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隻有七匹馬可用。
何平挑選了王大力和另外的五名能騎馬的兵卒,這五人清一色都是來自寰州雜兵裏的吐穀渾人。沒辦法,漢人能騎馬的,而且體格健壯,能使得動沉重的馬刀的,實在是一個手掌都數不出來啊。
所有的馬刀也優先裝備了這支隻有七人的“騎兵部隊”。何平自己搶了從那契丹百人長那裏繳獲來的馬槊。一槊在手,提起來沉沉的,舞動起來慣性和節奏感特別好。有了這種強力武器,何大仙感覺自己安全了不少。
這支七人騎兵對很快就開始了隊形訓練。
“知道等會怎麽打麽?”
“還能怎麽打?衝上去,砍死他們!”王大力以前當過騎兵,卻從沒衝過陣,都是聽老騎兵講的,現在又有馬騎了,巴不得立刻顯擺一下,衝過去大殺一場。
“蠢貨!你能砍幾個?契丹人可是起碼有兩百騎,我們就七個,衝上去不到兩個唿吸就全完蛋!”
“那,師父,該怎麽打呢?”
“現在大概還有三注香的時間,契丹人就會來了,我們抓緊時間先練個七星陣。”
說實話,王大力和另外五個吐穀渾人都是騎兵,馬戰技術是沒有太大的問題,主要就是怎麽組隊配合的問題。
就在王大力和五名吐穀渾人一臉懵逼地跟著何大仙以奇怪的姿勢跑來跑去的時候,其他人則按照何平的指示繼續挖坑。
對付兩百騎的契丹騎兵,挖坑才是主要的應對。
剛才殺掉18騎契丹人,自己這邊的步卒才死了一個人,這個戰果徹底顛覆了唐軍步卒們腦子裏的“騎兵無敵”的慣性思維。
原來騎兵也有很脆弱很無助的時候啊。
既然都已經看到了這種小坑對騎兵的傷害那麽犀利,大家挖坑的積極性也就空前高漲起來。乙字隊的人都在土牆前麵,在原先寰州雜兵挖的兩千多個坑的基礎上,又多挖了兩千多個坑,密密麻麻將近五千個坑,布滿了將近兩百米的長度。而三百寰州雜兵則在阿缽的帶領下,按照何平的要求,在土牆後麵又挖了三千多個坑。
“阿缽,我們為毛要在後麵挖坑?”
“趙長官要挖的呀。”
“我知道趙長官要挖的,其實,我問的是趙長官為毛要在後麵挖坑?”
“你比趙隊長聰明?”
“呃......這個,不敢,不敢。”
“既然都不敢了,還問個屁啊,趕緊幹活!”
騎兵部隊並不是時時刻刻都在快速跑動的,一般正常的行軍,也是按照馬匹走路的速度慢慢行進,甚至有時候騎兵也會下馬步行,以便節約馬力。尤其是知道前方有數以百計的唐兵步卒在擋道,一場惡戰馬上就要打響的時候。
收到消息時,他們距離事發地還有十幾裏路,帶隊的契丹校尉決定節約馬力,就這麽保持速度,慢慢走過去。所以,當兩百三十七騎契丹騎兵從山腳邊上無聲無息地湧出來時,距離剛才殲滅最後一名契丹騎兵的時刻,已經過去了一個多小時。
一個多小時前,二十多名契丹騎兵出現時,曾經給唐兵步卒們的感覺是恐懼,而現在兩百多騎出現在前方,水銀瀉地似的烏泱烏泱擠成了一大堆,這種壓力給人的就不是恐懼了,而是麻木和絕望。
按照常規的戰場經驗,兩百多個騎兵,實際上的戰力時可以超過兩千名步卒的,而他們的前方正在企圖螳螂擋車的,卻是不到一百名的唐軍步卒,以及三百名裝備極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寰州雜兵。
雖然山上還有黃強校尉帶領的幾百人在埋伏,但整體計算戰力的話,唐軍仍然不占優勢。
今天恐怕會是一場苦戰了。
何平轉頭看了一眼站在土牆後麵早已被大批騎兵的氣勢嚇得眼睛發直的唐兵們,一撥馬頭,單人單騎迎著對麵的契丹人跑了上去。
“某乃唐將趙平,爾等滿頭小辮子的膽小鬼,哪個有膽來跟爺單挑?”
