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天策上將的戰法
大唐:父皇,我能辭職嗎 作者:吃不起肉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策上將最擅長打防守反擊戰,這是眾所周知的。
但是如何抵禦李世民的防守反擊,這就眾所周不知了。
你知道他要這麽打,但就是防不住。
挺讓人絕望的。
而蘇定方、薛仁貴現在就處於這種情況。
“天殺的老李!他不是一直龜縮著的嗎?怎麽今天走出龜殼反打出來了!”
後撤的路上,蘇定方氣急敗壞,也顧不得頂頭上司的生物爹的麵子了,破口大罵起來。
薛仁貴也是滿臉苦澀:
“我們之前的幾次襲擾,對方打不還手,恐怕就是為了讓我們放鬆警惕……”
嘶!
蘇定方猛地一拉馬韁,一個急刹車,幾乎讓坐騎人立而起。
薛仁貴一驚:
“老蘇你幹嘛?別浪費時間了,趕緊撤啊!”
“不能撤!”蘇定方的神情相當嚴峻:
“兵敗如山倒!”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撤退就像拉肚子。
硬撐著一口氣還能憋住,一旦稍稍泄勁,那就飛流直下三千尺了。
收割潰兵,正是李世民及其騎兵的強項,敗者方的結局往往不太好看。
“你說得對!”
薛仁貴又是一乍,也趕緊勒住馬,揮舞將旗,接連下達命令:
“全軍立即停止行軍,原地固守!殿軍結陣,騎兵兩翼待機,準備迎擊追兵!傳令,速向本陣求援!”
讓撤退的敗軍迴頭反打,就像一艘高速帆船在滿風的狀態下原地一百八十度調頭。
稍有不慎,就會被撕扯得粉身碎骨,組織潰散。
但是,明軍到底是明軍,組織度那是相當有保證的。
在指揮官的急促命令下,居然真的立即調轉槍頭,大無畏地直麵追兵,嚴陣以待。
“好兵士!”
唐軍大本營設在後方的高地上,李世績全程關注著局勢。當他看見後撤的明軍士兵一百八十度轉身,排出迎敵陣列,流暢絲滑得宛如一人時,下意識地感慨了一句。
論指揮戰術,老蘇小薛到底還是差他李世績一籌。
但是明軍士兵優秀的戰鬥素養和組織能力,彌補了這一點。
“大好兵士,竟能比我大唐軍隊還要善戰。可惜,可惜……”
李世績心中不免升起了惜才之意。
本是同根生,唐、明兩軍若是能聯合,那絕對是打遍天下無敵手,足以將四方蠻夷輕鬆愉快地全部推下海,而不必憋屈地搞出半吊子的“羈縻”政策。
但是,惋惜歸惋惜,工作歸工作。
兩邊的立場是有你無我的敵對關係,作為唐軍大總管,他盡心盡責地下達剿滅“殘匪”的命令:
“騎兵包抄,步兵壓上,圍殲之!”
能吃掉一塊敵人是一塊,他是這麽想的。
“你這麽想就錯了。”
一個渾厚中略帶些含糊的聲音,在李大總管的背後響起。
李世績吃了一驚,下意識地迴頭。
果然是李世民陛下,坐著他的小車車,親自來朔州前線了!
“陛下?!您不是在代州坐鎮嗎!”
李世績幾乎尖叫起來。
如前所述,現在的前線戰況像千層餅一樣。南邊代州的唐軍本陣,和北邊朔州城外的唐軍大營之間,隔著什麽呢?
也沒什麽,也就隔著李靖率領的明軍大部隊而已。
考慮到陛下不會飛,要想繞過一整個明軍,過程有多驚悚根本不敢想。
“前線有我,陛下您怎麽能以身犯險……”李世績一陣後怕,背脊立刻沾滿了冷汗。
“朕這輩子身先士卒、以身犯險的次數多了,也不差這一次。”
李世民道:
“朕身為主帥,大戰在即怎麽能穩坐後方?朕隻是行軍慢了點,不代表完全不能動!”
作為因為太莽而死了六匹戰馬的馬上皇帝,腦梗也不能阻擋他奔赴前線、共襄盛舉的腳步。
如此盛大的會戰,怎麽能缺了他天策上將呢!
