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甄嬛傳之太後21
從甄嬛傳開始長命百歲 作者:多瑙月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什麽?”胤禛喉間那句斥責硬生生哽住,龍紋靴下意識往前邁了半步。目光掃過她的腰腹,又見她鬢角微濕,顯是急匆匆趕來的模樣,當即沉聲道:“糊塗!既有了身子,更該仔細著些。”轉頭厲喝:“你們都是死人嗎?還不快扶著主子去涼亭歇著!”
蘇培盛忙不迭指揮宮人上前攙扶,胤禛親自引路,待富察貴人坐定,又命人取來軟墊靠枕。這意外之喜來得突然,倒讓他方才盤算之事暫且擱下了。
翊坤宮內,年世蘭端坐在滿桌珍饈前,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翡翠筷箸。窗外暮色漸沉,宮燈次第亮起,映得她眼底的期待一寸寸冷了下去。
“娘娘,”頌芝小心翼翼地上前,“菜都熱過三迴了,皇上怕是……”
話音未落,周寧海慌慌張張地跑進來,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娘娘,皇上被、被富察貴人半道截去了。”
“啪!”
年世蘭手中的玉箸被摔在地上,碎玉迸濺在描金地磚上。她猛地站起身,描繪著芍藥的護甲掐進掌心:“好個不知死活的賤人!真當本宮是泥塑的不成?不過剛懷孕就敢,看本宮怎麽教訓她!”
“哎呦喂我的娘娘啊!”周寧海嚇得連連磕頭,壓著嗓子急道,“您忘了太後娘娘的禁令嗎?皇嗣之事最是碰不得啊!”
年世蘭胸口劇烈起伏,但到底聽進去周寧海的話。哥哥跟隨十四爺作戰,特意吩咐過自己,要討好太後娘娘,太後娘娘最討厭妃嬪爭鬥涉及皇嗣,可是,她又如宜修好命,是太後的親侄女,還幫她想辦法懷孕。
“來人,把哥哥送給本宮的那柄玉如意找出來,本宮明早去給太後請安。”
晨光熹微,壽康宮的琉璃瓦上還凝著露珠。烏雅成璧方起身,孫竹息便捧著熱帕子近前,低聲道:“娘娘,華宸妃一大早就在偏殿候著了。”
烏雅成璧執起青鹽的手一頓:“這麽早?”她抬眼望向窗外,以前也是這個點起來啊,“可是出了什麽事?”
孫竹息邊伺候梳妝邊迴話:“昨兒皇上原是要去翊坤宮的,半道被富察貴人截了胡。聽說是有了三個月身孕,歡喜得直接攔了禦駕……”
孫竹息的話沒說完,烏雅成璧倒是明白了她的意思。不過十四幾次都對年羹堯讚不絕口,原身和皇帝對年世蘭也的確虧欠頗多,就當是還債了。
“走吧,咱們去看看她要說什麽。”
簡單的寒暄了幾句,年世蘭就直奔主題。她便頌芝奉上一個錦盒 ,然後動手打開呈現。
“臣妾兄長前些日子得了柄和田玉如意,”瑩潤的玉身在晨光中流轉著溫潤的光澤,“特意囑咐臣妾獻給太後娘娘,願娘娘福壽安康。”
烏雅成璧接過玉如意,指腹撫過如意頭上精雕的靈芝紋:“你哥哥有心了,前兒十四進宮請安時還提起,說你哥哥在西北,很是用心。”
年世蘭聞言唇角不自覺地上揚,眼角眉梢都漾開明媚的笑意。那笑容裏帶著幾分掩不住的得意,偏又因著嬌態顯得格外生動。一直到年世蘭告退,烏雅成璧都沒有聽到她借機訴苦,心中難得高看幾分,也下定決心。
胤禛手中的翡翠珠串倏然一頓,顆顆碧玉相撞發出清脆的聲響。聽完孫竹息的話,他才恍惚,這些時日一直過去安陵容那兒,竟將九阿哥這事忘記了。
“蘇培盛。”
“奴才在。”
“你和竹息姑姑一同去趟翊坤宮。”胤禛將珠串重新盤迴腕上,“就說,九阿哥即日起名弘煦,交給華宸妃撫養。”
兩人領命而去,不多時便到了翊坤宮。年世蘭正倚在窗邊出神,忽聽外頭傳來通傳聲,抬頭就見蘇培盛捧著明黃聖旨進來,身後孫竹息懷裏抱著個錦緞繈褓。
“奉皇上口諭,九阿哥賜名弘煦,今日起交由華妃娘娘撫養,而且玉碟,已經更改好了。\"
年世蘭鳳眸倏然睜大,朱唇微顫,竟一時忘了規矩。直到頌芝在身後輕輕扯她衣袖,她才如夢初醒般跪下:“臣妾……臣妾謝皇上恩典。”
蘇培盛眼角含笑:“咱家就不打擾娘娘母子團聚了。\"說著便要告退。
年世蘭這才迴過神來,忙不迭吩咐:“頌芝,周寧海,好生送送蘇公公和竹息姑姑!”
