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朱元璋忽悠朱標
大明嫡長孫:老朱家的團寵 作者:白虎下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標兒、咱今年已經五十有四,你看看咱的頭發,都已經白了。”
“咱已經沒有多少年好活,咱就想多陪陪咱妹子。”
這!!!
朱標眼眶發紅了,他看著朱元璋花白的頭發,心裏很不是滋味,這些年朱元璋有多辛苦,他難道不知道嗎。
“爹、是孩兒不孝……”
朱元璋輕輕拍著朱標的肩膀:“標兒、你已經做的很好了,在你們兄弟幾個裏麵,你是最優秀的,以前咱沒時間教導你們兄弟幾個,都是標兒在照顧弟弟們。”
“咱也知道能想老二、老三、老四他們,你放心,等你娘過壽的時候,老二他們就會迴來,到時候咱給你放假,讓你有時間好好陪幾個弟弟。”
這……
朱標心裏暖暖的,他很掛念幾個弟弟,沒想到父皇居然會給他放假。
要知道每天都有那麽多政務,在看看父皇花白的頭發,朱標更是感動的不要不要的。
“行了、咱們就這麽說定了,宮裏的事情交給你,咱放心,你是咱大明下一任帝王,不要讓咱失望,不要愧對天下百姓。”
“爹、孩兒一定不會讓你失望,孩兒一定會處理好政務。”
朱元璋滿意的點點頭,走了幾步又迴頭說道:“改革的事情叫上李善長,他能幫你解決很多事情。”
“嗯、孩兒聽爹的。”朱標用力的點點,他很快想到了什麽,趕忙叫住朱元璋:“爹、你讓工部編織竹筐用來捕魚,你是不是被騙了,昨天孩兒在東宮試過了,根本捕不到魚。”
朱標知道朱元璋捕魚是為了什麽,是為了賑濟災民,因此、他也想出一份力,隻可惜自己沒有什麽好的辦法,隻能勸諫朱元璋不要上當受騙。
“哦!你是怎麽知道的?”朱元璋似笑非笑的望著朱標。
最近那麽多事情需要朱標去處理,朱標怎麽可能還有時間關注工部編織竹筐這種小事。
朱標也沒隱瞞,開口說道:“是太子妃跟我說的。”
“哦!”朱元璋眉宇間透露出一絲冷意,隨即又笑著說道:“能不能捕到魚,咱能不知道嗎?”
“你可別忘了咱從小就下河摸魚捉蝦,咱是那麽容易被騙的人嗎?”
朱元璋說完轉身就走,趕快一點還能陪大孫吃午飯呢。
等朱元璋離開後,又隻剩下苦逼的朱標,他發現當太子真不是想象中的那麽好,工作太多了。
朱元璋此時的心情不是很好,他發現太子妃呂氏太喜歡作妖了,他能看不出來太子妃呂氏的心思嗎。
如果不是為了讓朱標最近能好好工作,朱元璋立馬就會下旨處死太子妃呂氏。
朱元璋坐著馬車從城門口出來,就看到城外那些衣不遮體,枯瘦如柴的難民。
他的心很痛,要知道通濟門那邊才是主門,太平門這邊平時很少有人的,現在太平門外都這麽多難民,可想而知,通濟門那邊得有多少難民。
但他現在能做的都已經做了,隻希望少一些百姓餓死。
“毛驤、開設的粥棚都沒問題吧?”朱元璋開口問道。
別以為朱元璋把政務交給太子朱標,他自己就不管了。
那是大錯特錯的,朱元璋體恤百姓,怎麽可能放得下百姓,他時時刻刻都在關注著這些難民。
“皇爺、粥棚都沒有問題,沒有發現官員貪墨賑災糧。”毛驤迴應道。
這個時期誰敢貪墨啊,正處於空印案時期,朱元璋正殺得起勁,除非是活得不耐煩了,才會去貪墨賑災糧。
朱元璋微微點了點頭,心裏稍微好受一點:“對了、難民進入應天府,沒有出現劫掠村莊的事情吧?”
毛驤猶豫片刻,這才說道:“有難民劫掠過村莊,不過、應天城附近沒有發生過。”
他話裏的意思是,沒有難民衝進楊家村,皇長孫他們是安全的。
朱元璋眉頭緊鎖:“那些劫掠村莊的難民怎麽處理的?”
