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貸款 小額借貸 線上貸款 汽車貸款 手機貸 瘋正妹 橘子影城 古蹟交流社 東森新聞手機板 東森新聞 港書館 super娛樂城 23win 金鈦城娛樂城 信用版娛樂城 贏家娛樂城 WG娛樂城

    打破僵局的第一聲炮響,來自長安。


    李治攜朝廷正朔之勢,用一紙政令率先打破平衡。


    政令內容一如既往的四平八穩,讓人挑不出一點毛病,同時又直打李泰的七寸,殺傷力極強——


    以朝廷攝政之名,調集全國諸都督、藩王的軍隊,北上勤王,救援李世民。


    這是他第一天大朝會就定下的既定政策,既占據絕對的道德製高點,又對李泰最仰賴的軍事後盾來了個釜底抽薪。


    隻要能從李泰陣營勾來一兩個都督倒戈,那都是賺的。


    就算那些庶皇子死心塌地,就要跟李泰,那他們也失去了大義和民心,同時背上了弑君和內戰兩口巨鍋。


    師出無名,隻要拖到持久戰,李泰必敗。


    …………


    “啊?我們兵勢明明比李治強,老四你慫什麽,為什麽不直接打進長安,奪了鳥位?


    “哎一路行軍過來熱煞我也,扇快些!”


    洛陽魏王府上,齊王李祐一身戎裝,大馬金刀地坐在席位上,大秋天的還在那喝著涼茶,催促侍女替他扇風。


    李泰感受著漏過來的絲絲寒風,肥厚的額頭跳了跳,耐心地聽著來客大放厥詞。


    和這個腦子裏都長滿肌肉的二愣子說什麽“師出有名”,什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去天上”之類的道理,都是在浪費時間和口水。


    要不是李祐這麽愣,也不至於第一個響應李泰,帶著軍隊大老遠從齊州一路飛奔到洛陽。


    老四李泰和老五李祐這對前後腳的兄弟,py交易的曆史由來已久。


    具體交易內容是,李泰出嘴,李祐出力——


    李泰隻需動動嘴皮子,吹捧李祐幾句。


    比如五子乃是千年一遇的英雄豪傑、若生在隋末亂世,當如項羽劉備、夫差苻堅一般,建立一番大功業雲雲。


    李祐就稀裏糊塗地替他幹髒活,火中取栗了不知多少次。


    這也導致,從李孝恭案、雄黃弑君案、九成宮案……一直到與張亮勾結的遼東謠言案。


    每次李泰陰謀都有他。


    而這次,一聽能造老子反,李祐立刻欣然響應。


    建功立業、奪得天下還是其次。


    李祐的主要動機,就是單純的“造老子反”。


    因為去年秋狩之時,他被一腳踢給了死鬼李元吉當繼子,導致他對親爹李世民很有意見。


    隻要能讓老李遭殃,讓李祐幹什麽都行。


    “其他人怎麽還沒來?紀王李慎的封地離這兒也不遠啊,不是比我齊州近多了?他人呢?”


