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五穀
大秦:讓政哥開著掛打天下 作者:最後一個修仙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緣帶著鬱悶出宮了。
而嬴政依舊站在原地許久。
他對李緣所處的後世有許多猜測,但最多的想法,還是來源於李緣所說的那個人。
自己這個開創華夏大一統的帝王,那個智慧忠誠到千古留名的武侯,在他心中居然都要屈居於他之下?
李緣對後世許多事都閉口不提,對他更是除了龐大的崇敬之情外其他都諱莫如深。
之前的交談看似是閑聊,但實際上嬴政已經是用言語在旁敲側擊了。
隻是李緣依舊以那種玩笑躲了過去。
他明白李緣想躲過話題的心思,這才順著他的玩笑在言語上質問他。
無比崇敬、卻又什麽都不告訴寡人,再加上他口中那遠超所有古代王朝的後世……
嬴政心裏對後世的猜測又多了一些。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這句李緣提起過的詩,曾一度讓他感覺豪氣滿懷!
可仔細想來,又感覺自己被小看了。
嬴政看向夜空。
滿天繁星,最亮的居然不是我?
“有趣!”
他笑了。
笑得很是開心。
三皇太遠。
他可稍微近一點。
……
之後的日子並沒有什麽大事。
除了嬴政因為又有了一個公主給鹹陽城又解除了兩天的宵禁外,其他地方依舊沉浸在心急而又緩慢的發展中。
之所以說心急,是因為現在大秦的諸多工廠裏接近一半都是停工的,這與幾個月前的盛況相比著實寒酸。
之所以說緩慢,是因為要收割小米了,人們都忙著地裏的事,誰還在乎那點工錢。
哪怕是已經被茅焦光顧過的那幾個郡裏,就算有許多人被從貴族的隱匿之下釋放出來,也完全填不滿大秦的人口缺額。
缺人,已經成為了大秦的第一大問題。
在此之後,才是缺少寒門子弟、平民人才、以及工人這些衍生問題。
不過當人們開始豐收後,一個新的問題擺在了嬴政和李緣麵前。
後世農種的效果,並不如預期。
先秦時期,人們吃的主要是五穀,而關於五穀在古代有兩種答案,稷、黍、菽、麥、稻,以及稷、黍、菽、麥、麻——此時經濟中心還是在黃河流域,所以先秦的五穀,是有麻無稻的第二種。
稷就是小米、也叫粟米,黍是黃米,菽是豆類。
這三者,是此時人們的主要農作物,此時收割的也主要是這三類。
而小麥,在此時占比並不大,因為小麥基因還沒進化。
後世小麥多為六倍體,先秦的為二倍體,基因上的差別表現出來,就是此時的小麥隻有一朵花能結果、產量極低;還有就是小麥表麵有一道很深的凹槽,石臼很難將裏麵的麩皮去掉,口感很差。
李緣拿來的小麥是被種出來了,但不知是地形還是氣候原因,產量隻有後世種植的80%,有的地方甚至隻有60%多。
不過這也遠比現在的小麥收成要高,也還能勉強讓人滿意。
可拿來的水稻就……
後世水稻種子在蜀郡、巴郡、黔中郡、巫郡四地總共近百個地點的種植,隻有靠近南方的二十多個地點長出來了,其他的全死了。
就算長出來的,收成也比後世的要少上些許,大概隻有後世水稻的70%。
