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吳光,方選心中的石頭落地,先到正廳和劉定邊匯報了一下,之後迴房洗漱歇息。
一夜無話,清晨起來,照例前往宮城朝會。
鳴磬啟朝後,方選先將盟約書呈上,並簡單稟報了談判過程。
盟約的內容,是二人商議過的,國君原本還有些忐忑,生怕談不成,沒想到方選這麽快就辦妥了,著實讓他驚喜。
南部擴充六縣之地,麵積超過一個大郡,相當於兩個小郡,雖然沒有達到一開始提出的目標,但這一下國土增加了十分之一,無論如何也是一件大喜事。
國君看著地圖,先是感歎了幾句,隨後又說道:“可惜,未能取得江夏。”
“君上放心。”方選笑道,“微臣之所以定此條件,乃是驅虎吞狼,讓兩國圍繞江夏廝殺,屆時兩敗俱傷,小小江夏,我國便可輕易取之。”
國君聞言,更是大喜。
接著方選又呈上一堆材料,正是吏部整理的官員名錄、考核標準,以及俸祿發放模式。
“愛卿果然能臣也!”國君看著手裏的材料,不禁感歎,“國師有雲,雷神降而利大西,此言非虛!”
周圍群臣也紛紛出言,無不是奉承之語,這幫臣子實事幹不了一點,趨炎附勢的本領都是一流。
方選也懶得跟他們廢話,隻是謙讓功勞,說全靠劉定邊的教導,以及吏部各官員盡力辦事,這才有此成績。
“好,當賞!”國君連連叫好,一邊讓人安排給吏部官員賞賜,一邊頭催問宗正府,“為方愛卿準備的府邸如何了?”
宗正府長卿急忙出列,表示已經在南城選了一座宅院,規模比侯府略小,但無論地段、環境,還是建築水平,都十分優秀。
原本那裏屬於前忠勇伯的別業,但黃信很少前去,所以家私物件都是嶄新的,也沒有出現過流血事件,更不存在僭越之說,正適合給方選結婚用。
國君點頭,命宗正府盡快收拾好宅子喬遷。
之後繼續朝會,劉定邊先行匯報,他已傳令全國,調集銅鐵和硫磺、硝石等物資運往奮威郡,同時在中部和南部各郡征調糧草、馬匹、民夫,為出征做準備。
聞聽此意,國君當即宣布散朝,讓九卿以下的官員退下。
按照大事開小會的傳統,剩餘人移到偏殿,落座後開始商議軍事部署。
作戰目標是消滅夏國西路軍,東路軍留給越國自己解決。
因為是沿著國境線作戰,補給會相對簡單,方便從中、南部各郡調集糧草,不深入越國腹地,方便自己的同時,也不會給越國太大壓力。
而夏國的西路軍號稱二十萬,但那也隻是號稱,實際兵力也就十來萬,其中還有不少非作戰人員,諸如負責養馬的馬夫,製造器械的工匠,負責運送的民夫等等,真正帶甲的士兵,也就幾萬人而已。
按照冷兵器時代的管理,去掉虛報和非戰鬥人員,取號稱數字的十分之一,才是最終的戰鬥力。如果按照這個標準,夏國西路軍也就兩萬士兵。
但本著料敵從寬的原則,依舊要將敵人看做是十多萬的兵馬。
為此,大西國要準備三十萬大軍。
當然,這個三十萬也是號稱,真正帶甲士兵不會超過十萬,並且分為涇陽軍,奮威軍,中央軍三部。
由於三軍分工不同,所以得進行完全不同的布置。
中央軍由劉鐸從北海郡調集五千精騎作為主力,同時從中部三郡抽調共計一萬步卒,另有數萬民夫,對外號稱十五萬以虛張聲勢。到時候多帶些旌旗帳篷,做到以假亂真。
涇陽軍則由劉閔率領,以最快的速度渡河,趁夏國國內防守空虛之際,占領沿河渡口碼頭,並派出騎兵四處襲擾。
具體出動兵力不需要太多,隻要能做到斷絕夏軍的涇河運輸線,並對其後方施加壓力即可。劉閔帳下有數千騎兵,再動員數千步兵,總兵力一萬,對外號稱五萬問題不大。
