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接待規格顯著提升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知道對方想開發仿真建模軟件,並且許寧一開始就認為這樣的長期維護項目最好由公司來運作,因此他沒有過多關注後續進展。
京航並非計算機強校,與科學院爭奪企業歸屬權並不明智,唐正林對此心知肚明。
“這個嘛……”
麵對此情此景,許寧覺得直接說明實情——即企業暫時無法成立的話可能會破壞氣氛,於是他巧妙地轉換了話題:
“其實是個意外收獲。按照經貿委的安排,新公司最終將隸屬於科學院,但我作為京航培養的學生,覺得應該為母校爭取些資源。”
聽到這裏,唐正林感到十分感動,幾乎熱淚盈眶,同時也有些愧疚。
多麽優秀的學生啊,自己竟曾擔心他會離開。
單是這三百萬科研經費,對於京航而言就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然而,許寧接著透露了一個更大的驚喜:
“此外,我打算向國家科委和計委申請,把這個實驗室建設成與科學院合作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那家公司成立後,可以進一步促進產學研結合。”
“國……國家重點實驗室?”
唐正林驚訝得手中的鋼筆差點把紙弄破:
“小許啊,申報這個很複雜,標準也很高。以前計院李衛教授他們申報軟件開發環境實驗室時,好幾個課題組忙活了大半年才完成審批。”
這次的驚喜實在太大,讓唐正林不敢輕易相信,生怕隻是空歡喜一場。
要知道,截至目前,全國也隻有大約130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預計到年底第二批建設完成後總數也就在150個左右。
國重不僅僅意味著更多的資金和人力,它更象征著國家對這個實驗室在其研究領域的領導地位的認可。
即便不是全國範圍,至少在一定區域內,相關研究都會逐漸圍繞這個實驗室展開。
如果將科研力量比作一支軍隊,那這個實驗室無疑就是指揮全局的參謀部。
許寧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但京航大學作為實驗室的所在地,同樣能夠因此獲益。
“我知道,申報國重是科工委丁主任建議我做的。”
唐正林揮手示意許寧不必再說下去。
這種情況下,幾乎可以肯定事情已經穩操勝券。隻要不出意外,成功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學校會全力配合你,你需要什麽盡管說。”
“我需要人才,無論是搞科研的還是做行政工作的。”
許寧此行找唐正林並非隻是出於好意。無論他的能力多麽出眾,目前他還不能親自帶學生。
所以,為了獲得足夠的人力資源,得到學校的幫助是最優選擇。
此外,他也不可能獨自完成申報所需的文書工作,把這些瑣事交給學校處理再合適不過了。
“這些都不是問題,等實驗室正式成立後,不管是教職工、本科生還是研究生,你要多少我就給你多少。”
唐正林一邊說著,一邊快速記錄下許寧的需求及後續的工作安排。
“小許,在申報材料中怎麽體現你的角色?比如實驗室主任之類的?”
“關於這點,我和丁主任討論過,雖然我是實際負責人,但‘主任’這個頭銜可能不太適合我。
或許寫成項目主管或研發負責人更加恰當。”
實際上,這是許寧自己的想法。
之前建立超算中心時,他就擔任過代主任一職,但他覺得這個職位過於官方,相比之下,他更偏好學術性質的稱號。
畢竟,他還沒有博士畢業,也沒有正式入職,保持低調為妙。
“我有個主意。”心領神會的唐正林停下筆,準備提出他的建議。
“首席科學家,這個頭銜怎麽樣?”
就這樣,許寧的新身份被確定下來了。硬件支持相比之下變得不是那麽重要。
超算中心那棟樓一直由許寧管理,內部還有不少空閑空間。
數值模擬與數據分析實驗室正如其名,幾乎不需要進行實體實驗,而且靠近超算中心,十分便利。
接下來的幾天裏,許寧忙碌於科學院和京航之間,為即將成立的實驗室做準備。
盡管很多文書工作已經委托給他人處理,但一些需要親自到場決策或露麵的重要事務,仍需他親自出馬解決。
有趣的是,科學院重點合作的對象正是許寧之前有過接觸的計算技術研究所。
以前,許寧隻是眾多申請使用超算資源的研究者之一,能有正高級研究員來接洽已屬難得。
但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許寧成為了重大項目的合作夥伴,並將負責一家新的院屬企業。
因此,接待規格顯著提升。
科學院派車直接從學校接許寧到計算技術研究所,迎接他的變成了副所長李克傑——一位新晉院士,同時也是曙光係列超級計算機的研發負責人。
這台超算正是許寧上次訪問時使用的那一台。
“李院士,您好。”
“許工,真是年輕才俊啊,早就聽聞您的大名,也在電視上見過您,今天終於有幸見到真人。”李克傑熱情地握住許寧的手。
“我記得去年您就來過我們研究所一次,可惜我當時在外出差,錯過了見麵的機會。”
雖然這是他們的第一次會麵,但李克傑的話語讓兩人之間的距離迅速拉近。
“沒想到李院士還記得我初次來訪的情景,實在榮幸。”
許寧禮貌迴應,心中確實感到意外,因為通常不會有人專門查閱這些記錄。
“其實,去年您和我們所徐研究員共同發表的那篇論文,在國內同行中引起了廣泛關注,我還特意詢問過徐研究員關於您的情況。”
看來李克傑對此早有準備,並非臨時之舉。隨後,李克傑話題一轉,繼續交談。
“聽組織科的同事說,徐研究員年後不久就被許工你邀請去了,到現在還沒迴來?”