何大仙揮舞著手中的馬槊,分別用漢語和契丹語大喝了兩聲,囂張跋扈不可一世,絲毫沒有將對麵黑壓壓的騎兵線放在眼裏。
身後的幾名夥長和什長,已經開始按照何大仙教的,領著一幫五音不全的唐軍和寰州雜兵,一起唱響了一支慢搖滾來給何平助威,大家一邊唱,一邊用手中兵器敲打著一切可以敲響的東西。
沒辦法,這支小部隊裏可沒有帶著大鼓,隻好搞個大合唱了。
“妹妹你坐船頭,嘔嘔嘔,
哥哥我岸上走,啊啊啊,
恩恩愛愛,纖繩蕩悠悠,呦呦呦。”
咳咳......總之,唱什麽不重要,關鍵是要有節奏,有音量就可以了。
對麵那幫可是契丹兵,沒文化的草原人,哪裏聽過這麽高級的音樂啊,嚇傻了肯定。
當然這幫唐兵和吐穀渾雜兵的文化素質也不咋地,整個一幫窮酸流民而已,半斤對八兩,隻是幸好有我們何大仙現場指導。
迴頭說那何平跑到人家契丹兵的陣前,一陣胡言亂語耀武揚威,想要找人單挑,哪知對麵的這些契丹人根本就沒人理他。
眼見身邊的騎兵們已經排列成一個整齊的方隊,帶頭的契丹校尉麵無表情地將手中馬槊向著前方唐軍的陣地一指,身後已經排成五排的騎兵方隊開始梯次加速小跑,迅速淹沒了立在原地的契丹校尉。
每一排之間的距離逐漸拉大,速度越來越快,契丹騎兵們如潮水般開始衝鋒。
現代人離開騎馬的時代已經相當久遠,根本無法想象兩百多名騎兵分成五個梯次一起向你衝鋒,是一種怎樣驚心動魄的體驗。
按照騎兵衝鋒時發出的動靜,我們可以這樣來比喻:兩個騎兵衝鋒時,大約等於一輛suv以100公裏的時速在疾駛。
現在的情況,你大概可以想象成五排suv,每排20輛緊緊擠在一起,以100公裏的時速向你衝了過來。這還不是關鍵,關鍵是,你特麽的就擋在它們的前方,而且你正準備以血肉之軀來抵擋和阻止它們!
何平早就知道古代步兵部隊通常采用列陣的方式來對抗騎兵,實際上是個逗逼了幾千年的超級大錯誤。
古時文人要讀書,武人也要裝逼讀書,然而,書那可都是文人寫的啊,這下就完了,大家都一起讀傻掉了。一天到晚之乎者也不知所謂的窮酸文人寫的東西,哪裏可以真的用來帶兵打仗。
古代讀書人寫出來的東西,寫白話文可是要讓人笑話的。必須寫出別人看不懂的,字麵意思理解起來起碼十幾種完全不同的意思,那才叫牛逼,那才叫大文學家,那才是真正有本事的人。
步卒列陣?你自己站在數百上千的正在衝鋒的騎兵麵前試試?
最可笑的,後世明朝末期的文人還總結出一條所謂的規律:滿人過萬不可敵。
當然不可敵,過萬騎兵的衝鋒,你還讓步兵列陣抵擋?真是腦子壞掉了。
他也不想想,他家的明朝太祖朱元璋可沒讀過什麽書,還不是以步卒出身,打得全民騎兵的元朝人毫無還手之力麽?幾次北伐都差點將蒙古人趕到北極去了。
數百騎戰馬奔馳起來,低沉而有節奏的馬蹄聲,如重錘般持續擊打在每一名唐軍的心上,大地轟鳴,風卷雲殘,天空中的顏色也開始變得越來越黃了。
契丹騎兵衝鋒帶來的讓人窒息的壓抑感,讓所有唐軍步卒們都處在了極度緊張的狀態。
不過,最讓何平感到沒麵子的,還是後排的那幫寰州雜兵,也不知道是誰,哇啦一聲哭喊,扭頭就跑,然後兩百多個雜兵一起哄然崩潰散去。
何平挑選了王大力和另外的五名能騎馬的兵卒,這五人清一色都是來自寰州雜兵裏的吐穀渾人。沒辦法,漢人能騎馬的,而且體格健壯,能使得動沉重的馬刀的,實在是一個手掌都數不出來啊。
所有的馬刀也優先裝備了這支隻有七人的“騎兵部隊”。何平自己搶了從那契丹百人長那裏繳獲來的馬槊。一槊在手,提起來沉沉的,舞動起來慣性和節奏感特別好。有了這種強力武器,何大仙感覺自己安全了不少。
這支七人騎兵對很快就開始了隊形訓練。
“知道等會怎麽打麽?”
