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朱軒準備收購煤礦
大明嫡長孫:老朱家的團寵 作者:白虎下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孫、如今煤炭的價格是百斤一錢銀,咱這蜂窩煤裏麵摻和了黃泥,價格是不是能便宜些?更何況、製作蜂窩煤的原料都是以往開采煤炭廢棄的煤泥,不僅量大還極易開采。”
朱元璋見朱軒不說話,生怕朱軒開出高價,畢竟蜂窩煤實在是太實用了,而且燃燒時間持久。
即便價格比塊狀煤炭價格高,算下來都還要劃算。
但是、朱元璋一心為民,他要把價格打下來。
他是真心要把價格打下來,不像後世那些網紅,說是幫粉絲把價格打下來,其實是在收割粉絲韭菜。
朱軒迴過神來,苦笑道:“爺爺、孫兒像是洗民脂民膏的人嗎?”
“孫兒推出蜂窩煤,推出水洗煤,一是為了安排退伍老兵的工作,二嘛、是為了能幫到百姓。”
“至於價格、我現在使用的煤炭都是按照一百文錢一百斤的價格,雖然說是煤泥不值錢,但裏麵有運費,算下來也沒有省多少錢。”
朱軒說的都是實話,即便是去煤礦購買塊狀煤炭,價格也不高的。
在古代、運輸成本才是大頭。
即便到了後世,運輸成本占比也很高。
當然、錢都被那些掌握漕運的豪紳士族賺走了。
朱軒說著頓了頓,繼續說道:“還有、蜂窩煤裏雖然摻和了黃泥,這一部分隻能抵扣洗煤和生產蜂窩煤的人工費。”
這!!!
朱元璋怔住了,他還真沒想過這個問題,隻想著煤礦上的煤泥都沒人要,就覺得這玩意便宜。
“大孫、那你說咋辦?”朱元璋忍不住問道,他真的想老百姓都能用得起蜂窩煤。
李善長他們也皺起了眉頭,如果成本不打下來,這蜂窩煤一樣不能落戶千家萬戶。
朱軒思索片刻,組織好語言:“如果想把價格打下來,首先要有自己的煤礦,另外、運輸也要自己組建。”
“大明的煤礦大部分都在山西一帶,通過運河運輸到南方,其實運輸成本不是很多,運輸成本之所以這麽貴,因為貨船都在豪紳士族掌握。”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點點頭,朝廷開采煤礦的規模最大,因為朝廷要煉鐵,所以、朱元璋當然知道這裏麵的成本。
至於朝廷為什麽不增加貨船運輸煤炭銷售給百姓,首先是朝廷的船隻運輸主要供給冶煉工坊。
另外嘛,就如同朱軒說的那樣,漕運都在那些豪紳士族手上,如果朝廷大規模投入貨船運輸,就會牽扯到無數豪紳士族的利益。
若是把這些豪紳士族都逼反了,這天下必將出現動蕩,不是朱元璋想看到的。
更何況、朝廷過多摻和民間的生意,並不利益社會的發展。
如果商人沒錢賺了,誰還會建工坊行商啊。
朱軒繼續說道:“山西那些地方,雖然煤礦豐富,但土地貧瘠,老百姓耕種收成很差。”
“這就是等於,守著寶山做乞丐……”
聞言、所有人都苦笑起來,皇長孫說的這番話,簡直就是大實話。
這些年北方多地連年幹旱,其中就包括了山西一帶。
好家夥!
南方煤炭價格那麽高昂,可山西一帶的老百姓卻餓的啃樹皮吃樹根,不得不逃難。
這是多麽的諷刺啊。
“大孫、你的意思是……”
“爺爺、既然山西煤礦資源豐富,而當地的百姓卻窮苦,說明那些雇傭他們的豪紳士族給的工錢太少。”
“所以、孫兒打算購買一些煤礦,給當地百姓合理的工錢為我們開采煤炭,這樣的話,當地百姓能過上好日子,我們也有了供貨源頭。”
“再加上我們自己組建的漕運,不用付高昂的運輸費用,這不就把煤炭的價格打下來了嗎?”
