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李世民:中套路了吧
大唐:父皇,我能辭職嗎 作者:吃不起肉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承乾覺得太上皇老爹在誆他,而且他有證據。
李明那邊已經在大河之北、以及泰山之東擺開陣型了。
傻子都知道,中原將會是主戰場。
然而,根據李世民的“大計”,全國的主要戰力、甚至包括相當一部分“八王之亂”中原本部署在中原前線的軍隊,都被抽調去了揚州!
現在登陸不登了,中原空虛的防守也不補位,就讓大批軍隊窩在揚州港大眼瞪小眼,這是做甚?
開門揖盜嗎?
難道寄希望於李明腦抽,不打中原和關中,而是從齊魯之地南下徐州揚州嗎?
如果是過去,那父皇此舉一定有他的道理。
但是現在,李承乾覺得自己有必要提醒一下腦子有時不大靈清的老父親:
“父親,中原既是富庶之地,又是關中的門戶。中原守衛空虛,如果敵方趁虛而入,那就直叩潼關了。”
李世民耷拉著的右眼瞥了瞥他,左側的嘴角勾了勾,但右半邊沒有動,給人一種皮笑肉不笑的感覺:
“我知道。”
這讓李承乾心裏更沒有底了:
“那中原的守備豈不是空虛了?偽明如果打過來,我們將丟失大片膏腴之地。”
李世民的笑意愈濃:
“我也知道。”
李承乾幾乎要抓狂了:
“那怎麽還不去馳援中原?”
“現在馳援有什麽用?”李世民肩膀聳了聳:
“大部隊從揚州調迴中原戰場,光行軍就要數日,休整、駐防、形成戰鬥力還需要數日,前後至少要十天時間。
“而在這十天之內,大明隨時都可能發起全麵進攻。
“現在把兵調迴去,和揚湯止沸有什麽區別?”
李承乾的腦子宕機了一會兒,徹底繃不住了:
“可把兵調去揚州那鬼地方的不正是父親您嗎?!”
現在說什麽風涼話?!
李世民的笑容漸漸擴大:
“是的。”
李承乾倒吸一口氣,低聲道:
“兒臣隻是有猜測,還望父皇澄清——
“您真的想讓兒臣送掉大唐江山,將天下拱手讓給十四郎?”
語氣十分認真,連用詞都變得正式了。
不過這個問題倒是讓李世民愣住了,呆立了半晌,頓時笑得前仰後合:
“哈哈哈!大郎啊大郎,你原來一直都是這麽認為的嗎?”
他笑得非常厲害,一直笑到頭疼,才緩過一口氣來。
“當然不是!我是太上皇,天下的歸屬再也與我無關?”
說得很是超脫,完全是退休老幹部做派。
然而他的雙眼燃燒著熊熊烈火。
仿佛一頭獅王,在領地被另一頭年輕雄獅挑戰時,所激起的最純粹的勝負欲。
真龍的氣勢,令天子也難以直視。
“那……”李承乾說話的氣焰一下子被壓了下去,有些委屈兮兮地問:
“那,接下去該怎麽辦?
“父親您說李明馬上就要在正麵發起全麵進攻,這是真的嗎?
“如果是真的,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李世民慢慢在臥榻上躺了下去,懶洋洋地說:
“把軍權給我,我有妙計,可讓困局迎刃而解。”
李承乾控製著嘴角不要抽搐,耐著性子問:
“父親,是什麽妙計?”
“唿嚕,唿嚕……”迴答他的隻有老父親粗重的鼾聲。
李承乾:“……父親,您其實在裝睡對吧?”