    李祐繼續大大咧咧地扯著嗓門說道。


    考慮到李治坐擁“朝廷”這個最硬的資源,李泰自知打持久戰不是這個九弟的對手。


    所以,他打算要利用好自己目前最大的優勢——


    也就是,他(通過其他七位藩王)所間接控製的軍隊比李治多——


    在洛陽集結所有部隊,給李治來個一波流帶走。


    不給對方利用朝廷的文官係統,動員全國力量、發育起來的機會。


    這番軍事冒險的可行性不但有,而且還很大。


    因為洛陽離長安並不遙遠,趁凜冬未至,還能依賴大河(也就是黃河)向西運輸。


    隻要集結八王之力,咬咬牙努把力,(李泰自認為)還是能趁李治立足威武,快速突破函穀關和潼關兩道東關屏障,叩響京師大門的。


    隻是,奈何又“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了。


    除了二愣子李祐之外,其他六位庶出的兄弟都在放他鴿子,連一個廚子都還沒到洛陽。


    有說在路上被耽擱的,有說後勤不利還窩在都督府的,還有說部隊都沒征召齊全、大部分兵員還散落在各個折衝府的。


    不管是真是假,反正都有理由的。


    更有甚者,如吳王李恪,直接給李泰的急信來了個“已讀不迴”。


    李祐對於六位兄弟放鴿子的行為,倒是沒有多想。


    天真無邪的老五覺得,其他人行軍遲緩反而愈發凸顯自己英勇無匹,簡直是天生的帥才。


    當然,五子不行,但四子的政治嗅覺還是很可以的。


    李泰並沒有那麽天真,他意識到,李治發起的政治攻勢,確實極大地動搖了自己一方本就不怎麽穩固的團結。


    畢竟其他六兄弟又沒有參與李泰的陰謀。


    他們被李泰搖來,一是因為四哥給他們開的價碼確實不錯。


    愛財的給錢,愛文的給古玩,愛當官的給要職,愛土地的轉封膏腴之地。


    投其所好,各取所需。


    二來,他們六人一開始也相信了李泰的說辭。


    準備團結在四哥周圍清君側,拳打亂臣李明、腳踢賊子李治。


    既能贏得政治利益,又能留下“忠君愛國、撥亂反正”的美名。


    名利雙收,豈不美哉。


    然而,李治提出的船新版本傳言,讓其他六位兄弟對李泰的動機產生了懷疑。


    他們怕自己被倒轉乾坤,從雙贏變成雙輸,所以決定先觀望一陣。


    更有甚者,如“已讀不迴”的吳王李恪之流,說不定已經在暗中和李治一方接洽、隨時準備棄明投暗了。


    “他們不來就你來,這不顯得齊王你治軍有方麽?”李泰半笑不笑地說。


    李祐自然是沒有聽出其中的嘲諷,還很得意洋洋地請戰:


    “不必等他們,李治那小崽子懂什麽行軍打仗?


    “隻需我動動手指,齊州軍便能殺穿潼關,攻入長安。


    “老九太囂張了,看我把他從皇位上拽下來,把他皇冠拽掉,必須打他臉。”


    在他印象裏,李治還是那個畏畏縮縮、娘們兒唧唧、懦弱無能的小朋友。


    哦喲喲,伱好牛逼……李泰意味深長地看看李祐肩膀上頂著的空空腦袋,三心二意地附和一句:


    “還得是五郎。”


    “所以,老四。”李祐從位子上起身,走到李泰身邊,毫不顧忌地拍拍他肩膀:


    “我既然能立下大功,這天下,也理應分我一半吧?”


    這貨雖然不聰明,但他也很壞啊。


    李泰眉頭一揚,旋即嘴角一勾:


    “可以,沒問題。


    “五弟,以你接下來的作用,別說天下,天上也可以交給你來管啊。”


    李祐沒聽懂裏麵的意思,眼前一亮:


    “真的?”


    “真的。”李泰也拍拍他的肩膀。


    …………


    深夜。


    潼關,火把通明。


    這道關隘北靠黃河渡口,南依群山,扼守著長安與洛陽之間的驛道要衝,乃是關中的東大門。


    也就是說,如果李泰等八位反王要進攻長安,潼關是必經之地。


    夜深人靜,但值夜的守軍一點也不敢偷懶,全神貫注地緊盯著東邊的方向。


    騙上級可以,別把自己給騙了,等敵人的箭頭飛到腦袋上都不知道。


    秋風拂過,空氣中仿佛帶著馬蹄聲和車轍聲。


    守軍一個激靈,豎起耳朵靜聽。


    不是半夢半醒的幻覺,確實有馬蹄聲從東邊傳來!


    守軍頓時警惕起來,正要報告,卻發現了蹊蹺。


    馬蹄聲稀稀拉拉的,並不像是大部隊來夜襲。


    更像是匆匆趕路的行人。


    可是大半夜的,有哪個不長眼的行人,敢擅闖軍事重地呢?


    衛兵睜大了雙眼,努力地窺探著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


    一個輪廓慢慢步入了火把的光線範圍之內。


    是一輛華貴的馬車,有且僅有一輛。


    “是誰!”守衛居高臨下地大喝。


    沒想到,那車夫還挺硬氣:


    “大膽!對親王殿下也敢無禮!”


