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深藏功與名的李二陛下
大唐:父皇,我能辭職嗎 作者:吃不起肉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請三思啊!”
平州行在,李明的書房裏。
長孫無忌正在苦苦勸諫李明陛下,試圖說服他的這位好大外甥收迴荒唐的成命——
也就是采納李靖的第三種方案,一退到底,迴到齊州,吐出這場戰爭中所獲得的一切土地。
那就是,黃河南岸的中原富庶之地,讓大明能徹底壓過大唐的關鍵。
明明都已經識破對方的戰略了,為什麽還要這麽思想滑坡?
“中原是唐國的重要經濟命脈,隻要能占住,時間一長,敵人不攻自潰。
“現如今敵方的戰略已經被破解,六萬唐軍主力的方位已經被確定,且時刻處於監視之下,沒有奇襲的土壤。
“陛下為何仍然執意要收迴兵鋒,放棄前期攢下的所有優勢,迴撤至齊州一線?”
長孫無忌的聲音幾乎帶著央求的意味。
他不是在質疑英明神武的大明皇帝。
他隻是非常不解。
齊州一線,基本也就是戰前的邊界線。
打了老半天,明明已經上高堵泉水了,為什麽卻突然要縮迴一塔?
這位半路出家的國舅可太希望李明贏了,比其他從始至終的十四奸黨骨幹成員都要積極。
正因為他是半路出家的,在半道上跳下了大唐這輛車,上了大明這條賊船。
如果大明這條船拋錨了,那豈不是顯得他很呆?
長孫無忌可是先叛李承乾,又叛大唐的三家姓奴,自覺曆史評價已經好不了一點了。
如果最後仍然是大唐獲勝,李承乾吃雞。
那長孫無忌也別擔憂什麽曆史評價了,他自己很快就要變成曆史了。
比自己拋掉的股票猛漲還要恐怖的,莫過於這支被始亂終棄的股票還會找上門來找他報仇。
長孫無忌捫心自問,李世民、李承乾二聖就算再怎麽寬宏大量,想必也肯定容不得他這個首鼠兩端的二五仔了吧。
所以,為自己計,長孫無忌比其他的十四奸黨更沒有選擇,他必須盡自己的一切努力,徹徹底底地把大唐摁死,把李明扶上位。
這就讓他的心態難免受到影響,變得躁動不安。
“長孫公,你冷靜些罷。陛下做此決定,自然有他的道理。”
房玄齡淡定地飲了杯茶,不失時機地戳一戳老對頭。
在收獲對方一個白眼以後,老房嘴角微微一勾,轉而又問李明:
“那請問陛下,您是還有什麽顧慮麽?還望為我等解惑一二。”
李明的目光仍然停留在地圖上,吩咐兩人:
“替我把牆上的地圖取下來。”
巨大的地圖像地毯一樣鋪在地上,李明趴在上麵,用筆在鄭州以西的位置畫了一個圈。
“李世績的隊伍在這裏,一共六萬,皆是大唐的最精銳部隊。”
接著,他又在洛州畫了一個圈。
“這裏是東都的駐軍,由李大亮率領。唐軍用這些不入流的軍隊,拖住了李靖的隊伍。
“然後再往西,是程知節的崤山古道守備部隊,把守著函穀關和潼關。再然後是阿史那社爾統領的京城北衙禁軍屯營……”
李明把唐軍的布置圖一個一個圈在地圖上。
這些珍貴的軍事情報,都是尉遲循毓、來俊臣、狄仁傑和執失步真的諜報機構,花費了巨大精力和智慧,冒著生命危險收集來的。
“這基本囊括了目前唐軍陣營的所有將領和主要軍事力量,十分詳盡。”
房玄齡欽佩地點點頭道:
“可是陛下,從布防圖上看,唐軍呈現出了明顯的防守態勢,對前線威脅最大的力量,也就是李世績的六萬精銳。
“您憑這些就做出了全麵撤軍的決定,是否有些過於謹慎了?”