“還能怎麽打?衝上去,砍死他們!”王大力以前當過騎兵,卻從沒衝過陣,都是聽老騎兵講的,現在又有馬騎了,巴不得立刻顯擺一下,衝過去大殺一場。
“蠢貨!你能砍幾個?契丹人可是起碼有兩百騎,我們就七個,衝上去不到兩個唿吸就全完蛋!”
“那,師父,該怎麽打呢?”
“現在大概還有三注香的時間,契丹人就會來了,我們抓緊時間先練個七星陣。”
說實話,王大力和另外五個吐穀渾人都是騎兵,馬戰技術是沒有太大的問題,主要就是怎麽組隊配合的問題。
就在王大力和五名吐穀渾人一臉懵逼地跟著何大仙以奇怪的姿勢跑來跑去的時候,其他人則按照何平的指示繼續挖坑。
對付兩百騎的契丹騎兵,挖坑才是主要的應對。
剛才殺掉18騎契丹人,自己這邊的步卒才死了一個人,這個戰果徹底顛覆了唐軍步卒們腦子裏的“騎兵無敵”的慣性思維。
原來騎兵也有很脆弱很無助的時候啊。
既然都已經看到了這種小坑對騎兵的傷害那麽犀利,大家挖坑的積極性也就空前高漲起來。乙字隊的人都在土牆前麵,在原先寰州雜兵挖的兩千多個坑的基礎上,又多挖了兩千多個坑,密密麻麻將近五千個坑,布滿了將近兩百米的長度。而三百寰州雜兵則在阿缽的帶領下,按照何平的要求,在土牆後麵又挖了三千多個坑。
“阿缽,我們為毛要在後麵挖坑?”
“趙長官要挖的呀。”
“我知道趙長官要挖的,其實,我問的是趙長官為毛要在後麵挖坑?”
“你比趙隊長聰明?”
“呃......這個,不敢,不敢。”
“既然都不敢了,還問個屁啊,趕緊幹活!”
騎兵部隊並不是時時刻刻都在快速跑動的,一般正常的行軍,也是按照馬匹走路的速度慢慢行進,甚至有時候騎兵也會下馬步行,以便節約馬力。尤其是知道前方有數以百計的唐兵步卒在擋道,一場惡戰馬上就要打響的時候。
收到消息時,他們距離事發地還有十幾裏路,帶隊的契丹校尉決定節約馬力,就這麽保持速度,慢慢走過去。所以,當兩百三十七騎契丹騎兵從山腳邊上無聲無息地湧出來時,距離剛才殲滅最後一名契丹騎兵的時刻,已經過去了一個多小時。
一個多小時前,二十多名契丹騎兵出現時,曾經給唐兵步卒們的感覺是恐懼,而現在兩百多騎出現在前方,水銀瀉地似的烏泱烏泱擠成了一大堆,這種壓力給人的就不是恐懼了,而是麻木和絕望。
按照常規的戰場經驗,兩百多個騎兵,實際上的戰力時可以超過兩千名步卒的,而他們的前方正在企圖螳螂擋車的,卻是不到一百名的唐軍步卒,以及三百名裝備極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寰州雜兵。
雖然山上還有黃強校尉帶領的幾百人在埋伏,但整體計算戰力的話,唐軍仍然不占優勢。
今天恐怕會是一場苦戰了。
何平轉頭看了一眼站在土牆後麵早已被大批騎兵的氣勢嚇得眼睛發直的唐兵們,一撥馬頭,單人單騎迎著對麵的契丹人跑了上去。
“某乃唐將趙平,爾等滿頭小辮子的膽小鬼,哪個有膽來跟爺單挑?”
