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十年約,等君來
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 作者:笑再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武從文能想到的唯一辦法,就是向大宋求援。
隻要下雪前能有一批糧食從南邊運到,這些百姓就有活下來的希望,這也是他為什麽早早就派人南下聯係童貫的原因之一。
武從文甚至都不敢去想禦寒的衣物,因為時間根本來不及。
耶律大石的想法就更簡單,他隻想說服耶律丹隨自己西進,爭取在下雪前能穿越大漠抵達可敦城。
占據燕京第二十九天,耶律丹單獨召見他。
武從文赴約,連跟屁蟲陳二狗都沒帶。
見麵後的氣氛,並沒預想中的尷尬,耶律丹親自下廚做了幾個精致的小菜,還溫了一大壺酒。
兩人此次重逢,除了最開始的幾天,後來的關係一直很微妙。
耶律丹是什麽人?
出身皇室、赴宋臥底,人世間的爾虞我詐幾乎伴隨一生,怎會看不出武從文是在利用自己?
可她無法反對,也不能揭破,因為武從文做的事情恰恰正是她想做而做不到的。
“那日在浙江亭,便知道你喜歡江南的酒。”
耶律丹用手試了試溫度,探身為武從文斟了一杯。
“可惜燕京沒有,隻能用這烈酒代替了。”
武從文一愣,隨即意識到什麽,趕忙低頭去看。
桌上擺了六個小碟,果然是那天在臨安攬翠樓初見時,桌子上的四樣菜肴和兩樣幹果。
耶律丹見他想起來了,不由抿嘴一笑,仿佛梅花初綻。
武從文端起酒杯一飲而盡,笑著說道:“想起來了,那天咱倆之間還隔著一道簾子呢!哦,對了,還有一個小丫鬟!”
耶律丹似乎也陷入了迴憶,有一瞬間失神。
“那天的菜也是你親自做的嗎?”
武從文有些沒話找話。
耶律丹迴過神來,卻沒迴答他的問題,而是提了一個要求。
“還記得那天講給我的笑話嗎?能不能再講一個?”
武從文起身給自己又倒了杯酒,再次喝光後假裝思索。
耶律丹也不催,就那麽眼眸彎彎的看著他。
“那天,我還問了高僧一個困擾自己多年的問題......”
“你的問題還真多!”
耶律丹笑著打岔,宛如當初。
武從文也完全陷入了迴憶,同樣像那天一樣突然把臉板了起來,低沉著嗓子開口。
“我問高僧‘我一直得不到自己心愛的姑娘,該怎麽辦才好?’”
耶律丹的笑容僵在臉上,隨即低下了頭。
武從文接著講:“高僧指了指旁邊樹枝上一隻艱難爬行的蝸牛。我恍然大悟,立刻問道‘您的意思是隻要像蝸牛一樣堅持不懈,終有一天一定會成功的是嗎?’”
耶律丹重新抬起了頭,雙眸盈盈如水。
武從文不想講了,他覺得自己很傻缺的選了個很傻缺的笑話。
耶律丹笑著催促:“講完。”
深吸一口氣,武從文強迫自己將目光從那笑靨上挪開。
“高僧突然掄起木魚錘砸了我一下,‘笨蛋!你得先像它一樣有間像樣的房子!’”
耶律丹像當日那樣捂嘴笑出了聲,笑著笑著終於落下淚來。
“武大哥,我好想和你一起蓋那間房子......”
武從文的心髒狠狠被針紮了一下,脫口就要說:“你可以的!隻要......”
可話不等出口,他就看見耶律丹衝自己緩緩搖頭。
“武大哥,你做的那些詩裏,知道我最喜歡哪首嗎?”
眼前的人兒自始至終沒有提及宋使到來的話,這讓他明白對方心意已決,勸說的話怎能再出口來?
“是那首《滿江紅》......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耶律丹臉上重新綻放笑容,笑中帶淚。
“以前那些詩都是給別人做的,今天能為我寫一首嗎?”
武從文內心一聲痛苦的呻吟,止不住閉上了眼睛。
耶律丹笑著在等,等到的卻是搖頭。
“從今後,再不寫詩了!”
耶律丹笑得更美,輕聲道:“有武大哥這句話,丹綺知足了。”
武從文聽她重新說起曾經的藝名,猛地睜開眼睛。
今日見麵後第一次,耶律丹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痛苦的哀傷。
“多希望自己真的是丹綺,便能像那鎮安坊裏的師師姑娘......”
武從文隻覺一陣熱血上頭,隔著桌子一把抓住了她的手,咬著牙說道:“等我十年,必去接你!”
耶律丹反手握緊,眼中毫不掩飾堅定:“不等了,就是今天!”
武從文沒明白什麽意思,隻覺渾身一陣燥熱。
“武大哥不覺得今天的酒有什麽不對嗎?”