許寧差點被這句話噎住:“李院士,話不能這麽說啊。
是金陵的電子14所同時邀請了我們倆去的。徐研究員隻是在閻良還有些工作沒完成,但應該也快結束了。”
“嘿,許工,你可能還不知道。”
京航並非計算機強校,與科學院爭奪企業歸屬權並不明智,唐正林對此心知肚明。
“這個嘛……”
麵對此情此景,許寧覺得直接說明實情——即企業暫時無法成立的話可能會破壞氣氛,於是他巧妙地轉換了話題:
“其實是個意外收獲。按照經貿委的安排,新公司最終將隸屬於科學院,但我作為京航培養的學生,覺得應該為母校爭取些資源。”
聽到這裏,唐正林感到十分感動,幾乎熱淚盈眶,同時也有些愧疚。
多麽優秀的學生啊,自己竟曾擔心他會離開。
單是這三百萬科研經費,對於京航而言就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然而,許寧接著透露了一個更大的驚喜:
“此外,我打算向國家科委和計委申請,把這個實驗室建設成與科學院合作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那家公司成立後,可以進一步促進產學研結合。”
“國……國家重點實驗室?”
唐正林驚訝得手中的鋼筆差點把紙弄破:
“小許啊,申報這個很複雜,標準也很高。以前計院李衛教授他們申報軟件開發環境實驗室時,好幾個課題組忙活了大半年才完成審批。”
這次的驚喜實在太大,讓唐正林不敢輕易相信,生怕隻是空歡喜一場。
要知道,截至目前,全國也隻有大約130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預計到年底第二批建設完成後總數也就在150個左右。
國重不僅僅意味著更多的資金和人力,它更象征著國家對這個實驗室在其研究領域的領導地位的認可。
即便不是全國範圍,至少在一定區域內,相關研究都會逐漸圍繞這個實驗室展開。
如果將科研力量比作一支軍隊,那這個實驗室無疑就是指揮全局的參謀部。
許寧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但京航大學作為實驗室的所在地,同樣能夠因此獲益。
“我知道,申報國重是科工委丁主任建議我做的。”
唐正林揮手示意許寧不必再說下去。
這種情況下,幾乎可以肯定事情已經穩操勝券。隻要不出意外,成功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學校會全力配合你,你需要什麽盡管說。”
“我需要人才,無論是搞科研的還是做行政工作的。”
許寧此行找唐正林並非隻是出於好意。無論他的能力多麽出眾,目前他還不能親自帶學生。
所以,為了獲得足夠的人力資源,得到學校的幫助是最優選擇。
此外,他也不可能獨自完成申報所需的文書工作,把這些瑣事交給學校處理再合適不過了。
“這些都不是問題,等實驗室正式成立後,不管是教職工、本科生還是研究生,你要多少我就給你多少。”
唐正林一邊說著,一邊快速記錄下許寧的需求及後續的工作安排。
“小許,在申報材料中怎麽體現你的角色?比如實驗室主任之類的?”
“關於這點,我和丁主任討論過,雖然我是實際負責人,但‘主任’這個頭銜可能不太適合我。
或許寫成項目主管或研發負責人更加恰當。”
實際上,這是許寧自己的想法。
之前建立超算中心時,他就擔任過代主任一職,但他覺得這個職位過於官方,相比之下,他更偏好學術性質的稱號。
畢竟,他還沒有博士畢業,也沒有正式入職,保持低調為妙。
“我有個主意。”心領神會的唐正林停下筆,準備提出他的建議。
“首席科學家,這個頭銜怎麽樣?”
就這樣,許寧的新身份被確定下來了。硬件支持相比之下變得不是那麽重要。
超算中心那棟樓一直由許寧管理,內部還有不少空閑空間。
數值模擬與數據分析實驗室正如其名,幾乎不需要進行實體實驗,而且靠近超算中心,十分便利。
接下來的幾天裏,許寧忙碌於科學院和京航之間,為即將成立的實驗室做準備。
盡管很多文書工作已經委托給他人處理,但一些需要親自到場決策或露麵的重要事務,仍需他親自出馬解決。
有趣的是,科學院重點合作的對象正是許寧之前有過接觸的計算技術研究所。
以前,許寧隻是眾多申請使用超算資源的研究者之一,能有正高級研究員來接洽已屬難得。
但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許寧成為了重大項目的合作夥伴,並將負責一家新的院屬企業。
因此,接待規格顯著提升。
科學院派車直接從學校接許寧到計算技術研究所,迎接他的變成了副所長李克傑——一位新晉院士,同時也是曙光係列超級計算機的研發負責人。
這台超算正是許寧上次訪問時使用的那一台。
“李院士,您好。”
“許工,真是年輕才俊啊,早就聽聞您的大名,也在電視上見過您,今天終於有幸見到真人。”李克傑熱情地握住許寧的手。
“我記得去年您就來過我們研究所一次,可惜我當時在外出差,錯過了見麵的機會。”
雖然這是他們的第一次會麵,但李克傑的話語讓兩人之間的距離迅速拉近。
“沒想到李院士還記得我初次來訪的情景,實在榮幸。”
許寧禮貌迴應,心中確實感到意外,因為通常不會有人專門查閱這些記錄。
“其實,去年您和我們所徐研究員共同發表的那篇論文,在國內同行中引起了廣泛關注,我還特意詢問過徐研究員關於您的情況。”
看來李克傑對此早有準備,並非臨時之舉。隨後,李克傑話題一轉,繼續交談。
“聽組織科的同事說,徐研究員年後不久就被許工你邀請去了,到現在還沒迴來?”
許寧差點被這句話噎住:“李院士,話不能這麽說啊。
是金陵的電子14所同時邀請了我們倆去的。徐研究員隻是在閻良還有些工作沒完成,但應該也快結束了。”
“嘿,許工,你可能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