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李二:謝謝你還記得我哦
大唐:父皇,我能辭職嗎 作者:吃不起肉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啥?我死了?我怎麽不知道,也妹人通知我啊?”
李明抓著頭皮,無辜地看著幽州刺史崔民幹。
崔民幹無語地看看李明,又看看他身後盔甲、旗幟、標識各異,但都同樣如狼似虎的數百騎,一時不知該說什麽。
從長安到遼東,橫穿半個大唐,走直線會途徑八位親王的勢力範圍。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李明團夥一路上都是繞道的。
等到他們終於流竄到相對安全的河北地界,從長安流傳出來的謠言已經他們先一步抵達了。
因此,當幽州父母官崔民幹如常上班時,發現單位被一支兇神惡煞的雜牌軍給包圍了,且領頭之人正是李明殿下時。
他好像見到了鬼。
各種意義上。
安頓完成分極其複雜的隨行軍,李明、楊氏和小夥伴們跟著崔民幹一起,進入了刺史衙門,共商大事。
“那個……”
崔民幹坐在主位,不自然地挪動著屁股,好像坐墊下硌著石子兒。
此刻他的書房裏,真真是高朋滿座,群星閃耀。
監國殿下本人、以及死敵的好大孫長孫延自不必說,戰神李靖更是重量級。
小賢侄不但自己篡……靠實力幾乎奪取了政權,居然還把隱退的老戰神給請了出來。
一個字,牛逼。
當然,全場最令崔民幹拘謹的不是別人,而是在一邊靜靜坐著獨自美麗的楊氏。
因為親家婆如今的身份可不一般。
她可是母儀天下的皇後。
老崔雖然未必多敬重李世民這個皇帝,但對唐朝、對封建禮教,還是積極擁護的。
大唐的皇後殿下,就這麽大大咧咧地拋頭露麵,毫不避諱外人在場。
這……合乎周禮嗎?
崔民幹都不知道眼睛該往哪裏放了。
直勾勾盯著皇後肯定不合適。
可監國也好、戰神也罷、或是奸相之後,難道盯著就合適了?
所以,他隻能把視線投向了看起來最好欺負的蘇定方。
想必這位高級片兒警一定不會介意的。
“如果自我隔絕於天下,又怎麽能稱為母儀天下呢?”
李明看出了他的顧慮,替他發表了免責聲明。
皇後都和一群精壯漢子同吃同住了,也不差你一個糟老頭。
“哦……確實……”崔民幹努力說服自己。
寒暄結束,言歸正傳。
李明皺著眉頭問崔民幹:
“不信謠不傳謠,誰在亂傳關於我死亡的謠言?到底發生了什麽?”
作為老姐李令的婆家親戚、被李世民用《氏族誌》狠狠侮辱的河北第一大地頭蛇。
隻忠於李明而不忠於李世民的崔民幹,可以算是李明的大半個自家人了。
崔民幹抿了一口茶,按捺下自己激情澎湃的小心髒,緩緩道來:
“攝政,是攝政發來的公函。
“這不是謠言,而是官方背書的,謠言。”
李明一愣:“攝政?”
“就是晉王李治。”崔民幹為剛通網的李明解釋道:
“晉王逼退了魏王,占據長安,把持了朝政
“最近他剛布告天下,說什麽魏王反亂、殿下您猝不及防為國捐軀雲雲。”
“哦哦哦~”
李明頗為玩味地揚起眉頭,不動聲色地和楊氏對視了一眼。
“殿下,最近國家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李世……那個,皇帝陛下真的不見了?”
崔民幹憂心忡忡地問道。
春江水暖鴨先知,當族胞兼中書侍郎崔仁師,率先跑路到平州、路過他的幽州府時。
他就意識到,朝廷發生大事了。
緊接著,便是各路謠言紛至遝來。
什麽魏王叛亂、晉王反正,什麽皇帝失蹤,什麽監國身殞。
一個比一個離譜。
“因為這些奇怪的傳言,幽州、乃至整個河北地區都開始不穩定了,人心浮動。”
這才是崔民幹真正憂心的地方。
李世民管他是死是活,可是當地的統治秩序如果出現崩潰,那麽對於博陵崔氏這個最大地頭蛇,顯然是更為不利的。
再壞的秩序也好過沒有秩序。
“已經有一些豪族喊出改朝換代的口號了,這樣的人還不少。
“還有一些膽大妄為之徒,甚至妄圖裂土分邦,自立為王。”
相比之下,隻反李世民而不反唐王朝的博陵崔氏,因為不夠極端而顯得格格不入。
這讓崔民幹非常苦惱。
因為政治站位中庸溫和,導致崔家對本地的控製力、以及對其他世家的號召力,正在快速流失。
“前幾日,征討薛延陀的唐軍向幽州發函,請求後勤補給。
“這本就是朝廷從各地征集來的糧草,隻是暫存在幽州的前線倉庫裏。但是……”
崔民幹不禁揉了揉發疼的腦殼:
“但是受其他豪族控製的官僚,竟百般拖延,不想發糧。
“整整八萬精兵,這後勤是能斷的麽!就不怕餓極的士兵調轉槍頭?
