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這個就叫上進!
大秦:讓政哥開著掛打天下 作者:最後一個修仙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471章 這個就叫上進!(二合一)
“所以,你還要在這賣書嗎?”
小女孩輕聲細語的問道。
攤販心裏涼了半截……
別說會不會有人刺殺,如果真造成那種人滿為患的場麵讓大王和國師不走這裏,他估計得被人活活打死。
“我這就離開!”
下一秒,攤販直接卷起放書的那塊地攤布的四角一提、就把所有東西直接打包,然後拖著迅速離開。
幾人一時有些錯愕,這動作,有點熟練……
侍衛隊長對著人群中幾個‘平民’使了個眼色,幾人立刻跟上了那個攤販。
王玨擺手製止了侍衛隊長的感謝,轉身離開。
身後,李安笑著搖頭跟了上去。
“政哥,如果李安和王玨在在一起,你會不會有意見?”
遠處,李緣隱約感覺那兩人有事,直接問道。
嬴政想了下,搖了搖頭。
雖然王玨的祖父王齕已經離世,王家在軍隊中如今最高的官也隻是王翦手下的一個師長,可王家在軍隊內的影響力依舊還是挺大的。
也正因為如此,嬴政相信他們家的人不會幹什麽蠢事。
李安要娶她?
以李斯的性子,估計會先分了家再說……
其實嬴政真的不在乎。
隻要寡人還活著,臣子勾結得再厲害又有什麽用?
更何況,據黑冰台的報告,他們兩個半大孩子純粹是自己玩到一起去的,和兩家大人無關。
嬴政想著繼續去打探民情。
但李緣卻拉著他悄默默的跟在了李安和王玨身後,還說既然是出來打探民情的,故意去找還不如隨心去看。
嬴政懷疑這隻是借口,他就是想偷看李安他們……
而走著走著,兩人發現不對勁了。
李安兩人雖然好像是在跟著那個賣書的攤販?
嬴政身邊,一個皮膚黝黑的大漢從側麵走來,即將和他們擦肩而過時,低聲匯報道。
“有玄衣衛暗衛跟著,有巡城士卒,還有李家和王家的護衛。”
“查出那人身份了嗎?”李緣問了句。
“和學宮儒家分院的一個先生有關,是那位先生的一個親信。”
嬴政眉頭微皺。
他對儒家的觀感有些複雜。
一是知道它的好,不僅是最公正溫和的,其思想內涵若能有些變化,幾乎是最能幫助君王統治的。
二是看到了史書中那些儒家的事,尤其是秦朝統一後他們對秦朝的態度,以及唐朝之後儒家的一些行為……
他們繼續跟著。
直到到了學宮後麵的一個坊,這裏由於靠近學宮,一些不願意住在學宮宿舍的先生都會在這裏買房或者租房。
鹹陽的房價其實一直很高,哪怕是學宮先生這些絕對的高收入人群,不努力個四五年也是買不起周圍的房子的,遠一點倒還好。
一座宅院、後門。
攤販提著大包氣喘籲籲的坐在了小巷旁的地麵上。
不一會,前方的門打開了。
一個年輕先生走了出來:“事情如何?”
“先生,賣不出去啊!”
“你在哪賣的?”
“很多地方都賣過了,水玄街邊上的人就算識字也不多,風武街上的權貴們好像對這個不感興趣,平民坊的人又完全看不懂,最後我去國師廣場附近,剛坐下就被趕走了。”
淳於越沉默了一下,懷疑這個家夥腦袋有毛病。
這些書學宮都剛印刷出來,今天才開始售賣,雖然暫時還隻是在學宮內傳播,可其能帶來的影響許多先生都看出來了。
這是在為大王和國師的無上權力做輿論上的鋪墊。
再聯想到前段時間教材上的事,答案就很明顯了:為了日後天下的大一統,中央集權要從現在開始,不僅是朝廷上的,還有人心上的。
於是淳於越和自己老師商量了一下,覺得這很可能是儒家的一個大好機會。
拿著這些書去民間,先試探下民間的反響,然後製定一個能配合這個國家政策的方案來,進而引起大王和國師的重視。
如果能將這個任務全部攬在自己學派身上,儒家大興就在眼前!