“對麵看起來並沒有什麽威脅,陛下如果要謹慎起見,可以稍稍後撤,讓出一兩個州即可。
“何必把吃進去的一下子都吐出來呢!”長孫無忌焦躁地摩挲著下巴。
現在兩個老成持重的老頭成了激進派,而敢愛敢恨的童年皇帝卻成了不折不扣的保守派。
這情況讓他倆始料未及,紛紛表示陛下為何要喪權辱國。
李明搖搖頭:
“威脅不在看得見的敵人,而在看不見的敵人。”
“看不見的敵人?”老房和長孫麵麵相覷。
“這裏。”李明指了指“明占區”以南的幾個州縣。
因為兵力有限,要同時兼顧進攻、防守和維穩所需的人力和補給,所以明軍不可能占領整個中原,把有限的人力像灑芝麻一樣灑出去。
他們占領的,是沿黃河南岸的那一條走廊。區塊最核心,土地最肥沃,跨河補給也最簡單。
而至於南邊那幾個不靠黃河的中原州縣,比如宋州、許州、陳州等地,明軍就沒有餘力染指了。
一是集中兵力,二是那些州縣分布有淮水的支流,進攻起來比較困難。
明軍不染指也就罷了。
然而在戰場態勢圖上,唐軍的蹤影卻也沒有出現在那裏。
“這很古怪。按理說我軍占領了黃河沿岸,那敵方應該立刻補強這三州的防線才是。
“可是根據我們的情報,唐軍卻將主力放置在鄭州以西,南部中原至淮水一線的州縣防務全部放空。
“這是為什麽?”
李明的問題,房玄齡和長孫無忌迴答不出來。
“確實……有蹊蹺。”房玄齡撫摸著胡須,斜了一眼長孫無忌。
“國舅,你怎麽看?”
長孫無忌臉色沉凝,不發一語。
李明用小拳頭捶了捶這幾個地方:
“我懷疑,並不是唐軍沒有在此大規模部署兵力。而是那些兵力都藏了起來,沒有暴露蹤跡。
“看看,唐軍一方,還有哪一位能領兵打仗的指揮官沒有浮出水麵,被我們的細作探子觀察到?”
“嘶……”兩位曾經的大唐巔峰文臣在腦子裏過著一個又一個名字,和態勢圖上的姓名一個個做著比對。
“是我的父皇,李世民。”
李明的語氣前所未有的嚴肅。
“他的位置還沒有暴露。他在哪兒,他指揮的是什麽軍團,處於什麽方位?我們一概不知。”
房玄齡立刻反駁道:
“有沒有一種可能,太上皇陛下年事已高,所以選擇留在京中運籌帷幄,而不是禦駕親征親臨前線?”
李明幹脆利落地搖頭:
“我父皇逢戰必身先士卒,他不會龜縮在後方的。”
在原本的世界線上,李二同誌也差不多是在這幾年裏選擇了親征高句麗。
連大老遠的高句麗,他都不辭萬裏地蹦躂過去。
這離關中近在咫尺、又交通方便的中原古戰場,他沒有道理不幫幫場子。
長孫無忌的臉色越來越難看,但他還是不情不願地點下了頭:
“是的,陛下說得有理。太上皇……不是閑得住的人。”
作為李二陛下的大舅哥,長孫無忌對那位大老爺的性格多少也算是有些了解的。
陛下的外在表現或許和好大兒李明有所不同,但是內核是極其相似的——
都對自己的文治武功有著極強的信心。
而戰爭,又是綜合檢驗文治武功的絕佳時機。
當這兩位極其自信的君主,生在同一個時代,又分屬兩個對立的陣營。
那麽如果不直接來一場麵對麵的較量,檢驗檢驗兒子的真正成色,李世民就不是李世民了。
“所以,我認為。”
李明在從齊州到鄭州這一線的南方,畫了一個大圈。
“我的那位不務正業、退休已經沒事幹隻想打仗的父皇,此刻大概領著另一支部隊,在這一帶轉悠,伺機尋找戰機。
“這一帶的防衛目前由薛仁貴負責。以小薛的實力和他手下的軍隊素質,未必是我父皇的對手。”
這也不是李明替自己的老爹吹牛逼。
薛仁貴雖然是少年英才,但離千年不世出的“斌”帝李世民,恐怕還是略有億點差距的。
對於這個結論,房玄齡和長孫無忌也表示同意。
“如果薛仁貴戰敗,他的防區失守……”
這個念頭,讓兩位老臣臉色驟變。
南岸諸州失守,意味著明軍主力被四麵包圍,意味著戰場被壓縮在狹小的鄭州,意味著包圍圈裏的共計二十餘萬人,全都得依靠橫渡黃河的水運才能吃上飯!
