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李二:還是你李明更勝一籌啊!
大唐:父皇,我能辭職嗎 作者:吃不起肉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接下來的幾天裏,李世民陛下完全不理軍事政事,整日就躺在臥榻上唿唿大睡。
就像科舉結束以後,放飛自我的上榜考生一樣。
最難的那一步已經完成,順利把明軍給趕進了包圍圈,剩下的活兒也用不著他來操心了。
殘局是很無聊的,無非是按部就班地把明軍驅趕進泗水裏而已。
所以一開始還興意盎然的李世民,立刻感到索然無味,把收拾殘局的苦活髒話都丟給了李世績他們。
至於他自己,說好聽點叫做養精蓄銳,為下一次的大戰積蓄能量。
說直白一點,就是摸魚,除了睜開眼吃飯就是閉上眼睡覺。
中了風疾的老年人,每日作息是這樣的,像極了淘氣的孩童,返璞歸真了一樣——
對除了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也就是燒腦的大戰略以外,對其他可以預見未來的無聊事物,一概不聞不問。
而這個“可以預見”的“無聊”事物,不過是一件按部就班的小事而已——
把編製完整的二十餘萬明軍,消滅在泗水灘頭。
“嘶……”
李世績和程知節等將領,都對這個任務感到頭皮發麻。
對陛下來說簡單得無聊,但對具體執行的他們來說,就有億些棘手了。
“應該全力一擊!”李世績認為。
“應該徐徐圖之!”程知節堅持。
到最後,還是李世績以大總管的名號,力壓一眾反對者,決定了全麵進攻的方案。
但是,李世績也不是剛愎自用的一個人,他同時吸納了程知節等人意見的長處。
先對明軍的後勤等薄弱處進行了騷擾,再對其防線的邊緣進行了幾次試探性的進攻。
結果非常讓人滿意。
明軍就像被釣上岸的大魚,雖然一戳一蹦噠,但是每次蹦躂的力度都越來越弱,眼看著就要斷氣了。
“夜長夢多,我決定明日對敵人發起總攻,誰讚成,誰反對?”
臨戰前,李世績最後一次與其他將軍磋商。
這次,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
大家都覺得,應該畢其功於一役了。
統一思想了以後,李世績終於鬆了口氣,恭恭敬敬地望向上首:
“太上皇陛下,尊意如何?”
李世民興趣缺缺地睜開半個眼睛,隨意地揮了揮手。
“朕替你們鋪路鋪到這地步,怎麽打到現在還沒有把他們徹底擊敗?
“這種小事不必再請示朕,你們自己看著辦,把他們全部殲滅了再來通知朕一聲。”
這是明擺著不把對麵當成敵手了。
李世績和程咬金、郭孝恪等人麵麵相覷。
看來,陛下是等著全殲敵人的好消息,都等得有些不耐煩了。
事到如今,還有什麽好說的?
“謹遵君令。”
眾人一齊領命,齊齊退下。
就等著明天天亮發起最後一波總攻,將敵人的二十萬大軍盡數消滅,便能給這次一波三折的戰役畫上一個還算圓滿的句號了。
…………
待將軍們陸續退出軍帳,李世民立刻睜開了雙眼,有些嫌棄地歎了一口氣:
“唉……那些將軍一個個的,比高祖皇帝還要優柔寡斷。尤其是程知節。
“過了十幾年安穩日子,讓他們的感官都鈍化了麽?
“也就李世績還算有點軍人的樣子。隻是他作戰的心理包袱太重了,有點瞻前顧後,動作變形。”
能把對明軍的殲滅戰拖到今天,讓李世民都等得有些不耐煩了。
對麵就算再怎麽做困獸鬥,但人是鐵飯是鋼。
失去了補給給養,又被四麵圍困包了餃子,明軍還能有什麽戰鬥力?
更何況,兵力是五十萬對二十萬,優勢在我!
五十萬大軍騎臉怎麽輸?
“要是朕再年輕幾年……不,隻要朕沒有得這個勞什子的病,這場仗早特麽打完了,李靖那老小子早就被朕扔進海裏了!”