耶律丹微紅的臉上重新露出了笑靨,緩緩起身。
武從文愣怔不語。
“武大哥聽過我彈琴,還沒見過我跳舞呢。”
耶律丹今天穿了一身契丹女子傳統的長袍,輕揚玉臂間身姿旋起,長袍下擺微微揚起,仿若一朵綻放的梅花。
武從文癡癡的看著,甚至忘記了收迴桌子上的手。
舞姿越轉越快,頭頂發冠掉落,一頭盤紮的發辮散開,在空中旋舞。
武從文將壺中殘酒一飲而盡,豁然起身上前,一把將她攬住懷中......
紅燭火暖,伊人早去。
武從文呆呆的坐在床邊,手中輕托著一方白綾。
點點嫣紅、寥寥數筆、以雪為底,好一幅傲雪寒梅圖。
梅枝旁,六個秀麗中帶著剛毅的小字---十年約,等君來!
......
武從文占據燕京第三十天,遼燕國長公主耶律丹離城西去,耶律大石和一萬契丹軍隨行。
寒陽初升,燕京城裏的百姓發現,城頭已然換上了宋旗。
盡管休息了一晚,董雲的臉上還是寫滿了疲憊。
薊州城一別,這位曾在江邊受過武從文賄賂的媼相紅人,可謂是馬不停蹄。
快馬趕到平州密會張覺,隨即自營州入海,折返宋境迴報童貫,不等事有結果又再次孤身北上。
殿中氣氛又沉又悶,不但人數少了一半,還全都默然不語,隻有董雲一個人的聲音在勸慰。
“諸位要理解童相,許多事情非獨木可支,形勢所迫之下,也是沒有辦法!”
還是沒人說話,所有目光都在武從文身上。
“是童相的意思,還是汴梁的意思?”
武從文終於開口,卻是一語直指核心。
董雲眼中閃過一絲無奈,歎息道:“這重要嗎?從文放心,營州的那兩營人馬隨時可以登船!”
武從文眯起了眼睛,冷冷的問道:“二十萬百姓呢?”
董雲也沉默了,半晌後才聲音幹澀著說道:“他們是遼人......”
“哢嚓”一聲,武從文硬生生捏碎了木椅扶手,聲音更冷。
“遼人?大宋是隻要地不要人嗎?!”
董雲的心髒猛地一顫。
武從文話裏的那“大宋”兩字,看似沒有任何問題,卻是個人就能聽出沒有半分敬畏。
那感覺......
就好像在說他國一樣!
隻要下雪前能有一批糧食從南邊運到,這些百姓就有活下來的希望,這也是他為什麽早早就派人南下聯係童貫的原因之一。
武從文甚至都不敢去想禦寒的衣物,因為時間根本來不及。
耶律大石的想法就更簡單,他隻想說服耶律丹隨自己西進,爭取在下雪前能穿越大漠抵達可敦城。
占據燕京第二十九天,耶律丹單獨召見他。
武從文赴約,連跟屁蟲陳二狗都沒帶。
見麵後的氣氛,並沒預想中的尷尬,耶律丹親自下廚做了幾個精致的小菜,還溫了一大壺酒。
兩人此次重逢,除了最開始的幾天,後來的關係一直很微妙。
耶律丹是什麽人?
出身皇室、赴宋臥底,人世間的爾虞我詐幾乎伴隨一生,怎會看不出武從文是在利用自己?
可她無法反對,也不能揭破,因為武從文做的事情恰恰正是她想做而做不到的。
“那日在浙江亭,便知道你喜歡江南的酒。”
耶律丹用手試了試溫度,探身為武從文斟了一杯。
“可惜燕京沒有,隻能用這烈酒代替了。”
武從文一愣,隨即意識到什麽,趕忙低頭去看。
桌上擺了六個小碟,果然是那天在臨安攬翠樓初見時,桌子上的四樣菜肴和兩樣幹果。
耶律丹見他想起來了,不由抿嘴一笑,仿佛梅花初綻。
武從文端起酒杯一飲而盡,笑著說道:“想起來了,那天咱倆之間還隔著一道簾子呢!哦,對了,還有一個小丫鬟!”
耶律丹似乎也陷入了迴憶,有一瞬間失神。
“那天的菜也是你親自做的嗎?”
武從文有些沒話找話。
耶律丹迴過神來,卻沒迴答他的問題,而是提了一個要求。
“還記得那天講給我的笑話嗎?能不能再講一個?”
武從文起身給自己又倒了杯酒,再次喝光後假裝思索。
耶律丹也不催,就那麽眼眸彎彎的看著他。
“那天,我還問了高僧一個困擾自己多年的問題......”
“你的問題還真多!”
耶律丹笑著打岔,宛如當初。
武從文也完全陷入了迴憶,同樣像那天一樣突然把臉板了起來,低沉著嗓子開口。
“我問高僧‘我一直得不到自己心愛的姑娘,該怎麽辦才好?’”
