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華夏是造紙的老祖宗
大明嫡長孫:老朱家的團寵 作者:白虎下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爺爺、孫兒不是要煉焦炭,等孫兒做出來你們就知道了。”
朱軒說著朝王五招了招手:“去把洗過的石炭拿一些過來,石炭塊狀的和粉末的都要,順便弄一些黏土迴來。”
“好的、小少爺……”王五快步走向後院馬棚工坊,如今軒府所使用的煤炭,全都是水洗過的,馬棚工坊那邊連黏土也有,是用來製作蚊香的。
“海棠、去取鉛筆和紙張來。”朱軒又開口說道。
“嗯、奴婢這就去取。”海棠點點頭朝著書房跑去。
朱元璋他們都好奇起來,一時不知道朱軒準備做什麽。
性子急的朱元璋很想開口詢問,他瞧見馬皇後和李善長他們都沒開口,最終還是忍了下來。
咱絕對不能第一個開口,咱難道還比不上妹子,比不上李善長和劉三吾他們這兩個老家夥嗎?
海棠很快拿著一張白紙和一支鉛筆走了迴來。
“這紙!居然如此雪白,紙麵如此光滑!”李善長看到紙張後,忍不住驚唿出聲。
朱元璋和劉三吾都嘚瑟起來,用鄙視的目光看著李善長,一副你沒見過世麵的樣子。
還不等朱軒落筆,李善長就先把白紙搶了過去,如同得到稀世之寶一樣,小心翼翼的捧在手裏。
也不能怪他會如此激動,對於讀書人來說,上好的紙張和筆墨,就是他們的最愛。
“李管家、別大驚小怪,趕快把白紙還給小少爺。”劉三吾一臉嫌棄的說道。
“這……這麽好的紙張,用了實在是太可惜了,要不換宣紙?”李善長一臉不舍的說道,眼巴巴的望著朱軒。
這眼神、讓朱軒打了一個寒磣,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這樣的白紙後院有的是,你等會自己拿去,想要多少拿多少。”
“真的!真的想要多少給多少?”李善長激動道,深怕朱軒會反悔一樣。
如今上等的宣紙一百張作價一貫錢,一張上等的宣紙折合下來就是十文錢。
好家夥!
果然是有錢人才讀得起書,十文錢平時都能在應天城買兩斤糧食了。
就算是普通的紙張也要四文錢左右。
老百姓怎麽買得起?
而李善長手裏的白紙,比他以往見過的紙張還要好,簡直就是難得一見。
朱軒給了李善長一個白眼:“我還能騙你不成?小孩子是不會騙人的。”
李善長把白紙放在桌子上,訕訕笑著說道:“老奴剛才太激動,隻怪老奴是第一次見到如此精美的紙張。”
他說著話音一轉:“小少爺、不知這樣的紙張,是從何處得來?難道是那些西洋商人帶來的?”
“噗嗤……”劉三吾忍不住笑出聲,傲嬌的說道:“你瞧不起誰呢?就那些西洋蠻夷能造出這樣精美的紙張嗎?咱們華夏是造紙的老祖宗,這是屬於大明的紙,西洋蠻夷算個屁。”
“啥?不是西洋商人帶來的?”李善長一愣:“不對啊、大明各地的造紙工坊我都知道,各大書鋪我也知道,就連朝廷的造紙坊也沒有如此精明的紙張。”
“嘿嘿……今天你不是見到了嗎?”劉三吾笑著說道:“這些紙張的生產工藝都是小少爺研究出來的,最近都是我在監督生產呢,後院倉庫裏已經堆了滿滿一倉庫。”
“咕嗝!!!”
李善長下意識的咽起了口水,什麽!有一倉庫這樣的紙張!
什麽!是皇長孫研究出來的生產工藝!
李善長頓時就激動了,也就是說,以後他能天天用這樣的紙張了。
“小少爺、這樣的紙張,也是放在陽光超市售賣嗎?”李善長趕忙問道,雖然皇長孫說他想要多少就拿多少,可他也不能使勁拿吧。
所以、他很期待紙張上市。
朱軒正用鉛筆在畫著什麽東西,他頭也不抬的說道:“暫時不會出售這些紙張,我們要留著刊印書籍。”
“刊印書籍?”李善長眉頭微微一皺,扭頭望向朱元璋和劉三吾,他實在是搞不懂,皇長孫要刊印那麽多書籍幹嘛。
難道是準備開書坊?
