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文藝生物
許多年後,麵對頒獎台,文藝片大拿胡啵將會迴想起,他帶著劇本去見他現在老板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當時,煩人鴨是個有百來號人的公司,一個個的工位都放在一座小三樓裏,布局怪異。一張張桌子雜亂又有序,就像古代的陣圖。當中的通道看上去筆直但走起來總覺彎彎曲曲,這都是因為周邊擺著各種吸引他目光的東西,比如各種亂七八糟的獎狀獎杯。其中最有價值的,都在老板辦公室裏。許多他都叫不出名字,不得不用手指指點點。
自從這裏的主人搞了個什麽導演計劃大獲成功之後,就有穿著得體的電影人慕名而來,向這裏的工作人員賣力的介紹著自己。一個身軀高大的北方人,自稱是佛羅裏達電影學院畢業的,揮動著自己劇本,號稱這是可以衝擊奧斯卡的大作。
“我的作品是有生命的!”他用刺耳的聲調說,“隻消給我錢,幫我找來範爺,我就能喚起它的靈性!”
老王是個實誠的人,他告誡說:“靠這個衝擊奧斯卡可不行。”
然後把人轟出了大門,又把胡啵喚了進去。
胡啵不知道,這一刻開始,他的命運改變了。
......
胡啵是山東人06年藝考(這倆字的字體需要加粗)的時候就報名了北京電影學院,並順利過關。
可惜文化課沒過,於是成為了複讀生。
08年他又一次高考,又一次失利,於是按著家裏的意思去了家鄉的一家專科讀書。
隻讀了一年,退學迴家,繼續複讀,繼續高考。
這迴他考上了浙江傳媒學院。
不肯去。
四戰高考後,他終於在2010年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
然而他依舊是個異類,或者直白點,怪咖。
他可以為了收養了一隻撿來的刺蝟,和同宿舍的同學鬧得不可開交。
他可以因為體育老師一句‘有本事你以後別上體育課’就真得再沒去過體育課。
也可以因為不想給自己的劇本加床戲而憤怒的放棄拍攝。
顯然,這樣的人在社會上會過得很艱難。
好在,他還有點才華,會拍點東西,可以賺幾個廣告費。還會寫小說,,起了個筆名叫胡遷,收入雖然微薄且不穩定,但勉強也能維持著生活。
對了,他家裏條件還行,父母日常能支援一點,這才讓他的北漂生涯能夠維持下去。
2015年,算是他的收獲年。
一部短片《元歌的父親》拿到了金考拉獎,一本長篇小說《牛蛙》也受到了出版社的青睞——這是他第一次賺到像樣的錢,雖然也沒多少。今年年初
如果按原時空的發展,他會帶著一個名叫《金羊毛》的劇本參加今年7月份的first青年影展,然後被某個六代導演看中。因為對方給了‘創作自由’的作為承諾,胡啵放棄別人遞來的合約——雖然對方出價更高。
聽上去,他就要時來運轉了,但其實卻是個夢魘的開始。
胡啵搞不明白,為什麽自己寫的劇本、自己拍得戲,怎麽版權就變成了出品方的了。
他也搞不明白,為什麽說好的兩百多萬的資金,到了自己手裏怎麽就變成了七十多萬。
他還搞不明白,為什麽在拍戲前談得好好的女朋友,但等殺青後就變成了前女友。
他更搞不明白,為什麽當初那個口口聲聲不要賺錢也要保護文藝電影的導演,現在居然會以‘商業’的名義要求自己刪減劇情,甚至而且還拿自己的署名權做要挾!
胡啵本就是一個容易憤怒的青年,這次他更憤怒了。
而他表達憤怒的方式,就是把自己吊在了樓道裏。
他用得是條白色的繩子,很長,從18樓,一直向下垂到了15層。他的脖子就這麽被纏繞著,身軀一晃一晃,像個和這個時代格格不入的老式鍾擺......
後來,出品方迫於壓力,把原本長達四個小時的文藝片一刀未剪的搬上了大銀幕,並改名為《大象席地而坐》。
對了,這個六代導演,就是王曉帥,
......
長發,瘦高,明顯是在笑,但總給人一股子憂鬱和憤怒的氣息。
這是陳燔對胡啵的第一印象。
平頭,勻稱,看著挺年輕,可卻有種莫名其妙的成熟和帥氣感。
這是胡啵對陳燔的初步感覺,括號——帥氣是多年後終於學會一點點人情世故的胡啵硬加上的——括號完畢。
“這個本子,我很有興趣!”倆人大眼瞪小眼互相瞅了半天,最後還是陳燔主動先開了口。畢竟,你不能指望一個文青一瞬間學會什麽叫情商。
“啊?” 胡啵已經準備好憤怒了,但一下子怒氣卻不知從何而起。
“你這表情,很意外?”
