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他是人不是騾子
農家窮叮當,科舉當自強 作者:立身之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仁武帝對何常的猜測不怎麽在意。
他喝了一口茶笑吟吟的開口:“自亂陣腳才好,生氣更好,等他氣的失去了理智,也就露出了馬腳,狗急跳牆不怕,朕就怕他不動如山。”
“你下去吧,宮中朕自有安排,那些眼線不急著清理,留著他們還有用,隻要他們肯動,朕就能永絕後患了。”
永絕後患····
何常覺得自己好像聽到了什麽了不得話,不敢多留,躬身告退。
仁武帝拿著書起身,卻沒了看書的心思。
他親娘出身不顯,是先皇自己看中娶進宮裏做了發妻,外祖一家沒什麽中用的人,封了一個爵位便安生度日,倒也省心。
可他七歲那年生母去世,一年後,他便被交給了當年的繼後如今的太後教養。
太後這麽多年沒有自己的親子,兩人相依為命,母子感情稱不上多麽親厚但也不算涼薄。
也正是因為太後和崔家有些關係,他才會被崔家選中,做了女婿。
如今太後為崔家求情,希望他能看在過去的情分上,看在崔家已經死了兩個兒子的份上,放過崔太保和崔侍郎,讓他們迴清河老家養老。
並搬出了皇後和太子說事。
他承認自己能有今天離不開崔家的支持,他和皇後少年夫妻,也有一絲感情。
可這點感情不足以動搖他的決定,誰來都不行。
放崔氏迴清河,無異於放虎歸山。
帝王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崔家的所作所為已經觸及到了他的底線,無法原諒。
想到這裏他歎口氣,將書扔到了桌子上:“去把五皇子帶來。”
房間的陰影處有人開口:“是。”
趁著這幾日他裝身體不適,閑了下來,就趕緊把能用的人培養起來吧····
···········
王學洲和老劉氏抱著何常倒出來的金銀財寶迴了家。
匣子被何常拿去檢查去了。
老劉氏從崔家出來,才感覺自己出了點氣:“這些錢給你爹拿著讓他不要心疼錢,家裏該買什麽藥買什麽藥,該吃什麽補品吃什麽補品,這方麵可不能省,你們就是不會過日子!養身子這可不是一兩天的事情,那是長久累月的事。”
“咱家底薄,沒這些錢,時間一久你娘和你嫂子心疼錢,到時候什麽補品都吃不下,這身子自然也就好不起來。”
王學洲聽著老劉氏分析的頭頭是道,頻頻點頭:“阿奶真是管家的一把好手。”
老劉氏有些驕傲:“管家不行怎麽把你爹他們拉扯大,又養活你們這些孩子的?全靠我精打細算!”
迴到家王承誌看著兩人抱著的金銀珠寶,還真有些目瞪口呆:“真,要來了?”
老劉氏瞥了他一眼:“老娘一口唾沫一個釘,說出去的話,就肯定能辦到!”
王承誌拉著王學洲:“不是說崔家很厲害,是高門大戶,多麽多麽牛氣嗎?這隨隨便便就要來這些?”
不是聽說很不好惹嗎?
王學洲拍著胸口:“咱有人兒!”
老劉氏將東西全塞到王承誌懷中:“別廢話,將這些拿去換成錢,給你媳婦還有孫媳婦買些補身子的東西迴來,女人家身子嬌弱,不趁著現在好好補補,打好基礎,以後落下什麽病根,人遭罪,錢也遭罪。”
家中有了老劉氏這個定海神針,立馬變得井井有條起來。
那根鎏金戒尺被她重新用布包了起來別在腰上。
要問為什麽?
老劉氏怕金粉掉嘍!
雖然出自皇家手藝,正常來說是不會掉的,但架不住老劉氏隨身攜帶整日不離身啊!
保險起見,老劉氏還是包了起來。
王學洲將昨日帶迴來的蜜桔和糕點給家裏的人分了分,吃著確實不一般。
蜜桔甜滋滋的幾乎沒有酸味兒,馬蹄糕也香軟可口,吃起來一點都不膩。
就是可惜份量太少,一人一個嚐嚐味兒也就沒了。
家中住了徐山、趙行、齊顯三個備考的書生,安靜了不少。
王學洲給他們的題目都是按照朝中現如今的局勢來的。
比如哪個地方有了水患,他就出一個解決水患的題目讓他們寫。
再比如崔家的事情出了,他就會出一個關於外戚勢大如何預防的題目,今日朝堂上說稅糧收了上來但產量比去年低,他也會出一個類似的題目。
等幾人寫完,他再根據內容和觀點進行批改,經常忙到深夜。
有時候古在田也會帶著沈甲秀和李開過來一起學習,一群人坐在一起,痛並快樂著。
王學洲也將水泥坊的事情幾乎丟開了。
畢竟他是人,不是騾子對吧?