“唿嚕,唿嚕……”李世民在臥榻上翻了個身,把後背對著他。
李大郎忽然意識到,自己大約似乎是中計了。
以支援新羅為借口、把大部隊調往揚州,這本身其實是一個騙局。
是老李看穿了大兒子並不甘心徹底轉移兵權,而故意打的一個死結。
這個結隻有老李能解。
要麽把兵權乖乖交給父親,要麽,把天下乖乖交給弟弟。
該說,真不愧是大唐開國皇帝麽,連中風了都不忘玩弄這麽一手……
李承乾克製著心中黑暗的衝動,不輕不響地說:
“我的一切都是父親給的,再還給父親有何不可呢?您大可不必用心機。”
李世民沒有迴答,但唿嚕聲也停了,就這麽背對著大兒子。
兩邊沉默許久,就在李承乾以為父親真的睡著了的時候。
李世民平淡地問道:
“是什麽讓我們父子變得互相猜疑,是權力嗎?”
是嗎……李承乾姑且在心裏打一個問號。
“權力如同柴米油鹽醬醋茶,你知道嗎承乾?”李世民幽幽道。
“是什麽意思?十分重要?”李承乾耐下性子,試著跟上老父親的思路。
李世民躺著搖搖頭:
“意思是,我有人無,人有我無——
“包括父子之間。”
李承乾神情一肅。
“所以皇帝和太子的關係,曆來難處。”李世民直言不諱:
“身為兒子,自然是希望父親長壽。但作為太子,晚登基一日便少掌一日的權、而要多擔驚受怕一日。
“而皇帝,自然也知道太子的這點小心思,因為皇帝自己也是這麽過來的。”
李承乾覺得話題的走向有些不妙,心中的黑暗有些蠢蠢欲動。
“父親,兒臣絕無此意!”他此地無銀三百兩地表白道。
李世民卻也沒有接著這個話題聊下去,而是唐突地轉變了話題:
“我口述讓人寫給你的《帝範》,你看了嗎?”
這和今天的話題有半文錢關係嗎,父皇是不是意識模糊了……
李承乾心裏嘀咕,嘴上還是迴答了標準答案:
“父皇的巨著字字珠璣,蘊含深厚的治國道理。兒臣日夜研讀,深受啟發……”
李世民揮了揮手,打斷了兒子的客套話。
“那本破書是寫給史家的,廢話太多,閑著無聊可以翻翻。
“我今天要教給你的,是幾句心裏話。”
李承乾眉頭一挑:
“父親說的是帝王心術嗎?”
“不是那等膚淺的東西。”李世民直截了當地否認:
“法家的那套理論,不過是工具而已。別舍本逐末,將工具當成了目標。”
李承乾的眉毛又很快緊皺起來:
“恕兒臣愚鈍,沒聽明白。”
“外儒內法,你知道的吧?”李世民問。
李承乾點點頭:“這個兒臣是知道的,從漢朝以來便是如此。”
以仁德規訓天下,以帝王心術駕馭臣下,這是曆朝曆代合格統治者都會的基本功。
“這是庸君所為,你不要去學。”李世民卻對這條近乎真理的皇帝“同行實踐”唱起了反調。
李承乾越發不明白父親的意思。
老父親的思維是越發跳脫了。
如果說,從給李明“放空門”到想收迴兵權,這其中還有些邏輯關係的話。
那後麵這一番關於父子猜忌、關於權力和治國的討論,就完全脫離了正題。
這有助於李承乾、有助於大唐社稷脫離迫在眉睫的危機嗎?現在是聊空天的時間嗎?
“父親,您到底想說什麽?我已經願意將軍權交給您了,為什麽您似乎仍然不滿意呢?”
他忍不住問道。
李世民仿佛完全沒有聽見兒子的問題,自顧自地繼續說道:
“其實真正的治國,不是外儒內法。
“而是外法內儒。”
“父親,您沒有迴答我的……”李承乾正要感到不耐煩,卻不由得一愣:
“外法內儒?這是何意?”