李世績還要再勸,被太上皇不耐煩地揮揮手打斷:
“別浪費時間了。
“你做事就是拖泥帶水,朕在代州幹坐幾天也沒等來你的捷報,不得不親自出山的。”
自從梗死的腦血管替他打開了思路以後,李世民越來越放飛自我,說話越來越毒舌,越來越向他的某位不孝子靠攏了。
李世績被羞得老臉一陣紅一陣白,又帶著點武將的不服氣,把話題帶迴了正事:
“陛下為何批評末將的戰法不對?難道不該對那股潰兵包抄合圍嗎?”
李世民點頭:“是的,不應該。”
李世績更不服氣了:
“末將愚鈍,無法揣度聖意。不能將敵人包而圍之,這不就把殲滅戰打成擊潰戰了嗎?”
李世民嘴角一勾,點頭道:
“就是要打擊潰戰。”
老大的態度過於離奇,讓李世績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
難道太上皇陛下也憐惜明軍將士,不忍心下重手,要對他們網開一麵?
不會吧……
“所以說,你的戰略格局不行。我軍的目標是什麽,世績?”李世民反問。
“呃……消滅李靖部,一舉扭轉我朝的頹勢?”李世績試探著迴答。
“是的,我們的目標從始至終都是李靖的主力。”李世民訓斥道:
“你說得挺好,可是怎麽在實際作戰中,卻隻拘泥於眼前的前鋒部隊呢?
“對蘇、薛部網開一麵,才能將李靖部一網打盡!”
李世績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這番矛盾論的發言可能有點道理,但是這番發言有點道理不大可能。
“你姑且看著吧。”
李世民懶得搭理愚鈍的手下,全神貫注地盯住前線,擼起袖子大秀操作。
“傳朕的命令,以步兵猛攻蘇、薛部的正麵,兩翼騎兵,不動!”
他嘴角露出一抹興奮的笑容。
…………
“蘇定方、薛仁貴率部後撤時,遭到敵人反擊,後路被敵軍騎兵切斷,需要支援?”
大本營中,李靖反複咀嚼著這則情報的意味。
“切,無能之輩,去打人被人家打迴來,難道自己爬迴不來?居然還有臉來求援!”侯君集的態度不是很友善。
李道宗聞言皺了皺眉,責備道:
“君集,話怎麽能這麽說?友軍有難豈能不動如山?
“唐軍屢屢堅守不出,這次趁我軍放鬆警戒突然發動反擊,顯然是蓄謀已久。”
大唐人或許沒聽說過“狼來了”的寓言,但是這故事的精髓還是懂的。
“嘖……我隻是責怪他們行軍不謹慎,又沒有說見死不救。”
侯君集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草草地對李靖大總管做了個揖,道:
“就由我去支援他們吧。
“被他倆坑進去的那支前哨部隊,都是老兵精銳,要是被殲滅了還怪心疼的。”
侯君集雖然性格桀驁不馴,和同僚的關係也就那樣了。
但是對大明、對李明陛下的大業,他的忠誠是挑不出一點毛病的。
事到如今,老侯也是很心煩。
派老蘇小薛帶著精銳去打前哨戰,不就是因為大部隊補給枯竭,動彈不得嗎?
現在卻又來求大部隊出營支援。
那麽一開始派出前哨的意義何在?還不如大部隊直接出動,一波莽過去。
“有勞你了。”李靖讚許地微微點頭:
“蘇定方、薛仁貴雖然被打了一個出其不意,但是遭追擊時就地固守,以免部隊發生潰退,這應對之策沒有毛病。
“君集,你也不必對他們過於苛責。”
侯君集不屑地切了一聲:
“知道了。”
說罷,他揣著兜鍪便要出擊。
還沒走出主營帳,傳令兵又來報告:
“唐軍全線壓上,我軍先鋒寡不敵眾,戰線支撐不住,開始向後潰散。
“情勢十分危急,請本陣速速救援!”
“什麽?打一個先鋒,值得他們動用全部兵力嗎?!”李道宗吃驚地站了起來。
據他所知,唐軍的補給水平也就和明軍半斤八兩吧?
空著肚子的大軍,這麽輕易就全軍出動了?
隻為了圍剿一小股先鋒?
“看來他們想玩個大的啊!老子奉陪到底!”
侯君集的雙眼有熊熊火焰,說著便要向營帳外走去,恨不得立刻躍馬提槊,將唐賊挑於馬下。
“且慢,‘擊潰’?敵方的騎兵呢?”