公元七世紀的敦刻爾克大撤退啊這是!
“唐軍水師就集中在洛州至鄭州一線,港口河渡就那麽幾個,他們一定會阻撓糧草運輸和人員後撤的。”
李明聲音低沉。
“一旦東撤齊州的走廊被斷,後勤不暢,圍困的時間一長,會發生什麽,不需要我向二位再多解釋什麽了吧?”
“我軍主力被全殲……”長孫無忌麵色蒼白地喃喃道。
“所以,我堅持要將部隊收迴到齊州。”李明敲黑板道。
“齊魯之地不似中原,有泰山為倚仗,有縱貫南北的河流隔斷,易守難攻。
“而且戰線短,我軍在那裏經營的時間也更長。
“在李靖的統一指揮下,頂住我父皇的攻勢並不困難。”
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點點頭,紛紛表示陛下英明。
李明陛下的講解非常詳盡而合理,而兩位老頭也不再是愣頭青了,道理說通以後,也能戒驕戒躁。
現在的主要任務,不是一口氣滅掉大唐。
而是先穩住自己,別被大唐給一口氣滅掉。
“齊魯之地不能丟,要好好鞏固,作為將來我們繼續南下的橋頭堡。
“要迅速向那裏輸送鋼鐵、木料、糧草、盔甲、馬匹等輜重物資,將那裏打造成讓人望而卻步的堡壘。”
李明下達著命令。
但願迴撤得足夠及時……他在心裏默念。
…………
“鄭州以東補給不暢?”
侯君集得報,蹭地蹦了起來,忍不住破口大罵:
“薛仁貴那廝幹什麽吃的?!”
背靠大河,一片平地,地處富庶的中原,居然還特麽能讓士兵餓肚子?
那家夥會不會打仗?
“那小子寫信過來是什麽意思,要和我們搶吃的?”
薛萬徹看熱鬧不嫌事大地湊了過來。
李道宗比他倆更冷靜一些,問:
“他是不是遭遇了敵襲?”
“有是有,不過……”侯君集滿臉都是嫌棄,展開了薛仁貴寄來的戰報:
“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仗,一場遭遇戰頂多有幾十上百號人參與。
“就這樣,薛仁貴被人斷了補給。”
李道宗皺起了眉頭。
“不管是薛仁貴是技不如人還是怎麽的,他保證的是我們與齊州之間的通路。
“他遇到了麻煩,我們得支援他。”
“切。”薛萬徹毫不掩飾鄙夷:
“明明是讓他過來支援我們的,結果還得我們分兵去支援他?
“李世績萬一打過來怎麽辦?”
侯君集糾正道:
“萬徹,江夏王說的是對的。
“怎麽處理小薛是後話,當務之急是……”
“當務之急是保存我們自身的安危。”
李靖打斷了他們,在三人組驚訝的目光中,背著手踱步走進了他們的營帳。
現在的李靖日漸消瘦,簡直都脫相了,臉龐棱角分明,充滿了硬朗的線條。
完全不像之前那個胖萌胖萌的小老頭了。
“羊尿泡”被繁重的大軍指揮給拖得徹底癟氣了。
“薛仁貴被處處掣肘,又處處找不到敵人的蹤跡,這不是他的問題。”
李靖看著三名還在狀況外的手下,自顧自繼續說道:
“他這次碰到的敵手,換你們你們也麻爪。”
三人愣了一會,侯君集最先表示不服:
“大總管,您這是什麽意思?”
“唉……意思是,我們應該火速撤離鄭州了,即刻點兵。”李靖歎了口氣。
三人大為困惑不解。
“撤?撤去哪裏?”
李靖:“齊州!”
這下三人徹底不會了。
“大總管這是為何?”
“因為我們就要被太上皇包餃子了!薛仁貴的防區一旦失守,我們就無路可逃……”
話音未落,傳令來報。
“大總管,李世績軍有異動!”
…………
鄭州以東的汴州城,薛仁貴的主營帳之所在。
一大清早,他的部隊遭受了敵人的又一次主動進攻。
“又來?”
