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家嶺村人口還是比較多的,超過了一千人。
在平原這算不上大村,但是,在山區,已經是了不得了。
不過,姚家嶺村小學的學生卻不算多,每個年級隻有一個班,每個班隻有十多個學生,全校也沒有一百個學生。
至於老師,原本是有兩個固定老師的,可就在幾個月前,一個老師生病請了長假,另一個老師同時也是校長,到齡退休。
然後,姚家嶺小學就變成了一個隻有學生,沒有老師,也沒有校長的學校。
鄉文辦室給出了兩套解決方案。
第一套解決方案,取消姚家嶺小學,所有學生轉到鄉中心校上學、
第二套解決方案,先從鄉裏的其他學校抽調老師,到姚家嶺小學代課。
但是,代課的老師不可能長期待在姚家嶺小學,最多一個禮拜,就得換一撥老師,勢必會影響教學質量。
最終,村民們權衡利弊,還是選擇了第二套解決方案。
主要是姚家嶺離著鄉中心校太遠了,學生轉到鄉中心校上學,就得接送,並不是每家都能找出一個負責接送的人。
自那之後,姚家嶺小學便成了固定的學生,流動的老師。
鄉文辦室說是一周換一撥老師,可實際情況是,一天一換,甚至有的時候,都沒有老師過來,學生隻能上自習。
後來,駐村幹部武曉麗看不下去了,主動承擔下一部分教學任務。
可武曉麗還有其他工作要做,隻能抽時間來代課,教學質量還是無法保證。
直到一個多月前,陳輝來到姚家嶺村,情況才得到了徹底的好轉。
在往學校走的路上,姚增喜一個勁兒誇著陳輝。
說陳輝不怕苦,不怕累,特別是對學生特別好,哪個學生家裏有困難,陳輝就自掏腰包幫著解決困難。
他粗略地估計了一下,這一個多月,陳輝花到姚家嶺村的錢,沒有一萬也有八千了。
通過姚增喜的描述,宋思銘總算知道,陳輝消失的這一個多月,都幹了些什麽。
走了十多分鍾,終於來到校門口。
理論上,這個時間,學生已經放假。
但進進出出還是有許多學生。
“孩子們都喜歡陳老師,知道陳老師沒走,還在學校住著,就過來學校寫作業,有時候家裏做了好吃的,也是第一時間給陳老師端過來。”
姚增喜接著說道。
正說著,駐村幹部武曉麗,從學校裏麵走了出來。
“宋鄉長,您怎麽來了?”
看到宋思銘,武曉麗立刻迎了上來。
“我過來看看陳輝。”
宋思銘迴答道。
“那正好,您趕緊勸勸陳輝,這都臘月二十八了,他也不提迴家的事,總不能在這裏過年吧?”
武曉麗對宋思銘說道。
“也許,他喜歡在這裏過年。”
宋思銘迴應道。
“他是不是和家裏鬧矛盾了?”
武曉麗試探著問宋思銘。
她和陳輝的交流過程中,陳輝從來沒有提過家人。
“也不算矛盾,就是想法不太一樣,家裏給他安排了其他的路,他可能更想走自己認定的路。”
宋思銘也沒法講得太明白,隻能籠統地說了說。
“這樣嗎?”
清官難斷家務事,武曉麗一時間也不好再說什麽。
“我進去跟他聊聊,我這次過來,就是受他母親的委托,想看看他到底是什麽意思。”
宋思銘接著說道。
“陳輝正在輔導孩子們寫作業,我帶你去找他。”
隨後,武曉麗便把宋思銘帶進了學校。
一間教室裏,生著爐子,所有的學生,都圍坐在爐子周圍,而陳輝則是一個一個地查看著學生的作業情況。
他很專注,宋思銘進屋了,都不知道。
“陳老師,宋鄉長來了。”
還是武曉麗喊了一聲,陳輝才迴過頭。
“我就知道你得來。”
看到宋思銘,陳輝笑了笑。
“知道我來,你還不躲?”
