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州城裏衝出來的是兩千黨項騎兵。
衝出城門後,因為環境的狹窄,這些騎兵就沒有迴頭路走了,隻能一個勁地往前衝。如果這兩千騎兵能夠衝散振武軍的步兵陣,那麽後麵的騎兵自然會源源不斷地跟著衝出來。
可是如果衝不散呢?
那這兩千騎兵就會全部陣亡,連投降都沒機會。兩千騎兵陣亡而且無法形成突破,綏州軍的士氣自然就會降到冰點,重新關起城門來守城了。
可是,城門前那座跨越無定河的五十米長石橋,就實在是太坑了!
這個純屬是設計思想的錯誤。
綏州城防範的主要敵人,是來自東麵的各路軍閥,西麵是與定難軍本地區域鏈接的,相對安全一點,這座石橋隻是作為交通橋來使用。可是這一次偏偏振武軍就是從西麵來的,沿著彎彎曲曲的河道來到此地封住北門!
好吧,就算振武軍衝著北門來了,這座石橋為北門起到的防禦作用還是不錯的。可是綏州軍卻哪裏想到人家憋住了不攻城啊!人家擺個五千步兵在你門口,就是來惡心惡心你的!
振武軍還沒有拿出大殺器雷音公母石呢!
沒當著全城老百姓的麵,把你祖宗十八代罵個狗血噴頭,已經算是看在李彝敏的麵子上,對你們非常客氣了!(咳咳,其實,在預備方案裏還是有的
是你綏州軍自己看不起人家五千振武步卒,要打開城門出去反擊的!
那就沒辦法了,出北門就必須過這個石橋,就算你騎兵從南門出來,想要過去無定河的北岸,還是要繞迴這個石橋的。
有人會問,怎麽每次振武軍打仗都是那麽多花樣,對方總有一些很奇怪的漏洞?
你以為趙桑是碰巧跑到這裏來擺陣的嗎?
要知道,振武軍與其他軍隊不同的一點,就是有個總參謀部,以前是何大仙自己一個人獨算,後來加入了原來朔州軍裏的幕僚賈章和其他幾個文官,韓匡嗣和折從遠來了以後,戰場推演能力那就更強大了。
既然是來攻城的,那麽怎麽攻,對方城池的防衛情況如何,有什麽弱點可以利用,早就算的一清二楚,攻城方案也是早已準備好了,連預備方案都準備了好幾套!
攻城這麽大的事情,哪裏是趙桑這種蠢貨們拍拍腦袋就可以領兵去打的!弄不好的話,那是會莫名其妙死掉好幾千人的好不好!
趙桑隻是來執行命令的而已。
第一批衝出來的兩百騎綏州騎兵,在振武軍屁字兵的首批精準箭襲和三百名弓箭手的集中圍攻下,紛紛在石橋上倒下,或者跌入河中,或者在橋麵上到處翻滾,整座石橋很快就被鮮血染得通紅。
橋麵上空了十幾秒鍾,後麵第二批衝出來的騎兵們也學精了,打頭的幾十名騎兵每人扛著一塊門板就衝了出來!
但是振武軍的弓兵可是三麵圍射的呀!
依然是人仰馬翻,滾了一地都是,然後一陣牙酸的吱嘎聲,早已瞄準城門的三台八牛弩放出了死亡之箭,無可阻擋的幾排粗大的弩箭遠遠地射了過來,一下就射穿射倒了一百多人,將石橋上和城門前的黨項騎兵一掃而空!
黨項人的血性開始湧上腦袋了!
你八牛弩不可能連續射擊,但是我卻可以連續衝鋒!
沒有任何時間的遲疑,第三批兩百多騎立刻就衝了出來,更多的扛著大門板的騎兵衝了出來!
振武軍弓兵們無情的箭雨繼續覆蓋著這些不幸的黨項騎兵,短短幾秒鍾就打下上百騎,但是這一次,卻是有超過五十騎衝過了石橋!
這五十騎高速奔來的綏州騎兵,一過石橋就扔掉手中的門板,隊形也分散開來,以避免再次被振武軍的箭雨覆蓋。
但是,振武軍的陣營卻絲毫未動!弓兵們也絲毫不理會這些高速衝過來的綏州騎兵,密集的箭雨再一次拋射出去,目標卻依然是石橋!
