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路過不要放過,求收藏,求推薦,求打賞啊。
---------------------------------------------------
唐軍的箭雨已經射出來九次了,長坑裏麵和長坑兩旁的輕騎兵死傷累累,自相踐踏,甚至連坑邊的好些重騎兵也被撞倒。
契丹鐵騎橫行天下,戰場經驗豐富。他們並不害怕戰鬥,也不害怕死亡,但是在這樣既打不到敵人,又躲不開敵人的弓箭,兩頭不到岸,不知道該怎麽辦的情況下,卻讓人心底裏無端地產生了巨大的恐懼感。
不少人嚇破膽了,開始拍馬往迴跑。
但是,當他們看到兀裏珍帶著七十多名輕騎兵衝過來時,深深刻在血脈裏的那股子強**人的傲慢仿佛又被喚醒了,二話不說,掉頭便跟著臉色鐵青的兀裏珍再次迴到了長坑邊上。
兀裏珍並不是一個衝鋒陷陣的好手,他的長處在於瞬間把握局勢,正確布兵排陣。
長坑裏躺滿了或死或傷的輕騎兵,一眼望過去,能夠站起來或騎上馬去戰鬥的人員,加上自己帶過來的七十多人,大概隻剩下不到一百五十人了。
五百人衝過來,隻剩下一百五十人還能動彈了?還被對麵那幾百弓箭手弄得狼狽不堪?一副要敗退的樣子?
這哪裏是契丹軍人的樣子!
兀裏珍怒了。
兀裏珍絲毫沒有理會那些傷兵或死屍,迅速發出簡短的幾個命令加手勢下去,剩下的三十騎左右重騎兵立刻就全體下了馬,手持長刀開始步行通過長坑,而其他的輕騎兵們則迅速地拉開很長很分散的散兵線,然後一起跨過長坑向前衝去。
這才是一名高級軍官正確的臨場反應,而且是唯一正確的用散兵線對付弓箭手的方法!
唐軍弓兵繼續射過來的第十輪,第十一輪,以及第十二輪的箭雨,看起來潑灑過來依舊那麽兇猛,可加起來一共才射倒了不到十名正在爬坑的輕騎兵,上百名契丹人已經衝上了長坑對岸!
幹的不錯,契丹軍裏果然藏龍臥虎,高人輩出,不愧為當代世界第一強軍!
何大仙很欣賞這樣聰明的將領,眼裏流露出讚賞的光芒,然後大手一揮,領著一百五十名唐軍騎兵從山腳處轉了出來。
從唐軍陣地向長坑方向看過去,我們可以想象成一個電影院的場景。銀幕所在的位置就是長坑,唐軍弓兵手們所藏身的戰壕就是一排排的座位。在左右兩側的層層座位的正當中有一條通道,整個電影院左右兩邊也各有一個通道,這三條通道就是留給唐軍騎兵們的路了。
振武巡邊指揮使趙平將軍率領的一百五十名唐軍騎兵就從右邊的通道突然轉了出來,一路衝向銀幕的方向,然後轉左,沿著銀幕與第一排座位之間的空地,也就是長坑與第一條唐軍弓兵戰壕之間大約七八十米的空地,一路沿著長坑加速,撲向了那些剛剛衝出長坑的契丹人!
雷鳴般轟鳴的馬蹄聲中,騎戰瞬間就打了起來,優劣勢是那麽的明顯!
唐軍是一百五十名趙家軍,清一色的重騎兵裝備!人人佩戴頭盔,鐵製胸甲,鐵製戰裙,連戰馬身上都裹著厚厚的十成牛皮!
而契丹軍騎在馬上的卻是清一色的輕騎兵,身上連一塊鐵皮都沒有!
唯一身上裝備了與唐軍一模一樣盔甲的三十幾個契丹重騎兵卻沒有騎馬,而是傻傻地在地上走路。兀裏珍小將軍是派他們過來殺步兵的,哪裏會想到敵人騎兵突然冒出來了!