上進心,什麽時候都不算晚!
“算了,你先進來吧,夫子在等你。”
淳於越歎了口氣,帶著他走進去。
別看春秋時期天下有非儒即墨的說法,哪怕現在儒家的影響力也不差,可沒有誰比他們儒家子弟更想要得到君王認可。
從至聖先師孔子到如今,儒家無不在為成為治國思想而努力著,他們曾經成功過,可很快就又失去了。
到如今,法家、墨家已經能跟他們分庭抗禮,儒家雖大,卻不強。
不管是在稷下學宮時、還是如今的秦國學宮,儒家都隻是大學派之一,而不是唯一的。
尤其是那個墨家,靠著那些奇技淫巧和科學院,幾乎占據了物理和化學這兩門學科,而這又恰恰是秦國眼下最重視的。
再不想辦法還得了?
一旦和墨家沾邊,那就不僅是涉及到思想之爭了,還涉及到學派之爭、道統之爭!
宅院前廳裏。
儒家分院的幾個先生都聚在一起,琢磨著如何能讓儒家大興。
淳於越帶著攤販走了進來,順手拿出了兩本書。
聽到情況匯報,幾個儒家先生都沉默了。
他們的想法是好的,可為什麽幹不成呢?
“夫子,我們應該轉變一下思路。”淳於越皺眉說道:“我們自己去民間拿著書問。”
此話一出,其他幾個先生都懵逼了。
你喝高了吧?
讓我們這些受人敬仰的學宮先生,拿著書去民間一個個問那些百姓?
他們不識字,我們還得把書的內容念給他們聽嗎?
“夫子,我們為何要這樣?”
看到其他人的表情,淳於越也顧不得這些人是不是自己的長輩了,站起身來嚴肅道:“我們既想著找到一條幫助秦國集權的國策,想著看民間反響,可我們自己卻自持甚高不願意去看,這有用嗎?”
他指向了身旁那個攤販:“他算百姓嗎?不算!”
“他跟著夫子您多年,雖好像是仆從,但您對他很是關照,在師兄弟麵前,他也能說得上話。”
“哪個平民百姓能和我們這些弟子日日待在一起的?讓他去賣書,他居然跑到兩條主街和國師廣場上,這是大部分平民能來的地方嗎?秦國大部分百姓可都在城外的田裏啊!”
在周圍人愣神時,他又打開了那本《國師語錄》,找了許久後,找到了一句話。
【從百姓中來,到百姓中去】
這是李緣在一次出席科學院的研究會議時說的話,為了告誡科學院的研究方向不要隻專注於軍事武器和國家任務,要看百姓需要什麽,畢竟工匠們大部分也是從窮苦百姓中來的。
“夫子,我們自稱為百姓,可我們卻不願去問他們的想法,豈不是太可笑了嗎?”
“弟子承蒙夫子厚愛,從一介商賈之子成為如今的學宮先生,也算是前途無量。”
“可弟子也曾是百姓啊,現在難道要與來時路劃清界限不成?”
此話一出,其他幾個儒家先生都有些動容。
淳於越看著自己的老師。
這個儒家分院院長,在天下都享有盛名,他努力了大半輩子,一心想讓儒家大興,包括現在這想要提前順應國策的想法,也是基於這種思想。
可他太過執著於身份、世俗了。
“夫子,您說話呀!”
“難道當初孔子收徒時,還要看他身份不成?!”
這話幾乎是快指著自家老師罵了,因為這完全背離了儒家最開始的教義,也背離了孔子的教化的初衷。
“淳於越!你放肆!”
“你怎敢如此說……”
其他幾個先生正要發火,但淳於越絲毫不慣著他們:“怎麽?我說錯了?”
“難道你們現在的行為不是這個樣子?”
“那為何我們還坐在這空想?我能想到的,你們就想不到?難道不是為了你們那可憐的麵子?”
一側,隱身看戲的兩人都微微點頭。
其實不僅是儒家,百家之人中除了墨家這個怪胎外,其他的學派之人多多少少都有些架子,加上這個時代讀書人實在難得,對於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底層百姓,他們多少會有些優越感。
理智告訴他們,天底下占大多數的是那些百姓,秦王和國師看重的也是他們。
可臉麵和現實又告訴他們,放下身份去交好那些泥腿子,實在有些拉不下臉。
嬴政側過頭看著李緣:“這真是曆史上的那個淳於越?”
