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援邊工作進行采訪,是江北日報的固定任務。
而這種采訪都是有重點的。
一般來說,都會突出一到兩個模範人物。
至於到底突出誰,不是江北日報說了算,是省委組織部說了算。
年前,江北日報社就與省委組織部進行了溝通,而省委組織部給出的模範人物,就是葉如雲。
推選葉如雲的理由也很充分。
首先葉如雲是名校博士,而且才三十歲,符合中央一再強調的幹部要年輕化,知識化。
而且葉如雲還是女性,由於氣候和環境等因素,援邊幹部中女性是比較少的。
最重要的是,葉如雲到了甘西省之後,不怕苦不怕累,不到半年時間,就完成了多項富有成效的工作。
當地幹部群眾對葉如雲的認可度非常高,稱唿葉如雲為拚命三娘。
綜合以上三點,哪怕葉如雲不是葉安國的女兒,組織部也會把葉如雲列為宣傳重點。
而又由於葉如雲援邊前是青山團市委副書記,采訪任務自然而然就落到了龐蓓蓓這個駐青山記者的身上。
龐蓓蓓也屬於沾了葉如雲的光。
如果論資排輩,這麽重要的采訪任務,根本就落不到她這個剛剛參加工作兩年的新兵蛋子頭上。
不過,這是年後的任務,還沒有正式下達。
隻是副總編輯隨口跟龐蓓蓓提了一下,讓龐蓓蓓做好準備,春節假期一結束,就奔赴甘西。
沒想到,甘西省還沒去,龐蓓蓓就先和采訪對象葉如雲來了一次偶遇。
而最讓龐蓓蓓激動的是,葉如雲竟然是宋思銘的女朋友。
如此一來,她再采訪葉如雲,也就不用有太多顧忌了。
甚至可以趁著眼下這個機會,先來一次預采訪。
“龐蓓蓓,江北日報駐青山記者,也是我的老領導,前瀾滄縣委龐書記的女兒。”
另一邊,宋思銘正式將龐蓓蓓介紹給葉如雲。
“龐記者,你在江北日報上刊發的報道,我可都拜讀過。”
葉如雲微笑著和龐蓓蓓握手。
“葉書記,您可別說拜讀。”
“我的文字水平很一般,那幾篇報道能發出來,主要是內容好。”
龐蓓蓓還是很會說話的,謙虛的同時,不忘又捧了一下宋思銘。
要知道,她那幾篇報道,除了一篇關於盧增漢的,剩下的主角都是宋思銘。
內容好不就是宋思銘好嗎?
誇宋思銘好,作為宋思銘女朋友的葉如雲,能不高興?
事實證明,還是女人知道女人喜歡什麽。
“我應該比你大幾歲,這又不是上班時間,你別叫我葉書記了,太生分,叫我雲姐,我叫你蓓蓓。”
葉如雲轉而就對龐蓓蓓說道。
“這不好吧!”
龐蓓蓓說道。
“有什麽不好的,你不是來蹭飯的嗎?來,坐到我旁邊吃。”
然後,葉如雲就拽著龐蓓蓓坐了下來。
兩個人邊吃邊聊,一聊就是一個多小時。
葉如雲外表是高冷女神,但內在平易近人,這多少有些超出龐蓓蓓的預料。
要知道,過了這個年,葉如雲才三十一歲。
三十一歲的縣委副書記,常務副縣長,應該高高在上到不食人間煙火才對,可坐在葉如雲的旁邊,龐蓓蓓感覺葉如雲就是一個鄰家大姐姐。
一個多小時後,葉如雲和龐蓓蓓儼然成了好閨蜜。
而另一邊的攝像師呂岩,也把該拍攝的素材拍好了,打包發給了江北日報短視頻賬號的運營團隊。
由於時間太晚了,路不好走,宋思銘直接安排龐蓓蓓和呂岩在鄉政府宿舍住了下來。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
按照王寨鄉各村的傳統,大年初一早上天不亮,就要出門拜年。
正常的拜年順序,是先去祠堂,給老祖宗拜年,給老祖宗拜完了,再按照輩份,去長輩家裏拜年。
但今年的拜年順序,有所改變。
給老祖宗拜年還是排在最前麵,但給老祖宗拜完之後,各村村幹部,帶著村民代表來到鄉政府,給宋思銘拜年。
年前的年貨節,創造了九千多萬的銷售額,其中六百多萬,在王寨鄉。
這六百多萬,讓王寨鄉的老百姓,過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富裕年。
而這都要歸功於宋思銘。
昨晚送菜是表達對宋思銘的感謝,今早拜年則是表達對宋思銘的敬重。
作為駐過村的幹部,宋思銘太清楚,初一天不亮就給他拜年意味著什麽。
這也更加堅定了他帶領王寨鄉騰飛的信念。
還沒有離開王寨鄉的龐蓓蓓,呂岩,看著一批又一批村民來到鄉政府,果斷又拍攝了一組素材。
省城江門。
日報大廈。
這裏是江北日報的總部。
大年初一的早上,相比於平常,要安靜許多,隻有九樓,新媒體運營部,比平日還要熱鬧。
主要是上級領導,給他們下達了硬性指標。
春節八天假期,從臘月三十到正月初七,他們的短視頻賬號必須漲粉超過十萬。
巨大的壓下之內,新媒體運營部唯一能做的就是全員加班。
而陪他們一起加班的,還有江北日報派駐各市的記者,各市記者提供素材,新媒體運營部負責剪輯加工。
看起來好像很完美,可當新媒體運營部的這些人,打開各地記者發過來的素材,卻都有一種吐血的衝動。
“這特麽拍的什麽玩意,放電視新聞上可以,放短視頻平台上,誰看這種啊!”