“我排除萬難,好說歹說,總算按額定量發了一半出去。就這,還引起了不少家族的巨大不滿。
“甚至有坊間傳言,說崔家背叛了河北,要將我等盡行誅滅。”
此言一出,滿座嘩然。
連對當地的地頭蛇都敢出重拳,這已經不是一般的暴民了。
“河北,竟已糜爛至此?”
連見多識廣的李靖也不由得睜大了眼睛。
“國之將亂,妖孽輩出啊。”
李明對河北人民的激情感到震驚。
真是人有多大膽,膽就有多大。
關中集團一亂,這些燕趙地區的慷慨悲歌之士就開始蠢蠢欲動,想為後世的安祿山、史思明打個樣了。
“唉,這也是沒辦法。”崔民幹唉聲歎氣:
“最近不知怎麽的,礦工、爐工和鐵匠都突然失了生計,連帶著坐擁礦山的豪門大族也手頭拮據起來,大家心裏都憋著火氣。”
咳咳咳!……向幽州輸出過剩鋼鐵產能的某位遼東節度使瘋狂咳嗽起來。
幽州工人怎麽會突然失業呢?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呢……
“言歸正傳。一切亂象,皆源自長安那邊的傳聞。”老崔幹咳一聲:
“所以,朝廷公文上所記載的,陛下失蹤、魏王謀反一事,究竟是真是假?”
崔民幹急切地問。
他再怎麽看李世民不爽,但幽州如果亂起來,第一個遭殃的也是他。
作為吃瓜吃到自己頭上的躺槍群眾,他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此事的真實性。
“李治放出來的傳言大約都是真的。”李明點點頭。
崔民幹肅然起敬:
“包括您不幸犧牲這一條?”
李明嘴角一抽,沒好氣地迴懟:
“沒錯!”
崔民幹大驚失色。
…………
當晚,李明一行被安置在崔宅休憩。
從長安一路風霜雨雪,他們打算先在幽州休整一段時間,再啟程開往東北。
“陋室破敗,委屈兩位殿下了。”
崔民幹很不好意思地說道。
“哪裏哪裏。”李明母子連連道謝。
這真不是客氣,地頭蛇的豪宅可比立德殿那屁大點地方舒適多了。
太極宮雖然大氣,但是並不屬於他們,尤其不屬於楊氏。
吃完晚飯,母子二人迴了臥房,便有客人來訪。
“母親!明兒!”
李令激動地撲了上來,緊緊抱住二人不撒手。
小婿崔挹也是感慨萬千,說話都結結巴巴:
“聽傳言,我們以為……你們都……”
“沒事沒事,一切都隻是山雞哥的惡趣味而已。”李明寬慰地拍拍她的背。
“山雞哥?”
“咳咳,沒事……”
一家人好不容易團聚,關起門來,也就不說兩家話了。
楊氏沉靜地問:
“李明,接下去,該怎麽辦?”
潤到遼東是既定方略,她的意思是,潤到遼東“以後”,該作何打算。
李令麵有憂色:
“真的要打全麵內戰了嗎?”
“噗……”正在角落裏乖乖煮茶的小婿崔挹差點噴出一口茶。
“晉王占據西京,魏王則在東京。
“兩人糾集的各路反王雖是烏合之眾,但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在主力抽空的大唐內部,每個藩王各自手下的軍隊都不容小覷。”
幽州媳婦李令,現在說起話來那叫一個地道:
“群龍無首,若要席卷六合掃清八荒,就非得把這些勢力全部打服不可。”
她的分析基本沒有什麽問題。
“現在情況就是這麽個情況。”楊氏接過話茬:
“李泰和李治雖然會使些手段,但他倆都太年輕了,缺乏政治曆練。
“未必有能力壓服蠢蠢欲動的各方,統合諸王。”
楊氏看著兒子的雙眼:
“你也要加入這場紛爭嗎?”
