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財政
大秦:讓政哥開著掛打天下 作者:最後一個修仙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大朝會結束時,許多郡守級官員都感覺有些慶幸。
慶幸自己沒被罵、慶幸自己的政績雖然不是最好的但也不是最差的、慶幸大王沒準許國師的意見……
哎,不對啊……
一些心思敏銳的官員有些迴過神來了。
國師不是除了最開始管那三個部門以外,之後就聽說他不管事了嗎?
雖然他說是那麽說,可如此嚴格的行為和作風,貌似不像國師的,反而像大王的?
咦……不能多想。
還是糊塗點吧,不然萬一真想到真相了,那估計日子就難過了。
而大殿內,留下來的廷會官和部長級官員們正在麵臨一項新的挑戰。
明年的部門預算。
“大王,如今大秦蒸蒸日上,各郡各地方都需要工廠和建設,我工部可以說是除科學院之外最重要的部門啊!”已經成為工部部長的熊肅一改往日的深沉,轉而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我工部要個三千萬不過分吧?”
“你滾一邊去!”
財部部長隗林當即就炸毛了:“你工部就想要了三成,那其他部門還過不過了?”
一旁,李緣看著這些部長的吵鬧,也陷入了沉思。
由於大秦的發展隻知道是向好的,但具體速度和進程誰也無法預計,所以針對明年大秦朝廷的收入,李斯隻是在評估了大秦各方麵情況後給出了一個範圍:
全年財政收入預計不低於一億錢;且由於商業稅和貿易的不確定性,具體會多出多少不確定。
對此,李緣覺得李斯可能保守了。
大秦這一年來雖然開放了一些商業活動的限製,但之前那麽多年的限製放開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見效的,加上其他國家的貴族看到大秦的情況而參與進商業,明年華夏大地上的商業活動會更加繁榮,大秦會是絕對的商業中心,再算上大秦朝廷架構的趨於完整和製度更加完善,能收到的商稅絕對會大幅度增長。
而且西域的貿易一旦開通,絲綢之路所帶來的影響絕對超過此時代人們的想象。
更何況如今的秦幣在秦國範圍內都沒有徹底遍布,隨著時間推移,貨幣主權的到來也會給秦國朝廷帶來極大的財政空間。
不過他也知道,李斯估計自己也知道這些情況,但作為朝廷命官,他隻能保守評估下來這一億錢。
然後問題就來了。
雖然這個數字很大,可由於這個時代的某些“貴族政治”特色,以及大秦接下來高速發展過程中各處都需要用錢,這個數字在這些部長看來簡直是狼多肉少。
作為財政部長,隗林此刻開啟了群戰模式。
“工部要三千萬,吏部要三千萬,科學院也要三千萬,你們要不把本官上秤量一下然後賣了?”
“李廷會和本官商量了一天才給出了一億錢的範圍,你們三個部門就分完了,怎麽?後麵要本官自己出嗎?”
“本官自從入仕以來,算上俸祿和大王給的賞賜總共才不到兩百萬錢,你們要不也分一下?”
“一個個這要錢那要錢,敢不敢讓本官派人去查下你們的賬本啊?”
“還有軍部,他們都還沒開口呢,我上哪給你們湊錢?”
“……”
看著隗林一個人噴十幾個人,李緣看了看閉目養神的呂不韋。
作為大秦除秦王外的第一富豪、暫時的秦國第一國企掌門人、科學院商品官方售賣商之一、天下第一巨富、去年拿出了上億利潤進行分紅的第一經理人、秦國文信侯……你不出來講兩句?
他走到呂不韋身旁,輕輕推了下他:“文信侯,你不出來打下圓場嗎?”
呂不韋商行賺的錢,有相當一部分是可以拿出來支援國庫的,如果說有誰能給隗林分擔壓力,那恐怕隻有他了。
更何況隗林還是通過呂不韋的渠道入仕的,雙方還有足夠的交情,你就這麽看著?
呂不韋睜開眼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沉默不語的秦王嬴政。
“還沒到老夫出場的時候。”
“……”
這話聽上去,怎麽有種……無聲顯擺的嫌疑?