儒和法以這種順序排列,還真是稀奇。
儒家的仁德天然具有道德優勢,誰聽誰喜歡,自然是要放在“外麵”收買人心的。
而法家的權術就太功利了,說出去不好聽,應該藏在“內裏”。
但你把這順序倒過來,把光鮮亮麗的偽裝藏在裏麵、把赤果果的權術擺在外麵,這是出於什麽樣的動機?
這不是本末倒置了嗎?
“外法內儒的意思就是,你利用法家權術所鞏固的權力,最終是為了你能夠施行儒家仁政服務的。”
李世民緩緩道:
“而不是像法家那樣,為了權力本身而爭權奪利。
“這種純粹癡迷於權力本身的蠢人,和耽於食欲、色欲的禽獸有何區別?買櫝還珠而已。”
李承乾無法完全理解老李的意思,覺得對方所述說的,還是儒家那套老掉牙的“仁政”。
他也不打算糾結於“施政哲學”這類宏觀敘事,他隻關心更迫在眉睫的實際問題:
“父親,這和您要重奪兵權、反擊李明有任何關係嗎?”
唉……李世民背對著繼承自己帝國的嫡長子,無聲地歎了口氣,感慨道:
“知我者,惟李明而已。”
李承乾的眉毛簡直能夾死蒼蠅了。
李世民完全無視大兒子的不悅,繼續道:
“我說的不是孔夫子所倡導的仁政,而是以法家為外的仁政。
“也就是說,為了達成天下大治,一國之君應該動用法家的手段——
“也就是,不擇手段。”
李承乾有些半懂不懂:“父親,你是說……”
“我是個多愁善感之人,老友離世總是帶給我很多痛苦。”李世民好像又換了一個話題,但隨即話鋒一轉。
“然而,在玄武門親手殺死兩個兄弟一事,我至今都不後悔。”
這和李建成、李元吉有什麽關係……哦?
李承乾感覺自己好像能漸漸追上老父親略顯支離破碎的邏輯。
“父親,您的意思是……
“為了您能夠當政稱帝,施行您心目中的仁政,您當時……必須殺死隱太子和巢剌王?”
李世民毫不猶豫地表示讚同:
“任何明君在我當時的位置上,都應該做出相同的選擇。
“否則,他就不是一位合格的君主。”
李承乾愣了一愣,驟然唿吸急促起來。
他感覺自己好像聽明白了老父親這一番話的用意。
從軍權、權力、皇帝和太子的根本矛盾,到所謂“外法內儒”,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玄武門之變……
這一切都指向了一個事實——
“父親的意思是,他是我權力路上的絆腳石?隻要他一日不死,大唐的軍隊就一日不會服從於我?
“他難道是想讓我……殺了他?”
李承乾對自己的認知感到震驚。
“不,這怎麽可能……
“可他為什麽又要提李建成和李元吉那檔子事呢?”
就在他冥思苦想而不得其解的時候,耳畔響起了甜膩而熟悉的女聲:
“太子殿下真是太心善了,都如此地步了,還在猶豫要不要動手?”
對於突然響起的聲音,李承乾一點也沒有感到驚訝,很自然地搭話道:
“可是,媚娘……如今這大軍壓境、門戶洞開的局麵,要是父皇,單憑我和李治也收拾不了吧?”
他轉過頭去。
武媚娘就站在他身邊,好像一直都在那兒,嘴角掛著邪魅的微笑。
“可是,太子殿下。如果這個天下不是您的,那就算最後擋住了李明的進攻,對您來說又有什麽意義呢?”
李承乾沉默不語。
武媚娘的笑容更為陰沉:
“別忘了那個男人對你所做過的一切。”
李承乾的眼睛閃過一道厲光,堅定地點頭:
“你說得對,媚娘。”
“媚娘?”李世民一愣:
“好熟悉的名字,是我聽錯了麽?”