城裏以為前方已經突破的第四批綏州騎兵們,再一次大批湧出,哪知又是兜頭兜腦被振武軍的箭雨牢牢覆蓋住!
這些人可沒有扛門板了,哪裏有那麽多門板給他們抗啊!
石橋上奔騰而過的綏州騎兵們紛紛摔倒或者滾落橋下跌入河中,河水都染紅了!慘不忍睹!
第三批僥幸衝過橋的五十多騎迅速地被振武軍屁字兵打掉了二十多騎,隻有二十多騎真正接近了振武軍的步卒陣營。
二十多騎,衝擊五千人的陣營?
這倒不是搞笑,打仗拚的就是一股勇氣!二十多騎衝過來,氣勢還是有一點的。唐朝的時候,曾經有唐將率五個騎兵,就把上萬人的步兵陣衝得四散。這種事情在曆史上確實是有先例的!
隻不過,振武軍的步卒不太一樣。
我們在前麵打府州的時候,已經介紹過了,振武軍的弓兵並不是可以讓騎兵隨意接近衝擊的,每一名弓兵的身邊,都有一名重步兵,同時兼任擲矛兵!
綏州騎兵已經聽說過府州的戰事,這次衝擊過來故意分散開,結果還是一腳踢到了鐵板!
擲矛兵的射程並不遠,大概隻有六十米左右。如果對方騎兵是密集衝陣的,那麽就會在最遠射程上進行一輪齊射,密集射殺對方的騎兵。但是如果隻是零星的散兵線衝過來,那就不著急了,就放你到二十米以內再投射,等到手中擲矛脫手的時候,你已經跑到十米以內的距離了!
對於一名平時專門針對性地訓練過五天左右時間的擲矛手來說,十米以內投擲一個連人帶馬的騎兵那麽大的目標,命中率基本就是百分百!
而且就算真的失誤了,兩邊還有別的擲矛手,身後還有好幾排擲矛手!
這衝過來的二十多騎綏州騎兵毫無例外地被三十多根擲矛一一釘死,沒有一人幸存!
綏州城裏的定難軍指揮官大概是下了死命令,城門處源源不斷地湧出騎兵,被振武軍的弓兵在橋上射殺一大批,八牛弩每隔兩分鍾清空一輪,偶然突破跑過橋的,被屁字兵點名射死,跑得太近,靠近了步兵陣營時,又被重騎兵擲矛插死。
循環往複,始終無法衝出石橋。
死了一千多騎兵後,綏州軍終於士氣崩潰,沒人再敢衝出來了。
“蹭”地一聲,也不管你有沒有人衝出來,振武軍的八牛弩裝完了彈,便再次發生,一排弩箭飛進了城門裏麵,又是一通大亂。
城門終於關上了。
綏州城門關上了,那麽振武軍現在發動攻城嗎?
趙桑下令停戰,然後整理戰場,收迴部分羽箭和擲矛,最後通知綏州城,讓他們出來一百來個民夫,收拾屍體。
振武軍步卒們依然若無其事地在城門前自顧自布陣,到了天黑的時候,後退幾裏路紮營睡覺。
第二天早上,趙桑依然帶著五千步卒們上前,靠著城門列陣!
攻城我們是不攻的,就是堵你城門而已,你們想出來倒屎桶?沒門!不許出來汙染環境,留在城裏自己解決!
不服?那你出來打我啊!
且不說綏州城這邊振武軍堵城門,與綏州軍形成了對峙,大山外麵的銀州,在安靜了一天後,夏州方麵的援軍到了。
夏州駐軍有五萬人,這次為了救銀州,派來了兩萬騎兵!
加上銀州本身就有一萬騎兵,現在的局勢,就變成了定難軍三萬騎兵對振武軍七千騎兵(其中有兩千麟州騎兵了!
銀州軍也出城了!
兩萬夏州騎兵,一萬銀州騎兵,還有七千振武軍騎兵,分成了三個方向,呈三角形對峙起來,黑壓壓地占據了好大的一片草原!