薛仁貴以為這又是和以往一樣的騷擾,雖然很是惱火,但並沒有很放在心上。
他已經開始有些脫敏了,每天被騷擾好幾次,換誰都得麻。
不過他還是保持著足夠的警惕性,親自奔赴前線戰場。
然後他便發現,這次的敵軍和以往的小股部隊騷擾明顯不同。
(本章完)
平州行在,李明的書房裏。
長孫無忌正在苦苦勸諫李明陛下,試圖說服他的這位好大外甥收迴荒唐的成命——
也就是采納李靖的第三種方案,一退到底,迴到齊州,吐出這場戰爭中所獲得的一切土地。
那就是,黃河南岸的中原富庶之地,讓大明能徹底壓過大唐的關鍵。
明明都已經識破對方的戰略了,為什麽還要這麽思想滑坡?
“中原是唐國的重要經濟命脈,隻要能占住,時間一長,敵人不攻自潰。
“現如今敵方的戰略已經被破解,六萬唐軍主力的方位已經被確定,且時刻處於監視之下,沒有奇襲的土壤。
“陛下為何仍然執意要收迴兵鋒,放棄前期攢下的所有優勢,迴撤至齊州一線?”
長孫無忌的聲音幾乎帶著央求的意味。
他不是在質疑英明神武的大明皇帝。
他隻是非常不解。
齊州一線,基本也就是戰前的邊界線。
打了老半天,明明已經上高堵泉水了,為什麽卻突然要縮迴一塔?
這位半路出家的國舅可太希望李明贏了,比其他從始至終的十四奸黨骨幹成員都要積極。
正因為他是半路出家的,在半道上跳下了大唐這輛車,上了大明這條賊船。
如果大明這條船拋錨了,那豈不是顯得他很呆?
長孫無忌可是先叛李承乾,又叛大唐的三家姓奴,自覺曆史評價已經好不了一點了。
如果最後仍然是大唐獲勝,李承乾吃雞。
那長孫無忌也別擔憂什麽曆史評價了,他自己很快就要變成曆史了。
比自己拋掉的股票猛漲還要恐怖的,莫過於這支被始亂終棄的股票還會找上門來找他報仇。
長孫無忌捫心自問,李世民、李承乾二聖就算再怎麽寬宏大量,想必也肯定容不得他這個首鼠兩端的二五仔了吧。
所以,為自己計,長孫無忌比其他的十四奸黨更沒有選擇,他必須盡自己的一切努力,徹徹底底地把大唐摁死,把李明扶上位。
這就讓他的心態難免受到影響,變得躁動不安。
“長孫公,你冷靜些罷。陛下做此決定,自然有他的道理。”
房玄齡淡定地飲了杯茶,不失時機地戳一戳老對頭。
在收獲對方一個白眼以後,老房嘴角微微一勾,轉而又問李明:
“那請問陛下,您是還有什麽顧慮麽?還望為我等解惑一二。”
李明的目光仍然停留在地圖上,吩咐兩人:
“替我把牆上的地圖取下來。”
巨大的地圖像地毯一樣鋪在地上,李明趴在上麵,用筆在鄭州以西的位置畫了一個圈。
“李世績的隊伍在這裏,一共六萬,皆是大唐的最精銳部隊。”
接著,他又在洛州畫了一個圈。
“這裏是東都的駐軍,由李大亮率領。唐軍用這些不入流的軍隊,拖住了李靖的隊伍。
“然後再往西,是程知節的崤山古道守備部隊,把守著函穀關和潼關。再然後是阿史那社爾統領的京城北衙禁軍屯營……”
李明把唐軍的布置圖一個一個圈在地圖上。
這些珍貴的軍事情報,都是尉遲循毓、來俊臣、狄仁傑和執失步真的諜報機構,花費了巨大精力和智慧,冒著生命危險收集來的。
“這基本囊括了目前唐軍陣營的所有將領和主要軍事力量,十分詳盡。”
房玄齡欽佩地點點頭道:
“可是陛下,從布防圖上看,唐軍呈現出了明顯的防守態勢,對前線威脅最大的力量,也就是李世績的六萬精銳。
“您憑這些就做出了全麵撤軍的決定,是否有些過於謹慎了?”