武媚娘的幻影已經倏然消失,長孫皇後的梳妝間裏,隻有皇帝和太上皇兩人而已。
“什麽媚娘?父親您在說什麽?”李承乾很嫻熟地裝著傻。
李世民口齒含糊地嘟噥著:
“我也是越來越糊塗了,想起了過去一些不太開心的迴憶……
“你還有事麽?”
“孩兒告退。”李承乾十分幹脆地離開了房間。
作為當今天子,作為全天下權力最大的人。
他有一萬種辦法,讓一位中了風的、宛如風燭殘年的老人,在宮裏死得無聲無息。
不需要他親自動手。
…………
兗州,泰山以西的人口大州,大唐與“偽明”的邊境城市。
雖然這裏接近前線,雙方軍隊劍拔弩張。
然而民間的交流不但沒有停止,反而還在穩步增長。
大明商人從隔壁的沂州、齊州出發,頻繁往來於兗州和轄內各縣之間,買賣貨物,賺得不亦樂乎。
兗州的貨幣也很雜,大明的紙幣在民間是可以直接通用的,而大唐的開元通寶,大明商人也是收的。
這些“外匯”雖然不能在大明國內通用,但是可以向無處不在的大明銀行申請兌換紙幣。
大明的官府將這些銅板收集起來,既可以作為“外匯儲備”和外國進行直接交易,也可以作為貨幣戰爭的彈藥,對大唐和其他銅本位的附庸國重拳出擊。
不過,大明商人一般不喜歡將這些沉重而遭賊的貨幣原封不動地運迴國。
他們更願意在大唐內部就地消化,采購其他物資運迴大明,再賺上一筆。
“你這臭外地的來我兗州要飯來了?不交保護費,也敢在這兒做生意?”
兗州本地的幾個混混,將一個大明來的商人暴打了一頓,搶走了他的錢財貨物,將他一腳踢出了城門,圍上去就又是一頓拳打腳踢。
“爺爺們我錯了我錯了!”
商人抱頭認慫,總算把這些混混給哄走了。
確定他們走遠以後,商人才從地上爬起來,咽不下這口氣,咬牙切齒道:
“媽的這群強盜,我要報官!”
他要進城,卻被衛兵攔住:
“你的通關文牒呢?”
商人感到很無厘頭:
“放在包裏被那群賊人搶了,你剛才都看見了啊!”
“我看見了甚麽!莫要瞎說。”衛兵不耐煩地揮了揮手:
“我隻認文牒,沒有文牒一律不準入城!”
“你?!……”商人意識到,自己被兗州人設局針對了。
隨著兩地緊張局勢加劇,大唐官方對大明商人的態度越來越惡劣了。
現在則更是演都不演,明擺著就是要整他們。
“還有天理嗎!還有王法嗎!”商人在門口生氣地大罵。
衛兵揮了揮手裏的槍杆子恐嚇道:
“再擾亂秩序,就把你下獄!”
商人憤恨地跑了。
但他當然也沒有認虧。
“你們給老子等著!唐人不給我評理,我去找能給我評理的地方!”
就像小孩兒在外麵受欺負找家長,商人迴到齊州,第一時間就是向官府訴苦。
“對麵的大唐欺人太甚!老爺要為我做主啊!”
齊州都督侯君集認真地聽取了百姓的心聲,大手一揮:
“放心,我替你討迴公道。
“攻陷兗州後,準你劫掠三日。”
“咦?”
商人疑惑地眨了眨眼睛。
怎麽每個字都認識,合在一起就聽不懂了?
…………
當天下午。
大明齊州都督府的軍隊傾巢而出,直撲兗州城。
而兗州的守備空虛,而且不知為什麽,抵抗意誌幾乎為零。
在侯君集祭出拿手的“城市化”,在兗州城下擺開了好幾排投石車以後。
守軍毫不猶豫地打開後門,全軍撤退了。
幾乎沒有流血,就把兗州城完整地交到了大明的手裏。
“咦?!”
看著自家軍隊邁著整齊的步伐踏入城內,那位商人不知該說什麽。
是……是因為我嗎?