李緣愣了下。
“應該……是吧?”
他也不確定了,因為此刻的淳於越,看上去簡直是儒家中最貼近百姓的大儒,他的那些長輩反倒是腐儒。
不過勉強算能理解,畢竟他現在還年輕。
年輕人,思想轉變過程和接受度還是比中老年人強的。
正廳裏的氣氛漸漸變味。
對於淳於越的話,其他幾個先生有心想反駁,卻被淳於越說得啞口無言。
氣憤之下,雙方正準備展開一場拳腳辯論時,淳於越的老師製止了他們。
“你去吧。”
他看向淳於越,語氣中有些落寞。
“如果你真的能用你的想法取得成果,隻要比我們強,我會向王祭酒去說,讓你當分院副院長,日後的儒家……”
他沉默了一下:“若你真是對的,日後的儒家你來做主。”
淳於越對著老師躬身一禮。
拿著那兩本書走了出去。
等他走後,其他幾個先生也被儒家院長驅散了,讓他們自己去做決定。
眼見沒好戲看了,嬴政和李緣也離開了。
然而淳於越並沒有直接去城外,而是朝著國師府走去。
當嬴政和李緣在城門口和一堆力夫聊天時,暗衛過來告訴了他們這個消息。
探查民情也差不多了,李緣提議直接迴去。
國師府。
管家張蒼看著麵前情緒低落的淳於越,眼神有些好奇。
國師留下過一個名單,上麵有許多人,其中就包括這個淳於越。
李緣對他的評價是:一個學識高、思想理智,卻不夠識時務的純學者。
能被始皇看重任用,僅靠身份是不夠的,空有身份沒能力、始皇看都不會看他一眼。
純學者是因為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他說出的分封理由,是在有見識局限性的情況下最貼近現實、最合理的。
思想理智,是周青臣等人誇讚始皇壓根不是出於真心、而是阿諛奉承,他這時敢直言勸諫。
但他有個最大的缺點:不夠識時務。
他完全沒看懂始皇的決心,也沒看到天下大一統這個千古變局所造成影響,更沒看到郡縣製的延續對王朝的好處——或許他看到了,可也正因為他看到了,所以單純學者的他認為,應該要向現實妥協,選最理智的方式。
或許也正因為如此,他之前才會因為理念和方法上的分歧不惜指責自己的老師。
但許多時候,人類之所以有英雄,就是因為不理智。
有些英雄行為,一開始也隻是衝動。
如果人人都理智,事實都遵循現實和規矩,哪來那麽多變革與進步?
所以哪怕淳於越這個人其實沒什麽問題,可李緣依舊對他喜歡不起來,因為他是站嬴政這邊的,且也有能力帶政哥解決那些衝動帶來的麻煩。
然而鬼知道,這個時空的淳於越依舊靠著才學進入了秦國學宮,還因為年輕的緣故發生思想轉變?
門口,李緣走了進來。
製止了淳於越的行禮,看著他欲言又止的神情,李緣直接打氣道:“你的想法沒錯,隻要是為了大秦好,不管你想說什麽,你都按照你的想法去幹吧,我支持你。”
淳於越呆呆的看著他,心中突然湧起了一抹恐懼……
國師怎麽知道?
難道那些先生中也有國師府的眼線?
張蒼在旁邊推了推他,讓他迴過神。
“國師,我想向您要一個身份。”
“什麽?”
“商行旗下商隊的行商名額,一個小管事就行。”淳於越說:“我想去六國最下麵的百姓當中去看看,隻有知道他們對秦國的態度,方法才能貼近實際。”
李緣沉默了。
這確實夠理智,知道方法要依據現實出發;也確實是一個純學者,為了研究敢拋下麵子——要知道,那些四處跑的行商可處於鄙視鏈最底端……
他點頭,同意了。
……
西南夷地區。
西南聯軍大營,滇國軍隊營帳內。
看著麵前這些獲得的情報,滇國國王心裏五味雜陳。
有震驚、歎服、恐懼,還有滿腦袋疑惑……
滇國什麽時候惹秦國了?