“他們畢竟是因為餓急了,逼不得已,如果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的,就都放了吧。”
“如果造成人員傷亡的……殺了。”
朱元璋最後一句話很是冰冷,雖然他心裏也很難受,但那些被洗劫傷亡的百姓,他們是無辜的。
馬車一路疾馳,很快就來到了楊家村。
軒府外麵依舊很熱熱鬧,昨天運送來的豬都還沒殺完呢,今天繼續殺豬煉油。
“皇爺、皇長孫他們去河邊收地籠去了。”一個喬裝打扮的錦衣衛輕聲說道。
“走、咱們趕快去河邊看看捕撈到多少魚。”朱元璋眼前一亮。
他特別想知道昨晚放下的地籠收獲的情況,隻有看到收獲他才能安心。
朱元璋和毛驤快步朝著河邊走去,此時河邊也很是熱鬧,河裏有幾艘小船在打撈著地籠。
河岸邊上圍了很多人,基本都村裏的小孩。
“大孫、怎麽樣?捕撈到多少魚?”朱元璋在人群裏看到朱軒,連忙走了過去。
今天朱軒沒有帶妹妹弟弟出來,身邊隻跟著蔣瓛和海棠,人多手雜,萬一弟弟妹妹不小心掉河裏去了咋辦。
“爺爺、收獲很多,你看都裝滿幾大桶了。”朱軒笑著說道。
他也沒想到河裏的魚資源會這麽豐富。
“好家夥!這裏有好兩三千斤魚了吧?”朱元璋一臉的震驚。
幾個大木桶裏,全都是魚,最小的都有一斤,普遍在五六斤左右,大的甚至有十幾斤那麽重。
朱軒摸著下巴說道:“昨晚一共下了七十個地籠,現在收了五十個,等地籠都收完,應該能達到四千斤左右。”
聽到這個數據,朱元璋臉上的笑容就沒斷過,都快笑成一朵花了。
要知道他讓工部編織的地籠更多,每天至少能收獲萬斤魚。
這麽多魚用於賑災,可以剩下很多糧食了。
“爺爺、你也別高興得太早,今天是第一天捕魚,魚獲肯定很多,等過幾天魚就捕得差不多了,到時候就捕不到什麽魚了。”朱軒開口說道。
朱元璋當然知道這個道理,不過、秦淮河加上玄武湖還有附近的長江水域,能捕到的魚就多了。
更何況、他還能安排人去別的地方捕魚呢。
“爺爺、等會孫兒要去搭棚子賑濟災民。”
“不行……”
朱元璋果斷拒絕,災民經曆過易子而食,人吃人的事情,有很多人性情大變,他可不想大孫出現任何危險。
“咱已經沒有多少年好活,咱就想多陪陪咱妹子。”
這!!!
朱標眼眶發紅了,他看著朱元璋花白的頭發,心裏很不是滋味,這些年朱元璋有多辛苦,他難道不知道嗎。
“爹、是孩兒不孝……”
朱元璋輕輕拍著朱標的肩膀:“標兒、你已經做的很好了,在你們兄弟幾個裏麵,你是最優秀的,以前咱沒時間教導你們兄弟幾個,都是標兒在照顧弟弟們。”
“咱也知道能想老二、老三、老四他們,你放心,等你娘過壽的時候,老二他們就會迴來,到時候咱給你放假,讓你有時間好好陪幾個弟弟。”
這……
朱標心裏暖暖的,他很掛念幾個弟弟,沒想到父皇居然會給他放假。
要知道每天都有那麽多政務,在看看父皇花白的頭發,朱標更是感動的不要不要的。
“行了、咱們就這麽說定了,宮裏的事情交給你,咱放心,你是咱大明下一任帝王,不要讓咱失望,不要愧對天下百姓。”
“爹、孩兒一定不會讓你失望,孩兒一定會處理好政務。”
朱元璋滿意的點點頭,走了幾步又迴頭說道:“改革的事情叫上李善長,他能幫你解決很多事情。”
“嗯、孩兒聽爹的。”朱標用力的點點,他很快想到了什麽,趕忙叫住朱元璋:“爹、你讓工部編織竹筐用來捕魚,你是不是被騙了,昨天孩兒在東宮試過了,根本捕不到魚。”
朱標知道朱元璋捕魚是為了什麽,是為了賑濟災民,因此、他也想出一份力,隻可惜自己沒有什麽好的辦法,隻能勸諫朱元璋不要上當受騙。
“哦!你是怎麽知道的?”朱元璋似笑非笑的望著朱標。
最近那麽多事情需要朱標去處理,朱標怎麽可能還有時間關注工部編織竹筐這種小事。
朱標也沒隱瞞,開口說道:“是太子妃跟我說的。”
“哦!”朱元璋眉宇間透露出一絲冷意,隨即又笑著說道:“能不能捕到魚,咱能不知道嗎?”
