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信號丟失了?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島城號和義安號的軍官們對艦艇性能了如指掌。
在麵對可能的威脅時,他們主要依靠艦尾機庫上方的遠程監視雷達提供預警信息。
製導導彈和艦炮的雷達則隻能在最後關頭發揮作用。
編隊指揮官楊良玉接到指示,在返航途中要參與一次海空對抗演習。
根據演習方案,除了最終的打靶環節外,他們的任務似乎並不顯眼。
而且,由於缺乏數據鏈支持,即使同屬紅方的航空兵單位也無法進行直接溝通。
“難道我們的角色隻是陪襯?”
楊良玉思考後恍然大悟:“原來我們是這次演習的活靶子。”
盡管感到無奈,楊良玉還是將指揮權交給了身旁的艦長,並著手準備防空措施。
畢竟,能夠參與實彈射擊的機會並不多見,即便是在演習中。
不久,艦上的兩坐標雷達捕捉到了大約200公裏外的一對目標——一架較大的飛機和一架較小的飛機。
雷達操作員很快意識到,實際上有三個目標:兩個靠近飛行的大型飛機被誤認為是一個信號。
雖然雷達精度有限,但經驗豐富的團隊還是迅速做出了準確判斷。
預警雷達在這個時期的主要作用是提前發現威脅,但它們還不足以承擔引導防空火力這樣複雜的任務。
雷達員盯著屏幕上的目標,經過一番分析後說道:“根據飛行速度和高度判斷,這應該是兩架大型飛機,很可能是來自2師的轟6d轟炸機。”
盡管雙坐標雷達無法提供具體的高度數據,但從200公裏外就能探測到的目標顯然不是低空飛行的。
“我們現在能做什麽?”楊良玉看著屏幕上逐漸接近的空中目標問道。
對於他這一代的老海軍指揮官來說,艦載雷達防空係統還是個新奇事物,因此他選擇讓更熟悉這些技術的113艦艦長負責指揮。
“我們將等待對方發射武器,然後先嚐試用主動幹擾手段阻止導彈鎖定我們。如果不行,我們就準備進行硬殺傷攔截。”
雷達長解釋道,並沒有提及擊落敵機的計劃,因為海紅旗7防空導彈的有效射程隻有10公裏,而現代反艦武器通常不會在這麽近的距離發射。
“這感覺太被動了。”站在cic中間的楊良玉感慨道。
二十年前他在海軍服役時,作戰方式還比較直接,但現在戰爭變得更加複雜,即便士兵們的勇氣不變,技術跟不上也難以應對現代戰爭。
雷達長補充說:“我們的裝備已經比過去好多了。
我以前在519艦上,隻有354型對海雷達可以勉強用於低空搜索,其他的都依賴觀察手的眼睛。”
“確實,想要在防空戰中占據優勢,我們需要像s-300或標準2那樣的遠程防空導彈。”
雷達長繼續說道,這樣的評論由基層軍官說出來倒也合適。
“這需要時間。”楊良玉迴應道。
心情因想到漂亮國海軍已有幾十艘可發射遠程防空導彈的軍艦,甚至鄰國島國也有金剛級驅逐艦而變得沉重。
華夏海軍還需等待一到兩年,才能迎來第一艘外購的現代化驅逐艦,其防空能力與預期仍有差距。
指揮官雖未將憂慮形於色,內心卻已在思考如何迅速提升海軍的區域防空實力。
“我們應已進入鷹擊6導彈的射程。”cic(戰鬥信息中心)內原本靜謐無聲,
突然,雷達員報告:“但未見任何發射跡象。”
按演習安排,轟6轟炸機應向他們發射改裝的靶彈模擬攻擊。
如果反製前發射,藍方勝;若提前被紅方反製,則紅方勝。
即便如此,為了訓練目的,兩枚靶彈仍會發射,隻是結果無關緊要。
“是距離太遠導致看不見嗎?”
“應該不是……等等,雷達上出現了新目標,在我們和藍方三架戰機之間移動。”
眾人視線再次聚焦到cic中央屏幕,一個模糊信號正遠離艦隻飛去。
“這是紅方的增援嗎?”
“隻有一架飛機嗎?”