“所以,你還要在這賣書嗎?”
小女孩輕聲細語的問道。
攤販心裏涼了半截……
別說會不會有人刺殺,如果真造成那種人滿為患的場麵讓大王和國師不走這裏,他估計得被人活活打死。
“我這就離開!”
下一秒,攤販直接卷起放書的那塊地攤布的四角一提、就把所有東西直接打包,然後拖著迅速離開。
幾人一時有些錯愕,這動作,有點熟練……
侍衛隊長對著人群中幾個‘平民’使了個眼色,幾人立刻跟上了那個攤販。
王玨擺手製止了侍衛隊長的感謝,轉身離開。
身後,李安笑著搖頭跟了上去。
“政哥,如果李安和王玨在在一起,你會不會有意見?”
遠處,李緣隱約感覺那兩人有事,直接問道。
嬴政想了下,搖了搖頭。
雖然王玨的祖父王齕已經離世,王家在軍隊中如今最高的官也隻是王翦手下的一個師長,可王家在軍隊內的影響力依舊還是挺大的。
也正因為如此,嬴政相信他們家的人不會幹什麽蠢事。
李安要娶她?
以李斯的性子,估計會先分了家再說……
其實嬴政真的不在乎。
隻要寡人還活著,臣子勾結得再厲害又有什麽用?
更何況,據黑冰台的報告,他們兩個半大孩子純粹是自己玩到一起去的,和兩家大人無關。
嬴政想著繼續去打探民情。
但李緣卻拉著他悄默默的跟在了李安和王玨身後,還說既然是出來打探民情的,故意去找還不如隨心去看。
嬴政懷疑這隻是借口,他就是想偷看李安他們……
而走著走著,兩人發現不對勁了。
李安兩人雖然好像是在跟著那個賣書的攤販?
嬴政身邊,一個皮膚黝黑的大漢從側麵走來,即將和他們擦肩而過時,低聲匯報道。
“有玄衣衛暗衛跟著,有巡城士卒,還有李家和王家的護衛。”
“查出那人身份了嗎?”李緣問了句。
“和學宮儒家分院的一個先生有關,是那位先生的一個親信。”
嬴政眉頭微皺。
他對儒家的觀感有些複雜。
一是知道它的好,不僅是最公正溫和的,其思想內涵若能有些變化,幾乎是最能幫助君王統治的。
二是看到了史書中那些儒家的事,尤其是秦朝統一後他們對秦朝的態度,以及唐朝之後儒家的一些行為……
他們繼續跟著。
直到到了學宮後麵的一個坊,這裏由於靠近學宮,一些不願意住在學宮宿舍的先生都會在這裏買房或者租房。
鹹陽的房價其實一直很高,哪怕是學宮先生這些絕對的高收入人群,不努力個四五年也是買不起周圍的房子的,遠一點倒還好。
一座宅院、後門。
攤販提著大包氣喘籲籲的坐在了小巷旁的地麵上。
不一會,前方的門打開了。
一個年輕先生走了出來:“事情如何?”
“先生,賣不出去啊!”
“你在哪賣的?”
“很多地方都賣過了,水玄街邊上的人就算識字也不多,風武街上的權貴們好像對這個不感興趣,平民坊的人又完全看不懂,最後我去國師廣場附近,剛坐下就被趕走了。”
淳於越沉默了一下,懷疑這個家夥腦袋有毛病。
這些書學宮都剛印刷出來,今天才開始售賣,雖然暫時還隻是在學宮內傳播,可其能帶來的影響許多先生都看出來了。
這是在為大王和國師的無上權力做輿論上的鋪墊。
再聯想到前段時間教材上的事,答案就很明顯了:為了日後天下的大一統,中央集權要從現在開始,不僅是朝廷上的,還有人心上的。
於是淳於越和自己老師商量了一下,覺得這很可能是儒家的一個大好機會。
拿著這些書去民間,先試探下民間的反響,然後製定一個能配合這個國家政策的方案來,進而引起大王和國師的重視。
如果能將這個任務全部攬在自己學派身上,儒家大興就在眼前!
上進心,什麽時候都不算晚!
