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老熟人
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 作者:笑再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人性就是這樣。
有些事沒做的時候千難萬難,可一旦真動了手,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別以為這些加入了金軍的偽軍,日子就有多麽好過。
主子就是主子,奴才就是奴才,幾百年後都不例外,何況現在?
戰時衝鋒在前做炮灰,平日洗衣做飯當仆役。
軍餉?
以女真人此時的財政狀況,做夢去吧!
能給口餿飯吃就不錯了!
想到平日裏受的那些欺辱,被抓來當兵時家中的慘狀,所有人都瘋狂了,一拳一腳盡往麵門上招唿。
發現該死的女真人一時半會兒咽不了氣,不知是誰帶的頭,撲上去如野獸般開始用牙撕咬獵物的喉嚨......
景州城頭的騷動早已停止,變得靜悄悄一片,從靈魂深處冒起的恐懼,讓每一個女真人連喝罵都忘記了。
其中也包括完顏斜也。
這麽多年,女真人的手上沾了多少血、做了多少惡,他們自己比誰都清楚。
一旦鎮製反抗的武力優勢消失,恐怕死亡都是一種奢侈!
更重要的是,就算以後的事情先不去想,此時景州城內的非女真士兵可是占了絕大多數,這些人為了活命,會不會......
想到這一層,完顏斜也再也不敢耽誤,整個人撲到城牆上就開始大喊。
“燕王殿下,我願意投降!隻求饒得我等一條性命!”
那聲音,如泣如訴,要不是怕城垛擋住臉,這貨直接就能跪下。
別覺得他這反應太誇張,早在昨晚的那場內亂中,這位大金國諳班勃極烈的心理防線其實就已經崩潰了。
那會兒武家軍可還沒進城呢!
武從文勒馬迴身,望著城頭咧嘴一笑:“你也可以不投降試試!”
說完衝身後一揮手。
仿佛事先排練好的一樣,早已準備停當的“武二式步兵炮”瞬間開火,三炮齊發。
轟轟轟!
三團耀眼的火光在城頭騰起,慘叫聲中血肉橫飛。
虧得張萬來還知道要避開完顏斜也......
“各炮調整角度!目標,景州城門!”
硝煙散去,這廝縱聲大吼。
“別打了!我這就開城投降!”
完顏斜也聽的清楚,半秒也沒敢耽誤的大聲哭喊。
掀開撲在自己身上的兩個親衛,這貨一邊從地上爬起,一邊厲聲大罵:“都他媽愣著幹啥?快去開城門啊!”
靖康四年三月十六,景州城降,大金國諳班勃極烈、汗位的法理繼承人完顏斜也被俘。
......
日期往前倒迴一天。
老熟人劉延慶看著正在向北開拔的大軍,眼神止不住的閃爍。
根據探子傳迴的消息,汴梁的那場大婚絲毫沒有要取消的跡象,臨安“北伐”的軍令終於送到了前線。
說是北伐,其實劉延慶的心裏很清楚,臨安哪有能力北伐?
別說能力,就是膽子,那也是沒有的。
那可是武家軍啊!一戰滅了十幾萬金軍的武家軍!
盡管臨安這些年一直對當年那場大戰封鎖消息,可像他這種手握實權的高層怎麽可能不知道真相?
所以,這次北上根本就不是要去打武家軍,而是找個借口吞並一些兩淮流域的小勢力。
三年前,本可以成為中興之臣、進而權傾朝野的武值武從文,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韙給徽欽二宗鑄了兩尊跪像,其取趙宋而代之的野心昭然若揭!
這讓仍舊心懷大宋的天下義士如何能夠答應?
於是江南和巴蜀地區率先豎起叛旗,紛紛擁立一群來曆不明的趙氏後裔另立朝廷。
他們敢這麽做,是因為有地利可以依仗,不怕同樣傷了元氣的武家軍打過來。
再往北的兩淮可沒有長江天險,也沒有崇山峻嶺!
於是這些地方的官員和大族,便采取了一種模棱兩可的應對態度。
即承認長公主府,但不遵汴梁政令;上繳賦稅,卻又每年都不足額;養兵自守,既不聽調也不聽宣。
說白了就是事實上的武裝割據!
