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朱元璋說開荒就能讓百姓吃飽
大明嫡長孫:老朱家的團寵 作者:白虎下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還不等馬皇後開口,朱軒就搶先說道:“奶奶、孫兒最近確實有重了一些,你身子不好,還是讓爺爺抱我吧。”
馬皇後瞪了朱元璋一眼,這才寵溺道:“奶奶聽乖孫的,等奶奶病好了奶奶抱你。”
幾人一邊聊天一邊朝著膳堂走去。
朱軒府上的早飯種類就比較多了,除了白粥還有牛奶豆漿,除了饅頭還有油條包子。
這些食物不是朱軒舍不得供應給所有工人,主要是資源有限。
比如牛奶和豆漿,如今這個時代能喝上牛奶的實在是太少了,如今大家都不懂得製作奶粉,而鮮奶沒法保存,想要喝牛奶隻有自己飼養奶牛。
大明也不比北方草原那些遊牧民族,有那個條件還不如飼養耕牛呢,耕牛的價值更高。
朱軒府上飼養的奶牛,還是李景隆送來的呢,朱軒以前想買還沒地方買。
豆漿也差不多,如今田地裏主要種植的還是主食糧食,豆子種的比較少,想大量購買也很難做到。
朱元璋喝著牛奶吃著油條,腦海中全是剛才那些退伍老兵所說的話。
“哎!什麽時候老百姓才能吃上飽飯啊?”朱元璋忍不住歎氣道。
李善長開口說道:“如今大明得到休養生息,複耕的情況也很不錯。”
“更何況朝廷還推行了農稅改革,要不了兩年,老百姓肯定能吃飽。”
朱元璋忍不住點點頭,他已經期待那天的到來了。
“難……”
朱軒一個“難”字,給朱元璋澆了一盆冷水,讓朱元璋心裏拔涼拔涼的。
李善長立馬問道:“小少爺、如今農稅改革,百姓吃飽不難吧?”
朱元璋也附和道:“就是、等農稅改革全麵推行以後,百姓的收入就高,吃飽應該不是難事。”
朱軒思索片刻,組織好語言說道:“農稅改革,隻是讓百姓都有田地耕種,減緩豪紳士族吞並田地的速度。”
“可你們想過沒有,田地畝產就是一個大問題,一家人要養活那麽多人,隻能繼續開荒,可開荒不容易,更何況百姓手中沒有多少農耕器具,想要開荒就更難了。”
這!!!
朱元璋他們都沉思起來,糧食畝產這個問題,他們根本沒有辦法,雖然曆朝曆代都在挑選優質糧種,可早就達到了頂峰,想要增加畝產基本不可能了。
“大孫、朝廷已經在多地建立鐵冶所,將會有大量農耕器具投放到民間,到時候百姓開荒就容易一些,老百姓肯定能吃飽的。”朱元璋開口說道。
朱軒抬頭望了朱元璋一眼,肯定是自己平時跟爺爺聊天說的話,被爺爺匯報給了朱元璋,朝廷這才加大開礦冶煉產業。
這是好事。
朱軒點點頭又搖搖頭:“朝廷這樣做確實好,不過、新開的荒地糧食產量更低,搞不好連糧種都收不迴來,需要長時間養地才行。”
這!!!
朱元璋頓時說不出來,他從小就種地,豈會不知道新開出來的荒地土地都很瘦,就如大孫說的那樣,很多時候連種子都不一定能收迴來。
而養地也不容易,大家都是以糞便施肥使得土地肥沃,給莊稼提供養分。
可百姓哪有那麽多糞便啊,還不夠給現有的土地施肥,哪有多餘的糞便用來養地。
朱軒繼續說道:“大明如今雖然還有戰事,但不像當初洪武爺起兵的時候了,死亡率會大大降低,而百姓生育會大大增加,人口數量會快速增長。”
“即便是百姓開荒養地,等田地養肥以後,人口已經增長了,還滿足不了百姓的需求。”
“那麽問題來了,麵對這種問題,百姓是不是得繼續開荒,繼續養地?”
朱元璋他們下意識的點點頭,好像是這個道理。
“所以、百姓開荒,依然還是很難吃飽。”朱軒說道。
這!!!
我尼瑪!!!
