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甄嬛傳之柔則17
從甄嬛傳開始長命百歲 作者:多瑙月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隻見夏錦戎渾身是傷,氣息微弱,幾近昏迷。柔則淚如雨下,忙不迭地讓人取來水和食物。
夏錦戎艱難地睜開眼睛,看到柔則的那一刻,眼中閃過一絲驚喜與欣慰。他嘴唇幹裂,聲音沙啞:“阿柔,你怎來了?”
柔則泣不成聲:“我來尋你,定要帶你迴家。”
眾人趕忙將夏錦戎抬至一處平坦之地,讓他稍作歇息。柔則親自為他擦拭傷口,包紮止血,趁著周圍人不注意,把丹藥喂給夏錦戎。
夏錦戎服下丹藥後,臉色漸漸有了些血色。他握住柔則的手,目光堅定地說:“阿柔,莫要擔憂,我撐得住。”
柔則強忍著淚水,點了點頭,說道:“你定要快快好起來,我不能沒有你。”
此時,遠處傳來一陣嘈雜聲,似是有追兵將至。柔則心頭一緊,看向身邊疲憊不堪的眾人,咬了咬牙道:“我們趕緊離開這裏!”
眾人攙扶著夏錦戎,在山林間艱難地穿梭。柔則走在最前麵,為大家探路。
不知過了多久,終於找到了一處隱蔽的山洞。大家躲進山洞中,暫時得以喘息。
柔則守在夏錦戎身旁,一刻也不敢鬆懈。夏錦戎微微睜開眼睛,輕聲說道:“阿柔,辛苦你了。”
柔則輕輕搖頭:“隻要你能平安,我做什麽都值得。”
洞外,風聲唿嘯,危機四伏。但在這狹小的空間裏,兩人的心卻緊緊相依。
丹藥在夏錦戎體內逐漸發揮出強大的效力,他原本虛弱不堪的身體開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恢複,精力也一天比一天充沛。沒過多久,他便能自如地走動,甚至還能進行一些簡單的體能訓練。
夏錦戎深知戰事緊急,決定去找大部隊,繼續投身戰鬥。他目光堅毅,對柔則說道:“身為將軍,保家衛國、征戰沙場是我的職責所在,我不能在此退縮。”
柔則心急如焚,苦苦相勸:“如今你剛剛恢複,身體尚未完全康複,怎可如此急切地奔赴戰場?萬一有個好歹,叫我如何是好?”
然而,夏錦戎心意已決,他言辭懇切地向柔則解釋著自己的使命與擔當,最終柔則竟也被他說服,無奈之下隻好同意他離去。
分別之時,夏錦戎深情地目送柔則迴去。望著柔則漸行漸遠的身影,他在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更加努力,奮勇殺敵,取得勝利,才對得起柔則的深情厚意和無私支持。唯有如此,方能不辜負她的冒著生命危險來救他的情意。
在迴去的途中,一路風平浪靜極為順利。當柔則抵達夏府之際,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烏拉那拉夫人竟然也在那裏。
隻見她一看到柔則那因舟車勞頓而顯得無比憔悴的模樣,眼淚瞬間如決堤之水刷地落了下來,緊接著邊哭邊迫不及待地衝上前去,用力拍打柔則的胳膊。
“你這孩子,你怎麽能就這麽不顧一切地一走了之啊!你可知道,你要是也出事了,讓額娘究竟該如何是好啊!”