耶律丹的笑容僵在臉上,隨即低下了頭。
武從文接著講:“高僧指了指旁邊樹枝上一隻艱難爬行的蝸牛。我恍然大悟,立刻問道‘您的意思是隻要像蝸牛一樣堅持不懈,終有一天一定會成功的是嗎?’”
耶律丹重新抬起了頭,雙眸盈盈如水。
武從文不想講了,他覺得自己很傻缺的選了個很傻缺的笑話。
耶律丹笑著催促:“講完。”
深吸一口氣,武從文強迫自己將目光從那笑靨上挪開。
“高僧突然掄起木魚錘砸了我一下,‘笨蛋!你得先像它一樣有間像樣的房子!’”
耶律丹像當日那樣捂嘴笑出了聲,笑著笑著終於落下淚來。
“武大哥,我好想和你一起蓋那間房子......”
武從文的心髒狠狠被針紮了一下,脫口就要說:“你可以的!隻要......”
可話不等出口,他就看見耶律丹衝自己緩緩搖頭。
“武大哥,你做的那些詩裏,知道我最喜歡哪首嗎?”
眼前的人兒自始至終沒有提及宋使到來的話,這讓他明白對方心意已決,勸說的話怎能再出口來?
“是那首《滿江紅》......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耶律丹臉上重新綻放笑容,笑中帶淚。
“以前那些詩都是給別人做的,今天能為我寫一首嗎?”
武從文內心一聲痛苦的呻吟,止不住閉上了眼睛。
耶律丹笑著在等,等到的卻是搖頭。
“從今後,再不寫詩了!”
耶律丹笑得更美,輕聲道:“有武大哥這句話,丹綺知足了。”
武從文聽她重新說起曾經的藝名,猛地睜開眼睛。
今日見麵後第一次,耶律丹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痛苦的哀傷。
“多希望自己真的是丹綺,便能像那鎮安坊裏的師師姑娘......”
武從文隻覺一陣熱血上頭,隔著桌子一把抓住了她的手,咬著牙說道:“等我十年,必去接你!”
耶律丹反手握緊,眼中毫不掩飾堅定:“不等了,就是今天!”
武從文沒明白什麽意思,隻覺渾身一陣燥熱。
“武大哥不覺得今天的酒有什麽不對嗎?”
耶律丹微紅的臉上重新露出了笑靨,緩緩起身。
武從文愣怔不語。
“武大哥聽過我彈琴,還沒見過我跳舞呢。”
耶律丹今天穿了一身契丹女子傳統的長袍,輕揚玉臂間身姿旋起,長袍下擺微微揚起,仿若一朵綻放的梅花。
武從文癡癡的看著,甚至忘記了收迴桌子上的手。
舞姿越轉越快,頭頂發冠掉落,一頭盤紮的發辮散開,在空中旋舞。
武從文將壺中殘酒一飲而盡,豁然起身上前,一把將她攬住懷中......
紅燭火暖,伊人早去。
武從文呆呆的坐在床邊,手中輕托著一方白綾。
點點嫣紅、寥寥數筆、以雪為底,好一幅傲雪寒梅圖。
梅枝旁,六個秀麗中帶著剛毅的小字---十年約,等君來!
......
武從文占據燕京第三十天,遼燕國長公主耶律丹離城西去,耶律大石和一萬契丹軍隨行。
寒陽初升,燕京城裏的百姓發現,城頭已然換上了宋旗。
盡管休息了一晚,董雲的臉上還是寫滿了疲憊。
薊州城一別,這位曾在江邊受過武從文賄賂的媼相紅人,可謂是馬不停蹄。
快馬趕到平州密會張覺,隨即自營州入海,折返宋境迴報童貫,不等事有結果又再次孤身北上。
殿中氣氛又沉又悶,不但人數少了一半,還全都默然不語,隻有董雲一個人的聲音在勸慰。
“諸位要理解童相,許多事情非獨木可支,形勢所迫之下,也是沒有辦法!”
還是沒人說話,所有目光都在武從文身上。
“是童相的意思,還是汴梁的意思?”
武從文終於開口,卻是一語直指核心。
董雲眼中閃過一絲無奈,歎息道:“這重要嗎?從文放心,營州的那兩營人馬隨時可以登船!”
武從文眯起了眼睛,冷冷的問道:“二十萬百姓呢?”
董雲也沉默了,半晌後才聲音幹澀著說道:“他們是遼人......”
“哢嚓”一聲,武從文硬生生捏碎了木椅扶手,聲音更冷。
“遼人?大宋是隻要地不要人嗎?!”
董雲的心髒猛地一顫。
武從文話裏的那“大宋”兩字,看似沒有任何問題,卻是個人就能聽出沒有半分敬畏。
那感覺......
就好像在說他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