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你信嗎?
大秦:讓政哥開著掛打天下 作者:最後一個修仙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寡人現在很氣。”
李緣迴想了下,貌似最近沒有什麽事情能讓政哥生氣的。
“這是玄衣衛在桓東縣的報告,其中有黑冰台暗子的記號,證明這報告已經經過了黑冰台之人的仔細查閱。”嬴政深吸了一口氣:“而報告結果裏,那個叫糜伍的縣令,居然是個平民眼中徹底的好人!”
到最後,嬴政已經是咬牙切齒,也不知道到底在氣憤誰。
桓東縣的事情,玄衣衛已經徹底調查清楚了。
糜伍在這次貪汙當中,將縣衙裏幾十官員所收的錢款數額明確記下,並且直接指認出了證據。
但在黃利他們到達那裏之前,他給當地招工的工人製定的規範又讓嬴政都感覺不錯。
不僅每天隻要求十個小時的上工,還將兩頓飯都給管了,並且對一些需要爬牆之類的有危險的工位,他還要求必須有同伴照看,寧願多付一個工人的錢。
據玄衣衛調查,他因為將貪來的錢分給下麵的人,因此也不怎麽跟別人出去交友,朝廷俸祿要麽寄給兄長,要麽就去給一些縣裏生活貧困的人。
同僚眼中的偽君子。
小吏和平民眼中的好人。
而結合他以前的過往,那這就是一個“孤勇者”的模版。
一個自小出身清貧的才子,在父兄耗盡家財送進官吏隊伍後,將自己對黑暗麵的反感埋在心底,堅守對平民一絲底線的同時投身黑暗,直到成為縣令,然後在這剛開始進行工人招募的時間點主動暴雷。
當聽到說有縣城外離家遠的人想來當工人、他居然還允許一些驛站騰出空房讓工人暫歇一兩天時,李緣感覺是不是聽錯了。
“這真的是你們大秦的官?”
嬴政臉色頓時就怒了:“你這話什麽意思?”
“不是,我是真沒想到他敢把驛站拿出來啊!結果就為了能讓那些平民過好點?”李緣感覺很不可思議,在此時這個驛站係統還不算完整的時代,這要是遇上個政敵可夠那縣令喝一壺的。
“據玄衣衛的調查,他跟縣丞等同僚說,隻有工期繁忙的時候才這樣,而一旦有變他自己獨立擔責。”嬴政說了句,隨即有些低落。
“寡人覺得使用驛站並不是什麽不可原諒之事,寡人沒打算在這上麵處罰他。”
“可如此一個所謂的好官,為什麽會是這次貪墨的主謀?”
你說他不識抬舉吧,他隻把縣衙裏那些官員的貪汙給記下了,應該發給底下數量更多的小吏的錢款他卻絲毫沒記,玄衣衛隻知道個大概總數。
可你說他識相吧,他卻直接這麽把同僚都給賣了……
而且他既然能對當地工人情況進行因地製宜的處理,如此才華和眼光,卻絲毫不想上報。
嬴政懷疑,糜伍可能是怕上麵有人貪功、或者是他的報告壓根到不了自己麵前,於是借這次事情賭自己和李緣會察覺到他的貪腐和能力。
一個明明算好的大秦官員,居然要靠如此手段才能“上位”?
這種現實讓嬴政無比厭惡。
“那對講機,和你曾提起過的無線電,能盡快弄出來嗎?”他看向李緣。
“如果是我迴去買,一月足以鋪設全國所有縣衙;如果隻是讓科學院做出來,一年內估計也可以。”但李緣搖了搖頭:“可那是我拿著圖紙和書本手把手教工匠做,他們無法若理解什麽叫電、無法理解那些科學原理,依舊沒用。”
“沒有科學思想的支撐,科技最終也隻會成為另一個‘八股’,被後人當成不可質疑的‘先賢典籍’。”
“不然大秦工匠那麽多,你以為我為什麽唯獨對墨家和公輸家抱有較大的期望?”
“那是因為他們兩家是如今最有可能發掘出科學思想這玩意的。”
嬴政有些憋屈。
如果沒有李緣的出現,沒有讓他知道怎樣會變得更好,他興許還不會有這麽多的想法。
縣令貪墨?
不上報還好,上報了大不了罰為勞役、全家貶奴就行,律法擺在那,直接辦就行。
可現在,明知道了一個美好的答案,明知道這種行為不好,卻受限於現實無法立刻根除,這對於嬴政來說簡直難受。
他不會為了出氣把那縣令一家給辦了,也不會因為個人情感就至國家大局不顧而強行嚴令全國官員不準再貪腐,令了估計也沒用。
但就這麽看著也太……
“寡人現在明白你曾說過的話了!”嬴政咬牙切齒:“知道一些事情後,還不如不知道的好!”