天策上將聊發少年狂,大發“一代不如一代”的感慨。
“罷了罷了,最後能順利結束,總歸是一件好事。”
吐槽吐了許久,他總算平靜了下來。
沒有癱瘓的左半邊嘴角勾了起來,露出一個純真的笑容。
“幸好,李靖也老朽了啊,遠遠不是我的對手。我還中了風的呢,哈哈哈~
“我之前是不是有點過於忌憚他了?就他表現出來的這點能力,實在不配我這麽針對他……”
李世民笑著笑著,不禁傷感地歎了一口氣:
“唉,我們這一輩人都老了啊……”
他笨拙地提筆沾墨,用左手歪歪扭扭地寫著聖旨。
“此次擊破明軍以後,不可為難俘虜。士兵就地遣散。
“薛仁貴、蘇定方是可造之材,不可讓他們的才能白白埋沒,可以吸收入我軍。
“侯君集、李道宗和薛萬徹是三個糊塗蛋,站位都不會站,去牢裏蹲上一個月清醒清醒,後續如何發落看他們的表現。
“至於李靖……他也老大不小,一把歲數了,就讓他安度晚年吧。”
寫著寫著,李世民臉上的笑意愈濃。
“李明啊李明,還是你阿爺比你更技高一籌吧?
“你雖然有些小聰明,在政治經濟上能有些建樹。
“但是在戰場上,還是不如你阿爺遠甚啊。隻要我一親自出手,你攢起來的這支所謂‘赤巾軍’,也就原形畢露了吧,哈哈~”
戰場打不贏,一切等於零。
李明確實在治國上有他的獨到之處,能白手起家,把貧瘠的遼東之地給建設成“大明”這樣一個格局政權,甚至還能和大唐掰掰手腕。
如果放到別的朝代,妥妥的開國之君。
“可惜啊可惜,他碰上的是我。在作戰的能力上,他終究還是缺乏了一些曆練,比不上他的老爹。
“打仗打不過我,這就是他的敗因。”
同為天子,而且還是開國皇帝,李世民的性格是非常爭強好勝的。
如果性格佛係一點,不爭強不好勝,他也爬不到如今的地位,達成今日的成就。
所以對他來說,能把試圖挑戰他能力和權威的李明給打下馬,他是打心底裏感到快樂的。
是學童得了全班第一的那種最純粹、最本能的快樂。
全天下怎麽能有比朕還牛逼的君主?就算是朕的好大兒也不行,一定得是朕天下第一!
而如今戰爭的形勢已經很明朗了。
李世民無可爭議地勝過了李明。
因為和大唐這邊的號稱“五十萬”不同,泗水河畔餃子餡兒裏的那二十多萬明軍,那可是實打實的戰兵。
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培養成本高到爆炸的精銳野戰軍。
這個餃子餡兒如果能完整地消化掉,那大明就可以不用繼續玩了,可以打出gg雙手離開鍵盤了。
因為李明必輸無疑。
這可是二十萬的兵力缺口啊。
就算李明的內政能力再強,也迴天乏術了,戰場上的巨大劣勢,是不可能一下子就彌補過來的。
養兵千日,全部輸光卻隻在一瞬之間。
而大唐顯然是不可能給對麵這個慢慢發育、舔舐傷口的機會的。
“這場戰役結束以後,不可懈怠,要再接再厲。
“渡過黃河去,北伐河北,遼東,高句麗!”
李世民雖然在戰術戰役細節上犯懶,但是在大戰略上是絕不敢懈怠的。
他不會給李明留下任何一絲翻盤的機會。
要抓住這個在戰場上好不容易打出來的優勢,一波把大明推平!