“可能幾架重疊在一起,所以顯示不清楚。”
“但360型雷達的分辨率不該這麽差。”
導演部僅透露了演習框架,具體兵力配置未知,因此cic內議論紛紛。
艦長洞察到了一些端倪:“先別管這個,槍炮長,準備攔截靶機。這次演習的結果可能與我們關係不大,但靶彈攔截一定要成功!”
在島城號和義安號備戰時,一場無形的電磁較量已在空中悄然展開。
運8j預警機上的搜水2000ms雷達早在250公裏外就捕捉到了兩艦的雷達信號。
根據計劃,沈強指示機組引導兩架低空飛行的轟6d轟炸機前進,在約100公裏處對目標實施攻擊。
這正是運8j預警機最初研發的功能——在敵艦防空範圍之外,為低空飛行的反艦導彈載機提供導航。
看起來這次演習進行得很順利。
如果攻擊機不是老舊的轟6d,而是更先進的殲轟7,它可以在低空快速接近目標;
水麵艦艇可能隻有在最後一刻才能察覺到正在爬升準備發射導彈的攻擊機群。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一切似乎平靜無波,幾乎讓人覺得這隻是例行的模擬演練。
然而,就在兩架轟炸機快要進入攻擊位置時,後艙的雷達操作員突然報告說失去了對兩艘艦艇的追蹤。
“信號丟失了?”
飛行員沈強驚訝地問:“雷達顯示怎麽樣?”
“我們接收到的是信號過載,即使切換到抗幹擾模式也無濟於事。”
這顯然是受到了對方電子戰手段的幹擾。
沈強掃了一眼威脅告警係統,隻見上麵顯示僅有來自兩側的米波和厘米波信號,他心裏清楚;
這些應該是來自敵方052型驅逐艦和053h2g型護衛艦的搜索雷達。
由於當時的技術限製,水麵艦艇和飛機間無法直接通信,除非導演部作弊,否則紅方要想發現他們隻能依賴雷達。
不過,考慮到殲轟7上的雷達對空探測距離有限,要在廣闊的空域中找到三架飛機並非易事;
而且,如果被x波段火控雷達捕捉到,警告裝置理應會發出警報。
在麵對可能的威脅時,他們主要依靠艦尾機庫上方的遠程監視雷達提供預警信息。
製導導彈和艦炮的雷達則隻能在最後關頭發揮作用。
編隊指揮官楊良玉接到指示,在返航途中要參與一次海空對抗演習。
根據演習方案,除了最終的打靶環節外,他們的任務似乎並不顯眼。
而且,由於缺乏數據鏈支持,即使同屬紅方的航空兵單位也無法進行直接溝通。
“難道我們的角色隻是陪襯?”
楊良玉思考後恍然大悟:“原來我們是這次演習的活靶子。”
盡管感到無奈,楊良玉還是將指揮權交給了身旁的艦長,並著手準備防空措施。
畢竟,能夠參與實彈射擊的機會並不多見,即便是在演習中。
不久,艦上的兩坐標雷達捕捉到了大約200公裏外的一對目標——一架較大的飛機和一架較小的飛機。
雷達操作員很快意識到,實際上有三個目標:兩個靠近飛行的大型飛機被誤認為是一個信號。
雖然雷達精度有限,但經驗豐富的團隊還是迅速做出了準確判斷。
預警雷達在這個時期的主要作用是提前發現威脅,但它們還不足以承擔引導防空火力這樣複雜的任務。
雷達員盯著屏幕上的目標,經過一番分析後說道:“根據飛行速度和高度判斷,這應該是兩架大型飛機,很可能是來自2師的轟6d轟炸機。”
盡管雙坐標雷達無法提供具體的高度數據,但從200公裏外就能探測到的目標顯然不是低空飛行的。
“我們現在能做什麽?”楊良玉看著屏幕上逐漸接近的空中目標問道。
對於他這一代的老海軍指揮官來說,艦載雷達防空係統還是個新奇事物,因此他選擇讓更熟悉這些技術的113艦艦長負責指揮。
“我們將等待對方發射武器,然後先嚐試用主動幹擾手段阻止導彈鎖定我們。如果不行,我們就準備進行硬殺傷攔截。”
