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進展遠超預期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經過四個小時的不懈努力,他總算完成了首個方案的頭部模型,還沒來得及與主體部分整合。
此外,姚美玲借給他們用來存儲數據的兩張軟盤空間也快耗盡了,每張軟盤僅能容納2.88mb的數據,這意味著幾乎無法再添加更多內容。
“等我有能力了,非得發明u盤不可,這玩意兒實在太不方便了。”被管理員提醒離開時,許寧心中默默發誓。
晚餐時,許寧向同伴們通報了現狀。盡管如此,按時提交作業仍然可行,隻是唐紫薇和老魏無需再像之前那樣拚命了。
鑒於從完成研發到最終提交的時間相當緊迫,負責撰寫報告的趙誌德需立即著手準備,與許寧同步推進各自的部分。
至於寫作的具體內容,則完全按照許寧的指示執行,趙誌德隻需專注於文字與圖表的製作即可。
正當許寧邊吃邊分配任務之時,不遠處的另一張桌子上,姚美玲正與兩位實驗室夥伴討論項目的最新進展。
盡管昨晚的經曆讓她備受挫折,但作為一位博士生,麵對難題她從未想過放棄。
今天她特地去了圖書館查閱關於damp語言和偶極子網格法的相關書籍,並在線查找了額外資料。
雖然一天之內無法徹底掌握這些知識,但她已確信這條研究路線值得一試。
“偶極子網格法……”對麵坐著的是一位溫文爾雅、頭發茂盛的年輕人,名叫方博:
“師妹,你真這麽認為嗎?盡管我們之前的cfd\/csd聯合模擬方法效率不高,但通過持續改進,其準確性確實在逐步提升。如今項目已過半程,此時更改策略是否明智?”
姚美玲放下筷子,直視著方爭的眼睛說道:“方師兄,我們都明白,僅僅依靠現有方法的小幅調整是不夠的。
盡管初期的準確率提升了15%-20%,這樣的成果勉強可以用於結題報告,但實際上這種方法耗時費力,且缺乏實際應用價值。
作為研究人員,我們應該追求更高遠的目標。我相信偶極子網格法具有巨大的潛力,隻需花時間學習新的技術。”
盡管方針看起來隻比姚美玲高一級,但由於她是直接從本科升入博士階段的,實際上兩人年齡相差甚遠。
在研究工作上,無論是師兄還是導師姚美玲,都不會輕易妥協。看到兩人之間的緊張氣氛,旁邊的小個子女生夏天趕緊插話說:
“姚師妹,你是怎麽突然想到這個新點子的?我之前可沒聽你提過,今天卻見你從圖書館搬迴了一堆書。”
對她來說,技術方向並不是關鍵,重要的是避免團隊內的衝突。
沒想到,她這一問讓姚美玲一時啞口無言。
“其實是……我從一位學長那兒了解到的,他曾參與過類似的研究。”姚美玲略顯尷尬地迴答。
其實,這位學長隻是她本科時的組員,並不是什麽資深專家。而且,那位組員說話的態度,總讓姚美玲覺得不舒服。
“學長?我們學院還有其他人也在研究這個領域嗎?”方爭好奇地問道。
畢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研究資源十分稀缺,各實驗室間的情況大致都彼此知曉。
“嗯,那是我本科時期的一位學長,他已經畢業離開這裏了。”姚美玲解釋道。
幸運的是,方正和夏天並未追問下去。
為了緩和氣氛,方爭提議:“夏天,你來負責cfd\/csd部分吧,這部分的基礎框架我們已經搭好了,你隻需要按步驟推進即可。我和姚美玲則嚐試探索偶極子網格法的新路徑。”
這樣的安排既保證了項目進度,也為新方法留出了實驗空間。
