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朱元璋跟李善長顯擺
大明嫡長孫:老朱家的團寵 作者:白虎下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善長來到前院的時候,老臉都還紅撲撲的,剛才尷尬的腳趾都能摳出三室一廳了。
“老爺、老夫人……”
“喲!聽說你被人當奸細抓住了,還說你鬼鬼祟祟的一看就不像好人。”朱元璋調侃道。
我尼瑪!
還能不能愉快的玩耍了。
李善長心裏那叫一個鬱悶。
“重八、你就別調侃李善長了。”馬皇後故作責怪道,然後親手給李善長倒了一杯茶水:“快來喝茶。”
“謝謝老夫人……”李善長很有禮儀的行禮,然後坐在了石凳上。
他跟朱元璋以及馬皇後都是很多年的老友了,除了在宮裏的時候,其餘時間都是當老友相處的。
“去後院看過了?”朱元璋笑著問道。
“嗯、去看過了,小少爺簡直就是神童,沒想到風靡應天城的香皂和蚊香,居然都是小少爺研究出來的。”李善長發自內心的恭維道。
朱元璋心裏那叫一個樂嗬,咱大孫牛逼吧?就連李善長都欽佩。
“這才哪到哪,你可知道,毒鹽礦提煉細鹽也是咱大孫研究出來的。”
“什麽!”李善長心裏猛的一驚,如今應天城裏售賣的細鹽,都是雪白的細鹽。
比以前皇宮裏禦用細鹽口感還要好上幾倍,而且毒鹽礦提煉細鹽的事情,朝中大臣們也知道了。
李善長萬萬沒想到,這居然是皇長孫搞出來的,皇長孫才八歲大啊。
“這算啥?鹽務改革也是咱大孫提出來的。”朱元璋繼續賣弄道。
嘶!!!
李善長倒吸了一口涼氣,能提煉細鹽,能製作香皂和蚊香,隻算是小聰明,比如工部的軍器製造局的人,還有兵部,以及內務府兵仗局的人。
這幾個部門網羅了大明的能工巧匠,個個都是人才。
可是、能提出鹽務改革就不一樣了,這是眼界、是格局,也是政治手段。
“對了、農稅和商稅改革,也是咱大孫提出來的。”
我尼瑪!
李善長整個人都傻眼了,這踏馬的已經不能用神童來形容皇長孫了,得用妖孽才行。
什麽甘羅啥的,給皇長孫提鞋都不配。
朱元璋說起農稅和商稅改革的事情,臉色變得沉重起來:“李善長、你說,如果不進行弄農稅和商稅改革,是不是會拖垮大明朝廷?”
迴過神來的李善長,不知道應該怎麽迴答朱元璋這個問題。
其實、滿朝文武大臣,沒有誰不知道這兩個問題的嚴重性,但就沒人提,因為這關乎著所有人的利益。
即便是李善長早就看穿了這個問題,他也不敢跟朱元璋提起,不然他就會成為所有官員,所有豪紳士族的敵人。
這就好比蒙元的時候,做官容易,做清官難,如果不跟著同流合汙,很快就會被排擠打壓。
“會……”李善長艱難的吐出一個字,旋即又說道:“最近的改革,雖然才剛改革,已經改革的範圍也不大,但也能見到了成效。”
“就拿農稅改革來說,應天府百姓臉上的笑容,比以往都多,而且開墾荒地更加積極了。”
“還有商稅改革,這就更加顯著了,不像農稅改革需要等到秋收才能看到實際效果。”
“自從應天城推行商稅改革以來,外地來應天城行商的人更多了,大街小巷比以往更加熱鬧繁榮。”
“朝廷每天能收到的商稅,是以往根本比不上的……”
“這就說明,商稅改革是正確的,還有朝廷頒布的那些措施,保證了商賈權益,商人喜歡這樣的經商環境。”
朱元璋也感慨萬千的點點頭,以往收商稅基本收不到,首先是商稅低,另外嘛,商業基本都在豪紳士族手上,他們就剛給個仨瓜倆棗出來。
國庫每年的稅收,看著都頭疼,而且大部分還是靠的農稅。
如果不是大孫提出的各種改革,朱元璋都害怕過個幾十年以後,老鼠去了國庫都會搖搖頭,還倒貼留下幾粒糧食。
“是不是對農稅和商稅進行改革以後,就無法撼動大明的根基了?”
這!!!