唐軍早就準備好了這個路線,這個戰法,而且排成了五排嚴絲合縫的密集右手刀陣,以動作一致的《乾坤鬥氣金槍術》,隻有劈,砍,擋三招動作,仿佛一台大型聯合收割機似的壓著地麵滾滾而來。
契丹軍卻是根本沒想到會在這裏與唐軍騎兵對陣,正一個勁地防著對方的弓兵隨時可能打出來的箭雨,大家都分散得很開,連個隊形都沒有。敵人大隊騎兵從側麵突然衝了出來,逼得所有人都不得不各自為戰,倉促應對。
何大仙的兩個絕招“旗兵”和“人骨哨子”都還沒有用出來,隻是簡單的重騎兵對輕騎兵就形成了碾壓,戰鬥已經完全沒有懸念地一邊倒了。
隨著何大仙手中重量級的巨槊左右翻飛,連續打飛三名契丹輕騎兵後,更多的契丹輕騎兵和來不及退迴長坑的契丹“步行重騎兵”就被瘋狂地卷入密密麻麻的唐軍重騎兵陣列裏了。
連續而激烈的兵器碰撞,血肉橫飛伴隨著各種慘叫聲和戰馬滾地聲,唐軍重騎兵序列的速度絲毫未減,仿佛重型坦克似的一路碾壓過去,將無心戀戰瘋狂逃命的契丹人像機械化殺豬似的,從長坑的南岸迅速掃清,一個不剩!
滾滾沙塵剛過,唐軍弓兵戰壕裏就伸了兩個腦袋出來,一邊望著沙塵漸漸落定後,對麵顯現出來的人影,一邊拉弓做狙擊準備。
“小武大人,為什麽趙大人給咱叫屁吐屁狙擊組啊?”
身子還沒完全複原,但已經不妨礙拉弓射箭的單武臉色嚴肅起來:“大人說,射箭高手必須是耳聽八路,眼觀八方,你要是連對手放個屁都聽不見,那至少還得練十年!”
“這個......”
“少廢話,你懂個屁!”單武不耐煩了,箭頭微擺,對準那個剛剛從煙塵中冒出身影,伸長脖子傻傻站在對岸的契丹將領“刷”地一箭射了過去。
按說以兀裏珍作為一名“小將軍”的能力,單武這一箭偷襲並不是那麽容易得逞的。隻是一方麵雖然他本身武功也不錯,但長期以儒將自居裝逼裝慣了,對親手打打殺殺的事情並不熱衷,另一方麵,卻是被唐軍突然冒出來的清一色重騎兵陣列給嚇了一跳,光顧著琢磨是怎麽迴事,根本就沒有留意自身安全,再加上確實唐軍重騎兵陣列一路掃過,弄起了好大的灰塵,視野和感官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等他發覺一道黑影直奔他咽喉而來時,已經來不及了。
單武一箭正正插在兀裏珍的脖子上,巨大的衝擊直接將兀裏珍從馬上撞了下去。
清泰三年,契丹軍人稱“西京道小孔明”的兀裏珍小將軍,卒於神池穀。
趙家軍鐵騎一路掃過,一百多騎契丹輕騎兵和三十多名步行的契丹重騎兵無一幸免,唐軍這邊隻有三騎跌落馬下,戰馬是完蛋了,人卻都隻是受了點輕傷而已,歇息幾天就好。
眼見已經沒幾個契丹兵還騎在馬上了,何大仙大喝一聲:
“輕騎兵出來,打掃戰場!”
大約兩百名身上沒有裝甲,衣服五花八門,手中武器也是五花八門的神池民兵騎著馬兒衝了出來,歡快地越過了長坑,去斬殺那些受傷的契丹兵就,搶奪他們的武器和身上的金錢首飾,割下他們的人頭,運氣好的還可以牽迴一兩匹沒受傷的馬迴來。
眼看著那些唐軍弓兵們眼熱得氣喘籲籲,何大仙帶著重騎兵返迴的時候,也同時下達了嚴厲的指令:
“唐軍步軍原地設防,不得移動!違者斬無赦!”