為了避免出兵時氐人和匈人偷襲涇陽,方選會支援一些大炮和炮彈,讓涇陽可以用少量步卒完成對北境的防守,進而抽調更多兵力東出。
而奮威郡兵力最少,連帶常備軍和生產建設兵團,總共也就兩三千人。
即便人手如此之少,方選還得分兩路使用。
一路在東境,不過並不需要太多正規軍,隻需少量軍官率領,征調流民湊個數千人馬,也不需要立即投入作戰,隻需每天在廊山山口進行演習,和劉閔的兵馬隔河唿應,大張旗鼓造船和演練渡河,做出隨時出兵的狀態。
而奮威郡的另一路軍,則是以虎賁軍為主力,同時收攏部分流民,再從雍州調集部分兵馬,湊夠一萬人即可。
這一萬人出奮威郡南境作戰,即便不能第一時間拿下琢郡,也可以南境衛所為依托,切斷夏軍西路軍的補給線。
如此一來,前有劉鐸大軍壓境,後有糧道被斷,老家被端之險,夏軍西路軍必退。
此時劉鐸隻需銜尾追擊,也不必急於消滅對手,隻要一路跟著,將對方往江夏方向趕就好。
一旦夏軍西路軍到達渭郡,奮威軍便截斷其去路,與劉鐸部前後夾擊,一舉將之消滅。
到時候方選會給兩軍配備大炮,但隻能在決戰時使用,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有了大炮加持,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殲滅夏軍西路軍。然後在江夏附近擺開架勢,坐等其東路軍分兵來救,到時候隻要炮彈管夠,來多少援軍打多少援軍。
整個計劃縝密嚴謹,由方選先提出,其餘人進行補充,最終商定完畢。
現在要做的,就是籌備糧草,整肅人馬,準備工作完成後,就立即出兵。
一場戰爭,要消耗的物資不計其數,準備工作自然也十分耗時。單論調撥糧草,從中部三郡運到南部邊境就得好幾天,再加上人員調動,征發民夫,一個個環節下去,出兵最快也得等一個月以後。
所以眼下倒是不急,眾人商議完畢後,各自迴官署下達命令就是。
散會前,國君突然拉著方選說道:“當日宗廟中,愛卿召喚天雷所用的是何物?”
方選知道,對方是看上自己的火槍了,於是讓夏風遣人傳令出去,從趙虎手裏把自己的火槍拿來。
他上朝前都會把火槍留在宮外,避免留人口實,如今國君想要,就隻好有拿了過來。
“此物謂之火槍。”方選解釋,“以火引發,借天雷之力,十步之內取人性命。”
說罷拉著國君來到殿門口,先詳細介紹了火槍的用法,然後將之交到對方手中。
國君掂量了一下重量,隨後照方選所教,對著前方的牆壁開了一槍。
一聲巨響,嚇得他打了個哆嗦,透過硝煙,看見牆麵青磚上留有半個拳頭大小的深坑,頓時大唿神奇。
畢竟年紀在那,即便是一國之君,也還是少年心性,麵對如此有趣的武器,自然愛不釋手,之後又抬起槍口,朝著牆麵開槍。
鉤機和燧石摩擦片刻,卻不見槍響。
方選急忙解釋,每打一槍,就要重新裝填彈藥,之後手把手教了一遍。
國君依樣畫葫蘆,裝填後開槍,牆麵再次留下一個坑洞。
“有此神奇,難怪可輕鬆取黃賊性命。”國君感歎道。
方選看出他想要,隻是礙於麵子不好明說,於是主動說道:“既然君上喜愛,那微臣就將火槍獻給君上,隻是火槍威力霸道,絕非凡物,使用時必須牢記要點。”
“何等的要點?”國君忙問。
方選便將槍械使用要則說了一遍,又教了他如何保養,見國君表示牢記,才放下心來,之後又表示,迴頭會再送些彈藥來,讓對方打個夠。
一番折騰,國君打完了彈藥。方選見也教得差不多了,這才表示官署內還有公務,打算告辭。
卻聽國君說道:“愛卿留步!”