宋思銘反問道。
“本來想躲的,但後來想想,還是算了。”
陳輝聳聳肩,說道。
“宋鄉長,陳老師。”
“你們先聊。”
“我和增喜主任去看看山楂裝完了嗎。”
知道宋思銘有一些話,需要和陳輝單獨說,武曉麗和二人打了聲招唿,便拉著村委會主任姚增喜撤離了現場。
“大家先自己寫,把有問題的地方記下來,一會兒老師迴來再給你們講。”
陳輝安排好學生,把宋思銘帶到了他住的房間。
那應該是一間不用的辦公室,比教室小了一半左右,一張床,一張桌子,一個破舊的衣櫃,就已經是全部了。
比宋思銘在王寨鄉政府的宿舍還要艱苦。
最重要的是,屋裏連個爐子都沒有。
“晚上睡覺很冷吧?”
宋思銘問陳輝。
“還行吧,受得了。”
陳輝解釋沒有爐子的原因,“學校的煤有限,給學生用都不太夠,我就沒必要再搶占資源了。”
這話從陳輝嘴裏說出來,讓宋思銘感覺不可思議。
在他的認知裏,陳輝是一個非常自我的人,考慮問題往往都是從自身出發,現在卻是先考慮別人再考慮自己。
“我媽讓你來的吧!”
陳輝問宋思銘。
“是。”
“陳主任很擔心你,但她又擔心她過來的話,會影響到你。”
宋思銘實事求是地說道。
“她過來的話,確實會影響到我。”
“在這裏,沒人知道我爸是幹什麽的,我媽是幹什麽的,她要是來了,我在這個地方可能就呆不下去了。”
陳輝感慨著說道。
“可也不能一輩子都不見麵了吧?”
“正好也過年了,你迴去看看,等過完年再迴來,不是一樣嗎?”
宋思銘開導陳輝。
“我其實躲的不是我媽,我躲的是我爸。”
“他從小就沒管過我,可等我長大了,卻又迴過頭來幹涉我。”
“我本身就不喜歡原來的工作,可是他卻非逼著我待在那個位置上,所以,在省城的時候,我就故意捅了個大簍子,以為可以把我開除。”
“可沒想到,我爸神通廣大,又把我弄到了青山。”
陳輝跟宋思銘講述道。
這些,他以前從沒有跟任何人講過。
畢竟,他父親的身份太特殊了。
在平原這算不上大村,但是,在山區,已經是了不得了。
不過,姚家嶺村小學的學生卻不算多,每個年級隻有一個班,每個班隻有十多個學生,全校也沒有一百個學生。
至於老師,原本是有兩個固定老師的,可就在幾個月前,一個老師生病請了長假,另一個老師同時也是校長,到齡退休。
然後,姚家嶺小學就變成了一個隻有學生,沒有老師,也沒有校長的學校。
鄉文辦室給出了兩套解決方案。
第一套解決方案,取消姚家嶺小學,所有學生轉到鄉中心校上學、
第二套解決方案,先從鄉裏的其他學校抽調老師,到姚家嶺小學代課。
但是,代課的老師不可能長期待在姚家嶺小學,最多一個禮拜,就得換一撥老師,勢必會影響教學質量。
最終,村民們權衡利弊,還是選擇了第二套解決方案。
主要是姚家嶺離著鄉中心校太遠了,學生轉到鄉中心校上學,就得接送,並不是每家都能找出一個負責接送的人。
自那之後,姚家嶺小學便成了固定的學生,流動的老師。
鄉文辦室說是一周換一撥老師,可實際情況是,一天一換,甚至有的時候,都沒有老師過來,學生隻能上自習。
後來,駐村幹部武曉麗看不下去了,主動承擔下一部分教學任務。
可武曉麗還有其他工作要做,隻能抽時間來代課,教學質量還是無法保證。
直到一個多月前,陳輝來到姚家嶺村,情況才得到了徹底的好轉。
在往學校走的路上,姚增喜一個勁兒誇著陳輝。
說陳輝不怕苦,不怕累,特別是對學生特別好,哪個學生家裏有困難,陳輝就自掏腰包幫著解決困難。
他粗略地估計了一下,這一個多月,陳輝花到姚家嶺村的錢,沒有一萬也有八千了。
通過姚增喜的描述,宋思銘總算知道,陳輝消失的這一個多月,都幹了些什麽。
走了十多分鍾,終於來到校門口。
理論上,這個時間,學生已經放假。
但進進出出還是有許多學生。
“孩子們都喜歡陳老師,知道陳老師沒走,還在學校住著,就過來學校寫作業,有時候家裏做了好吃的,也是第一時間給陳老師端過來。”
姚增喜接著說道。
正說著,駐村幹部武曉麗,從學校裏麵走了出來。
“宋鄉長,您怎麽來了?”
