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抗合成酶綜合征
年代,小醫生的精彩人生 作者:分在五班的兔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603章 抗合成酶綜合征
三支藥分三天輸進去,奇跡出現了,患者肌肉蠕動消失了!
這個消息在專家中傳播。
震驚了。
幾乎所有的專家都來到病房,雖然知道這消息不會假,但還是要親眼看看。
他們看到的是,病人坐在床上,沒有肌肉抽搐,也沒有肌肉蠕動,病人表情也沒有痛苦。
有的專家還親自給病人做檢查,查看體征的變化。
醫院又安排做了肌電圖,神經傳導管試驗,意想不到的是,連這些檢查都是正常的。
不可思議!
這個消息也在京大三院傳播,驚動了院領導。
院領導特別的重視。
他們很想把這個成果留在京大三院。
就是說,他們準備和秦耕一起發表論文,把世界第一例莫旺綜合征治療成功報道出去。
這個想法沒毛病,隻要秦耕同意就可以加幾個作者進去。
當然,這種搭車的搞法,有些堅持原則的人是不恥的,不允許的。
但這是第一例啊!
太誘人了。
院長找到秦耕,表示熱烈祝賀,然後才試著問,可不可以申報成果,畢竟,下一次遇到莫旺綜合征還不知猴年馬月。
秦耕見院長出馬,馬上答應了,“可以,我們聯合申報吧。”
秦耕在近20年裏,這樣發表的論文有50多篇,各種各樣的成果數不勝數,其中,二等獎以上的成果就有34個。
對於別的專家,有一個國家級二等獎可以吃一輩子,但秦耕二等獎看都不看,沒意思。
院長聽秦耕答應了,激動不已,今後史冊上就會記錄一筆,莫旺綜合征第一例治療成功是在京大三院!
當然,也不會抹殺秦耕的功勞。
“你們醫院可以安排兩個人做參與者。”
秦耕心裏清楚得很,不安排你們醫院的人做成果參與者,你不會善罷甘休。
“要得!要得!”院長迅速安排了兩個人做作者。
他還是不好意思把自己的名字寫上去。
這件事才安排好,院長又有一個請求,有個病人需要秦耕診治,耽擱秦耕兩個小時。
秦耕意識到,這個病人一定是很重要,否則,不會由院長出麵。
“什麽病人?”
秦耕還是想問個清楚,他不能治百病,再說,太簡單的病也不治。
他不想做別人的工具。
“京城的一個大企業家的愛人患有一種罕見自身免疫係統疾病,您知道,在您的發明之前是沒有辦法的。現在我想請您去診治。”
院長補充一句:“如果您答應,這個企業家會親自來接。”
秦耕習慣性看了一下手表,點頭說:“行吧!既然是院長的好朋友,我去看一下吧。”
秦耕到此時,依然不知道對方是誰,等院長給那邊打電話報告可以來接秦耕了,他才知道,原來,這個人也是著名的民營企業家。
他的來頭不小,甚至可以說,他的資產還遠超秦耕,在國內民營企業中屬於前十名之列。
這個大佬是搞白色家電的,他的成功,上輩子的秦耕沒少用他的工廠的家電,是一個不錯的企業家。
秦耕一聽是孫總,笑了,對院長說:“他這樣成功的企業家,能夠和老婆不離不棄,憑這一點,我就應該用心幫她治療。當然,效果怎麽樣,你院長知道,不能打包票。對麽?”
院長哈哈一笑,說:“確實是這樣,不過,我對您是特別有信心的。”
秦耕笑著說:“你別給我戴高帽。”
沒多久,孫總到了。
謔!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孫總!