“是女兒不孝,讓額娘擔心了。”柔則抱著安慰烏拉那拉夫人,“額娘,女兒已經知曉錯處,往後定會三思而後行,不再讓您這般憂心。”
烏拉那拉夫人又是念叨了好久,才放柔則去洗漱好好休息。這一來一迴的奔波,柔則這具身體本就是嬌養,若不是憑借一口氣,早就累倒了。
柔則一口氣睡了兩天,夏祖母讓大夫過來看了好幾次,都是說因為太累了,所以睡著了,身體並無大礙。
兩天後,柔則悠悠地從睡夢中醒來。與此同時,還有夏錦戎傳迴來的好消息,他曆經艱辛已經成功找到大軍,並毅然決然地重新加入了戰場,而且在最近的一場戰役中,狠狠地從敵軍手中搶奪一大塊土地。
與之同時傳開的,還有那柔則不顧自身安危,千裏迢迢救夫的感人事跡。
胤禛得知這一消息的時候,恰恰正在朝堂之上。彼時,皇帝興高采烈,哈哈大笑地將那捷報傳遞給眾人觀看,並且大聲誇讚夏錦戎,稱其才能出眾,堪比自己心目中的衛青和霍去病。緊接著,又有官員對柔則的事跡加以稱讚,皇帝聽聞之後龍顏大悅,當即下旨破例將柔則封為正一品誥命夫人,同時賜下封號“貞”。
胤禛同其餘眾人一般,對夏錦戎不吝誇讚之詞,然而其內心卻是苦澀不迭。他曾以為,柔則當初負氣出走,必定會在半途便因無法承受而折返,未曾料到,她竟真能尋到且救下了夏錦戎。
這般深情款款又這般堅毅不屈,隻可惜這份深情與堅韌並非為他所有。那日,當他知曉夏錦戎失蹤且可能已喪命之時,自己過去求娶柔則的舉動,此刻看來,儼然就像是一場荒誕不經的笑話。
下朝之後,胤禛徑直迴去,將自己緊閉於書房之中,任誰也不見。他麵對著柔則的畫像,一杯接一杯地飲酒,不停的喊著“菀菀”,直至酩酊大醉,不省人事。
曆時三年,夏錦戎此次出征德勝歸來,其英勇無畏,作戰有方,打得準格爾部落幾近滅族,戰功赫赫,令人矚目。皇帝龍顏大悅,當即冊封他為冠軍侯。自此,夏家一門雙侯,榮耀至極,在朝堂內外一時間風光無限,成為眾人稱羨的對象。
皇帝亦對這次戰役中的其他功臣論功行賞。其中,除了夏錦戎之外,最為耀眼小將的當屬年羹堯。年羹堯不僅戰功卓著,而且家中尚有一位才貌雙全的妹妹。一時間,為了能夠得到年羹堯的支持,不少皇子紛紛主動與年羹堯接觸,皆妄圖求娶他的妹妹,以增強自身的勢力。
胤禛亦在此範疇之中,縱然憑借著宜修與柔則的關係,他獲取夏錦戎的支持相對而言更具優勢。然而,他每迴見到夏錦戎,腦海中總是不由自主地浮現出柔則的身影,憶及他們之間的情深義重。
加之當下夏家在帝王心中地位顯要,與夏錦戎有所接觸極有可能引發帝王的警惕戒備。相較而言,換成年羹堯反倒更不容易令人心生戒備。
夏錦戎艱難地睜開眼睛,看到柔則的那一刻,眼中閃過一絲驚喜與欣慰。他嘴唇幹裂,聲音沙啞:“阿柔,你怎來了?”
柔則泣不成聲:“我來尋你,定要帶你迴家。”
眾人趕忙將夏錦戎抬至一處平坦之地,讓他稍作歇息。柔則親自為他擦拭傷口,包紮止血,趁著周圍人不注意,把丹藥喂給夏錦戎。
夏錦戎服下丹藥後,臉色漸漸有了些血色。他握住柔則的手,目光堅定地說:“阿柔,莫要擔憂,我撐得住。”
柔則強忍著淚水,點了點頭,說道:“你定要快快好起來,我不能沒有你。”
此時,遠處傳來一陣嘈雜聲,似是有追兵將至。柔則心頭一緊,看向身邊疲憊不堪的眾人,咬了咬牙道:“我們趕緊離開這裏!”
眾人攙扶著夏錦戎,在山林間艱難地穿梭。柔則走在最前麵,為大家探路。
不知過了多久,終於找到了一處隱蔽的山洞。大家躲進山洞中,暫時得以喘息。
柔則守在夏錦戎身旁,一刻也不敢鬆懈。夏錦戎微微睜開眼睛,輕聲說道:“阿柔,辛苦你了。”
柔則輕輕搖頭:“隻要你能平安,我做什麽都值得。”
洞外,風聲唿嘯,危機四伏。但在這狹小的空間裏,兩人的心卻緊緊相依。
丹藥在夏錦戎體內逐漸發揮出強大的效力,他原本虛弱不堪的身體開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恢複,精力也一天比一天充沛。沒過多久,他便能自如地走動,甚至還能進行一些簡單的體能訓練。
夏錦戎深知戰事緊急,決定去找大部隊,繼續投身戰鬥。他目光堅毅,對柔則說道:“身為將軍,保家衛國、征戰沙場是我的職責所在,我不能在此退縮。”
柔則心急如焚,苦苦相勸:“如今你剛剛恢複,身體尚未完全康複,怎可如此急切地奔赴戰場?萬一有個好歹,叫我如何是好?”
