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榮譽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魏仁禮解釋道:“目前linux在嵌入式係統的應用上有諸多不足,比如一些工控設備缺少內存管理單元,導致linux無法運行。
我們的目標是利用即將發布的linux 2.0版本內核源文件,專門為微控製器研發一套新的係統。”
當魏仁禮說到這一點時,許寧突然意識到為什麽這個名字聽起來如此耳熟。
魏仁禮正是minigui的開發者,minigui是華夏第一個支持圖形用戶界麵的嵌入式操作係統,廣泛應用於各種工業控製設備、醫療儀器和商業終端。
過去,他在1998年獨自完成了minigui的初步開發,沒有外界的幫助。
如今,在精工計劃的支持下,他的前景更加光明。
“操作係統不是我的專長。”
許寧心裏明白這一點,他不會輕易表露這些想法。
相反,他希望魏仁禮能留在精工計劃內合作,而不是獨自前行。
“但如果你的新係統能在精密電火花加工和熔模鑄造方麵獲得用戶的好評,我願意將其納入精工計劃。
這將幫助我們避免國外供應商的不公平待遇和潛在的製裁。”
對於操作係統而言,軟件生態係統的重要性不亞於係統本身。
例如,桌麵操作係統曾經從windows轉為國產麒麟操作係統時,因為許多軟件尚未適配linux,員工們不得不攜帶個人的windows電腦來完成工作。
現在是90年代末,國內工業控製軟件產業剛剛起步,如果通過精工計劃引導用戶選擇或兼容國產係統;
這對未來發展將有巨大推動作用,甚至對未來的硬件行業也有深遠影響。
“如果真能做到這樣,那真的非常感謝您,許總。”
許寧的話對魏仁禮來說是極大的鼓舞。自從幾年前開始研究自由軟件和linux,魏仁禮就夢想著研發自己的係統,隻是資源有限進展緩慢。
直到今年初加入項目後,才有了更廣闊的舞台,並在短短三個月內取得了比之前兩年更多的成果。
想到整個精工計劃可能提供的支持,魏仁禮感到既興奮又不敢多想。
與魏仁禮的交流讓許寧更加意識到推進多物理場仿真研究的重要性。
之前的八三工程對生產製造的要求不高,而第三代戰鬥機項目則完全不同,它們需要遠超以往的生產工藝。
即便是在航空動力不受限的情況下,這兩個型號在過去也長期依賴進口材料和關鍵部件,導致難以大規模生產。
現在,由於許寧的努力,這些機型的研發進度會提前很多。
如果因製造問題無法大量生產,那麽提前研發的意義就會大大減弱。
“得催促劉教授加快速度……”
為了加速獲取理論經驗,編纂教材是最直接的方法。
因此,許寧決定要從劉遠博那裏尋求更多幫助,這讓他加快了迴辦公室的步伐。
許寧還沒來得及去找劉遠博,就被杜亦熵和兩位穿著黑色西裝的男人在樓道口攔住了。
“許寧同誌,您好。”其中一人禮貌地問候,並伸手與他握手。
若非杜亦熵就在身旁且對方用著敬語,這陣仗真讓許寧以為自己犯了什麽事。
不過,事情的發展卻出乎他的意料。
“我們是來頒發您的獲獎證書,並邀請您參加頒獎儀式的,請簽字確認收到。”
“獲獎證書?什麽獎?”
許寧一臉疑惑地望向不遠處笑得神秘的杜亦熵,心裏暗自嘀咕:我怎麽不知道自己獲獎了?