一個不和諧的聲音,讓李道宗愣了一下,侯君集不耐煩地撇了撇嘴。
兩人同時望向上峰。
李靖不知何時站了起來,溫和的表情煙消雲散,神情異常冷峻。
不用看地圖,整個戰場的形勢,都已經烙印在了他的腦海裏。
根據先前的情報,蘇、薛二人的部隊是被敵方騎兵包抄,陷入了被殲滅的危機的。
可是上一刻“殲滅”,怎麽現在就成“擊潰”了?
一詞之差,可能蘊含著戰局的重大變動。
而這個變動,又暗藏危機……
此時,李靖整個人的氣質為之一變。
從好好先生李衛公,變迴了淩厲肅殺的戰神李靖。
這讓他的兩位不大好說話的手下,立刻變得很好說話了起來,願意耐心聽講。
傳令兵更是被震懾得瑟瑟發抖,不敢耽誤,將所知道的和盤托出:
“迴大總管,敵騎兵似是向兩翼退去了。”
也就是說,是敵方主動為我軍潰兵打開了逃生通道?
為什麽要網開一麵?
有好生之德?
李靖眯了眯眼,登時雙眼圓睜,急促地下令:
“通令全軍,紮牢營寨,嚴防死守,關緊營門,絕不得離開營地半步!”
什麽?!
李道宗吃了一驚,下意識地望向了正要出營支援友軍的侯君集。
侯君集自不必說,銅鈴大眼越瞪越大。
不出營,怎麽支援被敵軍碾壓的先鋒部隊?
難不成用意念嗎?
“立即告知蘇、薛二人,大部隊不會提供支援。讓他們盡量收攏部眾,向太行山方向撤退,不可迴營!”
李靖的第二則命令,更是讓在場之人驚駭無比。
合計著關閉營門不是為了防唐軍,而是為了防自己人?!
這不是要把蘇定方和薛仁貴,以及他們的部隊,賣了個幹淨嗎!
侯君集緊握的雙拳微微顫抖。
要不是現在李靖的氣場壓倒了他,他才不鳥這個鳥命令,早就抗命出營了。
“還不快去!”李靖立喝一聲。
傳令一個激靈:“是!”
他不敢看那眼睛血紅、仿佛擇人欲噬的侯君集、李道宗二人,更不敢看那如同殺神一般的李靖大總管,低著頭匆匆退下。
“唿……”
做完上述爭議極大的布置,李靖好像整個人被掏空,輕飄飄地又坐了迴去。
侯君集立刻向上司吼道:
“這是為何?”
這已經是他態度最好的一集了,按他正常的脾氣,早就上去給李靖兩個大電炮,然後奪門而出了。
他上火也是有理由的。
向太行山撤退,說好聽點是“撤退”,說難聽點就是“全軍覆沒”——
不是士兵全部被殺或者被俘,而是山地地形太複雜,部隊編製會被打散,組織度會掉光。
這樣的部隊是沒有任何戰鬥力的,在殘部得到整編休整以前,基本等同於全軍覆沒了。
明明可以救迴來的部隊,卻又要送掉,這是什麽戰術?
獻祭流嗎?
似乎是聽見了手下的心聲,李靖開口了,聲音裏充滿了疲憊:
“你們知道,什麽力量能讓一支軍隊迅速崩潰呢?”
侯君集哼了一聲,不想搭理這個無聊的問題。
李道宗雖然心裏也很不爽,但是姑且還願意應付一下領導:
“是強大的敵軍?”
李靖輕輕搖頭:
“錯,是潰散的友軍。
“殘兵一旦帶著追兵逃迴營,對守軍的士氣打擊是無可估量的。”
侯、李二人一時無言,反複迴味著這段話。
李靖緩緩補充一句:
“天策上將最擅長此道。
“他的防守反擊戰術,從始至終就是圍繞敵軍的‘潰兵’做文章。”
…………
“我軍的支援怎麽還沒有來?!”