若是放在之前,楊氏和李令根本不會產生這樣的彷徨。
皇子競爭上崗,不是後宮嫩模就是下海喂魚。
上了這條一本道,就不用動腦筋了,幹就完了奧利給。
但是,李治故意傳播李明的死訊,卻給他提供了一條未曾設想的道路——
那就是順勢假死脫身。
反正燕山之北的廣大東北地區,都是他的地盤。
李明一家平安喜樂地度過一輩子,是一點問題也沒有的。
有人、有錢、有地盤,隻要他想,在關外山寨一個小朝廷、關起門來當土皇帝也不是問題。
如果在東北凍得鼻涕泡都結冰、忍不住想跑迴內地了,隱姓埋名南下過冬度假,也不是問題。
這條件,已經比李明念叨了大半輩子的什麽“貶為庶民”、“父皇我能辭職嗎”強了不止一點半點。
說得更直白一些,李治通過這波傳言攻勢,向李明開出了退出奪儲的價碼:
保伱一條命、一生富貴、以及遼東的地盤。
“這內戰如果打起來,會相當不得了吧,連河北都已經風聲鶴唳……”
崔挹嘟噥了一句,發現三人的視線都落在自己身上,立刻乖乖閉了嘴,往煎茶裏加著胡椒。
“良人說的沒錯。”李令夫唱婦隨:
“茲事體大,明兒,希望你能考慮周全。”
李明咂了咂嘴,不禁苦笑著搖頭:
“圍三闕一,這是想消磨我的鬥爭意誌麽?山雞哥啊山雞哥,這是你對我的反擊麽?”
小夥子搞起宮鬥來還挺有章法,鬥智鬥勇,還記得給人留一條後路。
在被武則天汙染黑化以前,李治還是有底線的。
而這條後路,反而讓李明舉棋不定。
造反是這樣的,走投無路時隻要積極反抗、浴血奮戰就行了,可被招安以後要考慮的就多了。
梭哈,也是一種智慧。
“李明,你的意思呢?”
楊後溫和地問:
“不論你做何決策,我們都堅定地站在你身後。”
李明抿了抿嘴,莫名想到了臨別前,李明達的那番話——
不要殺兄弟,不要殺士兵,不要殺子民……
事已至此,要急流勇退嗎?
就此,完結撒花?
李明仰著頭,略略閉了閉眼。
良久,他慢慢睜開眼,平視著自己的血肉至親。
此時的他,整個人的氣質都不一樣了。
雙眼滿是說一不二的權威,仿佛全天下都匍匐在他的腳下。
崔挹雙腿一軟,差點沒跪下去,給自己的小舅子磕一個。
李令也不由自主地挺直身板低著頭。
楊氏了然地微笑:
“看來,你已經打定了主意,其他人怎麽勸也勸不迴來了。”
李明緩緩開口:
“我這大半輩子,擔驚受怕,幸得父皇賞識,得到了服務全天下人民的機會,兢兢業業、勤懇勤政,自認沒有犯下什麽過錯。
“皇兄們自認投胎比我好,將我像野狗一樣趕出了宮,還想將我像野狗一樣殺死在路邊。
“我不喜歡。
“我不是想證明我有多了不起。我隻是要告訴天下,我失去的東西一定要拿迴來!”
李令深深地唿吸著,崔挹更是差點把頭埋進茶壺裏了,根本不敢抬頭。
楊氏輕歎一口氣,微笑著說:
“看來,你已經做出了決定。”
“是的,母親。”李明堅定地迴答:“迴遼東以後,厲兵秣馬,準備出擊。”
楊氏點點頭:“南下中原”
李明:“北伐薛延陀。”
兩人幾乎同時說出口。
楊氏一愣:
“咦?”
李明嘴角一勾,笑容逐漸擴大:
“父皇被皇兄聯合鐵勒人搶走了,我失去的爹,可不得先搶迴來麽?”