畢竟,對麵可是李明啊。
要是放鬆一些,讓那隻打不死的小強緩過一口氣來。
鬼知道會發生什麽事情。
毫不留情,斬草除根,妙算滴水不漏,這是李世民對敵手的最高禮遇。
“爭儲之戰,就此結束了麽……”
李世民不禁感慨道。
“可惜,李明本應該是那個最適合統領天下的人。隻是投錯了胎,生錯了肚皮。這也是天下人的不幸啊……
“嗐,他自己打仗打輸了,怨不得別人。
“以後給李承乾、李治打打下手吧,就是不知道等到我百年以後,李治會不會放過他……”
李世民的視線迷茫地望向天空,又很快收攏了來。
“兒孫自有兒孫福,百年以後的事情,就我能管的,也輪不到我來操心咯。”
他很快拋下感懷的思緒,收攏心神,專心致誌地思考起下一步的行動方案。
自從中風以後,他就想開了很多,絕不陷入精神內耗。
李明、李唐宗室、整個大唐將來的走向會如何,這些“細枝末節”的問題,他是沒這個能力去管了。
他能做的,就是把握好大方向,在他駕鶴西去以前,徹徹底底地確立嫡長子繼承製。
讓“大唐”這個先天帶著“政變”基因的王朝,將來能步入正軌,修複繼承製度的缺陷,別每次換皇帝都要鬧出一番腥風血雨。
而要達到這個目的,他還差臨門一腳——
“把李明的軍隊徹底剿滅,把李明徹底打垮。
“天下人或許會損失一位可能的好皇帝,但是得到的,是整個王朝的長治久安。”
李世民喃喃道。
一任皇帝和一整個王朝,孰輕孰重,李世民覺得自己是拎得清的。
他那顆因為疾病而有些鏽蝕的腦子,仍然飛快地運轉起來。
後續該如何北伐,如何能在李明緩過氣來之前把他的老巢給端了,政策是應該延續還是撥亂反正,新納入的民眾應該如何治理,降將降卒應該如何安置……
一個又一個讓人頭禿的問題在他腦海裏閃過……
就在這時,傳令慌慌張張地闖了進來。
“陛……報告陛下!”
李世民的眼睛慵懶地掃過了那個不解風情的大頭兵,渾濁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嚴厲。
他的聲音低沉:
“發生了什麽事?”
打斷了朕的思考,最好有事。
“陛……陛下,出事了!”傳令兵艱難地咽了一口水:
“叛匪……跑了!”
…………
“跑了?”
李世民初聞這則如同晴天炸雷似的消息,癡癡傻傻地重複了一遍,滿臉錯愕。
過了半晌,他迴過來一點神,但是不多。
“什麽叫跑了?誰跑了?跑了多少人?李世績他們在幹什麽,知道這件事嗎?難道是他們提前發起了進攻?”
一連串問題,像爆豆似的。
傳令哆哆嗦嗦地迴答:
“不……不知道……”
“什麽叫不知道!”饒是最近越來越佛係的李世民,也不禁被這迴答給弄得勃然大怒:
“究竟是你得了病還是朕得了病?到底發生了什麽,給朕說清楚,否則軍法從事!”
龍顏一怒,把那傳令嚇得整個人像篩糠似的,哆嗦個不停,斷斷續續地說道:
“我……我軍仍然按兵不動,並沒有進攻叛匪的陣地。
“但是不知道發生了什麽,泗水西岸的叛匪,陣地越來越縮小了,人也好像越來越少……”
“什麽叫越來越少!到底發生了什麽?”李世民沒耐心地打斷道。
“天……天太黑了,屬……屬下確實看不清楚。”傳令越來越語無倫次:
“就是……就是在泗水河岸這邊的明軍,數量正在快速減少……”
“荒謬!”
李世民憤然地吐出兩個字,嚇得傳令立刻噤了聲。
真是荒謬至極,我軍明明還沒有發起進攻,敵人怎麽會無緣無故地減少?
就算是對麵成規模地出現了逃兵,這也無法解釋。
因為他們還被困在包圍圈裏呢!
就算是逃兵,也總得有個地方逃吧?
總不至於慌不擇路,全都一頭紮進泗水河裏了吧?
難道明軍還會飛不成?
“嘶……唿~”李世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盡量控製住自己的情緒,和藹地詢問那個膽子有點小、但還算是恪盡職守的小兵。
“李世績他們知道這情況嗎?他們作何反應?”
傳令兵的態度平穩了一些:
“迴陛下,大總管對此事也一無所知,他們正在商議對策……”
“還商議什麽對策!”
李世民氣得唰地站了起來,因為右半邊身體重心不穩,差點重心不穩。
“太上皇陛下!”