如果不是李緣從東南亞那邊拿來的本時空占城稻長勢依舊喜人、沒出差錯,他甚至都要懷疑是不是土壤問題了。
“以前隻聽說戰國先秦這段時間氣候糟糕,今天算是真的理解了。”
看著麵前這些穀物樣本,李緣歎息著搖了搖頭。
後世的水稻種植占據華夏糧食種植的三分之一以上,口糧占比更是超過三分之二,秦嶺淮河以南、甚至以北一些地方都能種。
但現在……
不好意思,哪怕未來打下楚國、江南地區的人願意種,整個江南沒多少人不說、更是沒多少地能夠種。
至於土豆、紅薯這些。
好消息,能種。
壞消息,沒幾個人接受。
哪怕是那些承接種的農人,他們眼下也隻是驚歎於產量,但人們的飲食習慣、可沒那麽好改。
農部官員告訴他,想要人們大規模接受這種主糧上的變化,要麽等到大災之年,要麽需要最少三年——這還是在東西必須大批量供應不能斷、好讓人們能持續接觸到的情況下。
而黃瓜、香菜、大蒜、菠菜之類的蔬菜,葡萄、核桃、石榴、西瓜之類的水果倒是長得很好。
或許這也是因為,這些東西此時本來就有,隻是王翦從西域帶迴來了。
這個夏天,大秦的百姓除了因為各地官府普及和開放了石磨技術、讓小麥終於能成為白麵以外,還見識到了這些來自西域的‘奇珍異果’。
當然,僅僅隻是見識。
因為這些東西的稀少,大部分百姓還是買不了,隻有貴族有實力購買、甚至少部分會直接讓自家商隊去西域買原產的。
隻是讓許多人奇怪的是,土豆、菠菜、番茄這些東西,似乎隻有王宮和國師府有。
連西域都沒有……
“如果你再找不到新的借口,王翦估計要閉門謝客了。”
呂不韋府邸,他對著前來吃飯的李緣說了句。
許多人以為那些東西是王翦從更遠的地方拿到、然後隻給了王室和國師,請求購買的還是好的,一些人已經有要罵王翦吃獨食的傾向了。
尤其是辣椒、孜然這些開始在大秦上層傳播、在民間流傳消息的物品,許多人吃過一次後直接就上癮了。
然後有關王翦的非議更多了……
李緣吃著呂不韋家私廚做出來的豆腐、油條、包子、麵條等東西,讚賞的點了點頭。
“不錯,和後世的差不多了,足夠開店。”
呂不韋看著他,沒說話。
“放心啦,王翦不會亂說的。”
“我怕他抑鬱。”
“……”
思考了下,李緣忽然想出了一個點子:“哎!讓王翦再往中亞那邊打一趟怎麽樣?”
而嬴政依舊站在原地許久。
他對李緣所處的後世有許多猜測,但最多的想法,還是來源於李緣所說的那個人。
自己這個開創華夏大一統的帝王,那個智慧忠誠到千古留名的武侯,在他心中居然都要屈居於他之下?
李緣對後世許多事都閉口不提,對他更是除了龐大的崇敬之情外其他都諱莫如深。
之前的交談看似是閑聊,但實際上嬴政已經是用言語在旁敲側擊了。
隻是李緣依舊以那種玩笑躲了過去。
他明白李緣想躲過話題的心思,這才順著他的玩笑在言語上質問他。
無比崇敬、卻又什麽都不告訴寡人,再加上他口中那遠超所有古代王朝的後世……
嬴政心裏對後世的猜測又多了一些。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這句李緣提起過的詩,曾一度讓他感覺豪氣滿懷!
可仔細想來,又感覺自己被小看了。
嬴政看向夜空。
滿天繁星,最亮的居然不是我?
“有趣!”