汴梁方麵對此竟也默認了,並沒有派兵征討。
這在劉延慶這種老江湖眼中,就是武力不足之下的變相妥協。
三年下來,兩淮一線儼然成了汴梁和江南之間的戰略緩衝帶。
想到這幾年的經曆,劉延慶的心裏便既複雜又憋悶。
當年北伐兵敗,還差一點兒坑死投誠的郭藥師,朝廷以喪師之罪將他貶至筠州【今江西高安縣】安置。
當時劉延慶雖然憋悶卻也不太在乎。
劉家是西北大族、世代將門,按照以往的經驗,隻要花錢上下打點一番,這事兒很快就會過去,稍稍得個由頭便能起複。
事情的發展果然也如他所料,不到半年,自己便從一介庶民重新成了鎮海軍節度使【轄區在長江以北,大致是今天的浙江省北部、江蘇省南部】。
可就在劉延慶滿心希望的等著下一步重歸西軍的時候,金軍南下了。
這廝雖然私心重,打仗也不行,倒也不是個完全的壞人,得訊後立即率部啟程勤王。
不過當時他手下的都是地方廂軍,戰鬥力嘛......你懂的,距離汴梁還有百裏就被金軍擊潰了!
而後汴梁大戰,金軍北逃,論起來劉延慶就算沒有功勞也算是有苦勞。
可惜,擊敗金軍的是武從文......
第一次北伐時,還是個不入流小官的對方就狠狠坑了他一把,要不是童貫偏幫,兩邊當時就幹起來了!
可雖然沒有真動手,這臉卻是已經徹底翻了。
劉延慶以己度人,認定了姓武的絕不會放過自己。
他又深知武家軍的戰力,不敢像其他江北勢力那樣割據自守。
適逢童貫、董雲南下另立朝廷,急需他這樣有實力的北人支持,便順勢南下投了臨安。
劉延慶這種老西軍出身,又家學淵源的人,與契丹、女真對陣不夠看,打打江南各地的民團還是沒有問題的,很快就成為了軍中支柱。
和韓世忠、劉琦、張俊並稱弘光朝的“中興四將”,獨領一軍屯駐舒州【今安徽安慶地區】。
按說以他今時今日的地位,可要比原來在西軍中高多了,榮華富貴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畢竟西北兩路都是眾所周知的貧瘠之地。
可惜北邊還有個武從文!
膽小的人往往自私,自私的人通常心思多,心思多則意味著很多事情會比旁人看得更加通透。
若是金人占了江北,南北兩邊還有可能劃江而治,因為麵對異族,江南各地能夠最大程度的同仇敵愾!
可現在占據汴梁的是姓武的,他可是漢人,手裏還有個四不像的長公主府,要是不想著一統天下就他媽見鬼了!
查查史書,就算是魏晉南北朝,或者是唐末五代十國時期,北方的各家勢力也沒有不想著統一的,那就是刻在那片土地上人們骨子裏的執念!
江南呢......
反正劉延慶是沒聽說過有自南而北統一的先例,哪怕一次都沒有!
有些事沒做的時候千難萬難,可一旦真動了手,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別以為這些加入了金軍的偽軍,日子就有多麽好過。
主子就是主子,奴才就是奴才,幾百年後都不例外,何況現在?
戰時衝鋒在前做炮灰,平日洗衣做飯當仆役。
軍餉?
以女真人此時的財政狀況,做夢去吧!
能給口餿飯吃就不錯了!
想到平日裏受的那些欺辱,被抓來當兵時家中的慘狀,所有人都瘋狂了,一拳一腳盡往麵門上招唿。
發現該死的女真人一時半會兒咽不了氣,不知是誰帶的頭,撲上去如野獸般開始用牙撕咬獵物的喉嚨......
景州城頭的騷動早已停止,變得靜悄悄一片,從靈魂深處冒起的恐懼,讓每一個女真人連喝罵都忘記了。
其中也包括完顏斜也。
這麽多年,女真人的手上沾了多少血、做了多少惡,他們自己比誰都清楚。
一旦鎮製反抗的武力優勢消失,恐怕死亡都是一種奢侈!
更重要的是,就算以後的事情先不去想,此時景州城內的非女真士兵可是占了絕大多數,這些人為了活命,會不會......
想到這一層,完顏斜也再也不敢耽誤,整個人撲到城牆上就開始大喊。
“燕王殿下,我願意投降!隻求饒得我等一條性命!”
那聲音,如泣如訴,要不是怕城垛擋住臉,這貨直接就能跪下。
別覺得他這反應太誇張,早在昨晚的那場內亂中,這位大金國諳班勃極烈的心理防線其實就已經崩潰了。
那會兒武家軍可還沒進城呢!
武從文勒馬迴身,望著城頭咧嘴一笑:“你也可以不投降試試!”
說完衝身後一揮手。
仿佛事先排練好的一樣,早已準備停當的“武二式步兵炮”瞬間開火,三炮齊發。
轟轟轟!
三團耀眼的火光在城頭騰起,慘叫聲中血肉橫飛。
虧得張萬來還知道要避開完顏斜也......
“各炮調整角度!目標,景州城門!”
硝煙散去,這廝縱聲大吼。
“別打了!我這就開城投降!”
完顏斜也聽的清楚,半秒也沒敢耽誤的大聲哭喊。
掀開撲在自己身上的兩個親衛,這貨一邊從地上爬起,一邊厲聲大罵:“都他媽愣著幹啥?快去開城門啊!”