在這個陽光慘烈而又冰冷的下午,又一場數萬騎兵的大決戰,馬上就要打響了!(未完待續。)。
衝出城門後,因為環境的狹窄,這些騎兵就沒有迴頭路走了,隻能一個勁地往前衝。如果這兩千騎兵能夠衝散振武軍的步兵陣,那麽後麵的騎兵自然會源源不斷地跟著衝出來。
可是如果衝不散呢?
那這兩千騎兵就會全部陣亡,連投降都沒機會。兩千騎兵陣亡而且無法形成突破,綏州軍的士氣自然就會降到冰點,重新關起城門來守城了。
可是,城門前那座跨越無定河的五十米長石橋,就實在是太坑了!
這個純屬是設計思想的錯誤。
綏州城防範的主要敵人,是來自東麵的各路軍閥,西麵是與定難軍本地區域鏈接的,相對安全一點,這座石橋隻是作為交通橋來使用。可是這一次偏偏振武軍就是從西麵來的,沿著彎彎曲曲的河道來到此地封住北門!
好吧,就算振武軍衝著北門來了,這座石橋為北門起到的防禦作用還是不錯的。可是綏州軍卻哪裏想到人家憋住了不攻城啊!人家擺個五千步兵在你門口,就是來惡心惡心你的!
振武軍還沒有拿出大殺器雷音公母石呢!
沒當著全城老百姓的麵,把你祖宗十八代罵個狗血噴頭,已經算是看在李彝敏的麵子上,對你們非常客氣了!(咳咳,其實,在預備方案裏還是有的
是你綏州軍自己看不起人家五千振武步卒,要打開城門出去反擊的!
那就沒辦法了,出北門就必須過這個石橋,就算你騎兵從南門出來,想要過去無定河的北岸,還是要繞迴這個石橋的。
有人會問,怎麽每次振武軍打仗都是那麽多花樣,對方總有一些很奇怪的漏洞?
你以為趙桑是碰巧跑到這裏來擺陣的嗎?
要知道,振武軍與其他軍隊不同的一點,就是有個總參謀部,以前是何大仙自己一個人獨算,後來加入了原來朔州軍裏的幕僚賈章和其他幾個文官,韓匡嗣和折從遠來了以後,戰場推演能力那就更強大了。
既然是來攻城的,那麽怎麽攻,對方城池的防衛情況如何,有什麽弱點可以利用,早就算的一清二楚,攻城方案也是早已準備好了,連預備方案都準備了好幾套!
攻城這麽大的事情,哪裏是趙桑這種蠢貨們拍拍腦袋就可以領兵去打的!弄不好的話,那是會莫名其妙死掉好幾千人的好不好!
趙桑隻是來執行命令的而已。
第一批衝出來的兩百騎綏州騎兵,在振武軍屁字兵的首批精準箭襲和三百名弓箭手的集中圍攻下,紛紛在石橋上倒下,或者跌入河中,或者在橋麵上到處翻滾,整座石橋很快就被鮮血染得通紅。
橋麵上空了十幾秒鍾,後麵第二批衝出來的騎兵們也學精了,打頭的幾十名騎兵每人扛著一塊門板就衝了出來!
但是振武軍的弓兵可是三麵圍射的呀!
依然是人仰馬翻,滾了一地都是,然後一陣牙酸的吱嘎聲,早已瞄準城門的三台八牛弩放出了死亡之箭,無可阻擋的幾排粗大的弩箭遠遠地射了過來,一下就射穿射倒了一百多人,將石橋上和城門前的黨項騎兵一掃而空!
黨項人的血性開始湧上腦袋了!
你八牛弩不可能連續射擊,但是我卻可以連續衝鋒!
沒有任何時間的遲疑,第三批兩百多騎立刻就衝了出來,更多的扛著大門板的騎兵衝了出來!
振武軍弓兵們無情的箭雨繼續覆蓋著這些不幸的黨項騎兵,短短幾秒鍾就打下上百騎,但是這一次,卻是有超過五十騎衝過了石橋!
這五十騎高速奔來的綏州騎兵,一過石橋就扔掉手中的門板,隊形也分散開來,以避免再次被振武軍的箭雨覆蓋。
但是,振武軍的陣營卻絲毫未動!弓兵們也絲毫不理會這些高速衝過來的綏州騎兵,密集的箭雨再一次拋射出去,目標卻依然是石橋!
