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又出成果了
年代,小醫生的精彩人生 作者:分在五班的兔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599章 又出成果了
葉薇沒去西雙版納打獵,她對秦耕說,“下次吧。”
因為她急著迴京城開會。
她已經退下來了,但還是要參加一些會議,她們都是改革開放的功臣,也是改革開放的執行者,她們有很多的寶貴經驗,雖然下位了,但還是有獻計獻策的義務。
再說,打獵的事本身就是玩,不能太認真,特別是人家60多歲了,正兒八經的老太婆,真上山,可不是開玩笑,一個趔趄就可能把骨頭折斷。
秦耕見多了這種病人。
到了一定年紀,打一個噴嚏,咳嗽,都可以搞成骨折。有時候,肋骨骨折和椎體骨折你都不一定找到原因。
不過,葉薇這老太婆也不要太擔心,她非常健康,重點是,她還堅持鍛煉,每天晨跑3公裏,每周2次的遊泳,還有每周一次的網球,這是她必須完成的功課。
她是乒乓球高手早已經不是秘密,所以秦耕輸在她手下,根本就不是秦耕禮讓,秦耕真不是她對手。
葉薇這老婆婆不是一個普通人,上山打獵,秦耕真的認為她能夠勝任。
葉薇走了,她說半個月以後真的去版納玩一迴,至於迴昆明定居的事,她這種人不是想在哪就可以去的,還需要批準,這次迴京,就有這個任務 。
秦耕送走了葉薇,昆明的其他人也走了,秦耕又恢複了平靜。
他平常的活動場地主要是三個,學校辦公室,這是他主要的工作地點,或者說,他的主業是做大學校長。
第二個場地是重症醫療中心。每周去兩次。
第三個場地是他的實驗室。
這一天,他去學校辦公室,進門就看到他的秘書迎接上來,把今天的日程安排交給他,征求他的意見。
秦耕每天都是這樣,一早上來,先看當天的行程安排。
今天秘書給他的清單,差不多也是滿滿的。
8點到半點,常務副校長匯報工作。
8點30到8點50分,瀏覽昆醫昨天的大事紀要。還要批閱部分文件。
9點前,有10分鍾的空閑,作機動用。
10點到10點半,聽取昆醫附屬醫院的匯報,並處理有關事宜。
10點半到11點參加市裏組織的“新時代新風尚”的事跡展覽。
11點到11點15分,會見團市委的領導,和雲南省“時代先鋒”合影留念。
11點15分到11點半參加市工業園區開園剪彩。
11點半到12點,到省府會見管經濟的重要領導。
12點返迴學校,有3個宴會要參加。
其中瑞金醫院的院長所帶領的教授團隊,秦耕必須去敬一杯酒。
另外東京大學的副校長一行人參觀昆醫,今天是告別的日子,必須去敬酒,人家來了4天,秦耕還沒見麵。
中午休息1個半小時。
3點到3點15分,參加一個追悼會,昆醫94歲的老教授趙坤是昆醫元老,和已故蔣教授,孫教授是一個時期的人,秦耕必須去慰問一下家屬。
3點半到4點會見英國劍橋大學的專家,並探討一些問題。
4點到4點20分,接見為“秦耕基金會”捐款的部分代表,並合影留念。
4點20分到30分會見海外留學歸來的昆醫學者,並合影留念。
4點30分到5點30分,召開學校領導班子會議,有3個議題要通過。
5點30分到6點,批閱重要文件,並聽取辦公室主任的匯報,並計劃明天的工作。
6點到8點,參加宴會,有5個場子要跑,其中省裏各地市領導參加的招待會,點名要秦耕出席。
另一個是科技局的慶功會,今年省裏有兩名學者的成果今天評審通過,秦耕要和評審專家會麵。
這很重要,因為秦耕是雲南科學界的老大,他不出來接見,各地的學者就沒麵子。
8點之後,秦耕還會要有點其他事,如實驗室,醫院那邊,隻能安排8點之後去處理。
8點30分,秦耕到了實驗室,又有一個成果有重大進展,有一種新藥動物試驗的數據出來了,助手的初步分析結果比較好,秦耕要親自看看。
到了實驗室,助手沒有走,他知道秦耕會來的,過去遇到這種情況,秦耕工作再忙,哪怕是到了晚上12點鍾,他也會來看一下。
今天的成果是用於咳嗽的藥物,有很強的化痰止咳的效果,比平常使用的化痰藥都強,一旦用於臨床可以大幅減少咳嗽病人,縮短咳嗽天數。
做醫生的就知道,病人咳嗽是很使醫生頭痛的,就因為臨床上沒有立竿見影的止咳藥。
所以,秦耕探索這種藥很有市場意識,用量非常大。
“動物實驗還是有一定的副作用,腹瀉的動物比較多,還有一部分動物出現便秘。”
助手對秦耕。
秦耕笑著說:“機理呀,腹瀉的原因找到了嗎?”