靖康四年三月十六,景州城降,大金國諳班勃極烈、汗位的法理繼承人完顏斜也被俘。
......
日期往前倒迴一天。
老熟人劉延慶看著正在向北開拔的大軍,眼神止不住的閃爍。
根據探子傳迴的消息,汴梁的那場大婚絲毫沒有要取消的跡象,臨安“北伐”的軍令終於送到了前線。
說是北伐,其實劉延慶的心裏很清楚,臨安哪有能力北伐?
別說能力,就是膽子,那也是沒有的。
那可是武家軍啊!一戰滅了十幾萬金軍的武家軍!
盡管臨安這些年一直對當年那場大戰封鎖消息,可像他這種手握實權的高層怎麽可能不知道真相?
所以,這次北上根本就不是要去打武家軍,而是找個借口吞並一些兩淮流域的小勢力。
三年前,本可以成為中興之臣、進而權傾朝野的武值武從文,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韙給徽欽二宗鑄了兩尊跪像,其取趙宋而代之的野心昭然若揭!
這讓仍舊心懷大宋的天下義士如何能夠答應?
於是江南和巴蜀地區率先豎起叛旗,紛紛擁立一群來曆不明的趙氏後裔另立朝廷。
他們敢這麽做,是因為有地利可以依仗,不怕同樣傷了元氣的武家軍打過來。
再往北的兩淮可沒有長江天險,也沒有崇山峻嶺!
於是這些地方的官員和大族,便采取了一種模棱兩可的應對態度。
即承認長公主府,但不遵汴梁政令;上繳賦稅,卻又每年都不足額;養兵自守,既不聽調也不聽宣。
說白了就是事實上的武裝割據!
汴梁方麵對此竟也默認了,並沒有派兵征討。
這在劉延慶這種老江湖眼中,就是武力不足之下的變相妥協。
三年下來,兩淮一線儼然成了汴梁和江南之間的戰略緩衝帶。
想到這幾年的經曆,劉延慶的心裏便既複雜又憋悶。
當年北伐兵敗,還差一點兒坑死投誠的郭藥師,朝廷以喪師之罪將他貶至筠州【今江西高安縣】安置。
當時劉延慶雖然憋悶卻也不太在乎。
劉家是西北大族、世代將門,按照以往的經驗,隻要花錢上下打點一番,這事兒很快就會過去,稍稍得個由頭便能起複。
事情的發展果然也如他所料,不到半年,自己便從一介庶民重新成了鎮海軍節度使【轄區在長江以北,大致是今天的浙江省北部、江蘇省南部】。
可就在劉延慶滿心希望的等著下一步重歸西軍的時候,金軍南下了。
這廝雖然私心重,打仗也不行,倒也不是個完全的壞人,得訊後立即率部啟程勤王。
不過當時他手下的都是地方廂軍,戰鬥力嘛......你懂的,距離汴梁還有百裏就被金軍擊潰了!
而後汴梁大戰,金軍北逃,論起來劉延慶就算沒有功勞也算是有苦勞。
可惜,擊敗金軍的是武從文......
第一次北伐時,還是個不入流小官的對方就狠狠坑了他一把,要不是童貫偏幫,兩邊當時就幹起來了!
可雖然沒有真動手,這臉卻是已經徹底翻了。
劉延慶以己度人,認定了姓武的絕不會放過自己。
他又深知武家軍的戰力,不敢像其他江北勢力那樣割據自守。
適逢童貫、董雲南下另立朝廷,急需他這樣有實力的北人支持,便順勢南下投了臨安。
劉延慶這種老西軍出身,又家學淵源的人,與契丹、女真對陣不夠看,打打江南各地的民團還是沒有問題的,很快就成為了軍中支柱。
和韓世忠、劉琦、張俊並稱弘光朝的“中興四將”,獨領一軍屯駐舒州【今安徽安慶地區】。
按說以他今時今日的地位,可要比原來在西軍中高多了,榮華富貴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畢竟西北兩路都是眾所周知的貧瘠之地。
可惜北邊還有個武從文!
膽小的人往往自私,自私的人通常心思多,心思多則意味著很多事情會比旁人看得更加通透。
若是金人占了江北,南北兩邊還有可能劃江而治,因為麵對異族,江南各地能夠最大程度的同仇敵愾!
可現在占據汴梁的是姓武的,他可是漢人,手裏還有個四不像的長公主府,要是不想著一統天下就他媽見鬼了!
查查史書,就算是魏晉南北朝,或者是唐末五代十國時期,北方的各家勢力也沒有不想著統一的,那就是刻在那片土地上人們骨子裏的執念!
江南呢......
反正劉延慶是沒聽說過有自南而北統一的先例,哪怕一次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