迴想起來,自從接到杜亦熵電話從東萊趕迴來已經半個月了,但沒人明確告訴他這個所謂的“儀式”究竟是什麽。
現在才知道原來是要參加一個頒獎典禮。
重生至今大約一年,盡管他已經獲得不少榮譽,尤其是航空工業係統和軍隊的認可,但需要正式舉辦典禮的獎勵,這還是第二次。
上一次是在慶祝獵蝠行動時,當時也是被丁誌恆帶到現場才知曉詳情。
看來這種驚喜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
兩名工作人員和杜亦熵沒有迴答許寧的問題,而是帶他去了唐正林的辦公室,遞給他一個精美的正紅色信封。
顯然,他們想保留這份驚喜給獲獎者本人。
信封上並未標明獎項名稱,但在右下角小字印有頒發機構的名字——共青團zy和全國青年聯合會。
看到這兩個名字,許寧的手微微顫抖。
雖然這些組織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不太顯眼,但在體製內特別是機關和科研單位中,它們的地位不可忽視。
能讓這兩家聯合頒發的獎項,分量可想而知。
許寧心中已經有了幾分猜測。
在90年代,信封沒有如今的易撕研發,因此他順手從唐正林的筆筒中取了一把拆信刀,迅速地劃開了信封。
裏麵靜靜躺著一本紅色封麵的證書和一封邀請函。
那本證書上印有共青團標誌性的團徽,以及兩行閃耀的金色字體:“華夏青年五四獎章證書”。
簡短而有力的文字揭示了榮譽的核心:“授予許寧同誌華夏青年五四獎章”。
這十五個字已足以說明一切,無需多餘的讚美之詞。
它代表著對許寧貢獻的認可,這份榮譽不僅來自國家級別的機構,而且是可以公開自豪宣稱的成就。
辦公室裏其他四人的目光瞬間被吸引,他們聽到了許寧唿吸變得急促。
這樣的時刻,誰又能保持冷靜呢?
即便他曾經曆過前世今生,即使他在四十多年的人生旅途中最高隻獲得過研究所頒發的優秀研究員稱號,這一刻也遠超以往。
對於那些見慣了大風大浪的人來說,很多榮譽可能顯得微不足道,但諾貝爾獎得主為何要在開獎前幾分鍾才被告知?
就是為了避免獲獎者提前慶祝,影響獎項的威望。
其實,在此之前,許寧曾預感自己可能會因為去年的傑出貢獻得到一些獎勵,但他想象中的獎勵範圍僅限於航空工業或國防科技領域內部。
沒想到,這次直接獲得了五四獎章這樣高級別的榮譽。
1997年是這個獎首次頒發的一年,雖然沒有規定第一屆就更顯尊貴,但從曆史角度看,首屆獲獎者的身份確實特別珍貴。
我們的目標是利用即將發布的linux 2.0版本內核源文件,專門為微控製器研發一套新的係統。”
當魏仁禮說到這一點時,許寧突然意識到為什麽這個名字聽起來如此耳熟。
魏仁禮正是minigui的開發者,minigui是華夏第一個支持圖形用戶界麵的嵌入式操作係統,廣泛應用於各種工業控製設備、醫療儀器和商業終端。
過去,他在1998年獨自完成了minigui的初步開發,沒有外界的幫助。
如今,在精工計劃的支持下,他的前景更加光明。
“操作係統不是我的專長。”
許寧心裏明白這一點,他不會輕易表露這些想法。
相反,他希望魏仁禮能留在精工計劃內合作,而不是獨自前行。
“但如果你的新係統能在精密電火花加工和熔模鑄造方麵獲得用戶的好評,我願意將其納入精工計劃。
這將幫助我們避免國外供應商的不公平待遇和潛在的製裁。”
對於操作係統而言,軟件生態係統的重要性不亞於係統本身。
例如,桌麵操作係統曾經從windows轉為國產麒麟操作係統時,因為許多軟件尚未適配linux,員工們不得不攜帶個人的windows電腦來完成工作。
現在是90年代末,國內工業控製軟件產業剛剛起步,如果通過精工計劃引導用戶選擇或兼容國產係統;
這對未來發展將有巨大推動作用,甚至對未來的硬件行業也有深遠影響。
“如果真能做到這樣,那真的非常感謝您,許總。”
許寧的話對魏仁禮來說是極大的鼓舞。自從幾年前開始研究自由軟件和linux,魏仁禮就夢想著研發自己的係統,隻是資源有限進展緩慢。
直到今年初加入項目後,才有了更廣闊的舞台,並在短短三個月內取得了比之前兩年更多的成果。
想到整個精工計劃可能提供的支持,魏仁禮感到既興奮又不敢多想。
與魏仁禮的交流讓許寧更加意識到推進多物理場仿真研究的重要性。
之前的八三工程對生產製造的要求不高,而第三代戰鬥機項目則完全不同,它們需要遠超以往的生產工藝。
即便是在航空動力不受限的情況下,這兩個型號在過去也長期依賴進口材料和關鍵部件,導致難以大規模生產。
現在,由於許寧的努力,這些機型的研發進度會提前很多。
如果因製造問題無法大量生產,那麽提前研發的意義就會大大減弱。
“得催促劉教授加快速度……”
為了加速獲取理論經驗,編纂教材是最直接的方法。
因此,許寧決定要從劉遠博那裏尋求更多幫助,這讓他加快了迴辦公室的步伐。
許寧還沒來得及去找劉遠博,就被杜亦熵和兩位穿著黑色西裝的男人在樓道口攔住了。
“許寧同誌,您好。”其中一人禮貌地問候,並伸手與他握手。
若非杜亦熵就在身旁且對方用著敬語,這陣仗真讓許寧以為自己犯了什麽事。
不過,事情的發展卻出乎他的意料。
“我們是來頒發您的獲獎證書,並邀請您參加頒獎儀式的,請簽字確認收到。”
“獲獎證書?什麽獎?”