耶律撒割耳中聽得城牆那邊傳來的喊殺聲和各種亂七八糟的聲音,嘴上露出一絲微笑。
他並不怕打仗,也不怕有什麽損失,反而是怕唐軍躲起來或者跑了。
這一帶周圍都是大山,唐軍要是避而不戰,還是很麻煩的,因為耶律德光皇上隻給了他們三天時間來解決這支唐軍,三天後必須趕往太原與皇上重新匯合。
既然追上了,打起來了,那麽就問題不大。
不管前麵那五百人能不能打贏,畢竟隻是一千唐軍步卒而已。
就算兀裏珍這個笨蛋飯桶將前麵五百騎全部糟蹋完了,耶律撒割身後不是還有五百騎麽?
耶律撒割嘴上不說,心裏其實非常看不起兀裏珍。
兀裏珍算個什麽東西,這個沽名釣譽的大騙子,居然花錢請了二十名吟唱詩人,在西京道大草原上到處傳唱他兀裏珍的江湖稱號叫做“小孔明”!如此厚顏無恥的人居然還混進了偉大的契丹軍隊裏來了!唱到後來還唯恐別人不信,又編造出一個故事,說什麽他祖上曾曾曾曾曾曾奶奶少時被漢人掠到蜀地去做歌女,招待了諸葛丞相一個晚上,結果生下一個兒子,那就是他兀裏珍的曾曾曾曾曾爺爺,雲雲。
簡直是笑話,諸葛孔明什麽人,會看上你曾曾曾曾曾曾奶奶這種臭烘烘髒兮兮的奴隸女人!太可笑了!
正胡思亂想之際,耶律撒割看到從關口那破爛的城門裏像從火場裏逃竄出來的老鼠似的,狼狽不堪地狂奔出十幾騎契丹騎兵......
嗯?......難道有什麽不好的事情,又被自己的烏鴉嘴說中了?
---------------------------------------------------
唐軍的箭雨已經射出來九次了,長坑裏麵和長坑兩旁的輕騎兵死傷累累,自相踐踏,甚至連坑邊的好些重騎兵也被撞倒。
契丹鐵騎橫行天下,戰場經驗豐富。他們並不害怕戰鬥,也不害怕死亡,但是在這樣既打不到敵人,又躲不開敵人的弓箭,兩頭不到岸,不知道該怎麽辦的情況下,卻讓人心底裏無端地產生了巨大的恐懼感。
不少人嚇破膽了,開始拍馬往迴跑。
但是,當他們看到兀裏珍帶著七十多名輕騎兵衝過來時,深深刻在血脈裏的那股子強**人的傲慢仿佛又被喚醒了,二話不說,掉頭便跟著臉色鐵青的兀裏珍再次迴到了長坑邊上。
兀裏珍並不是一個衝鋒陷陣的好手,他的長處在於瞬間把握局勢,正確布兵排陣。
長坑裏躺滿了或死或傷的輕騎兵,一眼望過去,能夠站起來或騎上馬去戰鬥的人員,加上自己帶過來的七十多人,大概隻剩下不到一百五十人了。
五百人衝過來,隻剩下一百五十人還能動彈了?還被對麵那幾百弓箭手弄得狼狽不堪?一副要敗退的樣子?
這哪裏是契丹軍人的樣子!
兀裏珍怒了。
兀裏珍絲毫沒有理會那些傷兵或死屍,迅速發出簡短的幾個命令加手勢下去,剩下的三十騎左右重騎兵立刻就全體下了馬,手持長刀開始步行通過長坑,而其他的輕騎兵們則迅速地拉開很長很分散的散兵線,然後一起跨過長坑向前衝去。
這才是一名高級軍官正確的臨場反應,而且是唯一正確的用散兵線對付弓箭手的方法!