秦耕打量了幾眼。
國字臉,高鼻梁,大眼睛,劍眉,眼角爬滿了細密的魚尾紋,嘴唇線條堅毅,一身正裝,特別的有禮貌,很感恩地抓著秦耕的手,嘴裏連勝說:“謝謝,謝謝,您出手就有希望了。”
秦耕也客氣了幾句,然後上車。
“夫人的病是抗合成酶綜合征,這是哪裏診斷的?”秦耕問。
“國內外幾個醫院都是這樣診斷的。抗合成酶綜合征這種病,國內很少,我是在協和風濕科第一次診斷,後來,我們去了霍普金斯醫院,也是這個診斷。但是,治療就麻煩了。”
孫總介紹。
這種病是一種十分罕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主要表現為,一是肌炎。
肌炎的主要表現為對稱性的近端肌無力。即,四肢近端的肌肉如肩部、髖部肌肉無力,患者可能會出現上樓梯困難、抬手困難、從坐位站起困難等症狀,嚴重時可影響日常生活活動。另外,肌肉疼痛也較為常見,可為隱痛、酸痛或脹痛,活動後疼痛可能會加重。
第二個表現是間質性肺疾病。
患者可出現進行性加重的唿吸困難,活動後尤為明顯,伴有咳嗽,多為幹咳,少痰。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發紺等缺氧表現。肺部聽診可聞及細濕囉音,影像學檢查常顯示肺部間質改變,如磨玻璃樣陰影、網格狀陰影等。
第三個常見表現是技工手。所謂技工手就是手指掌麵和側麵皮膚出現粗糙、脫屑,類似長期從事手工勞動的工人手部皮膚改變,故稱為 “技工手”。
還可伴有手指關節的腫脹、疼痛,部分患者手指活動時可有僵硬感。約半數患者會出現此症狀。
這種病屬於罕見病,大部分醫院見都沒有見過,更別說治療了。
秦耕見過一例,那也是前世的一次會診,湘雅風濕科的病人,見過一次之後印象很深。
秦耕有一個優勢,那就是行醫時間上少有人可比,前世差不多40年,這一世也已經20多年,在臨床一線活躍60多年的人真的很少,隻有秦耕有這個條件,所以,見多識廣,用在他身上就比較恰當。
在路上,孫總似乎有些拘謹,除了談論妻子的病之外,很少談論別的事。
別看孫總事業有成,平常趾高氣揚,今天他坐在院士身邊,身段一下子就低了,平常他很是善於談吐,現在說話感覺舌頭打結,捋不清。
所以,一路上沒說幾句話。
秦耕和孫總之間沒什麽交情,他也沒有主動找話題。
到了三環附近的一片丘陵之地,這裏有不少的別墅。
車子就停在一棟不小的別墅門前。
到了。
三支藥分三天輸進去,奇跡出現了,患者肌肉蠕動消失了!
這個消息在專家中傳播。
震驚了。
幾乎所有的專家都來到病房,雖然知道這消息不會假,但還是要親眼看看。
他們看到的是,病人坐在床上,沒有肌肉抽搐,也沒有肌肉蠕動,病人表情也沒有痛苦。
有的專家還親自給病人做檢查,查看體征的變化。
醫院又安排做了肌電圖,神經傳導管試驗,意想不到的是,連這些檢查都是正常的。
不可思議!
這個消息也在京大三院傳播,驚動了院領導。
院領導特別的重視。
他們很想把這個成果留在京大三院。
就是說,他們準備和秦耕一起發表論文,把世界第一例莫旺綜合征治療成功報道出去。
這個想法沒毛病,隻要秦耕同意就可以加幾個作者進去。
當然,這種搭車的搞法,有些堅持原則的人是不恥的,不允許的。
但這是第一例啊!
太誘人了。
院長找到秦耕,表示熱烈祝賀,然後才試著問,可不可以申報成果,畢竟,下一次遇到莫旺綜合征還不知猴年馬月。
秦耕見院長出馬,馬上答應了,“可以,我們聯合申報吧。”
秦耕在近20年裏,這樣發表的論文有50多篇,各種各樣的成果數不勝數,其中,二等獎以上的成果就有34個。
對於別的專家,有一個國家級二等獎可以吃一輩子,但秦耕二等獎看都不看,沒意思。
院長聽秦耕答應了,激動不已,今後史冊上就會記錄一筆,莫旺綜合征第一例治療成功是在京大三院!
當然,也不會抹殺秦耕的功勞。
“你們醫院可以安排兩個人做參與者。”
秦耕心裏清楚得很,不安排你們醫院的人做成果參與者,你不會善罷甘休。
“要得!要得!”院長迅速安排了兩個人做作者。
他還是不好意思把自己的名字寫上去。
這件事才安排好,院長又有一個請求,有個病人需要秦耕診治,耽擱秦耕兩個小時。
秦耕意識到,這個病人一定是很重要,否則,不會由院長出麵。
“什麽病人?”