待宮人退下,年世蘭出神的看著懷裏的嬰孩,他睡得正香,小臉粉嫩,睫毛在眼下投出淺淺的陰影。她指尖輕顫,一滴淚不受控製地落在弘煦的額頭上。
*
孫竹息輕手輕腳地掀簾進來,低聲道:“娘娘,莞嬪已經順著咱們放出去的消息,疑上安答應了。今兒個借著賞花的由頭,特意去延禧宮走了一趟,她似乎懷疑上安答應使用的香料。”
烏雅成璧執棋的手在半空頓了頓,白玉棋子映著燭火泛出溫潤的光:“哦?倒是比哀家想的還要機敏。”
“都是娘娘慧眼識珠。”孫竹息接過話頭,“聽說莞嬪在安答應那兒坐了足足一個時辰,連茶都續了三迴。”
“既然是個明白人,”太後將棋子“嗒”地落在棋盤上,“那咱們就再送她一陣東風。”
窗外月色如水,烏雅成璧望著棋局上黑白交錯的走勢,眼底閃過一絲滿意。
春深時節,宮牆內柳絮紛飛,接連傳來的嬰啼聲讓整個紫禁城都透著生氣。胤禛這些日子眉目舒展,連批閱奏折時朱筆都輕快了幾分。雖說富察貴人總仗著身孕三番五次地截人,但偏殿的安陵容伺候得妥帖——那溫聲細語的模樣,倒讓人心曠神怡。不過半月,一道晉封安常在的旨意便曉諭六宮,氣得富察貴人每迴遇見都要陰陽怪氣地刺上幾句。
這日晨省,景仁宮外鶯鶯燕燕站了一地。富察貴人搭著宮女的手姍姍來遲,才跨過門檻便捏著帕子掩唇幹嘔了兩聲。那腰身尚未顯懷,偏要挺得比誰都高。殿內幾個久未承寵的妃嬪看得眼熱,手中的繡帕早被絞成了麻花。宜修在上首瞧著,茶蓋輕叩盞沿的聲響,恰巧蓋住了某位貴人銀牙咬碎的動靜。
蘇培盛忙不迭指揮宮人上前攙扶,胤禛親自引路,待富察貴人坐定,又命人取來軟墊靠枕。這意外之喜來得突然,倒讓他方才盤算之事暫且擱下了。
翊坤宮內,年世蘭端坐在滿桌珍饈前,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翡翠筷箸。窗外暮色漸沉,宮燈次第亮起,映得她眼底的期待一寸寸冷了下去。
“娘娘,”頌芝小心翼翼地上前,“菜都熱過三迴了,皇上怕是……”
話音未落,周寧海慌慌張張地跑進來,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娘娘,皇上被、被富察貴人半道截去了。”
“啪!”
年世蘭手中的玉箸被摔在地上,碎玉迸濺在描金地磚上。她猛地站起身,描繪著芍藥的護甲掐進掌心:“好個不知死活的賤人!真當本宮是泥塑的不成?不過剛懷孕就敢,看本宮怎麽教訓她!”
“哎呦喂我的娘娘啊!”周寧海嚇得連連磕頭,壓著嗓子急道,“您忘了太後娘娘的禁令嗎?皇嗣之事最是碰不得啊!”
年世蘭胸口劇烈起伏,但到底聽進去周寧海的話。哥哥跟隨十四爺作戰,特意吩咐過自己,要討好太後娘娘,太後娘娘最討厭妃嬪爭鬥涉及皇嗣,可是,她又如宜修好命,是太後的親侄女,還幫她想辦法懷孕。
“來人,把哥哥送給本宮的那柄玉如意找出來,本宮明早去給太後請安。”
晨光熹微,壽康宮的琉璃瓦上還凝著露珠。烏雅成璧方起身,孫竹息便捧著熱帕子近前,低聲道:“娘娘,華宸妃一大早就在偏殿候著了。”
烏雅成璧執起青鹽的手一頓:“這麽早?”她抬眼望向窗外,以前也是這個點起來啊,“可是出了什麽事?”