一夜無話,清晨起來,照例前往宮城朝會。
鳴磬啟朝後,方選先將盟約書呈上,並簡單稟報了談判過程。
盟約的內容,是二人商議過的,國君原本還有些忐忑,生怕談不成,沒想到方選這麽快就辦妥了,著實讓他驚喜。
南部擴充六縣之地,麵積超過一個大郡,相當於兩個小郡,雖然沒有達到一開始提出的目標,但這一下國土增加了十分之一,無論如何也是一件大喜事。
國君看著地圖,先是感歎了幾句,隨後又說道:“可惜,未能取得江夏。”
“君上放心。”方選笑道,“微臣之所以定此條件,乃是驅虎吞狼,讓兩國圍繞江夏廝殺,屆時兩敗俱傷,小小江夏,我國便可輕易取之。”
國君聞言,更是大喜。
接著方選又呈上一堆材料,正是吏部整理的官員名錄、考核標準,以及俸祿發放模式。
“愛卿果然能臣也!”國君看著手裏的材料,不禁感歎,“國師有雲,雷神降而利大西,此言非虛!”
周圍群臣也紛紛出言,無不是奉承之語,這幫臣子實事幹不了一點,趨炎附勢的本領都是一流。
方選也懶得跟他們廢話,隻是謙讓功勞,說全靠劉定邊的教導,以及吏部各官員盡力辦事,這才有此成績。
“好,當賞!”國君連連叫好,一邊讓人安排給吏部官員賞賜,一邊頭催問宗正府,“為方愛卿準備的府邸如何了?”
宗正府長卿急忙出列,表示已經在南城選了一座宅院,規模比侯府略小,但無論地段、環境,還是建築水平,都十分優秀。
原本那裏屬於前忠勇伯的別業,但黃信很少前去,所以家私物件都是嶄新的,也沒有出現過流血事件,更不存在僭越之說,正適合給方選結婚用。
國君點頭,命宗正府盡快收拾好宅子喬遷。
之後繼續朝會,劉定邊先行匯報,他已傳令全國,調集銅鐵和硫磺、硝石等物資運往奮威郡,同時在中部和南部各郡征調糧草、馬匹、民夫,為出征做準備。
聞聽此意,國君當即宣布散朝,讓九卿以下的官員退下。
按照大事開小會的傳統,剩餘人移到偏殿,落座後開始商議軍事部署。
作戰目標是消滅夏國西路軍,東路軍留給越國自己解決。
因為是沿著國境線作戰,補給會相對簡單,方便從中、南部各郡調集糧草,不深入越國腹地,方便自己的同時,也不會給越國太大壓力。
而夏國的西路軍號稱二十萬,但那也隻是號稱,實際兵力也就十來萬,其中還有不少非作戰人員,諸如負責養馬的馬夫,製造器械的工匠,負責運送的民夫等等,真正帶甲的士兵,也就幾萬人而已。
按照冷兵器時代的管理,去掉虛報和非戰鬥人員,取號稱數字的十分之一,才是最終的戰鬥力。如果按照這個標準,夏國西路軍也就兩萬士兵。
但本著料敵從寬的原則,依舊要將敵人看做是十多萬的兵馬。
為此,大西國要準備三十萬大軍。
當然,這個三十萬也是號稱,真正帶甲士兵不會超過十萬,並且分為涇陽軍,奮威軍,中央軍三部。
由於三軍分工不同,所以得進行完全不同的布置。
中央軍由劉鐸從北海郡調集五千精騎作為主力,同時從中部三郡抽調共計一萬步卒,另有數萬民夫,對外號稱十五萬以虛張聲勢。到時候多帶些旌旗帳篷,做到以假亂真。
涇陽軍則由劉閔率領,以最快的速度渡河,趁夏國國內防守空虛之際,占領沿河渡口碼頭,並派出騎兵四處襲擾。
具體出動兵力不需要太多,隻要能做到斷絕夏軍的涇河運輸線,並對其後方施加壓力即可。劉閔帳下有數千騎兵,再動員數千步兵,總兵力一萬,對外號稱五萬問題不大。
為了避免出兵時氐人和匈人偷襲涇陽,方選會支援一些大炮和炮彈,讓涇陽可以用少量步卒完成對北境的防守,進而抽調更多兵力東出。