李善長思索起來,如今朝廷推行各項改革,以後國庫肯定不會缺錢,隻要以後不遇到昏君,大明的國祚必定能延續千年。
“老爺、如今朝廷推行各項改革,國庫不會再像以往那麽窮了,朝廷有了錢,國祚必定能延續千年。”
聞言、朱元璋忍不住笑了起來,曆朝曆代的國祚最多才三百多年,如果大明的國祚能延續千年,這可是曆朝曆代都無法比擬的啊。
“噗嗤……”
就在這時,遠處傳來的笑聲打斷了李善長他們的談話。
朱元璋他們眉頭一皺,敢打斷他們說話的人,至少都要吃三十大棍。
等他們看清楚來人,好吧,原來是大孫,大孫做什麽都沒問題,不就是打斷他們的談話嗎?朱元璋還希望多來幾次呢。
朱軒和劉三吾聊著天走了過來,朱元璋朝著朱軒招招手:“大孫、快來爺爺這裏,爺爺剝核桃給你吃,戴太醫他們都說多吃核桃更加聰明。”
馬皇後也寵溺的說道:“乖孫來奶奶這裏,奶奶已經給你剝了六個核桃。”
坐在一旁的李善長嘴角不停的抽搐,這還是那個殺伐果斷,讓人望而生畏的朱元璋嗎?
“小少爺、你剛才笑,是覺得老奴說的不對嗎?”李善長忍不住問道。
朱軒剛走過來,就被馬皇後抱在懷裏,把她剝好的核桃仁喂給朱軒吃。
朱軒一邊吃一邊說道:“大明國祚想延續千年,太難了,雖然大明已經推行改革,可這些改革,除了農稅問題,商稅也隻不過是跟唐宋差不多而已罷了,就這樣也想讓國祚延續千年?”
“曆朝曆代,出現的問題數不勝數,這些問題都會影響國祚的,想要改變這些問題,除非每一個繼位的皇帝都有開國皇帝那種能力。”
李善長暗暗點了點頭,他熟讀史記,當然知道這個問題了,但這些問題是沒辦法改變的。
“小少爺、老奴的意思是,在沒有這些問題的前提下,已經對農稅和商稅改革的大明,國祚能否延續千年?”
朱軒很果斷的搖搖頭:“不能……”
呃!!!
所有人都一愣,好家夥、你可是皇長孫啊,哪有這樣說自己家的。
“為何?”李善長忍不住問道。
朱軒撇撇嘴:“因為洪武對自己的子嗣太好了,那些宗藩的待遇太好了。”
“比如給宗室修建的房屋,陵墓,全都是朝廷撥款,郡王1000兩,鎮國將軍700兩,輔國將軍660兩,奉國將軍620兩,中尉和郡主500兩,縣主460兩,鄉主340兩。墳塋造價為:郡王350兩,鎮國將軍240兩,輔國將軍225兩,奉國將軍147兩,中尉和郡主123兩,縣主190兩,鄉主185兩。”
“這都不算啥,他們的歲祿才叫人咂舌……”
“老爺、老夫人……”
“喲!聽說你被人當奸細抓住了,還說你鬼鬼祟祟的一看就不像好人。”朱元璋調侃道。
我尼瑪!
還能不能愉快的玩耍了。
李善長心裏那叫一個鬱悶。
“重八、你就別調侃李善長了。”馬皇後故作責怪道,然後親手給李善長倒了一杯茶水:“快來喝茶。”
“謝謝老夫人……”李善長很有禮儀的行禮,然後坐在了石凳上。
他跟朱元璋以及馬皇後都是很多年的老友了,除了在宮裏的時候,其餘時間都是當老友相處的。
“去後院看過了?”朱元璋笑著問道。
“嗯、去看過了,小少爺簡直就是神童,沒想到風靡應天城的香皂和蚊香,居然都是小少爺研究出來的。”李善長發自內心的恭維道。
朱元璋心裏那叫一個樂嗬,咱大孫牛逼吧?就連李善長都欽佩。
“這才哪到哪,你可知道,毒鹽礦提煉細鹽也是咱大孫研究出來的。”
“什麽!”李善長心裏猛的一驚,如今應天城裏售賣的細鹽,都是雪白的細鹽。
比以前皇宮裏禦用細鹽口感還要好上幾倍,而且毒鹽礦提煉細鹽的事情,朝中大臣們也知道了。
李善長萬萬沒想到,這居然是皇長孫搞出來的,皇長孫才八歲大啊。
“這算啥?鹽務改革也是咱大孫提出來的。”朱元璋繼續賣弄道。
嘶!!!
李善長倒吸了一口涼氣,能提煉細鹽,能製作香皂和蚊香,隻算是小聰明,比如工部的軍器製造局的人,還有兵部,以及內務府兵仗局的人。
這幾個部門網羅了大明的能工巧匠,個個都是人才。
可是、能提出鹽務改革就不一樣了,這是眼界、是格局,也是政治手段。
“對了、農稅和商稅改革,也是咱大孫提出來的。”
我尼瑪!
李善長整個人都傻眼了,這踏馬的已經不能用神童來形容皇長孫了,得用妖孽才行。
什麽甘羅啥的,給皇長孫提鞋都不配。
朱元璋說起農稅和商稅改革的事情,臉色變得沉重起來:“李善長、你說,如果不進行弄農稅和商稅改革,是不是會拖垮大明朝廷?”