倒……倒也不必如此大費周章……
(本章完)
李明那邊已經在大河之北、以及泰山之東擺開陣型了。
傻子都知道,中原將會是主戰場。
然而,根據李世民的“大計”,全國的主要戰力、甚至包括相當一部分“八王之亂”中原本部署在中原前線的軍隊,都被抽調去了揚州!
現在登陸不登了,中原空虛的防守也不補位,就讓大批軍隊窩在揚州港大眼瞪小眼,這是做甚?
開門揖盜嗎?
難道寄希望於李明腦抽,不打中原和關中,而是從齊魯之地南下徐州揚州嗎?
如果是過去,那父皇此舉一定有他的道理。
但是現在,李承乾覺得自己有必要提醒一下腦子有時不大靈清的老父親:
“父親,中原既是富庶之地,又是關中的門戶。中原守衛空虛,如果敵方趁虛而入,那就直叩潼關了。”
李世民耷拉著的右眼瞥了瞥他,左側的嘴角勾了勾,但右半邊沒有動,給人一種皮笑肉不笑的感覺:
“我知道。”
這讓李承乾心裏更沒有底了:
“那中原的守備豈不是空虛了?偽明如果打過來,我們將丟失大片膏腴之地。”
李世民的笑意愈濃:
“我也知道。”
李承乾幾乎要抓狂了:
“那怎麽還不去馳援中原?”
“現在馳援有什麽用?”李世民肩膀聳了聳:
“大部隊從揚州調迴中原戰場,光行軍就要數日,休整、駐防、形成戰鬥力還需要數日,前後至少要十天時間。
“而在這十天之內,大明隨時都可能發起全麵進攻。
“現在把兵調迴去,和揚湯止沸有什麽區別?”
李承乾的腦子宕機了一會兒,徹底繃不住了:
“可把兵調去揚州那鬼地方的不正是父親您嗎?!”
現在說什麽風涼話?!
李世民的笑容漸漸擴大:
“是的。”
李承乾倒吸一口氣,低聲道:
“兒臣隻是有猜測,還望父皇澄清——
“您真的想讓兒臣送掉大唐江山,將天下拱手讓給十四郎?”
語氣十分認真,連用詞都變得正式了。
不過這個問題倒是讓李世民愣住了,呆立了半晌,頓時笑得前仰後合:
“哈哈哈!大郎啊大郎,你原來一直都是這麽認為的嗎?”
他笑得非常厲害,一直笑到頭疼,才緩過一口氣來。
“當然不是!我是太上皇,天下的歸屬再也與我無關?”
說得很是超脫,完全是退休老幹部做派。
然而他的雙眼燃燒著熊熊烈火。
仿佛一頭獅王,在領地被另一頭年輕雄獅挑戰時,所激起的最純粹的勝負欲。
真龍的氣勢,令天子也難以直視。
“那……”李承乾說話的氣焰一下子被壓了下去,有些委屈兮兮地問:
“那,接下去該怎麽辦?
“父親您說李明馬上就要在正麵發起全麵進攻,這是真的嗎?
“如果是真的,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李世民慢慢在臥榻上躺了下去,懶洋洋地說:
“把軍權給我,我有妙計,可讓困局迎刃而解。”
李承乾控製著嘴角不要抽搐,耐著性子問:
“父親,是什麽妙計?”
“唿嚕,唿嚕……”迴答他的隻有老父親粗重的鼾聲。
李承乾:“……父親,您其實在裝睡對吧?”