有人直接爆了粗口。
江北日報作為黨媒,無論是記者還是攝像師,都是傳統得不能再傳統,哪怕他們一再強調要接地氣,拍出來的視頻還是一板一眼。
這樣的素材,新媒體運營部再怎麽加工,也會給人一種穿西裝打領帶的感覺。
“沒法剪,根本沒法剪。”
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剪輯人員直接撂挑子。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之際,終於有人發現了新大陸,“青山發過來的這些素材,看著好像還可以。”
“是嗎?”
“我看看。”
大家全都圍到說話者的電腦旁。
“這視頻可以,就沒怎麽拍人!”
很快就給人給出評價。
視頻中展現的是集體食堂裏的年夜飯,沒有記者標準化的口播,隻有一個又一個家常菜的特寫。
而且鏡頭中,有的菜已經吃了一半,有的菜甚至隻剩下菜湯。
“就它了!”
新媒體運營部的人,立刻以集體年夜飯為主題,剪輯製作視頻,早上八點剛過,就把視頻發了出去。
而這種采訪都是有重點的。
一般來說,都會突出一到兩個模範人物。
至於到底突出誰,不是江北日報說了算,是省委組織部說了算。
年前,江北日報社就與省委組織部進行了溝通,而省委組織部給出的模範人物,就是葉如雲。
推選葉如雲的理由也很充分。
首先葉如雲是名校博士,而且才三十歲,符合中央一再強調的幹部要年輕化,知識化。
而且葉如雲還是女性,由於氣候和環境等因素,援邊幹部中女性是比較少的。
最重要的是,葉如雲到了甘西省之後,不怕苦不怕累,不到半年時間,就完成了多項富有成效的工作。
當地幹部群眾對葉如雲的認可度非常高,稱唿葉如雲為拚命三娘。
綜合以上三點,哪怕葉如雲不是葉安國的女兒,組織部也會把葉如雲列為宣傳重點。
而又由於葉如雲援邊前是青山團市委副書記,采訪任務自然而然就落到了龐蓓蓓這個駐青山記者的身上。
龐蓓蓓也屬於沾了葉如雲的光。
如果論資排輩,這麽重要的采訪任務,根本就落不到她這個剛剛參加工作兩年的新兵蛋子頭上。
不過,這是年後的任務,還沒有正式下達。
隻是副總編輯隨口跟龐蓓蓓提了一下,讓龐蓓蓓做好準備,春節假期一結束,就奔赴甘西。
沒想到,甘西省還沒去,龐蓓蓓就先和采訪對象葉如雲來了一次偶遇。
而最讓龐蓓蓓激動的是,葉如雲竟然是宋思銘的女朋友。
如此一來,她再采訪葉如雲,也就不用有太多顧忌了。
甚至可以趁著眼下這個機會,先來一次預采訪。
“龐蓓蓓,江北日報駐青山記者,也是我的老領導,前瀾滄縣委龐書記的女兒。”
另一邊,宋思銘正式將龐蓓蓓介紹給葉如雲。
“龐記者,你在江北日報上刊發的報道,我可都拜讀過。”
葉如雲微笑著和龐蓓蓓握手。
“葉書記,您可別說拜讀。”
“我的文字水平很一般,那幾篇報道能發出來,主要是內容好。”
龐蓓蓓還是很會說話的,謙虛的同時,不忘又捧了一下宋思銘。
要知道,她那幾篇報道,除了一篇關於盧增漢的,剩下的主角都是宋思銘。
內容好不就是宋思銘好嗎?