近侍都慌了神,慌忙來攙扶。
“不必管我!”李世民暴躁地甩開來攙扶的臂膀,焦慮地大吼道:
“也別管對麵是用了什麽仙術逃離包圍圈的,先給我發起全麵進攻,能把對麵留下幾個是幾個!”
“是!”
傳令立刻跑出營帳,向急得團團轉的將軍們傳達太上皇陛下的諭旨了。
過了不一會兒,又一個傳令來報。
“報告陛下!叛匪向我軍發起了突然進攻!”
李世民的左眼皮一跳。
“他們,向我們主動進攻?”
簡直倒反天罡了!
“別管那些騷擾的部隊,先去河邊進攻敵人的營地!”李世民試圖抓住主要矛盾。
然而,傳令的消息讓他心裏一沉:
“迴陛下,敵人這次來勢兇猛,占據了營地的出口處。我軍被打得猝不及防,暫時被壓製住了,難以出營!”
李世民的臉色臭了下來。
什麽“五十萬對二十萬,優勢在我”之類的,他自己清楚,隻是虛張聲勢而已。
要論真正有戰鬥力的部隊,兩邊不論是數量還是素質,其實是差不多的。
明軍發動了無恥偷襲,占據了先手優勢,那麽唐軍也確實是難以有所作為的。
李世民很快迴過了味來,沉吟道:
“那支敵人……是李靖派出來,掩護大部隊撤退的?
“他們難道真的找到了脫離包圍圈的路線?”
就在他思考的時候,第三位傳令來報。
“陛下!長安來的急報!”
“朕在忙,稍後再說!”李世民沒好氣道。
然而這位傳令的頭非常鐵,堅持匯報道:
“太上皇陛下,這是皇帝陛下的親筆信,是急報!”
“李承乾?嘖!”李世民有些暴躁地咂了咂嘴:
“正是最兵荒馬亂的時刻,他來湊什麽熱鬧!”
但是埋怨歸埋怨,他還是接過了傳令遞來的好大兒的親筆信。
信不長,李世民熟練地略過了客套話,一眼就看出了皇帝兒子想要表達的意思——
“交州的土人,造反了?”
他一陣恍惚,嘴角扭起一個誇張的笑容。
“李明……是你幹的麽?
“你幹得好哇,還是你更勝一籌啊!”
(本章完)
就像科舉結束以後,放飛自我的上榜考生一樣。
最難的那一步已經完成,順利把明軍給趕進了包圍圈,剩下的活兒也用不著他來操心了。
殘局是很無聊的,無非是按部就班地把明軍驅趕進泗水裏而已。
所以一開始還興意盎然的李世民,立刻感到索然無味,把收拾殘局的苦活髒話都丟給了李世績他們。
至於他自己,說好聽點叫做養精蓄銳,為下一次的大戰積蓄能量。
說直白一點,就是摸魚,除了睜開眼吃飯就是閉上眼睡覺。
中了風疾的老年人,每日作息是這樣的,像極了淘氣的孩童,返璞歸真了一樣——
對除了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也就是燒腦的大戰略以外,對其他可以預見未來的無聊事物,一概不聞不問。
而這個“可以預見”的“無聊”事物,不過是一件按部就班的小事而已——
把編製完整的二十餘萬明軍,消滅在泗水灘頭。
“嘶……”
李世績和程知節等將領,都對這個任務感到頭皮發麻。
對陛下來說簡單得無聊,但對具體執行的他們來說,就有億些棘手了。
“應該全力一擊!”李世績認為。
“應該徐徐圖之!”程知節堅持。
到最後,還是李世績以大總管的名號,力壓一眾反對者,決定了全麵進攻的方案。
但是,李世績也不是剛愎自用的一個人,他同時吸納了程知節等人意見的長處。
先對明軍的後勤等薄弱處進行了騷擾,再對其防線的邊緣進行了幾次試探性的進攻。
結果非常讓人滿意。
明軍就像被釣上岸的大魚,雖然一戳一蹦噠,但是每次蹦躂的力度都越來越弱,眼看著就要斷氣了。
“夜長夢多,我決定明日對敵人發起總攻,誰讚成,誰反對?”
