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江防崩潰,就地籌糧
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 作者:笑再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人要問江寧水師為啥不趕緊散開?
老大們,迴憶一下自己小時候在公園裏劃船,就那麽大點兒的小船,想要調個頭有多費勁?
這船擠船的,哪那麽容易散開!
那為啥不決死衝鋒呢?至少臨時也能拉個墊背的,順江而下應該不難做到吧?
大家夥覺得鄭子英為啥要下令先打敵軍前排?
就是要炸出一道火牆,誰挨誰先著!
即便有那麽一兩船統一了死誌的狠人,想純靠人力劃槳頂開著火的樓船?
怕不是給火牆添柴火的可能性更大吧!
什麽?船帆哪去了?
那玩意比木頭可易燃多了,早他娘的燒光了好吧!
還有一點兒更重要,那就是必須得有一個統一的指揮。
可惜,董良臣在“盤古號”的第五輪齊射中,就很不幸的被一炮轟了個正著,連塊兒骨頭渣子都沒剩下......
這根本就不是一場戰鬥,完全是單方麵的屠殺!
戰術上的碾壓,甚至比技術上的代差更加致命。
不過這也不能責怪江寧水師無能,隻有劃時代的新技術,才能催生新的水戰戰術誕生......
最終,隻有最靠後排的幾十艘江寧水師成功逃脫,其他的全部葬身火海。
岸邊觀戰的張俊被親兵架著倉惶而逃,他是真怕那艘怪物突然調轉方向,朝自己來上一炮。
不過他心裏還抱著一個萬一的指望,你武家軍的火炮再牛逼,也打不到沉在水裏的攔江鐵索吧?
當然,張俊心裏同樣清楚,自己手裏這最後的一招也擋不住對方太久。
畢竟那攔江鐵索也不是無敵的,破解的辦法很簡單,隻是需要時間罷了。
先用大船將水裏的鐵索撈出水麵,然後搞幾條小火船一直燒,等到把鐵索燒紅後往水裏一扔,自己就他娘的崩碎了!
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鄭子英就連這點兒時間都不願意浪費,直接把出了另一種先進武器。
幾個水性最好的水手出動,軍中還給這種人才起了個很帶感的名字,叫“水鬼”!
那幾個武家軍水鬼潛入水中,找到鐵索後將提前調好配重的幾個大木桶綁在上麵,然後爬上船就開始大唿小叫。
“快走快走!不想死的都給老子使勁兒劃啊!”
不等幾條小船跑出足夠距離,攔江鐵索所在的江麵就掀起了滔天巨浪。
幾十斤密封的黃色火藥【溫熱法”安全生產的硝化甘油】在水底爆炸,產生的水壓一瞬間就將鏽跡斑斑的鐵索撕成了碎片。
武家軍的幾艘小船被整個掀翻,上麵的水手卻一個也沒傷到,全都一邊踩水一邊哈哈大笑。
張俊打算投降了,現在投降沒準兒還有機會撈到個寬大處理......
他沒想到的是,有人的動作比自己更快。
得知援軍原地消失的第一時間,劉延慶便無比果斷的作出了決定。
當然,他沒投降,以己度人,他覺得姓武的絕不會放過自己。
所以他選擇的是棄城逃跑!
沒往臨安方向,劉延慶知道那裏一定是武家軍最大的目標,自己去那也就是晚死一會兒而已。
他選擇了向南,繞過彭蠡澤【今鄱陽湖】後轉向江南西路的治所洪州【今江西南昌】。
這一路所過之地,那些地方豪族可有錢的很啊!
足夠自己拉出一支幾萬人的隊伍了,到時投降談判的本錢不就有了?
這廝對自己的打算並沒有絲毫心理負擔。
別看這些年他和那些地方鄉紳稱兄道弟的,好像關係不錯,甚至偶爾還會一起喝個花酒啥的,實際上兩邊心裏都有數,一切都隻是表麵功夫罷了。
想想劉延慶被嶽飛擊敗後,不分良莠的折騰了三個多月,為啥就隻拉起了幾千老弱殘兵?