李緣看了他一眼,笑著搖了搖頭。
或許嬴政氣的是身為秦王卻無法改變秦國現狀的自己;
又或許,他氣的是這個李緣口中‘吃人’的戰國時代。
屬於心裏的美好標準和現實發生衝突了,一時間才感到無比糾結和氣憤,但總歸是能想通緩過來的。
而且貪墨這事,一直都是一場從未停息的戰爭。
隻是有些朝代的有些時候,皇帝占了上風,也有些時候皇帝徹底輸了。
“政哥,我給你講個故事吧。”李緣說。
後世在1992年敦煌考古中發掘出了一個漢代的驛站遺址——懸泉置遺址,其中出土過很多資料,為後人理解漢代的官方製度、尤其是武帝後經略西域的方針提供了部分證據。
其中出土的竹簡裏記錄了一則很“有趣”的故事。
懸泉置驛站在送渠犁軍司令史承成明到遮要時,病死了一匹馬,驛站的人把馬賣了,賣出了400錢。(懸泉置竹簡原文寫作:賣賈四百)
由於是公家馬匹,這些過程需要上報敦煌郡太守府。
但他們提交的報告中這個數額,被敦煌郡太守府質疑賣得太便宜了,換句話說就是你們這賬目怕不是有問題……
然後懸泉置又給太守府發了一封解釋的信函:
馬被賣到了臨樂村的孫安家裏,賣了1400錢;隻是當時嗇夫在寫報告時,把千字漏了、寫成了四百錢,我們會派人把材料上交以證清白的。(意思是應該為:“賣賈千四百”,少寫了個字)
當時的敦煌太守府信不信不知道,反正後世考古專家們是不信這解釋的……
李緣說完,自己都笑了。
“政哥,你信嗎?”
“不信。”嬴政說得很是直白:“若不是太守府核對了賬目,那恐怕就隻有那四百錢了;沒發現之前是四百,發現了就是一千四。”
“所以啊!”李緣搖了搖頭:“貪墨這事,不管哪個朝代,存在是永遠存在的,因為人性止不住。”
“但鬥爭,也是永遠存在的。”
“你應該想怎麽壓住、怎麽治理、怎麽處罰。”
“但根除……”
李緣搖了搖頭。
或許曾經那位明太祖也這麽想過,也是這麽幹的,可等他死後……
嬴政深吸了幾口氣,隻感覺心裏一陣煩悶。
李緣迴想了下,貌似最近沒有什麽事情能讓政哥生氣的。
“這是玄衣衛在桓東縣的報告,其中有黑冰台暗子的記號,證明這報告已經經過了黑冰台之人的仔細查閱。”嬴政深吸了一口氣:“而報告結果裏,那個叫糜伍的縣令,居然是個平民眼中徹底的好人!”
到最後,嬴政已經是咬牙切齒,也不知道到底在氣憤誰。
桓東縣的事情,玄衣衛已經徹底調查清楚了。
糜伍在這次貪汙當中,將縣衙裏幾十官員所收的錢款數額明確記下,並且直接指認出了證據。
但在黃利他們到達那裏之前,他給當地招工的工人製定的規範又讓嬴政都感覺不錯。
不僅每天隻要求十個小時的上工,還將兩頓飯都給管了,並且對一些需要爬牆之類的有危險的工位,他還要求必須有同伴照看,寧願多付一個工人的錢。
據玄衣衛調查,他因為將貪來的錢分給下麵的人,因此也不怎麽跟別人出去交友,朝廷俸祿要麽寄給兄長,要麽就去給一些縣裏生活貧困的人。
同僚眼中的偽君子。
小吏和平民眼中的好人。
而結合他以前的過往,那這就是一個“孤勇者”的模版。
一個自小出身清貧的才子,在父兄耗盡家財送進官吏隊伍後,將自己對黑暗麵的反感埋在心底,堅守對平民一絲底線的同時投身黑暗,直到成為縣令,然後在這剛開始進行工人招募的時間點主動暴雷。
當聽到說有縣城外離家遠的人想來當工人、他居然還允許一些驛站騰出空房讓工人暫歇一兩天時,李緣感覺是不是聽錯了。
“這真的是你們大秦的官?”
嬴政臉色頓時就怒了:“你這話什麽意思?”
“不是,我是真沒想到他敢把驛站拿出來啊!結果就為了能讓那些平民過好點?”李緣感覺很不可思議,在此時這個驛站係統還不算完整的時代,這要是遇上個政敵可夠那縣令喝一壺的。
“據玄衣衛的調查,他跟縣丞等同僚說,隻有工期繁忙的時候才這樣,而一旦有變他自己獨立擔責。”嬴政說了句,隨即有些低落。
“寡人覺得使用驛站並不是什麽不可原諒之事,寡人沒打算在這上麵處罰他。”
“可如此一個所謂的好官,為什麽會是這次貪墨的主謀?”