“算了,你先進來吧,夫子在等你。”
淳於越歎了口氣,帶著他走進去。
別看春秋時期天下有非儒即墨的說法,哪怕現在儒家的影響力也不差,可沒有誰比他們儒家子弟更想要得到君王認可。
從至聖先師孔子到如今,儒家無不在為成為治國思想而努力著,他們曾經成功過,可很快就又失去了。
到如今,法家、墨家已經能跟他們分庭抗禮,儒家雖大,卻不強。
不管是在稷下學宮時、還是如今的秦國學宮,儒家都隻是大學派之一,而不是唯一的。
尤其是那個墨家,靠著那些奇技淫巧和科學院,幾乎占據了物理和化學這兩門學科,而這又恰恰是秦國眼下最重視的。
再不想辦法還得了?
一旦和墨家沾邊,那就不僅是涉及到思想之爭了,還涉及到學派之爭、道統之爭!
宅院前廳裏。
儒家分院的幾個先生都聚在一起,琢磨著如何能讓儒家大興。
淳於越帶著攤販走了進來,順手拿出了兩本書。
聽到情況匯報,幾個儒家先生都沉默了。
他們的想法是好的,可為什麽幹不成呢?
“夫子,我們應該轉變一下思路。”淳於越皺眉說道:“我們自己去民間拿著書問。”
此話一出,其他幾個先生都懵逼了。
你喝高了吧?
讓我們這些受人敬仰的學宮先生,拿著書去民間一個個問那些百姓?
他們不識字,我們還得把書的內容念給他們聽嗎?
“夫子,我們為何要這樣?”
看到其他人的表情,淳於越也顧不得這些人是不是自己的長輩了,站起身來嚴肅道:“我們既想著找到一條幫助秦國集權的國策,想著看民間反響,可我們自己卻自持甚高不願意去看,這有用嗎?”
他指向了身旁那個攤販:“他算百姓嗎?不算!”
“他跟著夫子您多年,雖好像是仆從,但您對他很是關照,在師兄弟麵前,他也能說得上話。”
“哪個平民百姓能和我們這些弟子日日待在一起的?讓他去賣書,他居然跑到兩條主街和國師廣場上,這是大部分平民能來的地方嗎?秦國大部分百姓可都在城外的田裏啊!”
在周圍人愣神時,他又打開了那本《國師語錄》,找了許久後,找到了一句話。
【從百姓中來,到百姓中去】
這是李緣在一次出席科學院的研究會議時說的話,為了告誡科學院的研究方向不要隻專注於軍事武器和國家任務,要看百姓需要什麽,畢竟工匠們大部分也是從窮苦百姓中來的。
“夫子,我們自稱為百姓,可我們卻不願去問他們的想法,豈不是太可笑了嗎?”
“弟子承蒙夫子厚愛,從一介商賈之子成為如今的學宮先生,也算是前途無量。”
“可弟子也曾是百姓啊,現在難道要與來時路劃清界限不成?”
此話一出,其他幾個儒家先生都有些動容。
淳於越看著自己的老師。
這個儒家分院院長,在天下都享有盛名,他努力了大半輩子,一心想讓儒家大興,包括現在這想要提前順應國策的想法,也是基於這種思想。
可他太過執著於身份、世俗了。
“夫子,您說話呀!”
“難道當初孔子收徒時,還要看他身份不成?!”
這話幾乎是快指著自家老師罵了,因為這完全背離了儒家最開始的教義,也背離了孔子的教化的初衷。
“淳於越!你放肆!”
“你怎敢如此說……”
其他幾個先生正要發火,但淳於越絲毫不慣著他們:“怎麽?我說錯了?”
“難道你們現在的行為不是這個樣子?”
“那為何我們還坐在這空想?我能想到的,你們就想不到?難道不是為了你們那可憐的麵子?”
一側,隱身看戲的兩人都微微點頭。
其實不僅是儒家,百家之人中除了墨家這個怪胎外,其他的學派之人多多少少都有些架子,加上這個時代讀書人實在難得,對於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底層百姓,他們多少會有些優越感。
理智告訴他們,天底下占大多數的是那些百姓,秦王和國師看重的也是他們。
可臉麵和現實又告訴他們,放下身份去交好那些泥腿子,實在有些拉不下臉。
嬴政側過頭看著李緣:“這真是曆史上的那個淳於越?”