因為他能實際控製的,根本就隻有舒州及其周邊那巴掌大的一塊地兒,再遠點就是地方豪族的地盤了。
那些土財主想的是:
你狗日的把老子家的佃戶都弄走了,誰給老子種地?
沒人給老子種地,老子還怎麽起高樓、納小妾?
劉延慶父子一跑,嶽飛果斷下令渡江,根本就沒等鄭子英的船隊。
舒州江麵可沒像鎮江一樣被清過場,北岸湊一些能渡江的船還是沒問題的。
隻不過嶽飛手下那一萬人都是北方旱鴨子,對岸但凡有個三五百守軍他都不敢讓這些人下水。
先派了一支五百人的先頭部隊過去,確定不是敵軍的詭計後,大軍開始分批渡江。
就這到了南岸後也足足歇了兩天才能再次上路......
不過嶽飛麾下的這一萬精兵,從暈船症狀中恢複過來之後,接下來可就是所向披靡、一路橫掃了!
江南地區已經三百年沒經曆過大規模戰火,上一次滅國級別的大戰還是趙大遣曹彬攻滅南唐,不過也就隻打到南唐國都江寧城就完事了,接下來便是傳檄而定。
至於方臘起義那種級別的叛亂,看起來聲勢浩大,參加的人數動輒百萬,實際烈度也就隻是個叛亂而已,真正的攻城戰壓根兒就沒發生過幾次。
因此,長江以南的各處城池,不但城牆年久失修,裏麵的守軍更是從沒上過陣。
勇一點的還敢據城而守,大多數慫包直接就開城投降了!
當然,這裏麵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武家軍也是漢人,在所有人心裏這其實就是場內戰。
如果換成異族入侵,江南人民還是非常英勇的,北方同胞打不過的敵人,他們照樣敢於血戰到底!
嶽飛對那些主動投降的城池秋毫無犯,對抗拒王師的則是逐個拔出。
反正他這次帶足了炸藥,無論城牆還是城門,全都是幾個炸藥包的事兒!
要問嶽飛為啥要在路上耽誤,而不是立刻去和東線的韓世忠會合呢?
他也是沒辦法。
臨行前武從文就很明確的告訴他,朝廷困難,這次南征沒有後勤補給,隻能靠自己就地籌糧。
當然,普通百姓是不允許禍害的......
就在嶽飛大軍一路向東平推的時候,韓世忠終於率大軍抵達了臨安城下。
他從鎮江出發後並沒有選擇直接南下,而是向東南繞行,走的常州【即今常州】、無錫【即今無錫】、蘇州【即今蘇州】、秀州【今嘉興】一線,因為有大運河可以依托,無論運兵運糧都更方便快捷。
他這一路倒是並不缺糧,無論是江北的壽州還是楚州,都已經歸順汴梁好幾個月了,提前為他籌備了一批糧草。
臨安的秦檜雖然是個軍事小白,但掌握兵權的董雲卻是個知兵的。
他很清楚沒有備戰時間的蘇州等地根本擋不住韓世忠,節節抵抗隻能被各個擊破,便提前將這一線的兵力統統招迴了臨安。
各地守軍也是樂得如此,韓世忠的能打是出了名的,他們可沒信心與之對抗。
臨安城高牆厚,還能抱團,相比之下可要安全多了。
正規軍跑了,韓世忠又是一心趕路,並沒有沿途燒殺,運河沿線的那些豪強便也裝聾作啞,個別腦子活的還籌備了一些蔬菜肉食主動勞軍。
不過這種愜意的日子也就到此為止了。
臨安朝廷拒絕了韓世忠的勸降,緊閉四門、全力備戰。
韓世忠無奈,隻能下令打造攻城器械,結果連最簡單的雲梯都沒備齊,之前從舒州方向撤迴的三萬勤王軍就到了。
老大們,迴憶一下自己小時候在公園裏劃船,就那麽大點兒的小船,想要調個頭有多費勁?