“唿嚕,唿嚕……”李世民在臥榻上翻了個身,把後背對著他。
李大郎忽然意識到,自己大約似乎是中計了。
以支援新羅為借口、把大部隊調往揚州,這本身其實是一個騙局。
是老李看穿了大兒子並不甘心徹底轉移兵權,而故意打的一個死結。
這個結隻有老李能解。
要麽把兵權乖乖交給父親,要麽,把天下乖乖交給弟弟。
該說,真不愧是大唐開國皇帝麽,連中風了都不忘玩弄這麽一手……
李承乾克製著心中黑暗的衝動,不輕不響地說:
“我的一切都是父親給的,再還給父親有何不可呢?您大可不必用心機。”
李世民沒有迴答,但唿嚕聲也停了,就這麽背對著大兒子。
兩邊沉默許久,就在李承乾以為父親真的睡著了的時候。
李世民平淡地問道:
“是什麽讓我們父子變得互相猜疑,是權力嗎?”
是嗎……李承乾姑且在心裏打一個問號。
“權力如同柴米油鹽醬醋茶,你知道嗎承乾?”李世民幽幽道。
“是什麽意思?十分重要?”李承乾耐下性子,試著跟上老父親的思路。
李世民躺著搖搖頭:
“意思是,我有人無,人有我無——
“包括父子之間。”
李承乾神情一肅。
“所以皇帝和太子的關係,曆來難處。”李世民直言不諱:
“身為兒子,自然是希望父親長壽。但作為太子,晚登基一日便少掌一日的權、而要多擔驚受怕一日。
“而皇帝,自然也知道太子的這點小心思,因為皇帝自己也是這麽過來的。”
李承乾覺得話題的走向有些不妙,心中的黑暗有些蠢蠢欲動。
“父親,兒臣絕無此意!”他此地無銀三百兩地表白道。
李世民卻也沒有接著這個話題聊下去,而是唐突地轉變了話題:
“我口述讓人寫給你的《帝範》,你看了嗎?”
這和今天的話題有半文錢關係嗎,父皇是不是意識模糊了……
李承乾心裏嘀咕,嘴上還是迴答了標準答案:
“父皇的巨著字字珠璣,蘊含深厚的治國道理。兒臣日夜研讀,深受啟發……”
李世民揮了揮手,打斷了兒子的客套話。
“那本破書是寫給史家的,廢話太多,閑著無聊可以翻翻。
“我今天要教給你的,是幾句心裏話。”
李承乾眉頭一挑:
“父親說的是帝王心術嗎?”
“不是那等膚淺的東西。”李世民直截了當地否認:
“法家的那套理論,不過是工具而已。別舍本逐末,將工具當成了目標。”
李承乾的眉毛又很快緊皺起來:
“恕兒臣愚鈍,沒聽明白。”
“外儒內法,你知道的吧?”李世民問。
李承乾點點頭:“這個兒臣是知道的,從漢朝以來便是如此。”
以仁德規訓天下,以帝王心術駕馭臣下,這是曆朝曆代合格統治者都會的基本功。
“這是庸君所為,你不要去學。”李世民卻對這條近乎真理的皇帝“同行實踐”唱起了反調。
李承乾越發不明白父親的意思。
老父親的思維是越發跳脫了。
如果說,從給李明“放空門”到想收迴兵權,這其中還有些邏輯關係的話。
那後麵這一番關於父子猜忌、關於權力和治國的討論,就完全脫離了正題。
這有助於李承乾、有助於大唐社稷脫離迫在眉睫的危機嗎?現在是聊空天的時間嗎?
“父親,您到底想說什麽?我已經願意將軍權交給您了,為什麽您似乎仍然不滿意呢?”
他忍不住問道。
李世民仿佛完全沒有聽見兒子的問題,自顧自地繼續說道:
“其實真正的治國,不是外儒內法。
“而是外法內儒。”
“父親,您沒有迴答我的……”李承乾正要感到不耐煩,卻不由得一愣:
“外法內儒?這是何意?”
儒和法以這種順序排列,還真是稀奇。
儒家的仁德天然具有道德優勢,誰聽誰喜歡,自然是要放在“外麵”收買人心的。
而法家的權術就太功利了,說出去不好聽,應該藏在“內裏”。
但你把這順序倒過來,把光鮮亮麗的偽裝藏在裏麵、把赤果果的權術擺在外麵,這是出於什麽樣的動機?
