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日子這麽艱難了嗎?”方選心道。
自從去了一趟京城,他也膨脹了不少,幾萬兩已經不覺得多了。
不過對於戰爭而言,幾萬兩白銀那真的是杯水車薪。
這次出征,不管征發了多少民夫,他都可以不發工錢,隻讓他們抵扣每年需要盡的徭役義務即可。
但士兵是要發工錢的,不管職業軍人還是生產建設兵團,家裏都指望這個勞動力養家糊口,你不發工錢,人家全家不得喝西北風。
而虎賁軍的月錢標準是很高的,基層士兵不到一兩,一旦評了軍銜職稱,那最低就一兩起步,尉官就接近二兩了,校官則達到三兩左右。
動用一萬名士兵,光發工資一個月就得準備五六萬。
更別提其他開銷,軍械武器、馬匹、禦寒的衣物、戰鬥後的醫療保障等等。
這八萬兩白銀,精打細算也就夠支持一個月罷了。
“看來老天橫豎就給我一個月時間啊。”方選暗道,不禁在心裏暗罵國君這小子,光讓人打仗,結果就給這麽點糧草。
當初他還拍著胸脯保證,現在再寫信要求追加,那就顯得自己沒能力了。
一個月就一個月吧,方選嘀咕一聲,隨即說道:“軍餉之事不必費心,我自有辦法。”
隨即又詢問範文懷,奮威郡境內如今有多少人口。
後者當即迴報
隨後開始安排起來,首先就是軍隊動員。
東境本來就有兩千人,加上近期收攏的流民,大概三千人左右,這些就不必調動了,直接傳令下去,讓桑春繼續領著他們在河邊演習,砍伐樹木、製造船隻和浮橋,做出隨時大軍順江而下的勢頭。
主要動員的是虎賁軍和生產建設兵團。
虎賁軍前後幾次增補成員,但總共也沒超過一千,這些是精銳中的精銳,好鋼得用在刀刃上。
所以方選決定,先將神機營擴編,從原來的一百八十人擴大到六百人,原先的三隊編製增至十隊。
這十隊士兵全部配備三眼火銃和馬匹,作為方選的親兵使用。
除此之外,原先的騎兵營也進行擴編,增加至八百人。任命勒古錯為騎兵營長,霍多、達斡、納古、王河為營副。
這一下,騎兵數量就達到了一千四百人,由於不是長途作戰,所以無需備用馬匹。縱觀整個奮威郡,目前隻能湊出一千左右的良馬,其餘的數量隻能用劣馬湊數。
不過這倒不是什麽問題,在從京城走之前,方選就已經和劉閔商量過,對方迴去後會盡快送一批軍馬過來,而方選則用火炮和炮彈交換。
除了騎兵,還得動員步兵。
虎賁軍原本人數就不多,加上生產建設兵團,滿打滿算不到兩千人。前麵的神機營和騎兵營就已經占了一大半,剩下的步兵也就幾百號人了,所以接下來還得繼續招兵。
對此,方選做出指示,即刻招募本地百姓和外地流民,以自願為準,不進行任何強征,優先選擇身體強壯者,以及從越國逃來的難民。
因為難民對夏軍有國仇家恨,會有更強的戰鬥意誌。
步兵的數量得補充到一千二百人,其中六百為炮兵,由神機營負責訓練。另外六百則是步卒和弩手各半,主要用於和炮兵協同。
冷兵器時代,打仗講究步騎協同,熱兵器時代,則講究步炮協同。尤其在進攻的時候,炮兵可以有效壓製對方火力,幫助步兵推進戰線。
現階段的火龍雷炮射程還不夠遠,步炮協同的操作性不強,但為了避免對方騎兵突襲炮兵陣地,必須使用相應的步兵進行防守。
如此一來,士兵的數量就達到了兩千六百人,再加東境桑春的三千多,以及南境左丘的一千多人馬,總數也有個七八千了。
