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奇妙的誤會
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 作者:笑再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武從文是華夏二年一月底秘密啟程西征的,歸來時已經是十二月底了,距離除夕隻有三天。
離開葉密立的時候,他鄭重其事的告誡林牙紮拉,五年內不要動西進的念頭,安心生養人口、整合消化當地突厥部落。
在另一個時空的曆史上,耶律大石建立的西遼看似縱橫捭闔、疆域遼闊,實際上內裏虛弱、不堪一擊。
關於西遼滅亡的原因。
表麵上先是因為耶律大石向東反攻金國失敗,致使本部力量元氣大損,其後又倒黴的遇上了巔峰蒙古。
可有沒有人想過,同樣是來自東方,擁有著先進的內部組織經驗,同樣的弓馬嫻熟、彪悍善戰,為什麽西遼最後隻被哲別率領的兩萬蒙古軍就打滅國了?
那樣一個龐大的遊牧帝國,至少應該和蒙古人大戰個三百迴合吧?
究其原因,還是根基不牢,便如在沙灘上建起來的城市,一撥海浪過來便會煙消雲散。
耶律大石稱帝後連年對外用兵,高昌迴鶻、西喀喇汗國、東喀喇汗國以及花剌子模先後臣服。
注意,是“臣服”不是“征服”。
據12世紀末期阿拉伯史學家依賓·艾爾阿梯爾記載,西遼在征服喀什噶爾後,並不幹涉當地的治理,僅征收當地百姓每戶每年一個迪納爾的金幣,各地首領隻要在衣帶上係一個西遼頒發的銀製腰牌,就算西遼政權派駐當地的官吏了。
看明白沒有?
貌似疆域遼闊的西遼帝國,實際上就隻是一個鬆散的勢力聯盟,契丹人隻是這個聯盟的共主,並沒能在各地建立有效統治,所以才會在本部軍隊被蒙古人一戰擊敗後,整個帝國立刻分崩離析。
是契丹人不想成為各地真正的統治者嗎?
非也,是因為擴張太快,人力資源跟不上!
契丹本部就那麽點兒人口,又連年作戰得不到增長,怎麽分散到各地去?隻能采用這種連殖民都算不上的治理策略。
其實林牙紮拉也想跟著耶律丹東歸的,他年齡大了,十分想念故土,還想在有生之年再見獨子林牙射一麵。
和他有一樣心思的族人不在少數,可也就是因為人數太多,讓他很清楚自己此生沒有那個機會了。
因為總有人不願意迴去寄人籬下,野心勃勃的想要在西域重建基業。
而契丹人此時再也經不起任何分裂了,一旦人口再次減少、實力再受削弱,周圍的異族就會像聞到血腥的鯊魚一樣蜂擁而上,將契丹人吃得連骨頭渣子都不剩。
有人問契丹人不是早就已經分裂了嗎?東院支持耶律丹、西院支持耶律大石。
凝聚人心的方法除了合二為一,還有清洗上層。
當日在東院廣場上殺的,可不隻是那些忘恩負義的耶律宗室,還有一直驕橫跋扈的可敦城舊將。
隻要殺光了這些有野心的上層,底層族眾跟誰不是跟啊!何況林牙紮拉還有長公主耶律丹公開授予的監國詔書,名正言順!
西邊的故事暫時告一段落,重新迴到汴梁的武從文也沒那運氣闔家團圓、悠哉悠哉。
就像尚未建國的西遼內部矛盾重重一樣,初生的大武內部也不是一團和氣、歲月靜好。
大年夜的家宴上,武從文接到東南急報,一股海寇自台州【即今台州地區,名稱始於唐武德五年【622年】,因境內天台山【佛教天台宗發源地】得名,北宋延續這一稱謂】登陸,劫掠沿海村莊十餘處,所過之地雞犬未留。
“倭寇!”這個詞兒第一時間就蹦入了武從文腦海,“倭寇這個時候就有了嗎?”
不過如今的他,已經不是從前那個動不動就熱血上頭的憤青了,作為一個新興大帝國的統治者,基本的沉穩和城府還是有的。
不動聲色的合上奏報,他用眼神示意陳二狗稍後再說。
陳二狗和龐春梅的婚禮正在籌備,打算年後正式成親,所以二人今年還是和武從文一家一起過年。
當然,以這小兩口和武家的關係,婚後大概率也會繼續在宮內混吃混喝,他們本人也不會拒絕,畢竟這是天底下獨一份兒的榮耀啊!
“這塊肉是我先看上的,你不準和我搶!”
原本略有些沉寂的桌上,突然響起了小武英不滿的喊聲,讓氣氛徹底安靜了下來。
“武英,不得放肆!”
這是潘金蓮在斥責女兒。
“望東,不能和姐姐搶東西!”
這是耶律丹的聲音。
對母親的斥責,小武英滿不在乎,耶律丹那句“姐姐”,卻瞬間就讓小丫頭眉花眼笑。
自打出生,這丫頭就沒受過苦,當爹的又是個人盡皆知的寵女狂魔,小武英哪裏會缺肉吃?剛剛根本就是在故意找茬。
耶律望東呢?