劉三吾和朱元璋都讀懂了李善長的心思,朱元璋開口說道:“你跟他說吧。”
劉三吾點點頭:“這些紙張是用來刊印課本的,有數學、語文、地理、科學、自然……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的課本都有。”
數學?語文?地裏?科學、自然?
還有那個什麽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這些都是什麽鬼啊?
李善長懵逼了,完全聽不懂劉三吾在說些什麽。
他怎麽感覺,自己讀書跟劉三吾讀的書不一。
“以後慢慢跟你解釋,不要打擾到小少爺。”劉三吾說著做了一個噤聲的動作。
他也不是不耐煩,主要是很難解釋,一時半會說不清楚。
當初他都是跟著朱軒屁股後麵追了幾天,才大致弄明白這些科目所代表了什麽。
那幾天把朱軒都搞怕了,畢竟古代人的思維不一樣,眼界不一樣,想要跟他們解釋清楚特別困難。
這就導致,勤奮好學的劉三吾,經常天不亮就守在朱軒屋外,就連上廁所都跟著。
朱軒很快就把圖紙畫好了,朱元璋他們忍不住伸長脖子湊了過來。
朱元璋皺著眉頭:“你們看出來什麽嗎?”
李善長搖搖頭,不確定的說道:“像樂器,比如琵琶、月琴、 三弦……”
劉三吾思索起來,皇長孫一向對這些樂器不感興趣,他覺得皇長孫所畫的,應該不是樂器。
“我猜……有可能是水瓢。”
朱軒笑笑不說話,你們就使勁猜吧,看你們誰能猜出來。
“蔣叔、你去後院把圖紙交給楊三叔,讓他加緊製作出來。”朱軒說著把圖紙遞給了蔣瓛,圖紙上他標注了大小規格,對於會木工的楊老三來說,按照圖紙製作出來一點問題都沒有。
“好的小少爺……”蔣瓛接過圖紙,急匆匆的走向後院,他還遇到返迴來的王五。
此時王五端著兩個木盆,一個木盆裏裝的是黏土,另一個木盆裏裝的是石炭。
“少爺、接下來要怎麽做?”王五把木盆放在地上問道。
朱軒指著裝有石炭的木盆說道:“先把塊狀的石炭放一邊,然後按照七比三的比例,七分石炭三分黃泥混合起來,加水攪拌,就如同揉麵蒸饅頭一樣。”
王五瞬間秒懂,從邊上打來一桶水,按照朱軒剛才所說的,開始摻和黃泥和煤炭。
朱軒說著朝王五招了招手:“去把洗過的石炭拿一些過來,石炭塊狀的和粉末的都要,順便弄一些黏土迴來。”
“好的、小少爺……”王五快步走向後院馬棚工坊,如今軒府所使用的煤炭,全都是水洗過的,馬棚工坊那邊連黏土也有,是用來製作蚊香的。
“海棠、去取鉛筆和紙張來。”朱軒又開口說道。
“嗯、奴婢這就去取。”海棠點點頭朝著書房跑去。
朱元璋他們都好奇起來,一時不知道朱軒準備做什麽。
性子急的朱元璋很想開口詢問,他瞧見馬皇後和李善長他們都沒開口,最終還是忍了下來。
咱絕對不能第一個開口,咱難道還比不上妹子,比不上李善長和劉三吾他們這兩個老家夥嗎?
海棠很快拿著一張白紙和一支鉛筆走了迴來。
“這紙!居然如此雪白,紙麵如此光滑!”李善長看到紙張後,忍不住驚唿出聲。
朱元璋和劉三吾都嘚瑟起來,用鄙視的目光看著李善長,一副你沒見過世麵的樣子。
還不等朱軒落筆,李善長就先把白紙搶了過去,如同得到稀世之寶一樣,小心翼翼的捧在手裏。
也不能怪他會如此激動,對於讀書人來說,上好的紙張和筆墨,就是他們的最愛。
“李管家、別大驚小怪,趕快把白紙還給小少爺。”劉三吾一臉嫌棄的說道。
“這……這麽好的紙張,用了實在是太可惜了,要不換宣紙?”李善長一臉不舍的說道,眼巴巴的望著朱軒。
這眼神、讓朱軒打了一個寒磣,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這樣的白紙後院有的是,你等會自己拿去,想要多少拿多少。”
“真的!真的想要多少給多少?”李善長激動道,深怕朱軒會反悔一樣。
如今上等的宣紙一百張作價一貫錢,一張上等的宣紙折合下來就是十文錢。
好家夥!
果然是有錢人才讀得起書,十文錢平時都能在應天城買兩斤糧食了。
就算是普通的紙張也要四文錢左右。
老百姓怎麽買得起?