前線,蘇定方嘶啞得呐喊著。
他的嗓子都快喊冒煙了。
“是不是發生了什麽事情?難道傳令沒有將我們的求援帶到?”薛仁貴同樣也是滿腹疑問。
為了防止部隊在後撤途中被追兵收割,他們硬是頂著逃跑的本能,原地駐防,硬頂著敵人的輪番瘋狂進攻,已經做到了力所能及的極限。
按說他們離本陣並不遙遠,支撐的時間足夠援軍打好幾個來迴了。
然而,他們豁出性命苦苦支撐,卻連半個援軍的影子都沒有看到。
兩軍展開了白刃戰,戰況激烈而殘酷。
時間一個時辰一個時辰地過去,明軍一直撐到了夕陽西下。
在逐漸昏暗下去的光亮中,唐軍烏央烏央地湧上來,仿佛永無止境。
“真是見了鬼了!對麵是把整個身家都壓在我們上麵了嗎!”
蘇定方親自彎弓搭箭,射殺衝到陣前的敵軍先頭部隊,在戰鬥的間隙忍不住激烈吐槽。
“我不道啊!”薛仁貴更是殺得意識模糊。
但是戰場殺戮也讓他的感官變得敏銳。
在暗下去的日光中,他發現,擋在部隊後方的唐軍騎兵好像撤走了。
他以為自己看錯了,揉了揉眼睛。
沒有看錯,己方和本陣之間一路平坦,沒有阻隔!
“唐軍在琢磨著什麽呢?在正麵全力向我們攻擊,卻悄咪咪撤走了在我們背麵的包圍?”
薛仁貴向老夥計大聲詢問。
蘇定方也沒有多少餘力思考了,隨口應道:
“是不是想把我們騙出陣地再殺?”
“恐怕就算不把我們騙出去,我們也差不多要被殺了吧?”薛仁貴指指前方。
在夕陽投下的陰影中,唐軍源源不斷,離他們倆幾乎隻有咫尺之遙。
“怎麽又和你一起陷入險境了?”
蘇定方都無奈了。
“彼此彼此。”
薛仁貴同樣苦笑。
兩人麵麵相覷,異口同聲道:
“撤?”
“好!”
在這種大軍壓境的情況下,就算是單兵素質夠硬的明軍,在撤退途中也幾乎不可能保持組織,是九死一生。
但是,後方支援遲遲不來,他們如果繼續頭鐵杵在原地,那就是十死無生了。
雖然不願意,但形勢所迫,他們還是愉快地決定了——
風緊扯唿,撤迴大本營,看看本部支援那麽摸慢到底是怎麽個事。
(本章完)
但是如何抵禦李世民的防守反擊,這就眾所周不知了。
你知道他要這麽打,但就是防不住。
挺讓人絕望的。
而蘇定方、薛仁貴現在就處於這種情況。
“天殺的老李!他不是一直龜縮著的嗎?怎麽今天走出龜殼反打出來了!”
後撤的路上,蘇定方氣急敗壞,也顧不得頂頭上司的生物爹的麵子了,破口大罵起來。
薛仁貴也是滿臉苦澀:
“我們之前的幾次襲擾,對方打不還手,恐怕就是為了讓我們放鬆警惕……”
嘶!
蘇定方猛地一拉馬韁,一個急刹車,幾乎讓坐騎人立而起。
薛仁貴一驚:
“老蘇你幹嘛?別浪費時間了,趕緊撤啊!”
“不能撤!”蘇定方的神情相當嚴峻:
“兵敗如山倒!”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撤退就像拉肚子。
硬撐著一口氣還能憋住,一旦稍稍泄勁,那就飛流直下三千尺了。
收割潰兵,正是李世民及其騎兵的強項,敗者方的結局往往不太好看。
“你說得對!”
薛仁貴又是一乍,也趕緊勒住馬,揮舞將旗,接連下達命令:
“全軍立即停止行軍,原地固守!殿軍結陣,騎兵兩翼待機,準備迎擊追兵!傳令,速向本陣求援!”
讓撤退的敗軍迴頭反打,就像一艘高速帆船在滿風的狀態下原地一百八十度調頭。
稍有不慎,就會被撕扯得粉身碎骨,組織潰散。
但是,明軍到底是明軍,組織度那是相當有保證的。
在指揮官的急促命令下,居然真的立即調轉槍頭,大無畏地直麵追兵,嚴陣以待。
“好兵士!”