簡直就是一個死循環啊。
朱元璋他們都傻眼了,按照朱軒所說的話,那豈不是百姓永遠也吃不飽飯。
至於限製人口增長,朱元璋可不會這麽幹,隻有人口越多,大明才越強。
朱軒繼續說道:“人口不斷增長,能開荒的土地遲早也會被開完,最後老百姓還是吃不飽。
朱元璋感覺都要自閉了,自己無論做的再好,老百姓還是得過苦日子啊。
李善長眉頭緊鎖,忍不住說道:“小少爺、此話差矣,大唐盛世之時,百姓不就是安居樂業嗎?也沒出現你說的這種情況吧?”
朱軒撇撇嘴,用看傻子的眼神看著李善長:“李管家、大唐盛世,隻是國家強大,城市繁榮,有錢的人更多而已。”
“大唐盛世的時候,百姓該窮的還是窮,吃不飽飯的還是吃不飽飯,富裕的是那些豪紳士族,達官貴人,跟大部分百姓有什麽關係?”
“即便是大唐盛世,對於百姓來說,其實也沒多大的改變。”
呃!!!
李善長被懟的啞口無言,因為皇長孫說的太有道理了。
他出身士族,當然懂這個道理,更何況、史書上所描繪的大唐盛世,也隻是說城市裏麵的景象,並沒有描繪鄉村裏百姓所過的日子。
“小少爺、既然如此,如何能改變這種狀況?”李善長下意識的問道,因為朱軒給他帶來的震驚實在是太多了,完全忘記皇長孫隻是個八歲大的孩童,已經對皇長孫有一種仰慕,在內心深處覺得皇長孫能解決這個難題。
朱元璋他們也豎起了耳朵,一臉期待的望著朱軒。
朱軒喝了一口牛奶,又咬了一口肉包子,就在大家內心焦急的時候,這才開口說道:“培育糧種啊。”
呃!!!
頓時間、所有人都傻眼了,還有一絲失望。
“大孫、曆朝曆代都在挑選良種,現在的種子已經經曆上千年的挑選了,已經挑無可挑。”朱元璋忍不住說道。
李善長附和道:“是啊、如今已經挑不出更好的良種了,就連稻穀,在宋朝真宗時期,就已經把優良的占城稻推廣種植了。”
……
朱軒愣了一愣,給了兩人一個白眼:“我說的是培育良種,而不是簡單的挑選種子。”
“你們搞錯了一個問題,曆朝曆代,並非隻是在簡單的挑選良種,隻是大家沒有發現而已,其實所謂的挑選良種,大部分都是培育出來的。”
馬皇後瞪了朱元璋一眼,這才寵溺道:“奶奶聽乖孫的,等奶奶病好了奶奶抱你。”
幾人一邊聊天一邊朝著膳堂走去。
朱軒府上的早飯種類就比較多了,除了白粥還有牛奶豆漿,除了饅頭還有油條包子。
這些食物不是朱軒舍不得供應給所有工人,主要是資源有限。
比如牛奶和豆漿,如今這個時代能喝上牛奶的實在是太少了,如今大家都不懂得製作奶粉,而鮮奶沒法保存,想要喝牛奶隻有自己飼養奶牛。
大明也不比北方草原那些遊牧民族,有那個條件還不如飼養耕牛呢,耕牛的價值更高。
朱軒府上飼養的奶牛,還是李景隆送來的呢,朱軒以前想買還沒地方買。
豆漿也差不多,如今田地裏主要種植的還是主食糧食,豆子種的比較少,想大量購買也很難做到。
朱元璋喝著牛奶吃著油條,腦海中全是剛才那些退伍老兵所說的話。
“哎!什麽時候老百姓才能吃上飽飯啊?”朱元璋忍不住歎氣道。
李善長開口說道:“如今大明得到休養生息,複耕的情況也很不錯。”
“更何況朝廷還推行了農稅改革,要不了兩年,老百姓肯定能吃飽。”
朱元璋忍不住點點頭,他已經期待那天的到來了。
“難……”
朱軒一個“難”字,給朱元璋澆了一盆冷水,讓朱元璋心裏拔涼拔涼的。
李善長立馬問道:“小少爺、如今農稅改革,百姓吃飽不難吧?”
朱元璋也附和道:“就是、等農稅改革全麵推行以後,百姓的收入就高,吃飽應該不是難事。”
朱軒思索片刻,組織好語言說道:“農稅改革,隻是讓百姓都有田地耕種,減緩豪紳士族吞並田地的速度。”
“可你們想過沒有,田地畝產就是一個大問題,一家人要養活那麽多人,隻能繼續開荒,可開荒不容易,更何況百姓手中沒有多少農耕器具,想要開荒就更難了。”
這!!!