前方,在隗林火力全開之下,各部門的預算全部被削減。
科學院、軍部每家兩千萬,吏部和工部每家一千萬,剩下四千萬裏一千萬當儲備金不動,其他三千萬才是剩下十幾個部門平分。
對這個方案,眾人都不滿意。
然而還沒等他們反駁,當聽到隗林對後續錢財分配中給自己禮部隻分到了一百萬時,禮部部長當即就惱火了。
“隗林!你別欺人太甚!”
“本官這是實事求是!除了祭天大禮和一些重要節日的安排外,你禮部有什麽用?”隗林頓時迴懟:“祭天大禮開銷太大是國庫出錢,太子和王後都已經有了,你禮部除了養著還有什麽重要……”
“我@*¥#……”
禮部部長直接揮拳上前。
但隗林的武藝明顯在他之上,一個躲避後扯過他的手反過來壓在地上。
看著扭打在一起的兩人,其他人默默的看著,毫無動作。
這個的時候人們是講究禮,但卻與後世王朝那種禮不同。
由於春秋戰國幾百年的紛亂,以及各諸侯國、各學派的禮儀習俗等等都不相同,所以往往除了一些事的關鍵步驟外,其他方麵都有很多種方法可以選。
就拿扶蘇受封太子時的太子大禮來說,從整個天下來看,齊國的步驟最多、最繁雜,而楚國的最重儀式感、要提前焚香洗禮總時間可能要兩天,相比之下隻麻煩了扶蘇大半天的秦國已經是最簡潔的了。
所以很顯然,禮部在隗林看來完全可以簡化一些東西,自然也沒必要這麽多錢。
當禮部部長陷入徹底的下方即將單方麵挨打時,其他的部長才假惺惺的上去拉扯。
但李緣很清楚的看到,有人趁著混亂偷偷踹了隗林兩腳。
另一邊,李由、王綰、尉繚三人倒是沒動。
但他們很明顯也樂意看到這一幕,一個個都麵帶笑意。
李緣看了看淡定的嬴政,隱約明白了。
雖然所有人都知道這隻是一個預算,大概率不會當真,因為隨著朝廷收入增加,後續預算可能也會增加,這絕不是他們真正的開銷。
但話又說迴來了,現在的預算都隻有這麽點,後麵增加又能增加多少呢?
於是眾部長明知道這隻是一個暫時性的預算,卻還是鬧騰著想要多分一點。
會哭的孩子有糖吃,會鬧的部長有錢分?
隻是大家都知道這點,尤其是財部部長隗林,更是死不鬆口,從前灑脫無比的他被硬生生逼成了如今這副模樣。
當徹底被拉扯開時,兩人身上都有些雜亂。
一個是被揍的,一個是被勸架人拉扯的。
“要打便打!你們暗地裏使手腳算什麽君子?!”隗林甩開了其他人假意阻攔的手說道。
其他人沒說話,隻是訕訕笑著。
“好了。”
嬴政一開口,其他人都不吭聲了。
“暫時就按照財部的方案辦,真若有缺也有國師在嘛,若不行寡人再想辦法。”
李緣眨了眨眼,心裏疑惑但沒說話。
商討完此事,又確定了明年工作計劃的下限後,李斯帶著眾部長告退。
雖然嬴政給他們規定了一些下限,可沒有誰真的會隻按照下限目標去做,那是自找死路。
所以如何製定出一個讓上司覺得自己幹得好又不讓自己太為難的工作計劃……這是一門學問。
大殿內,嬴政看向呂不韋點了點頭。
“老夫製定了一個商行改製的法子。”呂不韋從袖口裏拿出了一張折疊的紙,打開後來推了推神遊天外的李緣:“你給點意見。”
呂不韋也知道李緣對小篆近乎於文盲,於是自己念了起來。
他打算將商行內的分紅權設置成一百份,然後重新設置商行內部組織結構,並且允許王宮入駐進行監督、卻沒有具體事務的命令權。
同時為了日後可能被朝廷徹底管轄、也為了保證商業上的活力,整個商行按照郡級劃分為了不同的子商行,由級別最高的總商行進行管轄……
聽著呂不韋的話,李緣再一次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巨大差別。
他很確定呂不韋不是穿越者,自己也沒跟他說過後世的股份製商業公司或者別的商業形式,隻跟他說過與貨幣有關的經濟道理。
可那又如何?