…………
是夜。
夜深人靜,崔宅燈火闌珊。
遠道而來的貴客們安然進入了夢鄉。
在圍牆之外的陰影中,數個鬼鬼祟祟的身影蠢蠢欲動。
(本章完)
李明抓著頭皮,無辜地看著幽州刺史崔民幹。
崔民幹無語地看看李明,又看看他身後盔甲、旗幟、標識各異,但都同樣如狼似虎的數百騎,一時不知該說什麽。
從長安到遼東,橫穿半個大唐,走直線會途徑八位親王的勢力範圍。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李明團夥一路上都是繞道的。
等到他們終於流竄到相對安全的河北地界,從長安流傳出來的謠言已經他們先一步抵達了。
因此,當幽州父母官崔民幹如常上班時,發現單位被一支兇神惡煞的雜牌軍給包圍了,且領頭之人正是李明殿下時。
他好像見到了鬼。
各種意義上。
安頓完成分極其複雜的隨行軍,李明、楊氏和小夥伴們跟著崔民幹一起,進入了刺史衙門,共商大事。
“那個……”
崔民幹坐在主位,不自然地挪動著屁股,好像坐墊下硌著石子兒。
此刻他的書房裏,真真是高朋滿座,群星閃耀。
監國殿下本人、以及死敵的好大孫長孫延自不必說,戰神李靖更是重量級。
小賢侄不但自己篡……靠實力幾乎奪取了政權,居然還把隱退的老戰神給請了出來。
一個字,牛逼。
當然,全場最令崔民幹拘謹的不是別人,而是在一邊靜靜坐著獨自美麗的楊氏。
因為親家婆如今的身份可不一般。
她可是母儀天下的皇後。
老崔雖然未必多敬重李世民這個皇帝,但對唐朝、對封建禮教,還是積極擁護的。
大唐的皇後殿下,就這麽大大咧咧地拋頭露麵,毫不避諱外人在場。
這……合乎周禮嗎?
崔民幹都不知道眼睛該往哪裏放了。
直勾勾盯著皇後肯定不合適。
可監國也好、戰神也罷、或是奸相之後,難道盯著就合適了?
所以,他隻能把視線投向了看起來最好欺負的蘇定方。
想必這位高級片兒警一定不會介意的。
“如果自我隔絕於天下,又怎麽能稱為母儀天下呢?”
李明看出了他的顧慮,替他發表了免責聲明。
皇後都和一群精壯漢子同吃同住了,也不差你一個糟老頭。
“哦……確實……”崔民幹努力說服自己。
寒暄結束,言歸正傳。
李明皺著眉頭問崔民幹:
“不信謠不傳謠,誰在亂傳關於我死亡的謠言?到底發生了什麽?”
作為老姐李令的婆家親戚、被李世民用《氏族誌》狠狠侮辱的河北第一大地頭蛇。
隻忠於李明而不忠於李世民的崔民幹,可以算是李明的大半個自家人了。
崔民幹抿了一口茶,按捺下自己激情澎湃的小心髒,緩緩道來:
“攝政,是攝政發來的公函。
“這不是謠言,而是官方背書的,謠言。”
李明一愣:“攝政?”
“就是晉王李治。”崔民幹為剛通網的李明解釋道:
“晉王逼退了魏王,占據長安,把持了朝政
“最近他剛布告天下,說什麽魏王反亂、殿下您猝不及防為國捐軀雲雲。”
“哦哦哦~”
李明頗為玩味地揚起眉頭,不動聲色地和楊氏對視了一眼。
“殿下,最近國家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李世……那個,皇帝陛下真的不見了?”
崔民幹憂心忡忡地問道。
春江水暖鴨先知,當族胞兼中書侍郎崔仁師,率先跑路到平州、路過他的幽州府時。
他就意識到,朝廷發生大事了。
緊接著,便是各路謠言紛至遝來。
什麽魏王叛亂、晉王反正,什麽皇帝失蹤,什麽監國身殞。
一個比一個離譜。
“因為這些奇怪的傳言,幽州、乃至整個河北地區都開始不穩定了,人心浮動。”
這才是崔民幹真正憂心的地方。
李世民管他是死是活,可是當地的統治秩序如果出現崩潰,那麽對於博陵崔氏這個最大地頭蛇,顯然是更為不利的。
再壞的秩序也好過沒有秩序。
“已經有一些豪族喊出改朝換代的口號了,這樣的人還不少。
“還有一些膽大妄為之徒,甚至妄圖裂土分邦,自立為王。”
相比之下,隻反李世民而不反唐王朝的博陵崔氏,因為不夠極端而顯得格格不入。
這讓崔民幹非常苦惱。
因為政治站位中庸溫和,導致崔家對本地的控製力、以及對其他世家的號召力,正在快速流失。
“前幾日,征討薛延陀的唐軍向幽州發函,請求後勤補給。
“這本就是朝廷從各地征集來的糧草,隻是暫存在幽州的前線倉庫裏。但是……”
崔民幹不禁揉了揉發疼的腦殼:
“但是受其他豪族控製的官僚,竟百般拖延,不想發糧。
“整整八萬精兵,這後勤是能斷的麽!就不怕餓極的士兵調轉槍頭?