三個原因,主要的是藥物本身的副作用。
秦耕想了想說:“好事,是好事。這就是這個藥品的副作用,但又不是致命的。”
助手並沒有聽懂,也不敢追問,不懂沒關係,慢慢思考。
秦耕認真看數據,臉上的笑容越來越濃。
這是一個好藥,可以為秦耕家每年帶來幾十億的純利。
當然,這不是最重要的,經濟上錦上添花,秦耕並不太看重,而是臨床上又多了一件重要兵器。
秦耕沒有停留太久,轉身出了實驗室,他的秘書兼司機迅速幫秦耕開車門。
車內涼涼了,司機調好了空調。
昆明的三伏天基本上不怎麽熱,大部分人都不需要空調,更別說汽車了。
但秦耕喜歡開空調,這種習慣還是上輩子留下的。
上輩子在長沙,這濕熱天氣最傷身體了。
小車經過濱江新城,前麵街道上突然出現一大群人。
司機加快了開車速度。
看清楚了。
打群架的。
有一百七八十人,雙方手裏都是砍刀。
秦耕並沒有大驚小怪。
這段曆史是這樣的。2000年左右,打打殺殺的事太常見了。
賓利飛馳而過,有幾個小青年差點躲閃不及,最後連滾帶爬才躲過一劫。
葉薇沒去西雙版納打獵,她對秦耕說,“下次吧。”
因為她急著迴京城開會。
她已經退下來了,但還是要參加一些會議,她們都是改革開放的功臣,也是改革開放的執行者,她們有很多的寶貴經驗,雖然下位了,但還是有獻計獻策的義務。
再說,打獵的事本身就是玩,不能太認真,特別是人家60多歲了,正兒八經的老太婆,真上山,可不是開玩笑,一個趔趄就可能把骨頭折斷。
秦耕見多了這種病人。
到了一定年紀,打一個噴嚏,咳嗽,都可以搞成骨折。有時候,肋骨骨折和椎體骨折你都不一定找到原因。
不過,葉薇這老太婆也不要太擔心,她非常健康,重點是,她還堅持鍛煉,每天晨跑3公裏,每周2次的遊泳,還有每周一次的網球,這是她必須完成的功課。
她是乒乓球高手早已經不是秘密,所以秦耕輸在她手下,根本就不是秦耕禮讓,秦耕真不是她對手。
葉薇這老婆婆不是一個普通人,上山打獵,秦耕真的認為她能夠勝任。
葉薇走了,她說半個月以後真的去版納玩一迴,至於迴昆明定居的事,她這種人不是想在哪就可以去的,還需要批準,這次迴京,就有這個任務 。
秦耕送走了葉薇,昆明的其他人也走了,秦耕又恢複了平靜。
他平常的活動場地主要是三個,學校辦公室,這是他主要的工作地點,或者說,他的主業是做大學校長。
第二個場地是重症醫療中心。每周去兩次。
第三個場地是他的實驗室。
這一天,他去學校辦公室,進門就看到他的秘書迎接上來,把今天的日程安排交給他,征求他的意見。
秦耕每天都是這樣,一早上來,先看當天的行程安排。
今天秘書給他的清單,差不多也是滿滿的。
8點到半點,常務副校長匯報工作。
8點30到8點50分,瀏覽昆醫昨天的大事紀要。還要批閱部分文件。
9點前,有10分鍾的空閑,作機動用。
10點到10點半,聽取昆醫附屬醫院的匯報,並處理有關事宜。
10點半到11點參加市裏組織的“新時代新風尚”的事跡展覽。
11點到11點15分,會見團市委的領導,和雲南省“時代先鋒”合影留念。
11點15分到11點半參加市工業園區開園剪彩。
11點半到12點,到省府會見管經濟的重要領導。