“你可別忘了咱從小就下河摸魚捉蝦,咱是那麽容易被騙的人嗎?”
朱元璋說完轉身就走,趕快一點還能陪大孫吃午飯呢。
等朱元璋離開後,又隻剩下苦逼的朱標,他發現當太子真不是想象中的那麽好,工作太多了。
朱元璋此時的心情不是很好,他發現太子妃呂氏太喜歡作妖了,他能看不出來太子妃呂氏的心思嗎。
如果不是為了讓朱標最近能好好工作,朱元璋立馬就會下旨處死太子妃呂氏。
朱元璋坐著馬車從城門口出來,就看到城外那些衣不遮體,枯瘦如柴的難民。
他的心很痛,要知道通濟門那邊才是主門,太平門這邊平時很少有人的,現在太平門外都這麽多難民,可想而知,通濟門那邊得有多少難民。
但他現在能做的都已經做了,隻希望少一些百姓餓死。
“毛驤、開設的粥棚都沒問題吧?”朱元璋開口問道。
別以為朱元璋把政務交給太子朱標,他自己就不管了。
那是大錯特錯的,朱元璋體恤百姓,怎麽可能放得下百姓,他時時刻刻都在關注著這些難民。
“皇爺、粥棚都沒有問題,沒有發現官員貪墨賑災糧。”毛驤迴應道。
這個時期誰敢貪墨啊,正處於空印案時期,朱元璋正殺得起勁,除非是活得不耐煩了,才會去貪墨賑災糧。
朱元璋微微點了點頭,心裏稍微好受一點:“對了、難民進入應天府,沒有出現劫掠村莊的事情吧?”
毛驤猶豫片刻,這才說道:“有難民劫掠過村莊,不過、應天城附近沒有發生過。”
他話裏的意思是,沒有難民衝進楊家村,皇長孫他們是安全的。
朱元璋眉頭緊鎖:“那些劫掠村莊的難民怎麽處理的?”
“他們畢竟是因為餓急了,逼不得已,如果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的,就都放了吧。”
“如果造成人員傷亡的……殺了。”
朱元璋最後一句話很是冰冷,雖然他心裏也很難受,但那些被洗劫傷亡的百姓,他們是無辜的。
馬車一路疾馳,很快就來到了楊家村。
軒府外麵依舊很熱熱鬧,昨天運送來的豬都還沒殺完呢,今天繼續殺豬煉油。
“皇爺、皇長孫他們去河邊收地籠去了。”一個喬裝打扮的錦衣衛輕聲說道。
“走、咱們趕快去河邊看看捕撈到多少魚。”朱元璋眼前一亮。
他特別想知道昨晚放下的地籠收獲的情況,隻有看到收獲他才能安心。
朱元璋和毛驤快步朝著河邊走去,此時河邊也很是熱鬧,河裏有幾艘小船在打撈著地籠。
河岸邊上圍了很多人,基本都村裏的小孩。
“大孫、怎麽樣?捕撈到多少魚?”朱元璋在人群裏看到朱軒,連忙走了過去。
今天朱軒沒有帶妹妹弟弟出來,身邊隻跟著蔣瓛和海棠,人多手雜,萬一弟弟妹妹不小心掉河裏去了咋辦。
“爺爺、收獲很多,你看都裝滿幾大桶了。”朱軒笑著說道。
他也沒想到河裏的魚資源會這麽豐富。
“好家夥!這裏有好兩三千斤魚了吧?”朱元璋一臉的震驚。
幾個大木桶裏,全都是魚,最小的都有一斤,普遍在五六斤左右,大的甚至有十幾斤那麽重。
朱軒摸著下巴說道:“昨晚一共下了七十個地籠,現在收了五十個,等地籠都收完,應該能達到四千斤左右。”
聽到這個數據,朱元璋臉上的笑容就沒斷過,都快笑成一朵花了。
要知道他讓工部編織的地籠更多,每天至少能收獲萬斤魚。
這麽多魚用於賑災,可以剩下很多糧食了。
“爺爺、你也別高興得太早,今天是第一天捕魚,魚獲肯定很多,等過幾天魚就捕得差不多了,到時候就捕不到什麽魚了。”朱軒開口說道。
朱元璋當然知道這個道理,不過、秦淮河加上玄武湖還有附近的長江水域,能捕到的魚就多了。
更何況、他還能安排人去別的地方捕魚呢。
“爺爺、等會孫兒要去搭棚子賑濟災民。”
“不行……”
朱元璋果斷拒絕,災民經曆過易子而食,人吃人的事情,有很多人性情大變,他可不想大孫出現任何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