這船擠船的,哪那麽容易散開!
那為啥不決死衝鋒呢?至少臨時也能拉個墊背的,順江而下應該不難做到吧?
大家夥覺得鄭子英為啥要下令先打敵軍前排?
就是要炸出一道火牆,誰挨誰先著!
即便有那麽一兩船統一了死誌的狠人,想純靠人力劃槳頂開著火的樓船?
怕不是給火牆添柴火的可能性更大吧!
什麽?船帆哪去了?
那玩意比木頭可易燃多了,早他娘的燒光了好吧!
還有一點兒更重要,那就是必須得有一個統一的指揮。
可惜,董良臣在“盤古號”的第五輪齊射中,就很不幸的被一炮轟了個正著,連塊兒骨頭渣子都沒剩下......
這根本就不是一場戰鬥,完全是單方麵的屠殺!
戰術上的碾壓,甚至比技術上的代差更加致命。
不過這也不能責怪江寧水師無能,隻有劃時代的新技術,才能催生新的水戰戰術誕生......
最終,隻有最靠後排的幾十艘江寧水師成功逃脫,其他的全部葬身火海。
岸邊觀戰的張俊被親兵架著倉惶而逃,他是真怕那艘怪物突然調轉方向,朝自己來上一炮。
不過他心裏還抱著一個萬一的指望,你武家軍的火炮再牛逼,也打不到沉在水裏的攔江鐵索吧?
當然,張俊心裏同樣清楚,自己手裏這最後的一招也擋不住對方太久。
畢竟那攔江鐵索也不是無敵的,破解的辦法很簡單,隻是需要時間罷了。
先用大船將水裏的鐵索撈出水麵,然後搞幾條小火船一直燒,等到把鐵索燒紅後往水裏一扔,自己就他娘的崩碎了!
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鄭子英就連這點兒時間都不願意浪費,直接把出了另一種先進武器。
幾個水性最好的水手出動,軍中還給這種人才起了個很帶感的名字,叫“水鬼”!
那幾個武家軍水鬼潛入水中,找到鐵索後將提前調好配重的幾個大木桶綁在上麵,然後爬上船就開始大唿小叫。
“快走快走!不想死的都給老子使勁兒劃啊!”
不等幾條小船跑出足夠距離,攔江鐵索所在的江麵就掀起了滔天巨浪。
幾十斤密封的黃色火藥【溫熱法”安全生產的硝化甘油】在水底爆炸,產生的水壓一瞬間就將鏽跡斑斑的鐵索撕成了碎片。
武家軍的幾艘小船被整個掀翻,上麵的水手卻一個也沒傷到,全都一邊踩水一邊哈哈大笑。
張俊打算投降了,現在投降沒準兒還有機會撈到個寬大處理......
他沒想到的是,有人的動作比自己更快。
得知援軍原地消失的第一時間,劉延慶便無比果斷的作出了決定。
當然,他沒投降,以己度人,他覺得姓武的絕不會放過自己。
所以他選擇的是棄城逃跑!
沒往臨安方向,劉延慶知道那裏一定是武家軍最大的目標,自己去那也就是晚死一會兒而已。
他選擇了向南,繞過彭蠡澤【今鄱陽湖】後轉向江南西路的治所洪州【今江西南昌】。
這一路所過之地,那些地方豪族可有錢的很啊!
足夠自己拉出一支幾萬人的隊伍了,到時投降談判的本錢不就有了?
這廝對自己的打算並沒有絲毫心理負擔。
別看這些年他和那些地方鄉紳稱兄道弟的,好像關係不錯,甚至偶爾還會一起喝個花酒啥的,實際上兩邊心裏都有數,一切都隻是表麵功夫罷了。
想想劉延慶被嶽飛擊敗後,不分良莠的折騰了三個多月,為啥就隻拉起了幾千老弱殘兵?