早熟的他很聽母親的話,立刻將筷子上的一塊紅燒肉放下,一雙大眼睛卻還是惡狠狠的瞪著武英,滿眼的桀驁。
這倆人的“梁子”早就結下了,始於三天前的第一次見麵,原因說起來特別好笑。
武從文心中對兒子虧欠,一路上使盡渾身解數的沒話找話,為此連和老婆親近的機會都耽誤了許多。
當然,耶律丹也不會去吃自己兒子的醋,心裏還很高興,盡心盡力的在一旁敲邊鼓。
這就是做了母親的女人,兒女永遠是第一位的,自己和老公都得往後稍稍。
聊天中,耶律望東知道了這個突然出現的父親家中情況,自己還有幾個“姨娘”、有幾個兄弟姐妹都了解了個一清二楚。
對此小家夥倒是沒有抵觸,出生契丹貴族的他,身邊的叔叔伯伯都是三妻四妾、兒女成群,心裏甚至還很期待,自己再也不是孤零零的一個人了。
問題是武從文那貨惡習不改,習慣了搞突然襲擊,並沒有提前派人迴汴梁報信。
當耶律丹母子突然出現在眾人麵前時,打小就自來熟的小武英,居然傻乎乎的拉住耶律望東的手叫了一聲“哥哥”。
實在是耶律望東個頭太高了,哪裏像六歲的孩子?說是十歲都不會有人懷疑。
不等武從文出聲糾正,耶律望東居然很不客氣的一口答應了下來。
這下就把武從文已到嘴邊的話給憋了迴去,這要是當場拆穿,寶貝女兒多沒麵子啊!
他不開口,其他幾女也都不好開口。
耶律丹的想法和丈夫一樣,不想在大喜的日子節外生枝,打算過後再私底下糾正。
潘金蓮等女則是壓根兒就不知道出錯了,鬼知道自家那個色批是什麽時候和這位契丹長公主勾搭上的......
話說這也就是件屁大的小事兒,暫時誤會就先誤會著唄。
可壞就壞在小武英太熱情了,拉著一臉高冷的耶律望東問東問西,一聲聲“哥哥”喊得那叫一個甜!
小丫頭實在興奮,她本就是個好奇心重的性子,不然當初也不會偷偷藏進北上的隊伍裏,如今聽說這個“哥哥”來自遙遠的西域,那豈不是有大把的新鮮故事能聽了?
耶律望東呢?
別看這小子一路上對親爹愛搭不理,卻很快就在一聲聲“哥哥”裏迷失了自己,迅速和一群兄弟姐妹混熟了。
結果也不知是哪個多嘴,突然就敘起了年齡,然後小武英就炸了......
離開葉密立的時候,他鄭重其事的告誡林牙紮拉,五年內不要動西進的念頭,安心生養人口、整合消化當地突厥部落。
在另一個時空的曆史上,耶律大石建立的西遼看似縱橫捭闔、疆域遼闊,實際上內裏虛弱、不堪一擊。
關於西遼滅亡的原因。
表麵上先是因為耶律大石向東反攻金國失敗,致使本部力量元氣大損,其後又倒黴的遇上了巔峰蒙古。
可有沒有人想過,同樣是來自東方,擁有著先進的內部組織經驗,同樣的弓馬嫻熟、彪悍善戰,為什麽西遼最後隻被哲別率領的兩萬蒙古軍就打滅國了?
那樣一個龐大的遊牧帝國,至少應該和蒙古人大戰個三百迴合吧?
究其原因,還是根基不牢,便如在沙灘上建起來的城市,一撥海浪過來便會煙消雲散。
耶律大石稱帝後連年對外用兵,高昌迴鶻、西喀喇汗國、東喀喇汗國以及花剌子模先後臣服。
注意,是“臣服”不是“征服”。
據12世紀末期阿拉伯史學家依賓·艾爾阿梯爾記載,西遼在征服喀什噶爾後,並不幹涉當地的治理,僅征收當地百姓每戶每年一個迪納爾的金幣,各地首領隻要在衣帶上係一個西遼頒發的銀製腰牌,就算西遼政權派駐當地的官吏了。
看明白沒有?
貌似疆域遼闊的西遼帝國,實際上就隻是一個鬆散的勢力聯盟,契丹人隻是這個聯盟的共主,並沒能在各地建立有效統治,所以才會在本部軍隊被蒙古人一戰擊敗後,整個帝國立刻分崩離析。
是契丹人不想成為各地真正的統治者嗎?
非也,是因為擴張太快,人力資源跟不上!