許寧一臉疑惑地望向不遠處笑得神秘的杜亦熵,心裏暗自嘀咕:我怎麽不知道自己獲獎了?
迴想起來,自從接到杜亦熵電話從東萊趕迴來已經半個月了,但沒人明確告訴他這個所謂的“儀式”究竟是什麽。
現在才知道原來是要參加一個頒獎典禮。
重生至今大約一年,盡管他已經獲得不少榮譽,尤其是航空工業係統和軍隊的認可,但需要正式舉辦典禮的獎勵,這還是第二次。
上一次是在慶祝獵蝠行動時,當時也是被丁誌恆帶到現場才知曉詳情。
看來這種驚喜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
兩名工作人員和杜亦熵沒有迴答許寧的問題,而是帶他去了唐正林的辦公室,遞給他一個精美的正紅色信封。
顯然,他們想保留這份驚喜給獲獎者本人。
信封上並未標明獎項名稱,但在右下角小字印有頒發機構的名字——共青團zy和全國青年聯合會。
看到這兩個名字,許寧的手微微顫抖。
雖然這些組織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不太顯眼,但在體製內特別是機關和科研單位中,它們的地位不可忽視。
能讓這兩家聯合頒發的獎項,分量可想而知。
許寧心中已經有了幾分猜測。
在90年代,信封沒有如今的易撕研發,因此他順手從唐正林的筆筒中取了一把拆信刀,迅速地劃開了信封。
裏麵靜靜躺著一本紅色封麵的證書和一封邀請函。
那本證書上印有共青團標誌性的團徽,以及兩行閃耀的金色字體:“華夏青年五四獎章證書”。
簡短而有力的文字揭示了榮譽的核心:“授予許寧同誌華夏青年五四獎章”。
這十五個字已足以說明一切,無需多餘的讚美之詞。
它代表著對許寧貢獻的認可,這份榮譽不僅來自國家級別的機構,而且是可以公開自豪宣稱的成就。
辦公室裏其他四人的目光瞬間被吸引,他們聽到了許寧唿吸變得急促。
這樣的時刻,誰又能保持冷靜呢?
即便他曾經曆過前世今生,即使他在四十多年的人生旅途中最高隻獲得過研究所頒發的優秀研究員稱號,這一刻也遠超以往。
對於那些見慣了大風大浪的人來說,很多榮譽可能顯得微不足道,但諾貝爾獎得主為何要在開獎前幾分鍾才被告知?
就是為了避免獲獎者提前慶祝,影響獎項的威望。
其實,在此之前,許寧曾預感自己可能會因為去年的傑出貢獻得到一些獎勵,但他想象中的獎勵範圍僅限於航空工業或國防科技領域內部。
沒想到,這次直接獲得了五四獎章這樣高級別的榮譽。
1997年是這個獎首次頒發的一年,雖然沒有規定第一屆就更顯尊貴,但從曆史角度看,首屆獲獎者的身份確實特別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