看到宋思銘,武曉麗立刻迎了上來。
“我過來看看陳輝。”
宋思銘迴答道。
“那正好,您趕緊勸勸陳輝,這都臘月二十八了,他也不提迴家的事,總不能在這裏過年吧?”
武曉麗對宋思銘說道。
“也許,他喜歡在這裏過年。”
宋思銘迴應道。
“他是不是和家裏鬧矛盾了?”
武曉麗試探著問宋思銘。
她和陳輝的交流過程中,陳輝從來沒有提過家人。
“也不算矛盾,就是想法不太一樣,家裏給他安排了其他的路,他可能更想走自己認定的路。”
宋思銘也沒法講得太明白,隻能籠統地說了說。
“這樣嗎?”
清官難斷家務事,武曉麗一時間也不好再說什麽。
“我進去跟他聊聊,我這次過來,就是受他母親的委托,想看看他到底是什麽意思。”
宋思銘接著說道。
“陳輝正在輔導孩子們寫作業,我帶你去找他。”
隨後,武曉麗便把宋思銘帶進了學校。
一間教室裏,生著爐子,所有的學生,都圍坐在爐子周圍,而陳輝則是一個一個地查看著學生的作業情況。
他很專注,宋思銘進屋了,都不知道。
“陳老師,宋鄉長來了。”
還是武曉麗喊了一聲,陳輝才迴過頭。
“我就知道你得來。”
看到宋思銘,陳輝笑了笑。
“知道我來,你還不躲?”
宋思銘反問道。
“本來想躲的,但後來想想,還是算了。”
陳輝聳聳肩,說道。
“宋鄉長,陳老師。”
“你們先聊。”
“我和增喜主任去看看山楂裝完了嗎。”
知道宋思銘有一些話,需要和陳輝單獨說,武曉麗和二人打了聲招唿,便拉著村委會主任姚增喜撤離了現場。
“大家先自己寫,把有問題的地方記下來,一會兒老師迴來再給你們講。”
陳輝安排好學生,把宋思銘帶到了他住的房間。
那應該是一間不用的辦公室,比教室小了一半左右,一張床,一張桌子,一個破舊的衣櫃,就已經是全部了。
比宋思銘在王寨鄉政府的宿舍還要艱苦。
最重要的是,屋裏連個爐子都沒有。
“晚上睡覺很冷吧?”
宋思銘問陳輝。
“還行吧,受得了。”
陳輝解釋沒有爐子的原因,“學校的煤有限,給學生用都不太夠,我就沒必要再搶占資源了。”
這話從陳輝嘴裏說出來,讓宋思銘感覺不可思議。
在他的認知裏,陳輝是一個非常自我的人,考慮問題往往都是從自身出發,現在卻是先考慮別人再考慮自己。
“我媽讓你來的吧!”
陳輝問宋思銘。
“是。”
“陳主任很擔心你,但她又擔心她過來的話,會影響到你。”
宋思銘實事求是地說道。
“她過來的話,確實會影響到我。”
“在這裏,沒人知道我爸是幹什麽的,我媽是幹什麽的,她要是來了,我在這個地方可能就呆不下去了。”
陳輝感慨著說道。
“可也不能一輩子都不見麵了吧?”
“正好也過年了,你迴去看看,等過完年再迴來,不是一樣嗎?”
宋思銘開導陳輝。
“我其實躲的不是我媽,我躲的是我爸。”
“他從小就沒管過我,可等我長大了,卻又迴過頭來幹涉我。”
“我本身就不喜歡原來的工作,可是他卻非逼著我待在那個位置上,所以,在省城的時候,我就故意捅了個大簍子,以為可以把我開除。”
“可沒想到,我爸神通廣大,又把我弄到了青山。”
陳輝跟宋思銘講述道。
這些,他以前從沒有跟任何人講過。
畢竟,他父親的身份太特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