12點返迴學校,有3個宴會要參加。
其中瑞金醫院的院長所帶領的教授團隊,秦耕必須去敬一杯酒。
另外東京大學的副校長一行人參觀昆醫,今天是告別的日子,必須去敬酒,人家來了4天,秦耕還沒見麵。
中午休息1個半小時。
3點到3點15分,參加一個追悼會,昆醫94歲的老教授趙坤是昆醫元老,和已故蔣教授,孫教授是一個時期的人,秦耕必須去慰問一下家屬。
3點半到4點會見英國劍橋大學的專家,並探討一些問題。
4點到4點20分,接見為“秦耕基金會”捐款的部分代表,並合影留念。
4點20分到30分會見海外留學歸來的昆醫學者,並合影留念。
4點30分到5點30分,召開學校領導班子會議,有3個議題要通過。
5點30分到6點,批閱重要文件,並聽取辦公室主任的匯報,並計劃明天的工作。
6點到8點,參加宴會,有5個場子要跑,其中省裏各地市領導參加的招待會,點名要秦耕出席。
另一個是科技局的慶功會,今年省裏有兩名學者的成果今天評審通過,秦耕要和評審專家會麵。
這很重要,因為秦耕是雲南科學界的老大,他不出來接見,各地的學者就沒麵子。
8點之後,秦耕還會要有點其他事,如實驗室,醫院那邊,隻能安排8點之後去處理。
8點30分,秦耕到了實驗室,又有一個成果有重大進展,有一種新藥動物試驗的數據出來了,助手的初步分析結果比較好,秦耕要親自看看。
到了實驗室,助手沒有走,他知道秦耕會來的,過去遇到這種情況,秦耕工作再忙,哪怕是到了晚上12點鍾,他也會來看一下。
今天的成果是用於咳嗽的藥物,有很強的化痰止咳的效果,比平常使用的化痰藥都強,一旦用於臨床可以大幅減少咳嗽病人,縮短咳嗽天數。
做醫生的就知道,病人咳嗽是很使醫生頭痛的,就因為臨床上沒有立竿見影的止咳藥。
所以,秦耕探索這種藥很有市場意識,用量非常大。
“動物實驗還是有一定的副作用,腹瀉的動物比較多,還有一部分動物出現便秘。”
助手對秦耕。
秦耕笑著說:“機理呀,腹瀉的原因找到了嗎?”
三個原因,主要的是藥物本身的副作用。
秦耕想了想說:“好事,是好事。這就是這個藥品的副作用,但又不是致命的。”
助手並沒有聽懂,也不敢追問,不懂沒關係,慢慢思考。
秦耕認真看數據,臉上的笑容越來越濃。
這是一個好藥,可以為秦耕家每年帶來幾十億的純利。
當然,這不是最重要的,經濟上錦上添花,秦耕並不太看重,而是臨床上又多了一件重要兵器。
秦耕沒有停留太久,轉身出了實驗室,他的秘書兼司機迅速幫秦耕開車門。
車內涼涼了,司機調好了空調。
昆明的三伏天基本上不怎麽熱,大部分人都不需要空調,更別說汽車了。
但秦耕喜歡開空調,這種習慣還是上輩子留下的。
上輩子在長沙,這濕熱天氣最傷身體了。
小車經過濱江新城,前麵街道上突然出現一大群人。
司機加快了開車速度。
看清楚了。
打群架的。
有一百七八十人,雙方手裏都是砍刀。
秦耕並沒有大驚小怪。
這段曆史是這樣的。2000年左右,打打殺殺的事太常見了。
賓利飛馳而過,有幾個小青年差點躲閃不及,最後連滾帶爬才躲過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