他就靠著李緣告訴他的那些信息、對自己商行的未來定位和作用、以及將來大秦需要做的事,從而自己思想延伸出了這大秦股份製。
千古人傑的含金量,就是這麽足。
呂不韋這樣了,那可以說是他學生的嬴政呢?
他不自覺的看向嬴政。
後者平靜的看著桌子上的一些文件。
自己的很多事,恐怕政哥早就猜到真相了吧?
“李緣,該你說了。”
呂不韋說完了自己的計劃,催促道。
他沒想過這貨能給他多大的幫助,但可以給自己糾錯。
至於別的,他覺得讓自己兒子來都比這國師要好。
“我很欣慰。”
呂不韋:“……”
怎麽有種莫名的說教氣息?
“文信侯不愧是戰國第一商人,你這計劃已經與後世的商業公司有……”
李緣的一頓誇讚,讓呂不韋微微皺眉。
雖然是誇獎,但怎麽感覺不對勁呢?那名號又是怎麽來的?
不過股份製嘛……
他陷入了沉思,從自己桌案上拿起一支筆開始做些記號和修改,似乎有了更加完善的改製方案。
“你為何這麽看著寡人?”
當李緣再次看過來時,嬴政有些疑惑。
“沒什麽,隻是忽然感覺到自己和你們的差距了。”
“難道之前沒感覺到?”
“……”
莫名的肯定嗷……
嬴政也沒糾結這個,說道:“財政之事,之所以把你排在寡人前麵,是因為在他人看來,國師府較為獨立且頗有餘財,若隗林問起你可以……”
“我直接來找你就行。”
嬴政沉默了一下,點了點頭:“也好。”
……
出了王宮。
李珂正準備去找自己派去采購的人,順便帶李牧去見下大王。
但一個小官這時走了過來。
上郡郡守有請。
李珂點了點頭,他和上郡郡守沒什麽私交,隻是公事公辦而已,但畢竟也是同級別的同事,好不容易來鹹陽了也不好拒絕聯絡。
可當他來到一處酒樓時,他才發現對方似乎不僅請了自己。
他還看到了之前在大堂上被點名的巴郡郡守,以及和他父親有舊交的蜀郡郡守。
李冰雖然和他們平級,但輩分卻比他們大了一輪。
李珂先是對著李冰行了一禮,這才看向正在待客的上郡郡守陸方。
“陸郡守看來心情不錯?”
“李兄說笑了,隻不過是想著和諸位同僚聯絡一下而已。”
“陸兄所言不錯,是該聯絡一下。”
“請!”
入座後,李珂觀察了一下,眉頭漸漸皺起。
這陸方想幹什麽?
居然把所有郡守都請來了?
似乎是提前就做好了打算?
“諸位,我等同朝為臣,卻難得相聚,在下敬諸位一杯!”
酒宴一開始,陸方隻說了一句客套話,就將話題引到了之前的朝會上。
“我等的日子不好過咯。”
他的抱怨,並沒有引來其他人的附和。
“陸郡守有話不妨直說。”輩分最大的李冰直接道。
陸方訕訕笑了笑:“那好,在下就直說了。”
“科學院的商品由文信侯商行售賣,這是最開始的無奈之舉,但後來朝廷又組建了國師府商行和王族商行,目的是為了擴大市場,此一節,想必諸位都知曉。”
“在下覺得,應該讓大王允許我們各郡府衙也參與商品售賣。”
席間安靜了一下,傳出了幾聲嗤笑。
“諸位聽我說,你們仔細想想明年的任務,大王分明是讓我們自己製定發展計劃然後交由廷會審批,可你們覺得這計劃能寫低了嗎?低了廷會會批嗎?”
“如果寫高了,你們誰有把握本郡一定能達到?”
“別忘了,我們的表現還沒評定呢,諸位就不怕明年達不到目標後,丟了郡守位不說,還要去哪個縣裏當縣令或者去哪個廠裏當廠長?”
“沒有足夠的錢財,一旦府衙缺錢了,你們誰會自己拿出家財來嗎?”
這一番話讓所有人都有些沉默。
作為主官的他們很清楚,除製度問題外,財政問題是一個朝廷辦事效率的第二重要因素。
可對此,在如今可以說是一天一個樣的大秦,他們沒有誰有絕對的信心。
“所以,陸郡守的意思是?”