“對麵看起來並沒有什麽威脅,陛下如果要謹慎起見,可以稍稍後撤,讓出一兩個州即可。
“何必把吃進去的一下子都吐出來呢!”長孫無忌焦躁地摩挲著下巴。
現在兩個老成持重的老頭成了激進派,而敢愛敢恨的童年皇帝卻成了不折不扣的保守派。
這情況讓他倆始料未及,紛紛表示陛下為何要喪權辱國。
李明搖搖頭:
“威脅不在看得見的敵人,而在看不見的敵人。”
“看不見的敵人?”老房和長孫麵麵相覷。
“這裏。”李明指了指“明占區”以南的幾個州縣。
因為兵力有限,要同時兼顧進攻、防守和維穩所需的人力和補給,所以明軍不可能占領整個中原,把有限的人力像灑芝麻一樣灑出去。
他們占領的,是沿黃河南岸的那一條走廊。區塊最核心,土地最肥沃,跨河補給也最簡單。
而至於南邊那幾個不靠黃河的中原州縣,比如宋州、許州、陳州等地,明軍就沒有餘力染指了。
一是集中兵力,二是那些州縣分布有淮水的支流,進攻起來比較困難。
明軍不染指也就罷了。
然而在戰場態勢圖上,唐軍的蹤影卻也沒有出現在那裏。
“這很古怪。按理說我軍占領了黃河沿岸,那敵方應該立刻補強這三州的防線才是。
“可是根據我們的情報,唐軍卻將主力放置在鄭州以西,南部中原至淮水一線的州縣防務全部放空。
“這是為什麽?”
李明的問題,房玄齡和長孫無忌迴答不出來。
“確實……有蹊蹺。”房玄齡撫摸著胡須,斜了一眼長孫無忌。
“國舅,你怎麽看?”
長孫無忌臉色沉凝,不發一語。
李明用小拳頭捶了捶這幾個地方:
“我懷疑,並不是唐軍沒有在此大規模部署兵力。而是那些兵力都藏了起來,沒有暴露蹤跡。
“看看,唐軍一方,還有哪一位能領兵打仗的指揮官沒有浮出水麵,被我們的細作探子觀察到?”
“嘶……”兩位曾經的大唐巔峰文臣在腦子裏過著一個又一個名字,和態勢圖上的姓名一個個做著比對。
“是我的父皇,李世民。”
李明的語氣前所未有的嚴肅。
“他的位置還沒有暴露。他在哪兒,他指揮的是什麽軍團,處於什麽方位?我們一概不知。”
房玄齡立刻反駁道:
“有沒有一種可能,太上皇陛下年事已高,所以選擇留在京中運籌帷幄,而不是禦駕親征親臨前線?”
李明幹脆利落地搖頭:
“我父皇逢戰必身先士卒,他不會龜縮在後方的。”
在原本的世界線上,李二同誌也差不多是在這幾年裏選擇了親征高句麗。
連大老遠的高句麗,他都不辭萬裏地蹦躂過去。
這離關中近在咫尺、又交通方便的中原古戰場,他沒有道理不幫幫場子。
長孫無忌的臉色越來越難看,但他還是不情不願地點下了頭:
“是的,陛下說得有理。太上皇……不是閑得住的人。”
作為李二陛下的大舅哥,長孫無忌對那位大老爺的性格多少也算是有些了解的。
陛下的外在表現或許和好大兒李明有所不同,但是內核是極其相似的——
都對自己的文治武功有著極強的信心。
而戰爭,又是綜合檢驗文治武功的絕佳時機。
當這兩位極其自信的君主,生在同一個時代,又分屬兩個對立的陣營。
那麽如果不直接來一場麵對麵的較量,檢驗檢驗兒子的真正成色,李世民就不是李世民了。
“所以,我認為。”
李明在從齊州到鄭州這一線的南方,畫了一個大圈。
“我的那位不務正業、退休已經沒事幹隻想打仗的父皇,此刻大概領著另一支部隊,在這一帶轉悠,伺機尋找戰機。
“這一帶的防衛目前由薛仁貴負責。以小薛的實力和他手下的軍隊素質,未必是我父皇的對手。”
這也不是李明替自己的老爹吹牛逼。
薛仁貴雖然是少年英才,但離千年不世出的“斌”帝李世民,恐怕還是略有億點差距的。
對於這個結論,房玄齡和長孫無忌也表示同意。
“如果薛仁貴戰敗,他的防區失守……”
這個念頭,讓兩位老臣臉色驟變。
南岸諸州失守,意味著明軍主力被四麵包圍,意味著戰場被壓縮在狹小的鄭州,意味著包圍圈裏的共計二十餘萬人,全都得依靠橫渡黃河的水運才能吃上飯!
公元七世紀的敦刻爾克大撤退啊這是!