到時候向朝廷稟明,動員士兵一萬,動員民夫和工匠近十萬,對外號稱二十萬大軍,那是一點毛病都沒有。
而這號稱的二十萬大軍裏,真正作戰的是方選率領的兩千六百人。
東境雖然人多,但隻有少數職業軍人,大部分都是流民,參軍都是為了混口飯吃,不能指望他們有多少戰鬥力,隻要在涇水上遊虛張聲勢,那就算達成目的。
真正的作戰任務,還得方選親率的軍隊完成。步兵負責結營,炮兵負責轟炸,騎兵負責策應和補刀。這一套連招下去,夏軍再精銳都是白給。
聽完方選的吩咐,馮英表示會立即開始招兵,並盡快對新兵進行訓練。
“糧草也需盡快統籌。”方選對範文懷和老黑說道。
考慮到劉定邊給治下郡民免了一年的賦稅,今年又是豐年,民間的存糧自是不少。
所以為了保證大軍糧草供給,一方麵發動全郡人民割草,趁著冬天還沒到,多收集些草料。另一方麵,通告郡民上交和往年賦稅同等的糧食,但郡府不會白取,而是以市價進行收購。
如此一來,既不違反劉定邊的免賦承諾,又能將民間富餘的糧食收集起來。
以上兩項是解決兵員和糧草,接下來就是準備軍械。
方選下令,即刻起烏山城各作坊停止非軍事用品的生產,調集人手和材料,全力生產武器和鎧甲。
火器自不必說,庫存的火槍已經夠用,火炮的出爐也很快。
現在需要的是盔甲和鞋服,作戰需要盔甲這是常識,即便隻配半甲,數千士兵一人一件,數量也不少。而服裝也是急需之物,眼下已經是深秋,氣溫越來越低,禦寒已經是剛需。
不過鞋服可以外包給黃土城的裁縫作坊,直接在明早的報紙上打廣告,奮威軍求購一萬套冬裝,想拿到訂單的商戶,明日下午帶上各自作坊中的樣品,到侯府參與招標會。
吳彥祖詳細記下,表示會盡快迴報社排版。
“情報處如何了?”方選詢問。
自從去了一趟京城,他也膨脹了不少,幾萬兩已經不覺得多了。
不過對於戰爭而言,幾萬兩白銀那真的是杯水車薪。
這次出征,不管征發了多少民夫,他都可以不發工錢,隻讓他們抵扣每年需要盡的徭役義務即可。
但士兵是要發工錢的,不管職業軍人還是生產建設兵團,家裏都指望這個勞動力養家糊口,你不發工錢,人家全家不得喝西北風。
而虎賁軍的月錢標準是很高的,基層士兵不到一兩,一旦評了軍銜職稱,那最低就一兩起步,尉官就接近二兩了,校官則達到三兩左右。
動用一萬名士兵,光發工資一個月就得準備五六萬。
更別提其他開銷,軍械武器、馬匹、禦寒的衣物、戰鬥後的醫療保障等等。
這八萬兩白銀,精打細算也就夠支持一個月罷了。
“看來老天橫豎就給我一個月時間啊。”方選暗道,不禁在心裏暗罵國君這小子,光讓人打仗,結果就給這麽點糧草。
當初他還拍著胸脯保證,現在再寫信要求追加,那就顯得自己沒能力了。
一個月就一個月吧,方選嘀咕一聲,隨即說道:“軍餉之事不必費心,我自有辦法。”
隨即又詢問範文懷,奮威郡境內如今有多少人口。
後者當即迴報
隨後開始安排起來,首先就是軍隊動員。
東境本來就有兩千人,加上近期收攏的流民,大概三千人左右,這些就不必調動了,直接傳令下去,讓桑春繼續領著他們在河邊演習,砍伐樹木、製造船隻和浮橋,做出隨時大軍順江而下的勢頭。
主要動員的是虎賁軍和生產建設兵團。
虎賁軍前後幾次增補成員,但總共也沒超過一千,這些是精銳中的精銳,好鋼得用在刀刃上。
所以方選決定,先將神機營擴編,從原來的一百八十人擴大到六百人,原先的三隊編製增至十隊。