唐軍弓兵繼續射過來的第十輪,第十一輪,以及第十二輪的箭雨,看起來潑灑過來依舊那麽兇猛,可加起來一共才射倒了不到十名正在爬坑的輕騎兵,上百名契丹人已經衝上了長坑對岸!
幹的不錯,契丹軍裏果然藏龍臥虎,高人輩出,不愧為當代世界第一強軍!
何大仙很欣賞這樣聰明的將領,眼裏流露出讚賞的光芒,然後大手一揮,領著一百五十名唐軍騎兵從山腳處轉了出來。
從唐軍陣地向長坑方向看過去,我們可以想象成一個電影院的場景。銀幕所在的位置就是長坑,唐軍弓兵手們所藏身的戰壕就是一排排的座位。在左右兩側的層層座位的正當中有一條通道,整個電影院左右兩邊也各有一個通道,這三條通道就是留給唐軍騎兵們的路了。
振武巡邊指揮使趙平將軍率領的一百五十名唐軍騎兵就從右邊的通道突然轉了出來,一路衝向銀幕的方向,然後轉左,沿著銀幕與第一排座位之間的空地,也就是長坑與第一條唐軍弓兵戰壕之間大約七八十米的空地,一路沿著長坑加速,撲向了那些剛剛衝出長坑的契丹人!
雷鳴般轟鳴的馬蹄聲中,騎戰瞬間就打了起來,優劣勢是那麽的明顯!
唐軍是一百五十名趙家軍,清一色的重騎兵裝備!人人佩戴頭盔,鐵製胸甲,鐵製戰裙,連戰馬身上都裹著厚厚的十成牛皮!
而契丹軍騎在馬上的卻是清一色的輕騎兵,身上連一塊鐵皮都沒有!
唯一身上裝備了與唐軍一模一樣盔甲的三十幾個契丹重騎兵卻沒有騎馬,而是傻傻地在地上走路。兀裏珍小將軍是派他們過來殺步兵的,哪裏會想到敵人騎兵突然冒出來了!
唐軍早就準備好了這個路線,這個戰法,而且排成了五排嚴絲合縫的密集右手刀陣,以動作一致的《乾坤鬥氣金槍術》,隻有劈,砍,擋三招動作,仿佛一台大型聯合收割機似的壓著地麵滾滾而來。
契丹軍卻是根本沒想到會在這裏與唐軍騎兵對陣,正一個勁地防著對方的弓兵隨時可能打出來的箭雨,大家都分散得很開,連個隊形都沒有。敵人大隊騎兵從側麵突然衝了出來,逼得所有人都不得不各自為戰,倉促應對。
何大仙的兩個絕招“旗兵”和“人骨哨子”都還沒有用出來,隻是簡單的重騎兵對輕騎兵就形成了碾壓,戰鬥已經完全沒有懸念地一邊倒了。
隨著何大仙手中重量級的巨槊左右翻飛,連續打飛三名契丹輕騎兵後,更多的契丹輕騎兵和來不及退迴長坑的契丹“步行重騎兵”就被瘋狂地卷入密密麻麻的唐軍重騎兵陣列裏了。
連續而激烈的兵器碰撞,血肉橫飛伴隨著各種慘叫聲和戰馬滾地聲,唐軍重騎兵序列的速度絲毫未減,仿佛重型坦克似的一路碾壓過去,將無心戀戰瘋狂逃命的契丹人像機械化殺豬似的,從長坑的南岸迅速掃清,一個不剩!
滾滾沙塵剛過,唐軍弓兵戰壕裏就伸了兩個腦袋出來,一邊望著沙塵漸漸落定後,對麵顯現出來的人影,一邊拉弓做狙擊準備。
“小武大人,為什麽趙大人給咱叫屁吐屁狙擊組啊?”
身子還沒完全複原,但已經不妨礙拉弓射箭的單武臉色嚴肅起來:“大人說,射箭高手必須是耳聽八路,眼觀八方,你要是連對手放個屁都聽不見,那至少還得練十年!”
“這個......”