“我排除萬難,好說歹說,總算按額定量發了一半出去。就這,還引起了不少家族的巨大不滿。
“甚至有坊間傳言,說崔家背叛了河北,要將我等盡行誅滅。”
此言一出,滿座嘩然。
連對當地的地頭蛇都敢出重拳,這已經不是一般的暴民了。
“河北,竟已糜爛至此?”
連見多識廣的李靖也不由得睜大了眼睛。
“國之將亂,妖孽輩出啊。”
李明對河北人民的激情感到震驚。
真是人有多大膽,膽就有多大。
關中集團一亂,這些燕趙地區的慷慨悲歌之士就開始蠢蠢欲動,想為後世的安祿山、史思明打個樣了。
“唉,這也是沒辦法。”崔民幹唉聲歎氣:
“最近不知怎麽的,礦工、爐工和鐵匠都突然失了生計,連帶著坐擁礦山的豪門大族也手頭拮據起來,大家心裏都憋著火氣。”
咳咳咳!……向幽州輸出過剩鋼鐵產能的某位遼東節度使瘋狂咳嗽起來。
幽州工人怎麽會突然失業呢?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呢……
“言歸正傳。一切亂象,皆源自長安那邊的傳聞。”老崔幹咳一聲:
“所以,朝廷公文上所記載的,陛下失蹤、魏王謀反一事,究竟是真是假?”
崔民幹急切地問。
他再怎麽看李世民不爽,但幽州如果亂起來,第一個遭殃的也是他。
作為吃瓜吃到自己頭上的躺槍群眾,他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此事的真實性。
“李治放出來的傳言大約都是真的。”李明點點頭。
崔民幹肅然起敬:
“包括您不幸犧牲這一條?”
李明嘴角一抽,沒好氣地迴懟:
“沒錯!”
崔民幹大驚失色。
…………
當晚,李明一行被安置在崔宅休憩。
從長安一路風霜雨雪,他們打算先在幽州休整一段時間,再啟程開往東北。
“陋室破敗,委屈兩位殿下了。”
崔民幹很不好意思地說道。
“哪裏哪裏。”李明母子連連道謝。
這真不是客氣,地頭蛇的豪宅可比立德殿那屁大點地方舒適多了。
太極宮雖然大氣,但是並不屬於他們,尤其不屬於楊氏。
吃完晚飯,母子二人迴了臥房,便有客人來訪。
“母親!明兒!”
李令激動地撲了上來,緊緊抱住二人不撒手。
小婿崔挹也是感慨萬千,說話都結結巴巴:
“聽傳言,我們以為……你們都……”
“沒事沒事,一切都隻是山雞哥的惡趣味而已。”李明寬慰地拍拍她的背。
“山雞哥?”
“咳咳,沒事……”
一家人好不容易團聚,關起門來,也就不說兩家話了。
楊氏沉靜地問:
“李明,接下去,該怎麽辦?”
潤到遼東是既定方略,她的意思是,潤到遼東“以後”,該作何打算。
李令麵有憂色:
“真的要打全麵內戰了嗎?”
“噗……”正在角落裏乖乖煮茶的小婿崔挹差點噴出一口茶。
“晉王占據西京,魏王則在東京。
“兩人糾集的各路反王雖是烏合之眾,但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在主力抽空的大唐內部,每個藩王各自手下的軍隊都不容小覷。”
幽州媳婦李令,現在說起話來那叫一個地道:
“群龍無首,若要席卷六合掃清八荒,就非得把這些勢力全部打服不可。”
她的分析基本沒有什麽問題。
“現在情況就是這麽個情況。”楊氏接過話茬:
“李泰和李治雖然會使些手段,但他倆都太年輕了,缺乏政治曆練。
“未必有能力壓服蠢蠢欲動的各方,統合諸王。”
楊氏看著兒子的雙眼:
“你也要加入這場紛爭嗎?”
