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向你靠近……
大秦:讓政哥開著掛打天下 作者:最後一個修仙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剛才說什麽?”
幾個工人圍了上來,眼神不善的盯著他。
其他那些原本已經走出一段距離的工人聽到後麵的動靜,在知道剛才那個教書先生那句話後,也有些氣憤。
這一幕讓幾個教書先生都有些懵,尤其是那個開口的。
身旁幾個同伴眼見情況不對,都看向不遠處的監督太監和領……
嗯?
人呢?
他們環顧四周,才發現監督太監已經跑到了極遠處,並且和周圍幾個廠領導一邊笑著一邊抬頭望天,仿佛天上有什麽景色一樣。
瞬間,他們也明白了。
那些人的政治嗅覺可比他們強多了,既然如此……
他們也後退了幾步。
“我……我是說國師有些……”被圍起來的先生看著這些以前一臉和善的工人們那兇惡的神情,一時有些慌了。
按現實情況來說,他應該識時務者為俊傑。
畢竟先不說國師的話對不對,他這公然質疑國師的行為一旦傳出去,估計沒哪個官員敢和他走得近了,這對未來的仕途很不利——他現在雖然隻是個工廠教書先生,但仍舊有走仕途的心。
可他讀過的經史子集、先賢聖言、書籍道理都告訴他,不能因為強權而扭曲心中信念。
於是他臉色一狠:“我說,國師說得有些不對!”
“縱使我大秦如今一切向好,可堯舜之時、成康之治無不是先賢盛世!難道就因為國師地位高,就可以否定這些嗎?成康之治時四十餘年不用……”
“砰!”
一個拳頭直接打斷了他慷慨激昂。
下一秒,更多的拳腳接連到來。
工人們不懂得什麽成康之治有多好,也隻是聽說過堯舜的名字,知道他們是上古時期的人。
可那和我們有什麽關係?
國師開工廠讓你們這些先生來教我們認字和道理之前,我們都沒看過書,你跟我扯什麽玩意呢?
上古之事,他們也隻知道堯舜的名號,可論事跡,他們都隻聽說過女媧造人、大禹治水這些在華夏大地上流傳最廣的故事,堯舜和其他人的事跡和我們有毛關係?【注1】
他跟大王和國師一樣給我們錢了嗎?
“你這賊子!怎地之前沒發現你對大王和國師有異心?”
“就是,還國師說得有誤?你怕不止是對國師有‘誤’吧?”
“這廝看上去是個先生樣,原來是那些壞家夥!”
“就是就是……”
一頓拳打腳踢後,監督太監帶著幾個工廠領導過來了。
他們是盤算好時間了的,既要讓工人們出出氣,又要讓他們別真把人打出事來。
當然,受點小傷無所謂。
監督太監用出了在王宮中鍛煉出來的笑容,一個勁的給這些工人說著好話,這才把倒地呻吟著的教書先生從眾人腳下拖了出來。
帶著幾位廠領導和工人們說了這隻是個此人個人行為後,這才將還有些不解氣的工人們送走。
“程督公,何必如此啊?”廠長有些疑惑。
就算對工人重視,也沒必要讓一個王宮派來監督傳命的太監如此笑臉相迎吧?
太監看了他一眼:“你覺得沒必要安撫?”
看到對方沒說話,太監又看了一旁被幾個同僚扶起來喘氣的那人:“你若想和他一樣,自然可以。”
當初被派來時,上頭給他們說過一句話:
但凡是和大王、國師沾邊的,一律站在有利他們的那邊,不管牽扯是誰。
一個被派來給工人教書的先生而已。
說得好聽點,是暫時放在工廠體係內培養、未來可能會步入仕途的官員種子。
說得不好聽點,就是之前沒背景,國師出現後朝廷大量招小官吏卻還是沒上去、或者上去了不願意去艱苦地方的家夥,仗著有點文化心比天高自持身份。
這種人也值得他王宮太監在意?