臨戰前,李世績最後一次與其他將軍磋商。
這次,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
大家都覺得,應該畢其功於一役了。
統一思想了以後,李世績終於鬆了口氣,恭恭敬敬地望向上首:
“太上皇陛下,尊意如何?”
李世民興趣缺缺地睜開半個眼睛,隨意地揮了揮手。
“朕替你們鋪路鋪到這地步,怎麽打到現在還沒有把他們徹底擊敗?
“這種小事不必再請示朕,你們自己看著辦,把他們全部殲滅了再來通知朕一聲。”
這是明擺著不把對麵當成敵手了。
李世績和程咬金、郭孝恪等人麵麵相覷。
看來,陛下是等著全殲敵人的好消息,都等得有些不耐煩了。
事到如今,還有什麽好說的?
“謹遵君令。”
眾人一齊領命,齊齊退下。
就等著明天天亮發起最後一波總攻,將敵人的二十萬大軍盡數消滅,便能給這次一波三折的戰役畫上一個還算圓滿的句號了。
…………
待將軍們陸續退出軍帳,李世民立刻睜開了雙眼,有些嫌棄地歎了一口氣:
“唉……那些將軍一個個的,比高祖皇帝還要優柔寡斷。尤其是程知節。
“過了十幾年安穩日子,讓他們的感官都鈍化了麽?
“也就李世績還算有點軍人的樣子。隻是他作戰的心理包袱太重了,有點瞻前顧後,動作變形。”
能把對明軍的殲滅戰拖到今天,讓李世民都等得有些不耐煩了。
對麵就算再怎麽做困獸鬥,但人是鐵飯是鋼。
失去了補給給養,又被四麵圍困包了餃子,明軍還能有什麽戰鬥力?
更何況,兵力是五十萬對二十萬,優勢在我!
五十萬大軍騎臉怎麽輸?
“要是朕再年輕幾年……不,隻要朕沒有得這個勞什子的病,這場仗早特麽打完了,李靖那老小子早就被朕扔進海裏了!”
天策上將聊發少年狂,大發“一代不如一代”的感慨。
“罷了罷了,最後能順利結束,總歸是一件好事。”
吐槽吐了許久,他總算平靜了下來。
沒有癱瘓的左半邊嘴角勾了起來,露出一個純真的笑容。
“幸好,李靖也老朽了啊,遠遠不是我的對手。我還中了風的呢,哈哈哈~
“我之前是不是有點過於忌憚他了?就他表現出來的這點能力,實在不配我這麽針對他……”
李世民笑著笑著,不禁傷感地歎了一口氣:
“唉,我們這一輩人都老了啊……”
他笨拙地提筆沾墨,用左手歪歪扭扭地寫著聖旨。
“此次擊破明軍以後,不可為難俘虜。士兵就地遣散。
“薛仁貴、蘇定方是可造之材,不可讓他們的才能白白埋沒,可以吸收入我軍。
“侯君集、李道宗和薛萬徹是三個糊塗蛋,站位都不會站,去牢裏蹲上一個月清醒清醒,後續如何發落看他們的表現。
“至於李靖……他也老大不小,一把歲數了,就讓他安度晚年吧。”
寫著寫著,李世民臉上的笑意愈濃。
“李明啊李明,還是你阿爺比你更技高一籌吧?
“你雖然有些小聰明,在政治經濟上能有些建樹。
“但是在戰場上,還是不如你阿爺遠甚啊。隻要我一親自出手,你攢起來的這支所謂‘赤巾軍’,也就原形畢露了吧,哈哈~”
戰場打不贏,一切等於零。
李明確實在治國上有他的獨到之處,能白手起家,把貧瘠的遼東之地給建設成“大明”這樣一個格局政權,甚至還能和大唐掰掰手腕。
如果放到別的朝代,妥妥的開國之君。
“可惜啊可惜,他碰上的是我。在作戰的能力上,他終究還是缺乏了一些曆練,比不上他的老爹。
“打仗打不過我,這就是他的敗因。”
同為天子,而且還是開國皇帝,李世民的性格是非常爭強好勝的。
如果性格佛係一點,不爭強不好勝,他也爬不到如今的地位,達成今日的成就。
所以對他來說,能把試圖挑戰他能力和權威的李明給打下馬,他是打心底裏感到快樂的。
是學童得了全班第一的那種最純粹、最本能的快樂。
全天下怎麽能有比朕還牛逼的君主?就算是朕的好大兒也不行,一定得是朕天下第一!