“少廢話,你懂個屁!”單武不耐煩了,箭頭微擺,對準那個剛剛從煙塵中冒出身影,伸長脖子傻傻站在對岸的契丹將領“刷”地一箭射了過去。
按說以兀裏珍作為一名“小將軍”的能力,單武這一箭偷襲並不是那麽容易得逞的。隻是一方麵雖然他本身武功也不錯,但長期以儒將自居裝逼裝慣了,對親手打打殺殺的事情並不熱衷,另一方麵,卻是被唐軍突然冒出來的清一色重騎兵陣列給嚇了一跳,光顧著琢磨是怎麽迴事,根本就沒有留意自身安全,再加上確實唐軍重騎兵陣列一路掃過,弄起了好大的灰塵,視野和感官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等他發覺一道黑影直奔他咽喉而來時,已經來不及了。
單武一箭正正插在兀裏珍的脖子上,巨大的衝擊直接將兀裏珍從馬上撞了下去。
清泰三年,契丹軍人稱“西京道小孔明”的兀裏珍小將軍,卒於神池穀。
趙家軍鐵騎一路掃過,一百多騎契丹輕騎兵和三十多名步行的契丹重騎兵無一幸免,唐軍這邊隻有三騎跌落馬下,戰馬是完蛋了,人卻都隻是受了點輕傷而已,歇息幾天就好。
眼見已經沒幾個契丹兵還騎在馬上了,何大仙大喝一聲:
“輕騎兵出來,打掃戰場!”
大約兩百名身上沒有裝甲,衣服五花八門,手中武器也是五花八門的神池民兵騎著馬兒衝了出來,歡快地越過了長坑,去斬殺那些受傷的契丹兵就,搶奪他們的武器和身上的金錢首飾,割下他們的人頭,運氣好的還可以牽迴一兩匹沒受傷的馬迴來。
眼看著那些唐軍弓兵們眼熱得氣喘籲籲,何大仙帶著重騎兵返迴的時候,也同時下達了嚴厲的指令:
“唐軍步軍原地設防,不得移動!違者斬無赦!”
耶律撒割耳中聽得城牆那邊傳來的喊殺聲和各種亂七八糟的聲音,嘴上露出一絲微笑。
他並不怕打仗,也不怕有什麽損失,反而是怕唐軍躲起來或者跑了。
這一帶周圍都是大山,唐軍要是避而不戰,還是很麻煩的,因為耶律德光皇上隻給了他們三天時間來解決這支唐軍,三天後必須趕往太原與皇上重新匯合。
既然追上了,打起來了,那麽就問題不大。
不管前麵那五百人能不能打贏,畢竟隻是一千唐軍步卒而已。
就算兀裏珍這個笨蛋飯桶將前麵五百騎全部糟蹋完了,耶律撒割身後不是還有五百騎麽?
耶律撒割嘴上不說,心裏其實非常看不起兀裏珍。
兀裏珍算個什麽東西,這個沽名釣譽的大騙子,居然花錢請了二十名吟唱詩人,在西京道大草原上到處傳唱他兀裏珍的江湖稱號叫做“小孔明”!如此厚顏無恥的人居然還混進了偉大的契丹軍隊裏來了!唱到後來還唯恐別人不信,又編造出一個故事,說什麽他祖上曾曾曾曾曾曾奶奶少時被漢人掠到蜀地去做歌女,招待了諸葛丞相一個晚上,結果生下一個兒子,那就是他兀裏珍的曾曾曾曾曾爺爺,雲雲。
簡直是笑話,諸葛孔明什麽人,會看上你曾曾曾曾曾曾奶奶這種臭烘烘髒兮兮的奴隸女人!太可笑了!
正胡思亂想之際,耶律撒割看到從關口那破爛的城門裏像從火場裏逃竄出來的老鼠似的,狼狽不堪地狂奔出十幾騎契丹騎兵......
嗯?......難道有什麽不好的事情,又被自己的烏鴉嘴說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