城裏以為前方已經突破的第四批綏州騎兵們,再一次大批湧出,哪知又是兜頭兜腦被振武軍的箭雨牢牢覆蓋住!
這些人可沒有扛門板了,哪裏有那麽多門板給他們抗啊!
石橋上奔騰而過的綏州騎兵們紛紛摔倒或者滾落橋下跌入河中,河水都染紅了!慘不忍睹!
第三批僥幸衝過橋的五十多騎迅速地被振武軍屁字兵打掉了二十多騎,隻有二十多騎真正接近了振武軍的步卒陣營。
二十多騎,衝擊五千人的陣營?
這倒不是搞笑,打仗拚的就是一股勇氣!二十多騎衝過來,氣勢還是有一點的。唐朝的時候,曾經有唐將率五個騎兵,就把上萬人的步兵陣衝得四散。這種事情在曆史上確實是有先例的!
隻不過,振武軍的步卒不太一樣。
我們在前麵打府州的時候,已經介紹過了,振武軍的弓兵並不是可以讓騎兵隨意接近衝擊的,每一名弓兵的身邊,都有一名重步兵,同時兼任擲矛兵!
綏州騎兵已經聽說過府州的戰事,這次衝擊過來故意分散開,結果還是一腳踢到了鐵板!
擲矛兵的射程並不遠,大概隻有六十米左右。如果對方騎兵是密集衝陣的,那麽就會在最遠射程上進行一輪齊射,密集射殺對方的騎兵。但是如果隻是零星的散兵線衝過來,那就不著急了,就放你到二十米以內再投射,等到手中擲矛脫手的時候,你已經跑到十米以內的距離了!
對於一名平時專門針對性地訓練過五天左右時間的擲矛手來說,十米以內投擲一個連人帶馬的騎兵那麽大的目標,命中率基本就是百分百!
而且就算真的失誤了,兩邊還有別的擲矛手,身後還有好幾排擲矛手!
這衝過來的二十多騎綏州騎兵毫無例外地被三十多根擲矛一一釘死,沒有一人幸存!
綏州城裏的定難軍指揮官大概是下了死命令,城門處源源不斷地湧出騎兵,被振武軍的弓兵在橋上射殺一大批,八牛弩每隔兩分鍾清空一輪,偶然突破跑過橋的,被屁字兵點名射死,跑得太近,靠近了步兵陣營時,又被重騎兵擲矛插死。
循環往複,始終無法衝出石橋。
死了一千多騎兵後,綏州軍終於士氣崩潰,沒人再敢衝出來了。
“蹭”地一聲,也不管你有沒有人衝出來,振武軍的八牛弩裝完了彈,便再次發生,一排弩箭飛進了城門裏麵,又是一通大亂。
城門終於關上了。
綏州城門關上了,那麽振武軍現在發動攻城嗎?
趙桑下令停戰,然後整理戰場,收迴部分羽箭和擲矛,最後通知綏州城,讓他們出來一百來個民夫,收拾屍體。
振武軍步卒們依然若無其事地在城門前自顧自布陣,到了天黑的時候,後退幾裏路紮營睡覺。
第二天早上,趙桑依然帶著五千步卒們上前,靠著城門列陣!
攻城我們是不攻的,就是堵你城門而已,你們想出來倒屎桶?沒門!不許出來汙染環境,留在城裏自己解決!
不服?那你出來打我啊!
且不說綏州城這邊振武軍堵城門,與綏州軍形成了對峙,大山外麵的銀州,在安靜了一天後,夏州方麵的援軍到了。
夏州駐軍有五萬人,這次為了救銀州,派來了兩萬騎兵!
加上銀州本身就有一萬騎兵,現在的局勢,就變成了定難軍三萬騎兵對振武軍七千騎兵(其中有兩千麟州騎兵了!
銀州軍也出城了!
兩萬夏州騎兵,一萬銀州騎兵,還有七千振武軍騎兵,分成了三個方向,呈三角形對峙起來,黑壓壓地占據了好大的一片草原!
在這個陽光慘烈而又冰冷的下午,又一場數萬騎兵的大決戰,馬上就要打響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