太監隨口讓他的幾個同僚照顧此人,自顧自的走了。
……
城外工廠發生的事,以極快的速度朝著周圍傳播開來。
這讓鹹陽城裏許多原本對國師和大王的話略有微詞的人悄咪咪的閉嘴了。
他們怕哪天出來個壯士打他們一頓,甚至萬一“失手”就遭殃了。
但悄然間,原本是國師和大王對平民那句話的評論之事,重心卻轉到了國師和百姓關係的話題上。
之前大王說的話是不是不尊重先賢?
許多人表示這話題已經過時了……
李斯將國師引入話題的舉動,成功轉移了大眾的注意力,讓史官將嬴政那句話寫入史書的同時,官場上還沒人在意到。
相比於太史令的工作,他們更關心大王會如何處理工人打人的事。
嬴政對此……
“監督太監不是已經安撫過了嗎?不用管了。”
錦隴低頭走了出去。
這態度,簡直就是縱容啊!
以前對國師再喜愛都可以說是權利上的信任,但如今這事,幾乎是代表在民間國師的信任度超過禮法了!
這是可能動搖國本的事啊!
大王為何對國師如此放心?真就不怕國師哪天造反?
這個問題自今天開始一直縈繞在錦隴心頭,直到未來……
門口。
他看到了吊兒郎當的國師正拿著一些從未見的紅紙走了過來,連忙行禮。
等國師進入後,錦隴將大門虛掩著,揮退其他宮人,自己站在離門十步遠的地方。
殿內。
嬴政看著他手中的紅紙,眼神一動:“這是……”
“春聯!我從後世給你拿來了紅紙,算是給你的禮物吧。”
“什麽春聯?”
李緣呆了一下,忽然想起這個時候還隻有桃符,春聯是在五代時期才演變來的……
“你可以理解為,更彰顯才華的桃符!”李緣說了一下兩者的關係。
他覺得,若是需要的話,這個大秦時空完全可以把春聯和桃符結合起來,發展出一種新的文化。
嬴政接過春聯紙,笑了笑:“這次過年可以看好戲了,你也可以迴去準備準備。”
“準備什麽?”
“多準備……不對,是多記下幾幅對聯。”
李緣懂了,隨即默默坐到了一旁自己的專屬位置上。
“知道事了?”
嬴政收起紙張,低頭處理著公文。
“張蒼跟我說了,他還派人去安撫了一下那些工人,又隱晦的跟醫官們打了個招唿。”李緣說:“是不是挺牛?能給那個先生造成一種我關心你但不好直接說的感覺?”
嬴政點了點頭。
這意思可不止李緣想到的這一重,張蒼辦事確實有一套,是個人才。
“其實還不止這件事。”嬴政說:“一些先生當中,也分成了兩派,有人認為先賢不可褻瀆,也有人認為隻有超越先賢才更能彰顯今人。”
“學宮裏不是有一批儲備官員嗎?過年之後他們就要外放實習了,王綰之前跟寡人說,可以讓他們再寫一篇有關此事的文章,再試試成色,以及決定他們實習的位置。”
李緣笑了笑。
哪怕那些官員的文章不如人意,他們的實習機會一樣會有,隻不過是職位低一些、地方艱苦一些而已。
這就是趕上時代浪潮的好處,那些官員本來就是優秀之人、被嬴政看重之人,又是第一批經受過學宮思想洗禮的人,他們比原有的官員更加符合嬴政的思想。
隻要不犯原則性錯誤,他們的仕途都不會太差。
“還有呢!”嬴政又說道:“現在鹹陽城中,已經有許多百姓敢和一些讀書人爭辯了。”
“爭辯到最後,哪怕說不過了也不會允許讀書人或者先生們說你和寡人的壞話,直接動手就打了。”
“昨日,鹹陽城內四起。”
“寡人是真沒想到,有一天百姓居然會因為此事和讀書人打起來,並且無條件的支持寡人,對你這國師的信任更是近乎盲目。”
“國師?”嬴政笑著問道:“感想如何?”