秦耕還是想問個清楚,他不能治百病,再說,太簡單的病也不治。
他不想做別人的工具。
“京城的一個大企業家的愛人患有一種罕見自身免疫係統疾病,您知道,在您的發明之前是沒有辦法的。現在我想請您去診治。”
院長補充一句:“如果您答應,這個企業家會親自來接。”
秦耕習慣性看了一下手表,點頭說:“行吧!既然是院長的好朋友,我去看一下吧。”
秦耕到此時,依然不知道對方是誰,等院長給那邊打電話報告可以來接秦耕了,他才知道,原來,這個人也是著名的民營企業家。
他的來頭不小,甚至可以說,他的資產還遠超秦耕,在國內民營企業中屬於前十名之列。
這個大佬是搞白色家電的,他的成功,上輩子的秦耕沒少用他的工廠的家電,是一個不錯的企業家。
秦耕一聽是孫總,笑了,對院長說:“他這樣成功的企業家,能夠和老婆不離不棄,憑這一點,我就應該用心幫她治療。當然,效果怎麽樣,你院長知道,不能打包票。對麽?”
院長哈哈一笑,說:“確實是這樣,不過,我對您是特別有信心的。”
秦耕笑著說:“你別給我戴高帽。”
沒多久,孫總到了。
謔!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孫總!
秦耕打量了幾眼。
國字臉,高鼻梁,大眼睛,劍眉,眼角爬滿了細密的魚尾紋,嘴唇線條堅毅,一身正裝,特別的有禮貌,很感恩地抓著秦耕的手,嘴裏連勝說:“謝謝,謝謝,您出手就有希望了。”
秦耕也客氣了幾句,然後上車。
“夫人的病是抗合成酶綜合征,這是哪裏診斷的?”秦耕問。
“國內外幾個醫院都是這樣診斷的。抗合成酶綜合征這種病,國內很少,我是在協和風濕科第一次診斷,後來,我們去了霍普金斯醫院,也是這個診斷。但是,治療就麻煩了。”
孫總介紹。
這種病是一種十分罕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主要表現為,一是肌炎。
肌炎的主要表現為對稱性的近端肌無力。即,四肢近端的肌肉如肩部、髖部肌肉無力,患者可能會出現上樓梯困難、抬手困難、從坐位站起困難等症狀,嚴重時可影響日常生活活動。另外,肌肉疼痛也較為常見,可為隱痛、酸痛或脹痛,活動後疼痛可能會加重。
第二個表現是間質性肺疾病。
患者可出現進行性加重的唿吸困難,活動後尤為明顯,伴有咳嗽,多為幹咳,少痰。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發紺等缺氧表現。肺部聽診可聞及細濕囉音,影像學檢查常顯示肺部間質改變,如磨玻璃樣陰影、網格狀陰影等。
第三個常見表現是技工手。所謂技工手就是手指掌麵和側麵皮膚出現粗糙、脫屑,類似長期從事手工勞動的工人手部皮膚改變,故稱為 “技工手”。
還可伴有手指關節的腫脹、疼痛,部分患者手指活動時可有僵硬感。約半數患者會出現此症狀。
這種病屬於罕見病,大部分醫院見都沒有見過,更別說治療了。
秦耕見過一例,那也是前世的一次會診,湘雅風濕科的病人,見過一次之後印象很深。
秦耕有一個優勢,那就是行醫時間上少有人可比,前世差不多40年,這一世也已經20多年,在臨床一線活躍60多年的人真的很少,隻有秦耕有這個條件,所以,見多識廣,用在他身上就比較恰當。
在路上,孫總似乎有些拘謹,除了談論妻子的病之外,很少談論別的事。
別看孫總事業有成,平常趾高氣揚,今天他坐在院士身邊,身段一下子就低了,平常他很是善於談吐,現在說話感覺舌頭打結,捋不清。
所以,一路上沒說幾句話。
秦耕和孫總之間沒什麽交情,他也沒有主動找話題。
到了三環附近的一片丘陵之地,這裏有不少的別墅。
車子就停在一棟不小的別墅門前。
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