唐軍大本營設在後方的高地上,李世績全程關注著局勢。當他看見後撤的明軍士兵一百八十度轉身,排出迎敵陣列,流暢絲滑得宛如一人時,下意識地感慨了一句。
論指揮戰術,老蘇小薛到底還是差他李世績一籌。
但是明軍士兵優秀的戰鬥素養和組織能力,彌補了這一點。
“大好兵士,竟能比我大唐軍隊還要善戰。可惜,可惜……”
李世績心中不免升起了惜才之意。
本是同根生,唐、明兩軍若是能聯合,那絕對是打遍天下無敵手,足以將四方蠻夷輕鬆愉快地全部推下海,而不必憋屈地搞出半吊子的“羈縻”政策。
但是,惋惜歸惋惜,工作歸工作。
兩邊的立場是有你無我的敵對關係,作為唐軍大總管,他盡心盡責地下達剿滅“殘匪”的命令:
“騎兵包抄,步兵壓上,圍殲之!”
能吃掉一塊敵人是一塊,他是這麽想的。
“你這麽想就錯了。”
一個渾厚中略帶些含糊的聲音,在李大總管的背後響起。
李世績吃了一驚,下意識地迴頭。
果然是李世民陛下,坐著他的小車車,親自來朔州前線了!
“陛下?!您不是在代州坐鎮嗎!”
李世績幾乎尖叫起來。
如前所述,現在的前線戰況像千層餅一樣。南邊代州的唐軍本陣,和北邊朔州城外的唐軍大營之間,隔著什麽呢?
也沒什麽,也就隔著李靖率領的明軍大部隊而已。
考慮到陛下不會飛,要想繞過一整個明軍,過程有多驚悚根本不敢想。
“前線有我,陛下您怎麽能以身犯險……”李世績一陣後怕,背脊立刻沾滿了冷汗。
“朕這輩子身先士卒、以身犯險的次數多了,也不差這一次。”
李世民道:
“朕身為主帥,大戰在即怎麽能穩坐後方?朕隻是行軍慢了點,不代表完全不能動!”
作為因為太莽而死了六匹戰馬的馬上皇帝,腦梗也不能阻擋他奔赴前線、共襄盛舉的腳步。
如此盛大的會戰,怎麽能缺了他天策上將呢!
李世績還要再勸,被太上皇不耐煩地揮揮手打斷:
“別浪費時間了。
“你做事就是拖泥帶水,朕在代州幹坐幾天也沒等來你的捷報,不得不親自出山的。”
自從梗死的腦血管替他打開了思路以後,李世民越來越放飛自我,說話越來越毒舌,越來越向他的某位不孝子靠攏了。
李世績被羞得老臉一陣紅一陣白,又帶著點武將的不服氣,把話題帶迴了正事:
“陛下為何批評末將的戰法不對?難道不該對那股潰兵包抄合圍嗎?”
李世民點頭:“是的,不應該。”
李世績更不服氣了:
“末將愚鈍,無法揣度聖意。不能將敵人包而圍之,這不就把殲滅戰打成擊潰戰了嗎?”
李世民嘴角一勾,點頭道:
“就是要打擊潰戰。”
老大的態度過於離奇,讓李世績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
難道太上皇陛下也憐惜明軍將士,不忍心下重手,要對他們網開一麵?
不會吧……
“所以說,你的戰略格局不行。我軍的目標是什麽,世績?”李世民反問。
“呃……消滅李靖部,一舉扭轉我朝的頹勢?”李世績試探著迴答。
“是的,我們的目標從始至終都是李靖的主力。”李世民訓斥道:
“你說得挺好,可是怎麽在實際作戰中,卻隻拘泥於眼前的前鋒部隊呢?
“對蘇、薛部網開一麵,才能將李靖部一網打盡!”
李世績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這番矛盾論的發言可能有點道理,但是這番發言有點道理不大可能。
“你姑且看著吧。”
李世民懶得搭理愚鈍的手下,全神貫注地盯住前線,擼起袖子大秀操作。
“傳朕的命令,以步兵猛攻蘇、薛部的正麵,兩翼騎兵,不動!”
他嘴角露出一抹興奮的笑容。
…………
“蘇定方、薛仁貴率部後撤時,遭到敵人反擊,後路被敵軍騎兵切斷,需要支援?”
大本營中,李靖反複咀嚼著這則情報的意味。
“切,無能之輩,去打人被人家打迴來,難道自己爬迴不來?居然還有臉來求援!”侯君集的態度不是很友善。
李道宗聞言皺了皺眉,責備道:
“君集,話怎麽能這麽說?友軍有難豈能不動如山?