聽著這些,李緣一時沒迴。
他的思維忽然就被拉到了小時候。
小時候過年祭祖,爺爺奶奶祭完了皇天後土,緊接著下一炷香祭拜的不是自家的直係祖先,而是那張紅色的畫像。
當時他還不理解,為什麽不先拜他們的爸爸媽媽、自己的曾爺爺他們呢?
後來,隨著年齡和見識的增長,他看到了那抹光。
出於對功績和本事的認可,他無比敬佩。
可他終究不是那個時代的人,甚至都沒去過首都看過他老人家,他隻是純粹因為事實而崇拜那位偉人。
但這一刻,聽到那些平民會因為幾句話而動手打了他們以往尊重無比的先生。
他忽然理解了爺爺奶奶他們那一輩人。
原來在百姓心中,真的可以有人比肩天地!
真有人的光輝能讓人們甘願將自己祖先放在他之後祭拜!
後世是他,李緣對此甘願。
而如今在大秦。
百姓居然能因為一些和他相關的口舌爭辯,將曾經受人尊重的先生打倒在地,這何嚐不是另一種光呢?
無意間,我在向你靠近……
李緣忽然間有些惶恐,手都不自覺顫抖了起來。
我何德何能?!
“李緣!”
嬴政的一聲大喝將他從沉思中喚醒,轉而就看到了嬴政那有些凝重的目光:“你沒事吧?”
剛才看到李緣莫名顫抖和恐慌,一副病入膏肓的樣子,嬴政心裏的擔憂甚至超過小時在邯鄲即將被趙國人殺的時候。
大秦誰可以生病,哪怕是太子扶蘇。
唯獨這貨不能生病啊!
“你怎麽了?”
“沒……沒事。”李緣沒意識到他語氣都有些顫抖。
“你剛才問啥?”
嬴政看著他,探究的目光似乎想要將他的腦海看穿。
“你剛才……是不是想到了什麽?”
“我……想起高興的事情。”
“高興到恐慌?”嬴政沒好氣的看了他一眼:“你心理素質還得練!”
緊接著,他遞來了一張紙。
“這是明日大朝議的一些議事流程,你迴去和張蒼一起看,讓他給你點建議。”
……
第二天。
淩晨六點。
鹹陽城眾多官員開始坐著馬車出門。
今天對官員們來說是個特別的日子。
高情商說法是:年底大朝會。
低情商說法就是:官員審判日。
也因為如此,哪怕是許多郡守級、部長級官員,在王宮大門口時的臉色都不太好看。
理由很簡單,眾人的年終報告昨天交上去了。
雖然王宮和廷會都沒傳出什麽消息,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們寫得再好看也隻是個表麵,真實情況怎麽樣他們心裏清楚得很。
大殿門口的廣場上。
三百多名官員正在這裏列隊等候,他們都是主官級別、能進大殿內的,也虧得嬴政的鹹陽宮大殿足夠大,不然要是換成某‘大寒冥國’那種村委會,估計得有人在殿外站著聽。
等眾人的隊列排得差不多了,李緣才來。
呂不韋和他同行而來。
但李緣在錦隴的帶領下先一步走入大殿,呂不韋由於沒有官身隻有爵位,則還是和李斯等廷會官站在第一排等候。
不一會,錦隴出來了。
眾人帶著各不相同的心情走了進去。
雖然文武分列,但純粹的武官看上去人數比較少,因為這個時代文官也可以轉變成武將上戰場殺人,文武之分很模糊。
君臣互相行禮後,按照以往的流程,應該是各部主官和各郡主官出來先匯報一下。
李斯和尉繚互相看了看,一陣眼神交流後,李斯硬著頭皮站了出來。
“臣李斯奏報!”