誇宋思銘好,作為宋思銘女朋友的葉如雲,能不高興?
事實證明,還是女人知道女人喜歡什麽。
“我應該比你大幾歲,這又不是上班時間,你別叫我葉書記了,太生分,叫我雲姐,我叫你蓓蓓。”
葉如雲轉而就對龐蓓蓓說道。
“這不好吧!”
龐蓓蓓說道。
“有什麽不好的,你不是來蹭飯的嗎?來,坐到我旁邊吃。”
然後,葉如雲就拽著龐蓓蓓坐了下來。
兩個人邊吃邊聊,一聊就是一個多小時。
葉如雲外表是高冷女神,但內在平易近人,這多少有些超出龐蓓蓓的預料。
要知道,過了這個年,葉如雲才三十一歲。
三十一歲的縣委副書記,常務副縣長,應該高高在上到不食人間煙火才對,可坐在葉如雲的旁邊,龐蓓蓓感覺葉如雲就是一個鄰家大姐姐。
一個多小時後,葉如雲和龐蓓蓓儼然成了好閨蜜。
而另一邊的攝像師呂岩,也把該拍攝的素材拍好了,打包發給了江北日報短視頻賬號的運營團隊。
由於時間太晚了,路不好走,宋思銘直接安排龐蓓蓓和呂岩在鄉政府宿舍住了下來。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
按照王寨鄉各村的傳統,大年初一早上天不亮,就要出門拜年。
正常的拜年順序,是先去祠堂,給老祖宗拜年,給老祖宗拜完了,再按照輩份,去長輩家裏拜年。
但今年的拜年順序,有所改變。
給老祖宗拜年還是排在最前麵,但給老祖宗拜完之後,各村村幹部,帶著村民代表來到鄉政府,給宋思銘拜年。
年前的年貨節,創造了九千多萬的銷售額,其中六百多萬,在王寨鄉。
這六百多萬,讓王寨鄉的老百姓,過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富裕年。
而這都要歸功於宋思銘。
昨晚送菜是表達對宋思銘的感謝,今早拜年則是表達對宋思銘的敬重。
作為駐過村的幹部,宋思銘太清楚,初一天不亮就給他拜年意味著什麽。
這也更加堅定了他帶領王寨鄉騰飛的信念。
還沒有離開王寨鄉的龐蓓蓓,呂岩,看著一批又一批村民來到鄉政府,果斷又拍攝了一組素材。
省城江門。
日報大廈。
這裏是江北日報的總部。
大年初一的早上,相比於平常,要安靜許多,隻有九樓,新媒體運營部,比平日還要熱鬧。
主要是上級領導,給他們下達了硬性指標。
春節八天假期,從臘月三十到正月初七,他們的短視頻賬號必須漲粉超過十萬。
巨大的壓下之內,新媒體運營部唯一能做的就是全員加班。
而陪他們一起加班的,還有江北日報派駐各市的記者,各市記者提供素材,新媒體運營部負責剪輯加工。
看起來好像很完美,可當新媒體運營部的這些人,打開各地記者發過來的素材,卻都有一種吐血的衝動。
“這特麽拍的什麽玩意,放電視新聞上可以,放短視頻平台上,誰看這種啊!”
有人直接爆了粗口。
江北日報作為黨媒,無論是記者還是攝像師,都是傳統得不能再傳統,哪怕他們一再強調要接地氣,拍出來的視頻還是一板一眼。
這樣的素材,新媒體運營部再怎麽加工,也會給人一種穿西裝打領帶的感覺。
“沒法剪,根本沒法剪。”
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剪輯人員直接撂挑子。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之際,終於有人發現了新大陸,“青山發過來的這些素材,看著好像還可以。”
“是嗎?”
“我看看。”
大家全都圍到說話者的電腦旁。
“這視頻可以,就沒怎麽拍人!”
很快就給人給出評價。
視頻中展現的是集體食堂裏的年夜飯,沒有記者標準化的口播,隻有一個又一個家常菜的特寫。
而且鏡頭中,有的菜已經吃了一半,有的菜甚至隻剩下菜湯。
“就它了!”
新媒體運營部的人,立刻以集體年夜飯為主題,剪輯製作視頻,早上八點剛過,就把視頻發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