而如今戰爭的形勢已經很明朗了。
李世民無可爭議地勝過了李明。
因為和大唐這邊的號稱“五十萬”不同,泗水河畔餃子餡兒裏的那二十多萬明軍,那可是實打實的戰兵。
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培養成本高到爆炸的精銳野戰軍。
這個餃子餡兒如果能完整地消化掉,那大明就可以不用繼續玩了,可以打出gg雙手離開鍵盤了。
因為李明必輸無疑。
這可是二十萬的兵力缺口啊。
就算李明的內政能力再強,也迴天乏術了,戰場上的巨大劣勢,是不可能一下子就彌補過來的。
養兵千日,全部輸光卻隻在一瞬之間。
而大唐顯然是不可能給對麵這個慢慢發育、舔舐傷口的機會的。
“這場戰役結束以後,不可懈怠,要再接再厲。
“渡過黃河去,北伐河北,遼東,高句麗!”
李世民雖然在戰術戰役細節上犯懶,但是在大戰略上是絕不敢懈怠的。
他不會給李明留下任何一絲翻盤的機會。
要抓住這個在戰場上好不容易打出來的優勢,一波把大明推平!
畢竟,對麵可是李明啊。
要是放鬆一些,讓那隻打不死的小強緩過一口氣來。
鬼知道會發生什麽事情。
毫不留情,斬草除根,妙算滴水不漏,這是李世民對敵手的最高禮遇。
“爭儲之戰,就此結束了麽……”
李世民不禁感慨道。
“可惜,李明本應該是那個最適合統領天下的人。隻是投錯了胎,生錯了肚皮。這也是天下人的不幸啊……
“嗐,他自己打仗打輸了,怨不得別人。
“以後給李承乾、李治打打下手吧,就是不知道等到我百年以後,李治會不會放過他……”
李世民的視線迷茫地望向天空,又很快收攏了來。
“兒孫自有兒孫福,百年以後的事情,就我能管的,也輪不到我來操心咯。”
他很快拋下感懷的思緒,收攏心神,專心致誌地思考起下一步的行動方案。
自從中風以後,他就想開了很多,絕不陷入精神內耗。
李明、李唐宗室、整個大唐將來的走向會如何,這些“細枝末節”的問題,他是沒這個能力去管了。
他能做的,就是把握好大方向,在他駕鶴西去以前,徹徹底底地確立嫡長子繼承製。
讓“大唐”這個先天帶著“政變”基因的王朝,將來能步入正軌,修複繼承製度的缺陷,別每次換皇帝都要鬧出一番腥風血雨。
而要達到這個目的,他還差臨門一腳——
“把李明的軍隊徹底剿滅,把李明徹底打垮。
“天下人或許會損失一位可能的好皇帝,但是得到的,是整個王朝的長治久安。”
李世民喃喃道。
一任皇帝和一整個王朝,孰輕孰重,李世民覺得自己是拎得清的。
他那顆因為疾病而有些鏽蝕的腦子,仍然飛快地運轉起來。
後續該如何北伐,如何能在李明緩過氣來之前把他的老巢給端了,政策是應該延續還是撥亂反正,新納入的民眾應該如何治理,降將降卒應該如何安置……
一個又一個讓人頭禿的問題在他腦海裏閃過……
就在這時,傳令慌慌張張地闖了進來。
“陛……報告陛下!”
李世民的眼睛慵懶地掃過了那個不解風情的大頭兵,渾濁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嚴厲。
他的聲音低沉:
“發生了什麽事?”
打斷了朕的思考,最好有事。
“陛……陛下,出事了!”傳令兵艱難地咽了一口水:
“叛匪……跑了!”
…………
“跑了?”
李世民初聞這則如同晴天炸雷似的消息,癡癡傻傻地重複了一遍,滿臉錯愕。
過了半晌,他迴過來一點神,但是不多。
“什麽叫跑了?誰跑了?跑了多少人?李世績他們在幹什麽,知道這件事嗎?難道是他們提前發起了進攻?”