“今年,大秦各府衙、官吏通力合作,經過官員改製、府衙轉變等事,共有二十一個部門,其中已有人手進行實權管理的十六個,其中首為吏部,全年共計……”
李斯將十幾個政務部門的情況簡短的說了下。
隨後是各部門主官出麵,再次詳細匯報一下。
當然,再詳細也不如他們上交的年終報告詳細。
他們過後,是尉繚。
軍部的就簡單了,隻是說耗費了多少武器、部隊人員編製變化等事。
整個過程下來,一切都宛如往年。
尉繚說完後,李緣起身行禮:“大王,文信侯攜帶商行全年匯報而來,其中有一些分潤之事,是否現在讓其匯報?”
眾人看向坐在李斯身旁的呂不韋,後者老神在在的。
雖然沒有官身,可爵位、功勞在這擺著,他依舊是大秦頂級勳貴。
嬴政看了下群臣的表情道:“不急。”
“分潤之事,可以待會詳談,但政務上的瑕疵,寡人覺得還是先處理為好。”
許多官員內心一跳!
當初呂不韋商行賣那些科學院物品時,絕大部分權貴都是入了錢拿部分分成的。
大王不會是要把那個和政績掛鉤吧?
.
.
.
【注1】:
原文:上古之事,他們也知道……和我們有毛關係?
我沒有貶低堯舜的意思,但從事跡的知名程度來說,大禹治水比那兩位要出名得多。
以作者個人小時候為例,我小時候是在農村長大的(湖南中部),然而我從老人口中聽到的第一個先祖故事是‘女媧造人’,然後是一次祭祖時聽說的‘皇天後土’‘盤古開天’,再之後是‘炎黃蚩三祖’‘大禹治水’這些。堯舜禪讓、夏朝家天下之類的知識,我是之後進學校裏才知道的。
我的童年還是零幾年這個時代呢,放在知識壟斷的那個時候,反正我不相信古代底層農人的知識比我朝的還多……甚至那時候的底層百姓們聽沒聽過堯舜我都不知道……
所以我才隻在文中說了女媧和大禹這些,隻是情節所需,絕無對先祖不敬、對先賢不認之意!
幾個工人圍了上來,眼神不善的盯著他。
其他那些原本已經走出一段距離的工人聽到後麵的動靜,在知道剛才那個教書先生那句話後,也有些氣憤。
這一幕讓幾個教書先生都有些懵,尤其是那個開口的。
身旁幾個同伴眼見情況不對,都看向不遠處的監督太監和領……
嗯?
人呢?
他們環顧四周,才發現監督太監已經跑到了極遠處,並且和周圍幾個廠領導一邊笑著一邊抬頭望天,仿佛天上有什麽景色一樣。
瞬間,他們也明白了。
那些人的政治嗅覺可比他們強多了,既然如此……
他們也後退了幾步。
“我……我是說國師有些……”被圍起來的先生看著這些以前一臉和善的工人們那兇惡的神情,一時有些慌了。
按現實情況來說,他應該識時務者為俊傑。
畢竟先不說國師的話對不對,他這公然質疑國師的行為一旦傳出去,估計沒哪個官員敢和他走得近了,這對未來的仕途很不利——他現在雖然隻是個工廠教書先生,但仍舊有走仕途的心。
可他讀過的經史子集、先賢聖言、書籍道理都告訴他,不能因為強權而扭曲心中信念。
於是他臉色一狠:“我說,國師說得有些不對!”
“縱使我大秦如今一切向好,可堯舜之時、成康之治無不是先賢盛世!難道就因為國師地位高,就可以否定這些嗎?成康之治時四十餘年不用……”
“砰!”
一個拳頭直接打斷了他慷慨激昂。
下一秒,更多的拳腳接連到來。
工人們不懂得什麽成康之治有多好,也隻是聽說過堯舜的名字,知道他們是上古時期的人。
可那和我們有什麽關係?
國師開工廠讓你們這些先生來教我們認字和道理之前,我們都沒看過書,你跟我扯什麽玩意呢?