他笑了。
笑得很是開心。
三皇太遠。
他可稍微近一點。
……
之後的日子並沒有什麽大事。
除了嬴政因為又有了一個公主給鹹陽城又解除了兩天的宵禁外,其他地方依舊沉浸在心急而又緩慢的發展中。
之所以說心急,是因為現在大秦的諸多工廠裏接近一半都是停工的,這與幾個月前的盛況相比著實寒酸。
之所以說緩慢,是因為要收割小米了,人們都忙著地裏的事,誰還在乎那點工錢。
哪怕是已經被茅焦光顧過的那幾個郡裏,就算有許多人被從貴族的隱匿之下釋放出來,也完全填不滿大秦的人口缺額。
缺人,已經成為了大秦的第一大問題。
在此之後,才是缺少寒門子弟、平民人才、以及工人這些衍生問題。
不過當人們開始豐收後,一個新的問題擺在了嬴政和李緣麵前。
後世農種的效果,並不如預期。
先秦時期,人們吃的主要是五穀,而關於五穀在古代有兩種答案,稷、黍、菽、麥、稻,以及稷、黍、菽、麥、麻——此時經濟中心還是在黃河流域,所以先秦的五穀,是有麻無稻的第二種。
稷就是小米、也叫粟米,黍是黃米,菽是豆類。
這三者,是此時人們的主要農作物,此時收割的也主要是這三類。
而小麥,在此時占比並不大,因為小麥基因還沒進化。
後世小麥多為六倍體,先秦的為二倍體,基因上的差別表現出來,就是此時的小麥隻有一朵花能結果、產量極低;還有就是小麥表麵有一道很深的凹槽,石臼很難將裏麵的麩皮去掉,口感很差。
李緣拿來的小麥是被種出來了,但不知是地形還是氣候原因,產量隻有後世種植的80%,有的地方甚至隻有60%多。
不過這也遠比現在的小麥收成要高,也還能勉強讓人滿意。
可拿來的水稻就……
後世水稻種子在蜀郡、巴郡、黔中郡、巫郡四地總共近百個地點的種植,隻有靠近南方的二十多個地點長出來了,其他的全死了。
就算長出來的,收成也比後世的要少上些許,大概隻有後世水稻的70%。
如果不是李緣從東南亞那邊拿來的本時空占城稻長勢依舊喜人、沒出差錯,他甚至都要懷疑是不是土壤問題了。
“以前隻聽說戰國先秦這段時間氣候糟糕,今天算是真的理解了。”
看著麵前這些穀物樣本,李緣歎息著搖了搖頭。
後世的水稻種植占據華夏糧食種植的三分之一以上,口糧占比更是超過三分之二,秦嶺淮河以南、甚至以北一些地方都能種。
但現在……
不好意思,哪怕未來打下楚國、江南地區的人願意種,整個江南沒多少人不說、更是沒多少地能夠種。
至於土豆、紅薯這些。
好消息,能種。
壞消息,沒幾個人接受。
哪怕是那些承接種的農人,他們眼下也隻是驚歎於產量,但人們的飲食習慣、可沒那麽好改。
農部官員告訴他,想要人們大規模接受這種主糧上的變化,要麽等到大災之年,要麽需要最少三年——這還是在東西必須大批量供應不能斷、好讓人們能持續接觸到的情況下。
而黃瓜、香菜、大蒜、菠菜之類的蔬菜,葡萄、核桃、石榴、西瓜之類的水果倒是長得很好。
或許這也是因為,這些東西此時本來就有,隻是王翦從西域帶迴來了。
這個夏天,大秦的百姓除了因為各地官府普及和開放了石磨技術、讓小麥終於能成為白麵以外,還見識到了這些來自西域的‘奇珍異果’。
當然,僅僅隻是見識。
因為這些東西的稀少,大部分百姓還是買不了,隻有貴族有實力購買、甚至少部分會直接讓自家商隊去西域買原產的。
隻是讓許多人奇怪的是,土豆、菠菜、番茄這些東西,似乎隻有王宮和國師府有。
連西域都沒有……
“如果你再找不到新的借口,王翦估計要閉門謝客了。”
呂不韋府邸,他對著前來吃飯的李緣說了句。
許多人以為那些東西是王翦從更遠的地方拿到、然後隻給了王室和國師,請求購買的還是好的,一些人已經有要罵王翦吃獨食的傾向了。
尤其是辣椒、孜然這些開始在大秦上層傳播、在民間流傳消息的物品,許多人吃過一次後直接就上癮了。
然後有關王翦的非議更多了……
李緣吃著呂不韋家私廚做出來的豆腐、油條、包子、麵條等東西,讚賞的點了點頭。
“不錯,和後世的差不多了,足夠開店。”
呂不韋看著他,沒說話。
“放心啦,王翦不會亂說的。”
“我怕他抑鬱。”
“……”
思考了下,李緣忽然想出了一個點子:“哎!讓王翦再往中亞那邊打一趟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