“孫兒大致算過,即便蜂窩煤賣五十文錢一百斤,都還有得賺。”
朱元璋思索起來,這個主意不錯啊,咱大孫經營的行當,又不是朝廷摻和,跟朝廷一點關係都沒有,那些豪紳士族有意見也拿朝廷沒辦法。
“行、咱晚上就去跟洪武說說,向朝廷購買幾座煤礦。”
“還有船隻的事情,咱一並跟洪武爺說了,花錢從龍江造船廠購買一些貨船。”
朱軒點點頭,購買煤礦要麽就是去山西找那些豪紳士族,因為他們掌握著很多山脈。
除此之外就要得通過朝廷,豪紳士族雖然擁有一部分田地,山林……但大部分都是屬於朝廷的。
找朝廷購買煤礦是最方便也最省錢的。
還有購買船隻,龍江造船廠乃大明第一船廠,即便是在曆史上都赫赫有名,朱軒老早就想去見識見識了。
其實、朱軒知道應天城附近就有煤礦,一處是鍾山脈,也就是皇長孫朱雄英下葬的山脈。
這地方朱軒可不敢提,皇家帝陵在古代叫龍脈,誰踏馬的找死敢去挖啊。
另外一處在江寧縣,距離城郊二十多裏的青龍山山脈,在太平天國(1851——1864年)的時候,此地就開始有小煤窯,後來逐漸擴大。
不過、這個地方的煤礦不適合開采,因為青龍山煤礦東至長江南岸的龍潭,地下水資源豐富。
等把淺層煤炭開采以後,打井下挖會有很大量的積水。
清末的時候,這裏就因為地下水的原因,要一邊開采煤炭一邊抽水,所開采的煤炭隻夠供應抽水機的動力,因此、直接停止了對此地的開采。
當然、朱軒還知道南直隸有好幾個地方有煤礦,比如徐州,1882年的時候,滿清韃子就在徐州蔡山開采煤炭。
徐州煤礦也是後世稱之為淮煤的一部分,其煤炭資源非常豐富,淮北煤田南北寬約110公裏,東西長約140公裏,麵積約1.54萬平方公裏。
當然、朱軒也沒打算動這些煤礦資源,如今大明的工業消耗煤炭沒那麽大,開采北方的煤礦就足夠了。
他的想法是,等以後從國外開采煤礦,咱華夏的能不開采就不開采。
無論是任何礦脈資源!
就跟漂亮國一樣,自己的石油和礦脈都儲存起來,搶別人的使用。
李善長心裏合計起來,皇長孫定下的售價是五十文錢一百斤蜂窩煤,比正常市麵上的塊狀煤炭便宜了一半。
不過、還是有利潤的。
更何況、大明千家萬戶都需要煤炭,這玩意就是薄利多銷,不說壟斷一府之地的份額,即便是拿下一縣之地的份額,也能賺得盆滿缽滿。
看看那些經營煤炭的豪紳士族就知道了,誰家不是當地的土皇帝,富得流油。
朱元璋見朱軒不說話,生怕朱軒開出高價,畢竟蜂窩煤實在是太實用了,而且燃燒時間持久。
即便價格比塊狀煤炭價格高,算下來都還要劃算。
但是、朱元璋一心為民,他要把價格打下來。
他是真心要把價格打下來,不像後世那些網紅,說是幫粉絲把價格打下來,其實是在收割粉絲韭菜。
朱軒迴過神來,苦笑道:“爺爺、孫兒像是洗民脂民膏的人嗎?”
“孫兒推出蜂窩煤,推出水洗煤,一是為了安排退伍老兵的工作,二嘛、是為了能幫到百姓。”
“至於價格、我現在使用的煤炭都是按照一百文錢一百斤的價格,雖然說是煤泥不值錢,但裏麵有運費,算下來也沒有省多少錢。”
朱軒說的都是實話,即便是去煤礦購買塊狀煤炭,價格也不高的。
在古代、運輸成本才是大頭。
即便到了後世,運輸成本占比也很高。
當然、錢都被那些掌握漕運的豪紳士族賺走了。
朱軒說著頓了頓,繼續說道:“還有、蜂窩煤裏雖然摻和了黃泥,這一部分隻能抵扣洗煤和生產蜂窩煤的人工費。”
這!!!