給皇子授課就夠累的了,如果還往水泥坊跑,別人拿他當不當人他不知道,反正他拿自己當牛馬了。
嶽遊收到了他要去教授皇子的消息後,就知道他不可能去火藥庫了。
雖然失望,但也無可奈何。
畢竟是陛下的安排,他也沒能力跟陛下搶人不是?
“今日講《漢書》刑法誌篇。”
王學洲看著下麵的五皇子,示意他翻開書。
五皇子作為一名學生,是合格的。
除了那天喊他‘王醜蛋’有冒犯之嫌,從他正式上崗後,就沒再這樣稱唿過他了。
五皇子不笨也不木訥,王學洲和他接觸下來,發覺五皇子和傳言中完全不同。
不過他不欲深究這裏麵的原因。
五皇子在他麵前也沒有絲毫藏拙的意思,學習也很認真,完全不似在大本堂的樣子。
“先生,如果德禮為本,刑法為輔,那為何我父皇提倡依法治國?如果省刑慎殺,又如何止住那些不正之風?就比如說崔太保一家,犯下如此滔天惡行,如果按照書裏的施以仁政,我覺得這對那些枉死之人來說是不公!”
五皇子麵容嚴肅。
王學洲合上書:“那以你之見該如何?”
“嚴懲!重懲!讓所有看到他們下場的人產生懼怕,不敢再犯。”
五皇子說這話的時候,王學洲在他身上看到了一絲仁武帝的影子。
他有些欣慰五皇子沒有被儒家思想完全帶偏。
“殿下,臣講的是這本書的內容,而書,是人寫的,隻要是人,就會有自己的思想、觀點。您可以聽、可以看、甚至可以和書上的觀點不同,關鍵是您要有自己的思考。”
“不管哪朝哪代,這個世界上其實都是有明暗兩套規則的。”
明暗兩套規則?
五皇子有些疑惑:“哪兩套?”
他喝了一口茶笑吟吟的開口:“自亂陣腳才好,生氣更好,等他氣的失去了理智,也就露出了馬腳,狗急跳牆不怕,朕就怕他不動如山。”
“你下去吧,宮中朕自有安排,那些眼線不急著清理,留著他們還有用,隻要他們肯動,朕就能永絕後患了。”
永絕後患····
何常覺得自己好像聽到了什麽了不得話,不敢多留,躬身告退。
仁武帝拿著書起身,卻沒了看書的心思。
他親娘出身不顯,是先皇自己看中娶進宮裏做了發妻,外祖一家沒什麽中用的人,封了一個爵位便安生度日,倒也省心。
可他七歲那年生母去世,一年後,他便被交給了當年的繼後如今的太後教養。
太後這麽多年沒有自己的親子,兩人相依為命,母子感情稱不上多麽親厚但也不算涼薄。
也正是因為太後和崔家有些關係,他才會被崔家選中,做了女婿。
如今太後為崔家求情,希望他能看在過去的情分上,看在崔家已經死了兩個兒子的份上,放過崔太保和崔侍郎,讓他們迴清河老家養老。
並搬出了皇後和太子說事。
他承認自己能有今天離不開崔家的支持,他和皇後少年夫妻,也有一絲感情。
可這點感情不足以動搖他的決定,誰來都不行。
放崔氏迴清河,無異於放虎歸山。
帝王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崔家的所作所為已經觸及到了他的底線,無法原諒。
想到這裏他歎口氣,將書扔到了桌子上:“去把五皇子帶來。”
房間的陰影處有人開口:“是。”
趁著這幾日他裝身體不適,閑了下來,就趕緊把能用的人培養起來吧····
···········
王學洲和老劉氏抱著何常倒出來的金銀財寶迴了家。
匣子被何常拿去檢查去了。
老劉氏從崔家出來,才感覺自己出了點氣:“這些錢給你爹拿著讓他不要心疼錢,家裏該買什麽藥買什麽藥,該吃什麽補品吃什麽補品,這方麵可不能省,你們就是不會過日子!養身子這可不是一兩天的事情,那是長久累月的事。”
“咱家底薄,沒這些錢,時間一久你娘和你嫂子心疼錢,到時候什麽補品都吃不下,這身子自然也就好不起來。”
王學洲聽著老劉氏分析的頭頭是道,頻頻點頭:“阿奶真是管家的一把好手。”
老劉氏有些驕傲:“管家不行怎麽把你爹他們拉扯大,又養活你們這些孩子的?全靠我精打細算!”