盡管作為團隊裏的老大哥,方正總是傾向於采取更為穩妥的方法,但這次的建議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同意。”姚美玲點頭說道。
而這一切變化對於夏天來說,簡直難以置信,她竟然被指派去承擔如此重要的任務。
另一邊,許寧發現趙誌德連續兩天都沒出現。
按照之前的約定,趙誌德應該已經開始著手編寫報告了。
這讓許寧感到困惑不已,因為在記憶中,盡管趙誌德對學術興趣不大,但他通常都會遵守承諾完成任務。
第四天清晨,正當許寧打算向輔導員求助甚至考慮報警時,趙誌德突然現身了。
“嘿,老許,還記得你說過電腦時間和存儲空間不夠的問題嗎?”趙誌德神秘兮兮地放下背包,拉開拉鏈,露出一台筆記本電腦和一疊嶄新的軟盤。
“我弄來了這台筆記本,還有些新軟盤。”
許寧看到那台ibm的經典標誌,驚訝不已。
那一刻,他意識到有個熱衷於生意、不太關心學習的朋友其實挺不錯的。
“哪兒弄來的?”許寧好奇地打開電腦,鍵盤隨著屏幕緩緩升起,先是分開再合攏。
這可是ibm 701c,未來幾乎成收藏品級別的機器,現在買至少得花數萬元人民幣,那是1996年的數萬元。
“我做生意時認識了一個人大的大四學長,他開餐館虧本了,就把這電腦賣給了我,好迴收點錢。這兩天我還請他幫你安裝了那兩款軟件呢。”趙誌德解釋道。
雖然許寧覺得這故事聽起來耳熟,但他沒時間細想,迅速開機並插入裝有項目數據的軟盤。
接下來的半個月,許寧全身心投入工作,每天早早起來,除了上課外都在優化進氣道研發,進行各種模擬和測試。
沒了電腦時間的束縛,他的進展遠超預期。
不僅研發出了滿意的新型機頭,他還改良了殲7戰機的機翼形狀,以提升亞音速條件下的操控性能。
盡管類似的改動已在殲7e上實現,但作為現役機型,許寧無法獲取其研發資料,隻能自己動手重新研發。
項目完成後,唐紫薇根據許寧創建的三維模型,繪製了幾幅改造後的殲7參與空戰的想象圖。
研究研發展示會類似於畢業研發答辯,隻不過規模更大,通常會在一間大研究室內舉行,全體同班組員和幾位評委導師都會到場。
那個時代,研究室裏還沒普及電腦,隻能通過投影儀展示圖紙。
此外,姚美玲借給他們用來存儲數據的兩張軟盤空間也快耗盡了,每張軟盤僅能容納2.88mb的數據,這意味著幾乎無法再添加更多內容。
“等我有能力了,非得發明u盤不可,這玩意兒實在太不方便了。”被管理員提醒離開時,許寧心中默默發誓。
晚餐時,許寧向同伴們通報了現狀。盡管如此,按時提交作業仍然可行,隻是唐紫薇和老魏無需再像之前那樣拚命了。
鑒於從完成研發到最終提交的時間相當緊迫,負責撰寫報告的趙誌德需立即著手準備,與許寧同步推進各自的部分。
至於寫作的具體內容,則完全按照許寧的指示執行,趙誌德隻需專注於文字與圖表的製作即可。
正當許寧邊吃邊分配任務之時,不遠處的另一張桌子上,姚美玲正與兩位實驗室夥伴討論項目的最新進展。
盡管昨晚的經曆讓她備受挫折,但作為一位博士生,麵對難題她從未想過放棄。
今天她特地去了圖書館查閱關於damp語言和偶極子網格法的相關書籍,並在線查找了額外資料。
雖然一天之內無法徹底掌握這些知識,但她已確信這條研究路線值得一試。
“偶極子網格法……”對麵坐著的是一位溫文爾雅、頭發茂盛的年輕人,名叫方博:
“師妹,你真這麽認為嗎?盡管我們之前的cfd\/csd聯合模擬方法效率不高,但通過持續改進,其準確性確實在逐步提升。如今項目已過半程,此時更改策略是否明智?”
