔地站在陣地的最前方發呆。
這算是怎麽迴事呢?
嚇傻了?
領頭的契丹百人長冷笑一聲,一鞭子抽在馬屁股上,帶著兩名親兵加速衝了上去。衝到離何平三人相距兩百多米的時候,這名百人長和他的兩名衛兵開始減速,然後一起轉身從背後取下弓箭,準備拉弓射死那三個呆子,給唐軍一個下馬威。
就在這時,何平不知何時開始的,已經從發呆狀態中醒過來了。
他轉頭對右手邊的單武簡短地說了一句:
“射死他。”
隻見那年僅十三歲的小兵單武,迅速抬起早已握在左手裏的長弓,紮起馬步,右手搭起一箭,噔地一聲弓響,一支長箭便射向了半空中。
這道箭影沿著一條漂亮的拋物線,在空中優美地飛行了兩百米左右,準確地射入那名正轉過頭來,準備彎弓搭箭的契丹百人長的脖子裏。
契丹百人長雙手緊緊握住插進喉嚨裏的長箭,向後便倒,一個倒栽蔥跌落馬下。跌下來時,一隻腳腕還掛在馬鐙上,拖的那戰馬在原地團團打轉。
“噔”又是一聲弓響,那個剛才被何平罵迴去的王大錘,不知什麽時候又跑了出來,也是一箭射去,正中另一名契丹親兵的前胸。
那名中箭的那契丹親兵也同樣一聲不吭就一頭栽了下來,失去主人的戰馬,背後空空蕩蕩地向著何平他們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