然而,夏錦戎心意已決,他言辭懇切地向柔則解釋著自己的使命與擔當,最終柔則竟也被他說服,無奈之下隻好同意他離去。
分別之時,夏錦戎深情地目送柔則迴去。望著柔則漸行漸遠的身影,他在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更加努力,奮勇殺敵,取得勝利,才對得起柔則的深情厚意和無私支持。唯有如此,方能不辜負她的冒著生命危險來救他的情意。
在迴去的途中,一路風平浪靜極為順利。當柔則抵達夏府之際,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烏拉那拉夫人竟然也在那裏。
隻見她一看到柔則那因舟車勞頓而顯得無比憔悴的模樣,眼淚瞬間如決堤之水刷地落了下來,緊接著邊哭邊迫不及待地衝上前去,用力拍打柔則的胳膊。
“你這孩子,你怎麽能就這麽不顧一切地一走了之啊!你可知道,你要是也出事了,讓額娘究竟該如何是好啊!”
“是女兒不孝,讓額娘擔心了。”柔則抱著安慰烏拉那拉夫人,“額娘,女兒已經知曉錯處,往後定會三思而後行,不再讓您這般憂心。”
烏拉那拉夫人又是念叨了好久,才放柔則去洗漱好好休息。這一來一迴的奔波,柔則這具身體本就是嬌養,若不是憑借一口氣,早就累倒了。
柔則一口氣睡了兩天,夏祖母讓大夫過來看了好幾次,都是說因為太累了,所以睡著了,身體並無大礙。
兩天後,柔則悠悠地從睡夢中醒來。與此同時,還有夏錦戎傳迴來的好消息,他曆經艱辛已經成功找到大軍,並毅然決然地重新加入了戰場,而且在最近的一場戰役中,狠狠地從敵軍手中搶奪一大塊土地。
與之同時傳開的,還有那柔則不顧自身安危,千裏迢迢救夫的感人事跡。
胤禛得知這一消息的時候,恰恰正在朝堂之上。彼時,皇帝興高采烈,哈哈大笑地將那捷報傳遞給眾人觀看,並且大聲誇讚夏錦戎,稱其才能出眾,堪比自己心目中的衛青和霍去病。緊接著,又有官員對柔則的事跡加以稱讚,皇帝聽聞之後龍顏大悅,當即下旨破例將柔則封為正一品誥命夫人,同時賜下封號“貞”。
胤禛同其餘眾人一般,對夏錦戎不吝誇讚之詞,然而其內心卻是苦澀不迭。他曾以為,柔則當初負氣出走,必定會在半途便因無法承受而折返,未曾料到,她竟真能尋到且救下了夏錦戎。
這般深情款款又這般堅毅不屈,隻可惜這份深情與堅韌並非為他所有。那日,當他知曉夏錦戎失蹤且可能已喪命之時,自己過去求娶柔則的舉動,此刻看來,儼然就像是一場荒誕不經的笑話。
下朝之後,胤禛徑直迴去,將自己緊閉於書房之中,任誰也不見。他麵對著柔則的畫像,一杯接一杯地飲酒,不停的喊著“菀菀”,直至酩酊大醉,不省人事。
曆時三年,夏錦戎此次出征德勝歸來,其英勇無畏,作戰有方,打得準格爾部落幾近滅族,戰功赫赫,令人矚目。皇帝龍顏大悅,當即冊封他為冠軍侯。自此,夏家一門雙侯,榮耀至極,在朝堂內外一時間風光無限,成為眾人稱羨的對象。
皇帝亦對這次戰役中的其他功臣論功行賞。其中,除了夏錦戎之外,最為耀眼小將的當屬年羹堯。年羹堯不僅戰功卓著,而且家中尚有一位才貌雙全的妹妹。一時間,為了能夠得到年羹堯的支持,不少皇子紛紛主動與年羹堯接觸,皆妄圖求娶他的妹妹,以增強自身的勢力。
胤禛亦在此範疇之中,縱然憑借著宜修與柔則的關係,他獲取夏錦戎的支持相對而言更具優勢。然而,他每迴見到夏錦戎,腦海中總是不由自主地浮現出柔則的身影,憶及他們之間的情深義重。
加之當下夏家在帝王心中地位顯要,與夏錦戎有所接觸極有可能引發帝王的警惕戒備。相較而言,換成年羹堯反倒更不容易令人心生戒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