這十隊士兵全部配備三眼火銃和馬匹,作為方選的親兵使用。
除此之外,原先的騎兵營也進行擴編,增加至八百人。任命勒古錯為騎兵營長,霍多、達斡、納古、王河為營副。
這一下,騎兵數量就達到了一千四百人,由於不是長途作戰,所以無需備用馬匹。縱觀整個奮威郡,目前隻能湊出一千左右的良馬,其餘的數量隻能用劣馬湊數。
不過這倒不是什麽問題,在從京城走之前,方選就已經和劉閔商量過,對方迴去後會盡快送一批軍馬過來,而方選則用火炮和炮彈交換。
除了騎兵,還得動員步兵。
虎賁軍原本人數就不多,加上生產建設兵團,滿打滿算不到兩千人。前麵的神機營和騎兵營就已經占了一大半,剩下的步兵也就幾百號人了,所以接下來還得繼續招兵。
對此,方選做出指示,即刻招募本地百姓和外地流民,以自願為準,不進行任何強征,優先選擇身體強壯者,以及從越國逃來的難民。
因為難民對夏軍有國仇家恨,會有更強的戰鬥意誌。
步兵的數量得補充到一千二百人,其中六百為炮兵,由神機營負責訓練。另外六百則是步卒和弩手各半,主要用於和炮兵協同。
冷兵器時代,打仗講究步騎協同,熱兵器時代,則講究步炮協同。尤其在進攻的時候,炮兵可以有效壓製對方火力,幫助步兵推進戰線。
現階段的火龍雷炮射程還不夠遠,步炮協同的操作性不強,但為了避免對方騎兵突襲炮兵陣地,必須使用相應的步兵進行防守。
如此一來,士兵的數量就達到了兩千六百人,再加東境桑春的三千多,以及南境左丘的一千多人馬,總數也有個七八千了。
到時候向朝廷稟明,動員士兵一萬,動員民夫和工匠近十萬,對外號稱二十萬大軍,那是一點毛病都沒有。
而這號稱的二十萬大軍裏,真正作戰的是方選率領的兩千六百人。
東境雖然人多,但隻有少數職業軍人,大部分都是流民,參軍都是為了混口飯吃,不能指望他們有多少戰鬥力,隻要在涇水上遊虛張聲勢,那就算達成目的。
真正的作戰任務,還得方選親率的軍隊完成。步兵負責結營,炮兵負責轟炸,騎兵負責策應和補刀。這一套連招下去,夏軍再精銳都是白給。
聽完方選的吩咐,馮英表示會立即開始招兵,並盡快對新兵進行訓練。
“糧草也需盡快統籌。”方選對範文懷和老黑說道。
考慮到劉定邊給治下郡民免了一年的賦稅,今年又是豐年,民間的存糧自是不少。
所以為了保證大軍糧草供給,一方麵發動全郡人民割草,趁著冬天還沒到,多收集些草料。另一方麵,通告郡民上交和往年賦稅同等的糧食,但郡府不會白取,而是以市價進行收購。
如此一來,既不違反劉定邊的免賦承諾,又能將民間富餘的糧食收集起來。
以上兩項是解決兵員和糧草,接下來就是準備軍械。
方選下令,即刻起烏山城各作坊停止非軍事用品的生產,調集人手和材料,全力生產武器和鎧甲。
火器自不必說,庫存的火槍已經夠用,火炮的出爐也很快。
現在需要的是盔甲和鞋服,作戰需要盔甲這是常識,即便隻配半甲,數千士兵一人一件,數量也不少。而服裝也是急需之物,眼下已經是深秋,氣溫越來越低,禦寒已經是剛需。
不過鞋服可以外包給黃土城的裁縫作坊,直接在明早的報紙上打廣告,奮威軍求購一萬套冬裝,想拿到訂單的商戶,明日下午帶上各自作坊中的樣品,到侯府參與招標會。
吳彥祖詳細記下,表示會盡快迴報社排版。
“情報處如何了?”方選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