    這副蠻橫的態度,加上這一眼就很不一般的馬車,讓守衛心裏也泛起了嘀咕。


    “請下車,接受檢查。”


    他的態度明顯軟了下來。


    車夫懶得和他計較,掏出一封金光燦燦的通關文牒。


    大頭兵顯然不認識長親王樣子,這封文牒才是辨別身份的本體。


    他的態度立刻恭敬起來,也不敢讓裏麵的貴人下車驗明正身什麽的了,麻溜地打開大門,恭送這輛華麗的馬車進關,向西奔往長安的方向。


    …………


    數日後。


    繼中書侍郎岑文本像條狗一樣被自殺以後,洛陽方麵傳來了第二則大新聞:


    齊王李祐,反了!


    作為李泰反帝反封建集團的馬前卒,他突然連夜逃離李泰控製下的洛陽,向京師長安的方向出奔——


    不過因為李祐反的是李泰,向李治、以及位於京師的朝廷歸降。


    所以也不能簡單地說他“反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應該算是“正了”。


    李祐是最早響應李泰起兵的藩王,沒有之一。


    所以他和李泰反目成仇的消息,無疑給當今搖搖欲墜的國內局勢又踹上了一腳。


    很快,齊王這次反亂的具體細節就沿著馳道,傳遍了中原地區各主要州縣——


    李祐到了洛陽後,聽見了李治深入揭批李泰反帝反封建陰謀的傳言。


    他頓時大為震動,幡然醒悟,連軍隊也管不上了,立刻連夜驅車,從洛陽又直奔長安。


    人還沒到長安,消息已經傳遍大江南北了。


    以至於當李祐的車駕,終於姍姍來遲,抵達長安城門下時。


    城門衛如臨大敵,齊整滿員地候著,監門衛大將軍親臨第一線。


    李祐叛逃抵京的消息,差不多是和他本人一起到的長安。


    然而,李治得知此事以後,卻對此事態度冷淡。


    一位舉足輕重的親王來投,深諳孝悌之道的李治卻並沒有抓住這上好的機會,演一出“赤腳迎許”的戲碼,再掀起一波輿論戰的新高潮。


    而是覺得,此事有蹊蹺。


    “真的是齊王?以五哥好遊獵的莽撞脾性,可以從齊州騎馬一刻不停地跑到長安,但絕不會坐馬車過來。”


    在尚武的大唐,不論男女都以騎馬為榮,隻有老態龍鍾的老骨頭和某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魏王才不得不坐車。


    李祐經過潼關時坐著車,這事就經不起推敲。


    所以,不但他自己不演兄友弟恭那一套老掉牙的把戲,還禁止朝內的其他人去迎接,全程冷處理。


    長安城門下。


    “殿下,煩請您下車,驗明正身。”大將軍禮貌而冷淡地命令。


    車夫立刻咋咋唿唿起來:


    “哎哎哎!殿下威儀,豈容爾等褻觀?”


    將軍沒慣著他,直接從懷中扯出一份敕令:


    “這是朝廷的命令,攝政殿下親口交代的。”


    本地的朝廷太沒有禮貌了……車夫嘟噥著讓開了。


    監門衛的一把手低頭行至車前,單膝跪地:


    “齊王殿下,請。”


    沒有動靜。


    大將軍看看車夫。


    車夫也是完全在狀況外,納悶地搖搖頭:


    “我親眼看見齊王殿下上車的,全程都沒下車。”


    大將軍眉頭一皺,便站起了身,走到車窗邊,輕輕一敲:


    “殿下,失禮了。”


    接著,便掀開車門。


    齊王正歪斜地坐在車椅上,腦袋耷拉在一邊,眼睛圓睜,嘴邊鮮血淋漓,已經沒有了生息。


    …………


    幾乎就在齊王被發現死在長安城門外的同一天,齊王的死訊就傳遍了大江南北。


    傳言的版本也是越來越邪乎,故事發生地點從長安門外變成了太極宮內。


    然後一個很合乎邏輯的謠言就應運而生了——


    李祐,是被李治所毒殺的!


    李治號召諸王進京共商大事是假,借機鏟除諸王是真;調兵遣將援救陛下是假,篡奪皇位是真!