而李善長手裏的白紙,比他以往見過的紙張還要好,簡直就是難得一見。
朱軒給了李善長一個白眼:“我還能騙你不成?小孩子是不會騙人的。”
李善長把白紙放在桌子上,訕訕笑著說道:“老奴剛才太激動,隻怪老奴是第一次見到如此精美的紙張。”
他說著話音一轉:“小少爺、不知這樣的紙張,是從何處得來?難道是那些西洋商人帶來的?”
“噗嗤……”劉三吾忍不住笑出聲,傲嬌的說道:“你瞧不起誰呢?就那些西洋蠻夷能造出這樣精美的紙張嗎?咱們華夏是造紙的老祖宗,這是屬於大明的紙,西洋蠻夷算個屁。”
“啥?不是西洋商人帶來的?”李善長一愣:“不對啊、大明各地的造紙工坊我都知道,各大書鋪我也知道,就連朝廷的造紙坊也沒有如此精明的紙張。”
“嘿嘿……今天你不是見到了嗎?”劉三吾笑著說道:“這些紙張的生產工藝都是小少爺研究出來的,最近都是我在監督生產呢,後院倉庫裏已經堆了滿滿一倉庫。”
“咕嗝!!!”
李善長下意識的咽起了口水,什麽!有一倉庫這樣的紙張!
什麽!是皇長孫研究出來的生產工藝!
李善長頓時就激動了,也就是說,以後他能天天用這樣的紙張了。
“小少爺、這樣的紙張,也是放在陽光超市售賣嗎?”李善長趕忙問道,雖然皇長孫說他想要多少就拿多少,可他也不能使勁拿吧。
所以、他很期待紙張上市。
朱軒正用鉛筆在畫著什麽東西,他頭也不抬的說道:“暫時不會出售這些紙張,我們要留著刊印書籍。”
“刊印書籍?”李善長眉頭微微一皺,扭頭望向朱元璋和劉三吾,他實在是搞不懂,皇長孫要刊印那麽多書籍幹嘛。
難道是準備開書坊?
劉三吾和朱元璋都讀懂了李善長的心思,朱元璋開口說道:“你跟他說吧。”
劉三吾點點頭:“這些紙張是用來刊印課本的,有數學、語文、地理、科學、自然……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的課本都有。”
數學?語文?地裏?科學、自然?
還有那個什麽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這些都是什麽鬼啊?
李善長懵逼了,完全聽不懂劉三吾在說些什麽。
他怎麽感覺,自己讀書跟劉三吾讀的書不一。
“以後慢慢跟你解釋,不要打擾到小少爺。”劉三吾說著做了一個噤聲的動作。
他也不是不耐煩,主要是很難解釋,一時半會說不清楚。
當初他都是跟著朱軒屁股後麵追了幾天,才大致弄明白這些科目所代表了什麽。
那幾天把朱軒都搞怕了,畢竟古代人的思維不一樣,眼界不一樣,想要跟他們解釋清楚特別困難。
這就導致,勤奮好學的劉三吾,經常天不亮就守在朱軒屋外,就連上廁所都跟著。
朱軒很快就把圖紙畫好了,朱元璋他們忍不住伸長脖子湊了過來。
朱元璋皺著眉頭:“你們看出來什麽嗎?”
李善長搖搖頭,不確定的說道:“像樂器,比如琵琶、月琴、 三弦……”
劉三吾思索起來,皇長孫一向對這些樂器不感興趣,他覺得皇長孫所畫的,應該不是樂器。
“我猜……有可能是水瓢。”
朱軒笑笑不說話,你們就使勁猜吧,看你們誰能猜出來。
“蔣叔、你去後院把圖紙交給楊三叔,讓他加緊製作出來。”朱軒說著把圖紙遞給了蔣瓛,圖紙上他標注了大小規格,對於會木工的楊老三來說,按照圖紙製作出來一點問題都沒有。
“好的小少爺……”蔣瓛接過圖紙,急匆匆的走向後院,他還遇到返迴來的王五。
此時王五端著兩個木盆,一個木盆裏裝的是黏土,另一個木盆裏裝的是石炭。
“少爺、接下來要怎麽做?”王五把木盆放在地上問道。
朱軒指著裝有石炭的木盆說道:“先把塊狀的石炭放一邊,然後按照七比三的比例,七分石炭三分黃泥混合起來,加水攪拌,就如同揉麵蒸饅頭一樣。”
王五瞬間秒懂,從邊上打來一桶水,按照朱軒剛才所說的,開始摻和黃泥和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