李緣愣了下。
“應該……是吧?”
他也不確定了,因為此刻的淳於越,看上去簡直是儒家中最貼近百姓的大儒,他的那些長輩反倒是腐儒。
不過勉強算能理解,畢竟他現在還年輕。
年輕人,思想轉變過程和接受度還是比中老年人強的。
正廳裏的氣氛漸漸變味。
對於淳於越的話,其他幾個先生有心想反駁,卻被淳於越說得啞口無言。
氣憤之下,雙方正準備展開一場拳腳辯論時,淳於越的老師製止了他們。
“你去吧。”
他看向淳於越,語氣中有些落寞。
“如果你真的能用你的想法取得成果,隻要比我們強,我會向王祭酒去說,讓你當分院副院長,日後的儒家……”
他沉默了一下:“若你真是對的,日後的儒家你來做主。”
淳於越對著老師躬身一禮。
拿著那兩本書走了出去。
等他走後,其他幾個先生也被儒家院長驅散了,讓他們自己去做決定。
眼見沒好戲看了,嬴政和李緣也離開了。
然而淳於越並沒有直接去城外,而是朝著國師府走去。
當嬴政和李緣在城門口和一堆力夫聊天時,暗衛過來告訴了他們這個消息。
探查民情也差不多了,李緣提議直接迴去。
國師府。
管家張蒼看著麵前情緒低落的淳於越,眼神有些好奇。
國師留下過一個名單,上麵有許多人,其中就包括這個淳於越。
李緣對他的評價是:一個學識高、思想理智,卻不夠識時務的純學者。
能被始皇看重任用,僅靠身份是不夠的,空有身份沒能力、始皇看都不會看他一眼。
純學者是因為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他說出的分封理由,是在有見識局限性的情況下最貼近現實、最合理的。
思想理智,是周青臣等人誇讚始皇壓根不是出於真心、而是阿諛奉承,他這時敢直言勸諫。
但他有個最大的缺點:不夠識時務。
他完全沒看懂始皇的決心,也沒看到天下大一統這個千古變局所造成影響,更沒看到郡縣製的延續對王朝的好處——或許他看到了,可也正因為他看到了,所以單純學者的他認為,應該要向現實妥協,選最理智的方式。
或許也正因為如此,他之前才會因為理念和方法上的分歧不惜指責自己的老師。
但許多時候,人類之所以有英雄,就是因為不理智。
有些英雄行為,一開始也隻是衝動。
如果人人都理智,事實都遵循現實和規矩,哪來那麽多變革與進步?
所以哪怕淳於越這個人其實沒什麽問題,可李緣依舊對他喜歡不起來,因為他是站嬴政這邊的,且也有能力帶政哥解決那些衝動帶來的麻煩。
然而鬼知道,這個時空的淳於越依舊靠著才學進入了秦國學宮,還因為年輕的緣故發生思想轉變?
門口,李緣走了進來。
製止了淳於越的行禮,看著他欲言又止的神情,李緣直接打氣道:“你的想法沒錯,隻要是為了大秦好,不管你想說什麽,你都按照你的想法去幹吧,我支持你。”
淳於越呆呆的看著他,心中突然湧起了一抹恐懼……
國師怎麽知道?
難道那些先生中也有國師府的眼線?
張蒼在旁邊推了推他,讓他迴過神。
“國師,我想向您要一個身份。”
“什麽?”
“商行旗下商隊的行商名額,一個小管事就行。”淳於越說:“我想去六國最下麵的百姓當中去看看,隻有知道他們對秦國的態度,方法才能貼近實際。”
李緣沉默了。
這確實夠理智,知道方法要依據現實出發;也確實是一個純學者,為了研究敢拋下麵子——要知道,那些四處跑的行商可處於鄙視鏈最底端……
他點頭,同意了。
……
西南夷地區。
西南聯軍大營,滇國軍隊營帳內。
看著麵前這些獲得的情報,滇國國王心裏五味雜陳。
有震驚、歎服、恐懼,還有滿腦袋疑惑……
滇國什麽時候惹秦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