    眾所周知,在沒有大唐電信的大唐,通信是有很高的延遲的。


    然而,關於李祐之死的傳言,卻硬是在短時間內傳出長安,傳遍中原各州縣。


    尤其是其他六位藩王都督所在的州縣。


    隻消隱去李祐的真實死亡日期,這則謠言就立刻變得有鼻子有眼,讓人不得不信了。


    然後,又過了幾天。


    六王的軍隊,就齊齊整整地出現在了洛陽市郊,接受魏王李泰的檢閱了。


    至於李祐的齊州軍,則更是名正言順地直接歸入李泰統轄。


    李泰坐在戰車上,視察著他忠臣的士兵,六位與他同父異母的庶出兄弟騎著馬,亦步亦趨地緊隨其後。


    “你們能來,我很高興。”


    李泰樂嗬樂嗬地說。


    原本與李治暗通款曲的吳王李恪,此時跟車跟得最緊,聽見李泰在和他說話,立刻羞愧地低了頭,咬牙切齒道:


    “沒想到,九弟竟如此狠辣,能下這毒手害死他的哥哥……”


    他有一種劫後餘生的感覺。


    要不是李祐這個行動力超強的倒黴蛋替他蹚了雷,不明不白死在太極宮裏的,可能就是他了……


    六位藩王,原本還在李泰與李治之間觀望投機。


    在李祐以身入局之後,就不再騎牆了。


    踏馬的,先甭管跟著李泰幹靠不靠譜,跟著李治那是妥妥的要命啊!


    沒想到李治那貨平時看著人模狗樣,居然一直在憋個大的啊!


    “唉……萬萬沒想到,九弟竟猶如杜鵑附體,殘暴無情比秦二世胡亥不遑多讓,真是……唉。”


    李泰痛心疾首,嘴角的笑意幾乎掩藏不住。


    “兄弟鬩牆,固然讓人躊躇。


    “但晉王篡奪公器,殘殺父兄,人神共憤。若他執掌朝政,則大唐將如暴秦暴隋,天下危矣!”


    李泰如雁行在前,環顧身邊的六位庶兄弟,揮動著手裏的扇子向西:


    “萬幸,吾得諸位兄弟,有如劉玄德得臥龍鳳雛,光複長安有望,克複關中有望,平定天下有望!


    “西征!”


    …………


    貞觀十五年,入冬。


    雙方之間脆弱的和平,被徹底撕毀。


    李治所統領的朝廷軍,與李泰為首的七藩王聯軍,在舊函穀關爆發了第一次正麵衝突。


    從那時起,一場席卷大唐腹地的內戰,正式拉開帷幕。


    史稱,第二次八王之亂。


    …………


    此時此刻,大唐的東北角。


    幽州與平州的交界處。


    一支風塵仆仆的騎兵隊伍從南方奔馳而來,揚起一路沙塵。


    這支隊伍的規模相當龐大,人員構成也相當複雜。


    有人高馬大的禁軍、全盔全甲的屯衛,也有隻穿半身甲、略顯吊兒郎當的武侯,以及盔甲五花八門的私兵。


    雖然製服標識各異,但這些軍人的隊形非常嚴整,宛如一體。


    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主帥。


    這個主帥不需要任何頭銜,光他的姓名就足夠聲震華夏,止胡人小兒夜啼——


    李靖。


    替他打下手的副將,大名同樣將在未來光芒四射——


    蘇定方。


    這些軍人,將李明一家、以及博陵崔氏崔民幹的家眷,安安全全地包在隊伍正中。


    “累死了……”


    李明坐在長孫延前麵,揉著屁股,麵有倦色。


    從長安到遼東,這一路三、四千裏,把李明顛得大屁股都快裂了。


    他本想在幽州半個老家修整修整,換輛舒服點的馬車。


    沒想到,幽州老鄉也搞事,害得他倉皇出逃,又坐在馬背上顛了好幾天。


    “別急明哥,馬上就到了。看,前麵就是平州地界!”長孫延寬慰道,指著前方。


    李明生無可戀地點點頭,無精打采地“哦”了一聲,沒力氣發出別的聲音。


    就像馬拉鬆一樣,這最後一百米是最難熬的。


    但是,當他終於抬起了沉重的腦袋,順著長孫延手指的方向,往前方那麽一眺望時。


    他頓時疑惑地皺起了眉毛。


    他看向楊氏、李令,以及其他幾人,都從對方眼中看出了同款疑問。


    “這尼瑪,你們給我幹哪兒來了?這兒還是遼東嗎?


    “這兒還是大唐嗎?!”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父皇,我能辭職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不起肉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不起肉肉並收藏大唐:父皇,我能辭職嗎最新章節

xxfse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