因為他能實際控製的,根本就隻有舒州及其周邊那巴掌大的一塊地兒,再遠點就是地方豪族的地盤了。
那些土財主想的是:
你狗日的把老子家的佃戶都弄走了,誰給老子種地?
沒人給老子種地,老子還怎麽起高樓、納小妾?
劉延慶父子一跑,嶽飛果斷下令渡江,根本就沒等鄭子英的船隊。
舒州江麵可沒像鎮江一樣被清過場,北岸湊一些能渡江的船還是沒問題的。
隻不過嶽飛手下那一萬人都是北方旱鴨子,對岸但凡有個三五百守軍他都不敢讓這些人下水。
先派了一支五百人的先頭部隊過去,確定不是敵軍的詭計後,大軍開始分批渡江。
就這到了南岸後也足足歇了兩天才能再次上路......
不過嶽飛麾下的這一萬精兵,從暈船症狀中恢複過來之後,接下來可就是所向披靡、一路橫掃了!
江南地區已經三百年沒經曆過大規模戰火,上一次滅國級別的大戰還是趙大遣曹彬攻滅南唐,不過也就隻打到南唐國都江寧城就完事了,接下來便是傳檄而定。
至於方臘起義那種級別的叛亂,看起來聲勢浩大,參加的人數動輒百萬,實際烈度也就隻是個叛亂而已,真正的攻城戰壓根兒就沒發生過幾次。
因此,長江以南的各處城池,不但城牆年久失修,裏麵的守軍更是從沒上過陣。
勇一點的還敢據城而守,大多數慫包直接就開城投降了!
當然,這裏麵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武家軍也是漢人,在所有人心裏這其實就是場內戰。
如果換成異族入侵,江南人民還是非常英勇的,北方同胞打不過的敵人,他們照樣敢於血戰到底!
嶽飛對那些主動投降的城池秋毫無犯,對抗拒王師的則是逐個拔出。
反正他這次帶足了炸藥,無論城牆還是城門,全都是幾個炸藥包的事兒!
要問嶽飛為啥要在路上耽誤,而不是立刻去和東線的韓世忠會合呢?
他也是沒辦法。
臨行前武從文就很明確的告訴他,朝廷困難,這次南征沒有後勤補給,隻能靠自己就地籌糧。
當然,普通百姓是不允許禍害的......
就在嶽飛大軍一路向東平推的時候,韓世忠終於率大軍抵達了臨安城下。
他從鎮江出發後並沒有選擇直接南下,而是向東南繞行,走的常州【即今常州】、無錫【即今無錫】、蘇州【即今蘇州】、秀州【今嘉興】一線,因為有大運河可以依托,無論運兵運糧都更方便快捷。
他這一路倒是並不缺糧,無論是江北的壽州還是楚州,都已經歸順汴梁好幾個月了,提前為他籌備了一批糧草。
臨安的秦檜雖然是個軍事小白,但掌握兵權的董雲卻是個知兵的。
他很清楚沒有備戰時間的蘇州等地根本擋不住韓世忠,節節抵抗隻能被各個擊破,便提前將這一線的兵力統統招迴了臨安。
各地守軍也是樂得如此,韓世忠的能打是出了名的,他們可沒信心與之對抗。
臨安城高牆厚,還能抱團,相比之下可要安全多了。
正規軍跑了,韓世忠又是一心趕路,並沒有沿途燒殺,運河沿線的那些豪強便也裝聾作啞,個別腦子活的還籌備了一些蔬菜肉食主動勞軍。
不過這種愜意的日子也就到此為止了。
臨安朝廷拒絕了韓世忠的勸降,緊閉四門、全力備戰。
韓世忠無奈,隻能下令打造攻城器械,結果連最簡單的雲梯都沒備齊,之前從舒州方向撤迴的三萬勤王軍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