迴到家王承誌看著兩人抱著的金銀珠寶,還真有些目瞪口呆:“真,要來了?”
老劉氏瞥了他一眼:“老娘一口唾沫一個釘,說出去的話,就肯定能辦到!”
王承誌拉著王學洲:“不是說崔家很厲害,是高門大戶,多麽多麽牛氣嗎?這隨隨便便就要來這些?”
不是聽說很不好惹嗎?
王學洲拍著胸口:“咱有人兒!”
老劉氏將東西全塞到王承誌懷中:“別廢話,將這些拿去換成錢,給你媳婦還有孫媳婦買些補身子的東西迴來,女人家身子嬌弱,不趁著現在好好補補,打好基礎,以後落下什麽病根,人遭罪,錢也遭罪。”
家中有了老劉氏這個定海神針,立馬變得井井有條起來。
那根鎏金戒尺被她重新用布包了起來別在腰上。
要問為什麽?
老劉氏怕金粉掉嘍!
雖然出自皇家手藝,正常來說是不會掉的,但架不住老劉氏隨身攜帶整日不離身啊!
保險起見,老劉氏還是包了起來。
王學洲將昨日帶迴來的蜜桔和糕點給家裏的人分了分,吃著確實不一般。
蜜桔甜滋滋的幾乎沒有酸味兒,馬蹄糕也香軟可口,吃起來一點都不膩。
就是可惜份量太少,一人一個嚐嚐味兒也就沒了。
家中住了徐山、趙行、齊顯三個備考的書生,安靜了不少。
王學洲給他們的題目都是按照朝中現如今的局勢來的。
比如哪個地方有了水患,他就出一個解決水患的題目讓他們寫。
再比如崔家的事情出了,他就會出一個關於外戚勢大如何預防的題目,今日朝堂上說稅糧收了上來但產量比去年低,他也會出一個類似的題目。
等幾人寫完,他再根據內容和觀點進行批改,經常忙到深夜。
有時候古在田也會帶著沈甲秀和李開過來一起學習,一群人坐在一起,痛並快樂著。
王學洲也將水泥坊的事情幾乎丟開了。
畢竟他是人,不是騾子對吧?
給皇子授課就夠累的了,如果還往水泥坊跑,別人拿他當不當人他不知道,反正他拿自己當牛馬了。
嶽遊收到了他要去教授皇子的消息後,就知道他不可能去火藥庫了。
雖然失望,但也無可奈何。
畢竟是陛下的安排,他也沒能力跟陛下搶人不是?
“今日講《漢書》刑法誌篇。”
王學洲看著下麵的五皇子,示意他翻開書。
五皇子作為一名學生,是合格的。
除了那天喊他‘王醜蛋’有冒犯之嫌,從他正式上崗後,就沒再這樣稱唿過他了。
五皇子不笨也不木訥,王學洲和他接觸下來,發覺五皇子和傳言中完全不同。
不過他不欲深究這裏麵的原因。
五皇子在他麵前也沒有絲毫藏拙的意思,學習也很認真,完全不似在大本堂的樣子。
“先生,如果德禮為本,刑法為輔,那為何我父皇提倡依法治國?如果省刑慎殺,又如何止住那些不正之風?就比如說崔太保一家,犯下如此滔天惡行,如果按照書裏的施以仁政,我覺得這對那些枉死之人來說是不公!”
五皇子麵容嚴肅。
王學洲合上書:“那以你之見該如何?”
“嚴懲!重懲!讓所有看到他們下場的人產生懼怕,不敢再犯。”
五皇子說這話的時候,王學洲在他身上看到了一絲仁武帝的影子。
他有些欣慰五皇子沒有被儒家思想完全帶偏。
“殿下,臣講的是這本書的內容,而書,是人寫的,隻要是人,就會有自己的思想、觀點。您可以聽、可以看、甚至可以和書上的觀點不同,關鍵是您要有自己的思考。”
“不管哪朝哪代,這個世界上其實都是有明暗兩套規則的。”
明暗兩套規則?
五皇子有些疑惑:“哪兩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