上古之事,他們也隻知道堯舜的名號,可論事跡,他們都隻聽說過女媧造人、大禹治水這些在華夏大地上流傳最廣的故事,堯舜和其他人的事跡和我們有毛關係?【注1】
他跟大王和國師一樣給我們錢了嗎?
“你這賊子!怎地之前沒發現你對大王和國師有異心?”
“就是,還國師說得有誤?你怕不止是對國師有‘誤’吧?”
“這廝看上去是個先生樣,原來是那些壞家夥!”
“就是就是……”
一頓拳打腳踢後,監督太監帶著幾個工廠領導過來了。
他們是盤算好時間了的,既要讓工人們出出氣,又要讓他們別真把人打出事來。
當然,受點小傷無所謂。
監督太監用出了在王宮中鍛煉出來的笑容,一個勁的給這些工人說著好話,這才把倒地呻吟著的教書先生從眾人腳下拖了出來。
帶著幾位廠領導和工人們說了這隻是個此人個人行為後,這才將還有些不解氣的工人們送走。
“程督公,何必如此啊?”廠長有些疑惑。
就算對工人重視,也沒必要讓一個王宮派來監督傳命的太監如此笑臉相迎吧?
太監看了他一眼:“你覺得沒必要安撫?”
看到對方沒說話,太監又看了一旁被幾個同僚扶起來喘氣的那人:“你若想和他一樣,自然可以。”
當初被派來時,上頭給他們說過一句話:
但凡是和大王、國師沾邊的,一律站在有利他們的那邊,不管牽扯是誰。
一個被派來給工人教書的先生而已。
說得好聽點,是暫時放在工廠體係內培養、未來可能會步入仕途的官員種子。
說得不好聽點,就是之前沒背景,國師出現後朝廷大量招小官吏卻還是沒上去、或者上去了不願意去艱苦地方的家夥,仗著有點文化心比天高自持身份。
這種人也值得他王宮太監在意?
太監隨口讓他的幾個同僚照顧此人,自顧自的走了。
……
城外工廠發生的事,以極快的速度朝著周圍傳播開來。
這讓鹹陽城裏許多原本對國師和大王的話略有微詞的人悄咪咪的閉嘴了。
他們怕哪天出來個壯士打他們一頓,甚至萬一“失手”就遭殃了。
但悄然間,原本是國師和大王對平民那句話的評論之事,重心卻轉到了國師和百姓關係的話題上。
之前大王說的話是不是不尊重先賢?
許多人表示這話題已經過時了……
李斯將國師引入話題的舉動,成功轉移了大眾的注意力,讓史官將嬴政那句話寫入史書的同時,官場上還沒人在意到。
相比於太史令的工作,他們更關心大王會如何處理工人打人的事。
嬴政對此……
“監督太監不是已經安撫過了嗎?不用管了。”
錦隴低頭走了出去。
這態度,簡直就是縱容啊!
以前對國師再喜愛都可以說是權利上的信任,但如今這事,幾乎是代表在民間國師的信任度超過禮法了!
這是可能動搖國本的事啊!
大王為何對國師如此放心?真就不怕國師哪天造反?
這個問題自今天開始一直縈繞在錦隴心頭,直到未來……
門口。
他看到了吊兒郎當的國師正拿著一些從未見的紅紙走了過來,連忙行禮。
等國師進入後,錦隴將大門虛掩著,揮退其他宮人,自己站在離門十步遠的地方。
殿內。
嬴政看著他手中的紅紙,眼神一動:“這是……”
“春聯!我從後世給你拿來了紅紙,算是給你的禮物吧。”
“什麽春聯?”
李緣呆了一下,忽然想起這個時候還隻有桃符,春聯是在五代時期才演變來的……
“你可以理解為,更彰顯才華的桃符!”李緣說了一下兩者的關係。
他覺得,若是需要的話,這個大秦時空完全可以把春聯和桃符結合起來,發展出一種新的文化。
嬴政接過春聯紙,笑了笑:“這次過年可以看好戲了,你也可以迴去準備準備。”
“準備什麽?”