雷達長解釋道,並沒有提及擊落敵機的計劃,因為海紅旗7防空導彈的有效射程隻有10公裏,而現代反艦武器通常不會在這麽近的距離發射。
“這感覺太被動了。”站在cic中間的楊良玉感慨道。
二十年前他在海軍服役時,作戰方式還比較直接,但現在戰爭變得更加複雜,即便士兵們的勇氣不變,技術跟不上也難以應對現代戰爭。
雷達長補充說:“我們的裝備已經比過去好多了。
我以前在519艦上,隻有354型對海雷達可以勉強用於低空搜索,其他的都依賴觀察手的眼睛。”
“確實,想要在防空戰中占據優勢,我們需要像s-300或標準2那樣的遠程防空導彈。”
雷達長繼續說道,這樣的評論由基層軍官說出來倒也合適。
“這需要時間。”楊良玉迴應道。
心情因想到漂亮國海軍已有幾十艘可發射遠程防空導彈的軍艦,甚至鄰國島國也有金剛級驅逐艦而變得沉重。
華夏海軍還需等待一到兩年,才能迎來第一艘外購的現代化驅逐艦,其防空能力與預期仍有差距。
指揮官雖未將憂慮形於色,內心卻已在思考如何迅速提升海軍的區域防空實力。
“我們應已進入鷹擊6導彈的射程。”cic(戰鬥信息中心)內原本靜謐無聲,
突然,雷達員報告:“但未見任何發射跡象。”
按演習安排,轟6轟炸機應向他們發射改裝的靶彈模擬攻擊。
如果反製前發射,藍方勝;若提前被紅方反製,則紅方勝。
即便如此,為了訓練目的,兩枚靶彈仍會發射,隻是結果無關緊要。
“是距離太遠導致看不見嗎?”
“應該不是……等等,雷達上出現了新目標,在我們和藍方三架戰機之間移動。”
眾人視線再次聚焦到cic中央屏幕,一個模糊信號正遠離艦隻飛去。
“這是紅方的增援嗎?”
“隻有一架飛機嗎?”
“可能幾架重疊在一起,所以顯示不清楚。”
“但360型雷達的分辨率不該這麽差。”
導演部僅透露了演習框架,具體兵力配置未知,因此cic內議論紛紛。
艦長洞察到了一些端倪:“先別管這個,槍炮長,準備攔截靶機。這次演習的結果可能與我們關係不大,但靶彈攔截一定要成功!”
在島城號和義安號備戰時,一場無形的電磁較量已在空中悄然展開。
運8j預警機上的搜水2000ms雷達早在250公裏外就捕捉到了兩艦的雷達信號。
根據計劃,沈強指示機組引導兩架低空飛行的轟6d轟炸機前進,在約100公裏處對目標實施攻擊。
這正是運8j預警機最初研發的功能——在敵艦防空範圍之外,為低空飛行的反艦導彈載機提供導航。
看起來這次演習進行得很順利。
如果攻擊機不是老舊的轟6d,而是更先進的殲轟7,它可以在低空快速接近目標;
水麵艦艇可能隻有在最後一刻才能察覺到正在爬升準備發射導彈的攻擊機群。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一切似乎平靜無波,幾乎讓人覺得這隻是例行的模擬演練。
然而,就在兩架轟炸機快要進入攻擊位置時,後艙的雷達操作員突然報告說失去了對兩艘艦艇的追蹤。
“信號丟失了?”
飛行員沈強驚訝地問:“雷達顯示怎麽樣?”
“我們接收到的是信號過載,即使切換到抗幹擾模式也無濟於事。”
這顯然是受到了對方電子戰手段的幹擾。
沈強掃了一眼威脅告警係統,隻見上麵顯示僅有來自兩側的米波和厘米波信號,他心裏清楚;
這些應該是來自敵方052型驅逐艦和053h2g型護衛艦的搜索雷達。
由於當時的技術限製,水麵艦艇和飛機間無法直接通信,除非導演部作弊,否則紅方要想發現他們隻能依賴雷達。
不過,考慮到殲轟7上的雷達對空探測距離有限,要在廣闊的空域中找到三架飛機並非易事;
而且,如果被x波段火控雷達捕捉到,警告裝置理應會發出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