契丹本部就那麽點兒人口,又連年作戰得不到增長,怎麽分散到各地去?隻能采用這種連殖民都算不上的治理策略。
其實林牙紮拉也想跟著耶律丹東歸的,他年齡大了,十分想念故土,還想在有生之年再見獨子林牙射一麵。
和他有一樣心思的族人不在少數,可也就是因為人數太多,讓他很清楚自己此生沒有那個機會了。
因為總有人不願意迴去寄人籬下,野心勃勃的想要在西域重建基業。
而契丹人此時再也經不起任何分裂了,一旦人口再次減少、實力再受削弱,周圍的異族就會像聞到血腥的鯊魚一樣蜂擁而上,將契丹人吃得連骨頭渣子都不剩。
有人問契丹人不是早就已經分裂了嗎?東院支持耶律丹、西院支持耶律大石。
凝聚人心的方法除了合二為一,還有清洗上層。
當日在東院廣場上殺的,可不隻是那些忘恩負義的耶律宗室,還有一直驕橫跋扈的可敦城舊將。
隻要殺光了這些有野心的上層,底層族眾跟誰不是跟啊!何況林牙紮拉還有長公主耶律丹公開授予的監國詔書,名正言順!
西邊的故事暫時告一段落,重新迴到汴梁的武從文也沒那運氣闔家團圓、悠哉悠哉。
就像尚未建國的西遼內部矛盾重重一樣,初生的大武內部也不是一團和氣、歲月靜好。
大年夜的家宴上,武從文接到東南急報,一股海寇自台州【即今台州地區,名稱始於唐武德五年【622年】,因境內天台山【佛教天台宗發源地】得名,北宋延續這一稱謂】登陸,劫掠沿海村莊十餘處,所過之地雞犬未留。
“倭寇!”這個詞兒第一時間就蹦入了武從文腦海,“倭寇這個時候就有了嗎?”
不過如今的他,已經不是從前那個動不動就熱血上頭的憤青了,作為一個新興大帝國的統治者,基本的沉穩和城府還是有的。
不動聲色的合上奏報,他用眼神示意陳二狗稍後再說。
陳二狗和龐春梅的婚禮正在籌備,打算年後正式成親,所以二人今年還是和武從文一家一起過年。
當然,以這小兩口和武家的關係,婚後大概率也會繼續在宮內混吃混喝,他們本人也不會拒絕,畢竟這是天底下獨一份兒的榮耀啊!
“這塊肉是我先看上的,你不準和我搶!”
原本略有些沉寂的桌上,突然響起了小武英不滿的喊聲,讓氣氛徹底安靜了下來。
“武英,不得放肆!”
這是潘金蓮在斥責女兒。
“望東,不能和姐姐搶東西!”
這是耶律丹的聲音。
對母親的斥責,小武英滿不在乎,耶律丹那句“姐姐”,卻瞬間就讓小丫頭眉花眼笑。
自打出生,這丫頭就沒受過苦,當爹的又是個人盡皆知的寵女狂魔,小武英哪裏會缺肉吃?剛剛根本就是在故意找茬。
耶律望東呢?
早熟的他很聽母親的話,立刻將筷子上的一塊紅燒肉放下,一雙大眼睛卻還是惡狠狠的瞪著武英,滿眼的桀驁。
這倆人的“梁子”早就結下了,始於三天前的第一次見麵,原因說起來特別好笑。
武從文心中對兒子虧欠,一路上使盡渾身解數的沒話找話,為此連和老婆親近的機會都耽誤了許多。
當然,耶律丹也不會去吃自己兒子的醋,心裏還很高興,盡心盡力的在一旁敲邊鼓。
這就是做了母親的女人,兒女永遠是第一位的,自己和老公都得往後稍稍。
聊天中,耶律望東知道了這個突然出現的父親家中情況,自己還有幾個“姨娘”、有幾個兄弟姐妹都了解了個一清二楚。
對此小家夥倒是沒有抵觸,出生契丹貴族的他,身邊的叔叔伯伯都是三妻四妾、兒女成群,心裏甚至還很期待,自己再也不是孤零零的一個人了。
問題是武從文那貨惡習不改,習慣了搞突然襲擊,並沒有提前派人迴汴梁報信。
當耶律丹母子突然出現在眾人麵前時,打小就自來熟的小武英,居然傻乎乎的拉住耶律望東的手叫了一聲“哥哥”。
實在是耶律望東個頭太高了,哪裏像六歲的孩子?說是十歲都不會有人懷疑。
不等武從文出聲糾正,耶律望東居然很不客氣的一口答應了下來。
這下就把武從文已到嘴邊的話給憋了迴去,這要是當場拆穿,寶貝女兒多沒麵子啊!
他不開口,其他幾女也都不好開口。
耶律丹的想法和丈夫一樣,不想在大喜的日子節外生枝,打算過後再私底下糾正。
潘金蓮等女則是壓根兒就不知道出錯了,鬼知道自家那個色批是什麽時候和這位契丹長公主勾搭上的......
話說這也就是件屁大的小事兒,暫時誤會就先誤會著唄。
可壞就壞在小武英太熱情了,拉著一臉高冷的耶律望東問東問西,一聲聲“哥哥”喊得那叫一個甜!
小丫頭實在興奮,她本就是個好奇心重的性子,不然當初也不會偷偷藏進北上的隊伍裏,如今聽說這個“哥哥”來自遙遠的西域,那豈不是有大把的新鮮故事能聽了?
耶律望東呢?
別看這小子一路上對親爹愛搭不理,卻很快就在一聲聲“哥哥”裏迷失了自己,迅速和一群兄弟姐妹混熟了。
結果也不知是哪個多嘴,突然就敘起了年齡,然後小武英就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