你說他不識抬舉吧,他隻把縣衙裏那些官員的貪汙給記下了,應該發給底下數量更多的小吏的錢款他卻絲毫沒記,玄衣衛隻知道個大概總數。
可你說他識相吧,他卻直接這麽把同僚都給賣了……
而且他既然能對當地工人情況進行因地製宜的處理,如此才華和眼光,卻絲毫不想上報。
嬴政懷疑,糜伍可能是怕上麵有人貪功、或者是他的報告壓根到不了自己麵前,於是借這次事情賭自己和李緣會察覺到他的貪腐和能力。
一個明明算好的大秦官員,居然要靠如此手段才能“上位”?
這種現實讓嬴政無比厭惡。
“那對講機,和你曾提起過的無線電,能盡快弄出來嗎?”他看向李緣。
“如果是我迴去買,一月足以鋪設全國所有縣衙;如果隻是讓科學院做出來,一年內估計也可以。”但李緣搖了搖頭:“可那是我拿著圖紙和書本手把手教工匠做,他們無法若理解什麽叫電、無法理解那些科學原理,依舊沒用。”
“沒有科學思想的支撐,科技最終也隻會成為另一個‘八股’,被後人當成不可質疑的‘先賢典籍’。”
“不然大秦工匠那麽多,你以為我為什麽唯獨對墨家和公輸家抱有較大的期望?”
“那是因為他們兩家是如今最有可能發掘出科學思想這玩意的。”
嬴政有些憋屈。
如果沒有李緣的出現,沒有讓他知道怎樣會變得更好,他興許還不會有這麽多的想法。
縣令貪墨?
不上報還好,上報了大不了罰為勞役、全家貶奴就行,律法擺在那,直接辦就行。
可現在,明知道了一個美好的答案,明知道這種行為不好,卻受限於現實無法立刻根除,這對於嬴政來說簡直難受。
他不會為了出氣把那縣令一家給辦了,也不會因為個人情感就至國家大局不顧而強行嚴令全國官員不準再貪腐,令了估計也沒用。
但就這麽看著也太……
“寡人現在明白你曾說過的話了!”嬴政咬牙切齒:“知道一些事情後,還不如不知道的好!”
李緣看了他一眼,笑著搖了搖頭。
或許嬴政氣的是身為秦王卻無法改變秦國現狀的自己;
又或許,他氣的是這個李緣口中‘吃人’的戰國時代。
屬於心裏的美好標準和現實發生衝突了,一時間才感到無比糾結和氣憤,但總歸是能想通緩過來的。
而且貪墨這事,一直都是一場從未停息的戰爭。
隻是有些朝代的有些時候,皇帝占了上風,也有些時候皇帝徹底輸了。
“政哥,我給你講個故事吧。”李緣說。
後世在1992年敦煌考古中發掘出了一個漢代的驛站遺址——懸泉置遺址,其中出土過很多資料,為後人理解漢代的官方製度、尤其是武帝後經略西域的方針提供了部分證據。
其中出土的竹簡裏記錄了一則很“有趣”的故事。
懸泉置驛站在送渠犁軍司令史承成明到遮要時,病死了一匹馬,驛站的人把馬賣了,賣出了400錢。(懸泉置竹簡原文寫作:賣賈四百)
由於是公家馬匹,這些過程需要上報敦煌郡太守府。
但他們提交的報告中這個數額,被敦煌郡太守府質疑賣得太便宜了,換句話說就是你們這賬目怕不是有問題……
然後懸泉置又給太守府發了一封解釋的信函:
馬被賣到了臨樂村的孫安家裏,賣了1400錢;隻是當時嗇夫在寫報告時,把千字漏了、寫成了四百錢,我們會派人把材料上交以證清白的。(意思是應該為:“賣賈千四百”,少寫了個字)
當時的敦煌太守府信不信不知道,反正後世考古專家們是不信這解釋的……
李緣說完,自己都笑了。
“政哥,你信嗎?”
“不信。”嬴政說得很是直白:“若不是太守府核對了賬目,那恐怕就隻有那四百錢了;沒發現之前是四百,發現了就是一千四。”
“所以啊!”李緣搖了搖頭:“貪墨這事,不管哪個朝代,存在是永遠存在的,因為人性止不住。”
“但鬥爭,也是永遠存在的。”
“你應該想怎麽壓住、怎麽治理、怎麽處罰。”
“但根除……”
李緣搖了搖頭。
或許曾經那位明太祖也這麽想過,也是這麽幹的,可等他死後……
嬴政深吸了幾口氣,隻感覺心裏一陣煩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