慶幸自己沒被罵、慶幸自己的政績雖然不是最好的但也不是最差的、慶幸大王沒準許國師的意見……
哎,不對啊……
一些心思敏銳的官員有些迴過神來了。
國師不是除了最開始管那三個部門以外,之後就聽說他不管事了嗎?
雖然他說是那麽說,可如此嚴格的行為和作風,貌似不像國師的,反而像大王的?
咦……不能多想。
還是糊塗點吧,不然萬一真想到真相了,那估計日子就難過了。
而大殿內,留下來的廷會官和部長級官員們正在麵臨一項新的挑戰。
明年的部門預算。
“大王,如今大秦蒸蒸日上,各郡各地方都需要工廠和建設,我工部可以說是除科學院之外最重要的部門啊!”已經成為工部部長的熊肅一改往日的深沉,轉而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我工部要個三千萬不過分吧?”
“你滾一邊去!”
財部部長隗林當即就炸毛了:“你工部就想要了三成,那其他部門還過不過了?”
一旁,李緣看著這些部長的吵鬧,也陷入了沉思。
由於大秦的發展隻知道是向好的,但具體速度和進程誰也無法預計,所以針對明年大秦朝廷的收入,李斯隻是在評估了大秦各方麵情況後給出了一個範圍:
全年財政收入預計不低於一億錢;且由於商業稅和貿易的不確定性,具體會多出多少不確定。
對此,李緣覺得李斯可能保守了。
大秦這一年來雖然開放了一些商業活動的限製,但之前那麽多年的限製放開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見效的,加上其他國家的貴族看到大秦的情況而參與進商業,明年華夏大地上的商業活動會更加繁榮,大秦會是絕對的商業中心,再算上大秦朝廷架構的趨於完整和製度更加完善,能收到的商稅絕對會大幅度增長。
而且西域的貿易一旦開通,絲綢之路所帶來的影響絕對超過此時代人們的想象。
更何況如今的秦幣在秦國範圍內都沒有徹底遍布,隨著時間推移,貨幣主權的到來也會給秦國朝廷帶來極大的財政空間。
不過他也知道,李斯估計自己也知道這些情況,但作為朝廷命官,他隻能保守評估下來這一億錢。
然後問題就來了。
雖然這個數字很大,可由於這個時代的某些“貴族政治”特色,以及大秦接下來高速發展過程中各處都需要用錢,這個數字在這些部長看來簡直是狼多肉少。
作為財政部長,隗林此刻開啟了群戰模式。
“工部要三千萬,吏部要三千萬,科學院也要三千萬,你們要不把本官上秤量一下然後賣了?”
“李廷會和本官商量了一天才給出了一億錢的範圍,你們三個部門就分完了,怎麽?後麵要本官自己出嗎?”
“本官自從入仕以來,算上俸祿和大王給的賞賜總共才不到兩百萬錢,你們要不也分一下?”
“一個個這要錢那要錢,敢不敢讓本官派人去查下你們的賬本啊?”
“還有軍部,他們都還沒開口呢,我上哪給你們湊錢?”
“……”
看著隗林一個人噴十幾個人,李緣看了看閉目養神的呂不韋。
作為大秦除秦王外的第一富豪、暫時的秦國第一國企掌門人、科學院商品官方售賣商之一、天下第一巨富、去年拿出了上億利潤進行分紅的第一經理人、秦國文信侯……你不出來講兩句?
他走到呂不韋身旁,輕輕推了下他:“文信侯,你不出來打下圓場嗎?”
呂不韋商行賺的錢,有相當一部分是可以拿出來支援國庫的,如果說有誰能給隗林分擔壓力,那恐怕隻有他了。
更何況隗林還是通過呂不韋的渠道入仕的,雙方還有足夠的交情,你就這麽看著?
呂不韋睜開眼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沉默不語的秦王嬴政。
“還沒到老夫出場的時候。”
“……”
這話聽上去,怎麽有種……無聲顯擺的嫌疑?