何大仙揮舞著手中的馬槊,分別用漢語和契丹語大喝了兩聲,囂張跋扈不可一世,絲毫沒有將對麵黑壓壓的騎兵線放在眼裏。
身後的幾名夥長和什長,已經開始按照何大仙教的,領著一幫五音不全的唐軍和寰州雜兵,一起唱響了一支慢搖滾來給何平助威,大家一邊唱,一邊用手中兵器敲打著一切可以敲響的東西。
沒辦法,這支小部隊裏可沒有帶著大鼓,隻好搞個大合唱了。
“妹妹你坐船頭,嘔嘔嘔,
哥哥我岸上走,啊啊啊,
恩恩愛愛,纖繩蕩悠悠,呦呦呦。”
咳咳......總之,唱什麽不重要,關鍵是要有節奏,有音量就可以了。
對麵那幫可是契丹兵,沒文化的草原人,哪裏聽過這麽高級的音樂啊,嚇傻了肯定。
當然這幫唐兵和吐穀渾雜兵的文化素質也不咋地,整個一幫窮酸流民而已,半斤對八兩,隻是幸好有我們何大仙現場指導。
迴頭說那何平跑到人家契丹兵的陣前,一陣胡言亂語耀武揚威,想要找人單挑,哪知對麵的這些契丹人根本就沒人理他。
眼見身邊的騎兵們已經排列成一個整齊的方隊,帶頭的契丹校尉麵無表情地將手中馬槊向著前方唐軍的陣地一指,身後已經排成五排的騎兵方隊開始梯次加速小跑,迅速淹沒了立在原地的契丹校尉。
每一排之間的距離逐漸拉大,速度越來越快,契丹騎兵們如潮水般開始衝鋒。
現代人離開騎馬的時代已經相當久遠,根本無法想象兩百多名騎兵分成五個梯次一起向你衝鋒,是一種怎樣驚心動魄的體驗。
按照騎兵衝鋒時發出的動靜,我們可以這樣來比喻:兩個騎兵衝鋒時,大約等於一輛suv以100公裏的時速在疾駛。
現在的情況,你大概可以想象成五排suv,每排20輛緊緊擠在一起,以100公裏的時速向你衝了過來。這還不是關鍵,關鍵是,你特麽的就擋在它們的前方,而且你正準備以血肉之軀來抵擋和阻止它們!
何平早就知道古代步兵部隊通常采用列陣的方式來對抗騎兵,實際上是個逗逼了幾千年的超級大錯誤。
古時文人要讀書,武人也要裝逼讀書,然而,書那可都是文人寫的啊,這下就完了,大家都一起讀傻掉了。一天到晚之乎者也不知所謂的窮酸文人寫的東西,哪裏可以真的用來帶兵打仗。
古代讀書人寫出來的東西,寫白話文可是要讓人笑話的。必須寫出別人看不懂的,字麵意思理解起來起碼十幾種完全不同的意思,那才叫牛逼,那才叫大文學家,那才是真正有本事的人。
步卒列陣?你自己站在數百上千的正在衝鋒的騎兵麵前試試?
最可笑的,後世明朝末期的文人還總結出一條所謂的規律:滿人過萬不可敵。
當然不可敵,過萬騎兵的衝鋒,你還讓步兵列陣抵擋?真是腦子壞掉了。
他也不想想,他家的明朝太祖朱元璋可沒讀過什麽書,還不是以步卒出身,打得全民騎兵的元朝人毫無還手之力麽?幾次北伐都差點將蒙古人趕到北極去了。
數百騎戰馬奔馳起來,低沉而有節奏的馬蹄聲,如重錘般持續擊打在每一名唐軍的心上,大地轟鳴,風卷雲殘,天空中的顏色也開始變得越來越黃了。
契丹騎兵衝鋒帶來的讓人窒息的壓抑感,讓所有唐軍步卒們都處在了極度緊張的狀態。
不過,最讓何平感到沒麵子的,還是後排的那幫寰州雜兵,也不知道是誰,哇啦一聲哭喊,扭頭就跑,然後兩百多個雜兵一起哄然崩潰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