“唐軍屢屢堅守不出,這次趁我軍放鬆警戒突然發動反擊,顯然是蓄謀已久。”
大唐人或許沒聽說過“狼來了”的寓言,但是這故事的精髓還是懂的。
“嘖……我隻是責怪他們行軍不謹慎,又沒有說見死不救。”
侯君集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草草地對李靖大總管做了個揖,道:
“就由我去支援他們吧。
“被他倆坑進去的那支前哨部隊,都是老兵精銳,要是被殲滅了還怪心疼的。”
侯君集雖然性格桀驁不馴,和同僚的關係也就那樣了。
但是對大明、對李明陛下的大業,他的忠誠是挑不出一點毛病的。
事到如今,老侯也是很心煩。
派老蘇小薛帶著精銳去打前哨戰,不就是因為大部隊補給枯竭,動彈不得嗎?
現在卻又來求大部隊出營支援。
那麽一開始派出前哨的意義何在?還不如大部隊直接出動,一波莽過去。
“有勞你了。”李靖讚許地微微點頭:
“蘇定方、薛仁貴雖然被打了一個出其不意,但是遭追擊時就地固守,以免部隊發生潰退,這應對之策沒有毛病。
“君集,你也不必對他們過於苛責。”
侯君集不屑地切了一聲:
“知道了。”
說罷,他揣著兜鍪便要出擊。
還沒走出主營帳,傳令兵又來報告:
“唐軍全線壓上,我軍先鋒寡不敵眾,戰線支撐不住,開始向後潰散。
“情勢十分危急,請本陣速速救援!”
“什麽?打一個先鋒,值得他們動用全部兵力嗎?!”李道宗吃驚地站了起來。
據他所知,唐軍的補給水平也就和明軍半斤八兩吧?
空著肚子的大軍,這麽輕易就全軍出動了?
隻為了圍剿一小股先鋒?
“看來他們想玩個大的啊!老子奉陪到底!”
侯君集的雙眼有熊熊火焰,說著便要向營帳外走去,恨不得立刻躍馬提槊,將唐賊挑於馬下。
“且慢,‘擊潰’?敵方的騎兵呢?”
一個不和諧的聲音,讓李道宗愣了一下,侯君集不耐煩地撇了撇嘴。
兩人同時望向上峰。
李靖不知何時站了起來,溫和的表情煙消雲散,神情異常冷峻。
不用看地圖,整個戰場的形勢,都已經烙印在了他的腦海裏。
根據先前的情報,蘇、薛二人的部隊是被敵方騎兵包抄,陷入了被殲滅的危機的。
可是上一刻“殲滅”,怎麽現在就成“擊潰”了?
一詞之差,可能蘊含著戰局的重大變動。
而這個變動,又暗藏危機……
此時,李靖整個人的氣質為之一變。
從好好先生李衛公,變迴了淩厲肅殺的戰神李靖。
這讓他的兩位不大好說話的手下,立刻變得很好說話了起來,願意耐心聽講。
傳令兵更是被震懾得瑟瑟發抖,不敢耽誤,將所知道的和盤托出:
“迴大總管,敵騎兵似是向兩翼退去了。”
也就是說,是敵方主動為我軍潰兵打開了逃生通道?
為什麽要網開一麵?
有好生之德?
李靖眯了眯眼,登時雙眼圓睜,急促地下令:
“通令全軍,紮牢營寨,嚴防死守,關緊營門,絕不得離開營地半步!”
什麽?!
李道宗吃了一驚,下意識地望向了正要出營支援友軍的侯君集。
侯君集自不必說,銅鈴大眼越瞪越大。
不出營,怎麽支援被敵軍碾壓的先鋒部隊?
難不成用意念嗎?
“立即告知蘇、薛二人,大部隊不會提供支援。讓他們盡量收攏部眾,向太行山方向撤退,不可迴營!”
李靖的第二則命令,更是讓在場之人驚駭無比。
合計著關閉營門不是為了防唐軍,而是為了防自己人?!
這不是要把蘇定方和薛仁貴,以及他們的部隊,賣了個幹淨嗎!
侯君集緊握的雙拳微微顫抖。
要不是現在李靖的氣場壓倒了他,他才不鳥這個鳥命令,早就抗命出營了。
“還不快去!”李靖立喝一聲。
傳令一個激靈:“是!”