若是放在之前,楊氏和李令根本不會產生這樣的彷徨。
皇子競爭上崗,不是後宮嫩模就是下海喂魚。
上了這條一本道,就不用動腦筋了,幹就完了奧利給。
但是,李治故意傳播李明的死訊,卻給他提供了一條未曾設想的道路——
那就是順勢假死脫身。
反正燕山之北的廣大東北地區,都是他的地盤。
李明一家平安喜樂地度過一輩子,是一點問題也沒有的。
有人、有錢、有地盤,隻要他想,在關外山寨一個小朝廷、關起門來當土皇帝也不是問題。
如果在東北凍得鼻涕泡都結冰、忍不住想跑迴內地了,隱姓埋名南下過冬度假,也不是問題。
這條件,已經比李明念叨了大半輩子的什麽“貶為庶民”、“父皇我能辭職嗎”強了不止一點半點。
說得更直白一些,李治通過這波傳言攻勢,向李明開出了退出奪儲的價碼:
保伱一條命、一生富貴、以及遼東的地盤。
“這內戰如果打起來,會相當不得了吧,連河北都已經風聲鶴唳……”
崔挹嘟噥了一句,發現三人的視線都落在自己身上,立刻乖乖閉了嘴,往煎茶裏加著胡椒。
“良人說的沒錯。”李令夫唱婦隨:
“茲事體大,明兒,希望你能考慮周全。”
李明咂了咂嘴,不禁苦笑著搖頭:
“圍三闕一,這是想消磨我的鬥爭意誌麽?山雞哥啊山雞哥,這是你對我的反擊麽?”
小夥子搞起宮鬥來還挺有章法,鬥智鬥勇,還記得給人留一條後路。
在被武則天汙染黑化以前,李治還是有底線的。
而這條後路,反而讓李明舉棋不定。
造反是這樣的,走投無路時隻要積極反抗、浴血奮戰就行了,可被招安以後要考慮的就多了。
梭哈,也是一種智慧。
“李明,你的意思呢?”
楊後溫和地問:
“不論你做何決策,我們都堅定地站在你身後。”
李明抿了抿嘴,莫名想到了臨別前,李明達的那番話——
不要殺兄弟,不要殺士兵,不要殺子民……
事已至此,要急流勇退嗎?
就此,完結撒花?
李明仰著頭,略略閉了閉眼。
良久,他慢慢睜開眼,平視著自己的血肉至親。
此時的他,整個人的氣質都不一樣了。
雙眼滿是說一不二的權威,仿佛全天下都匍匐在他的腳下。
崔挹雙腿一軟,差點沒跪下去,給自己的小舅子磕一個。
李令也不由自主地挺直身板低著頭。
楊氏了然地微笑:
“看來,你已經打定了主意,其他人怎麽勸也勸不迴來了。”
李明緩緩開口:
“我這大半輩子,擔驚受怕,幸得父皇賞識,得到了服務全天下人民的機會,兢兢業業、勤懇勤政,自認沒有犯下什麽過錯。
“皇兄們自認投胎比我好,將我像野狗一樣趕出了宮,還想將我像野狗一樣殺死在路邊。
“我不喜歡。
“我不是想證明我有多了不起。我隻是要告訴天下,我失去的東西一定要拿迴來!”
李令深深地唿吸著,崔挹更是差點把頭埋進茶壺裏了,根本不敢抬頭。
楊氏輕歎一口氣,微笑著說:
“看來,你已經做出了決定。”
“是的,母親。”李明堅定地迴答:“迴遼東以後,厲兵秣馬,準備出擊。”
楊氏點點頭:“南下中原”
李明:“北伐薛延陀。”
兩人幾乎同時說出口。
楊氏一愣:
“咦?”
李明嘴角一勾,笑容逐漸擴大:
“父皇被皇兄聯合鐵勒人搶走了,我失去的爹,可不得先搶迴來麽?”
…………
是夜。
夜深人靜,崔宅燈火闌珊。
遠道而來的貴客們安然進入了夢鄉。
在圍牆之外的陰影中,數個鬼鬼祟祟的身影蠢蠢欲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