“多準備……不對,是多記下幾幅對聯。”
李緣懂了,隨即默默坐到了一旁自己的專屬位置上。
“知道事了?”
嬴政收起紙張,低頭處理著公文。
“張蒼跟我說了,他還派人去安撫了一下那些工人,又隱晦的跟醫官們打了個招唿。”李緣說:“是不是挺牛?能給那個先生造成一種我關心你但不好直接說的感覺?”
嬴政點了點頭。
這意思可不止李緣想到的這一重,張蒼辦事確實有一套,是個人才。
“其實還不止這件事。”嬴政說:“一些先生當中,也分成了兩派,有人認為先賢不可褻瀆,也有人認為隻有超越先賢才更能彰顯今人。”
“學宮裏不是有一批儲備官員嗎?過年之後他們就要外放實習了,王綰之前跟寡人說,可以讓他們再寫一篇有關此事的文章,再試試成色,以及決定他們實習的位置。”
李緣笑了笑。
哪怕那些官員的文章不如人意,他們的實習機會一樣會有,隻不過是職位低一些、地方艱苦一些而已。
這就是趕上時代浪潮的好處,那些官員本來就是優秀之人、被嬴政看重之人,又是第一批經受過學宮思想洗禮的人,他們比原有的官員更加符合嬴政的思想。
隻要不犯原則性錯誤,他們的仕途都不會太差。
“還有呢!”嬴政又說道:“現在鹹陽城中,已經有許多百姓敢和一些讀書人爭辯了。”
“爭辯到最後,哪怕說不過了也不會允許讀書人或者先生們說你和寡人的壞話,直接動手就打了。”
“昨日,鹹陽城內四起。”
“寡人是真沒想到,有一天百姓居然會因為此事和讀書人打起來,並且無條件的支持寡人,對你這國師的信任更是近乎盲目。”
“國師?”嬴政笑著問道:“感想如何?”
聽著這些,李緣一時沒迴。
他的思維忽然就被拉到了小時候。
小時候過年祭祖,爺爺奶奶祭完了皇天後土,緊接著下一炷香祭拜的不是自家的直係祖先,而是那張紅色的畫像。
當時他還不理解,為什麽不先拜他們的爸爸媽媽、自己的曾爺爺他們呢?
後來,隨著年齡和見識的增長,他看到了那抹光。
出於對功績和本事的認可,他無比敬佩。
可他終究不是那個時代的人,甚至都沒去過首都看過他老人家,他隻是純粹因為事實而崇拜那位偉人。
但這一刻,聽到那些平民會因為幾句話而動手打了他們以往尊重無比的先生。
他忽然理解了爺爺奶奶他們那一輩人。
原來在百姓心中,真的可以有人比肩天地!
真有人的光輝能讓人們甘願將自己祖先放在他之後祭拜!
後世是他,李緣對此甘願。
而如今在大秦。
百姓居然能因為一些和他相關的口舌爭辯,將曾經受人尊重的先生打倒在地,這何嚐不是另一種光呢?
無意間,我在向你靠近……
李緣忽然間有些惶恐,手都不自覺顫抖了起來。
我何德何能?!
“李緣!”
嬴政的一聲大喝將他從沉思中喚醒,轉而就看到了嬴政那有些凝重的目光:“你沒事吧?”
剛才看到李緣莫名顫抖和恐慌,一副病入膏肓的樣子,嬴政心裏的擔憂甚至超過小時在邯鄲即將被趙國人殺的時候。
大秦誰可以生病,哪怕是太子扶蘇。
唯獨這貨不能生病啊!
“你怎麽了?”
“沒……沒事。”李緣沒意識到他語氣都有些顫抖。
“你剛才問啥?”
嬴政看著他,探究的目光似乎想要將他的腦海看穿。
“你剛才……是不是想到了什麽?”