“唐軍水師就集中在洛州至鄭州一線,港口河渡就那麽幾個,他們一定會阻撓糧草運輸和人員後撤的。”
李明聲音低沉。
“一旦東撤齊州的走廊被斷,後勤不暢,圍困的時間一長,會發生什麽,不需要我向二位再多解釋什麽了吧?”
“我軍主力被全殲……”長孫無忌麵色蒼白地喃喃道。
“所以,我堅持要將部隊收迴到齊州。”李明敲黑板道。
“齊魯之地不似中原,有泰山為倚仗,有縱貫南北的河流隔斷,易守難攻。
“而且戰線短,我軍在那裏經營的時間也更長。
“在李靖的統一指揮下,頂住我父皇的攻勢並不困難。”
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點點頭,紛紛表示陛下英明。
李明陛下的講解非常詳盡而合理,而兩位老頭也不再是愣頭青了,道理說通以後,也能戒驕戒躁。
現在的主要任務,不是一口氣滅掉大唐。
而是先穩住自己,別被大唐給一口氣滅掉。
“齊魯之地不能丟,要好好鞏固,作為將來我們繼續南下的橋頭堡。
“要迅速向那裏輸送鋼鐵、木料、糧草、盔甲、馬匹等輜重物資,將那裏打造成讓人望而卻步的堡壘。”
李明下達著命令。
但願迴撤得足夠及時……他在心裏默念。
…………
“鄭州以東補給不暢?”
侯君集得報,蹭地蹦了起來,忍不住破口大罵:
“薛仁貴那廝幹什麽吃的?!”
背靠大河,一片平地,地處富庶的中原,居然還特麽能讓士兵餓肚子?
那家夥會不會打仗?
“那小子寫信過來是什麽意思,要和我們搶吃的?”
薛萬徹看熱鬧不嫌事大地湊了過來。
李道宗比他倆更冷靜一些,問:
“他是不是遭遇了敵襲?”
“有是有,不過……”侯君集滿臉都是嫌棄,展開了薛仁貴寄來的戰報:
“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仗,一場遭遇戰頂多有幾十上百號人參與。
“就這樣,薛仁貴被人斷了補給。”
李道宗皺起了眉頭。
“不管是薛仁貴是技不如人還是怎麽的,他保證的是我們與齊州之間的通路。
“他遇到了麻煩,我們得支援他。”
“切。”薛萬徹毫不掩飾鄙夷:
“明明是讓他過來支援我們的,結果還得我們分兵去支援他?
“李世績萬一打過來怎麽辦?”
侯君集糾正道:
“萬徹,江夏王說的是對的。
“怎麽處理小薛是後話,當務之急是……”
“當務之急是保存我們自身的安危。”
李靖打斷了他們,在三人組驚訝的目光中,背著手踱步走進了他們的營帳。
現在的李靖日漸消瘦,簡直都脫相了,臉龐棱角分明,充滿了硬朗的線條。
完全不像之前那個胖萌胖萌的小老頭了。
“羊尿泡”被繁重的大軍指揮給拖得徹底癟氣了。
“薛仁貴被處處掣肘,又處處找不到敵人的蹤跡,這不是他的問題。”
李靖看著三名還在狀況外的手下,自顧自繼續說道:
“他這次碰到的敵手,換你們你們也麻爪。”
三人愣了一會,侯君集最先表示不服:
“大總管,您這是什麽意思?”
“唉……意思是,我們應該火速撤離鄭州了,即刻點兵。”李靖歎了口氣。
三人大為困惑不解。
“撤?撤去哪裏?”
李靖:“齊州!”
這下三人徹底不會了。
“大總管這是為何?”
“因為我們就要被太上皇包餃子了!薛仁貴的防區一旦失守,我們就無路可逃……”
話音未落,傳令來報。
“大總管,李世績軍有異動!”
…………
鄭州以東的汴州城,薛仁貴的主營帳之所在。
一大清早,他的部隊遭受了敵人的又一次主動進攻。
“又來?”
薛仁貴以為這又是和以往一樣的騷擾,雖然很是惱火,但並沒有很放在心上。
他已經開始有些脫敏了,每天被騷擾好幾次,換誰都得麻。
不過他還是保持著足夠的警惕性,親自奔赴前線戰場。
然後他便發現,這次的敵軍和以往的小股部隊騷擾明顯不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