迴過神來的李善長,不知道應該怎麽迴答朱元璋這個問題。
其實、滿朝文武大臣,沒有誰不知道這兩個問題的嚴重性,但就沒人提,因為這關乎著所有人的利益。
即便是李善長早就看穿了這個問題,他也不敢跟朱元璋提起,不然他就會成為所有官員,所有豪紳士族的敵人。
這就好比蒙元的時候,做官容易,做清官難,如果不跟著同流合汙,很快就會被排擠打壓。
“會……”李善長艱難的吐出一個字,旋即又說道:“最近的改革,雖然才剛改革,已經改革的範圍也不大,但也能見到了成效。”
“就拿農稅改革來說,應天府百姓臉上的笑容,比以往都多,而且開墾荒地更加積極了。”
“還有商稅改革,這就更加顯著了,不像農稅改革需要等到秋收才能看到實際效果。”
“自從應天城推行商稅改革以來,外地來應天城行商的人更多了,大街小巷比以往更加熱鬧繁榮。”
“朝廷每天能收到的商稅,是以往根本比不上的……”
“這就說明,商稅改革是正確的,還有朝廷頒布的那些措施,保證了商賈權益,商人喜歡這樣的經商環境。”
朱元璋也感慨萬千的點點頭,以往收商稅基本收不到,首先是商稅低,另外嘛,商業基本都在豪紳士族手上,他們就剛給個仨瓜倆棗出來。
國庫每年的稅收,看著都頭疼,而且大部分還是靠的農稅。
如果不是大孫提出的各種改革,朱元璋都害怕過個幾十年以後,老鼠去了國庫都會搖搖頭,還倒貼留下幾粒糧食。
“是不是對農稅和商稅進行改革以後,就無法撼動大明的根基了?”
這!!!
李善長思索起來,如今朝廷推行各項改革,以後國庫肯定不會缺錢,隻要以後不遇到昏君,大明的國祚必定能延續千年。
“老爺、如今朝廷推行各項改革,國庫不會再像以往那麽窮了,朝廷有了錢,國祚必定能延續千年。”
聞言、朱元璋忍不住笑了起來,曆朝曆代的國祚最多才三百多年,如果大明的國祚能延續千年,這可是曆朝曆代都無法比擬的啊。
“噗嗤……”
就在這時,遠處傳來的笑聲打斷了李善長他們的談話。
朱元璋他們眉頭一皺,敢打斷他們說話的人,至少都要吃三十大棍。
等他們看清楚來人,好吧,原來是大孫,大孫做什麽都沒問題,不就是打斷他們的談話嗎?朱元璋還希望多來幾次呢。
朱軒和劉三吾聊著天走了過來,朱元璋朝著朱軒招招手:“大孫、快來爺爺這裏,爺爺剝核桃給你吃,戴太醫他們都說多吃核桃更加聰明。”
馬皇後也寵溺的說道:“乖孫來奶奶這裏,奶奶已經給你剝了六個核桃。”
坐在一旁的李善長嘴角不停的抽搐,這還是那個殺伐果斷,讓人望而生畏的朱元璋嗎?
“小少爺、你剛才笑,是覺得老奴說的不對嗎?”李善長忍不住問道。
朱軒剛走過來,就被馬皇後抱在懷裏,把她剝好的核桃仁喂給朱軒吃。
朱軒一邊吃一邊說道:“大明國祚想延續千年,太難了,雖然大明已經推行改革,可這些改革,除了農稅問題,商稅也隻不過是跟唐宋差不多而已罷了,就這樣也想讓國祚延續千年?”
“曆朝曆代,出現的問題數不勝數,這些問題都會影響國祚的,想要改變這些問題,除非每一個繼位的皇帝都有開國皇帝那種能力。”
李善長暗暗點了點頭,他熟讀史記,當然知道這個問題了,但這些問題是沒辦法改變的。
“小少爺、老奴的意思是,在沒有這些問題的前提下,已經對農稅和商稅改革的大明,國祚能否延續千年?”
朱軒很果斷的搖搖頭:“不能……”
呃!!!
所有人都一愣,好家夥、你可是皇長孫啊,哪有這樣說自己家的。
“為何?”李善長忍不住問道。
朱軒撇撇嘴:“因為洪武對自己的子嗣太好了,那些宗藩的待遇太好了。”
“比如給宗室修建的房屋,陵墓,全都是朝廷撥款,郡王1000兩,鎮國將軍700兩,輔國將軍660兩,奉國將軍620兩,中尉和郡主500兩,縣主460兩,鄉主340兩。墳塋造價為:郡王350兩,鎮國將軍240兩,輔國將軍225兩,奉國將軍147兩,中尉和郡主123兩,縣主190兩,鄉主185兩。”
“這都不算啥,他們的歲祿才叫人咂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