“我……想起高興的事情。”
“高興到恐慌?”嬴政沒好氣的看了他一眼:“你心理素質還得練!”
緊接著,他遞來了一張紙。
“這是明日大朝議的一些議事流程,你迴去和張蒼一起看,讓他給你點建議。”
……
第二天。
淩晨六點。
鹹陽城眾多官員開始坐著馬車出門。
今天對官員們來說是個特別的日子。
高情商說法是:年底大朝會。
低情商說法就是:官員審判日。
也因為如此,哪怕是許多郡守級、部長級官員,在王宮大門口時的臉色都不太好看。
理由很簡單,眾人的年終報告昨天交上去了。
雖然王宮和廷會都沒傳出什麽消息,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們寫得再好看也隻是個表麵,真實情況怎麽樣他們心裏清楚得很。
大殿門口的廣場上。
三百多名官員正在這裏列隊等候,他們都是主官級別、能進大殿內的,也虧得嬴政的鹹陽宮大殿足夠大,不然要是換成某‘大寒冥國’那種村委會,估計得有人在殿外站著聽。
等眾人的隊列排得差不多了,李緣才來。
呂不韋和他同行而來。
但李緣在錦隴的帶領下先一步走入大殿,呂不韋由於沒有官身隻有爵位,則還是和李斯等廷會官站在第一排等候。
不一會,錦隴出來了。
眾人帶著各不相同的心情走了進去。
雖然文武分列,但純粹的武官看上去人數比較少,因為這個時代文官也可以轉變成武將上戰場殺人,文武之分很模糊。
君臣互相行禮後,按照以往的流程,應該是各部主官和各郡主官出來先匯報一下。
李斯和尉繚互相看了看,一陣眼神交流後,李斯硬著頭皮站了出來。
“臣李斯奏報!”
“今年,大秦各府衙、官吏通力合作,經過官員改製、府衙轉變等事,共有二十一個部門,其中已有人手進行實權管理的十六個,其中首為吏部,全年共計……”
李斯將十幾個政務部門的情況簡短的說了下。
隨後是各部門主官出麵,再次詳細匯報一下。
當然,再詳細也不如他們上交的年終報告詳細。
他們過後,是尉繚。
軍部的就簡單了,隻是說耗費了多少武器、部隊人員編製變化等事。
整個過程下來,一切都宛如往年。
尉繚說完後,李緣起身行禮:“大王,文信侯攜帶商行全年匯報而來,其中有一些分潤之事,是否現在讓其匯報?”
眾人看向坐在李斯身旁的呂不韋,後者老神在在的。
雖然沒有官身,可爵位、功勞在這擺著,他依舊是大秦頂級勳貴。
嬴政看了下群臣的表情道:“不急。”
“分潤之事,可以待會詳談,但政務上的瑕疵,寡人覺得還是先處理為好。”
許多官員內心一跳!
當初呂不韋商行賣那些科學院物品時,絕大部分權貴都是入了錢拿部分分成的。
大王不會是要把那個和政績掛鉤吧?
.
.
.
【注1】:
原文:上古之事,他們也知道……和我們有毛關係?
我沒有貶低堯舜的意思,但從事跡的知名程度來說,大禹治水比那兩位要出名得多。
以作者個人小時候為例,我小時候是在農村長大的(湖南中部),然而我從老人口中聽到的第一個先祖故事是‘女媧造人’,然後是一次祭祖時聽說的‘皇天後土’‘盤古開天’,再之後是‘炎黃蚩三祖’‘大禹治水’這些。堯舜禪讓、夏朝家天下之類的知識,我是之後進學校裏才知道的。
我的童年還是零幾年這個時代呢,放在知識壟斷的那個時候,反正我不相信古代底層農人的知識比我朝的還多……甚至那時候的底層百姓們聽沒聽過堯舜我都不知道……
所以我才隻在文中說了女媧和大禹這些,隻是情節所需,絕無對先祖不敬、對先賢不認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