前方,在隗林火力全開之下,各部門的預算全部被削減。
科學院、軍部每家兩千萬,吏部和工部每家一千萬,剩下四千萬裏一千萬當儲備金不動,其他三千萬才是剩下十幾個部門平分。
對這個方案,眾人都不滿意。
然而還沒等他們反駁,當聽到隗林對後續錢財分配中給自己禮部隻分到了一百萬時,禮部部長當即就惱火了。
“隗林!你別欺人太甚!”
“本官這是實事求是!除了祭天大禮和一些重要節日的安排外,你禮部有什麽用?”隗林頓時迴懟:“祭天大禮開銷太大是國庫出錢,太子和王後都已經有了,你禮部除了養著還有什麽重要……”
“我@*¥#……”
禮部部長直接揮拳上前。
但隗林的武藝明顯在他之上,一個躲避後扯過他的手反過來壓在地上。
看著扭打在一起的兩人,其他人默默的看著,毫無動作。
這個的時候人們是講究禮,但卻與後世王朝那種禮不同。
由於春秋戰國幾百年的紛亂,以及各諸侯國、各學派的禮儀習俗等等都不相同,所以往往除了一些事的關鍵步驟外,其他方麵都有很多種方法可以選。
就拿扶蘇受封太子時的太子大禮來說,從整個天下來看,齊國的步驟最多、最繁雜,而楚國的最重儀式感、要提前焚香洗禮總時間可能要兩天,相比之下隻麻煩了扶蘇大半天的秦國已經是最簡潔的了。
所以很顯然,禮部在隗林看來完全可以簡化一些東西,自然也沒必要這麽多錢。
當禮部部長陷入徹底的下方即將單方麵挨打時,其他的部長才假惺惺的上去拉扯。
但李緣很清楚的看到,有人趁著混亂偷偷踹了隗林兩腳。
另一邊,李由、王綰、尉繚三人倒是沒動。
但他們很明顯也樂意看到這一幕,一個個都麵帶笑意。
李緣看了看淡定的嬴政,隱約明白了。
雖然所有人都知道這隻是一個預算,大概率不會當真,因為隨著朝廷收入增加,後續預算可能也會增加,這絕不是他們真正的開銷。
但話又說迴來了,現在的預算都隻有這麽點,後麵增加又能增加多少呢?
於是眾部長明知道這隻是一個暫時性的預算,卻還是鬧騰著想要多分一點。
會哭的孩子有糖吃,會鬧的部長有錢分?
隻是大家都知道這點,尤其是財部部長隗林,更是死不鬆口,從前灑脫無比的他被硬生生逼成了如今這副模樣。
當徹底被拉扯開時,兩人身上都有些雜亂。
一個是被揍的,一個是被勸架人拉扯的。
“要打便打!你們暗地裏使手腳算什麽君子?!”隗林甩開了其他人假意阻攔的手說道。
其他人沒說話,隻是訕訕笑著。
“好了。”
嬴政一開口,其他人都不吭聲了。
“暫時就按照財部的方案辦,真若有缺也有國師在嘛,若不行寡人再想辦法。”
李緣眨了眨眼,心裏疑惑但沒說話。
商討完此事,又確定了明年工作計劃的下限後,李斯帶著眾部長告退。
雖然嬴政給他們規定了一些下限,可沒有誰真的會隻按照下限目標去做,那是自找死路。
所以如何製定出一個讓上司覺得自己幹得好又不讓自己太為難的工作計劃……這是一門學問。
大殿內,嬴政看向呂不韋點了點頭。
“老夫製定了一個商行改製的法子。”呂不韋從袖口裏拿出了一張折疊的紙,打開後來推了推神遊天外的李緣:“你給點意見。”
呂不韋也知道李緣對小篆近乎於文盲,於是自己念了起來。
他打算將商行內的分紅權設置成一百份,然後重新設置商行內部組織結構,並且允許王宮入駐進行監督、卻沒有具體事務的命令權。
同時為了日後可能被朝廷徹底管轄、也為了保證商業上的活力,整個商行按照郡級劃分為了不同的子商行,由級別最高的總商行進行管轄……
聽著呂不韋的話,李緣再一次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巨大差別。
他很確定呂不韋不是穿越者,自己也沒跟他說過後世的股份製商業公司或者別的商業形式,隻跟他說過與貨幣有關的經濟道理。
可那又如何?