而奮威郡兵力最少,連帶常備軍和生產建設兵團,總共也就兩三千人。
即便人手如此之少,方選還得分兩路使用。
一路在東境,不過並不需要太多正規軍,隻需少量軍官率領,征調流民湊個數千人馬,也不需要立即投入作戰,隻需每天在廊山山口進行演習,和劉閔的兵馬隔河唿應,大張旗鼓造船和演練渡河,做出隨時出兵的狀態。
而奮威郡的另一路軍,則是以虎賁軍為主力,同時收攏部分流民,再從雍州調集部分兵馬,湊夠一萬人即可。
這一萬人出奮威郡南境作戰,即便不能第一時間拿下琢郡,也可以南境衛所為依托,切斷夏軍西路軍的補給線。
如此一來,前有劉鐸大軍壓境,後有糧道被斷,老家被端之險,夏軍西路軍必退。
此時劉鐸隻需銜尾追擊,也不必急於消滅對手,隻要一路跟著,將對方往江夏方向趕就好。
一旦夏軍西路軍到達渭郡,奮威軍便截斷其去路,與劉鐸部前後夾擊,一舉將之消滅。
到時候方選會給兩軍配備大炮,但隻能在決戰時使用,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有了大炮加持,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殲滅夏軍西路軍。然後在江夏附近擺開架勢,坐等其東路軍分兵來救,到時候隻要炮彈管夠,來多少援軍打多少援軍。
整個計劃縝密嚴謹,由方選先提出,其餘人進行補充,最終商定完畢。
現在要做的,就是籌備糧草,整肅人馬,準備工作完成後,就立即出兵。
一場戰爭,要消耗的物資不計其數,準備工作自然也十分耗時。單論調撥糧草,從中部三郡運到南部邊境就得好幾天,再加上人員調動,征發民夫,一個個環節下去,出兵最快也得等一個月以後。
所以眼下倒是不急,眾人商議完畢後,各自迴官署下達命令就是。
散會前,國君突然拉著方選說道:“當日宗廟中,愛卿召喚天雷所用的是何物?”
方選知道,對方是看上自己的火槍了,於是讓夏風遣人傳令出去,從趙虎手裏把自己的火槍拿來。
他上朝前都會把火槍留在宮外,避免留人口實,如今國君想要,就隻好有拿了過來。
“此物謂之火槍。”方選解釋,“以火引發,借天雷之力,十步之內取人性命。”
說罷拉著國君來到殿門口,先詳細介紹了火槍的用法,然後將之交到對方手中。
國君掂量了一下重量,隨後照方選所教,對著前方的牆壁開了一槍。
一聲巨響,嚇得他打了個哆嗦,透過硝煙,看見牆麵青磚上留有半個拳頭大小的深坑,頓時大唿神奇。
畢竟年紀在那,即便是一國之君,也還是少年心性,麵對如此有趣的武器,自然愛不釋手,之後又抬起槍口,朝著牆麵開槍。
鉤機和燧石摩擦片刻,卻不見槍響。
方選急忙解釋,每打一槍,就要重新裝填彈藥,之後手把手教了一遍。
國君依樣畫葫蘆,裝填後開槍,牆麵再次留下一個坑洞。
“有此神奇,難怪可輕鬆取黃賊性命。”國君感歎道。
方選看出他想要,隻是礙於麵子不好明說,於是主動說道:“既然君上喜愛,那微臣就將火槍獻給君上,隻是火槍威力霸道,絕非凡物,使用時必須牢記要點。”
“何等的要點?”國君忙問。
方選便將槍械使用要則說了一遍,又教了他如何保養,見國君表示牢記,才放下心來,之後又表示,迴頭會再送些彈藥來,讓對方打個夠。
一番折騰,國君打完了彈藥。方選見也教得差不多了,這才表示官署內還有公務,打算告辭。
卻聽國君說道:“愛卿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