朱元璋怔住了,他還真沒想過這個問題,隻想著煤礦上的煤泥都沒人要,就覺得這玩意便宜。
“大孫、那你說咋辦?”朱元璋忍不住問道,他真的想老百姓都能用得起蜂窩煤。
李善長他們也皺起了眉頭,如果成本不打下來,這蜂窩煤一樣不能落戶千家萬戶。
朱軒思索片刻,組織好語言:“如果想把價格打下來,首先要有自己的煤礦,另外、運輸也要自己組建。”
“大明的煤礦大部分都在山西一帶,通過運河運輸到南方,其實運輸成本不是很多,運輸成本之所以這麽貴,因為貨船都在豪紳士族掌握。”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點點頭,朝廷開采煤礦的規模最大,因為朝廷要煉鐵,所以、朱元璋當然知道這裏麵的成本。
至於朝廷為什麽不增加貨船運輸煤炭銷售給百姓,首先是朝廷的船隻運輸主要供給冶煉工坊。
另外嘛,就如同朱軒說的那樣,漕運都在那些豪紳士族手上,如果朝廷大規模投入貨船運輸,就會牽扯到無數豪紳士族的利益。
若是把這些豪紳士族都逼反了,這天下必將出現動蕩,不是朱元璋想看到的。
更何況、朝廷過多摻和民間的生意,並不利益社會的發展。
如果商人沒錢賺了,誰還會建工坊行商啊。
朱軒繼續說道:“山西那些地方,雖然煤礦豐富,但土地貧瘠,老百姓耕種收成很差。”
“這就是等於,守著寶山做乞丐……”
聞言、所有人都苦笑起來,皇長孫說的這番話,簡直就是大實話。
這些年北方多地連年幹旱,其中就包括了山西一帶。
好家夥!
南方煤炭價格那麽高昂,可山西一帶的老百姓卻餓的啃樹皮吃樹根,不得不逃難。
這是多麽的諷刺啊。
“大孫、你的意思是……”
“爺爺、既然山西煤礦資源豐富,而當地的百姓卻窮苦,說明那些雇傭他們的豪紳士族給的工錢太少。”
“所以、孫兒打算購買一些煤礦,給當地百姓合理的工錢為我們開采煤炭,這樣的話,當地百姓能過上好日子,我們也有了供貨源頭。”
“再加上我們自己組建的漕運,不用付高昂的運輸費用,這不就把煤炭的價格打下來了嗎?”
“孫兒大致算過,即便蜂窩煤賣五十文錢一百斤,都還有得賺。”
朱元璋思索起來,這個主意不錯啊,咱大孫經營的行當,又不是朝廷摻和,跟朝廷一點關係都沒有,那些豪紳士族有意見也拿朝廷沒辦法。
“行、咱晚上就去跟洪武說說,向朝廷購買幾座煤礦。”
“還有船隻的事情,咱一並跟洪武爺說了,花錢從龍江造船廠購買一些貨船。”
朱軒點點頭,購買煤礦要麽就是去山西找那些豪紳士族,因為他們掌握著很多山脈。
除此之外就要得通過朝廷,豪紳士族雖然擁有一部分田地,山林……但大部分都是屬於朝廷的。
找朝廷購買煤礦是最方便也最省錢的。
還有購買船隻,龍江造船廠乃大明第一船廠,即便是在曆史上都赫赫有名,朱軒老早就想去見識見識了。
其實、朱軒知道應天城附近就有煤礦,一處是鍾山脈,也就是皇長孫朱雄英下葬的山脈。
這地方朱軒可不敢提,皇家帝陵在古代叫龍脈,誰踏馬的找死敢去挖啊。
另外一處在江寧縣,距離城郊二十多裏的青龍山山脈,在太平天國(1851——1864年)的時候,此地就開始有小煤窯,後來逐漸擴大。
不過、這個地方的煤礦不適合開采,因為青龍山煤礦東至長江南岸的龍潭,地下水資源豐富。
等把淺層煤炭開采以後,打井下挖會有很大量的積水。
清末的時候,這裏就因為地下水的原因,要一邊開采煤炭一邊抽水,所開采的煤炭隻夠供應抽水機的動力,因此、直接停止了對此地的開采。
當然、朱軒還知道南直隸有好幾個地方有煤礦,比如徐州,1882年的時候,滿清韃子就在徐州蔡山開采煤炭。
徐州煤礦也是後世稱之為淮煤的一部分,其煤炭資源非常豐富,淮北煤田南北寬約110公裏,東西長約140公裏,麵積約1.54萬平方公裏。
當然、朱軒也沒打算動這些煤礦資源,如今大明的工業消耗煤炭沒那麽大,開采北方的煤礦就足夠了。
他的想法是,等以後從國外開采煤礦,咱華夏的能不開采就不開采。
無論是任何礦脈資源!
就跟漂亮國一樣,自己的石油和礦脈都儲存起來,搶別人的使用。
李善長心裏合計起來,皇長孫定下的售價是五十文錢一百斤蜂窩煤,比正常市麵上的塊狀煤炭便宜了一半。
不過、還是有利潤的。
更何況、大明千家萬戶都需要煤炭,這玩意就是薄利多銷,不說壟斷一府之地的份額,即便是拿下一縣之地的份額,也能賺得盆滿缽滿。
看看那些經營煤炭的豪紳士族就知道了,誰家不是當地的土皇帝,富得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