一連串問題,像爆豆似的。
傳令哆哆嗦嗦地迴答:
“不……不知道……”
“什麽叫不知道!”饒是最近越來越佛係的李世民,也不禁被這迴答給弄得勃然大怒:
“究竟是你得了病還是朕得了病?到底發生了什麽,給朕說清楚,否則軍法從事!”
龍顏一怒,把那傳令嚇得整個人像篩糠似的,哆嗦個不停,斷斷續續地說道:
“我……我軍仍然按兵不動,並沒有進攻叛匪的陣地。
“但是不知道發生了什麽,泗水西岸的叛匪,陣地越來越縮小了,人也好像越來越少……”
“什麽叫越來越少!到底發生了什麽?”李世民沒耐心地打斷道。
“天……天太黑了,屬……屬下確實看不清楚。”傳令越來越語無倫次:
“就是……就是在泗水河岸這邊的明軍,數量正在快速減少……”
“荒謬!”
李世民憤然地吐出兩個字,嚇得傳令立刻噤了聲。
真是荒謬至極,我軍明明還沒有發起進攻,敵人怎麽會無緣無故地減少?
就算是對麵成規模地出現了逃兵,這也無法解釋。
因為他們還被困在包圍圈裏呢!
就算是逃兵,也總得有個地方逃吧?
總不至於慌不擇路,全都一頭紮進泗水河裏了吧?
難道明軍還會飛不成?
“嘶……唿~”李世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盡量控製住自己的情緒,和藹地詢問那個膽子有點小、但還算是恪盡職守的小兵。
“李世績他們知道這情況嗎?他們作何反應?”
傳令兵的態度平穩了一些:
“迴陛下,大總管對此事也一無所知,他們正在商議對策……”
“還商議什麽對策!”
李世民氣得唰地站了起來,因為右半邊身體重心不穩,差點重心不穩。
“太上皇陛下!”
近侍都慌了神,慌忙來攙扶。
“不必管我!”李世民暴躁地甩開來攙扶的臂膀,焦慮地大吼道:
“也別管對麵是用了什麽仙術逃離包圍圈的,先給我發起全麵進攻,能把對麵留下幾個是幾個!”
“是!”
傳令立刻跑出營帳,向急得團團轉的將軍們傳達太上皇陛下的諭旨了。
過了不一會兒,又一個傳令來報。
“報告陛下!叛匪向我軍發起了突然進攻!”
李世民的左眼皮一跳。
“他們,向我們主動進攻?”
簡直倒反天罡了!
“別管那些騷擾的部隊,先去河邊進攻敵人的營地!”李世民試圖抓住主要矛盾。
然而,傳令的消息讓他心裏一沉:
“迴陛下,敵人這次來勢兇猛,占據了營地的出口處。我軍被打得猝不及防,暫時被壓製住了,難以出營!”
李世民的臉色臭了下來。
什麽“五十萬對二十萬,優勢在我”之類的,他自己清楚,隻是虛張聲勢而已。
要論真正有戰鬥力的部隊,兩邊不論是數量還是素質,其實是差不多的。
明軍發動了無恥偷襲,占據了先手優勢,那麽唐軍也確實是難以有所作為的。
李世民很快迴過了味來,沉吟道:
“那支敵人……是李靖派出來,掩護大部隊撤退的?
“他們難道真的找到了脫離包圍圈的路線?”
就在他思考的時候,第三位傳令來報。
“陛下!長安來的急報!”
“朕在忙,稍後再說!”李世民沒好氣道。
然而這位傳令的頭非常鐵,堅持匯報道:
“太上皇陛下,這是皇帝陛下的親筆信,是急報!”
“李承乾?嘖!”李世民有些暴躁地咂了咂嘴:
“正是最兵荒馬亂的時刻,他來湊什麽熱鬧!”
但是埋怨歸埋怨,他還是接過了傳令遞來的好大兒的親筆信。
信不長,李世民熟練地略過了客套話,一眼就看出了皇帝兒子想要表達的意思——
“交州的土人,造反了?”
他一陣恍惚,嘴角扭起一個誇張的笑容。
“李明……是你幹的麽?
“你幹得好哇,還是你更勝一籌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