這不是本末倒置了嗎?
“外法內儒的意思就是,你利用法家權術所鞏固的權力,最終是為了你能夠施行儒家仁政服務的。”
李世民緩緩道:
“而不是像法家那樣,為了權力本身而爭權奪利。
“這種純粹癡迷於權力本身的蠢人,和耽於食欲、色欲的禽獸有何區別?買櫝還珠而已。”
李承乾無法完全理解老李的意思,覺得對方所述說的,還是儒家那套老掉牙的“仁政”。
他也不打算糾結於“施政哲學”這類宏觀敘事,他隻關心更迫在眉睫的實際問題:
“父親,這和您要重奪兵權、反擊李明有任何關係嗎?”
唉……李世民背對著繼承自己帝國的嫡長子,無聲地歎了口氣,感慨道:
“知我者,惟李明而已。”
李承乾的眉毛簡直能夾死蒼蠅了。
李世民完全無視大兒子的不悅,繼續道:
“我說的不是孔夫子所倡導的仁政,而是以法家為外的仁政。
“也就是說,為了達成天下大治,一國之君應該動用法家的手段——
“也就是,不擇手段。”
李承乾有些半懂不懂:“父親,你是說……”
“我是個多愁善感之人,老友離世總是帶給我很多痛苦。”李世民好像又換了一個話題,但隨即話鋒一轉。
“然而,在玄武門親手殺死兩個兄弟一事,我至今都不後悔。”
這和李建成、李元吉有什麽關係……哦?
李承乾感覺自己好像能漸漸追上老父親略顯支離破碎的邏輯。
“父親,您的意思是……
“為了您能夠當政稱帝,施行您心目中的仁政,您當時……必須殺死隱太子和巢剌王?”
李世民毫不猶豫地表示讚同:
“任何明君在我當時的位置上,都應該做出相同的選擇。
“否則,他就不是一位合格的君主。”
李承乾愣了一愣,驟然唿吸急促起來。
他感覺自己好像聽明白了老父親這一番話的用意。
從軍權、權力、皇帝和太子的根本矛盾,到所謂“外法內儒”,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玄武門之變……
這一切都指向了一個事實——
“父親的意思是,他是我權力路上的絆腳石?隻要他一日不死,大唐的軍隊就一日不會服從於我?
“他難道是想讓我……殺了他?”
李承乾對自己的認知感到震驚。
“不,這怎麽可能……
“可他為什麽又要提李建成和李元吉那檔子事呢?”
就在他冥思苦想而不得其解的時候,耳畔響起了甜膩而熟悉的女聲:
“太子殿下真是太心善了,都如此地步了,還在猶豫要不要動手?”
對於突然響起的聲音,李承乾一點也沒有感到驚訝,很自然地搭話道:
“可是,媚娘……如今這大軍壓境、門戶洞開的局麵,要是父皇,單憑我和李治也收拾不了吧?”
他轉過頭去。
武媚娘就站在他身邊,好像一直都在那兒,嘴角掛著邪魅的微笑。
“可是,太子殿下。如果這個天下不是您的,那就算最後擋住了李明的進攻,對您來說又有什麽意義呢?”
李承乾沉默不語。
武媚娘的笑容更為陰沉:
“別忘了那個男人對你所做過的一切。”
李承乾的眼睛閃過一道厲光,堅定地點頭:
“你說得對,媚娘。”
“媚娘?”李世民一愣:
“好熟悉的名字,是我聽錯了麽?”
武媚娘的幻影已經倏然消失,長孫皇後的梳妝間裏,隻有皇帝和太上皇兩人而已。
“什麽媚娘?父親您在說什麽?”李承乾很嫻熟地裝著傻。
李世民口齒含糊地嘟噥著:
“我也是越來越糊塗了,想起了過去一些不太開心的迴憶……
“你還有事麽?”