朱元璋他們都沉思起來,糧食畝產這個問題,他們根本沒有辦法,雖然曆朝曆代都在挑選優質糧種,可早就達到了頂峰,想要增加畝產基本不可能了。
“大孫、朝廷已經在多地建立鐵冶所,將會有大量農耕器具投放到民間,到時候百姓開荒就容易一些,老百姓肯定能吃飽的。”朱元璋開口說道。
朱軒抬頭望了朱元璋一眼,肯定是自己平時跟爺爺聊天說的話,被爺爺匯報給了朱元璋,朝廷這才加大開礦冶煉產業。
這是好事。
朱軒點點頭又搖搖頭:“朝廷這樣做確實好,不過、新開的荒地糧食產量更低,搞不好連糧種都收不迴來,需要長時間養地才行。”
這!!!
朱元璋頓時說不出來,他從小就種地,豈會不知道新開出來的荒地土地都很瘦,就如大孫說的那樣,很多時候連種子都不一定能收迴來。
而養地也不容易,大家都是以糞便施肥使得土地肥沃,給莊稼提供養分。
可百姓哪有那麽多糞便啊,還不夠給現有的土地施肥,哪有多餘的糞便用來養地。
朱軒繼續說道:“大明如今雖然還有戰事,但不像當初洪武爺起兵的時候了,死亡率會大大降低,而百姓生育會大大增加,人口數量會快速增長。”
“即便是百姓開荒養地,等田地養肥以後,人口已經增長了,還滿足不了百姓的需求。”
“那麽問題來了,麵對這種問題,百姓是不是得繼續開荒,繼續養地?”
朱元璋他們下意識的點點頭,好像是這個道理。
“所以、百姓開荒,依然還是很難吃飽。”朱軒說道。
這!!!
我尼瑪!!!
簡直就是一個死循環啊。
朱元璋他們都傻眼了,按照朱軒所說的話,那豈不是百姓永遠也吃不飽飯。
至於限製人口增長,朱元璋可不會這麽幹,隻有人口越多,大明才越強。
朱軒繼續說道:“人口不斷增長,能開荒的土地遲早也會被開完,最後老百姓還是吃不飽。
朱元璋感覺都要自閉了,自己無論做的再好,老百姓還是得過苦日子啊。
李善長眉頭緊鎖,忍不住說道:“小少爺、此話差矣,大唐盛世之時,百姓不就是安居樂業嗎?也沒出現你說的這種情況吧?”
朱軒撇撇嘴,用看傻子的眼神看著李善長:“李管家、大唐盛世,隻是國家強大,城市繁榮,有錢的人更多而已。”
“大唐盛世的時候,百姓該窮的還是窮,吃不飽飯的還是吃不飽飯,富裕的是那些豪紳士族,達官貴人,跟大部分百姓有什麽關係?”
“即便是大唐盛世,對於百姓來說,其實也沒多大的改變。”
呃!!!
李善長被懟的啞口無言,因為皇長孫說的太有道理了。
他出身士族,當然懂這個道理,更何況、史書上所描繪的大唐盛世,也隻是說城市裏麵的景象,並沒有描繪鄉村裏百姓所過的日子。
“小少爺、既然如此,如何能改變這種狀況?”李善長下意識的問道,因為朱軒給他帶來的震驚實在是太多了,完全忘記皇長孫隻是個八歲大的孩童,已經對皇長孫有一種仰慕,在內心深處覺得皇長孫能解決這個難題。
朱元璋他們也豎起了耳朵,一臉期待的望著朱軒。
朱軒喝了一口牛奶,又咬了一口肉包子,就在大家內心焦急的時候,這才開口說道:“培育糧種啊。”
呃!!!
頓時間、所有人都傻眼了,還有一絲失望。
“大孫、曆朝曆代都在挑選良種,現在的種子已經經曆上千年的挑選了,已經挑無可挑。”朱元璋忍不住說道。
李善長附和道:“是啊、如今已經挑不出更好的良種了,就連稻穀,在宋朝真宗時期,就已經把優良的占城稻推廣種植了。”
……
朱軒愣了一愣,給了兩人一個白眼:“我說的是培育良種,而不是簡單的挑選種子。”
“你們搞錯了一個問題,曆朝曆代,並非隻是在簡單的挑選良種,隻是大家沒有發現而已,其實所謂的挑選良種,大部分都是培育出來的。”