他不敢看那眼睛血紅、仿佛擇人欲噬的侯君集、李道宗二人,更不敢看那如同殺神一般的李靖大總管,低著頭匆匆退下。
“唿……”
做完上述爭議極大的布置,李靖好像整個人被掏空,輕飄飄地又坐了迴去。
侯君集立刻向上司吼道:
“這是為何?”
這已經是他態度最好的一集了,按他正常的脾氣,早就上去給李靖兩個大電炮,然後奪門而出了。
他上火也是有理由的。
向太行山撤退,說好聽點是“撤退”,說難聽點就是“全軍覆沒”——
不是士兵全部被殺或者被俘,而是山地地形太複雜,部隊編製會被打散,組織度會掉光。
這樣的部隊是沒有任何戰鬥力的,在殘部得到整編休整以前,基本等同於全軍覆沒了。
明明可以救迴來的部隊,卻又要送掉,這是什麽戰術?
獻祭流嗎?
似乎是聽見了手下的心聲,李靖開口了,聲音裏充滿了疲憊:
“你們知道,什麽力量能讓一支軍隊迅速崩潰呢?”
侯君集哼了一聲,不想搭理這個無聊的問題。
李道宗雖然心裏也很不爽,但是姑且還願意應付一下領導:
“是強大的敵軍?”
李靖輕輕搖頭:
“錯,是潰散的友軍。
“殘兵一旦帶著追兵逃迴營,對守軍的士氣打擊是無可估量的。”
侯、李二人一時無言,反複迴味著這段話。
李靖緩緩補充一句:
“天策上將最擅長此道。
“他的防守反擊戰術,從始至終就是圍繞敵軍的‘潰兵’做文章。”
…………
“我軍的支援怎麽還沒有來?!”
前線,蘇定方嘶啞得呐喊著。
他的嗓子都快喊冒煙了。
“是不是發生了什麽事情?難道傳令沒有將我們的求援帶到?”薛仁貴同樣也是滿腹疑問。
為了防止部隊在後撤途中被追兵收割,他們硬是頂著逃跑的本能,原地駐防,硬頂著敵人的輪番瘋狂進攻,已經做到了力所能及的極限。
按說他們離本陣並不遙遠,支撐的時間足夠援軍打好幾個來迴了。
然而,他們豁出性命苦苦支撐,卻連半個援軍的影子都沒有看到。
兩軍展開了白刃戰,戰況激烈而殘酷。
時間一個時辰一個時辰地過去,明軍一直撐到了夕陽西下。
在逐漸昏暗下去的光亮中,唐軍烏央烏央地湧上來,仿佛永無止境。
“真是見了鬼了!對麵是把整個身家都壓在我們上麵了嗎!”
蘇定方親自彎弓搭箭,射殺衝到陣前的敵軍先頭部隊,在戰鬥的間隙忍不住激烈吐槽。
“我不道啊!”薛仁貴更是殺得意識模糊。
但是戰場殺戮也讓他的感官變得敏銳。
在暗下去的日光中,他發現,擋在部隊後方的唐軍騎兵好像撤走了。
他以為自己看錯了,揉了揉眼睛。
沒有看錯,己方和本陣之間一路平坦,沒有阻隔!
“唐軍在琢磨著什麽呢?在正麵全力向我們攻擊,卻悄咪咪撤走了在我們背麵的包圍?”
薛仁貴向老夥計大聲詢問。
蘇定方也沒有多少餘力思考了,隨口應道:
“是不是想把我們騙出陣地再殺?”
“恐怕就算不把我們騙出去,我們也差不多要被殺了吧?”薛仁貴指指前方。
在夕陽投下的陰影中,唐軍源源不斷,離他們倆幾乎隻有咫尺之遙。
“怎麽又和你一起陷入險境了?”
蘇定方都無奈了。
“彼此彼此。”
薛仁貴同樣苦笑。
兩人麵麵相覷,異口同聲道:
“撤?”
“好!”
在這種大軍壓境的情況下,就算是單兵素質夠硬的明軍,在撤退途中也幾乎不可能保持組織,是九死一生。
但是,後方支援遲遲不來,他們如果繼續頭鐵杵在原地,那就是十死無生了。
雖然不願意,但形勢所迫,他們還是愉快地決定了——
風緊扯唿,撤迴大本營,看看本部支援那麽摸慢到底是怎麽個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