“有一點兒,我老師說你已經‘背叛’了電影,向金錢看齊。”憤青老實的點著頭,他喜歡陳燔的《鬥牛》和《無名之輩》,但都是海外版——在他的大學老師眼裏(包括他現在的觀念裏),這是標準的向市場妥協。
“一定是說藝術不能向金錢靠攏這套……講真,現實中最接近這個概念的藝術品,是街頭塗鴉,但那違法!”
陳燔聳聳肩,心裏搖搖頭,哪有一上來先聊這個呢?算了,和文藝哢講道理那是講不通的,他決定直接擺事實:
“你左邊櫃子中間那一杠最右邊那個獎杯看到沒?那是上海電影節特別貢獻獎——如果他們沒騙我,我是這個獎項目前為止唯一的獲獎人,因為我給人成立了一個專項基金,用來讚助獨立電影;右下角那個方方的玻璃塊,是first青年影展給我發的榮譽獎,因為我每年都會捐出一筆錢用來扶持紀錄片……對了,你是北電的,應該聽說fanya大學生電影基金吧?專門給你們大學生導演提供資金幫助的,曹教授是審查人員之一……順帶一提,許多人以為fanya是泛亞洲的意思,其實那是我和我夫人的名字——對,這筆錢是我倆出的……”
劉啵的眼睛已經瞪成了可樂,嘴裏也多了幾分可樂飯食的味道。
“最近我還投了一部《驢得水》剛剛殺青,上映的時候你可以看看,應該會是你喜歡的類型......對了,而且我猜那位指責我的老師,應該從來沒有參與過任何一部院線電影的製作,也從來沒有為中國電影花過一分錢,除了電影票……”
對方聽了這話,真就認真迴憶了一會兒,最後不得不點點頭。
高校裏,尤其是藝術類的總會有那麽一群‘很有思想’的教授。他們會寫論文,會寫評論,會指導演戲指導些劇本,但偏偏就是自己不會創作——比如畢導。
他們覺得電影的思想性,還得是符合他們三觀的思想性才是第一位的,其中也不乏一些別有用心的家夥——比如某美院。
陳燔見火候已然差不多,於是繼續開口:“聊點現實的吧……我們先說說這個預算問題。”
“預算?”
“老師沒教你做電影是需要先做預算的?”陳燔擰眉。是電影學院教得不一樣?還是這哥們壓根沒聽?
這幫純文藝生物,溝通起來忒累!
許多年後,麵對頒獎台,文藝片大拿胡啵將會迴想起,他帶著劇本去見他現在老板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當時,煩人鴨是個有百來號人的公司,一個個的工位都放在一座小三樓裏,布局怪異。一張張桌子雜亂又有序,就像古代的陣圖。當中的通道看上去筆直但走起來總覺彎彎曲曲,這都是因為周邊擺著各種吸引他目光的東西,比如各種亂七八糟的獎狀獎杯。其中最有價值的,都在老板辦公室裏。許多他都叫不出名字,不得不用手指指點點。
自從這裏的主人搞了個什麽導演計劃大獲成功之後,就有穿著得體的電影人慕名而來,向這裏的工作人員賣力的介紹著自己。一個身軀高大的北方人,自稱是佛羅裏達電影學院畢業的,揮動著自己劇本,號稱這是可以衝擊奧斯卡的大作。
“我的作品是有生命的!”他用刺耳的聲調說,“隻消給我錢,幫我找來範爺,我就能喚起它的靈性!”
老王是個實誠的人,他告誡說:“靠這個衝擊奧斯卡可不行。”
然後把人轟出了大門,又把胡啵喚了進去。
胡啵不知道,這一刻開始,他的命運改變了。
......
胡啵是山東人06年藝考(這倆字的字體需要加粗)的時候就報名了北京電影學院,並順利過關。
可惜文化課沒過,於是成為了複讀生。
08年他又一次高考,又一次失利,於是按著家裏的意思去了家鄉的一家專科讀書。
隻讀了一年,退學迴家,繼續複讀,繼續高考。
這迴他考上了浙江傳媒學院。
不肯去。
四戰高考後,他終於在2010年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
然而他依舊是個異類,或者直白點,怪咖。
他可以為了收養了一隻撿來的刺蝟,和同宿舍的同學鬧得不可開交。
他可以因為體育老師一句‘有本事你以後別上體育課’就真得再沒去過體育課。
也可以因為不想給自己的劇本加床戲而憤怒的放棄拍攝。
顯然,這樣的人在社會上會過得很艱難。
好在,他還有點才華,會拍點東西,可以賺幾個廣告費。還會寫小說,,起了個筆名叫胡遷,收入雖然微薄且不穩定,但勉強也能維持著生活。
對了,他家裏條件還行,父母日常能支援一點,這才讓他的北漂生涯能夠維持下去。
2015年,算是他的收獲年。
一部短片《元歌的父親》拿到了金考拉獎,一本長篇小說《牛蛙》也受到了出版社的青睞——這是他第一次賺到像樣的錢,雖然也沒多少。今年年初
如果按原時空的發展,他會帶著一個名叫《金羊毛》的劇本參加今年7月份的first青年影展,然後被某個六代導演看中。因為對方給了‘創作自由’的作為承諾,胡啵放棄別人遞來的合約——雖然對方出價更高。
聽上去,他就要時來運轉了,但其實卻是個夢魘的開始。
胡啵搞不明白,為什麽自己寫的劇本、自己拍得戲,怎麽版權就變成了出品方的了。
他也搞不明白,為什麽說好的兩百多萬的資金,到了自己手裏怎麽就變成了七十多萬。
他還搞不明白,為什麽在拍戲前談得好好的女朋友,但等殺青後就變成了前女友。
他更搞不明白,為什麽當初那個口口聲聲不要賺錢也要保護文藝電影的導演,現在居然會以‘商業’的名義要求自己刪減劇情,甚至而且還拿自己的署名權做要挾!