姚美玲放下筷子,直視著方爭的眼睛說道:“方師兄,我們都明白,僅僅依靠現有方法的小幅調整是不夠的。
盡管初期的準確率提升了15%-20%,這樣的成果勉強可以用於結題報告,但實際上這種方法耗時費力,且缺乏實際應用價值。
作為研究人員,我們應該追求更高遠的目標。我相信偶極子網格法具有巨大的潛力,隻需花時間學習新的技術。”
盡管方針看起來隻比姚美玲高一級,但由於她是直接從本科升入博士階段的,實際上兩人年齡相差甚遠。
在研究工作上,無論是師兄還是導師姚美玲,都不會輕易妥協。看到兩人之間的緊張氣氛,旁邊的小個子女生夏天趕緊插話說:
“姚師妹,你是怎麽突然想到這個新點子的?我之前可沒聽你提過,今天卻見你從圖書館搬迴了一堆書。”
對她來說,技術方向並不是關鍵,重要的是避免團隊內的衝突。
沒想到,她這一問讓姚美玲一時啞口無言。
“其實是……我從一位學長那兒了解到的,他曾參與過類似的研究。”姚美玲略顯尷尬地迴答。
其實,這位學長隻是她本科時的組員,並不是什麽資深專家。而且,那位組員說話的態度,總讓姚美玲覺得不舒服。
“學長?我們學院還有其他人也在研究這個領域嗎?”方爭好奇地問道。
畢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研究資源十分稀缺,各實驗室間的情況大致都彼此知曉。
“嗯,那是我本科時期的一位學長,他已經畢業離開這裏了。”姚美玲解釋道。
幸運的是,方正和夏天並未追問下去。
為了緩和氣氛,方爭提議:“夏天,你來負責cfd\/csd部分吧,這部分的基礎框架我們已經搭好了,你隻需要按步驟推進即可。我和姚美玲則嚐試探索偶極子網格法的新路徑。”
這樣的安排既保證了項目進度,也為新方法留出了實驗空間。
盡管作為團隊裏的老大哥,方正總是傾向於采取更為穩妥的方法,但這次的建議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同意。”姚美玲點頭說道。
而這一切變化對於夏天來說,簡直難以置信,她竟然被指派去承擔如此重要的任務。
另一邊,許寧發現趙誌德連續兩天都沒出現。
按照之前的約定,趙誌德應該已經開始著手編寫報告了。
這讓許寧感到困惑不已,因為在記憶中,盡管趙誌德對學術興趣不大,但他通常都會遵守承諾完成任務。
第四天清晨,正當許寧打算向輔導員求助甚至考慮報警時,趙誌德突然現身了。
“嘿,老許,還記得你說過電腦時間和存儲空間不夠的問題嗎?”趙誌德神秘兮兮地放下背包,拉開拉鏈,露出一台筆記本電腦和一疊嶄新的軟盤。
“我弄來了這台筆記本,還有些新軟盤。”
許寧看到那台ibm的經典標誌,驚訝不已。
那一刻,他意識到有個熱衷於生意、不太關心學習的朋友其實挺不錯的。
“哪兒弄來的?”許寧好奇地打開電腦,鍵盤隨著屏幕緩緩升起,先是分開再合攏。
這可是ibm 701c,未來幾乎成收藏品級別的機器,現在買至少得花數萬元人民幣,那是1996年的數萬元。
“我做生意時認識了一個人大的大四學長,他開餐館虧本了,就把這電腦賣給了我,好迴收點錢。這兩天我還請他幫你安裝了那兩款軟件呢。”趙誌德解釋道。
雖然許寧覺得這故事聽起來耳熟,但他沒時間細想,迅速開機並插入裝有項目數據的軟盤。
接下來的半個月,許寧全身心投入工作,每天早早起來,除了上課外都在優化進氣道研發,進行各種模擬和測試。
沒了電腦時間的束縛,他的進展遠超預期。
不僅研發出了滿意的新型機頭,他還改良了殲7戰機的機翼形狀,以提升亞音速條件下的操控性能。
盡管類似的改動已在殲7e上實現,但作為現役機型,許寧無法獲取其研發資料,隻能自己動手重新研發。
項目完成後,唐紫薇根據許寧創建的三維模型,繪製了幾幅改造後的殲7參與空戰的想象圖。
研究研發展示會類似於畢業研發答辯,隻不過規模更大,通常會在一間大研究室內舉行,全體同班組員和幾位評委導師都會到場。
那個時代,研究室裏還沒普及電腦,隻能通過投影儀展示圖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