他就靠著李緣告訴他的那些信息、對自己商行的未來定位和作用、以及將來大秦需要做的事,從而自己思想延伸出了這大秦股份製。
千古人傑的含金量,就是這麽足。
呂不韋這樣了,那可以說是他學生的嬴政呢?
他不自覺的看向嬴政。
後者平靜的看著桌子上的一些文件。
自己的很多事,恐怕政哥早就猜到真相了吧?
“李緣,該你說了。”
呂不韋說完了自己的計劃,催促道。
他沒想過這貨能給他多大的幫助,但可以給自己糾錯。
至於別的,他覺得讓自己兒子來都比這國師要好。
“我很欣慰。”
呂不韋:“……”
怎麽有種莫名的說教氣息?
“文信侯不愧是戰國第一商人,你這計劃已經與後世的商業公司有……”
李緣的一頓誇讚,讓呂不韋微微皺眉。
雖然是誇獎,但怎麽感覺不對勁呢?那名號又是怎麽來的?
不過股份製嘛……
他陷入了沉思,從自己桌案上拿起一支筆開始做些記號和修改,似乎有了更加完善的改製方案。
“你為何這麽看著寡人?”
當李緣再次看過來時,嬴政有些疑惑。
“沒什麽,隻是忽然感覺到自己和你們的差距了。”
“難道之前沒感覺到?”
“……”
莫名的肯定嗷……
嬴政也沒糾結這個,說道:“財政之事,之所以把你排在寡人前麵,是因為在他人看來,國師府較為獨立且頗有餘財,若隗林問起你可以……”
“我直接來找你就行。”
嬴政沉默了一下,點了點頭:“也好。”
……
出了王宮。
李珂正準備去找自己派去采購的人,順便帶李牧去見下大王。
但一個小官這時走了過來。
上郡郡守有請。
李珂點了點頭,他和上郡郡守沒什麽私交,隻是公事公辦而已,但畢竟也是同級別的同事,好不容易來鹹陽了也不好拒絕聯絡。
可當他來到一處酒樓時,他才發現對方似乎不僅請了自己。
他還看到了之前在大堂上被點名的巴郡郡守,以及和他父親有舊交的蜀郡郡守。
李冰雖然和他們平級,但輩分卻比他們大了一輪。
李珂先是對著李冰行了一禮,這才看向正在待客的上郡郡守陸方。
“陸郡守看來心情不錯?”
“李兄說笑了,隻不過是想著和諸位同僚聯絡一下而已。”
“陸兄所言不錯,是該聯絡一下。”
“請!”
入座後,李珂觀察了一下,眉頭漸漸皺起。
這陸方想幹什麽?
居然把所有郡守都請來了?
似乎是提前就做好了打算?
“諸位,我等同朝為臣,卻難得相聚,在下敬諸位一杯!”
酒宴一開始,陸方隻說了一句客套話,就將話題引到了之前的朝會上。
“我等的日子不好過咯。”
他的抱怨,並沒有引來其他人的附和。
“陸郡守有話不妨直說。”輩分最大的李冰直接道。
陸方訕訕笑了笑:“那好,在下就直說了。”
“科學院的商品由文信侯商行售賣,這是最開始的無奈之舉,但後來朝廷又組建了國師府商行和王族商行,目的是為了擴大市場,此一節,想必諸位都知曉。”
“在下覺得,應該讓大王允許我們各郡府衙也參與商品售賣。”
席間安靜了一下,傳出了幾聲嗤笑。
“諸位聽我說,你們仔細想想明年的任務,大王分明是讓我們自己製定發展計劃然後交由廷會審批,可你們覺得這計劃能寫低了嗎?低了廷會會批嗎?”
“如果寫高了,你們誰有把握本郡一定能達到?”
“別忘了,我們的表現還沒評定呢,諸位就不怕明年達不到目標後,丟了郡守位不說,還要去哪個縣裏當縣令或者去哪個廠裏當廠長?”
“沒有足夠的錢財,一旦府衙缺錢了,你們誰會自己拿出家財來嗎?”
這一番話讓所有人都有些沉默。
作為主官的他們很清楚,除製度問題外,財政問題是一個朝廷辦事效率的第二重要因素。
可對此,在如今可以說是一天一個樣的大秦,他們沒有誰有絕對的信心。
“所以,陸郡守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