胡啵本就是一個容易憤怒的青年,這次他更憤怒了。
而他表達憤怒的方式,就是把自己吊在了樓道裏。
他用得是條白色的繩子,很長,從18樓,一直向下垂到了15層。他的脖子就這麽被纏繞著,身軀一晃一晃,像個和這個時代格格不入的老式鍾擺......
後來,出品方迫於壓力,把原本長達四個小時的文藝片一刀未剪的搬上了大銀幕,並改名為《大象席地而坐》。
對了,這個六代導演,就是王曉帥,
......
長發,瘦高,明顯是在笑,但總給人一股子憂鬱和憤怒的氣息。
這是陳燔對胡啵的第一印象。
平頭,勻稱,看著挺年輕,可卻有種莫名其妙的成熟和帥氣感。
這是胡啵對陳燔的初步感覺,括號——帥氣是多年後終於學會一點點人情世故的胡啵硬加上的——括號完畢。
“這個本子,我很有興趣!”倆人大眼瞪小眼互相瞅了半天,最後還是陳燔主動先開了口。畢竟,你不能指望一個文青一瞬間學會什麽叫情商。
“啊?” 胡啵已經準備好憤怒了,但一下子怒氣卻不知從何而起。
“你這表情,很意外?”
“有一點兒,我老師說你已經‘背叛’了電影,向金錢看齊。”憤青老實的點著頭,他喜歡陳燔的《鬥牛》和《無名之輩》,但都是海外版——在他的大學老師眼裏(包括他現在的觀念裏),這是標準的向市場妥協。
“一定是說藝術不能向金錢靠攏這套……講真,現實中最接近這個概念的藝術品,是街頭塗鴉,但那違法!”
陳燔聳聳肩,心裏搖搖頭,哪有一上來先聊這個呢?算了,和文藝哢講道理那是講不通的,他決定直接擺事實:
“你左邊櫃子中間那一杠最右邊那個獎杯看到沒?那是上海電影節特別貢獻獎——如果他們沒騙我,我是這個獎項目前為止唯一的獲獎人,因為我給人成立了一個專項基金,用來讚助獨立電影;右下角那個方方的玻璃塊,是first青年影展給我發的榮譽獎,因為我每年都會捐出一筆錢用來扶持紀錄片……對了,你是北電的,應該聽說fanya大學生電影基金吧?專門給你們大學生導演提供資金幫助的,曹教授是審查人員之一……順帶一提,許多人以為fanya是泛亞洲的意思,其實那是我和我夫人的名字——對,這筆錢是我倆出的……”
劉啵的眼睛已經瞪成了可樂,嘴裏也多了幾分可樂飯食的味道。
“最近我還投了一部《驢得水》剛剛殺青,上映的時候你可以看看,應該會是你喜歡的類型......對了,而且我猜那位指責我的老師,應該從來沒有參與過任何一部院線電影的製作,也從來沒有為中國電影花過一分錢,除了電影票……”
對方聽了這話,真就認真迴憶了一會兒,最後不得不點點頭。
高校裏,尤其是藝術類的總會有那麽一群‘很有思想’的教授。他們會寫論文,會寫評論,會指導演戲指導些劇本,但偏偏就是自己不會創作——比如畢導。
他們覺得電影的思想性,還得是符合他們三觀的思想性才是第一位的,其中也不乏一些別有用心的家夥——比如某美院。
陳燔見火候已然差不多,於是繼續開口:“聊點現實的吧……我們先說說這個預算問題。”
“預算?”
“老師沒教你做電影是需要先做預算的?”陳燔擰眉。是電影學院教得不一樣?還是這哥們壓根沒聽?
這幫純文藝生物,溝通起來忒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