“孩兒告退。”李承乾十分幹脆地離開了房間。
作為當今天子,作為全天下權力最大的人。
他有一萬種辦法,讓一位中了風的、宛如風燭殘年的老人,在宮裏死得無聲無息。
不需要他親自動手。
…………
兗州,泰山以西的人口大州,大唐與“偽明”的邊境城市。
雖然這裏接近前線,雙方軍隊劍拔弩張。
然而民間的交流不但沒有停止,反而還在穩步增長。
大明商人從隔壁的沂州、齊州出發,頻繁往來於兗州和轄內各縣之間,買賣貨物,賺得不亦樂乎。
兗州的貨幣也很雜,大明的紙幣在民間是可以直接通用的,而大唐的開元通寶,大明商人也是收的。
這些“外匯”雖然不能在大明國內通用,但是可以向無處不在的大明銀行申請兌換紙幣。
大明的官府將這些銅板收集起來,既可以作為“外匯儲備”和外國進行直接交易,也可以作為貨幣戰爭的彈藥,對大唐和其他銅本位的附庸國重拳出擊。
不過,大明商人一般不喜歡將這些沉重而遭賊的貨幣原封不動地運迴國。
他們更願意在大唐內部就地消化,采購其他物資運迴大明,再賺上一筆。
“你這臭外地的來我兗州要飯來了?不交保護費,也敢在這兒做生意?”
兗州本地的幾個混混,將一個大明來的商人暴打了一頓,搶走了他的錢財貨物,將他一腳踢出了城門,圍上去就又是一頓拳打腳踢。
“爺爺們我錯了我錯了!”
商人抱頭認慫,總算把這些混混給哄走了。
確定他們走遠以後,商人才從地上爬起來,咽不下這口氣,咬牙切齒道:
“媽的這群強盜,我要報官!”
他要進城,卻被衛兵攔住:
“你的通關文牒呢?”
商人感到很無厘頭:
“放在包裏被那群賊人搶了,你剛才都看見了啊!”
“我看見了甚麽!莫要瞎說。”衛兵不耐煩地揮了揮手:
“我隻認文牒,沒有文牒一律不準入城!”
“你?!……”商人意識到,自己被兗州人設局針對了。
隨著兩地緊張局勢加劇,大唐官方對大明商人的態度越來越惡劣了。
現在則更是演都不演,明擺著就是要整他們。
“還有天理嗎!還有王法嗎!”商人在門口生氣地大罵。
衛兵揮了揮手裏的槍杆子恐嚇道:
“再擾亂秩序,就把你下獄!”
商人憤恨地跑了。
但他當然也沒有認虧。
“你們給老子等著!唐人不給我評理,我去找能給我評理的地方!”
就像小孩兒在外麵受欺負找家長,商人迴到齊州,第一時間就是向官府訴苦。
“對麵的大唐欺人太甚!老爺要為我做主啊!”
齊州都督侯君集認真地聽取了百姓的心聲,大手一揮:
“放心,我替你討迴公道。
“攻陷兗州後,準你劫掠三日。”
“咦?”
商人疑惑地眨了眨眼睛。
怎麽每個字都認識,合在一起就聽不懂了?
…………
當天下午。
大明齊州都督府的軍隊傾巢而出,直撲兗州城。
而兗州的守備空虛,而且不知為什麽,抵抗意誌幾乎為零。
在侯君集祭出拿手的“城市化”,在兗州城下擺開了好幾排投石車以後。
守軍毫不猶豫地打開後門,全軍撤退了。
幾乎沒有流血,就把兗州城完整地交到了大明的手裏。
“咦?!”
看著自家軍隊邁著整齊的步伐踏入城內,那位商人不知該說什麽。
是……是因為我嗎?
倒……倒也不必如此大費周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