孫竹息邊伺候梳妝邊迴話:“昨兒皇上原是要去翊坤宮的,半道被富察貴人截了胡。聽說是有了三個月身孕,歡喜得直接攔了禦駕……”
孫竹息的話沒說完,烏雅成璧倒是明白了她的意思。不過十四幾次都對年羹堯讚不絕口,原身和皇帝對年世蘭也的確虧欠頗多,就當是還債了。
“走吧,咱們去看看她要說什麽。”
簡單的寒暄了幾句,年世蘭就直奔主題。她便頌芝奉上一個錦盒 ,然後動手打開呈現。
“臣妾兄長前些日子得了柄和田玉如意,”瑩潤的玉身在晨光中流轉著溫潤的光澤,“特意囑咐臣妾獻給太後娘娘,願娘娘福壽安康。”
烏雅成璧接過玉如意,指腹撫過如意頭上精雕的靈芝紋:“你哥哥有心了,前兒十四進宮請安時還提起,說你哥哥在西北,很是用心。”
年世蘭聞言唇角不自覺地上揚,眼角眉梢都漾開明媚的笑意。那笑容裏帶著幾分掩不住的得意,偏又因著嬌態顯得格外生動。一直到年世蘭告退,烏雅成璧都沒有聽到她借機訴苦,心中難得高看幾分,也下定決心。
胤禛手中的翡翠珠串倏然一頓,顆顆碧玉相撞發出清脆的聲響。聽完孫竹息的話,他才恍惚,這些時日一直過去安陵容那兒,竟將九阿哥這事忘記了。
“蘇培盛。”
“奴才在。”
“你和竹息姑姑一同去趟翊坤宮。”胤禛將珠串重新盤迴腕上,“就說,九阿哥即日起名弘煦,交給華宸妃撫養。”
兩人領命而去,不多時便到了翊坤宮。年世蘭正倚在窗邊出神,忽聽外頭傳來通傳聲,抬頭就見蘇培盛捧著明黃聖旨進來,身後孫竹息懷裏抱著個錦緞繈褓。
“奉皇上口諭,九阿哥賜名弘煦,今日起交由華妃娘娘撫養,而且玉碟,已經更改好了。\"
年世蘭鳳眸倏然睜大,朱唇微顫,竟一時忘了規矩。直到頌芝在身後輕輕扯她衣袖,她才如夢初醒般跪下:“臣妾……臣妾謝皇上恩典。”
蘇培盛眼角含笑:“咱家就不打擾娘娘母子團聚了。\"說著便要告退。
年世蘭這才迴過神來,忙不迭吩咐:“頌芝,周寧海,好生送送蘇公公和竹息姑姑!”
待宮人退下,年世蘭出神的看著懷裏的嬰孩,他睡得正香,小臉粉嫩,睫毛在眼下投出淺淺的陰影。她指尖輕顫,一滴淚不受控製地落在弘煦的額頭上。
*
孫竹息輕手輕腳地掀簾進來,低聲道:“娘娘,莞嬪已經順著咱們放出去的消息,疑上安答應了。今兒個借著賞花的由頭,特意去延禧宮走了一趟,她似乎懷疑上安答應使用的香料。”
烏雅成璧執棋的手在半空頓了頓,白玉棋子映著燭火泛出溫潤的光:“哦?倒是比哀家想的還要機敏。”
“都是娘娘慧眼識珠。”孫竹息接過話頭,“聽說莞嬪在安答應那兒坐了足足一個時辰,連茶都續了三迴。”
“既然是個明白人,”太後將棋子“嗒”地落在棋盤上,“那咱們就再送她一陣東風。”
窗外月色如水,烏雅成璧望著棋局上黑白交錯的走勢,眼底閃過一絲滿意。
春深時節,宮牆內柳絮紛飛,接連傳來的嬰啼聲讓整個紫禁城都透著生氣。胤禛這些日子眉目舒展,連批閱奏折時朱筆都輕快了幾分。雖說富察貴人總仗著身孕三番五次地截人,但偏殿的安陵容伺候得妥帖——那溫聲細語的模樣,倒讓人心曠神怡。不過半月,一道晉封安常在的旨意便曉諭六宮,氣得富察貴人每迴遇見都要陰陽怪氣地刺上幾句。
這日晨省,景仁宮外鶯鶯燕燕站了一地。富察貴人搭著宮女的手姍姍來遲,才跨過門檻便捏著帕子掩唇幹嘔了兩聲。那腰身尚未顯懷,偏要挺得比誰都高。殿內幾個久未承寵的妃嬪看得眼熱,手中的繡帕早被絞成了麻花。宜修在上首瞧著,茶蓋輕叩盞沿的聲響,恰巧蓋住了某位貴人銀牙咬碎的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